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与反思
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与反思
![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dec503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3.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与反思课时:1课时年级:大班学科:科学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知道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基本结构。
2. 能够观察、描述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
2. 观察、描述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
教学难点:1.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基本结构的认知。
2. 能够观察、描述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
教学准备:1. 植物实物或图片。
2. 观察记录表。
3. 画笔、彩纸等绘画材料。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植物,引导幼儿发现植物的生长环境。
2. 教师出示植物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植物的名称。
3. 教师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并引导幼儿观察实物或图片中的植物结构。
4.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户外观察,让幼儿自己寻找并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5.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6.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如何满足这些需求。
7. 教师出示绘画材料,引导幼儿用画笔和彩纸创作一幅表现植物生长环境的画作。
8.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感受。
10. 活动结束:教师与幼儿一起整理教具,清理活动场地。
三、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幼儿是否掌握了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基本结构。
2. 教师在组织户外观察和小组讨论时,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 教师在引导幼儿思考植物的生长需求时,是否有效启发了幼儿的思考。
4. 教师在组织幼儿绘画创作时,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表现和需求。
6. 教师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幼儿的安全和兴趣培养。
四、教学评价1. 幼儿在课后能否主动观察周围的植物,并描述其生长环境和特点。
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6篇
![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7bf7b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3.png)
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审核人:__审批人:__编制单位: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6篇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编写的教案可以仔细审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发现可能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空间,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与反思
![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e94552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b.png)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知道植物需要土壤、水分、阳光等。
2.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发展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土壤、水分、阳光。
2. 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水生植物、陆生植物、阴生植物等。
3. 植物的生长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的视频或图片、植物标本、土壤、水、阳光等模拟环境。
2. 学具:记录本、彩笔、植物种植盆、种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2. 基本条件: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让幼儿理解植物需要土壤、水分、阳光等。
3. 生长环境:展示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让幼儿观察和描述。
4. 种植实践:分组进行植物种植,让幼儿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5. 总结:引导幼儿思考植物的生长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幼儿关爱植物的意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幼儿是否能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是否能观察和描述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
2. 教学方法:活动中是否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方式,是否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
3. 教学内容: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否有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4. 教学过程:活动中是否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参与度,是否注重了幼儿的实践操作。
5. 教学改进: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种植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操作技能。
2. 记录幼儿在记录本上的观察和描述内容,评估其对植物生长环境的理解程度。
3. 收集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了解其对植物生长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认识。
七、安全与卫生:1.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无毒害植物和危险物品。
2. 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学具,避免受伤。
八、教学延伸:1. 开展校园植物观察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校园内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
2.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
大班植物的家科学教案与反思
![大班植物的家科学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951d36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4.png)
一、教案主题:大班植物的家科学教案与反思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水分、阳光等基本条件。
2. 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水分、阳光等基本条件。
2. 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3. 探究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四、教学准备:1. 植物种植材料(如种子、幼苗等)。
2. 观察记录表。
3. 放大镜、铲子、水壶等工具。
4. 教学PPT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的PPT或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
2. 讲解:向幼儿讲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水分、阳光等基本条件,解释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3. 实践:让幼儿亲手种植植物,体验种植的过程,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4. 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植物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给予幼儿指导和支持,帮助幼儿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3.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幼儿深入探究植物的生长。
4. 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幼儿在种植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种植植物,继续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2. 环境探索: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或农场,让幼儿亲身体验不同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拓宽幼儿的视野。
七、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评价幼儿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情况的能力,看幼儿是否能够及时记录植物的变化。
2. 幼儿表现:评价幼儿在种植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植物的家》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植物的家》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cd3186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0.png)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植物的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植物的家》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环境、植物的结构、不同植物的特点以及如何照顾植物。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知道植物需要水分、阳光、土壤等条件才能茁壮成长。
2. 使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习性。
3. 培养幼儿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照顾身边的植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以及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关爱植物、照顾植物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各种植物的实物或图片、植物生长环境的模型或图片。
2. 学具:植物种植工具、土壤、花盆、水、肥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茁壮成长?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植物生长环境模型为例,讲解植物需要的水分、阳光、土壤等条件。
介绍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生长习性,引导幼儿观察实物或图片。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观察其特点,讨论如何照顾这种植物。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植物,让它们更好地生长?布置作业:请幼儿和家长一起种植一种植物,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家》2. 内容: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水分、阳光、土壤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生长习性照顾植物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种植一种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照顾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植物生长条件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巩固。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植物园,实地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增强幼儿对植物的了解和关爱。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植物的家》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植物的家》](https://img.taocdn.com/s3/m/c39dc4f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c.png)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植物的家》一、教学内容《植物的家》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的环境需求、植物与自然的关系、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的环境需求,知道植物与自然的关系。
2. 掌握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能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激发关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植物与自然的关系,掌握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
重点:了解植物生长的环境需求,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植物、土壤、花盆、水、肥料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小铲子、水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植物生长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与自然的关系。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里的植物,讨论如何照顾它们。
2. 教学活动(1)探索植物生长的环境需求讲解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如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等。
分组讨论:为什么这些条件对植物生长很重要?(2)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展示实物植物,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如仙人掌、绿萝等。
讲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让学生记录在记录本上。
(3)例题讲解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植物的生长环境是否合适。
分析解答,讲解正确答案的原因。
(4)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的知识,为教室里的植物设计合适的环境。
各组分享设计成果,全班讨论评价。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家植物生长的环境需求: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等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仙人掌、绿萝等2.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为植物设计家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为自己家里的植物设计一个合适的环境,要求图文并茂。
2. 答案示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了解了植物生长的环境需求,掌握了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
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与反思
![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d9772d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d.png)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及其对生长的影响。
2. 学习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基本结构。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环境: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等。
2. 植物的基本结构:根、茎、叶、花、果实。
3.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实物等。
2. 材料:植物、土壤、水分、阳光等。
3. 环境:安静、舒适、有利于思考和观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起幼儿对植物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吗?”2. 讲解:介绍植物的生长环境及其对生长的影响,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
3. 观察:让幼儿观察植物的实物,了解其结构和生长情况。
4. 实践:让幼儿亲自操作,如浇水、施肥等,感受植物生长的过程。
5. 总结:通过提问和讨论,巩固幼儿对植物生长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有趣,有利于幼儿的参与和思考?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观察和实践机会?4.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5. 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收集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成果。
3.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幼儿对植物生长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家园共育:1. 家长可以通过带领幼儿观察家庭周围的植物,让幼儿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进行植物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耐心。
3. 家长可以鼓励幼儿分享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和体验,增进亲子间的沟通和互动。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植物生长的主题活动,如植物绘画、植物手工艺等。
2. 带领幼儿参观植物园或农场,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过程。
3. 开展植物生长的科学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植物的家》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植物的家》](https://img.taocdn.com/s3/m/37ced71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a.png)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植物的家》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植物的家》这一课,主要介绍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植物图片、视频等。
学具:记录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环境,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植物在哪里生长吗?”2. 讲解:讲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如阳光、水分、土壤等,以及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3. 观察与探究:组织学生观察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的生长环境特点,如水中的荷花、山上的松树等。
4.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植物的生长环境1. 阳光2. 水分3. 土壤4. 适应能力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环境。
2. 思考一下,为什么植物需要适宜的生长环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植物的生长环境有了基本的了解。
2. 学生能观察并记录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
3. 学生能认识到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
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种植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2. 邀请植物学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植物生长的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能力。
难点: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环境,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植物在哪里生长吗?”2. 讲解:讲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如阳光、水分、土壤等,以及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大班植物的家科学教案与反思
![大班植物的家科学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ac9934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6.png)
一、教案主题:大班植物的家科学教案与反思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水分、阳光等基本条件。
2. 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水分、阳光等基本条件。
2. 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下来。
3. 学习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基本结构。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植物的生长需要的各种材料(如土壤、水分、阳光等)、植物的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
2. 讲解:讲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水分、阳光等基本条件。
3. 观察:观察植物的图片和视频,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4. 实践: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尝试种植植物,并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6. 拓展:让幼儿思考如何照顾植物,让植物生长得更好。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观察和记录。
2.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3. 教学方式是否生动有趣,是否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4.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需要改进。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观察记录表和幼儿的分享,评估幼儿对植物生长所需条件的理解和记忆。
2. 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幼儿对植物生长变化的认识和观察能力。
3. 通过幼儿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家园共育:1. 向家长介绍教学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学校学习的植物生长知识。
2.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种植活动,共同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3. 提醒家长在家中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植物观察活动,让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八、教学延伸:1. 开展校园植物观察活动,让幼儿在学校内不同角落种植植物,并定期观察和记录。
2. 邀请植物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更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养护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反思《植物的家》[5篇范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反思《植物的家》[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edf5b9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b.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反思《植物的家》[5篇范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反思《植物的家》《大班科学教案反思《植物的家》》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教案反思《植物的家》!活动目标: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肥料和阳光。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物质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每组幼儿一盘土壤。
(四人一组)3.实验用的酒精灯、铁架、杯子、连根的干枯青菜。
4.植物头饰。
5.四袋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
(黑土、黄土、白土、红土)6.一袋泥土。
活动过程: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1.幼儿扮成各种植物,老师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导幼儿讨论:植物生长离不开什么?<.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诉幼儿植物一般离开土壤会干枯)。
2.小结: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小鸟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我们植物爱的是土壤。
)植物的家是土壤,离开土壤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1.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是树叶、草等的腐烂物),和植物生长过程。
2.请幼儿捏捏地里的土壤是干的,还是湿的,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水分)3.请幼儿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发现有什么?(空气)4.把土壤撒在石棉网上加热知道土壤中有腐烂的树叶、草等,这就是肥料,它们能燃烧。
5.小结:原来土壤里有这么多宝贝,它真像一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6.引导幼儿仿编儿歌:“鸟儿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植物爱的是土壤,土壤是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有了营养,幼儿模仿植物生长的过程。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1.幼儿知道土中有什么后,去花园里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后出示黄土、白土、红土,原来土有几种颜色。
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与反思
![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4f4705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b.png)
一、教案主题: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与反思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水分、阳光等条件。
2. 学习植物的根、茎、叶等基本结构。
3. 培养幼儿对植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环境2. 植物的基本结构3. 植物的生长过程4. 植物的观察方法5. 团队合作和分享四、教学准备:1. 图片、实物等教具2. 种植工具和植物3. 观察记录表4. 分享卡片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提问“植物生长需要什么?”2. 讲解: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幼儿理解和掌握。
3. 实践:分组进行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植物的变化。
4. 记录: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观察和记录能力。
5. 分享: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种植经验,让幼儿学会表达和分享。
6. 总结:总结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基本结构,强调团队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
7. 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生长变化,培养观察和记录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3. 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有趣,激发幼儿的兴趣?4. 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5. 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6. 是否有效地进行了团队合作和分享的引导?7. 是否有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8. 是否进行了适当的延伸和拓展,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评估幼儿对植物生长环境和基本结构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以及分享和表达能力。
4. 分析团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以及幼儿的探究能力。
七、教学难点:1. 植物生长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2. 植物基本结构的名称和功能。
幼儿园大班教案《植物的家》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植物的家》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fbe8a8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2.png)
幼儿园大班教案《植物的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植物的家》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植物的家园,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学习如何关爱植物,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知道植物也有家。
2. 培养幼儿关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不同植物的家园,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关爱植物,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家园图片、植物生长过程视频、各种植物样本。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植物家园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激发他们对植物家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如:水生植物、旱生植物、喜阴植物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画笔、彩泥等学具,创作自己心中的植物家园。
4.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关爱植物,保护植物家园。
6. 情景剧表演(10分钟)带领幼儿表演情景剧《植物的家》,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家》2. 内容: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如何关爱植物,保护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植物家园,并简单介绍。
2.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植物家园是一片绿色的森林,有很多高大的树木,还有很多小动物和鸟类。
我们要保护这片家园,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幼儿了解了不同植物的家,培养了他们关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纪律管理,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实地参观植物园,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植物家的认识。
同时,组织幼儿参与植树活动,亲身体验关爱植物的过程,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024年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与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93abed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2.png)
2024年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植物的世界》第一节《植物的家》。
主要内容是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活环境,认识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培养幼儿对植物的爱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掌握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植物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对植物的爱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植物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描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环境的图片、实物(如盆栽、土壤、肥料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植物生长环境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植物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讲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教师结合教材,详细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植物。
(2)教师指导幼儿描述自己所画植物的生长环境及特点。
4. 动手操作(10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我为植物安个家”的手工活动,让幼儿利用学具制作植物生长环境。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家》2. 内容:(1)植物的生长环境(2)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3)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画出自己喜欢的植物,并描述其生长环境及特点。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植物是向日葵。
它生长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需要温暖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
大班科学《植物的家》优质教案与反思
![大班科学《植物的家》优质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a71e2b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7.png)
大班科学《植物家》优质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植物家》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植物世界》第三节,详细内容围绕认识植物生长环境、解不同植物对生活条件适应能力以及探讨如何为植物创造适宜家。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和掌握植物生长环境,知道不同植物对生活条件需求。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探究兴趣。
3. 培养幼儿关爱自然、保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解植物生长环境,认识到不同植物对生活条件需求。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践,掌握植物生长环境及其适应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生长环境图片、实物(如土壤、水、阳光等),植物生长过程视频。
学具:画笔、画纸、植物种子、小花盆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引导幼儿观察教室里植物,讨论它们生活环境,引出植物家。
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植物生长环境图片,讲解不同植物对生活条件需求,如土壤、水、阳光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他们见过植物生活在哪里,为什。
4. 互动游戏(5分钟)“给植物找个家”:请幼儿为不同植物选择适宜生长环境,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15分钟)每组发一些植物种子、小花盆和土壤,让幼儿动手为植物安家,体验种植乐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植物家2. 内容:(1)植物生长环境:土壤、水、阳光、空气等(2)不同植物对生活条件需求:耐旱植物、喜水植物、喜阳植物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植物家2. 答案:发挥幼儿想象力,画出植物生长在适宜环境中画面,如土壤、水、阳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解植物生长环境,达到教学目标。
但在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方面,还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带领幼儿去户外实地观察不同植物生长环境,解它们适应能力。
(2)开展“我是小小护绿员”活动,让幼儿关心和照顾身边植物,培养环保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植物的家》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植物的家》](https://img.taocdn.com/s3/m/0875338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1.png)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植物的家》教案:《植物的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自然探索》单元,第五章节“植物的家”。
内容主要包括:1. 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2. 学习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基本结构;3. 探索植物的生长环境及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培养关爱大自然的情感;2. 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的基本结构;3.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和水、阳光、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关系;2. 教学重点: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植物标本、盆栽植物;2. 学具:观察日记本、水、土壤、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植物的家》板书内容:植物的生长环境、植物的基本结构、植物的生长需要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部分学生对植物的生长需要和水、阳光、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在《植物的家》这一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内容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是教学的基础,学生需要明白植物为何需要水、阳光和土壤等生长因素。
学习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这是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关键。
探索植物的生长环境及与生活的关系,这是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情感的环节。
二、重点内容细节补充和说明1. 植物的生长需要: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土壤等环境因素。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通过蒸腾作用,植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同时,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大班《植物的家》优质教案与反思
![大班《植物的家》优质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fc3e09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5.png)
大班《植物的家》优质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主题活动《植物的家》,主要围绕教材第四章《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中的第一节“植物的生长与环境”进行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及其生长特点,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与需求,探索植物生长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植物分类知识,了解各类植物的生长特点,认识到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认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植物分类、生长特点、环境需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标本、图片、挂图、实物、多媒体课件。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内的植物,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让学生初步感知植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展示植物标本、图片和挂图,引导学生学习植物分类知识,了解各类植物的生长特点。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植物生长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特点,并尝试进行植物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合作(1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植物生长与环境”的观察记录表。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植物分类、生长特点、环境需求等知识。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植物分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2. 植物生长与环境光照温度水分土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及生长环境,并尝试进行分类。
答案示例:植物名称:小草生长环境:光照充足、土壤湿润植物特点:矮小、绿色、多叶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描述准确,绘图清晰。
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与反思
![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fb25b6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c.png)
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第四章《植物的世界》,详细内容为“植物的家”。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认识不同植物的特点,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知道植物的生活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2. 通过观察、实践,认识不同植物的特点,能够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植物的生活需求,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实践、表达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实物(如种子、幼苗、成熟植株等)、植物生长环境的模型。
2.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描述。
(2)教师拿出实物,让幼儿触摸、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植物生长环境的模型,讲解植物生长所需的水、阳光、空气等。
(2)教师举例说明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如仙人掌耐旱、荷花喜水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植物需要水、阳光、空气?(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认识。
5. 创作环节(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植物和生长环境。
(2)幼儿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家水阳光空气2. 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仙人掌:耐旱荷花:喜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植物和它的生长环境。
2. 答案:幼儿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植物的家,认识到了植物生长的需要。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植物的家》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植物的家》](https://img.taocdn.com/s3/m/c6ba40e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e.png)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植物的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究》教材第五章《植物的世界》,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植物的家”。
通过本章学习,幼儿将了解植物的生活环境,认识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知道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几种常见的植物名称。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记录植物现象的能力,提高幼儿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植物生长环境对植物生活的影响,以及植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几种常见的植物名称,学会观察、描述、记录植物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植物图片、植物生长过程的视频、记录表、画笔等。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植物样本、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内的植物角,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状况,让幼儿初步感知植物的生活环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常见的植物,如:花草、树木、蔬菜等,让幼儿认识这些植物,并讲解它们的基本组成部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观察一种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等,并填写记录表。
4. 讲解植物生长过程(10分钟)教师播放植物生长过程的视频,让幼儿了解植物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引导幼儿思考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5.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要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这些环境对植物有什么影响?”让幼儿分组讨论,并分享各自观点。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观察家中的植物,记录其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并思考如何照顾好这些植物。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家生长环境植物名称形态特征七、作业设计(1)记录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2)思考如何照顾好这些植物。
2024年大班科学《植物的家》精彩教案与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植物的家》精彩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2001f2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9.png)
2024年大班科学《植物的家》精彩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教材《植物的家》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植物的组成部分、植物的生长环境、植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如何照顾植物。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组成部分,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
2. 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及生活习性,培养关爱植物的情感。
3. 学会照顾植物的基本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环境及生活习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植物组成部分的认识,学会照顾植物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样本、投影仪、教学PPT。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里的植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植物样本,讲解植物的组成部分,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结合PPT,介绍不同种类的植物及其生长环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观察其组成部分并绘制植物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照顾植物的方法(10分钟)教师讲解如何照顾植物,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等。
学生实践操作,给教室里的植物浇水、施肥。
5.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为植物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组成部分:根、茎、叶、花、果实。
2. 不同种类的植物及其生长环境。
3. 照顾植物的方法:浇水、施肥、修剪。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为教室里的植物设计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
答案:合理布局空间,保持空气流通,适当浇水、施肥,定期修剪。
2. 作业题目:列举三种你知道的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对植物的组成部分和照顾植物的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培养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植物的家》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植物的家》](https://img.taocdn.com/s3/m/2ab87d7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9.png)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植物的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三章“植物的世界”,详细内容为“植物的家”。
通过本章学习,幼儿将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认识到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各种植物的生长环境,知道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植物与生长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生长环境的图片、实物(如仙人掌、水草等)、PPT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实物和图片,讲解不同植物生长环境的要求,如仙人掌需要干燥的环境,水草需要湿润的环境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举例说明自己了解的植物生长环境,并在全班进行分享。
4. 动手操作(10分钟)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生长环境为植物“安家”,用画纸、彩笔等学具进行创作。
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收获。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家》2. 内容:植物生长环境特点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自己喜欢的植物设计一个家。
要求:画出植物的生长环境,并用文字描述。
2. 答案示例:地点:沙漠气候:干燥土壤:贫瘠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植物的生长环境,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实地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加深他们对植物与环境的认识。
同时,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幼儿为保护植物和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与反
思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肥料和阳光。
物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组幼儿一盘土壤。
(四人一组)
3.实验用的酒精灯、铁架、杯子、连根的干枯青菜。
4.植物头饰。
5.四袋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
(黑土、黄土、白土、红土)
6.一袋泥土。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
1. 幼儿扮成各种植物,老师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导幼儿讨论:植物生长离不开什么?(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诉幼儿植物一般离开土壤会干枯)。
2.小结: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小鸟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我们植物爱的是土壤。
)植物的家是土壤,离开土壤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
1.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是树叶、草等的腐烂物),和植物生长过程。
2.请幼儿捏捏地里的土壤是干的,还是湿的,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水分)
3.请幼儿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发现有什么?(空气)
4.把土壤撒在石棉网上加热知道土壤中有腐烂的树叶、草等,这就是肥料,它们能燃烧。
5.小结:原来土壤里有这么多宝贝,它真像一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6.引导幼儿仿编儿歌:“鸟儿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植物爱的是土壤,土壤是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有了营养,幼儿模仿植物生长的过程。
”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
1.幼儿知道土中有什么后,去花园里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后出示黄土、白土、红土,原来土有几种颜色。
四、土的其它用途
1.出示“砖、瓦、陶器皿,让幼儿看,让幼儿摸摸后,告诉幼儿这些都是用土加工以后做出来的。
2..小结:土壤对植物有用,对人类的用处也很大。
五、延伸活动与“土”交朋友
让幼儿自由玩土。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很活跃,颜林海和黄林浩不断地用摸、捏、团土。
在种植园中,林毅君偷偷地拔了拔小青菜,发现了菜里的根后就招呼
了很多的小朋友围过来观看。
很快林俊熙发现了泥土很潮湿,粘在手里也粘在裤子上。
本次活动我利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资源——土,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探索、讨论。
活动中幼儿们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引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
实验的设计是让幼儿能探索出土的性质,也便于幼儿操作,幼儿兴趣很大。
实验中我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记录能力,以及操作习惯,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而且针对幼儿观察到现象,我能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儿了解了土壤对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离不开土壤。
然后和幼儿开展讨论,哪里还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