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角》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含义,知道角的特征,会认读角的大小,并能够用图形表示角。
这一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角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是还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描述角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角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含义,知道角的特征,会认读角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角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认读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角的特点,能够用图形表示角。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角的特点。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理解角的概念。
3.直观教学法:运用实物和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特点。
4.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角的生活图片,如剪刀、三角板等。
2.准备一些角的模型,如纸板做的角。
3.准备一些游戏道具,如拼图等。
4.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图片,如剪刀、三角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图片中的角。
让学生初步感受角的存在,对角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和性质,解释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让学生理解角的特点,能够用图形表示角。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用纸板做的角进行拼图,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和理解角的概念。
4.巩固(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如角的大小比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对角的理解。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角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角丨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章第四节“认识角”。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并能够分辨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了解钝角、直角和锐角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角的分类,能够正确判断和区分钝角、直角和锐角。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量角器、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房屋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其中的角。
2. 知识讲解:讲解角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钝角、直角和锐角。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不同类型的角,并互相交流。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画角的方法和经验。
7.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角的概念2. 钝角、直角、锐角的特征3. 画角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钝角、直角和锐角,并标明它们的名称。
答案:钝角:(学生作业中画出的钝角)直角:(学生作业中画出的直角)锐角:(学生作业中画出的锐角)(1)判断题:答案:1. ×2. √3. ×4.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知识讲解、课堂练习、例题讲解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角的概念,学会了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分类和画角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拓展延伸:1. 让学生尝试用其他工具(如三角板)画角。
认识角(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苏教版
教案:认识角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推理等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1. 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做角。
2. 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角的概念和角的大小。
难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量角器。
2. 学具:直尺、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角,如墙角、书本的角等,让学生初步感知角。
2. 提问:你们在哪里还见过角?引导学生举例,进一步感知角。
二、探究角的概念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点?3. 教师点评并强调: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三、探究角的大小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大小的角,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角有什么不同?3. 教师点评并强调: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四、探究角的分类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角,如锐角、直角、钝角、周角,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角有什么特点?3. 教师点评并强调:锐角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
五、课堂练习1. 让学生利用学具(直尺、量角器、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一个周角。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2. 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知识。
板书设计:认识角1. 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做角。
2. 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画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一个周角,并用文字描述它们的特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角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角(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含义,知道角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培养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角的概念,理解角的含义。
2. 学会画角,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3. 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角的含义,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2. 教学难点:画角的方法,直角、锐角、钝角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量角器。
2. 学具:直尺、圆规、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角的定义,让学生观察、比较不同角的大小,学会画角。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学具画角,比较角的大小,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4. 巩固练习:设计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角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认识角2. 定义: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3. 特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 分类:直角、锐角、钝角。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画5个不同大小的角,并用彩笔标注直角、锐角、钝角。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问。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及时纠正错误观念。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如门的开关、剪刀的开合等,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角有关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感知角的概念。
2. 新课:在讲解角的定义时,教师应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并通过图像、实物等直观教具辅助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角的概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案
《认识角》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两个不同三角尺、两根硬纸条(活动角)、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一个小游戏,请大家猜一猜。
名回答。
2.提问:请看大屏幕,猜一猜这三个图形是什么?(三角形、长方形、五角星)指名回答。
3.谈话:你知道它们的角在哪儿吗?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图形——角。
(板书:认识角)二、探究新知(一)引导观察、初步感知角。
1.提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三角尺、纸工袋、小闹钟)2.出示课件:指着三角形的角,三角尺的这里是一个角。
纸工袋的这里也是一个角,指着其中的一个角。
(课件闪烁)3.三角尺、纸工袋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能找到角呢?指名回答。
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课件闪角)。
4.你能找出我们生活中的角吗?老师这里带来的几张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找一找。
(出示课件)师:我们班同学的聪明,眼睛又雪亮。
如果你们能继续找下去,肯定能找出非常多的角出来。
(二)适时抽象、建立表象。
1.提问:我们刚刚找的角都是藏在物体上的角,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用课件隐去物体,剩下三个角):如果我们给这些角脱去外衣,再标上角的标记,就变成了数学上的角,这三个图形都是数学上的角。
2.活动:摸角、感受角的特征,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①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三角板,跟着老师一起来摸摸看。
师指导摸:如果用手掌摸角这里(顶点)会有什么感受?尖尖的。
②师指两条边,这样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另一边呢?直直的。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设计(精选12篇)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设计(精选12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设计(精选12篇)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角、知道角,能够识记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角。
2、让学生动手画角、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并能比较角的大小,经历“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过程。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角的大小过程中学会方法,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能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并能正确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活动角、三角尺、两根小棒。
教师:活动角、三角尺、白板课件、卡纸做的角相等的大小两个三角形、一个与上面角不相等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一、链接生活,引入新知1、导入“角”。
这是一张课程超市的图片,图中有哪些物品?都有什么形状?这些物品虽然形状不同,可是它们的面上都藏着一个新的图形,它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图形“角”。
(板书课题:认识角)2、找生活中的角。
出示实物图:(五角星)。
师示范指角的方法:这个尖和尖上两条直直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谁会像这样来指一指它面上其它的角?再让生拿出手中的三角尺找一找它的角并指给你的同桌看看。
二、联系生活,认识角。
1、找角。
看看这幅图上的三件物品,你能在上面找到角吗?(出示剪刀、三角形、钟面三个图片)。
学生指一指。
将其中的角从图上请下来,说明这些图形都叫做角。
你发现角有什么特点?(课件演示)2、认识角的名称。
角都有一个尖和两条直直的线组成,我们把这个尖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我们通常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弧线到角的另一条边做一个记号,表示出角,现在观察这几个角,它们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同桌之间说一说。
3、画角。
你们能画出一个角吗?师演示画角,先画一点,然后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再从顶点起往不同的方向再画一条直线,(两条可不一样长),标出角的顶点和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角》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角》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角》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7.1节《认识角》。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角的概念,学会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并能够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 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学会用“锐角”、“直角”和“钝角”来分类角。
3. 学生能够比较不同角的大小,并能正确地指出图形中的角。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角的大小,并能够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并能够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卡片、直尺、量角器。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课件上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角,如钟表的指针、剪刀的刀口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 讲解:我会用课件展示角的定义,解释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我会用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如用直尺和量角器来测量不同大小的角。
3. 操作活动:我会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用剪刀剪出不同大小的角,并用胶水将它们粘贴在作业本上。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出自己喜欢的角的组合。
4. 练习:我会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并用“锐角”、“直角”和“钝角”来分类角。
我会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正确地完成练习。
六、板书设计我将会在黑板上写出角的定义,并用图示来表示不同大小的角。
板书的布局将会清晰地展示角的概念和分类方法,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用彩笔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用语言描述这个角的大小。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来画出不同大小的角,并用语言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角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并能够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认识“角”的三要素:顶点、边、角度。
2.认识角的大小的测量单位是度,并能够准确读取并测量角度。
3.学会用符号表示角,并能够用直角器绘制角。
4.能够在图形中识别和绘制角,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角的概念和三要素;2.角的度数及测量方法;3.用符号表示角;4.用直角器绘制角;5.识别和绘制图形中的角;6.解决与角有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角的概念和三要素;2.角度的测量方法和符号表示;3.直角器的使用方法和角的绘制。
四、教学方法讲授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以启发式教学和教学互动为主要形式,采用讨论、示范、演示、游戏等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发表对角的认识与理解,并进行评价,启发其疑问。
2.新授(20分钟)(1)角的概念和三要素1.解释什么是角2.通过实物、图片、板书等形式,呈现顶点、边、角度三要素(2)角的度数及测量方法1.学生看图,发现角度的大小不同2.介绍角度的度数及其测量方法3.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测量角度大小(3)用符号表示角1.通过实物、图片、板书等形式,介绍角的符号表示方法2.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用符号表示角的方法(4)用直角器绘制角1.介绍直角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2.通过模拟练习,让学生掌握直角器的使用方法及角的绘制3.让学生使用直角器绘制各种角3.练习(25分钟)(1)角的度数测量1.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作业2.安排实际操作,让学生使用测角器测量物体上的角度(2)用符号表示角度1.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作业2.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用符号表示角的方法(3)用直角器绘制角1.让学生完成课本练习2.安排实际场景,在纸上绘制形状中的角4.巩固与拓展(10分钟)通过对整节课的复习,让学生掌握角的概念和三要素、角度的测量方法和符号表示、直角器的使用方法和角的绘制,以及在图形中识别和绘制角等知识点,并解决与角有关的问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案
认识角【教学要求】(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能力目标: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
(3)情感目标: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回忆上学期我们认识的图形有哪些?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角,角喜欢和我们玩捉迷藏,这节课我们就把他找出来。
(板书课题:认识角)二、联系生活,感知探索(一)感知角师:出示例题图,小明和小红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师:他们在干什么(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体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生说,师课件闪现)师: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呢,想知道角的样子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师:这些物体中都有角,我们把角请下来,好吗?师:(电脑说)这些图形都是角,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同桌交流交流。
师:现在我们伸出手指画一画角,好吗?师:出示三角形上的角和钟面上的角让学生上台来指一指。
这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直直的两条线叫做角的边。
我们通常会在角上做一个记号,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这就是角的标记。
(二)画角现在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画一个角呢?老师也想画一个角,谁来给老师指挥一下。
边顶点边师:咱们看看黑板也来说说,这尖尖的点是角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角就在这儿)教师比画。
师: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谁来说说,全班一起说说好吗?(教师板书)(三)搭角师:同学们想不想搭一个角呢?(四人小组搭角并说说各部分名称)师:汇报,搭角时你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四)辨角师:我们现在都认识了角,那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这些图形到底是不是呢?请小朋友们来当裁判(用手势表示),是的用“√”表示。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 认识角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认识角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认识角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我们将通过学习角的定义、分类和特征,来深入理解角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角的定义,能够识别各种角。
2. 掌握角的分类和特征。
3. 能够用语言描述角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角的定义和分类。
难点:角的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角的模型、图片、黑板。
学具:学生角模型、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角的模型,让学生们观察并描述一下他们看到的角。
学生们可以通过触摸和观察来感受角的特点。
2. 角的概念讲解我将角的模型放在黑板上,用语言解释角的定义。
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我会用角的模型来展示这个定义,并让学生们跟随我的指示来理解角的概念。
3. 角的分类讲解4. 角的特点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描述来练习角的特征。
例如,给出一张图片,让学生们指出其中的锐角、直角和钝角,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通过解答来巩固对角的理解。
例如,给出一些角的图形,让学生们判断它们的类型,并解释他们的判断依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角的定义: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角的分类:锐角: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2. 画出三个不同类型的角,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它们的特点。
作业答案:1. 锐角:________ 直角:________ 钝角:________2. 角1:________ 角2:________ 角3:________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角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在实践中观察和描述角的特点,通过练习题解答来巩固对角的理解。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以及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分类角。
这一章节的内容为学生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但是对于角的特征和分类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从而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学会分类角。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角的概念,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概念的建立。
2.直角、锐角、钝角的分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从而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学会分类角。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物和图片。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如钟表、剪刀、三角板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角。
同时,让学生说说他们对角的理解。
2. 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角的特征。
同时,呈现直角、锐角、钝角的定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类型的角。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些实物,如三角形、圆形等,将这些实物摆放在桌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角。
然后,让学生互相观察,判断彼此形成的角是什么类型的角。
4. 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判断一些生活中的角是什么类型的角。
如:钟表上的角、剪刀的角等。
5. 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角的分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6. 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自己对角的理解是什么。
7.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角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能够在生活中找到角。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做角。
2. 角的各部分名称:顶点、边、角度。
3. 角的初步认识:锐角、直角、钝角。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2. 教学难点:区分锐角、直角、钝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存在。
2. 新课:讲解角的概念、各部分名称,让学生观察、操作、概括。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学具中找到角,并区分锐角、直角、钝角。
4. 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与角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角的概念、各部分名称。
2. 锐角、直角、钝角的区分。
3.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角,并尝试区分它们。
3. 用彩纸剪出不同类型的角,并粘贴在课本上。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角的概念、各部分名称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能否区分锐角、直角、钝角。
3.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互动情况。
4. 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5. 对作业设计的调整,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6. 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提高教学针对性。
7. 对教学资源的利用,丰富教学手段。
8. 对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9. 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教学质量。
10. 对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步骤。
在本节课的导入中,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含有角的物品,如剪刀、书本、三角板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角的存在。
(苏教版二下)《认识角》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下)《认识角》教学设计《认识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认识角》【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研究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到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匡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和画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
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这个周末,XXX和XXX可忙了,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师:他们在干什么?(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体?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生说,师课件闪现)师: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同伙——角呢,想知道角的样子吗?目前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认识角)【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
因此,教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做手工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画面的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再从平面图形中引出新知一——“角”,这样的导入,不仅符合几何平面图形的一般规律,而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既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又沟通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研究氛围。
】二、联系糊口,探索新知(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小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公开课教案
小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角》是小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和直观的图形,让学生感受角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折纸、拼图等活动,亲手操作,观察和体验角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角的模型和图片,以及一些折纸、拼图等操作材料。
2.教学环境: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钟表、剪刀、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到哪些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存在。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角的模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角的特点。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和特征。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和拼图,观察和体验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认识不同类型的角,并能用角的特征来描述和比较角的大小。
这一章节的内容包括角的定义、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以及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角的初步概念,提高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各种角,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角的概念和特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需要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角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角的定义,认识直角、锐角、钝角,能正确指出生活中的各种角。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概念和特征。
2.直角、锐角、钝角的区分。
3.运用角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角。
2.动手操作法: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剪、折、拼等,增强对角的认识。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带有角的图片和生活用品,如三角板、剪刀、硬纸片等。
2.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和数学游戏。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角,如钟表、房屋、自行车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角,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角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相关知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角的概念和特征,讲解直角、锐角、钝角的定义,并用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角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角教案苏教版教案:认识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五章第一节“认识角”的相关知识点。
具体包括角的定义、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角的大小比较以及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和分类,能够正确识别各种角。
2. 培养学生用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比较,钝角和锐角的辨识。
2. 教学重点:角的定义,角的分类,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直尺、三角板、量角器。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三角板,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角,如桌角、窗角等,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
2. 角的认识:讲解角的定义,通过实物演示和课件展示,让学生理解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3. 角的分类:讲解锐角、直角、钝角的定义,展示相应的三角板,让学生触摸、比较各种角。
4. 角的大小比较:讲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引导学生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进行小组内交流。
5. 应用拓展: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两个角的大小差,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等。
6. 课堂练习: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角的认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角的定义: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角的分类:锐角大于0° 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小于180°角的大小比较:用量角器测量小组内交流七、作业设计(1)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3厘米和4厘米,这个角是什么角?(2)一个三角板的一个角是90°,另外两个角是什么角?2. 答案:(1)这个角是锐角,因为3厘米和4厘米的边长组合成的角小于90°。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角的概念。
2.能够用眼观察物体中的角。
3.能够正确地用口语形容角的大小。
4.能够体验直角、钝角、锐角。
二、教学重点
1.角的概念,认识角。
2.角的大小的描述。
三、教学难点
1.表示角的大小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1.通过一些真实物品展示角的概念。
2.学生观察物品中的角,并自己期待一个直观感受。
3.引导学生发现角是由什么构成的。
4.播放视频,深入浅出的讲解角的概念,并出示实例。
2. 角的认识
1.让学生们自己在课堂上用手形模拟角,并口头表述观察。
2.向学生们展示一些标准的角,如直角、钝角、锐角等,并探讨它们的特征和特点。
3.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角,如电视、电脑、手机、家具等等。
3. 角的大小
1.给出不同角度的图片,让学生口头描述和命名各角度的大小。
2.出示用数字或字母标识角的标准方法,并要求学生们掌握。
3.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模拟,找到用手模拟角度大小的方法。
4.运用影视教育资源,让学生感受直角、钝角、锐角。
4. 拓展活动
1.让学生们自由搭建自己喜欢的物品,并把角的概念运用其中。
2.出示不同形状的多边形,让学生们自己计算多边形中各角的度数,从
而熟练掌握角的大小。
五、教学总结
在本堂课中,让学生们更深入的认识到了角的概念和大小表示方法,掌握了直角、钝角、锐角等的特征和特点,并且学会了通过各种方法来发现、描述和定义角。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角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角苏教版教案:认识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三章第二节“认识角”。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角的定义、分类以及角的度量。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特征。
2. 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
3. 学习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角的特征,理解各种角的定义。
2. 学生能够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提高观察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各种角的定义和区分,以及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角的特征,掌握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量角器、三角板。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角,如三角板、黑板角等,引导学生发现角的特征。
2. 讲解角的定义:通过课件展示角的动画,讲解角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3. 区分各种角:讲解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区分各种角。
4. 学习使用量角器:讲解量角器的结构和用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量角器测量教材中的例子,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角的定义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角的定义: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
直角:等于90°的角。
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
周角:等于180°的角。
量角器的用法:1. 把量角器放在角的顶点上。
2. 使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3. 读取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线上的度数。
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量角器测量下列角的度数,并填写在练习本上。
认识角(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认识角(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 在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概念,明确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等。
2. 学具: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发现角的形状。
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有角的形状?二、新课教学1. 认识角(1)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角的图形。
(3)教师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顶点、边、角度。
2. 学画角(1)教师示范用直尺画角的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直尺画角。
(3)学生独立用直尺画角,教师巡视指导。
3. 认识锐角、直角、钝角(1)教师出示锐角、直角、钝角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
(3)教师讲解锐角、直角、钝角的定义。
三、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交流解题方法,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 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板书设计:1. 角的各部分名称:顶点、边、角度。
2. 锐角、直角、钝角的定义。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角,与同学交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了用直尺画角。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认识角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认识角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角,理解角的基本概念。
2.学会用角度的单位来表示角的大小。
3.学会怎样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
二、教学内容1.角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角度的概念及其单位。
3.角度的比较大小。
三、教学过程1. 角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角,了解角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1.老师出示两条直线段,让学生描述它们的相对位置。
2.提问:两条直线段有什么关系?通过询问和引导,让学生得出相邻两条直线段构成的图形就是角。
3.向学生介绍角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顶点、边、内部和外部等。
2. 角度的概念及其单位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角度的概念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1.向学生展示一个360度的圆盘,引导学生认识角度的单位。
2.介绍角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如何用角度的单位来表示角的大小。
3.给学生提供一些样例让他们通过自己概念的联系,理解角度概念的含义。
3. 角度的比较大小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学会如何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1.向学生介绍一些表示角大小的基本符号。
2.通过将不同大小的角放在一起比较大小,让学生理解角度大小的概念能会应用通过比较大小的方法来实现对角度大小的确认。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以认识角为主题,对角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角度的概念及其单位、角度的比较大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在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概念,在讲解方法上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式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
除此之外,课堂众多互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度。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仍然会以此类方法进行授课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4—6页的例题以及第6—66页的“想想做做”第l—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是教学的重点,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剪刀、三角板,三角形纸片、钟。
学具准备:硬纸条、图钉、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
师:这个周末,小明和小红可忙了,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他们在干什么?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体?
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
师: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呢,想知道角的样子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说明:为防止学生对角形成片面的认识,这里有意将三角形纸片上的角设计成开口朝下,闹钟上的角开口朝左]
师:打开剪刀,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角。
这就是剪刀上的角。
师:三角形纸片的这里也是一个角。
师:剪刀、三角形纸片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
适时抽象、建立表象。
师:这些都是藏在物体上的角,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
师:如果我们给这些角脱去外衣,再标上角的标记,就变成了数学上的角,这三个图形都是角。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角,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其实科学家们都给他们起了很好听的名字,想知道吗?请翻开书本84页,看谁找得快。
生找并回答。
师: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想知道怎么来画一个角吗?请小朋友瞪大眼睛看好老师画,看谁看的最仔细。
师画角(首先我们先画一个点,这个点叫角的顶点,然后顺着这个点画一条线,是什么样的?(直直的),顺着这个点再画一条直线,也是(直直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
)师:你能说出上面每个角各部分的名称吗?
师生共同小结: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师板书
多层练评、内化新知。
.找角。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认识角了,那么该怎样找角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个角,像老师一样摸一摸,顶点在哪里?有什么感觉?
师:他的边在哪里?有什么感觉?
师:通常我们在找角时,都要先找到角的顶点,再沿着角的的两边分别指一指,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找出身边物体上的角吗?找出来指给同桌看。
3.辨角。
出示题目,学生明确题意,用手势作出判断,是角的,指出顶点和边,不是的,说说为什么不是,教师展示。
4.数角。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操作。
、师:如果给你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你能做出一个角吗?
找两个角做的大小不一的同学上台展示
师:你能看出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吗?
生回答
师:你能把手中的角变大吗?怎么变?
师:你能把手中的角变小吗?怎么变?
师小结:我们通过张开两条硬纸条,可以使角变——合拢硬纸条可以使角变——
找一组大小差不多的角,你有什么办法比较他们的大小?用重叠法教学比较大小
2、练习
老师这里有三个钟面图,每个钟面上都有一个角,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怎么看出来的?(数格子,两条边岔开的大小)
小结:看来角的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角的两边张开的小角就小,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是经常可见的,比如:扇子,剪刀
打开时,纸扇上的角在哪里?顶点呢?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慢慢打开,扇面上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合拢剪刀时,剪刀上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3.折角。
学生动手折出一个角,作上角的标记,找出顶点和边。
师:如果要折出更大的角该怎么做?要折出更小的角,又该怎么做?
学生思考——动手折——展示。
三、总结延伸
.总结:这节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