必看:史上最牛父亲曾国藩,梁启超,宋嘉树的家教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看:史上最牛父亲曾国藩,梁启超,宋嘉树的家教智慧
必看:史上最牛父亲曾国藩,梁启超,宋嘉树的家教智慧
唯一财女
2017-02-02 20:08:23
举报
阅读数:15305
梁启超共9个子女后来都成为杰出人才: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航天学家梁思礼,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炮兵上校梁思忠,图书馆学家梁思庄,经济学家梁思达,社会活动家梁思懿,革命军人梁思宁。梁启超注视着孩子走出的每一步,从蹒跚学步到青春年华,从亦步亦趋到远走高飞,从莘莘学子到事业有成。1910年,梁启超抱着2岁的思庄和3岁的思忠1.合格的启蒙老师一日之计
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童。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能否成为栋梁之才,人生春天的播种至关重要。梁启超早在1897年写过一篇《变法通议?论幼学》,强调“人生百年,立于幼学”,阐述了早教、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在流亡日本的14年间,是梁启超和子女相处较多的时间段。虽处在流亡的状态,生活清苦,但思顺、思成等儿女都有着美好、快乐的童年,都得到了父亲很多的关爱和教育。梁思顺初到日本是在家中由梁启超教她读书。后入学,梁启超也一直关心她的学习。据《双涛园日记》,1910年正月、二月,梁启超为思顺“讲书”、批改日记、作文有20次,有时竟至彻夜。梁启超虽忙于办报、办学、撰稿等各事务,但一直没有放松对孩子们的关心和教育。他注意在家中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轻松、快乐的环境与氛围,对孩子很亲和,和孩子一起玩耍,教他们背诗词,给他们讲故事,还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们知识和心智上的启迪。梁启超主编《新民丛报》期间,与思顺、思成、思永的合影。1960年摄于日本东京。2.优质的学校教育教育不是单方面的,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关键,社会教育是前两者的延伸。梁启超总是不计成本,大量投入。他宁肯别的地方省一点,也要让孩子上好的学校,让孩子留学。梁思成、梁思永在留学前就读于北京清华学校;其他子女也打算送出国留学,但因梁启超过早去世,未能如愿。后
来,思达、思宁入了南开大学,思懿上的燕京大学。从情感上对儿女依恋、疼爱,但为了对他们成长更有助益,他还是大力支持子女远涉重洋、负笈留学,增广知识、开阔视野。他9个子女先后有7个曾到海外读书或工作,尤其在晚年,有5个子女同时求学、生活在国外。1919年欧洲考察团成员合影(前左二为蒋百里、左三为梁启超)3.“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梁启超也关注孩子的职业,他认为事业无所谓大小,个人因自己的地位和财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就是可敬的。他指出,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无业游民,那是圣人也拿他没办法的,所以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当然,梁启超也主张职业最好与人的理想追求结合起来,而不仅仅把就业视为谋一饭碗。1928年他致信梁思成夫妇,认为职业是求自立,但最好符合自己的理想追求,“若专为生计独立之一目的,勉强去就那不合适或不乐意的职业,以致或贬损人格,或引起精神上的痛苦,倒不值得”。梁思成、林徽因夫妇4.“做官实易损人格”千百年来,儒学倡导“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使“官本位”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厚传统,造就了许许多多的“官迷”。西方发达国家,最有声望的职业多为医生、教授、法官、律师、工程师等高级知识分子,而我国列在前位的是官员。1916年梁启超致信梁思顺,提到:“但做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与巧滑,终非安身立
命之所,吾倾方谋一二教育事业,希哲(梁思顺之夫)终须向此方向助我耳。”梁启超并非一般地反对子女从政,而主张尊重个人意愿,如对梁思忠“走军事和政治那条路”的选
择就是肯定的。5.冷僻专业梁启超在孩子专业的选择上,可谓独辟蹊径、别具一格,思成学了建筑学,思永也学了冷僻的考古学专业。兄弟俩都学有所成,都成了院士,这与梁启超当初为他们的精心策划分不开的,显示了他独到、深邃、博大的眼光。梁思永的女儿梁柏说过,父亲梁思永之所以选择考古,是因为祖父梁启超的影响。当时外国人来中国盗挖文物牟取暴利很是猖獗。祖父梁启超觉得不能放任自家宝贝被人夺走,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的考古学科。于是她的父亲梁思永便义不容辞地赴美学习考古了。1938年,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陈岱孙、林徽因、梁再冰、金岳霖、吴有训、梁从诫在昆明西山华亭寺。6.培养爱国情操梁启超对子女的影响和引导是多方面的,最为基本、最为宝贵的当属培养爱国情操。他自己一生忠贞爱国、矢志不渝,他的9个子女也都从小形成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感情,都和父亲一样始终怀抱一颗爱国之心。当时国内局势动荡,梁启超一度希望梁思成先在美国找个职业,等国内安定了再回国为祖国服务。但最终思成夫妇还是及时回到了饱经磨难的祖国,这让梁启超深感欣慰。他们回国后与祖国共患难,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度过了贫病交加的艰苦岁月,不改以所
学报效国家之志。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梁思礼,按照父亲工业救国、科技救国的思想,赴美读了工科,成了中国一代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多年后,当记者问及“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持着您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航天事业”,梁思礼的回答“是一种爱国与奉献的精神”“我内心的爱国思想源自父亲”。
1934年,思宁、思懿、思礼、思达(左起)在天津“饮冰室”7.“意育”教人不惧1922年,梁启超在《为学与做人》的演讲中指出:学生进学校“为的是学做人”;教育包括智育、情育和意育三方面,智育教人不惑,情育教人不忧,意育教人不惧。梁启超的“意育”就是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即现在所说的“毅商”。梁启超的子女都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他们遭受过挫折、磨难、苦难,但都经受住了人生的考验。诚如其外孙女吴荔明在《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一书中所说:“他们每个人都有一部奋斗史,但每个人都是成功者。”“父亲的光环并没有保护他们,他们经历了中国知识分子所经历的一切苦难,但他们都经受住了种种考验,笑对人生,这就是梁启超对儿女们的珍传。”8“智育”教人不惑梁启超对儿女的读书、学业是非常重视的,认为这是一个人立身的基础。他常常提醒子女要抓紧时间刻苦学习,强调“汝辈学业切宜勿荒”“欲汝成学之心犹切”。他并不看重结果如成绩、文凭等,不看重是否出色、成功,而是强调要有尽其所能、刻苦学思等学习态度与治学精神。在治学上梁启超要求子女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