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统计局关于做好《厦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合集下载

2005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厦门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06.03.30【实施日期】2006.03.3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5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厦门市统计局2006年3月30日)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齐心协力,扎实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全市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社会更加文明,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实现了经济与社会的又快又好发展。

各项主要指标均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期目标,圆满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的各项主要任务。

但经济结构升级不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供需矛盾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达102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57亿元,下降0.7%;第二产业增加值572.11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436.87亿元,增长15.6%。

三次产业比例为2.0:55.6:42.4。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45758元,折合美元达5584美元。

分地区看,思明区生产总值319.11亿元,湖里区生产总值301.56亿元,海沧区生产总值164.1亿元,集美区生产总值132.87亿元,同安区生产总值73.92亿元,翔安区生产总值38.0亿元;岛外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9.7%。

万元生产总值(GDP)耗电873.9千瓦小时,万元生产总值(GDP)耗水20.4吨。

全市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了一番,“十五”期间年均递增15.3%。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09.6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0.4%,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03.74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3.2%,上划中央“四税”收入105.92亿元,增长15.0%。

全年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均比2000年翻了一番。

厦门市统计局关于做好2015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

厦门市统计局关于做好2015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

厦门市统计局关于做好2015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法规类别】统计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厦统[2015]144号【发布部门】厦门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15.12.22【实施日期】2015.12.2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厦门市统计局关于做好2015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厦统〔2015〕144号)各处(室)、中心:为做好我局2015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根据市委组织部、市公务员局有关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考核对象全局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

当年退休的工作人员不参加当年度的考核。

二、考核依据(一)机关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按照《厦门市公务员考核办法(试行)》(厦委组〔2007〕111号)、《转发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关于严格确定公务员年度考核等次有关事项的通知》(厦委组〔2010〕14号)要求进行年度考核工作。

(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照《福建省实行聘用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试行)》(闽人发〔2004〕146号)和《关于实施〈福建省实行聘用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试行)〉若干问题的通知》(闽人发〔2004〕147号)、《转发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关于严格确定公务员年度考核等次有关事项的通知》(厦委组〔2010〕14号)要求进行年度考核。

三、考核时间及内容(一)考核时间:2015年12月22日至2016年1月28日。

(二)考核内容:以岗位职责和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坚持以德为先,注重工作实绩的原则,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

考评中,要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把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出勤和保密工作等情况作为年度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不按要求填写《公务员平时考核手册》的,年度考核不能定为优秀等次。

四、考核等次和奖励等次1.公务员年度考核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发局、市统计局关于2007年工业产值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评价意见的通知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发局、市统计局关于2007年工业产值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评价意见的通知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发局、市统计局关于2007年工业产值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评价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3.11•【字号】厦府办[2008]51号•【施行日期】2008.03.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发局、市统计局关于2007年工业产值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评价意见的通知(厦府办〔2008〕5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火炬开发区管委会: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厦门市统计局制定的《2007年工业产值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评价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OO八年三月十一日关于2007年工业产值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价意见(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厦门市统计局)2007年,全市工业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工业结构优化为主线,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型,较好地克服了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不利因素影响,工业经济呈现“增长平稳、结构趋优、创新增强、能耗下降、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均有了新的提高,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37亿元,增长17.7%,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2736.1亿元,增长17.8%;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643.2亿元,增长16.7%,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625.0亿元,增长16.9%,为圆满完成全市经济发展目标作出较大贡献。

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2007年工业产值考核指标及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例会制度的通知》(厦府办[2007]39)的精神和要求,现就2007年各区工业产值考核指标完成情况提出如下评价意见:一、各区及火炬开发区工业产值完成情况2007年,各区及火炬开发区紧紧抓住年初市政府下达的工业发展目标,围绕市政府两月召开一次经济运行分析会提出的要求,尽最大努力做好工业生产的协调服务工作,各区工业经济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10.12•【字号】厦府办规〔2024〕12号•【施行日期】2024.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厦府办规〔2024〕12号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厦门市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的若干措施》已经第84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10月12日厦门市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的若干措施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加快发展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措施。

一、持续激发消费活力1.加快释放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应。

落实好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支持汽车以旧换新和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家装厨卫“焕新”、居家适老化改造、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落实国家“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工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尽快将真金白银优惠直达消费者,具体补贴条件、期限等情况以各领域实施细则为准。

研究将更多高质量消费品纳入以旧换新加力支持范围。

鼓励银行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例,合理确定汽车贷款期限、信贷额度。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财政局、商务局、住建局、文旅局、民政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厦门金融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2.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

对外开放
• 当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时,规划面积只有湖里区的2.5 平方公里。1984年2月9日,邓小平同志在厦门视察时,挥笔写下了“把经济 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题词,随后中央作出决定,把厦门经济特区从2.5 平方公里扩大到厦门全岛131平方公里。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步伐大大提速。 1989年国务院批准厦门市所辖的海沧、杏林设立台商投资区,成为大陆首批台 商投资区;集美台商投资区随后也获准设立。这样,厦门特区建设热潮很快 由岛内向岛外扩展、由最初的2.5平方公里扩展到全市的1569平方公里。去年 厦门火炬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从1.5平方公里扩到13.75平方公里,火炬(翔安) 开发区130多万平方米通用厂房随之动工建设,掀起了厦门岛外工业集中区建 设高潮,厦门工业中心由岛内移向岛外的格局基本形成。在特区建设进程中, 厦门市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不断创新投融资体制,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 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郑栅洁说,1981-2005年厦门市预计累计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44.67亿元,年平均增长26.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累计约 完成1000亿元,年均增长29.4%,厦门已基本建成现代化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 系、先进的信息通讯网络和水电气配套等基础设施,城市功能也不断完善。 厦门每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产出生产总值达2.47万元。
01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的全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评比中,厦 门已连续两年居第9位,是除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经济圈之外唯一 进入前十名的城市。这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始终保持经济增长的高速 度、高效益所带来的结果。 厦门市统计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 厦门的GDP、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总收入25年年均增长率分别超过18%、 24%和22%,这三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不仅居于我国最前列,在国际 上也属于超常水平。据了解,曾经创造经济增长率“奇迹”的日本和 亚洲四小龙,20平均增长率也只在10%左右。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一季度稳增长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一季度稳增长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一季度稳增长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1.16•【字号】•【施行日期】2024.01.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一季度稳增长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各有关单位:《关于做好2024年一季度稳增长工作的若干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做好组织实施、政策兑现,强化重点项目保障、重点企业服务,推动我市2024年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1月16日关于做好2024年一季度稳增长工作的若干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工作部署,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我市2024年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特制定本工作措施。

一、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1.落实税费减免政策。

落实个体工商户和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半征收“六税两费”政策和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

(责任单位:市税务局)2.阶段性降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率。

自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用人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率降低一个百分点,由规定的7.5%调整为6.5%。

灵活就业人员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率降低一个百分点,由规定的9.5%调整为8.5%。

调整后参保人员待遇不变。

(责任单位:市医保局、财政局、税务局)3.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鼓励民营企业在厦设立总部,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

优化提升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破除市场准入、招投标、融资服务等“玻璃门”“隐形门”“旋转门”,加快创新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用好“慧企云”等政企协同服务平台,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商联(民营办)、商务局、工信局)4.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

2004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厦门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05.04.14【实施日期】2005.04.1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4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4月14日厦门市统计局)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福建省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争创海峡西岸经济区领先优势,推进海湾型城市建设,发挥经济特区中心城市龙头作用的目标,克服宏观政策调整、生产材料价格上涨、电力不足等造成的影响,抓住经济增长处在新一轮上升期的良好契机,全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协调的发展。

一、综合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都有所提高。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88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0亿元,下降0.3%;第二产业增加值523.94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339.37亿元,增长11.8%。

按现行价格计算的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64.3%和34.6%。

三次产业比例为2.3:59.3:38.4。

按年末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0175元,比上年增长12.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0146元,比上年增长14.4%。

经济运行中更加注重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万元生产总值(GDP)耗电由上年的735.2千瓦小时减少到694.2千瓦小时,万元生产总值(GDP)耗水由上年的16.2吨,减少到15.5吨(不含生活用水、电)。

经济的增长为全市的财政税收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004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60.3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8.2%;剔除出口退税因素,达180.3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0.8%。

厦门改革40年的成就与经验启示

厦门改革40年的成就与经验启示

改 革 开 放 四 十 年 专 栏
税 制。财政体制 改革 实现 了从 集权到分权 、从行政性 分 权 向经济性分权 的跨越 ,为厦门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提 供 了 强 大 的动 力 。
三是税务体 制改革 。从 1983年起对 全市 国有企 业 普遍征收所得税 。1 984年率先对 107家市属 国有企业实 行利改税 。特区内“三资 ”企业所得税 一律改按 15%征收 , 实行“两 免三减半 ”优惠政策 ,吸引大量外资企业来 厦投 资建厂。1988年率 先统一 国有 、集体企业 和“三 资”企 业 所得税税 率 ,将税前还贷 改为税后还贷 ,实行税利分 流 , 营造公平 的竞争环境。1994年推进 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新 流转税制 度 ,统一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2016年 全 面推开“营改增 ”试 点。税改基本理顺分配关 系 ,促进 平 等 竞争 ,逐 步建立起符合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的 税 制制 度 。
四是投融资体制改革 。20世纪 80年代初在基本 建 设 领域进 行“拨 改贷”,1982年率 先利用 国外政府 贷款建 设机场 ,让外资直接进入项 目建设 。80年代中期在施 工 建 设 领 域 全 面 推 行 “工 程招 标 承 包 制 ”。90年 代 明确 公 益 性项 目、基础性项 目和竞争性项 目不 同的投资 主体 ,率 先 尝试 “以地养地 、以地养 城 ”,通过 土地有偿 使用筹 资 改造老城 区。1993年在全 国最早进行财政性投资建设 工 程代建 制 ,逐步采用 BOT、BOOT、BOO、BT、PPP等投 融 资模 式。进入 21世 纪后进一步确立企业 的投 资主体 地 位 ,修订 政府核 准投资项 目 目录 ,大部分项 目由审批 改备案 ,激发 了市场主体 的活力 ,扩大了有效投资 。

厦门市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厦门市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厦门市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02.04.17•【字号】•【施行日期】2002.04.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厦门市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厦门市统计局2002年4月17日)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实施中央扩大内需方针,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大力治理经济发展环境。

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克服世界经济增长减缓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年初,全市经济增速显缓,经济发展势头减弱。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正视困难,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重点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企业服务,促使国民经济下半年逐步回升。

据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5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1亿元,增长9.2%;第二产业增加值296.96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236.92亿元,增长10.7%。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968元,比上年增长8.8%。

三次产业比例为4.0:53.4:42.6。

加强税收征管,积极推进依法理财,优化收支结构,全年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10.50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65.31亿元,增长26.0%;财政支出74.31亿元,增长25.7%。

在地方级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4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9%,企业所得税15.1亿元,比上年增长74.1%;财政支出中,建设性支出23.53亿元,增长13.5%,经常性支出47.18亿元比上年增长30.7%。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统计局关于厦门市主要社会产业统计调查方案通知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统计局关于厦门市主要社会产业统计调查方案通知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统计局关于厦门市主要社会产业统计调查方案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6.05•【字号】厦府办[2008]134号•【施行日期】2008.06.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统计局关于厦门市主要社会产业统计调查方案通知(厦府办〔2008〕134号)各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精神,保证我市主要社会产业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市统计局结合我市实际,重新修订了《厦门市主要社会产业统计调查方案》并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以转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OO八年六月五日厦门市主要社会产业统计调查方案(厦门市统计局)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为了及时反映我市主要社会产业发展现状,满足政府宏观决策与管理的需要,更好地掌握我市教育、卫生、体育、文化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规模、水平、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重新修订本调查方案。

二、调查对象厦门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教育、卫生、文化(含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产业单位,具体包括从事教育、卫生、文化(含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产业活动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属于教育、卫生、文化(含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产业范畴的各类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本方案规定的统计调查范围具体为:(一)教育产业。

包括:本册印刷、文化用品制造、教学专用仪器制造;文具用品批发、文具用品零售;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包括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中等专业教育、职业中学教育、技工学校教育、其他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及其他教育(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其他未列明的教育)。

2011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2.03.18•【字号】•【施行日期】2012.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11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厦门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厦门调查队2012年3月18日)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的有利时机,奋发有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持续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全力打好“五大战役”、打造“五个厦门”,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荣膺全国科学发展典范城市、全国十大创新型城市、全国十大低碳城市,名列中国服务型政府十佳城市前茅,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535.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68亿元,下降4.0%;第二产业增加值1304.10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1207.02亿元,增长13.1%。

三次产业结构为1.0∶51.4∶47.6。

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0734元,增长10.1%,折合10947美元。

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电667.7千瓦时,比上年减少63.33千瓦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水11.7吨,减少1.62吨。

财政收支全市财政总收入实现651.83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70.77亿元,增长32.6%。

在地方级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314.85亿元,比上年增收75.14亿元,增长31.3%,占地方级收入增量的82.5%。

其中,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增收明显,合计增收74.07亿元,分别增长40.5%、27.3%、100.8%、26.7%和62.6%。

福建厦门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指标数据:2018年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统计

福建厦门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指标数据:2018年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统计

472356
455355
农业
万元
225995
205025
林业
万元
2812
3787
牧业
万元
110811
134935
渔业
万元
80388
60708
农林牧渔服务业
万元
52350
50900
七.运输.邮电(系统内)
客运量 铁路(发送量) 公路 水路 航空
货运量 铁路(发送量) 公路 水路 航空
港口货物吞吐量 集装箱吞吐量 邮电业务总量(可比价)
各级学校专任教师数

56045
52306
普通学校合计

52574
50317
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

9324
9300
普通中等学校

14520
13647
中等职业学校(机构)

2012
1920
技工学校

330
315
普通中学

12178
11412
小学

17211
16645
特殊教育学校

194
169
幼儿园

11325
80139
83909
年末实有出租汽车数

5482
5630
轮渡客运总量
万人次
3088
2976
二.人口情况
全市总人口
万人
411
401
户籍总人口

2425251
2310279
城镇人口

2078890
1968949
自然净增人口数

2007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8.03.14•【字号】•【施行日期】2008.03.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07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厦门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厦门调查队2008年3月14日)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全年各项经济预期目标。

“四个加强”、“四个破解”取得成效,得到中央肯定并被誉为“厦门蓝本”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工程惠民效益显现,园博园、五缘湾、环东海域等片区相继开发,第十一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成功召开,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成为国际田联路跑金牌赛事,第六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盛大开园,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民生与环境优化的完美结合。

一、综合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37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连续五年的增幅均保持在16%以上。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7亿元,下降18.0%;第二产业增加值735.32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622.46亿元,增长15.2%。

三次产业结构为1.3:53.5:45.2。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56595元(折合美元7398美元),比上年增长11.3%。

全市万元生产总值(GDP)耗电864.41千瓦时,比上年减少19.39千瓦时,万元生产总值(GDP)耗水18.0吨,比上年减少1.5吨。

财政收支全市财政总收入实现348.44亿元,比上年净增81.09亿元,为全市生产总值(GDP)的25.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86.58亿元,比上年净增50.36亿元,为全市生产总值(GDP)的13.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总量均比2004年翻了一番,分别比上年增长30.3%和37.0%。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统计局关于开展我市社情民意调查工作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统计局关于开展我市社情民意调查工作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统计局关于开展我市社情民意
调查工作有关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统计指标与统计调查
【发文字号】厦府办[2006]197号
【发布部门】厦门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08.08
【实施日期】2006.08.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统计局关于开展我市社情民意调查工作有关意见的通知
(厦府办〔2006〕197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市统计局《关于开展我市社情民意调查工作有关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六年八月八日
关于开展我市社情民意调查工作有关意见
(市统计局)
为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管理的需要,积极稳妥地开展我市的社情民意调查工作,密切政府与市民的联系,及时收集社会公众对政府决策的意见、建议,做好定量分析,更好地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现就做好我市社情民意调查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工作。

2006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厦门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07.03.21【实施日期】2007.03.2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6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厦门市统计局 2007年3月21日)2006年,厦门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科学谋划,奋力争先,积极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龙头带动作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扎实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市经济建设沿着上升的轨道运行,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同时,仍面临着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岛内外发展仍不均衡、经济增长方式亟待继续优化等等。

一、综合经济总量经济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16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增幅在全省九个设区市和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均位居第一。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9亿元,下降14.2%;第二产业增加值627.95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516.13亿元,增长16.7%。

三次产业比例为1.6︰54.0︰44.4。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9887元,比上年增长12.7%,折合美元6257美元。

万元生产总值(GDP)耗电888.1千瓦小时,比上年减少5.7千瓦小时,万元生产总值(GDP)耗水19.5吨,比上年减少1.3吨。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75.17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在全省九个设区市中总量和增幅均位居第一,财政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7%,比全省水平高出近10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43.91亿元,增长38.6%;上划中央“四税”收入131.26亿元,增长23.9%。

在地方级收入中,工商税收96.04亿元,增长34.2%;企业所得税17.94亿元,增长31.8%。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推进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推进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推进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广东深圳518060)摘要:厦门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历经40年的砥砺拼搏,昔日的海防重镇已变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和试验场&进入新时代,厦门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的考验。

厦门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局出发,勇当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继续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关键词: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厦门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厦门是我国近代以来重要的通商口岸,港口优势十分突出,与海外有着广泛联系,是福建华侨出入祖国的门户和联系闽台的纽带,开放发展是其与生俱周轶昆,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讲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推进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107来的优势。

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在厦门岛西北部的湖里地区划出2.5平方千米的土地创办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在社会主义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是一种试验,当时既无现成的经验借鉴又受到旧体制旧观念的严重束缚,因此,经济特区的建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

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初创时期的厦门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项南、邹尔均等为代表的特区“拓荒牛”前赴后继、勇担使命、锐意改革,积极利用好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按照外向型经济的要求大力发展对台经贸往来,将昔日的海防重镇变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和试验场。

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面积增至131平方千米。

对厦门经济特区而言,这是一个历史性跨越,由此开始按照综合性经济特区的模式进行开发建设。

1988年厦门被批准为计划单列市,拥有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此后,厦门的海沧、杏林、集美被国务院批准为台商投资区,实行经济特区现行政策,1992年设立象屿保税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