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

合集下载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少中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当地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各种风险挑战。

例如政治风险可能涉及到政策变化、政府干预等因素,经济风险可能包括市场风险、汇率波动等因素。

了解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风险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对于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背景介绍】的内容将为我们后续对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和风险问题分析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1.2 研究意义中国在非洲的直接投资一直备受关注,这种投资形式在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对于中国和非洲双方而言,这种投资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研究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现状和风险对于双方建立更加稳固的合作关系至关重要。

了解投资风险、挑战和应对措施可以帮助双方更好地协作,在合作过程中减少误解和摩擦,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深入研究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意义和影响,可以为未来双方的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双方更加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为双方的共同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了解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特别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中国与非洲之间的投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帮助各方更好地理解双方合作的挑战和机遇,有效规避投资风险,推动双方合作的持续发展。

通过研究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现状,也有助于深化中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2. 正文2.1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分析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投资来源国之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涉及领域也日益多样化。

目前,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农业、制造业等领域。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企业参与了非洲许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如铁路、港口、公路等。

深化中非投资合作的对策思考

深化中非投资合作的对策思考
185 17
20 年是 中非 开 启 外 交 关 系 5 周 年 。 初 ,中 国政 府 发 表 了 06 0 年

171 99

3 6 7 亿 美元 同时 ,我 国对非 洲的直接 0 2
. 5 1 、3 9 亿 《 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 提 出建立 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 系: 月和 投 资分 别是 0 7 .3 7 . 2 美元 ,由此看 出 ,尽管中国
全 球
544 8.3
1t.3 500
( ) 强 政 府 对企 业 的 引导 力 度 1加
鼓励和 引导 中国优 势的产业到非洲 国家进行投 资,特别是鼓

中国对外投资总额 中所 占的比例最高也只不过是 3 . % 而在流人非 二 制约中国对非投资的主要因素
1投 资 环 境 限 制
开 .成为中非关 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在 中国政府 明确提 出鼓 励和 洲的全球外 国直接投 资中所 占比例就更是微不足道 了。
中国对非投 资的现状与特征分析
信更加巩固。
项由英 国首相布莱尔牵头制定的计划 旨在让西方发达 国家每年给 非洲提供 2 0 5 亿美元甚至更多 , 帮助非洲实现 一系列的振兴计 划。 现 出对非洲的支持 。中国对非投资面临着其他 国家的强烈竞争。
3 部 分 西 方 国 家 的 无端 阻 挠
2 对非投资步伐不断加快 ,投 资前 景广 阔 . 底 ,中国累计对非投 资额达 6 亿美元。据初步统计 ,2 0 年 , 27 06
5 多个 国家 和 地 区 建立 了贸 易 关 系 , 4 多 个 国 家 签 订 了 《 边 资源素质很低。经济改革 的步伐特别是私 有化进程远远落后于拉 0 同 0 双 贸 易协 定 》 ,与 3 个 国家 建 立 了双边 经 贸混 { )委 会机 制 ,同 美和东欧等发展 中国家,不少非洲国家并没有专 门的针对外 国投 5 联

中非合作的意义和影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非合作的意义和影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非合作的意义和影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非合作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合作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深化,成为中外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非合作的意义和影响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首先,中非合作在政治层面上具有重要意义。

中非合作不仅促进了中非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也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

中国一贯秉持互利共赢、以合作谋发展的原则,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的独立自主、和平安宁、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

中非合作以平等、尊重和互利为基础,倡导国家间关系的新型模式,为国际社会塑造了更加公正、平等的格局。

其次,中非合作在经济层面上带来了积极影响。

中国是非洲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在投资、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与非洲国家展开广泛合作。

中国对非洲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帮助非洲国家推动经济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这种合作模式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推动了非洲大陆的经济快速增长,并为双方带来了经济互利的结果。

此外,中非合作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非交流合作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更多的是涉及到人文、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非洲国家的教育援助、人才培养和医疗卫生事业,为非洲国家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中非文化交流也加深了两国人民间的了解和友谊,丰富了各自的文化内涵。

总之,中非合作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

通过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中非合作不仅推动了双方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发展,也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望未来,中非合作将继续深化,为双方带来更多合作机遇和发展潜力,同时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目的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框架,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理解中非合作的意义和影响。

在本文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引言:在引言部分,我将对中非合作进行概述,简要介绍中非合作的背景和重要性,并说明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引言中非经贸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合作。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于2000年,为中非双方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合作的平台。

然而,中非经贸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解决。

本文将就中非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中非经贸关系的现状中非经贸关系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非洲大陆最大的贸易伙伴。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非双边贸易额达到20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约20%。

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制造业等领域。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多机遇。

同时,中国企业也积极参与非洲的农业、能源、电信等多个行业,为非洲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非人员交流与合作也不断加强。

中国政府设立了一系列奖学金项目,鼓励非洲学生到中国留学深造。

与此同时,中国也向非洲派遣了大量医疗队,为非洲国家提供医疗援助。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中非经贸关系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1. 不平衡的贸易结构目前,中非贸易主要以资源类产品出口为主,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非洲大多数国家依赖资源出口,而中国对非洲的资源需求较大。

这使得很多非洲国家容易陷入资源型经济的困境,缺乏多元化的经济发展。

2. 不够可持续的投资模式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等领域,这种投资模式缺乏可持续性。

一些项目存在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对当地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由于一些项目的贷款条件较为宽松,一些非洲国家债务问题日益突出。

3. 不利于本地产业发展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快速发展也对当地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某些行业中具备竞争优势,导致非洲本地产业难以与之抗衡。

另一方面,一些中国企业仍然采用低技术水平的生产方式,无法带动非洲本地产业的升级。

三、对策与建议为了进一步优化中非经贸关系,应采取以下对策与建议:1. 加强贸易多元化中非应加强贸易多元化,推动非洲国家从资源型经济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和建议台州学院张霞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是中非农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援建非洲农场,后开通过改革逐渐形成了中国与非洲国家合资或者中国独资的形式,引入了企业化经营,形成了独资、合资、承包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为非洲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带动了中国农业机械设备等农用物资的出口。

随着对非洲投资的增加,中国投资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因而合理降低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风险,取得投资效益最大化,促进中非合作持续发展是值得研究的。

一、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历史及现状1.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发展历史1)投资方式的变迁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缩小了对外援助规模,对外援助体制也发生了变化。

原有由政府主导的农场模式开始转向由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优惠,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

改革后形成了两种投资类型:一种是与非洲国家开办合资企业,如马里甘蔗农场,另一种是独立的中资企业,如中国农垦集团江苏农垦公司在赞比亚援建的中赞友谊农场、喜洋洋农场、阳光农场等。

此外在非洲丰富资源的吸引下,也有很多民间资本在非洲进行农业投资。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农业资源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等问题,需要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故此非洲丰厚的未开发农业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

2000年以后,在“走出去”战略的带动下,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开始由援助型投资向生产加工和资源开发类投资转变。

中国政府适当放宽了对企业在境外投资的限制,在简化手续、增加资金投入、减免税收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

中国政府不断为非洲国家提供贴息优惠贷款,并设立了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发展基金和中非发展基金,为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还与非洲多数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与不少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和《农业投资保护协定》。

中国一非洲合作面临的新挑战与可持续性问题探析

中国一非洲合作面临的新挑战与可持续性问题探析

2012.10CONTEMPORARY WORLD21当代世界中国—非洲合作面临的新挑战与可持续性问题探析■ 李安山/文随着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发酵,中国企业走进非洲的步伐无疑会不断加快。

这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趋势,也是中国、非洲与世界经济融合的一种结果。

近年来,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在全球持续恶化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虽然受到一定冲击,但整体而言仍保持着一定的增长速度。

非洲经济不仅未受到根本性的影响,反而保持着强劲的增长率。

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属于一种南南合作,它必将为全球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原动力。

中非关系中出现的四种新的现象第一是中国自身的定位问题。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中国在处理与非洲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关系时的自我认识和定位的问题日益突显。

与传统的西方大国相比,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最大优势就是坚持互相尊重的原则,如果中国在处理外交关系时不注意这一点,将使中国的外交资源中的优势日益缩小,使中国的真朋友日益减少。

第二是对非工作的重点问题。

目前,西方在继续对非洲进行传统的援助外,还大张旗鼓地在非洲大力推进反恐事务,从培训军事人才、建立军事基地到直接派遣官员去非洲进行指挥,尤其以美国最为明显。

何以如此?为什么西方要在恐怖主义和反恐上大做文章?其一,中国在非洲的快速拓展触及了西方既得利益集团。

西方国家的影响虽然还很大,但在遭遇中国因素后,他们表现出一种空前的焦虑和莫名的恐惧。

他们几年来一直在散布有关恐怖主义对北非地区的威胁,以此来制造干涉借口和整合力量。

其二,利比亚事件发生后,由于西方的校教育、部队训练、装备维修、伤病救助等领域发挥中国独特的作用。

八、进一步协助非洲国家提升维和与维稳能力建设。

依据中国综合国力许可和国际义务,调整对非和平与安全合作计划,进一步增加参与联合国和非盟主导的非洲维和行动,增加维和投入,增派战斗分队,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与此同时,依据新时期对非工作需要,通过双边途径提供维和与维稳财政和物资援助;利用中国现有国际合作人员培训机制增加非洲国家维和与治安官员(专家)培训,提升非盟和相关国家自主维和及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中非经贸合作:互利共赢,共创未来

中非经贸合作:互利共赢,共创未来

中非经贸合作:互利共赢,共创未来中非经贸合作是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与商业合作关系。

由于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潜力,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合作关系逐渐加深,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非经贸合作的互利共赢以及共同创造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非经贸合作的背景和意义中非经贸合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政府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运动,并向非洲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非经贸合作逐渐由传统的援助模式转变为全方位合作的新模式,涵盖了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人文交流等领域。

中非经贸合作对于双方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加强经贸合作,中国可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市场,提高资源的供给能力,并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次,非洲国家可以借助中国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推动本地区域的经济发展,并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种互利互惠的经贸合作有助于提升双方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共同构建一个公平、开放的国际经济秩序。

二、中非经贸合作的现状和成果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19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2083.4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非洲出口约占总贸易额的90%。

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合作涵盖了石油、铁矿石、金属制品、农产品等多个领域。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积极参与非洲的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的建设项目。

例如,中国援建的肯尼亚蒙内铁路和坦桑尼亚港口等项目得到了非洲国家的广泛赞誉。

此外,中国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等平台,与非洲国家加强发展战略对接,进一步推动了中非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

三、中非经贸合作的优势和机遇中非经贸合作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机遇。

首先,中国的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为中非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有助于扩大农产品输出、促进工业化进程,提升非洲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其次,中非合作可以通过互联互通和交流互鉴,促进双方经济的融合与共享,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推动“南南合作”的深入发展。

中国对非经济政策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对非经济政策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对非经济政策的回顾与思考张宏明新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关系始于1950年,而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以中国改革开放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既体现了中国对非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亦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中非经济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30年间,是中非经济合作关系的建立、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首先不是出于经济考虑,而是基于政治道义和外交需要。

这一时期中非经济关系多属于“非经济行为”,其特点是: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取向的同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关系的亲疏;经济利益服从并服务于政治、外交需要;经济关系局限于双边和官方,其中又以中国单方面援助为主,双边贸易为辅;合作领域狭窄,合作形式单一。

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的平等互利原则,是中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发展与非洲国家经济关系的政策依据。

这一指导思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中均得到体现。

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于自身安全利益和意识形态考虑,实行与苏联结盟和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作为中国外交战略的延伸,这一时期的中国对非经济政策亦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中国始终把对非经济援助作为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的重要内容。

在整个50年代,由于大多数非洲国家尚未独立,因此中非经济合作还主要局限于几个国家,合作方式也较单一,“平等互利”主要表现为中国支持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及捍卫非洲新生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而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在外交上承认和支持中国。

进入60年代,随着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相继挣脱殖民枷锁,为帮助非洲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和巩固政治独立,中国政府于1963年12月和1964年1月先后提出《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的五项原则》及《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上述原则与中国在50年代奉行的政策一脉相承。

60年代的中非经济合作基本上延续了50年代的做法,中国依旧把亚非拉国家作为反帝、反殖的基本力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非洲优先”事项与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思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非洲优先”事项与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思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非洲优先”事项与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思考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4)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非洲优先”事项概述 (5)2.1 “非洲优先”战略的提出背景与目标 (6)2.2 “非洲优先”战略的主要内容 (7)三、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8)3.1 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历史沿革 (10)3.2 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主要成果 (11)3.3 中非职业教育合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2)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与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契合点 (14)4.1 教育理念的共通性 (15)4.2 发展需求的互补性 (17)4.3 合作空间的广阔性 (18)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下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对策建议 (19)5.1 加强政策沟通,实现战略对接 (20)5.2 深化教育交流,提升合作层次 (21)5.3 促进资源整合,形成合作合力 (22)5.4 完善平台建设,优化合作环境 (23)六、结论与展望 (24)6.1 研究结论 (26)6.2 研究展望 (27)一、内容描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教育在促进国家间合作与理解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作为全球教育领域的权威机构,一直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并提出了“非洲优先”的战略方向。

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关注非洲地区的特殊需求和挑战,通过支持非洲大陆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促进非洲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中非职业教育合作作为“非洲优先”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非双方在教育领域的共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中非双方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有着深厚的友谊,这为双方开展职业教育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社会氛围。

中非双方在教育资源、技术应用和教育经验方面各具优势,这为双方的深度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可能。

在思考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具体实践时,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双方的合作模式和机制。

双方可以共同制定职业教育合作规划,明确合作的目标、内容和方式。

中非战略伙伴关系特点及对策思考

中非战略伙伴关系特点及对策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 ,中非双方在金融
危 机期 问相互 抱 团取 暖 ,携 手抗 击外
部冲击 , 保持 了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增
长 的态势 ,成 为世 界经 济复 苏 和增 长 的 主要动 力 ,亚非 两个 大 陆成 为金 融 危机 时期 世界 经济 的两大亮 点 。 中国
2012. 10
CO NTE P M ORA R W 0R L Y D
赢 ,务 实合作不 断深化 。长期 以来 ,
中国致 力 于在平 等互 利 、共 同发 展 的 原 则基 础 上 ,发展 同非 洲 国家 的经 贸 合 作关 系 ,有力 促进 了非洲 国家 经济 社 会发 展 ,给 非洲人 民带来 了实 实在 在 的利 益 ,受 到 了非洲 国家的高 度评

政治 上互尊 互信 、 互帮 互 学 ,
根 据 国际形 势 和 中非关 系发 展 的新情
友好关系全面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
大的发 展 中 国家 ,而非 洲则 是世 界上
况 、新特点,不断探索论坛发展的新
思 路 ,不 断拓 展合 作形 式 ,不 断增强
发 展 中 国家最集 中的大 陆 ,双方 人 口
中非双方始终真诚友好 、平等相 待、
相 互 支 持 、共 同 发 展 。进 入 2 世 纪 1 以来 ,中非 双 方 高 层 交 往 更加 密 切 , 对话 交 流更 加深 入 ,相互 支 持更 加坚 定 ,中国与 非方 诸多 行为 主体 的互 动 更 加 活 跃 。不 管 国际 风 云 如何 变 幻 , 中 国支持非 洲 和平 、稳 定 、发展 和 团 结 的决 心不 会改 变 ,支持 非洲 国家 自 主选 择 发展 道路 的战略不 会 改变 ,帮 助 非洲 国家 增强 自我发 展能 力 的政策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合作与发展研究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合作与发展研究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合作与发展研究摘要:本论文旨在研究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合作与发展,探讨其背后的因素和影响,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双方贸易合作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发现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已成为非洲的最重要贸易伙伴。

此外,本论文还将讨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援助政策,以及其对非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最后,通过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可以得出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合作潜力巨大。

1. 引言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并不断拓展。

中国以其可观的经济实力和对非洲资源的需求,赢得了非洲国家的关注,并成为非洲大陆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双方的贸易额和投资规模都有了显著增长,中国也通过提供援助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促进了非洲国家的发展。

本论文将探讨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合作与发展,并分析其背后的因素及影响。

2. 中国与非洲贸易合作的历史回顾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合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在当时,中国与一些非洲国家建立了政治盟友关系,并向非洲提供了援助和支持。

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规模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资源和农产品上。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以及中国市场对资源的需求增长,中国开始加强与非洲的贸易合作。

特别是在2000年后,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额大幅增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额达到2086.94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近30倍。

3. 中国与非洲贸易合作的现状分析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合作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超过欧洲联盟和美国。

中国主要从非洲进口石油、矿石、木材和农产品等资源,同时向非洲出口机电产品、纺织品和家电等产品。

此外,中国还通过在非洲投资基础设施和参与扶贫项目等方式,推动了两国之间的合作。

中非合作的重要意义

中非合作的重要意义

中非合作的重要意义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中非合作关系日益紧密。

近年来,中非合作论坛、一带一路倡议等合作平台为中非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将阐述中非合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中非合作的案例,并探讨中非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二、中非合作的重要意义1.促进非洲经济发展:中非合作有力地推动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近年来,非洲经济增速在全球各大洲中位居前列。

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和援助,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支持,助力非洲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2.提升中非贸易往来:中非贸易规模逐年扩大,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为非洲国家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提高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非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成果丰硕。

中国企业在非洲参与了众多基础设施项目,如铁路、公路、港口、电力等,为非洲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对外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4.提高教育、卫生水平:中非合作在教育、卫生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国为非洲国家援建了大量学校、医院,提供教育培训和医疗援助,提高了当地教育、卫生水平。

5.深化文化交流:中非合作促进了文化交流与互动,增进了双方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双方在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展示了中非文化的独特魅力。

6.增进政治互信:中非合作强化了双方政治互信,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双方在联合国等国际舞台上相互支持,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三、中非合作案例分析1.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案例:以埃塞俄比亚为例,中国企业在埃塞俄比亚承建了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铁路,结束了埃塞俄比亚没有现代化铁路的历史。

这条铁路成为非洲大陆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极大地提高了埃塞俄比亚的物流效率。

2.中非贸易合作案例:以尼日利亚为例,中国是尼日利亚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双方在石油领域开展了深入合作,促进了尼日利亚石油产业的发展,为双边贸易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话题。

为了探究这一话题,本文将分别从合作的历史背景、现状以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历史背景中国和非洲的经贸合作可以追溯到1955年的《万隆会议》。

当时,中国的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五项和平共处原则,其中一项就是“互不干涉内政”。

这一原则深受非洲国家的欢迎,被视为保护非洲独立和主权的重要保障。

此后,中非两国的合作不断加强和发展。

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非洲部分国家的经济起飞,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更是日益频繁。

与此同时,中国逐渐成为非洲国家的重要援助国和贸易伙伴,开展了许多互利合作项目。

二、现状分析当前,中非经贸合作已经成为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板块之一。

中国与非洲各国的经济互补性很高,尤其是在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源等方面。

同时,中国也十分看重非洲市场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因此,中国已经成为了非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第二大投资国。

首先,中国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和资源来满足国内的供给需求。

例如,中国从非洲进口的主要商品包括石油、天然气、铜、煤炭、锰矿、铁矿石等。

这些资源的进口不仅帮助中国满足了国内的原材料需求,而且也促进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

其次,中国也通过对非洲的援助和投资,帮助非洲国家改善了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0年底,中国已经向非洲提供了2600多亿元人民币的援助,支持了非洲国家的农村发展、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此外,中国对非洲国家也积极投资,支持非洲经济的稳定增长。

2018年,中国对非洲的投资超过了44亿美元,其中60%以上的投资流向了能源、交通和电信等基础设施领域。

三、未来展望未来,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首先,当前国际形势下,全球化逆风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都给中国和非洲的经贸关系带来了挑战,但实际上这也为两国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非洲是一个人口众多、市场巨大的大陆,中国希望通过进一步拓展经贸往来,以此为契机扩大贸易规模和投资领域,同时也加强两国在国际事务方面的合作。

分析中非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的影响

分析中非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的影响

分析中非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的影响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非合作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非合作不仅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非合作的机遇和挑战对双方的影响。

一、中非合作的机遇中非合作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机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成为非洲国家的重要经济伙伴。

中非合作可以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增加贸易和投资,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中国可以借助非洲丰富的资源和市场潜力,推动自身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2. 基础设施建设机遇:非洲国家面临着基础设施短缺的问题,而中国在建设高速铁路、港口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

中非合作可以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发展。

3. 卫生与教育机遇:中国在卫生和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门技术人才。

中非合作可以加强在医疗卫生和教育领域的合作,促进非洲国家的卫生保健和教育水平提升。

4. 和平与安全机遇:非洲地区存在着一些安全威胁和冲突,中非合作可以加强在和平维稳、恐怖主义打击等方面的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

二、中非合作的挑战中非合作在众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以下挑战:1. 不平衡的合作关系:中非合作中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和投资往往是以资源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部分非洲国家可能面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负债问题等挑战。

2. 文化差异与交流障碍:中非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差异,这可能会导致双方在合作中遇到交流障碍和理解困难。

这也需要加强文化交流和人员培训,以提升互相了解和合作的效果。

3. 政治风险与不稳定因素:非洲国家中政治风险较高的国家较多,这可能影响到投资环境和项目执行。

中非合作需要关注非洲国家的政治情况,与其政府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寻求共赢的发展路径。

4. 地缘政治因素:中非合作的发展还受到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和国际竞争的影响。

中国对非援助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建议

中国对非援助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建议

中国对非援助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建议我国对非援助自1956年11月开始,历经3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从未中断。

随着非洲在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非援助成为我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然而,随着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我国对非援助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从实际出发,分析新形势下我国对非援助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近年来,非洲的局势明显改善,一些长期受战乱、冲突困扰的国家相继实现和平,整个非洲总体和平稳定局面不断巩固。

政治上,多党民主制基本确立,不少非洲国家的政权更迭陆续采取多党选举的方式。

经济上,一方面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随着地质勘探的进展,非洲不断发现新的资源或储量,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整个非洲处于从追求政治独立向追求政治经济双独立过渡的进程中,因而在接受中国的援助时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然而,非洲国家对援助的诉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一些非洲国家提出了超出常规的援助要求,包括增加援助资金规模、扩大援助资金使用途径和领域、增强项目实施的主动性。

这些要求都对我国对非援助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面对非洲国家提出的新要求时,我国对非援助工作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们需要在增加援助资金规模方面,根据非洲国家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适当增加援助资金,但也要注意控制援助规模,避免过度依赖和浪费。

其次,在扩大援助资金使用途径和领域方面,我们可以考虑将援助资金纳入非洲国家的国家预算,成为政府日常开支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可以积极开展跨国、跨区域的合作项目,以满足非洲国家的需求。

最后,在增强项目实施的主动性方面,我们应该尊重非洲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文化传统,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与非洲国家进行深入沟通和协商,共同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随着新兴国家实力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新兴发展中大国成为国际发展援助的潜在力量。

中国与非洲货物贸易合作现状、障碍及提升途径

中国与非洲货物贸易合作现状、障碍及提升途径

中国与⾮洲货物贸易合作现状、障碍及提升途径2019-09-16近些年来,随着⾮洲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双边货物贸易合作也不断加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度重视与关注。

但由于全球⾦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世界经济发展的下⾏压⼒不断增⼤,也导致中⾮双边货物贸易合作⾯临更多的困难。

由此,进⼀步探索增强中⾮货物贸易合作的有效途径,加快落实主席提出的“开启中⾮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已成为我们必须⾯对的重⼤课题,也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中国与⾮洲货物贸易合作的现状(⼀)中国与⾮洲货物贸易合作总额呈扩⼤趋势,近年略有下降近年来,我国与⾮洲各国间的贸易合作往来⽇渐频繁,双边进出⼝贸易不断扩⼤。

如D1所⽰,2006-2016年,我国与⾮洲地区的双边贸易总额由554.6亿美元上升⾄1491.2亿美元,增长了近3倍。

虽然受全球经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贸易往来合作略有下降,但总体看来,双边进出⼝贸易总额仍呈扩⼤趋势。

2013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下⾏压⼒与国际对⾮竞争加强等因素的影响,中⾮贸易合作略有下降。

在中⾮双边的贸易往来合作中,货物贸易在全部贸易中的占⽐超过80%,可见中⾮双边货物贸易合作总额也在不断增⼤。

以义乌⼩商品贸易为例,随着中⾮贸易往来合作的加强,双边的义乌⼩商品贸易总额不断扩⼤,近年略有下降,主要包括机电、鞋帽、服装和玩具等,遍及南⾮、肯尼亚、阿尔及利亚和埃及等50多个⾮洲国家。

据义乌海关统计,2016年上半年,义乌⼩商品出⼝⾮洲的货物总额达33.5亿美元,同⽐增长0.26%;从⾮洲进⼝货物0.34亿美元,同⽐增长35.15%。

(⼆)中⾮货物贸易合作的国家较为集中近年来,我国与⾮洲之间的贸易往来合作⽇渐加强,且贸易与合作的国家较为集中。

据《国际货币基⾦贸易⽅向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对⾮洲货物贸易出⼝主要集中于五个国家,即南⾮、尼⽇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和加纳,五国贸易额在我国对⾮洲货物贸易总出⼝额中的占⽐约为60%。

中非合作现状分析报告与战略思考

中非合作现状分析报告与战略思考

中非合作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文章首先对中非合作的历史进行了简单回顾,然后重点分析了中非合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文章最后就如何应对挑战从坚持中非合作特色、完善中非合作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加强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建设以及重视企业责任、规范企业行为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非合作;非洲;战略一、中非合作历史回顾新中国成立后中非合作根据国际国内环境以及合作内容、合作方式的变化,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

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后到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前。

第三个阶段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之后至今。

中国与非洲第一阶段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

在共同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

在那个年代,中国尽管自身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但仍给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无私援助。

这对非洲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和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奠定了中非友好关系的基础。

中非友好也给中国带来了实际利益。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投赞成票的76个国家中有26个是非洲国家。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

这一时期,非洲国家特别是独立后的国家也在为发展经济、摆脱贫困而努力。

随着双方战略的调整,中国对非洲合作开始强调互利互惠。

在这一阶段,除了继续对一些最不发达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外,中国已将重点转移到与非洲国家开展互利的经济技术合作上来。

这一时期双方仍继续深化政治领域的合作,在国际社会上相互支持。

非洲国家帮助中国粉碎了西方发起的多次反华议案,中国也继续在国际舞台上为非洲国家争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

二、中非合作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非洲统一任务的完成以及中国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中非双方迫切需要在更宽的领域内加强合作,迫切需要一个集成统一的平台来统筹协调中非合作。

中非合作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非合作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非合作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中非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一)经济环境非洲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差。

非洲糟糕的基础设施导致平均年GDP增长率至少比商品增长率低2%产率也因为这个下降了40%。

内部的交通运输成本尤其的高。

平均起来,相当于世界其他地方的两倍。

另外一个更专业一点的数据,非洲每集装箱出口价格达到900美元,进口价格是1100美元,这里是指运输成本。

在我们东亚地区,出口的每集装箱的成本是300美元,进口的成本是350。

2.非洲的人道主义发展。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区投资非洲更好,但事实上,非洲可能有三四百个团体和区域组织。

此外,同一个国家参与了多个组织,这导致一个国家的税收多种多样,其产品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你必须注意这个国家及其邻国的关税和产品标准。

3中国和非洲的经济联系事实上还是不如西方强,远远落后于西方。

尽管我们说中非贸易增长很快,但是事实上如果你看比例,非洲对中国贸易只占中国对外贸易比例的3%。

中国从以石油,西方往往指中国石油是对非贸易中的最大一块,但是中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事实只占非洲石油出口的20%不到。

当然,根据温家宝的数据可能会更低,只有13%。

(二)政治环境非洲的政治环境仍然不稳定。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索马里海盗非常猖獗,还有很多其他海盗。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苏丹的局势也非常严重。

这里有一个关于苏丹的简短介绍。

苏丹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darf的问题。

事实上,它已经演变成一场争取和平或正义的斗争。

事实上,这和鸡下蛋和鸡下蛋是一样的。

目前尚不清楚。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北苏丹和南苏丹。

苏丹南部将于2022举行全民公投。

这次公投可能会导致苏丹南部的独立。

如果苏丹南部独立,它将对我们的许多经济和石油利益产生重大影响。

5西方对中国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从2000年来看的话,2000年到现在,西方对中国在非洲活动的态度至少有三个演变,从2000年到2021年,事实上他们对中国在非洲干什么不太关心。

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思考

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思考

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中非双方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有助于促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
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
中非双方在科技创新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前景,如技术转移、联 合研发等。
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合作
中非双方在人力资源开发、教育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有 助于促进双方人民的福祉。
1960年代至1990年代
中非关系开始初步发展,主要集中在贸易、 文化交流和政治支持方面。
中非关系逐渐深化,中国开始向非洲提供经 济和技术援助,并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支 持非洲国家。
1990年代至2010年代
2010年代至今
中非关系进入全面合作阶段,双方在贸易、 投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领域开展广 泛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将促进中非之间的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 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推动中非合作向 更高水平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非合作
0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 非合作高度契合。
02
中非双方在应对全球性挑战、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等方面 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 间。
03
中非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在联合 国等多边机构中的协调配合, 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发展 中国家共同利益。
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加强中国与非洲各国在交通、通信等领域的互联互通,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
促进贸易畅通
加强贸易合作
加强中国与非洲各国在贸易领域的合作, 扩大双边贸易规模,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推动市场开放
鼓励中国与非洲各国在投资、贸易等方面 开放市场,减少贸易壁垒,提高贸易便利 化水平。
加强资金融通
加强金融合作
中非关系进一步升级,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 系,加强在全球治理、和平与安全等领域的 合作。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前言当前,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与非洲国家顺应形势变化,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不断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大力推动经贸合作,积极探索符合中非实际的共同发展之路。

目前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非洲成为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和第四大投资目的地。

中非经贸合作的发展,促进了非洲国家民生的改善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促进南南合作与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中非经贸合作基础更加坚实、机制更加完善,不断涌现新的合作契合点和增长点。

特别是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非洲,宣布一系列支持非洲发展的新举措,为推动中非经贸关系迈上新台阶注入了强大动力。

2010年,中国政府发布了白皮书,介绍了中非经贸合作的有关情况。

这里,就近些年来中非经贸合作取得的进展再作一介绍。

一、推动贸易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非贸易仍然持续了较快发展的态势。

2009年,中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此后两年多时间里,中非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2012年,中国与非洲贸易总额达到1984.9亿美元,同比增长19.3%。

其中,中国对非洲出口额853.19亿美元,增长16.7%;自非洲进口额1131.71亿美元,增长21.4%。

中非贸易总额、中国对非洲出口总额,以及自非洲进口总额均创历史新高。

图表:图1:2000-2012年中国与非洲贸易情况新华社记者马研编制随着中非贸易额的不断增长,中非贸易占中国和非洲对外贸易的比重有所上升。

2000—2012年,中非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23%增加到5.13%。

其中,中国自非洲进口占比从2.47%增加到6.23%,出口非洲的占比从2.02%增加到4.16%。

从非洲角度看,中非贸易占非洲对外贸易的比重,呈现出更为明显的上升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非合作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文章首先对中非合作的历史进行了简单回顾,然后重点分析了中非合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文章最后就如何应对挑战从坚持中非合作特色、完善中非合作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加强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建设以及重视企业责任、规范企业行为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非合作;非洲;战略一、中非合作历史回顾新中国成立后中非合作根据国际国内环境以及合作内容、合作方式的变化,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

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后到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前。

第三个阶段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之后至今。

中国与非洲第一阶段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

在共同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

在那个年代,中国尽管自身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但仍给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无私援助。

这对非洲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和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奠定了中非友好关系的基础。

中非友好也给中国带来了实际利益。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投赞成票的76个国家中有26个是非洲国家。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

这一时期,非洲国家特别是独立后的国家也在为发展经济、摆脱贫困而努力。

随着双方战略的调整,中国对非洲合作开始强调互利互惠。

在这一阶段,除了继续对一些最不发达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外,中国已将重点转移到与非洲国家开展互利的经济技术合作上来。

这一时期双方仍继续深化政治领域的合作,在国际社会上相互支持。

非洲国家帮助中国粉碎了西方发起的多次反华议案,中国也继续在国际舞台上为非洲国家争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

二、中非合作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非洲统一任务的完成以及中国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中非双方迫切需要在更宽的领域内加强合作,迫切需要一个集成统一的平台来统筹协调中非合作。

在这一背景下,中非合作论坛于2000年成立了。

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标志着中非关系由原来的政治、经济主导向全方位发展。

1. 中国和非洲的经济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中国和非洲国家间的贸易增长迅速。

中国和非洲的双边贸易额已由2000年的106亿美元增加至2012年的1 986亿美元,12年间增长了17倍多。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截止2012年,中国已经连续四年成为非洲地区的最大贸易国。

二是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投资规模迅速扩大。

截止2012年,中国在非洲投资的企业已经超过2 000家,投资项目已达4 000多个,合作项目遍及非洲50个国家。

三是中国在非洲的工程承包业务发展迅速。

非洲已经成为中国在海外工程承包的第二大市场,中国的工程承包业务占据了非洲工程承包市场的近一半份额。

四是中国在非洲部分国家成立了中非经贸合作区。

目前,中国已在赞比亚、尼日利亚、埃及、毛里求斯、埃塞俄比亚等国建立了经贸合作区。

设立经贸合作区有利于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发展,也有利于非洲国家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经贸合作区所在地及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非洲国家的就业,增加东道国的财政收入。

五是中国出台了许多财税金融政策促进对非贸易投资和非洲企业发展。

比如,中国陆续实施对从非洲国家进口的商品免关税政策;为支持国内企业对非投资,中国金融机构专门设立了用于支持国内企业对非投资的股权基金--中非发展基金;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则是通过为非洲中小企业提供专项优惠贷款支持非洲中小企业发展,帮助非洲国家改善民生、促进就业。

2. 中非在其它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是中非政治合作越来越紧密。

在论坛的推动下,中非传统友谊得到进一步巩固。

在2000年第一次中非合作论坛上,中非宣布建立“新型伙伴关系”。

在2006年领导人峰会上双方将关系升级为“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后,中国和非洲国家领导人互访频率比论坛成立前有明显增加。

论坛促进了中国与非洲联盟和非洲次区域组织的合作。

《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指出,论坛将加强中国与非洲联盟和非洲次区域组织的合作。

二是中非双方在和平与安全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深。

自论坛成立以来,中国对与非洲进行安全合作更加积极,参与领域逐渐扩大,在非洲和平与安全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北京行动计划(2013年~2015年)》列出了多项措施加强中国与非洲的安全合作。

三是中非双方在人文社会领域交流日益频繁,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增进了中非人民的相互了解。

在中非合作论坛带动下,出现了各种专门的合作发展论坛,如中非文化论坛、中非智库论坛、中非法律论坛等。

中国和非洲的交流合作已从政府之间逐步扩展到政府、企业、学术界、传媒和民间友好团体之间。

三、中非合作面临的挑战1. 国际社会和部分非洲人民对中非合作的认知有偏差。

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社会对中国与非洲密切合作的评价很多是负面的。

在媒体上,西方国家抛出了各种言论抨击中国与非洲合作实际上是中国对非洲搞“新殖民主义”,企图达到给中非合作设置障碍、牵制中国发展的目的。

西方学术界有些人对中非合作存有看法。

如美国学者Giry认为中国参与非洲事务,在非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将影响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在非洲推进民主化的进程。

一些西方智库对中非合作也大加指责,认为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增加威胁到了西方国家的利益。

例如,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发布的《对非战略报告》认为,中国积极参与非洲事务给西方国家带来了很大威胁,西方国家应该采取措施应对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提升。

为了达到抹黑中非合作的目的,某些西方政客甚至在公开场合诋毁中非合作。

例如,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011年6月11日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就中国在非洲影响力日益提升的问题接受媒体采访时提醒非洲要警惕“中国的新殖民主义”。

部分非洲普通民众对中非合作也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偏差。

随着非洲实施多党制的国家越来越多,再加上非洲国家的媒体因经费问题多采用西方通讯社的稿件,非洲人民受西方舆论的影响较深,造成了部分非洲民众对中非关系存有一定的看法。

沙伯力、严海蓉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

通过访问非洲9国的人,他们发现尽管大多数人给中非合作以正面评价,但在“对中国人小商业的看法”与“中国积极参与非洲是否仅出于满足其国内资源需求的目的”这两个问题上,受访人员存在负面认知的倾向。

非洲人民对中非关系某些领域的看法存在负面倾向不利于中非合作往更深的方向发展。

2. 西方大国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对非合作,非洲的选择余地增大,中国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随着国际社会对非洲的关注,西方大国也纷纷加强了与非洲的联系,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对非合作。

例如,美国为开展对非合作,在经济方面有《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和《千年挑战账户》,援助方面有《未来粮食保障行动计划》。

此外,还有反恐、疾病防治等方面的计划。

与美国类似,欧盟以及法国、英国、德国等西欧国家也都有相应的对非合作方案和措施。

日本对非洲合作有专门的机制――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

部分新兴大国近年来对非合作也越来越紧密。

由于历史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印度能够较好地融入到非洲当地社会。

近年来印非合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印度对非洲的政策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非洲同哪些国家合作的选择余地会进一步扩大。

中国并不是非洲的唯一合作伙伴。

中非合作面临的国际竞争会越来越大。

3. 中非合作体制机制不完善。

一是中非合作论坛的级别问题。

中非合作论坛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合作组织相比还是有些差距。

亚太经合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峰会级别,而中非合作论坛仅仅是部长级会晤机制。

二是中非合作的机制建设落后于非洲地区间以及非洲整体合作机制的建设。

例如,近年来非洲次区域组织发展迅速,非盟的力量不断增强,非洲一体化建设给中非合作机制带来了新挑战。

三是国内对非合作机构的设置问题。

目前的中非合作论坛主要是外交部和商务部在参与,另外还有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多个部委参与。

各涉非事务部委在对非工作上缺乏集中统一领导和足够的沟通。

在对非合作过程中,这些部委的参与人员往往是临时人员或兼职人员,而不是专职人员。

况且,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主要由外交部非洲司这样一个司局级机构来承担,很难引起各参与部门的重视,大大影响了中非合作的效果。

四是在非洲方面,由于非洲国家数量很多,各非洲国家很难在同一问题上达成统一意见,导致双方合作无法达成更加深入的共识,影响了合作效果。

4. 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相对较弱。

尽管中国已成为非洲地区的第一贸易大国,非洲已成为中国海外工程承包的第二大市场,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增长迅猛,但是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还不是很强。

软实力是一个和硬实力相对应的概念,主要是指文化影响力和政治模式吸引力。

尽管中国的软实力在非洲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与中非经贸合作的规模相比,软实力建设还是相对落后的。

比如,尽管中国在非洲开办了孔子学院,但是非洲学员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不是很多,这与西方国家在非洲传教时的影响力相差甚远。

5. 部分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社会责任感不强。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国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去发展,参与非洲合作的主体日益多元化。

这其中既有国有大型企业,也有中小企业,甚至还有大量的个体户。

国有大型企业通常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回报当地社会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很多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由于缺乏长远规划,甚至有些抱着“捞一笔就走”的心态,导致这部分企业和个人的社会责任感缺乏,引起了非洲人民甚至是国际社会的批评。

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企业对保护当地环境重视不够,给当地造成了环境污染,损害了当地人民的利益;二是劳资纠纷问题,比如给当地工人的工资偏低,不签合同、不缴纳保险,工作环境较差甚至强迫加班等造成中方管理人员与当地员工之间容易出现矛盾;三是对赴非工作的国内人员教育不够,导致了有些人对非洲当地习俗不尊重,引起了非洲本土人民对部分中资企业的反感。

四、中非合作的战略思考1. 继续坚持中非合作的特色。

与西方国家同非洲合作附加政治条件不同,中国在和非洲合作过程中坚持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不附加政治条件的原则。

虽然这一原则遭到了西方国家的指责,但只要这一原则对中非双方有利,符合中非关系发展的需要,并被大多数非洲国家和人民所认可,那么我们就应该将这一原则坚持下去。

当然,不干涉内政并不是说对非洲的政治不闻不问,而是要在尊重非洲各国主权、不干涉非洲国家内部政治事务的基础上与非洲国家进行政治磋商,在国际舞台上与非洲国家相互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