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话题一 拒绝冷漠 传递温暖学案(教师专用)
“拒绝冷漠 传递温暖”活动策划书2篇
“拒绝冷漠传递温暖”活动策划书“拒绝冷漠传递温暖”活动策划书精选2篇(一)活动名称:拒绝冷漠传递温暖活动目标:通过各种方式传递温暖,减少社会冷漠,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关怀。
活动对象: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群。
活动时间:活动将在一个月内进行,具体时间为XX年X月X日至XX年X月X日。
活动地点:活动地点将在城市的公共场所、社区、公园等热门地区开展。
主要内容:1. 温暖捐赠:在活动期间,在公共场所设立捐赠点,接受大家捐赠新或旧但仍可使用的衣物、鞋子、被褥等物品。
收集到的物品将会被整理后捐赠给有需要的人群,如低保家庭、流浪汉等。
2. 温暖餐饮:在活动期间,在公共场所派发免费温暖餐饮,如热牛奶、面包、热汤等。
此举不仅能满足一部分人的基本需求,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连接社区的群体。
3. 温暖关怀: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到福利院、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机构开展陪伴、慰问等活动,给予被照顾对象更多的陪伴和关怀。
4. 温暖互动:在社区等公共场所设置互动游戏、表演等环节,吸引市民参与。
通过互动活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拉近社区的关系网。
预期效果:1. 提升社会对困境群体的关注度,增加对他们的关怀和支持。
2. 减少社会冷漠,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3. 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增强社区凝聚力。
4. 增加志愿者参与度,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活动推广:1.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引导公众关注。
2. 邀请媒体参与活动报道,提升活动的曝光度。
3. 利用传单、海报等传统宣传手段,在活动地点周边进行宣传。
4. 邀请社区团体、学校、企业等合作伙伴参与活动,并共同宣传推广。
预算:1. 物资采购及捐赠物品整理费用:XXX元。
2. 温暖餐饮费用:XXX元。
3. 志愿者活动费用:XXX元。
4. 宣传费用:XXX元。
5. 其他费用:XXX元。
总预算:XXXX元。
活动评估:1. 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参与者满意度调查,收集反馈意见和建议,以及活动效果评估。
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版)二轮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章 学案2 情境微写作 Word版含答案.doc
学案2情境微写作学案略语情境微写作是指题目提供了一定的语言情境,提出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要求,按照一定的应用文格式去写作的一种题型。
这种题型体现了语言表达的综合性、实用性要求,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不过,只要审清题干要求,写作时既能一一满足这些要求,又能满足这种题型本身的“合题”“合语”“合境”“合格”要求,应该说没有什么问题,所需要的是在复习中强化训练而已。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能力短板1.随着出境旅游的不断升温,部分中国游客在境外的不文明举止也引起舆论关注。
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乱刻乱画、衣冠不整等,这些行为已严重损害了国人的形象,海外一些媒体把这看作是中国游客的“通病”。
为加强教育引导,提升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文明素质,请你为出境口岸拟写一条两句话的条幅。
要求:主题鲜明,温馨得体,每句不超过10个字。
答:2.为倡导全民阅读,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气,请你拟写一则全民阅读倡议书,不用出现标题、称呼语、日期和落款。
要求:紧扣主题,语言连贯、得体,有文采,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100字。
答: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出门忘带手机便“惴惴不安”,好像丢了魂一样;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没响,就感到异常失落;刷微博、玩游戏是睡觉前的必修课,否则怎么也睡不着;公车上、饭局上、朋友聚会上,总是低头玩手机。
中国城市通信行为研究报告也显示,62%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睡觉前玩手机;人们最常在上下班途中玩手机,这个比例高达75%。
在中国近1.6亿的手机拥有者中,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数正在与日俱增。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
材料二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的“低头族”: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
《温暖》讲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讲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温暖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温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温暖的含义,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温暖。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观点。
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温暖事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情景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分析材料。
3. 准备课堂总结的温暖行为清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温暖的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体验温暖:设置一个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温暖。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温暖的事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5. 总结提升:总结温暖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温暖。
6. 课堂小结:给出温暖行为清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7. 作业布置:让学生思考并记录一件自己传递温暖的事例,下节课分享。
8. 板书设计:温暖关爱他人同理心传递温暖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情景模拟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于温暖的理解和感受。
2. 听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评估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深度。
3. 分析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反馈,判断他们对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温暖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体验温暖,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是否需要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3. 考虑如何将温暖的概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形成长期的行为习惯。
八、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关于温暖的故事集、心理学书籍等,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理解温暖。
《温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温暖的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温暖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温暖。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温暖的关注和珍惜,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温暖的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温暖现象的能力。
难点:1. 温暖现象的产生原因和传递过程。
2. 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温暖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实验器材和工具。
学生准备:1. 观察和记录生活中温暖的例子。
2. 预习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温暖的图片和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温暖的概念和特征。
2.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温暖现象的产生原因和传递过程。
3. 分享: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师生共同总结温暖的现象和特征。
4. 应用: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生活中应用温暖知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意识。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报告和讨论中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3. 学生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温暖概念和特征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温暖知识的情况和效果。
六、教学拓展:1. 参观气象站或科学馆,了解温暖与气象变化的关系。
2. 组织学生进行温暖主题的摄影比赛,鼓励他们发现和记录身边的温暖瞬间。
3. 开展温暖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经历的温暖故事,培养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参与度。
3.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合理,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拒绝冷漠传递温暖主题班会教案
《拒绝冷漠,传递温暖》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小悦悦事件后,拒绝冷漠成为社会共识。
为加大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水平,我班积极响应,围绕“拒绝冷漠,传递温暖”这一核心内容,开展了《拒绝冷漠,传递温暖》主题班会活动。
二、活动目的力求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拒绝冷漠,传递温暖,追求真善美,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在思想上对提高道德意识水平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有所认识,在行动上有所落实。
三、活动准备1、收集相关视频2、收集相关新闻报道和故事3、排练小品AB剧4、学唱歌曲《爱的天空》5、拟写倡议书四、活动时间2011年11月21日五、活动过程1、主持人引入正题播放视频《“小悦悦”事件》甲: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由此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于0时32分离世。
2011年10月24日上午,广东佛山南海区检察院称已批准逮捕小悦悦碾压案嫌疑人。
乙:2岁的小悦悦走了,在她还不懂得什么叫人世冷暖的年纪。
两次被车碾压,18个路人无人相救,面对一条鲜活的生命,竟是如此的漠视,让人心寒不已。
愿天堂上不再有车来车往,也不会再有人性的冷漠与麻木。
甲:面对事件的发生,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关爱和同情,更不是谴责,而是一种拒绝冷漠的反思。
下面请听听一线记者来自各地的新闻快递。
2.新闻快递小记者A:各位观众早上好,11月5日上午,南华工商学院在清远校区举行了题为“拒绝冷漠,传递温暖”远足活动,500多名大学生声势浩大徒步经过清远凤城大桥、江滨公园等繁华地段,向路人宣扬爱心互助的理念。
徒步后,大学生们还纷纷在留言板上签名,拒绝冷漠,从自身做起。
《温暖》讲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讲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暖”这个词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温暖的事物和温暖的行为。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温暖”的定义和运用。
2. 温暖的事物和温暖的行为。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温暖”。
2. 如何引导学生将温暖的情感付诸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案例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温暖,让学生举例说明。
2. 新课讲解:讲解“温暖”的定义,并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和案例,让学生感受温暖的事物和行为。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温暖的行为对他人和环境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温暖故事,并讨论如何将温暖的情感付诸实践。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温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爱他人和自然。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温暖的故事或感悟,下节课分享。
7. 板书设计:温暖的事物和行为。
教学反思:课后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温暖行为,鼓励他们继续传承和发扬温暖的精神。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故事或感悟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分享意愿。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温暖主题活动,如爱心义卖、探访孤寡老人等,让学生将温暖的情感付诸实践。
2. 邀请社区里的温暖人物分享他们的故事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关爱之心。
八、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对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
2. 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话,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和感受,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命题作文专题精品学案(教师必备) 学案
学案21 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的题目进行写作,是考试作文命题的一种重要形式。
其最大的特点是限制性、规定性比较强,但是限制的条件越多,范围就越明确,作文的内容就越容易具体。
概括地讲,命题作文这种形式比较突出地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构思能力、选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命题作文有三种形式:全命题、半命题和选择性命题作文。
2008年高考有6省市采用了命题作文,2009年有7省市采用了这种形式。
有人将这种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比喻为“戴着镣铐跳舞”,也就是说只能在一定的“规矩”内“随心所欲”。
在这种情况下作文,对于题目的审查、理解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审题不严,“差之毫厘”,就会使文章“谬之千里”。
要快速、准确审好命题作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辨识标志,判定文体命题作文给定题目后,我们就要根据作文题目中所含有的标志性字词来确定文章的体裁。
如题目中含有“谈、评、议、驳斥、启示、有感、想到的”等字词,可确定要写的体裁应是议论文;如含有“记、忆”等字或题目直接体现记叙要素的是记叙文。
二、借助联想,挖掘深意命题作文的题目是经过反复推敲拟定的,必定承载着深刻的内涵。
审题时应仔细斟酌题目,展开充分的联想、想象,挖掘出其深刻内蕴。
三、紧扣题眼,明确重点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
命题作文题目常有四五个甚至七八个字之多,但其中最关键的仅一两个字,抓住它们,构思文章,往往能使通篇文章神采飞扬。
题眼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修饰语题眼。
多数题眼由修饰语充当,修饰语[有形容或限制中心词的作用,反映了事物的特点、性质。
如江苏卷的“品味时尚”中“时尚”是题眼,安徽卷的“生活给我智慧”中“智慧”是题眼。
二是谓语题眼。
如江苏卷的“品味时尚”中“品味”是题眼,湖南卷的“踮起脚尖”中“踮起”是题眼。
考生如果没有观察身边的事物,没有体验城市或乡村生活的百味,那就把握不住题眼,也写不出成功的文章。
四、明确限制,理清写作范围作文题目中往往对选材有一定限制。
(新课标)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人物形象学案(教师专用)
第一节人物形象【考情快递】鉴赏人物形象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点。
高考对人物形象的考查呈现以下特点:❶整体与局部的鉴赏。
所谓整体,就是结合全文,对人物形象作整体分析和概括。
所谓局部,就是结合文中人物的一段对话、一个动作去考查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
❷直接与间接的鉴赏。
所谓直接,就是题干直接要求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人物形象考查题多以这种形式出现。
所谓间接,就是借助文中其他事物,或借助对情节的分析或对人物描写的分析来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一轮诊断】在一轮复习中,学生还存在两个问题:❶对人物的言行举止等信息不能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如任意拔高或失之偏颇。
❷因筛选信息不全而使人物性格要点不全。
【二轮定向】❶规范分析的思路。
(1)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
(2)从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来分析人物。
(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
(4)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
(5)从不同角度或者多侧面地把握人物。
❷立足原文,从实际出发。
需特别注意的是分析人物形象时,应从实际出发,不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立足原文,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不无中生有;全面分析评价人物,不能以偏概全。
(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马裤先生老舍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他没言语。
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茶房跑来了。
“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论述类文本阅读(获奖学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论述类文本阅读(获奖学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论述类文本阅读(获奖学案)方法点拨根据处理信息的过程,一般说来,阅读论述类文章宜采取三遍阅读法。
〔1〕读文审题,明确信息角度第一遍阅读要求平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
阅读前可提出设问:文章对论述的问题有什么见解和主张?运用了那些材料?阅读时要边读边划出关键词句。
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要阐述的概念术语,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等。
“角度〞是指从哪个方面发表对问题的见解或介绍对象的特点。
文章有时有“角度性标志语〞,如“为什么、怎样、如何、认为〞等.同一个角度的文字往往集中在一起,即使有时没有这些语句,也可以根据句子、层次、段落等语言块的内容来概括。
且试题的题干、选项也相应从一定的角度来设计,不仅读文时要注意,读题时也要明确。
〔2〕扣住问题,细心查找信息读文和审题时角度意识强便于扣住目标,找到题目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有方向地查找和深入理解。
查找的方法有两个:①投石探波法。
将题干或选项表明目标的关键语句作为“石子〞投到文章这个“水面〞,以“石子〞为圆心,由近及远,一圈圈一层层查找。
一是找准信息区——在上文、在下文、在上下文、在一句子、在一层、在一段、在若干段落、在全文二是找全信息点——同一个角度的信息有一点或若干点.②借助“标志语〞。
除了借助前面说的“角度性标志语〞,还要借助“结构性标志语〞,即表明层次、段落、角度、内容等照应、转换、提起、总结的语句,如“首先、其次、此外、不过、但是、那么、所以、不仅、又、如前面所说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时〞等。
查找信息一定要细心、周全,尽可能不偏移信息区,不漏掉信息点〔3〕文题比对,筛选判断信息读文和查找阶段,对信息的理解、捕获不一定透彻、全面,将题目的题干、选项与原文对应文字仔细比对,是确定选项的最后一道“工序〞,要特别注意。
拒绝冷漠传递温暖主题班会教案
《拒绝冷漠,传递温暖》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小悦悦事件后,拒绝冷漠成为社会共识。
为加大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水平,我班积极响应,围绕“拒绝冷漠,传递温暖”这一核心内容,开展了《拒绝冷漠,传递温暖》主题班会活动。
二、活动目的力求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拒绝冷漠,传递温暖,追求真善美,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在思想上对提高道德意识水平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有所认识,在行动上有所落实。
三、活动准备1、收集相关视频2、收集相关新闻报道和故事3、排练小品AB剧4、学唱歌曲《爱的天空》5、拟写倡议书四、活动时间2011年11月21日五、活动过程1、主持人引入正题播放视频《“小悦悦”事件》甲: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由此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于0时32分离世。
2011年10月24日上午,广东佛山南海区检察院称已批准逮捕小悦悦碾压案嫌疑人。
乙:2岁的小悦悦走了,在她还不懂得什么叫人世冷暖的年纪。
两次被车碾压,18个路人无人相救,面对一条鲜活的生命,竟是如此的漠视,让人心寒不已。
愿天堂上不再有车来车往,也不会再有人性的冷漠与麻木。
甲:面对事件的发生,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关爱和同情,更不是谴责,而是一种拒绝冷漠的反思。
下面请听听一线记者来自各地的新闻快递。
2.新闻快递小记者A:各位观众早上好,11月5日上午,南华工商学院在清远校区举行了题为“拒绝冷漠,传递温暖”远足活动,500多名大学生声势浩大徒步经过清远凤城大桥、江滨公园等繁华地段,向路人宣扬爱心互助的理念。
徒步后,大学生们还纷纷在留言板上签名,拒绝冷漠,从自身做起。
《温暖》教学设计-word课件
《温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师生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
如:雷锋画像、雷锋的故事、雷锋的阿记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读明白课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写好课文中的一些生字,如:“捅”“宿”“添”等。
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一、导入l你知道每年的3月5日是什么日子吗?(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2雷锋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生介绍,师补充)3板书课题,读题,质疑生介绍自己了解的雷锋事迹读题,质疑进入学习状态,读课题,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
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
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2)出示词语小韩雷锋火炉吭声捅炉子半宿煤块添饭暖烘烘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指名读②评价③再指名读① 齐读(3)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读课文,指明分段读3 读课文4、课文主要内容。
自读课文,读准带音节的字,反复朗读课文中的长句。
`自学生字:同桌学习,先读准字音,在文中勾画出生字词语,借助字典理解字意,并找出形近字“肢”和“技”“扯”和“址”理解词语结合生活实际“暖烘烘”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用换词语、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的方法进行。
拒绝冷漠,温暖你我(教案)
拒绝冷漠,温暖你我——高三(9)班主题德育教育教学目的:教学程序:一、班主任引入主题,请出两位主持人。
二、主持人对本节课的话题做出陈述。
三、进行一项心理测试活动,通过对测试双方同学展开采访调查,了解同学们的对他人的信任感。
四、观看小悦悦事件的视频材料,提出两个问题:问题1:你怎样看待小悦悦事件?问题2:如果你是路人你会怎样做?请同学们发言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对两个问题的回答,了解学生此时的真实想法。
五、两位主持人向大家介绍网友们对该事件的看法,并以南京彭宇案为例,将同学们的思考引入一个高度,再次回答刚才的问题2:如果你是路人你会怎样做?通过学生讨论得出两个对立的观点,由学生代表进行小辩论,对该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辨析。
六、主持人以生活中的事例,让同学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爱心,再次请同学们发言谈谈自己今后的做法。
七、主持人根据发言,从中学生的角度号召同学们伸出友爱之手,拒绝冷漠,温暖你我!八、班主任做最后总结,并做出倡议!九、手语表演《让世界充满爱》,引起同学们的共鸣。
小结:在这次“拒绝冷漠,温暖你我”的主题教育课的过程中,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是从灵魂深处对我们心灵的一次洗礼,以下面几句话与同学们共勉:同学们,让我们用美丽的心灵,传递人间的真情。
拒绝冷漠,温暖你我。
让扶危济困成为我们道德修养的一部分。
用我们的爱心帮助困境中的人们,支撑他们跨越人生的坎坷和荆棘,扶持他们走过一段精彩的人生。
在奉献爱心中升华自己的生命,在奉献爱心中,让我们的青春熠熠生辉!教学反思:高三学生大多已为成年人,正确的价值取向尤为重要,在备战高考的紧张学习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绝不能放松!本节德育教育课以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较好地挖掘出了人性真善美的一面,和同学们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真情实感专题精品学案(教师必备) 学案
学案25 真情实感在高考中写出优秀作文一直是考生们梦寐以求的事。
如何写作文才能优秀呢?2009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评卷组老师、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许祖华说:“好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且积极向上。
”其实,综观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关注生活,书写真情实感”,成为吸引阅卷老师的最大亮点。
情感是写作的血液,写过文章的人都会懂得“文以情生”,情感与作文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无论哪种文体,都离不开一个“情”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只要作者情感的闸门一打开,自然情到笔至,妙笔生花。
事实告诉我们,作者有了真正发自内心的“从肺腑中流出”的真情实感,就能做到写山能情满于山,写海能意溢于海,甚至让作品富于永久的生命力,使之“垂世而行远”。
李清照“淡荡春光寒食天”一词,虽不着一“情”字,然词情采毕出,情味无穷;辛弃疾“落日楼头,断鸿声里”一词,虽未言一“愁”字,然谁不知词人的满腹的“愁”滋味呢?李、辛二词何以取得如此的艺术效果,其中之一是情感使然,是情感的魅力所致。
要培养写作中的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从何而来?怎样培养真情实感?这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平时的学生作文中,矫揉造作、虚情假意、言不由衷、无病呻吟还比较突出。
正如有人说的,如今作文,人事可以造假,思想可以造假,甚至情感也可以造假。
造成“造假”的原因自然很多,有社会的,有学校的,有老师的,也有学生自身的。
如社会和学校向学生过多地灌输特定意识形态的东西,一味地强调要多唱颂歌、赞歌,明明是虚假的,也要粉饰颂赞。
如封闭教学,封闭写作,沿用过去那套弃之不掉的闭门造车、面壁作文的方式方法。
如老师牵手,学生制模,老师过多地给作文定框定调,而学生仅在设计好的模具上做工。
所有这些,都直接制约着阻碍着学生情感的产生、发展和表达,往严重处说,是扼杀和泯灭人的灵性和情感。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真情实感呢?1.用心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用心感受生活”,因为情感只能从生活中来,离开生活就无所谓情感,所以要获得真情实感,根本的经验就是实感生活。
《温暖》讲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讲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暖”一词在生活中的多重含义,包括物理意义和情感意义。
2.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对友情的感恩,对生活的热爱。
3. 提高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学会用温暖的眼光看待世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温暖”的深层含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并用温暖的眼光看待世界。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温暖”。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温暖。
3. 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温暖》文本及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2. 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3. 学生分组,准备进行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温暖”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冬季的暖阳、家人的关爱、朋友的陪伴等,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温暖”的理解。
2. 朗读课文(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温暖》,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温暖”有何特殊含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 学习课文(15分钟)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温暖”的深层含义。
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温暖瞬间。
4. 小组讨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分组讨论身边发生的温暖故事,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5. 表达与创作(10分钟)鼓励学生用文字、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温暖”的理解。
可以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一段温暖的文字,或一幅温暖的画面。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温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传递温暖,关爱他人。
7. 作业布置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温暖”一词的理解程度,观察他们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的表现。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分享精神。
3. 评价学生的作文,看其是否能够将“温暖”的内涵融入自己的生活经历中,表达对他人和生活的关爱。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课件:温暖人间(小说 散文)
他俩和老师欧阳修以及文友三苏一起,高擎古文运动的大旗,提倡散文, 反对骈文,力抵萎靡文风,坚持文以明道,使中国散文正本清源、蔚为大观, 从而改变了文学史。
就这样,烟云散尽、落日辉煌时,他们又走到了一起。 元丰六年春,曾巩扶母亲灵柩乘船南归,王安石特意迎到江边吊唁。此 时,曾巩已病重,到达江宁后便卧床不起。那段日子里,王安石常常探望,执 手倾谈。两位老亲戚老朋友,相好如初,就像少年时那样。 不久之后,二人相继谢世。 不要以为去世,一切就结束了。 他们又同样被历史误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山月不知心里事 周克芹
脱下汗湿的灰布衣服,换上一件崭新的月白色的的确良衬衫,容儿跨出 小屋。
屋外的院墙爬满了丝瓜藤,还有牵牛花。丝瓜是娘种的,牵牛花是容儿 种的。上肥的时候,母亲偏心眼儿,丝瓜苗吃得又饱又足。如今藤儿爬起来, 这派势可壮了,把又瘦又小的牵牛藤儿掩盖在它肥大的绿叶下,露不出脸儿 来。
日月无语,天地有心。 唯有时间,是宇宙间沉默的、永恒的帝王。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一二
他们根本上相同又相通,都是君子。 两人虽是亲戚加朋友,但王安石身为宰执,从未提携曾巩;曾巩身为下 属,并未攀附王安石。他们坚持各自的政见,互不妥协。政见不睦,徒说无 益,那就不见面、不争吵。许多年里,他们甚至中断了联系,但是从未互相 攻击,只是保持沉默。 沉默中,沿着自己的路径,走向各自的高峰。 王安石,委实是一个千年不遇的天才。一介文人,却又通透政治,并主 导了中国历史上继商鞅之后的又一次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虽然失败,却 为中国政治文明留下了巨大财富。而曾巩在仕途清淡的同时,于文学上追 求更高,揣摩玩味,在文本上做到了极致。
一二
容儿在院墙下站了站。她已经忘记了牵牛花的委屈;就算还没忘吧,她 也不计较这件事情了。近日来,她心头装着更大的委屈。
语文二轮核心题点保温训练1
训练1情境式表达温馨寄语高考语言情境表达题的命题趋势方式多样,年年有翻新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利用具体情境的外壳,考查其表达能力高低的内核,但要在一定要求规定之下,故了解其题目要求,明确其命题型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的关键.1.出门看星运指数、考试穿幸运颜色、交友找速配星座……很多青少年对星座颇感兴趣。
今年初,扬州大学开展的“十二星座教学"课在广受学生欢迎的同时,却引发争议:这种按星座设置授课内容的教学方式是因材施教,还是媚俗取宠?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你的观点。
不超过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星座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做到了寓教于乐。
但课程设置必须严谨、科学,大学不应当成为伪科学的助推者。
解析答案要辩证分析利弊两方面,既肯定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也要认识到课程设置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
2.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文字,使整个语段保持语意的连贯.普通的水因为高压而成为壮观的喷泉,柔软的泥因为高温而成为坚硬的砖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答案平凡的铁因为千锤百炼而成为锋利的宝剑正是磨难,成就了世间珍贵的物品3.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气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不得照抄材料。
“五一”临近,景区门票再次成为关注话题。
湖北318家景点门票降价,云南全省景点门票打八折,山东曲阜推出“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与以往不同,①________.湖南张家界的一张门票价格,相当于法国卢浮宫门票的3倍;一张四川九寨沟的门票费用,如果用来参观美国黄石公园、印度泰姬陵、日本富士山,“都玩一遍还剩100多元”。
这些年来,门票价格之所以牵动国人神经,② 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热点话题导写话题一拒绝冷漠传递温暖
【引子】
佛山小悦悦事件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可惜的是,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小悦悦事件引发全国对于道德滑坡的大讨论,对于18名路人的冷漠,网友发起了“拒绝冷漠,温暖你我”的活动,用微博记录所见的真善美,让爱心赶走冷漠!
【反思】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见多了肇事司机撞人后驾车逃跑的情况。
但我们远未想到,会有18名路人看见倒在地上的小悦悦而冷漠离开。
我们的民族,本是个讲道德重情感的民族。
但改革开放之后,人们一直努力追求物质的发展,忽视了人的道德培植,人们的价值观逐渐改变,社会的道德底线一再下降。
据佛山日报发起的“如果你是儿童被碾的目击者,当时你会怎么做”的调查,其中有79%的人选择先拨打120或110求助;14%的人选择抱起孩子,赶紧救治;2%的人选择为避免不必要麻烦当作没看见;5%的人选择纠结,说不清。
之所以大家会选择在第一时间拨打电话报警而不是“赶紧救治”,恐怕和5年前的南京彭宇案有关。
在期待制度完善的同时,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
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文题展示】
“拒绝冷漠,接受来自陌生人的拥抱和关爱”,这是一群都市年轻人的呼唤。
他们成立“抱抱团”,以此传递自己的热情与友爱。
但也有很多人在质疑他们的这种行为,认为他们是在作秀,仅仅只是形式上的“拥抱”。
请你根据以上内容,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佳作欣赏一】
我的温暖在哪?
北风像刀子一样划过脸颊,我穿着单薄、破烂的衣服蜷缩在街边的一个角落里,望着破碗里的一角钱,我的肚子开始打鼓,干枯的嘴唇像火烧一样,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街上的行人裹着厚实的大衣,围着美丽的围巾,行色匆匆,或许他们家里有热乎乎的饭菜正等待着他们呢。
没有一个人注意到我,我自嘲道:“你一个乞丐,凭什么让别人注意到你啊!”
突然,有几个身着鲜艳衣服的年轻人出现在街道上,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他们手里高举着一个写着“拒绝冷漠,抱抱团”的牌子。
他们的脸上满堆着笑容,和路过的行人搭讪,并请求行人和他们拥抱。
我隐约听到其中的一段对话:“先生,您好!我们是×××大学的,我们正在做一个调查,您能和我们拥抱一下吗?让我来给您传递关爱和温暖……”有个衣着华丽的小伙子一听,高兴极了,他想,抱一抱也没有什么损失,也就欣然答应了。
首战告捷,年轻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们的热情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暖洋洋的。
路上行人越来越少,肯和他们拥抱的人也越来越少。
他们脸上的激情也被凛冽的寒风一点点磨光了。
人少得可怜,他们恨不得见人就扑上去。
看着他们失望的表情,我心里埋没了很久的一个想法萌生了。
其实我很想和他们拥抱。
我从小就受尽别人的欺凌,我是多么渴望得到他们的温暖啊。
想着想着,心里难过极了。
于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我厚着脸皮来到他们身边,装作不知道他们的事,等着他们来抱抱我。
十分钟,二十分钟过去了,他们仍然没反应。
我想,可能是我离得太远了,他们没看见,就又向他们靠近了一些,可他们还是没反应。
就这样,我一次又一次地靠近,可他们对我硬像空气一样,仍然没有丝毫的感觉。
终于,我走到一个男孩的后面。
他猛回头,看见我在他的身后,吓了一大跳,对我大声吼道:“干嘛呢你!吓死人了,滚开点,臭乞丐!”随后便扬长而去了。
听了这话,我愣住了。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什么传递关爱,什么拒绝冷漠,都是形式主义!
看着他们对“富商”的殷勤,我心里产生了无限的鄙视和对他们的悲哀和可怜。
心里默叹道:“一群拿着高尚通行证的小人,形式主义者,比我更可悲。
”
又叹:“穷人的温暖在哪?”
【佳作欣赏二】
亲人抱抱团
叶阳
抱抱团开始风行的时候,常能从媒体上看到抱抱团的消息。
一张笑脸,一个“来自陌生人的关怀,拒绝冷漠”的牌子,很是让人感到新鲜。
可是,我努力多次都未能与街头上的抱抱团成员拥抱一次,不觉有些郁闷。
朋友开导,抱不了陌生人,就抱抱朋友、亲人嘛。
于是,做不了陌生人的“抱抱团”,我就来做个“亲人抱抱团”。
回到家,妈妈正在做饭,我奔过去一把拉住她,二话不说,就把她抱在怀里。
妈妈现在已经比我矮好大一截了,身体有些发福,暖暖的,抱在怀里很舒服。
我近距离盯住她的白发和掩不住的皱纹,鼻子闻到长年不消的烟火味,心里感慨万千。
妈妈有些不明就里,挣扎了一下,推开我,关切地问,你咋了,在外面受委屈了?我笑笑说,没什么,就是想抱抱您,就一会。
她就不说话了,安静地让我抱着。
开始的时候还感觉有点勉强,身体有些僵硬,后来就主动把手臂环过来,搂住我。
“都这么大个儿了,快抱不住了!”她突然说,然后笑。
我心里一热,几乎要流泪。
是啊,都这么大个儿了,却没有好好抱抱他们,在外面做事的时候,听他们在电话里唠叨也觉得有些不耐烦,经常是能少呆在家里就少呆在家里,也不懂得多陪陪他们。
我们抱了好一会儿才分开,母亲急匆匆地奔厨房去了。
我还沉浸在刚才的幸福中,觉得自己特别有力量,心想以后一定要经常抱抱他们。
那段时间,和母亲的拥抱就成了必备节目。
让我惊讶的是,母亲那段时间的心情开朗了许多,变得更爱笑了,而我也能将生活中的许多烦恼置之脑后。
这都是短暂拥抱的功劳吗?
而和父亲的拥抱则显得来之不易。
父亲是个很大男子主义的人,刚开始怎么都不同意,其实我知道他跟我刚开始一样,有些害羞,所以就强行拥抱了。
没想到,他却是最先上瘾的,每次,总是他先伸出了手,做出想要拥抱的样子,可爱极了。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幸福正是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阂。
我很赞赏抱抱团成员为改变这种状态所做出的努力,做了“亲人抱抱团”之后,我发现拥抱陌生人还真不如拥抱亲人来得实在。
每个人都有亲人,每个亲人都需要拥抱,拥抱亲人还靠提倡吗?我相信应该还是有很多如我一般长大后就再也没有拥抱过父母的人,对于他们来说,最要紧的不是和陌生人拥抱,而是先拥抱自己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