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教育孩子
曾国藩家训大全
曾国藩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家庭教育、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曾国藩家训的一些主要内容:1. 家庭教育:曾国藩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认为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品德和才能的基础,因此他提倡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他也强调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修养,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等基本道德规范。
2. 道德修养: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是立身处世的基础,因此他提倡人们要注重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素质。
他认为,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仁爱之心、谦虚谨慎、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美德,同时也要注重自我反省,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3. 为人处世:曾国藩认为,为人处世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因此他提倡人们要注重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认为,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同时也要注重自我反省,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4. 读书学习:曾国藩认为,读书学习是提高自己知识水平和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他提倡人们要注重读书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他认为,读书要注重方法,要善于思考和分析,同时也要注重实践和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5. 勤俭持家:曾国藩认为,勤俭持家是家庭幸福的基础,因此他提倡人们要注重勤俭节约,珍惜家庭财富和社会资源。
他认为,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帮助人们积累财富和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曾国藩家训强调了家庭教育、道德修养、为人处世、读书学习、勤俭持家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的故事
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的故事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实践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
他注重对孩子品德的培养,以及对知识的追求,其家庭教育故事充满了智慧和教诲。
曾国藩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家,他的父母虽不识字,但非常重视教育。
在曾国藩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他的影响深远。
他的父亲曾麟书虽是农民,但对儿子的教育有着严格的要求,从小就教导他要勤奋学习,诚实做人。
曾国藩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也继承了父亲的教育理念。
他强调“勤”字当头,认为勤能补拙,勤能成才。
他要求孩子们早起晚睡,勤于读书,勤于思考。
他曾说:“读书如种田,不勤则荒。
”这句话体现了他对勤奋的重视。
除了勤奋,曾国藩还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
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比学识更重要。
他教育孩子们要诚实守信,要谦虚谨慎,要尊重他人。
他常说:“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和。
”这句话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在家庭教育中,曾国藩还特别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
他鼓励孩子们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他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行者。
”这句话体现了他对实践的重视。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故事,不仅仅是对孩子们的教育,也是对后人的启示。
他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品德的培养,注重实践的锻炼,注重知识的学习。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成长为有用的人才,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之,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故事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学习曾国藩,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鼓励孩子勤奋学习,积极参与实践,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曾国藩的育儿之道
为,读书不是为做官,而在 于明事
理。 当官是 一个 时期 的事 , 而做人 则
国藩总是以 身作则,言传身教 , 给
孩子 们树 立 良好 的榜样 。凡是 曾 国
是一辈子的事。职位的高低取决干
别人 ,而 学 问的 多寡则 完全取 决 干 自己。 一个人 要 想将 来有 所作 为 , 就 得有 深 广的 学识 ,就 得 有过硬 的 本 领 ,因此 曾 国藩从 小就 注意到 了对
以郑 亲王济 尔哈 朗 、睿 亲王 多 尔衮 “ 辅理 国政 ” , 改次年 为顺 治元年 。 摄 政 王 多尔衮 接起 了皇 太极 未 完成的 伐 明计 划 ,率军 与 明朝 重新 展 开战
会尊重别人。 他教育孩子, 与人相处
要 和善友 好 , 能让人 时且 让人 , 能容
人 处且 客人 ,对 于别人 的错 误要 宽
有成 效 。
即便 学富五 车 , 有 经天 纬地之 才 , 那 又有何 用呢?和 乃兴 家、 兴 国之 本 。
国是 大 家 , 家是 小 家 , 和睦共处 , 则
出: “ 中原 百姓备 受苦 难 , 思得 明主 , 以便 安 居 乐业 。以前 我 军虽 曾屡 次 深入 。 但都 烧 杀抢 掠之 后 而归 。 以致
士, 体 察人 民疾苦 , 以使 老百姓 明 白 我们进 取 中原 的决 心和善待 百姓的
诚意。 如 能这 样 , 黄 河 以北可 传檄 而 定。 ” 范 文程还 屡 次为 当朝权要 敲 警
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在教育孩
子的 过程 中 ,无 论 哪 一 个 方 面 , 曾
读 书明理 , 学会做 人 。 曾国藩认
贯从事的掠夺性战争转变成为夺
清入 关创 造 了 良好 的 条件 。 皇 太极
世界名人故事大全:教子有方的曾国藩
世界名人故事大全:教子有方的曾国藩曾国藩的一生,谦虚诚实教子有方。
他的儿子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自修英文,成为清末著名外交家;纪鸿研究古算学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他不幸早逝;他的孙辈也出了曾广钧这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昭抡,曾约农这样的学者和教育家。
曾国藩在教子方面有三个方面给人启迪:一、教育子孙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白事理。
他致力于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注意观察他们的天赋、潜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培养、雕塑。
他认为一个人只要身体好,能吟诗作文,能够明白、通晓事理,就能有所作为,就不悉没有饭吃,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他认为当官是一阵子的事,作人是一辈子的事;官衔的大小不取决于自己,而学问的多寡则主要取决于自己。
二、教育子孙要艰苦朴素。
曾国藩在京城时见到不少高于子弟奢侈腐化,挥霍无度,胸无点墨,且目中无人。
因此,他不让自己的孩子住在北京、长沙等繁华的城市,要他们住在老家。
并告诫他(她)们:饭菜不能过分丰盛;衣服不能过分华丽;门外不准挂“相府”、“侯府”的匾;出门要轻车简从;考试前后不能拜访考官,不能给考官写信等等。
因此,他的子女因为自己的父亲是曾国藩反而更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够检点、学识不够渊博而损害自己的父亲的声誉。
所以他们磨砺自己,迎难而上、奋发图强。
三、身教重于言教。
曾国藩很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自己的孩子的影响,凡要求小孩于做到的、先要求自己做到,他生活俭朴,两袖清风。
传说他在吃饭遇到饭里有谷时,从来不把它一口吐在地上,而是用牙齿把谷剥开,把谷里的米吃了,再把谷壳吐掉。
他要求纪泽、纪鸿也这样。
他日理万机,但是一有时间,就给小孩子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还常常与他们交换学习、修身养性的心得体会。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曾国藩既是父亲又是朋友;既是经师又是人师。
他赢得了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他的孩子们都非常钦佩、崇拜他,把他视为自己的人生偶象和座标。
曾国藩教子十法学字法观后感
曾国藩教子十法学字法观后感看了曾国藩教子十法学字法之后,我就像是在老祖宗的智慧宝库里淘到了宝,心里满是感慨。
先说这曾国藩,人家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角色。
他这套教子法啊,就像一本绝世秘籍,把教育孩子的门道说得透透的。
就拿这学字法来说吧。
以前我就觉得写字嘛,不就是拿笔瞎划拉,能让人认出来就行。
可看了曾国藩的方法,才知道写字可大有学问。
这写字就像做人一样,一笔一划都得有规矩。
每一个笔画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士兵,得排列得整整齐齐,还得有精气神。
他教孩子写字得先从临摹开始,这就好比学走路先得跟着大人的脚印走。
我就想啊,现在好多孩子写的字那叫一个龙飞凤舞,估计就是少了这一步。
要是都按照曾国藩的法子,从规规矩矩的临摹开始,那写出来的字肯定能好看不少。
而且他教孩子写字的时候还强调耐心和专注。
这可太对了!我写个字的时候那是手机放旁边,一会儿看个消息,一会儿瞅两眼视频,字能写好才怪呢。
孩子估计也一样,要是在写字的时候东张西望,那字肯定写得歪歪扭扭的。
曾国藩这是在告诉我们,想把字写好,得像修炼武功一样,心无旁骛,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笔尖和纸上的那点方寸之间。
从他的教子法里,我还能感觉到他对孩子品德培养的用心。
写字看似是个小事情,但通过写字来磨练孩子的品性,这可就是大聪明了。
一个能把字写得工工整整的孩子,那他对待其他事情肯定也差不到哪儿去。
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就像春雨一样,悄悄地滋润着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变得优秀起来。
我觉得这曾国藩教子十法学字法,不只是在教写字,更是在教怎么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
这对咱们现代的家长来说,那就是一盏明灯啊。
咱不能只盯着孩子的考试成绩,还得像曾国藩那样,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地方入手,让孩子在点滴中成长为一个有规矩、有耐心、品德高尚的人。
我现在就恨不得拿上这秘籍,去教育我身边的熊孩子,说不定就能把他们调教成小绅士、小淑女呢!这曾国藩的教子智慧,真值得咱们好好琢磨琢磨。
名人教育孩子成功的事例
名人教育孩子成功的事例曾国藩——饱读诗书曾国藩教育子女不谋做官发财,只求读书明理。
在封建社会谋出路的捷径就是做官,当时官僚子弟都想凭借权势挤入官场,曾国藩却再三叮嘱子孙:我不愿儿孙为将领,也不愿儿孙为大官,只希望成为饱读诗书、明白道理的君子。
能做到勤劳节俭,自我约束,吃苦耐劳,能屈能伸的,就是有德有才的人。
因此,自曾国藩兄弟之后,曾家再没出领兵打仗的将领。
他们绝大多数留学英、美等国的名牌大学,学贯中西,成就卓著,成为教育界、科技界、艺术界的名家大师,饮誉五洲四海,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钢琴家傅聪先生的家教观——爱而不溺爱傅雷先生爱儿子,但绝不溺爱娇纵。
他把对儿子傅聪做人的教育寓于立身行事、待人接物的家庭生活之中。
诸如穿衣、吃饭、站立、行动、说话这样的生活小事,傅雷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比如进餐,傅雷就注意孩子是否坐得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是否桌的人,吃饭时是否发出失礼的咀嚼声。
当傅雷发现傅陪不爱吃青菜、专拣肉吃并不听警告时,就罚傅陪吃白饭,不许吃菜……傅雷抓住孩子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把做人的教育贯穿在孩子能接触到的、易于理解的日常生活之中,逐步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加深孩子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
正是这些做法、使傅聪从小就身心健康,举止端庄,为傅聪长大成人后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奠定了基础。
钱学森——不教而教家教就是“不教育”,这看似不可思议的教育理念,却充满了哲理。
从钱永刚的介绍中足以体现这种“不教而教”教育理念的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
有一次,家里的炊事员很郑重地对钱永刚说:“你父亲是个有学问有文化的人。
”钱永刚当时就说:“这还用你说,我当然知道了!”但炊事员接着解释的话却让钱永刚记住了一辈子:“你看你父亲每次下来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
这是他看得起咱、尊重咱!”钱永刚从此也向父亲学习,至今保留着吃饭要穿戴整齐的习惯。
钱学森独特的家教法,值得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家庭认真反思。
曾国藩家风家训故事
曾国藩家风家训故事《曾国藩家风家训故事》说起曾国藩,大家都知道他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家风家训更是备受推崇。
今天我就来讲讲一个曾国藩家风家训的小故事。
有一次,曾国藩的一个后辈到他家来玩。
这孩子呀,从小被宠坏了,调皮捣蛋得很。
到了曾国藩家后,一点规矩都没有,在屋里乱跑乱跳,还把一些东西给弄乱了。
曾国藩看到了这情况,也没立马发火,而是把孩子叫过来,和声细语地说:“小家伙呀,咱可不能这样没规矩,在别人家就得有礼貌,要稳重一些呢。
”这孩子呢,还不以为意,嘻嘻哈哈的。
这时候,曾国藩就开始给他讲起了自己家族的家风家训。
他说呀,在他们家,一直都很注重品德的培养,从小就要懂礼貌、尊重他人,做事情要有条理、有计划。
就像他小时候,长辈们就时常教育他要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然后曾国藩就给这孩子讲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
那时候,曾国藩还是个小孩子呢,有一天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
他们看到一棵树上有个鸟窝,大家都想去掏鸟窝。
曾国藩那时候也调皮呀,但他想起了长辈的教导,知道不能随便去破坏鸟窝。
于是他就阻止小伙伴们,说这样做不好,小鸟们也有自己的家呀。
虽然小伙伴们有点不乐意,但曾国藩就是坚持,他觉得要遵守规矩,不能做不好的事情。
讲完这个故事后,那孩子好像有点明白了,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曾国藩摸摸他的头,说:“以后呀,可不能再这样没规矩啦,要学学我们家的好传统哦。
”从那以后,这孩子还真的有点变化了,没那么调皮捣蛋了,也开始懂得一些规矩和道理了。
这件小事让我深刻认识到,曾国藩的家风家训真的很有力量呀。
它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后人的心里,慢慢地生根发芽,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这也让我想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家风家训的传承,把那些好的品德和习惯一代代传下去,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说起来呀,这就是曾国藩家风家训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呢。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上有 了第一 批 出国 的留学学 生 . 第 这
一
批3 0多个孩 子 中 ,就 有一 个名 叫
所 以在 曾 国藩 的 引导 下 ,郭 筠通 读 《 十三 经注疏 》 资 治通鉴 》也成 了 和《 ,
一
詹天 佑 的 学生 。后 来成 为 了 中 国 铁 路工程 学 的奠基 人 。
结 婚 之 后 ,他 的老婆 郭 筠 是 个 喜 欢 读 书 的女性 , 国藩觉得 在那 种 重男 曾
最 难 能可 贵 的是 , 虽然对 于 曾纪泽 感
兴趣 的这 些所 谓的 西学 . 国藩 自己 曾
不是太懂 , 但他为了儿子也努力地去
文 版・ 1 1‘ 摘 2 1 0圃 0・
居 里夫人也望女成凤 每天一节特殊教 育课
口 佚 名
居 里 夫人 作 为 一 位 杰 出 的女 科 学 家 ,曾在 仅 隔 8年 的时 间 内就 分 别 摘 取 了两 次 不 同学 科 的 最 高科 学
曾国藩 的教 子之道 : 唯读 书则可 以变其气 质
口 郦 波
“ 之气质 , 人 由于 天 生 , 难 改 很
当然 , 国藩 虽然 主 张读 书要 沉 曾 浸 其中 。但他 从来 不主 张死 记硬 背 。
变, 唯读 书 则可 以变 其气 质 。古之 精 于 相 法 者 ,并 言 读 书 可 以 变 换 骨
独 立人 格 。 中 ,居 里 夫 人 是唯 一 盼 女 成凤 的一
传 记作 家 。作 为普 通 的母亲 , 里夫 居
人 又 是 怎样 培 养 和教 育 自己 的女 儿
的呢 ? 当伊 雷 娜 和 艾 芙 还 在 幼 年 时
位, 因为她 从小培 养孩 子独 立 自主 的
人格 , 化体 魄训 练 , 炼 意 志和 力 强 锻
曾国藩 给孩子的117封信
《曾国藩给孩子的117封信》读后感《曾国藩给孩子的117封信》是作者以《曾文正公家训》为底本,以《曾国藩家训》等书为校补后,进行译注与简评的一本书。
译文行文流畅、通俗易懂。
简评切中精髓、启发当下。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曾国藩作为一位父亲,对子侄后辈的教诲充满了智慧与实践心得。
他深知“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道理,通过书信的方式,将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孩子,引导他们修身、齐家、治国、经世。
在信中,曾国藩表现出了极高的共情能力。
当他发现孩子对四书理解不深时,并没有直接指责,而是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分享了自己曾经的困惑与心得。
这样的方式让人感到亲切,也更容易引导孩子进行深入的思考。
在孩子遇到写字退步的情况时,他也没有责怪,而是先肯定孩子喜欢写字是个好习惯,再指出其中的问题。
这种处理方式既让孩子感到被理解,也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除了在学业上的指导,曾国藩也十分注重孩子的品德修养。
当发现孩子学业有进步时,他不仅不吝啬自己的夸奖,还引导孩子与智者同行,向他们学习。
当知道孩子不想做官时,他表示理解并鼓励孩子多读书。
这种开放的态度和开明的思想,让人感到曾国藩是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和理解孩子的父亲。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感曾国藩不仅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一个深谙家庭教育之道的父亲。
他的信中充满了对孩子的关爱、理解和期望,同时也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这让我意识到,家庭教育不仅是教授知识,更是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品德、有担当的人。
总之,《曾国藩给孩子的117封信》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曾国藩的智慧与思想,更能启发我们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教育孩子成长。
对于每一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曾国藩教育孩子名言警句
曾国藩教育孩子名言警句作为清朝著名大臣曾国藩,除了留下丰功伟业外,同时他也很注重教育。
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曾国藩教育孩子名言警句,希望对你有帮助曾国藩教育孩子名言(读书篇)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3.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4.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5.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6.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7.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8.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9.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1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标,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
曾国藩教育孩子名言(治学篇)1、曾国藩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2、为学之首要在立坚卓之志。
(今有几何?我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其二,“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
谚曰‘艺多不养生’,谓之不专也。
”(虽有心博学而精深,却总是浅尝辄止);第三,“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3、有志、有识(既博且专)、有恒,治学之三要素。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4、治学之法:“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曾国藩教育孩子名言(修身篇)1、克己之学——反省自己2、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家训
1、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明清学者、将军,写给儿子的一本书,收录了曾氏家风的教化思想,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情况。
书中有关家风的训言极具示范意义,无论是亲子之爱,还是治国理念,都可以作为一种古今有教无类的教诲参考。
同时,书中还提及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及曾先生的政治思想,使读者能更好的了解當時的政治氛围。
2、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教化文稿,一共收录了72篇家训,主要围绕人如
何懂得守口如瓶、做好孝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时施行惩戒,培养自身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等。
家训内容广泛,既涉及到家庭教育,更蕴含了他对于理念、教化、道德品格以及入世之道的思考。
曾先生从本人出发,谓家风至上,将家风融入行事操守,以此影响孩子,旨在让孩子们在国家以及社会中落实真实实践中遵循良好行为准则,为国家做出贡献,加上政治、法律、经济等教育,使孩子获得更完善的素质教育,起到良好的社会影响。
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的启示
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的启示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从曾国藩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中得到的启示:首先,曾国藩注重品德教育。
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在家庭教育中,他强调诚实、守信、谦逊和勤奋等品质的培养。
他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使孩子们从小就明白做人的根本。
其次,曾国藩提倡勤奋学习。
他认为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钥匙。
他鼓励孩子们广泛阅读,不仅学习经典文学,也涉猎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
他本人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再者,曾国藩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
他鼓励孩子们参与家务劳动,参与社会活动,通过实际行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曾国藩倡导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他认为,家庭教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基础,而学校教育则是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他主张家长与老师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最后,曾国藩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他认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他通过分配家务、参与家族事务等方式,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承担责任,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通过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虽然环境和条件与曾国藩时代有所不同,但他的教育理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借鉴他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的品德、学习习惯、实践能力、责任感等,以帮助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曾国藩教育孩子的故事
曾国藩教育孩子的故事
曾国藩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啊!他不仅自己成就非凡,在教育孩子方面那也是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呢。
曾国藩特别重视家庭教育,他对孩子们的要求那可真是严格得很呢。
他就像一位严厉又慈爱的船长,引领着孩子们在人生的海洋中航行。
他常常教导孩子们要勤奋读书,就如同那不知疲倦的耕牛,默默地耕耘着知识的田地。
他会给孩子们布置很多的功课,让他们不断地学习、进步。
他还强调品德的培养,这不就像是给树苗修剪枝叶,让它能够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吗?他告诉孩子们要诚实守信,要懂得感恩,要乐于助人。
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孩子们。
记得有一次,曾国藩的小儿子犯了一个小错误,他没有立刻严厉地批评他,而是耐心地给他讲道理,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在哪里,就好像是一位耐心的导师,引导着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这要是换了别人,说不定早就大发雷霆了吧!
曾国藩也非常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能力。
他鼓励孩子们自己去面对困难,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他人。
这就像是把小鸟推出巢穴,让它们学会自己飞翔一样。
他的孩子们在他的教导下,个个都很有出息,成为了社会的栋梁之材。
看看现在的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恨不得什么都替孩子做了。
这样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吗?能让孩子真正地成长吗?我们真应该好好学学曾国藩的教育方法啊!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孩子要严格要求,要注重品德培养,要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有担当、有责任感、有能力的下一代,不是吗?。
郦波总结曾国藩教子十法
郦波总结曾国藩教子十法郦波总结曾国藩教子十法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他对于教育子女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郦波在其著作《曾国藩家书》中总结了曾国藩教子十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古代,也同样适用于现代的父母。
一、勤俭节约曾国藩认为,勤俭节约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
父母应该从小就让孩子明白节约的重要性,让孩子学会珍惜每一分钱,并且不浪费食物等资源。
二、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要遵守承诺,不说谎话,并且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三、尊师重道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师长的重要性,并且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四、刻苦学习刻苦学习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并且鼓励他们勤奋学习,不断进取。
五、勇敢坚毅勇敢坚毅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勇敢面对挑战,并且不轻易放弃。
六、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社交礼仪。
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七、关注公益事业关注公益事业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要关心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八、崇尚美德崇尚美德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到美德的种种表现形式,并且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美德。
九、锻炼身体锻炼身体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且鼓励他们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活动。
十、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心灵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语曾国藩教子十法是非常实用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古代,也同样适用于现代。
父母应该从孩子成长的早期开始,通过不断地教育和引导,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同时,父母也应该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榜样,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曾国藩的治家教子之道
曾国藩的治家教子之道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湘乡一个地主家庭。
由于他母亲对他的要求极严,从小就要他参加农业劳动,因而“耕读”为本的传统观念对他影响极深。
故他做了高官,仍忘不了教育子女保持一个“勤”字。
他说,“家勤则兴,人勤则健”;“劳则善心生,逸则淫心生”,“勤则有才而见用,逸则能而见弃”。
具体来说,他治家教子有五招:第一招:早晨要早起曾家一直保持了祖父起早床的习惯,不准家人睡懒觉。
曾国藩和夫人也一直以身作则,每天黎明即起,要求儿女"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曾国藩自己也想了许多良法,督促家人克服惰性,养成勤勉劳苦的作风。
第二招:强调适当参加体力劳动曾家男子每天的主要任务是读书写字做文章,除此之外还必须参加一些诸如打扫卫生、喂鱼养猪种菜之类的体力劳动。
曾国藩归纳为“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治家八事,其中除“考、宝、书”讲的是祭祀、待邻、读书外,其它五事讲的都是劳作。
他反复叮嘱:“此八事纵不能一一亲自经理,不可不识得此意。
”女子则要求每天都必须做些针线活,还要求学会做小菜,下厨房做饭。
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子女要求之严并不亚于普通家庭,甚至是高于普通老百姓。
第三招:提倡俭朴、力戒奢侈曾国藩认为,“儿女越贫贱,越知生活之艰难;越知发奋,亦就越易成器”。
“而世家子弟条件优越,易犯奢侈”;一门心思都用在追求豪华的生活上,不仅难以成才,而且还会由此变坏。
因此世家子弟欲成大器,就须“崇俭”,“以戒奢侈为要义”,努力像普通贫寒子弟那样生活。
基于这种认识,他对家庭的物质生活管束很严,规定甚细。
他们家日用家具是“但求结实,不求华贵”。
文房四宝是“但求为寒士所能备者,不求珍异也”。
每月生活所需银两,“限一成数,另封称出。
本月用毕,只准盈余,不谁亏欠”。
吃饭方面,他自己经常“夜晚不用荤菜,以肉汤炖蔬菜一二种”,“后辈则夜饭不荤,专食蔬菜而不用肉汤”。
穿衣方面,他自己“忝为将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
曾国藩教子有方
曾国藩教子有方•相关推荐曾国藩教子有方曾国藩的一生,谦虚诚实教子有方。
父爱如山,值此父亲节之际,我们今天不但要向这位父亲学习的教子之道,更是向天下所有含辛茹苦的父亲们致敬。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曾国藩教子有方,欢迎阅读与收藏。
曾国藩教子有方篇1孩曾国藩出身低微,然而他不仅学识渊博、见识阔宏、文武兼备;而且当时的朝庭信赖他,满朝文武官员钦佩、尊敬他;死后被谥为“文正”、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
曾国藩的一生,谦虚诚实教子有方。
他的儿子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自修英文,成为清末著名外交家;纪鸿研究古算学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他不幸早逝;他的孙辈也出了曾广钧这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昭抡,曾约农这样的学者和教育家。
曾国藩在教子方面有三个方面给人启迪:----教育子孙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白事理。
他致力于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注意观察他们的天赋、潜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培养、雕塑。
他认为一个人只要身体好,能吟诗作文,能够明白、通晓事理,就能有所作为,就不悉没有饭吃,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他认为当官是一阵子的事,作人是一辈子的事;官衔的大小不取决于自己,而学问的多寡则主要取决于自己。
----教育子孙要艰苦朴素。
曾国藩在京城时见到不少高于子弟奢侈腐化,挥霍无度,胸无点墨,且目中无人。
因此,他不让自己的孩子住在北京、长沙等繁华的城市,要他们住在老家。
并告诫他(她)们:饭菜不能过分丰盛;衣服不能过分华丽;门外不准挂“相府”、“侯府”的匾;出门要轻车简从;考试前后不能拜访考官,不能给考官写信等等。
因此,他的子女因为自己的父亲是曾国藩反而更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够检点、学识不够渊博而损害自己的父亲的声誉。
所以他们磨砺自己,迎难而上、奋发图强。
----身教重于言教。
曾国藩很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自己的孩子的影响,凡要求小孩于做到的、先要求自己做到,他生活俭朴,两袖清风。
传说他在吃饭遇到饭里有谷时,从来不把它一口吐在地上,而是用牙齿把谷剥开,把谷里的米吃了,再把谷壳吐掉。
名人教育孩子有哪些故事
名人教育孩子有哪些故事要想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很多名人教育孩子就是这样去教育的,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一、曾国藩教子的故事衣食当寒士相同,庶可成大器曾国藩(1811—1872)是清末湘军首领。
他权管四省,位列三公,拜相封侯,谥称“文正”。
他的儿子可算得上是“正牌高干子弟”了。
然而,儿子曾纪泽和曾纪鸿都没有变成“衙内”和“大少爷”。
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以自学通英文,成为清朝的著名外交家;曾纪鸿不幸早死,研究古算学亦取得相当成就。
不仅儿子个个成才,孙辈还出了曾广均这样的诗人。
曾孙辈又出了曾宝荪、曾约农这样的教育家和学者。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曾国藩教子有方,“爱之以其道”。
别的不说,只他不为子女谋求任何特殊化,教儿节俭创业,就可令人们深思一番。
咸丰六年(1856)十一月五日,他给纪泽儿写了一封信。
信中说:“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一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与马仆从习惯为常。
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做矣。
……京师子弟子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日又给纪鸿儿写信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同治三年七月,曾国藩受封侯爵,纪鸿正赴长沙考试,国藩特别写信告诫:“尔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世家子弟,门第过盛,万目所属。
……场前不可与州县往来,不可送条子,进身自始,务知自重。
”他对女儿也同样严格。
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致女儿:“衣服不宜多制,尤其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
”他还告诉儿女、家眷:“今家中境地虽渐宽裕,且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
俭字工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曾国藩教育孩子
曾国藩教育孩子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最有权势者之一,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谓显赫一时,然而他教育子女的方法却远比我们现在的溺爱式、呵护式的家长要高明得多。
曾国藩怎么教育孩子的呢?下面是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曾国藩教育孩子注重家教勤俭持家在曾国藩看来,要教育孩子立足社会,并让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关键就是两个字:勤与俭。
他要求孩子们一生铭记十六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曾国藩对于勤和俭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
一个家能够保持兴盛发达,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要学会勤俭过日子,富的时候不骄傲,贫的时候不气馁,由俭来打理自己的生活。
勤既可以健壮自己的身体,同时又使劳作变成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情。
永葆勤和俭,一个家族才会永续地发展下去。
曾国藩的小女儿晚年留下一个年谱,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曾国藩小女儿只有十几岁时,跟随母亲来到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总督府。
小女儿入总督府总要穿得体面一些,光鲜一点,所以上面穿了一件蓝色的小夹袄,下边穿了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就这条黄绸裤其实也不是她的,而是她的长嫂,也就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过世的妻子留给她的。
但就是这条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就指责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换掉。
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
由此可见,曾国藩是见不得繁复,见不得孩子身上带有太富贵的东西的。
曾国藩在信中多次苦口婆心地陈述自己这种勤俭的缘由:“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
”曾国藩认为,子女在骄奢淫逸的环境之下是不可能立大志的,开始是骄逸继而就是流荡然后就是败家。
一个官宦之家能够延续一两代,真的是很少很少的。
所以曾国藩觉得应该由勤俭入手教育孩子懂得如何生活,这才是最好的教子之道。
以身作则平民生活曾国藩曾经告诉家人,他的衣服一共不过三百两银子,做了一件衣服之后,会十几年乃至三十年都在穿用。
曾国藩教子十法之趣字法的见解
曾国藩教子十法之趣字法的见解
曾国藩教子十法中的趣字法,是指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愉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这种教育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充实和快乐。
曾国藩认为,趣字法是教育孩子的一种重要方法,因为孩子们天生就喜欢玩耍和探索,只有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因此,他建议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愉悦。
具体来说,曾国藩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要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愉悦,可以通过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来实现。
例如,可以利用游戏、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愉悦。
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例如,可以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如音乐、美术、体育等,让他们在这些领域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要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例如,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华。
曾国藩教子十法中的趣字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法。
通过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愉悦,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充实和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教育孩子
曾国藩教育孩子
注重家教勤俭持家
在曾国藩看来,要教育孩子立足社会,并让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关键就是两个字:勤与俭。
他要求孩子们一生铭记十
六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对于勤和俭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
一个家能够保持兴盛发达,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要学会勤俭过日子,富的时候不骄傲,贫的
时候不气馁,由俭来打理自己的生活。
勤既可以健壮自己的身体,
同时又使劳作变成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情。
永葆勤和俭,一
个家族才会永续地发展下去。
曾国藩的小女儿晚年留下一个年谱,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
曾国藩小女儿只有十几岁时,跟随母亲来到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总
督府。
小女儿入总督府总要穿得体面一些,光鲜一点,所以上面穿
了一件蓝色的小夹袄,下边穿了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就这条黄绸
裤其实也不是她的,而是她的长嫂,也就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过
世的妻子留给她的。
但就是这条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
太繁复、太华贵了,就指责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
换掉。
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
由此可见,
曾国藩是见不得繁复,见不得孩子身上带有太富贵的东西的。
曾国藩在信中多次苦口婆心地陈述自己这种勤俭的缘由:“天下
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
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
”曾国藩认为,子女在骄奢淫逸的环
境之下是不可能立大志的,开始是骄逸继而就是流荡然后就是败家。
一个官宦之家能够延续一两代,真的是很少很少的。
所以曾国藩觉
得应该由勤俭入手教育孩子懂得如何生活,这才是最好的教子之道。
以身作则平民生活
曾国藩曾经告诉家人,他的衣服一共不过三百两银子,做了一件衣服之后,会十几年乃至三十年都在穿用。
曾国藩不仅在穿着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而且在日常饮食上也有严格的要求。
曾国藩吃饭的时候,碰到饭里面有带壳的谷物
的话,他要把这个壳磕开,把里面的谷物吃掉。
可以说曾国藩这个
农家子弟,对于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是理解得非常深刻的。
曾国藩的“住”也是很普通的。
曾国藩的家和他弟弟曾国荃的豪宅相比,简直是差远了。
我去过曾国藩的家乡,曾国荃的房子和曾
国藩后来的府第富厚堂我都去过,两者相比,富厚堂只能用寒酸来
形容。
就这样的一个富厚堂,曾国藩听说花了那么多的钱,他都不忍去住。
富厚堂没有雕梁没有画柱,就是一种非常拙朴的木结构建筑。
这个房子有一个书楼,体现出的就是湖南人的耕读之风,整个房子
只不过比一般的农户的院落大一些而已。
至于“行”,在那个时代,官宦人家一般坐轿子。
可是,曾国藩却在信里告诉孩子,你要步行去办该办的事,绝不许使唤轿子。
同
时他对孩子们还这样要求,不许使唤奴婢给你添茶倒水,你自己能
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做。
在曾国藩的家书中我们还看到,他会让自己的子女去干些在常人眼中只有下人才做的拾柴、捡粪之类的事情。
在一封家信中,他对
自己的长子有这样的要求:每天早晨天未明就要起,起床之后的第一
件事情是去洒扫庭院,然后坐下来练字一千,而第一个字一定要写“俭”。
这就是让自己的孩子们千万不要沾染官场之气。
他曾经说
过这样一句话:“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
以成大器。
”
思想开明注重实际
曾国藩认为孩子读书未必是为了做官,读书在于明理,所以当长子曾纪泽连着三次考科举不成功,并向父亲提出不再走科举之路的
时候,曾国藩同意了,他写信告诉曾纪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曾纪泽后来的路,在当时人来看绝对是旁门左道。
那个时代,一般人根本想不到去接触西方文化,更不要说去学说洋文了,而曾纪
泽居然在32岁的时候学英文。
这个远见卓识,应该说既有他认识到的,也有他父亲告诉他的,这说明曾国藩在这一时期对文化的理解
更为深刻了。
作为中国人,秉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应该的,
但是当国门被人强迫打开之后,你不去了解外国的情况,你如何能
够在世界之林立足呢?
曾纪泽在曾国藩的鼓励和支持下潜心研究西学。
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以外交官的身份代表清政府在彼得堡同沙俄谈判并且签
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城。
正是由于曾纪泽对西学的
了解,正是因为他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英语基础,在与俄国人谈判的
时候,可以说是针锋相对,外交手段运用又足。
当时沙俄曾威胁说,你想要收回伊犁,我马上就派兵打仗。
曾纪泽不软不硬地回了一句话,说,你要打仗,我们也无奈,但是我们绝不怕你来打仗。
因为
他太了解当时沙俄虚张声势的心态。
如果没有对西学的了解,没有
西学的根基,有可能这个时候就被吓倒了。
所以有人说这一次谈判
是清末外交史上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次胜利。
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曾纪泽曾经用英文撰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中国先睡后醒论》,发表在伦敦的《亚洲季刊》上。
用英语撰写
文章介绍中国,这是当时很多中国人所做不到的。
长子曾纪泽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次子曾纪鸿则是一位数学人才,他喜爱自然科学,精通天文、地理,最精代数,曾著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等书,还计算出一百位的圆周率。
两个儿
子的成材和曾国藩提倡子女学习科学知识,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
文化大有关系。
曾国藩难得的是,不光他的儿子成才了,他的后代子孙曾宝荪、曾约农都成为了大教育家和大学者。
曹操教育孩子
曹丕在《典论-自叙》中说:在我五岁时,父王看到世局扰乱,
教我学射箭,六岁能开弓;又教我骑马,八岁就能骑射了。
后来,曹
操命他从少年时代起,就随军东征西讨,练得一身精湛的武艺,而
且还长于弹琴,精于诗赋,这说明曹操教育孩子是从童年的启蒙教
育就抓得很紧的。
至于曹植,十岁出头就诵读《诗经》、《论语》
以及辞赋几十万字,而且下笔成文,倚马可待。
曹操不大相信他如
此捷才,曹植要求面试,当邺城铜台刚建成时,曹操带领儿子们登台,命各人作赋,曹植第一个交卷,曹操不由得连声称赞子建的才
气了。
这也同样说明曹操的孩子幼年时代奠定的基础是何等坚实。
所以,曹操非常注意给孩子们选良师,并要求他们尊敬老师。
他给他的儿子们选拔属吏时下令要选“德行堂堂”的人物。
他还选被
称为“国之重宝”、“士之精藻”的邴原为曹丕的长史。
曹操有次
出征时,让曹丕留守,派张范、邴原辅佐,严令曹丕有事必须尊重张,邴二人意见,并对张,邴二人“行子孙礼”。
曹操对儿子们的学习抓得很紧,在品德上要求尤其严格。
218年,他派曹彰带兵讨伐代郡乌桓的叛乱。
临出发前对曹彰说:“居家为
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
尔其戒之!”这是告诉他王法无私,犯了过错是不能指望依靠父子之情得到宽赦的。
曹彰果然兢兢
业业,奋力战斗,所向披靡,完全平定了北方。
后来回禀曹操时,
却并不居功,而把功劳归于部下将领。
曹操听了十分高兴,亲切地
握着曹彰下颔的黄胡须说:“黄须儿竟大奇也!
而对于曹植,本来虽然极其宠爱,很想立为世子。
213年,曹操
率军南征孙权,命令曹植留守邺城,临行之前曹操说:“我二十三
岁时做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也没有什么错误;你今年也二十三岁了,难道还不应该努力吗?”言辞间寄托了多么深切的期望。
可是,
曹植由于恃宠而骄,放纵不羁,有一次乘车在“驰道”上走,又私
自打开“司马门”出去。
而在这两条路上行走是只有皇帝才能享受
的特权,曹植这样做,就触犯了国家法律。
曹操知道后,十分生气,下令轨了守门官吏,并宣布说:“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大
事。
”“自临淄侯植私出,开司马门至金门,令吾异目视此儿矣。
”后来就决定不立曹植而改立曹丕为世子,这种改变当然还有其它一
些原因,但曹操对儿子的严格亦由此可见。
反映在曹冲故事里的“大船称象”早已脍炙人口。
当曹操向部下征询称象的办法时,曹冲这五六岁的孩子,竟能直抒己见,毫不拘
谨和畏惧,提出大船称象的好办法,曹操还高兴地照办了。
这不也
从侧面反映出他虽为魏王,在家庭生活中和子女舐犊情深,关系亲
密融洽的吗?所以在教育中常收潜移默化之效,儿子们个个部学有所长,也就不奇怪了。
由曹操教子的成功不由让人想起刘备。
刘备虽是一个堪与曹操齐名的卓越的政治家,可惜不会做父亲,其子阿斗竟成为千古笑柄,“扶不起的阿斗”成为一切“孱头”的别名,这原因是不难探究的。
刘备飘荡半生,四十多岁才得此一子,极其钟爱,当阳一战,为了
救阿斗,几乎断送赵云的性命。
后来孙夫人带阿斗回吴,又是赵云、张飞半路截下的。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正因为保全这孩子极
其不易,刘备对他便会特别怜惜、娇惯和溺爱了。
英雄气短,儿女
情长,“怜子如何不丈夫”,刘备何能例外?事物发展到极端便走向
反面,这就为阿斗之庸碌种下因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