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科德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教育与学科德育
曹士贤
关于德育教育与学科德育
(一) 德育的构成要素 (二)学科德育的四大特征 (三)学科德育的特点 (四)学科德育的实施途径 (五)实施学科德育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六)两点缺憾
(一)德育教育的构成要素
德育的构成要素素——
德育课程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 思想政治
学科德育 学科课堂教学、学科相关活动 德育活动 大、中、小队活动和各种校会、
3.方法的情感性
由于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必须和学 习学科知识同步进行,因此大多数课程标准在教学 方法上特别强调德育的情感性。其主要表现在三个 方面:
其一,强调发掘课程内容的情感内涵。例如, 《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要注 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 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 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方面的熏陶。” 这是因为,学科德育的基本特 征是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只有充分发掘和利用课 程内容的文字表现力和形象感染力,让学生产生相 应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感染、 感情上的陶冶,进而使课程内容中隐含的德育思想 真正“沁入”人心。
从前者来说,为多数学科课程标准共同涉及
的德育内容依次是标准的学科门数):积极 学习态度(16)、创新意识与能力(16)、 爱国主义(15)、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15)、正确价值观念(13)、科学世界观 (12)、科学态度与精神(11)、国际意识 与开放态度(10)、文明交往(10)、积极 人生态度(9)、社会责任感(9)。
文科课程标准多数涉及的德育内 容依次是:爱国主义(10)、合作意 识与团队精神(10)、积极学习态度 (10)、创新意识与能力(10)、 国际意识与开放态度(9)、正确价 值观念(8)、文明交往(8)、良好 个性与健全人格(8)、科学世界观 (7)、积极人生态度(7)、情感教 育(7)、集体主义(6)、审美情趣 (6)、自信自尊(6)。
学科德育内容
历
历 史 数 科 生 地 化 物 语 英 日 俄 音 美 艺 体育与
史
与 社
学 学物 理学 理 文语 语语 乐 术术
健康
会
辩证唯物 主义
●●
●●
●●
科学世界
●●
●● ●● ● ●● ●●
●
观
思 积极人生 想 态度
教 育 正确价值
观念
●● ●●
●●
●
● ●●
●
●● ●● ● ●● ●●
●●
理
创新意识 与能力
情感教育
教
审美情趣
自信、自尊
育 意志品质
进取的人生 理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良好个性与健
全人格
●
●
●
●
●
●
●
●
另外,从上表可见,初中16门学科课程 标准中德育渗透的内容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从后者来看,由于文理学科性 质的差异,各自侧重又有所不同。 其中,6门理科课程标准多数涉及的 德育内容依次是:科学态度与精神 (6)、积极学习态度(6)、创新 意识与能力(6)、科学世界观 (5)、正确价值观念(5)、爱国 主义(5)、社会责任感(5)、可 持续发展观(5)、合作意识与团队 精神(5)、生态伦理与环保意识 (5)、辩证唯物主义(4)、思维 方法与习惯(4)。
科学态度
●
●
● ●● ●● ● ●●
●
与精神
国际意识 与开放态度
●●
●
●●●● ●●●
爱国主义
●
●
社会主义
政
革命传统
●
●
●
●
基本国情
治
民族平等 与团结
●
●
●
民主法制
教
观念
●
●
社会责任感
●
●
育 可持续发展观
●
社会正义感 与历史进步 ● ● 意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班会、评奖活动、自办小报、书画 展、竞赛活动、社会活动等多样活动 德育专题 环境教育、防艾滋病教育、国防
教育、防毒品教育等
所谓“学科德育”,是指在学科 教学活动中,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宗旨, 把握德育时机,利用德育资源,使德 育成为教学的有机成份,促进学生素 质的全面提高。学科德育是学科教学 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是学科教学本 应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每一位教师 都要树立学科教学是开展德育工作主 渠道的新理念。
●
●
集体主义
●
●
●●
●●
●
传统美德与 品德修养
●百度文库
●
●
●
道
合作意识与 ●
●
● ●●
团队精神
德 文明交往
教 (礼仪)
●
●●
育
尊重、关爱
他人
●
●●
●● ●● ● ●● ●●
●
●●
●●
●
●
● ● ●●
●
道德情操
●
●
生态伦理与 环保意识
●● ●●● ●
积极的学习 态度
终身学习 意识
良好行为
心
习惯
思维方法 与习惯
(二)学科德育的四大特征
1.德育目标的可操作性
确立目标要选择具有操作性的动词
动词的层级从低到高排列:知道、了解、懂得、分辨、 认识、理解、感受、体会、体验、关心、尊重、养成…… 等等。
“知道、了解、懂得、分辨、认识、理解”等动词, 提示了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识程度标准,“理解”比“知 道”的层次要高。“感受、体会、体验”是包含着学生个 体情感和态度在内的道德体验,从普遍的道德规范的认知 进入到个体道德体验,是将普遍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思 想品德的表现;而“关心、尊重、养成”等动词则落实到 了学生的道德行为层次和最终品质养成,内在包含了对前 两个层次的要求。
其二,有意识地应用心理学的认知情 感相互作用规律,注重情感对认知的积极 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过程是一个 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互相作用的复杂心理 过程,其中情感因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 少的支柱,它不仅对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 情,促进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有着不 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学生对课程 内容中的德育思想的接受、感悟和掌握有 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 北师大出版社 p61
2.内容的广泛性
从内容上来看,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中 的德育内涵明显反映了教育学理论上的“广 义”德育观,即并非单指道德教育,而是包 容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 健康教育四个方面。尽管由于学科本身的性 质和特点的不同,各学科课程标准在具体德 育渗透的内容上项目、数量不尽相同,侧重、 强调不尽一致,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其内容 几乎涵盖了现行学校德育的方方面面(参见 下表)。
曹士贤
关于德育教育与学科德育
(一) 德育的构成要素 (二)学科德育的四大特征 (三)学科德育的特点 (四)学科德育的实施途径 (五)实施学科德育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六)两点缺憾
(一)德育教育的构成要素
德育的构成要素素——
德育课程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 思想政治
学科德育 学科课堂教学、学科相关活动 德育活动 大、中、小队活动和各种校会、
3.方法的情感性
由于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必须和学 习学科知识同步进行,因此大多数课程标准在教学 方法上特别强调德育的情感性。其主要表现在三个 方面:
其一,强调发掘课程内容的情感内涵。例如, 《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要注 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 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 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方面的熏陶。” 这是因为,学科德育的基本特 征是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只有充分发掘和利用课 程内容的文字表现力和形象感染力,让学生产生相 应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感染、 感情上的陶冶,进而使课程内容中隐含的德育思想 真正“沁入”人心。
从前者来说,为多数学科课程标准共同涉及
的德育内容依次是标准的学科门数):积极 学习态度(16)、创新意识与能力(16)、 爱国主义(15)、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15)、正确价值观念(13)、科学世界观 (12)、科学态度与精神(11)、国际意识 与开放态度(10)、文明交往(10)、积极 人生态度(9)、社会责任感(9)。
文科课程标准多数涉及的德育内 容依次是:爱国主义(10)、合作意 识与团队精神(10)、积极学习态度 (10)、创新意识与能力(10)、 国际意识与开放态度(9)、正确价 值观念(8)、文明交往(8)、良好 个性与健全人格(8)、科学世界观 (7)、积极人生态度(7)、情感教 育(7)、集体主义(6)、审美情趣 (6)、自信自尊(6)。
学科德育内容
历
历 史 数 科 生 地 化 物 语 英 日 俄 音 美 艺 体育与
史
与 社
学 学物 理学 理 文语 语语 乐 术术
健康
会
辩证唯物 主义
●●
●●
●●
科学世界
●●
●● ●● ● ●● ●●
●
观
思 积极人生 想 态度
教 育 正确价值
观念
●● ●●
●●
●
● ●●
●
●● ●● ● ●● ●●
●●
理
创新意识 与能力
情感教育
教
审美情趣
自信、自尊
育 意志品质
进取的人生 理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良好个性与健
全人格
●
●
●
●
●
●
●
●
另外,从上表可见,初中16门学科课程 标准中德育渗透的内容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从后者来看,由于文理学科性 质的差异,各自侧重又有所不同。 其中,6门理科课程标准多数涉及的 德育内容依次是:科学态度与精神 (6)、积极学习态度(6)、创新 意识与能力(6)、科学世界观 (5)、正确价值观念(5)、爱国 主义(5)、社会责任感(5)、可 持续发展观(5)、合作意识与团队 精神(5)、生态伦理与环保意识 (5)、辩证唯物主义(4)、思维 方法与习惯(4)。
科学态度
●
●
● ●● ●● ● ●●
●
与精神
国际意识 与开放态度
●●
●
●●●● ●●●
爱国主义
●
●
社会主义
政
革命传统
●
●
●
●
基本国情
治
民族平等 与团结
●
●
●
民主法制
教
观念
●
●
社会责任感
●
●
育 可持续发展观
●
社会正义感 与历史进步 ● ● 意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班会、评奖活动、自办小报、书画 展、竞赛活动、社会活动等多样活动 德育专题 环境教育、防艾滋病教育、国防
教育、防毒品教育等
所谓“学科德育”,是指在学科 教学活动中,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宗旨, 把握德育时机,利用德育资源,使德 育成为教学的有机成份,促进学生素 质的全面提高。学科德育是学科教学 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是学科教学本 应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每一位教师 都要树立学科教学是开展德育工作主 渠道的新理念。
●
●
集体主义
●
●
●●
●●
●
传统美德与 品德修养
●百度文库
●
●
●
道
合作意识与 ●
●
● ●●
团队精神
德 文明交往
教 (礼仪)
●
●●
育
尊重、关爱
他人
●
●●
●● ●● ● ●● ●●
●
●●
●●
●
●
● ● ●●
●
道德情操
●
●
生态伦理与 环保意识
●● ●●● ●
积极的学习 态度
终身学习 意识
良好行为
心
习惯
思维方法 与习惯
(二)学科德育的四大特征
1.德育目标的可操作性
确立目标要选择具有操作性的动词
动词的层级从低到高排列:知道、了解、懂得、分辨、 认识、理解、感受、体会、体验、关心、尊重、养成…… 等等。
“知道、了解、懂得、分辨、认识、理解”等动词, 提示了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识程度标准,“理解”比“知 道”的层次要高。“感受、体会、体验”是包含着学生个 体情感和态度在内的道德体验,从普遍的道德规范的认知 进入到个体道德体验,是将普遍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思 想品德的表现;而“关心、尊重、养成”等动词则落实到 了学生的道德行为层次和最终品质养成,内在包含了对前 两个层次的要求。
其二,有意识地应用心理学的认知情 感相互作用规律,注重情感对认知的积极 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过程是一个 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互相作用的复杂心理 过程,其中情感因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 少的支柱,它不仅对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 情,促进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有着不 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学生对课程 内容中的德育思想的接受、感悟和掌握有 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 北师大出版社 p61
2.内容的广泛性
从内容上来看,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中 的德育内涵明显反映了教育学理论上的“广 义”德育观,即并非单指道德教育,而是包 容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 健康教育四个方面。尽管由于学科本身的性 质和特点的不同,各学科课程标准在具体德 育渗透的内容上项目、数量不尽相同,侧重、 强调不尽一致,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其内容 几乎涵盖了现行学校德育的方方面面(参见 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