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七大手法与运用
品质管理:QC七大手法.
QC七大手法品管七手法,也叫品管七工具,是目前全世界都应用比较广的品质管理工具,它具有简单、实用的特性。
它们分别是:查检表、层别法、鱼骨图、柏拉图、散布图、管制图、直方图。
QC七大手法,是一种管理用的工具,学习它就需要掌握它们的主要精神和思考模式。
它们之间的应用关系如下:查检表:用来在现场收集数据,尽量让现场作业简单而有效,它是其它六手法的起点。
层别法:用来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类,以利于统计分析,找出细部问题,通常需要查检表设定相并没有栏位,也是其它手法的一个基础。
鱼骨图:用来对一个现象或结果进行原因深入细致的分析,通常用来找原因及因素,最好同层别法结合起来使用。
柏拉图:用来对多种问题或原因进行分析,找出最大问题或原因,以利用工具积极地提升,实现花较少成本做好更多的事情。
散布图:用来对收集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或特性的数据,找出之间可能的相关性.管制图:用来了解品质在过程中的变化状态和预测品质下一步可能之状况,有助于提前发现问题,是实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基本步骤之一.如图所示:第一种手法-—查检表(Check Sheet)一、定义查检表就是一种为了便于收集数据,使用简单记号填记并予统计整理,并作进一步分析或作为核对、检查之用的一种表格或图表.二、查检表的种类1、记录用(或改善用)查检表主要功用在于根据收集的数据以调查不良项目、不良主因、工程分布、缺点位置等状况,并作为原始记录的凭证。
2、点检用查检表主要功用是为要确认作业实施、机械整备的实施状况,或为预防发生不良或事故、确保安全时使用。
三、查检表作法1、查检表设计的步骤A、明确目的—-将来要能提出改善对策及数据,因之必需把握现状解析,与使用目的相配合。
B、决定查检项目——从特性要因图圈选的4~6项决定。
C、决定检查的方式——全检或抽检。
D、决定查检细则-—查检基准、查检数量、查检时间与期间、查检对象之决定,并决定收集者、记录符号.E、设计表格实施查检。
QC七大手法——质量工具简介及应用
二、旧QC七大手法的应用
• 旧QC七大手法口
诀
❖ 层别做解析
❖ 柏拉抓重点
❖ 鱼骨追原因
❖ 散布看相关
❖ 直方显分布
❖ 控制找异常
❖ 查核集数据
二、旧QC七大手法的应用 2.1 层别法
2.1 层别法
• 定义
将不同类型的一组数据按一定的性质、范围或 目的进行分类(分层),进行数据分析。
• 特点
常用,简便易上手,结果一目了然。
2.4 散布图
• 常见的散布图规律 A
正相关:
两组数据成正比关
系,A增大,B也增
B
大
负相关:
A
两组数据成正比关系,
A增大,B反而减小 B
不相关:
A 两组数据成散乱状 态,A增大,B可能 增大或减小
B
2.4 散布图
• 应用
--收集数据(数据应是有对应或关联性质的成对 数据,且数据量不宜太少,一般要25组以上)
T1
T2 温度
2.4 散布图
• 注意事项
散布图所反映的可能是一种趋势,对于定性的 结果还需要具体分析。
二、旧QC七大手法简介 2.5 直方图
2.5 直方图
• 定义
用一组宽度相同、高度各异的矩形的排列状态 表示数据分布状况,从而达到分析过程的质量和 合格与否。
• 特点
直观的反映过程状况,了解数据群的对准倾向和 散布状态。此方法需要用到一定的数学及统计学知 识,有一定难度。
• 示例
电池事业部为提高产品直通率,选取批量为800 片的电池片作为样本,将其A级品、B级品检测数 据分别作了统计,统计结果见下表:
2.1 层别法
类别 不良项目
电性能 缺损 外观 印刷质量 总不良数 不良率 直通率
QC七大手法及应用
• 从R控制图中样本17存在异常,已超出R控制图的上 控制界限,属于异常数据,经查明原因并进行改进后 去掉该组数据,重新计算控制图的控制界限.
4.2.2重新计算统计量 • CL= =14.09 • UCL=D4 *R =2.114X14.09=29.79 • LCL=D3 * R =——(不考虑) 4.2.3从R控制图可以判断,所作的R控
步骤7、8
步骤9
• 正常的直方图特点
说明:中间高,两 边低,有集中趋势。 结论:左右对称分 配(常态分配),
3.7 控制图
定义:控制图是用于区分由异常或特殊原因所引起的波动 和过程所固有的随机波动的一种统计工具。也可以理解为 控制图是用于判断过程正常还是异常的一种统计工具。 作用: • 诊断:评估一个过程的稳定性。
案例分析
3.4鱼骨图
• 目的:全员参与讨论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减少遗漏问题 的机率。 • 分类:原因追求型和对策追求型 原因追求型:列出可能会影响制程(或流程)的相关因子, 以便进一步由其中找出主要原因,以此图形表示结果与原 因之间的关系。 对策追求型:此类型是将鱼骨图反转成鱼头向左的图形, 目的在于追寻问题点应该如何防止,目标结果应如何达成 的对策,故以特性要因图表示期望效果(特性)与对策 (要因)间的关系。
步骤5:确定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步骤6:与规格比较,确定控制图
准确度(Ca)
精密度(Cp)
谢谢!
步骤6:求各组上组界,下组界(由小而大顺序) 计算方法:
第一组:下组界=最小值—(最小测定单位 / 2 ) 组界 第二组:下组界=第一组上组界 组界; 依次类推。。。。。。。。。。 上组界=第一组下组界+ 上组界=第二组下组界+
注意:最小数应在最小一组内,最大数应在最大一组内;若有数 字小于最小一组下组界或大于最大一组上组界值时,应自动 加一组。 步骤7:求组中点
品管七大手法八大原则
品管七大手法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一、检查表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组成要素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2、实施步骤①确定检查对象;②制定检查表;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
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①确定研究的主题;②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③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④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柏拉图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分类1)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B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C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D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2)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等;B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等;C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等;D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等。
品质七大手法版运用
品质七大手法版运用1.流程图:流程图是用来描述一个过程的步骤和顺序。
它能够帮助识别和消除潜在的问题,并优化工作流程。
流程图可以用于制造流程、服务流程、销售流程等。
例如,制造业可以利用流程图来追踪原材料的供应链,确定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并降低生产时间和成本。
2.因果图:因果图也被称为鱼骨图或石川图,它用于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因果图以一个中心节点为起点,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因素并将其连接起来。
这种可视化的方法有助于团队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服务行业,可以利用因果图来找出导致客户不满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服务质量。
3.检查表:检查表是用于记录和跟踪信息的工具。
它包含一系列问题和选项,供参与者进行勾选或填写。
检查表有助于确保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都得到正确执行,并且可以帮助提高一致性和减少错误的发生。
例如,在餐饮业,可以使用检查表来确保各种食材的质量和安全措施的执行。
4.直方图:直方图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和频率。
它能够帮助识别数据的特征和模式,并帮助做出决策。
直方图通常用于分析质量和业绩指标,以便进行改进。
例如,在制造业,可以使用直方图来评估产品的尺寸分布,并评估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5.散点图:散点图用于显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它能够帮助识别变量之间的趋势、模式和相关性,并帮助做出决策和优化过程。
例如,在市场营销领域,可以使用散点图来展示广告投入和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以便决策者了解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6.控制图:控制图用于监控和控制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它能够帮助检测和预测过程变化,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控制图通常用于制造和生产环境中,以确保产品和过程能够持续符合要求。
例如,在汽车制造业,可以使用控制图来监测生产线的质量变化,并及时调整设备和流程。
7.帕累托图:帕累托图用于确定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
它通过将问题按照其重要性进行排序,并标出累计百分比,以显示重要原因的贡献程度。
帕累托图有助于团队集中精力解决最重要的问题,以实现改进。
品管七大手法完整
02
七大手法详解
流程分析图
总结词
通过流程图展示工作流程和步骤,帮助分析流程中的问题。
详细描述
控制图是一种用于过程控制和监控的工具。 通过将实际数据绘制在图表上并与控制限进 行比较,可以及时发现异常值并采取相应的 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控制图可以帮助保持 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
品质量。
03
七大手法应用场景
流程分析图应用场景
总结词
流程分析图用于描述一个过程或系统的运作流程,帮助企业了解整个流程的运作情况, 找出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点。
目的与意义
• 品管七大手法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方 法,对品质管理中的数据进行收集、 整理、分析和解释,以解决品质问题,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这些手法有 助于企业识别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 题,降低不良率,提高生产效率和客 户满意度。
发展历程
品管七大手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当时,日本企业面临着一系列品质管理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 些问题,一些质量管理专家和学者开始研究并开发新的品质管理工具和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品管七大手法逐渐形 成并被广泛应用。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这些手法也被引入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成为品质管理领域的重要工具。
品管七大手法
目录
• 定义与概述 • 七大手法详解 • 七大手法应用场景 • 七大手法实施步骤 • 七大手法实施注意事项
01
定义与概述
定义
品管七大手法培训
品管七大手法培训
第21页
月費用支出分析(排列图)
二. 排列图
4.案例分析
品管七大手法培训
第22页
对观察到现象或所搜集数据,按照它们共同特征加 以分类、统计一个分析方法。即为了区分各种不一样原 因(部门、人员、工作方法、设备、地点等)对结果影 响,而以个别原因为主,分别统计分析一个方法。是一 种轻易观察,有效掌握事实最有效、最简单方法。
3.确认改进效果(改进前、后之比较):
作为降低不良依据:想降低不良率,先绘柏拉图看看. 真正影响不良 大原因只2~3项而已,只要对2~3项主要原因把握住,整个不良原因 就减掉大半了。
2. 决定改进目标,找出问题点: 柏拉图分析并不限于“不合规格”不良,任何工厂问题都可应用柏 拉图分析,比如: (1)修理件数、费用、时间。 (2)客诉件数、处理时间及费用。 (3)不良品数及所损失金额。
破损
1
1
1
2
1
6
反向
1
0
1
1
1
4
其它
1
2
3
2
1
9
Total
29
21
19
16
15
100
二. 排列图
3.做法与步骤:
品管七大手法培训
第17页
不良项目
不良拥有率
累计不良率
短路
41.5%
41.5%
空焊
27.0%
68.5%
撞件
12.5%
81.0%
破损
6.0%
87.0%
反向
4.0%
91.0%
其它
9.0%
100.0%
一. 鱼骨图
品质管控的七大手法
品质管控的七大手法
1.检查表:检查表是利用统计表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原因分析的
一种工具,其格式可多种多样,这种方法虽然较简单,但实用有效,主要作为记录或者点检所用。
2.数据分层法:数据分层法又称为层别法就是将性质相同的,在同
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
3.排列图:排列图又称为柏拉图,是用来显示质量改进项目的一种
图表,将影响产品质量的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次要因素按其影响程度大小依次列出,将它们分为几个等级,再按其重要程度大小依次排列,绘制成曲线图,以找出主要因素、次要因素,便于对质量加以控制。
4.直方图:直方图又称为条形图、质量分布图,是用直条矩形面积
代表各组频数,各矩形面积总和代表频数的总和,它主要用于把收集到的大量数据离散而可视觉化的方式表示出来。
5.控制图:控制图又称管理图。
它是在直角坐标系上用纵轴表示质
量特性值,横轴表示加工过程的时间或产品序号,按测定时间等间隔抽取的产品质量特性值用点绘在图上,然后对图形进行分析,以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并区分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
6.散布图:散布图又称相关图,是用点的密度和变化趋势表示两变
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图形。
7.因果图:因果图又称石川图、特性要因图、鱼刺图等。
它是表示
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原因关系的一种图表。
品质七大手法(经典版)运用概要
SNC21
部位 检查项目 规 格
1孔
2孔 尺 3孔
径 φ16.5 +0.003
-0
径 φ27.5 +0.001
-0.002
径 120? 0.002
寸 4 平 行 度 0.06/1000
机 5 扭曲度(B 对 A) 0.06/1000
能6 7
8
9
10
外 观 表
1 2
孔之内面加工
外
观
6s 不可有 严重碰伤
记
事
空压调整请技术人员为之。
注意云母片相接长度使用气动 起子时要小心谨慎避免碰到身 体。
锁紧各位置要适当 6m/m 扭力 6ft-1b 3/16in 扭力 3ft-1b
作 业 图
• 方法的运用
• 2)作业标准及其影响﹕
•
▪ 好的作业标准
a.现场人员看得懂 b.不懂的人会操作
检讨一下目前贵组织使用作业标准
一、最高主管的决心与承诺
企业优势竞争力之表现
优势竞争力
产品力 销售力 形象力
1.永续经营的理念与 远见善尽 对员工 、社会的责任
2.视员工 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并全力培育发展
3.重视品质,追求卓越 4.重视研究发展 5.建立“服务顾客,满足
顾客”的企业文化 6. 弹性与变革的经营策略
企业的优势竞争力
(J.M.Juran)提出;
•
品质成本:企业为稳定,提高产品品质进行品质
活动所支付的费用和由于品质故障造成损失的总和,
它是企业总成本的一部分。
•
1. 品质成本的构成:
预防成本 鉴别成本
品质成本
工作品质成本 外部品质保证成本
质量管理QC品管七大手法
品管七大手法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一、检查表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 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组成要素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2、实施步骤①确定检查对象;②制定检查表;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
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①确定研究的主题;②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③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④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柏拉图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分类1)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B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C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D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2)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等;B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等;C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等;D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等。
2、柏拉图的作用①降低不良的依据;②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③可以确认改善的效果。
常用品质管理七大手法
常用品质管理七大手法1. 适应机制适应机制是一种常用的品质管理手法,旨在使产品或服务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在适应机制中,品质管理团队会密切关注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的动态,及时调整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制造和交付流程,以满足客户需求的变化。
适应机制的核心思想是灵活性和敏捷性。
品质管理团队应该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市场变化做出调整。
这要求品质管理团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与研发、生产、供应链等各个部门紧密合作,快速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适应机制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竞争分析、客户反馈等手段来实施。
品质管理团队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了解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并相应地调整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和制造流程,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品质。
2.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品质管理手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评估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水平。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品质管理团队了解产品或服务的关键指标,并通过合理的数据分析和解释,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在统计分析中,品质管理团队可以使用各种统计工具和方法,如流程控制图、直方图、散点图、相关分析等,来识别、测量和分析产品或服务的品质。
这些统计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品质管理团队了解产品或服务的变异性、趋势性和关联性,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控制。
统计分析要求品质管理团队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
团队成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数学和统计基础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建模。
3. 故障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故障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是一种常用的品质管理手法,用于识别和评估潜在故障模式及其对产品或服务的影响。
FMEA可以帮助品质管理团队在设计和制造阶段,定位和解决潜在的故障风险,以减少故障和质量问题的发生。
在FMEA中,品质管理团队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各个环节和组成部分进行分析,识别可能的故障模式和影响,并根据其严重性、频率和检测能力,确定相应的风险级别。
品管 七大手法
手法四 直方图
定义:
直方图又称柱状图,它是表示数据变化情况的一种主要工具。用直 方图可以将杂乱无章的资料,解析出规则性,比较直观地看出产品质量 特性的分布状态,对于资料中心值或分布状况一目了然,便于判断其总 体质量分布情况 ,
内容:
1、计算数据,数据总数以N表示 2、求最大值(L)与最小值(S) 3、求L与S之差后除以组数 4、决定组距(h) 5、决定各组之组界 6、作次数分配表 7、绘制直方图
1、明确要查核的项目及具体的要求; 2、根据项目和要求的性质设计窗体; 3、实施查核,将结果填在窗体上; 4、分析和总结记录的查核结果; 5、针对结果实施改进。
手法二 检查表(运用)
成品部七区七月各组长出现严重质量事故检查表:
责任组长 欧春妹 潘美珍 黄春兰 曾庆红 李水妹 陈玉珍 其它
漏合版
√√√√
内容:
包括纵轴、横轴、中心线CL,上管制界限UCL,下管制界限LCL, 如果点都在上管制界限和下管制界限之间,如此则即表示是在控制状态 下;如果点有连续往上或往下延伸或突出上下管制界限之外,这种情形 就表示必须深入调查原因。
受控制的過程的極差
6
不受控制的過程的極差(有超過控制界限 的點)
7 6
5
不良品個數
手法五 柏拉图
定义: 柏拉图又称为排列图,由此图的发明者19世纪意大利经 济学家柏拉(Pareto)的名字而得名。它是分析和寻找影响 质量主原因素的一种工具,是质量控制最主要、最常用的手 法。 用途: 1、作为决定降低不良的依据; 2、作为分析问题,决定改善目标之依据;
3、运用柏拉图从事管理;
4、作为QCC(品管圈)活动成果比较用
制程品质状况图
5 4 4 3 2 2 1 1 0 0 成品一区 成品二区 成品三区 成品四区 成品五区 成品六区 成品七区 1 1 2
品管新旧七大手法及应用_
• 表1-9焊缝缺陷所需工时进行统计分析表
按排列图作图步骤,确定焊缝气孔和夹渣为主要因素;焊缝成型差和焊道凹陷为有影响因素.所作排列图如图1-14.
2、排列图地用途
(1)找出主要因素
排列图把影响产品质量地“关键地少数与次要地多数”直观地表现出来,使我们明确应该从哪里着手来提高产品质量.实践证明,集中精力将主要因素地影响减半比消灭次要因素收效显著,而且容易得多.所以应当选取排列图前1~2项主要因素作为质量改进地目标.如果前1~2项难度较大,而第3项简易可行,马上可见效果,也可先对第3项进行改进.
采用乙厂提供地气缸垫和工人B地操作方法.但实践结果表明,这样做漏气
由表1-5再次提出降低气缸漏气率地措施是:
①使用甲厂提供地气缸垫时,要采用工人B地操作方法.
②使用乙厂提供地气缸垫时,要采用工人A地操作方法.实践表明,上述地分层法及采用地措施十分有效,漏气率大大降低.
三、排列图
排列图是通过找出影响产品质量地主要问题,以便确定质量改进关键工程地图表.排列图最早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巴累特(Pareto)用于统计社会财富分布状况地.后来,美国质量学家朱兰把这个原理应用到质量管理中来,成为解决产品质量地主要问题地一种图形化地有效方法.排列图地形式,一般如图1-13所示.
品管新旧七大手法
品质管理旧七大手法(工具)
品管七大手法是品质管理工作中最基本也是必不可缺地,在品质问题地处理和数据地初步整理中起了重要地作用.通过对七种方法地理解,我们可以运用简单易懂地方法找到影响产品品质地问题并加以对症下药.
1.表示事物特征
在质量管理活动中收集到地数据大都表现为杂乱无章地,这就需要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其特征值,以显示出事物地规律性.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品质管理需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统计技术,对影响品质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系统的考虑;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找出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法;实施改进。
因此,公司每一分子在自己的岗位上,应该具有品质意识、问题意识、改善意识,来寻求本身工作方法或推展方法缺失,谋求改善,全员协力之下达成顾客的需求与社会的要求,其手段(即管理方法)为应用统计手法或观念。
品质管理活动中所运用的统计手法一般称为“QC七大手法”,七大手法的使用情况可以归纳如下:1、检查表(又称查检表)——收集、整理资料;根据事实、数据说话。
2、柏拉图(又称排列图)——确定主导因素;并非对所有原因采取处置,而是先就其中影响较大的2~3项采取措施。
3、因果图(又称特性要因图、鱼骨图)——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整理原因与结果之关系,以探讨潜伏性的问题。
4、分层法(又称层别法)——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所有数据不可仅止于平均,须根据数据的层次,考虑适当分层。
5、散布图(又称散点图)——展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6、直方图(数次表)——展示过程的分布情况;凡事物不能完全单用平均值来考虑,应该了解事物均有变异存在,须从平均值与变异性来考虑-。
7、控制图(又称管控图)——识别波动的来源;凡事物不能完全单用平均值来考虑,应该了解事物均有变异存在,须从平均值与变异性来考虑-。
品质管理的提高,必须要管理、改善与统计方法相辅相成,三者相互联系,在整体上才会发挥效果。
具体步骤是:1、问题的把握点(柏拉图、直方图),2、对问题的现状分析(控制图、检查表、散布图、层别法),3、改善对策实施(利用各种统计方法及固定的技术),4、实施结果的确认(推移图、柏拉图),5、标准化。
一、检查表1.什么是检查表:检查表是一种为了便于收集数据而设计的表格。
使用时只用简单的符号来检核工作目标是否已达成或对于发生的特定事件给予累积记录,用简单易于了解的表格或图形,使工作者依规定作检查记号记录结果及状况,并加以统计整理数据,即称为检查表。
品质管理(QC)七大手法详解
品管七大手法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一、检查表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 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组成要素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2、实施步骤①确定检查对象;②制定检查表;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
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①确定研究的主题;②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③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④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柏拉图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分类1)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B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C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D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2)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等;B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等;C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等;D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等。
2、柏拉图的作用①降低不良的依据;②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③可以确认改善的效果。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作用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作用品质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旨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并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在品质管理中,有七种常用的手法,它们在不同阶段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流程控制:品质管理的第一步是确保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通过对流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错误和缺陷的发生,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分析:品质管理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以便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
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和趋势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科学的决策,并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
3. 问题解决:品质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解决存在的问题,防止它们的再次发生。
通过使用七大手法中的一种或多种,如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和8D方法,可以系统地识别和排除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避免质量问题的再次发生。
4. 持续改进:品质管理强调持续改进的理念,即通过不断地寻求改变和创新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七大手法中的PDCA循环(Plan-Do-Check-Act)是一种常用的改进方法,它可以帮助组织建立学习和改进的机制,以逐步实现卓越品质。
5. 标准化:品质管理需要建立明确的标准和规范,以便对产品和服务进行量化和评估。
通过制定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可以确保不同环节和岗位之间的协作和一致性,从而改善品质管理的效果。
6. 培训与教育:品质管理需要员工全员参与,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
因此,培训和教育是品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增强他们对质量管理的参与和责任感。
7. 客户满意度调查:最终,品质管理的目标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客户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评价和反馈,从而及时调整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并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和口碑。
综上所述,品质管理的七大手法在不同方面和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品质管理(QC)七大手法详解
品管七大手法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一、检查表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 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组成要素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2、实施步骤①确定检查对象;②制定检查表;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
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①确定研究的主题;②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③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④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柏拉图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分类1)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B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C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D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2)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等;B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等;C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等;D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等。
2、柏拉图的作用①降低不良的依据;②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③可以确认改善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質管理七大手法與運用 1 8品質管理七大手法與運用品質管理七大手法: 1.0 特性要因圖 2.0 柏拉圖 3.0 查檢表 4.0 散布圖 5.0 層別法 6.0 管制圖 7.0 直方圖特性要因圖1.1定義對于結果與原因間所期望之效果與對策之間的關系, 以箭頭連結, 詳細分析原因或對策的一種圖形稱為特性要因圖.特性要因圖為日本品管權威學者石川馨博士于1952年所發明, 故又稱[石川圖].又因其形狀似魚, 亦稱魚骨圖. 意在闡明原因與結果之關系, 亦稱因果圖.1.2畫法步驟1: 特性要因圖在未劃之前, 應先決定問題(或品質的特性, 例如: 為什麼零件不合格?為什么某工序工序能力低?不合格品的缺陷為什么會產生?等等。
步驟2: 劃制特性要因圖的骨架, 將特性寫在右端, 自左劃上一條較粗的干線(母線, 就是代表制程, 並在干線的右端劃一指向右方的箭頭.步驟3: 把原因分類成幾個大類, 每大類劃于中骨上, 且以“□”圈起來, 加上箭頭的大分枝,稍稍斜向(約60 插到母線, 此大分枝較母線略細.原因一般分為人, 機械, 材料, 方法, 其它.步驟4: 探討大原因的原因, 再細分為中, 小原因, 將其記入小骨及枝骨上(稱孩枝, 會孫枝. 步驟5: 決定影響問題之原因的順序.以集中思考自由討論的方式, 在所列出的原因中認為影響較大的劃上紅圈, 再從劃上紅圈的原因中找出影響更大者再補上紅圈, 一直檢討下去. 最后圈選出重要原因4~6項.2 8 品質管理七大手法與運用1.3 特性要因圖的特點1.3.1. 繪制特性要因圖就是一種教育. 1.3.2. 特性要因圖是討論題的捷徑.1.3.3. 特性要因圖代表了一定時期的公司的技術水準. 1.3.4. 展現現場問題的因果關系, 工作層次.2.0 柏拉圖2.1 定義根據所搜集之數據, 按不良原因, 狀況, 發生位置等不同區分標準, 以尋求占最大比率之原因, 狀況或位置的一種圖形. 2.2 柏拉圖之作法2.2.1 決定數據的分類項目: 2.2.1.1 結果之分類:不良項目別, 場所別, 工程別.2.2.1.2 原因之分類:材料別, 機械別, 設備別, 作業別. 2.2.2 決定收集之期間, 並按上項分類, 在期間內收集數據. 2.2.3 按發生次數順序, 將項目及次數記入不良分析表. 2.2.4 按分類項目別, 統計數據作統計表. 2.2.5 于圖表用紙記入縱軸及橫軸: ● 縱軸左側直線代表不良次數, 不良率及損失金額, 右側直線代表累計影響度; 橫軸代表項目. ● 橫軸不宜長于縱橫, 否則應調整其等分間隔. 2.2.6 點上累計不良次數(或累計不良率及累計影響度, 並以折線連結則得柏拉圖. 2.2.7 記入數據收集的期間, 記錄者, 繪圖者及總檢查數, 總不良數等于圖之空白處.2.3 柏拉圖之用途2.3.1 作為降低不良之依據. 2.3.2 決定改善的攻擊目標.2.3.3 確認改善效果(改善前后之比較 2.3.4 應用發掘現場的重要問題點; 2.3.5 用于整理報告或記錄. 2.3.6 可作不同條件的評價; 2.3.7 確認或調整特性要因圖.品質管理七大手法與運用 3 82.3.8 柏拉圖分析具有檢定假設之意義;2.3.9 配合特性要因圖使用;柏拉圖上的項目當作品質特性加以要困分析, 可以討論出改善的方案.3.0 查檢表3.1 定義查檢表就是一種為了便于收集數據, 使用簡單記號填記並予統計整理, 並作進一步分析或作為核對, 檢查之用而設計的一種表格或圖表.3.2 查檢表的種類3.2.1 記錄用(或改善用查檢表主要功用在于根據收集之數據以調整不良項目, 不良主原, 工程分布, 缺點位置等情形.3.2.2 點檢用查檢表主要功用是為要確認作業實施, 機械準備的實施情形, 或為預防發生不良或事故, 確保安全使用.3.3 查檢表的作法3.3.1 查檢表設計的步驟:3.3.3.1. 明確目的將來要能提出改善對策及數據, 因之必需把握現狀解析, 與使用目的相配合.3.3.3.2 決定查檢項目從特性要因圖圈選的4~6項決定之.3.3.3.3 決定抽檢方式全檢, 抽檢.3.3.3.4 決定查檢方式查檢基準, 查檢數量, 查檢時間與時段, 查檢對象之決定,並決定收集者, 記錄符號.3.3.3.5 設計表格實施查檢.a. 記錄用(或改善用查檢表. ● 決定所要收集的數據及所希望把握的項目.數據與項目之間的關系, 有如特性要因圖之特性與原因的關系, 數據有計量值, 計數值, 項目則包括不良原因, 缺點狀況等, 也就是特性要因圖中所圈選的要因, 所要集的數據, 就是能表現特性要因圖之問題的好壞程度者.● 決定所要設計的表格形式.依據所作層別分析的程度如何, 而去設計一種最適合于自己使用的格式. 但最簡單的查檢表也離不開分類的項目與收集數據的日期這兩個項目, 通常將工程中按機械, 作業員, 材料, 時間等分別列明, 予以層別.● 決定記錄的形式選擇不同的記號.● 決定收集的方法4 8 品質管理七大手法與運用由誰收集, 收集的周期, 查檢方法, 查檢數量……● 記入記號並整理成頻數分配表b. 點檢用查檢表● 將頇點檢的項目逐一的列舉出來, 並出查檢檢時要記入記號的空欄. ● 所需頇點檢的項目是非做不可的工作, 非檢查不可的事項等. ● 點檢有順序要求時需注明編號, 依順序有數據. ● 點檢表必頇是無遺漏;● 必頇點檢之項目, 盡可能以機械及制程人員等層別之.4.0 散布圖4.1 定義為研究兩個變量之相關性, 而搜集成對的二組數據, 在方格紙上以點來表示二個特性值之間相關情形的圖形, 稱之為散布圖. 4.2 散布圖的功能4.2.1 知道兩組數據(或原因與結果之間是否有相關及其相關程度.4.2.2 把材料, 機械設備, 作業者, 作業方法……等可能影響的原因層別, 繪制散布圖, 可檢討何者影響結果.4.2.3 檢視是否有孤島情形.4.2.4 抽樣檢驗中, 若某品質特性之測試成本高或困難, 則可采用與此特性有關系存在的另一個測試成本較低或測容易之特性, 以降低檢驗成本. 4.2.5 管制圖中, 若同一制品之兩個特性間有密切關系時, 則可舍去其中一個管制圖, 以降低預防成本.4.2.6 兩組數據間若呈直線變化, 可依散布圖求出直線方程式, 以為訂定標準之用. 4.3 散布圖之作法步驟1:收集相對數據, 整理到數據表上.(數據不能太少, 否則易生誤判步驟2:找出數據之最大值及最小值. 步驟3:畫出縱軸與橫軸(若是判斷要因與結果之關系, 則橫軸代表要因, 縱軸代表結果; 並取X 及Y 之最大值與最小值差為長度畫刻度. 步驟4:將各組對數據點在座標上.步驟5:記入必要事項(數據數. 采取時間, 目的, 制品名, 工程名, 繪圖者, 日期4.4 散布圖之判讀 4.4.1 正相關: X 增大時也隨之增大, 稱為正相關. 4.4.2 非顯著性正相關: X 增大時也隨之增大, 但增大的幅度不顯著此時宜再考慮其它可能影響的原因. 4.4.3 負相關:X 增大時反而減少, 稱為負相關.品質管理七大手法與運用 5 84.4.4 非顯著性負相關:X 增大時反而減少, 但幅度並不顯著此時再考慮其它可能影響的要因.4.4.5 無相關:4.4.5.1 X與Y 之間看不出有何相關關系. 4.4.5.2 X增大時並不改變. 上述兩種情形均稱為無相關. 4.4.6 曲線相關:X 開始增大時也隨之增大, 但達到某一值之后, 則當X 增大時卻減少. 5.0 層別法5.1 定義為區別各種不同原因對結果之影響, 而以各種原因為主體, 分別作統計分析的方法. 稱為層別法.5.2 層別法的功用層別法主要功用, 通過各種分層, 並依各種分層收集數據以尋找不良所在或最佳條件, 以改善品質的有效方法. 5.3 層別法的對象與項目 5.3.1. 時間的層別. 例如: 每天的早, 中, 晚班; 每月上旬, 中旬, 下旬等等. 5.3.2 作業員的層別. 例如: 新老作業員, 不同技術級別等.5.3.3 機械, 設備的層別. 例如: 不同型號的機床, 不同的工具和夾具等. 5.3.4 作業條件的層別.5.3.5 原材料的層別. 例如: 不同生產廠家生產的同一種原材料等.5.3.6 測量的層別. 例如: 測量儀器別, 測量者別, 測量方法別……等. 5.3.7 檢查的層別. 例如: 檢查員別, 檢查場所別, 檢查方法別……等. 5.3.8 環境, 氣候的層別. 5.3.9 地區的層別.5.3.10 制品的層別. 新舊品別, 標準品別, 特殊品別, 制造別……等. 5.3.11 其它: 例如:良品與不良品別, 包裝別, 搬運方法別等.6.0 管制圖6.1 定義所謂管制圖, 是一種以實際產品品質特性與根據過去經驗所判明的制程能力的管制界限比較, 而以時間順序用圖形表示者. 6.2管制圖的種類6.2.1 依數據之性質來分類:6 8 品質管理七大手法與運用 6. 2.1.1 計量值管制圖: 計量值:一類是可以連續取值的數據,例如: 尺寸,強度,硬度,成分,功率等,這些數據可用計量儀器測量出來,稱計量數據. ● ● ● ● X 管制圖, 又叫單值管制圖. ( X 平均值與極差管制圖 ( 中位數與極差管制圖 ( 單值移動極差管制圖( ● 最大值最小值管制圖, 又稱兩極管制圖 ( L S ● 平均值與標準差管制圖 ( X - S 6.2.1.2 計數值管制圖計數值: 不能連續取值,只能以個數數出的數據,例如: 一箱螺釘中不合格品數,鑄件的缺陷數等,這類數據稱為計數數據. ● 不良率管制圖(P ● 不良數管制圖( ● 缺點數管制圖(C ● 單位缺點數管制圖(U 7.0 直方圖 7.1 定義將所收集的測定值或數據之全距分為幾個相等的區間作業橫軸,並將各區間內之測定值所出現次數累積而成的面積,用柱子排起來的圖形.7.2 直方圖之制作 7.2.1 由全體數據中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並算出兩者的差值( - 7.2.2 決定組數: 用數學家史特吉期(提出公式,根據測定次數 n 來計算組數 k, 其公式為: 1+3.32 n 一般數據之分組可參照下表: 數據數 50~100 100~250 250以上組數 K 6~10 7~12 10~20 7.2.3 確定組距: 組距 h = R / K . 為便于計算平均數與標準差,組距常取 5 或 10 的倍數或 2 之倍數. 7.2.4 確定各組之上下組界為避免數據落在組界上,組界值的末位數應取測量單位的 1/2,如測量單位為 0.001,則組界值的末位數應取0.001/2=0.0005.分組界限應能把最大值和最小值品質管理七大手法與運用 7 8 包括在內. 一般用下面參考公式確定: 第一組的下組界= 最小值( - h / 2. 第一組的上組界= 第一組下組界+ 組距依此類推,計算至最后一組之組界. 7.2.5 計算各組的組中值: 各組之組中值=(上組界+下組界/2 7.2.6 作頻數分配表: 7.2.6.1 將所有數據分別歸入相應的組中,統計各組的數據個數即頻數.7.2.6.2 將頻數相加,並核對與數據個數是否相符. 7.2.7 制作直方圖 7.2.7.1 將頻數分配表圖表化,以橫座標表示質量特性,縱座標表示頻數. 7.2.7.2 在橫座標及縱座標上各取適當的單位長度,再將各組之組界分別標在橫座標上, 各組界應為距離. 7.2.7.3 以各組內之頻數為高,各組之組距為底,在每一組上畫成一矩形,則完成直方圖. 7.2.7.4 在圖的右上角記入數據數 n 及數據履歷,並劃出規格的上限及下限. 7.3 直方圖常見之形態 7.3.1 正常型說明: 中間高,兩邊低,有集中趨勢. 結論: 左右對稱分配(常態分配,顯示制程在正常運轉下. 缺齒型(凹凸型說明: 高低不一,有缺齒情形,不正常的分配,系因測定值或換算方法有偏差,頻數 7.3.2 分配不妥當所形成. 結論: 檢查員對測定值有偏好現象,如對 65,10 之數字偏好;是假造數據,測量儀器不精密或組數的寬度不是倍數時,亦有此種情形. 7.3.3 偏態形說明: 高處偏向一邊,另一邊低,拖長尾巴,可分偏右型,偏左型,為偏態分配. 偏右型: 例如微量成分的含有率等,不能取到某值以下的值時,所出現的形狀. 偏左型: 例如成分含有高純度的含有率等,不能取到某值以上的值時,就會出現的形狀. 結論: 尾巴拖長時,應檢討是否在技術上能夠接受. 7.3.4 絕壁型(切邊型,斷裂型說明: 有一端被切斷. 結論: 原因為數據經過全檢過,或制程本身有經過全檢過,會出現的形狀.若剔除某規格以上時,則切邊在靠近右邊形成. 7.3.5 雙峰型(二山型說明: 有兩個高峰出現. 結論: 有兩種分配相混合,例如兩台機台或兩種不同原料間有差異時,會出現此種形狀, 因測定值受不同的原因影響,應予層別后再作直方圖.8 8 品質管理七大手法與運用 7.3.6 離型(二山脫離型說明: 在右端或左端形成小. 結論: 測定有錯誤,工程調節錯誤可使用原料所引起. 一定有異常原因存在,只要去除,即可制出合乎規格的制品. 7.3.7 高原型說明: 形狀高原狀. 結論: 不同平均值的分配混在一起,應去層別之后再作直方圖比較 7.4 直方圖之應用 7.4.1 測試制程能力,作為制程改善的依據 7.4.2 算產品不良率; 7.4.3 7.4.4 7.4.5 7.4.6 調查是否混入兩個以上不同群體. 測知分配型態. 藉以訂定規格界限. 與規格或標準值比較 7.4.7 研究所設計的管制界限可否用于管制制程. 正常型缺齒型(凹凸不平型偏態型偏態型絕壁型(切邊型、斷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