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科德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教育与学科德育
曹士贤
关于德育教育与学科德育
(一) 德育的构成要素 (二)学科德育的四大特征 (三)学科德育的特点 (四)学科德育的实施途径 (五)实施学科德育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六)两点缺憾
(一)德育教育的构成要素
德育的构成要素素——
德育课程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 思想政治
学科德育 学科课堂教学、学科相关活动 德育活动 大、中、小队活动和各种校会、
3.方法的情感性
由于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必须和学 习学科知识同步进行,因此大多数课程标准在教学 方法上特别强调德育的情感性。其主要表现在三个 方面:
其一,强调发掘课程内容的情感内涵。例如, 《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要注 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 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 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方面的熏陶。” 这是因为,学科德育的基本特 征是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只有充分发掘和利用课 程内容的文字表现力和形象感染力,让学生产生相 应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感染、 感情上的陶冶,进而使课程内容中隐含的德育思想 真正“沁入”人心。
从前者来说,为多数学科课程标准共同涉及
的德育内容依次是标准的学科门数):积极 学习态度(16)、创新意识与能力(16)、 爱国主义(15)、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15)、正确价值观念(13)、科学世界观 (12)、科学态度与精神(11)、国际意识 与开放态度(10)、文明交往(10)、积极 人生态度(9)、社会责任感(9)。
文科课程标准多数涉及的德育内 容依次是:爱国主义(10)、合作意 识与团队精神(10)、积极学习态度 (10)、创新意识与能力(10)、 国际意识与开放态度(9)、正确价 值观念(8)、文明交往(8)、良好 个性与健全人格(8)、科学世界观 (7)、积极人生态度(7)、情感教 育(7)、集体主义(6)、审美情趣 (6)、自信自尊(6)。
学科德育内容

历 史 数 科 生 地 化 物 语 英 日 俄 音 美 艺 体育与

与 社
学 学物 理学 理 文语 语语 乐 术术
健康

辩证唯物 主义
●●
●●
●●
科学世界
●●
●● ●● ● ●● ●●


思 积极人生 想 态度
教 育 正确价值
观念
●● ●●
●●

● ●●

●● ●● ● ●● ●●
●●

创新意识 与能力
情感教育

审美情趣
自信、自尊
育 意志品质
进取的人生 理想














































































良好个性与健
全人格








另外,从上表可见,初中16门学科课程 标准中德育渗透的内容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从后者来看,由于文理学科性 质的差异,各自侧重又有所不同。 其中,6门理科课程标准多数涉及的 德育内容依次是:科学态度与精神 (6)、积极学习态度(6)、创新 意识与能力(6)、科学世界观 (5)、正确价值观念(5)、爱国 主义(5)、社会责任感(5)、可 持续发展观(5)、合作意识与团队 精神(5)、生态伦理与环保意识 (5)、辩证唯物主义(4)、思维 方法与习惯(4)。
科学态度


● ●● ●● ● ●●

与精神
国际意识 与开放态度
●●

●●●● ●●●
爱国主义


社会主义

革命传统




基本国情

民族平等 与团结



民主法制

观念


社会责任感


育 可持续发展观

社会正义感 与历史进步 ● ● 意识




























班会、评奖活动、自办小报、书画 展、竞赛活动、社会活动等多样活动 德育专题 环境教育、防艾滋病教育、国防
教育、防毒品教育等
所谓“学科德育”,是指在学科 教学活动中,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宗旨, 把握德育时机,利用德育资源,使德 育成为教学的有机成份,促进学生素 质的全面提高。学科德育是学科教学 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是学科教学本 应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每一位教师 都要树立学科教学是开展德育工作主 渠道的新理念。


集体主义


●●
●●

传统美德与 品德修养
●百度文库




合作意识与 ●

● ●●
团队精神
德 文明交往
教 (礼仪)

●●

尊重、关爱
他人

●●
●● ●● ● ●● ●●

●●
●●


● ● ●●

道德情操


生态伦理与 环保意识
●● ●●● ●
积极的学习 态度
终身学习 意识
良好行为

习惯
思维方法 与习惯
(二)学科德育的四大特征
1.德育目标的可操作性
确立目标要选择具有操作性的动词
动词的层级从低到高排列:知道、了解、懂得、分辨、 认识、理解、感受、体会、体验、关心、尊重、养成…… 等等。
“知道、了解、懂得、分辨、认识、理解”等动词, 提示了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识程度标准,“理解”比“知 道”的层次要高。“感受、体会、体验”是包含着学生个 体情感和态度在内的道德体验,从普遍的道德规范的认知 进入到个体道德体验,是将普遍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思 想品德的表现;而“关心、尊重、养成”等动词则落实到 了学生的道德行为层次和最终品质养成,内在包含了对前 两个层次的要求。
其二,有意识地应用心理学的认知情 感相互作用规律,注重情感对认知的积极 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过程是一个 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互相作用的复杂心理 过程,其中情感因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 少的支柱,它不仅对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 情,促进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有着不 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学生对课程 内容中的德育思想的接受、感悟和掌握有 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 北师大出版社 p61
2.内容的广泛性
从内容上来看,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中 的德育内涵明显反映了教育学理论上的“广 义”德育观,即并非单指道德教育,而是包 容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 健康教育四个方面。尽管由于学科本身的性 质和特点的不同,各学科课程标准在具体德 育渗透的内容上项目、数量不尽相同,侧重、 强调不尽一致,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其内容 几乎涵盖了现行学校德育的方方面面(参见 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