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中医辨证施护
慢性结肠炎的辩证治疗
慢性结肠炎的辩证治疗引言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病,表现为结肠黏膜的持续或反复发作性炎症。
对于慢性结肠炎的治疗,传统的辩证治疗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结合中医辨证理论,详细介绍慢性结肠炎的辩证治疗方案。
1. 慢性结肠炎的基本概念慢性结肠炎是一种以结肠黏膜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可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两类。
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中医辨证理论中医辨证理论认为,慢性结肠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辨证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病因、病机,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1 辨证类型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类型主要包括湿热蕴结型、脾胃虚弱型和肝郁犯肾型。
•湿热蕴结型:主要表现为大便稀溏,带有黏液、血丝,腹痛胀满,舌苔厚腻,脉滑数。
•脾胃虚弱型:主要表现为大便稀溏,食欲减退,乏力,舌苔薄白,脉细弱。
•肝郁犯肾型:主要表现为腹痛,大便不畅,舌质暗红,脉弦细。
2.2 辨证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辨证治疗的原则也有所不同。
•湿热蕴结型:清热利湿、祛瘀止血。
•脾胃虚弱型:健脾养胃、补益气血。
•肝郁犯肾型:疏肝理气、滋阴养肾。
3. 慢性结肠炎的辩证治疗方案基于中医辨证理论,我们可以制定以下针对慢性结肠炎的辩证治疗方案。
3.1 湿热蕴结型治疗方案•中药方剂:龙胆石斛汤龙胆10克、石斛10克、黄芩6克、白芍10克、连翘10克、赤芍10克、车前子10克、茅根6克、阿胶10克、当归10克、红花6克、柴胡10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饮食调理: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粥等。
3.2 脾胃虚弱型治疗方案•中药方剂:四君子汤加减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陈皮6克、白芍10克、红枣10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饮食调理:饮食要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煮熟的蔬菜等。
3.3 肝郁犯肾型治疗方案•中药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克、生白芍10克、当归10克、黄芩6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白术6克、泽泻6克。
慢性结肠炎的中医特效疗法
慢性结肠炎的中医特效疗法慢性结肠炎俗称腹泻、便泻。
临床表现为:脓血或黏液便,轻重不一,反复发作,病因不明,可同时伴有腹痛、发热、消瘦等症状。
少数患者呈急性发作,每日排便可达数十次,伴高热、剧烈腹痛等严重症状。
直到今日,本病病因仍不甚明了,可能与遗传基因、心理因素、自身免疫状态有关,故治疗难度较大。
近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内服与药物灌肠相结合治疗,在控制症状、促进溃疡面愈合和减少复发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中医认为,本病与湿热内蕴、气滞血淤、脾肾两虚、阴虚血亏有关。
一、中药内服1.湿热内蕴型便中带脓血,里急后重,身热,舌苔黄腻、脉滑数。
可伴肛门灼热,胃脘痞满,纳呆,大便臭秽,小便短赤。
治宜清热利湿,佐以理气止痛。
方药:棕榈炭、秦皮、黄连、黄芩、黄柏各10克,白芍、白头翁各15克,木香、木通、甘草各6克,或加田七粉3克冲服。
2.气滞血淤型肠鸣腹胀或腹痛拒按,面色晦暗,舌紫或有淤斑,脉弦涩。
可伴泻下不爽,胸肋胀满,嗳气食少。
治宜行气活血,佐以健脾益气。
方药:当归、生地、红花、牛膝、赤芍、枳壳、柴胡、茯苓、陈皮各10克,川芎、桔梗、甘草各6克,桃仁12克。
3.脾肾两虚型久泻不愈,形寒肢冷,纳呆,腰膝酸软,遇寒加重,舌淡苔白,脉沉细。
可伴腹中隐痛,喜按,腹胀肠鸣,五更泄泻。
治宜健脾温肾,佐以涩肠止泻。
方药:附子5克,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赤石脂各10克。
4.阴虚血亏型腹中隐痛,腹泻日久,头晕目眩,心烦易怒,失眠盗汗,低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滋阴补血,佐以益气固肠。
方药:熟地、生地、茯苓、当归各15克,丹皮、泽泻、山茱萸各10克。
二、中药灌肠结合肠镜提示的发病部位,以确定插管深度(从肛门插管)。
黄连、黄柏、栀子各10克,黄芪15克,甘草20克。
有溃疡者加五倍子,明矾各6克,病程长者加乳香、没药各6克,水煎至100毫升,每次50毫升,一日两次,保留灌肠。
每次均应在煎出药汁中加入少许淀粉,以增加药物的黏附性。
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方
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方慢性结肠炎方是药物,成分有柴胡、白芍、白术等。
中文名慢性结肠炎方药物组成柴胡、白芍、白术等适用证慢性结肠炎。
症状表现腹痛肠鸣,便下溏薄药物组成:柴胡、白芍、白术、防风各10克,木香、甘草各6克,椿白皮12克,青陈皮各5克,槐花15克,黄连3克。
适用证:慢性结肠炎。
证见腹痛肠鸣,便下溏薄,挟带粘液或脓血。
症状表现:1、腹泻:这是慢性结肠炎最主要的症状,也是常见的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愈,轻者每天2~5次,重者20~30次,粪便性质个体差异极大,软便,稀糊状、水样、粘液便不一,但大便以粘液脓血便多见,有的表现为痢疾样脓血便。
早上起床后腹泻及餐后腹泻最常见。
个别病人还会出现便秘、腹泻交替进行的现象。
2、腹痛:腹泻前多有腹痛症状,腹痛则腹泻,腹泻后疼痛减轻。
疼痛多以胀痛为主,多局限在左下腹或左腰腹部,持续隐痛者也不少见,轻者多无腹痛。
3、便血:便血是本病主要症状之一,轻者血液附于表面,重者鲜血下流,以至休克。
4、里急后重:这是慢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之一,本病常见。
点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属中医“久泻”范畴,久泻证是责于肝脾,治疗应当健脾止泻,疏肝达木,调胃肠,双管齐下,本方是肝脾同治法。
以痛泻要方合香连丸加味,前者柔肝实脾,泻木扶土,后者清湿热理肠腑,二方相伍,祛邪扶正。
待邪退正复,转为调脾,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
脾健胃和,则肝木不会相克,肝脾二和,久泻也能止。
另外,服药期间,必须忌吃不消化食物以及油腻、辛辣、酒烟等食品。
【处方与加减】党参20克,白术10克,炒白芍30克,吴茱萸12克,川朴6克,黄连6克,附子15克,米壳6克,乌药15克,车前草30克,木香10克,椿根白皮10克,枳壳12克,甘草5克。
舌质红苔黄腻者,去附子,黄连加至10克;纳差,不思饮食者,去椿根白皮,加焦三仙15克; 肠黏膜充血、水肿兼有溃疡,症状较重者,可用白头翁30克,蒲公英30克,五倍子10克,白芨10克,槐花10克,黄柏15克。
4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的辨证施治和辨证施护
69 8
4 0例 慢 性 结 肠 炎 患 者 的 辨 证 施 治 和 辨 证 施 护
苏 文 台 刘晓伟 范重 丽 西安 市 中医 医院 ( 西安 7 0 0 1 0 1) 摘 要 目的 : 总结辨 证施 护 对慢性 结肠 炎 患者疾病 恢 复的影 响 。 方法 : 7 将 8例慢 性 结肠 炎 患者 随 机 分 为辨证施 护 组 4 O例 、 照护理 组 3 例 。 对 8 方法 : 两组病 人均 采 用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 , 中 以
临床 资料
慢 性结 肠炎 又称、 复性 、 是 反 多发 性 , 以结 肠 、 乙状 结 肠 和直肠 为发 病部位 的疾 病 。临床 以腹 痛 、 泻 、 腹 或者 便秘 、 黏液便 、 液 脓 血便 为 主 要 临床 表 现 的病 症 , 黏 时 好 时坏 , 绵不 断 、 复发 作 。 国医学认 为 , 病 系先 缠 反 祖 本
与 对 照 护 理 组 比 较 △ P< o 0 。 . 5
久病 多虚 , 随症 予 以补气 、 补血 、 阴等药 物 , 滋 中汤 药 日
1剂 , 分早 晚 口服 。配合 我科 自制之 灌肠 中药 ( 分 黄 成 连、 苦参 、 酱草 、 败 白及 、 石脂 、 赤 干姜 、 子 ) 肠 , 诃 灌 每天
志及 饮食 调 理 , 励患 者发 挥主 观能 动性 , 节并 保持 鼓 调 良好 情绪 , 合 中汤药 口服 及 中药 灌肠 治疗 , 消化系 结 对
疾病 的康 复 至关重 要 。根据 不 同证 型 , 进行 辨证施 护 ,
不 仅减 少 不 良习惯 损 伤 , 且 可在 一 定程 度 上 促进 胃 并
主题 词 结肠 炎/ 中医药疗 法 清热 解毒 药/ 治疗应 用 收敛 药 ( 中药) 治疗应 用 / 辨 证施 护
慢性结肠炎中医方3则,国医大师经验方
慢性结肠炎中医方3则,国医大师经验方学习倪海厦偏方大全中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中医认识:认为结肠炎大多为湿热壅结、脾肾阳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饮食失调、劳累过度、精神因素而诱发。
中医认识:认为结肠炎大多为湿热壅结、脾肾阳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饮食失调、劳累过度、精神因素而诱发。
中医辨证论治:1.湿热型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槐角地榆丸或清肠饮加减。
槐角12克,地榆12克,生苡仁30克,银花12克,木香6克,川连6克,苦参15克,仙鹤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归尾9克,积壳9克,败酱草30克。
2.瘀毒型治法:化瘀解毒。
方药:隔下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9克,赤芍12克,桃仁9克,红花9克,木香6克,川连6克,红藤15克,白头翁30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枳实12克,八月札30克。
3.脾亏肾虚治法:健脾固肾,消症化积。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
党参15克,炒白术12克,云苓15克,生薏仁30克,陈皮6克,罂粟壳6克,肉豆蔻9克,淡吴萸6克,野葡萄藤30克,方儿茶12克,五倍子12克,北芪20克。
饮食:1、银花红暮粥:红薯,大米,金银花,生姜。
红薯切成小块或研成细粉,加入金银花(视临床症状轻重酌量)、生姜,按常法煮饭、煮粥均可。
每日3餐均吃,要坚持吃,不少于3^4个月,方可逐步收效。
红薯含大量食物纤维,可加强肠蠕动,其所含的多量维生素E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而含有的大量胡萝卜素对上皮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在红薯饭内加入金银花无疑会增强抗菌、抗炎功能,与生姜调胃和中的作用相结合。
腹胀、腹痛症状均可减轻。
2、马齿苋饭:马齿苋,大米。
马齿苋洗净切细,和大米调和。
加水常法煮饭。
可早晚服食。
连服15日以上。
本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时有效。
马齿苋是常用的清热解毒、痢止泻的中草药,也可作食物用。
乡间以马齿苋加肉作馅,包饺子、做包子等均可,有防治胃肠炎、细菌性疾等作用。
3、山药芡实扁豆糕:鲜山药,赤小豆,芡实米。
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施护
21 0 2年 9月
的各 种 因素 ; 提醒 患 者注 意天 气变 化 , 保 暖 ; 时指 导 患 时刻 防寒 适 者参 加体 育锻 炼 , 强抵 抗 力 。在症 状 护 理方 面 可 以配合 针 灸 帮 增 助患 者改 善急 慢性 症状 。 据我 科 近 3年来 对 出 院病人 的跟 踪 随 依 访调 查发 现 , 不 同证 型采 用 中医辨 证 施护 , 效 确切 , 者对 针对 疗 患 整 套护理 服务 满 意度 也较 高 。本方 案 值得 进 一步 研究 。 参 考文 献 『 刘国安 , 丽华 。 1 1 乔 王晋 平 , . 性结 肠 炎【 . 州: 肃科 学技 术 等慢 M】 兰 甘
16 4
内蒙古中医药
慢性 结 肠炎 的 中医辨证 施 护
郭 明
摘
要: 目的 : 讨 中医护理在 慢 性 结肠 炎治 疗过程 中的作 用。方法 : 探 选择住 院 患者 中慢性 结肠 炎 患者 19 2 例进 行详 细 系统的护 理和 治 疗前评 估 , 出有针 对性 的 具体 的 中 医辨 证 分型 护理措 施 , 提 对其整 个 治疗过 程进 行有 效观 察与 分析 。 果 : 过辨 证施 护 , 结肠 炎 结 通 慢性 显 示 大多数 疗效 满意 。结论 : 中医护理 指 导措 施 的实施 疗效 确切 , 得 更进 一步研 究 。 值 关 键词 : 结肠 炎 ; 证施 护 辨 中图分 类号 :4 3 R 7. 5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06 o7 (0 2 1— 160 10 一9 92 1 )8 名 词 , 某些 已知 或 者未 知原 因 23 泛指 .食滞 胃肠证 : 见腹 痛 即泻 , 症 泻下 痛减 , 复 又痛 泻 , 便粘 少倾 粪 造 成 的以炎性 改变 及功 能紊 乱 为主 的结 肠疾 病 。
中医如何治疗慢性结肠炎?
中医如何治疗慢性结肠炎?发布时间:2021-09-14T09:02:50.72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2期作者:戴发平[导读]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戴发平巴中市恩阳区中医医院 636064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直肠和结肠粘膜的表浅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
病变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可向近端发病,以至遍及整个结肠。
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反复发作。
可发于任何年龄,但以20--30岁最多见,男性稍多于女性。
特点:病程长、治疗难、痛苦多、反复发作。
局部并发症:急性结肠扩张,溃疡穿孔、出血、痔疮、肛裂、直肠脱垂、瘘管形成结肠狭窄、肠梗阻,结肠息肉形成(少数可癌变) ;全身并发症:肾盂肾炎、肾石症,贫血、脂肪肝、肝硬化、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游走性关节痛、结节性红斑、口疮性溃疡、坏疽性皮肤病,眼损害(结膜炎、虹膜炎)等。
1 病因(1)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2)外邪侵袭,损伤脾胃,酿生湿热;(3)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肝脾不和。
日久湿热蕴结大肠,腑气不利,气血凝滞,壅而为脓,久病损及于肾,则见脾肾阳虚之候。
2 主要症状(1)全身症状:体温多正常,急性期见发热。
重症有全身毒血症,水、电解质、维生素、蛋白质等从肠道丢失以及厌食,可使体重减轻和体力下降。
(2)腹部症状:①血性腹泻:粪便中含血、脓和粘液,每日2- 4次;重者达10--30次,大便呈血水样。
②腹痛:常为阵发性痉挛性绞痛,局限于左下腹或下腹部;痛后可有便意,排便后可使腹痛暂缓。
③里急后重:由直肠炎症刺激所致。
④有上腹饱胀不适、嗳气、恶心、呕吐等。
体征:(1)全身有发热、脉速、失水征。
(2)局部有左下腹或全腹部压痛,并可触及如硬管状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伴有肠鸣音亢进。
(3)急性结肠扩张者常有腹胀,可见上腹部膨隆。
(4)病变范围广泛的急性活动期患者,可有腹肌紧张。
慢性肠炎的中医辨治体会
慢性肠炎的中医辨治体会中医中药可以治疗慢性肠炎,甚至大部分可以治愈,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是通过中药方剂、中成药进行治疗,像常用的有温中汤、益气汤,可以由医生组方合理的对于肠炎进行治疗,对于改善病情有很大的帮助。
临床中更多的是通过中成药的方式来治疗,像固本益肠片、补脾益肠丸、固肠止泻丸、肠胃宁片等中成药应用方便,便于携带,可以辅助治疗慢性肠炎,效果也非常显著。
临床中中成药的选用最好在医生的辨证下,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向,如果配合西药治疗,疗效会更加理想。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关于慢性肠炎的中医辩治:一、中医辩治1、脾胃虚弱型症状: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纳呆食少,食后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分析:脾胃虚弱而致泻下,主由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运化失职所致,故见大便溏泻,完谷不化;脾虚不运,则纳食减少或食后脘闷不适,久泻不止;脾胃气虚,化源不足,致面色萎黄,疲乏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均属脾胃虚弱之象。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主之。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苡仁理气健脾化湿,是治疗脾虚泄泻的常用方药。
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可配伍附子理中汤,以温中散寒;若久泻不愈,中气下陷,而兼有脱肛者,可投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党参以益气升清,健脾止泻。
2、肝气乘脾型症状: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即腹痛,腹泻,舌淡红,脉弦。
分析:七情所伤,情绪不稳,激怒之时,气机不利,肝失条达,横逆乘脾,失其健运,故腹痛则泻。
肝气不舒,疏泄失常,故胸胁胀闷,嗳气食少。
舌淡、脉弦,均为肝旺脾虚之象。
治法:抑肝扶脾。
方药:痛泻要方为主。
方中白术健脾补虚;白芍养血柔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升清止泻。
共奏疏肝解郁,健脾止泻之功。
3、脾肾阳虚型症状:黎明之前,脐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中医对慢性结肠炎的辩证和治疗
中医对慢性结肠炎的辩证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性疾病。
主要症状特点有慢性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性血便或脓血便、里急后重、腹痛、且伴有发热、消瘦、贫血等。
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
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或呈持续性并逐渐加重。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30岁为多见,男稍多于女。
我国发病率较国外为低,近年来本病似有增加趋势。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的“痢疾”、“泄泻”、“便血”等范畴。
本病病位在肠,与肝、脾、胃、肠等脏腑有关。
初起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犯及脾胃;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因湿热之体复饮食生冷以致脾胃损伤,导致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或因感受暑湿热毒之邪,从而湿热毒邪内蕴,下迫肠道,气血凝滞,壅而化脓;出血日久,亦必耗血伤阴。
久病入络,可致瘀血内阻;病久脾肾阳虚,清阳不升而中气下陷,温运无力而胃关不固。
慢性结肠炎病人多表现为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尤其胃肠道易并发感染,因而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的食物,禁烟、禁酒及避免使用酸、辣、呛(如辣椒、芥末)等刺激性调味品,以免引起肠道敏感,加重腹泻。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疾病,以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的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
症状为左下腹疼、腹泻、里急后重、便下黏液、便秘或泄泻交替性发生,时好时坏,缠绵不断,反复发作。
慢性结肠炎以其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的特点成为现代医疗的难题之一。
由于肠黏膜长期充血、水肿甚至溃疡,肠道环境紊乱,吸收和排便功能异常;在反复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易导致肠黏膜组织增生,引发结肠癌。
俗话说得好,病靠“三分治,七分养” ,要想有效地改善慢性结肠炎的症状,防止病情的恶化发展,饮食调养很重要。
由于慢性结肠炎造成的长期腹泻,导致饮食营养“穿肠而过”,加大了饮食调理的难度,食物的选择、料理和进食方式都要格外注意才行。
中医护理在结肠炎患者中的综合疗法
中医护理在结肠炎患者中的综合疗法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形成。
中医护理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结合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在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护理在结肠炎患者中的综合疗法。
一、中医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是中医护理的基础,通过观察、问诊、望诊和脉诊等手段,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确定病因和病机,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在结肠炎患者中,中医护理师可以通过望诊患者的舌苔、脉象和观察其面色、精神状态等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二、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中医护理师可以选择适当的中草药进行治疗。
在结肠炎患者中,中草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利湿化痰等功效,缓解炎症,促进结肠的修复。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黄连、黄芩、连翘等,这些药物具有消炎、抗菌的作用,可以有效控制结肠炎的发展。
三、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护理的独特治疗手段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目的。
在结肠炎患者中,针灸可以通过刺激中医学中的“关元”、“足三里”等穴位,缓解患者腹痛、腹泻等症状,同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结肠黏膜的修复。
四、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通过按摩患者的经络,可以调节气血运行,舒缓患者的症状。
在结肠炎患者中,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腹部、腰部等部位,促进患者的肠道蠕动,缓解腹痛、腹胀等不适感,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五、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护理师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方案。
在结肠炎患者中,饮食调理可以减轻患者的肠道刺激,预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常用的饮食调理方法包括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等。
六、心理疏导心理疏导也是中医护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结肠炎患者由于疾病的困扰,常常伴有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国医验方〗慢性结肠炎中医方2则
〖国医验⽅〗慢性结肠炎中医⽅2则【国医验⽅】慢性结肠炎中医⽅2则慢性结肠炎是⼀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的疾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道出现黏膜⽔肿、溃疡甚⾄出⾎性的病变。
慢性结肠炎辨证分型,分清寒热、虚实、阴阳属性,再对症治疗,所以不能盲⽬⽤药,⼀旦⽤错,药物的性味相反,反⽽会加重症状,所以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或咨询专业医师。
慢性结肠炎为良性疾病,不会危及患者性命和寿命,但可影响⽣活质量,建议患者通过中医诊治,⼀般都可痊愈。
慢性结肠炎中医⽅:1:葛枳⼆仁汤(国医⼤师徐经世⽅)【功能】:健脾和胃,利湿⽌泻。
主治慢性结肠炎属脾虚湿滞,腑⽓失利的虚实夹杂症。
【配⽅】:葛根30g,桔梗15g,苍术15g,枳壳15g,槟榔9g,桃仁10g,马齿苋15g,五⾕⾍6g,陈⽪15g,薏苡仁30g,扁⾖花6g。
【⽤法】:⽔煎服,每⽇1剂。
【⽅解】:取葛根、精梗以升提醒牌、启发脾机,配苍术燥湿运牌,和胃精⼟,⽅⽤积壳、槟榔、桃仁宽肠导滞,推陈出新:马齿苋、五⾕⾍清热解毒,健脾清积,陈⽪、薏苡仁、扁⾖花理脾和胃,利湿⽌泻,全⽅合⼒,以收良效。
2:仙桔汤(国医⼤师朱良春⽅)【功能】:健脾敛阴,清化湿热。
主治慢性结肠炎,脾虚湿热所致之久泄。
症见经常泄泻,时轻时重,或腹胀,便溏夹有黏液或间见少量脓⾎,反复发作不愈者。
【配⽅】:仙鹤草30g,枯梗6g,⽩槿花9g,炒⽩术9g,⽣⽩芍9g,⽊⾹(后下)5g,炒槟榔2g,乌梅炭4g,⽢草4g。
【⽤法】:⽔煎服,每⽇1剂。
【加减】:慢性结肠炎伴有肝郁脾滞者去槟榔,加柴胡4g,萆薛15g,秦艽9g;泄泻⽇久体虚⽓弱⽽腹胀不著者去槟榔、⽊⾹,加党参12g,炙黄芪15g,炙升⿇4g;腹痛甚者加重⽩芍(15~-30g)与⽢草(9~15g);湿热明显者加地锦草30g,⽩头翁10g。
慢性结肠炎中医治疗
慢性结肠炎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是一种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为临床表现的反复发作性疾病。
本病病变范围广泛,病程较长,难以治愈,且愈后容易复发,为临床难治病之一。
中医学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相当于“ 泄泻” 、“ 痢疾” 、“ 肠癖” 、“ 滞下” 范畴。
现就慢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近况概述如下:一、中医辨治思路及经验刘氏、邓氏认为:慢性结肠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一般责之于久泻脾虚、健运无权,或脾病及肾、肾阳亏虚,故以健脾止泻、温肾固下为常规治法。
但临床所见,证情复杂,病机错综,有兼肝郁、食滞不化、湿热留恋、肠间蕴热、中气虚陷、关门不固、久泻伤阴等,中医应采取病证辨治,并将临床用药思路概括为:消补同用,以助脾胃运化;在治疗中选用补脾益气利湿药的同时,加山楂、建曲、枳实等消导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寒热并进,以祛胃肠湿热:慢性结肠炎每多正虚邪实,正虚者脾虚气弱,或为脾肾阳虚。
邪实者,多为湿热逗留肠道。
在治疗上,既要温补脾胃,又需清化湿热,才能取得效果。
常用干姜配白头翁、吴茱萸配黄连、肉桂配马齿苋加入方剂中。
温涩合参、振奋脾肾阳气:慢性结肠炎泄泻日久,脾病及肾,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以致脾肾阳虚,泻下清稀,缠绵不愈。
临床用药宜温涩合参,温补脾肾,使脾肾阳复;收涩固脱,以免阴伤阳脱。
方用四神丸或附子中理中汤加乌梅、诃子、女贞子。
祛风胜湿,升举下陷中气:慢性结肠炎系感受外邪,饮食所伤,致脾失健运,脾为湿困,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清浊不分,并走于下发为泄泻。
常用羌活、防风、升麻、柴胡之类配方用药,从而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扶土抑木,调和肠道功能:慢性结肠炎常因失眠、焦虚、忧郁发病或加重。
为气机受阻,功能紊乱,肝、脾、胃三脏失和所致。
在临床中多用百合、柴胡、白芍、生白术、陈皮、防风,以调达肝性之刚,涵养其木;以醒脾养血益胃之剂培其土;以疏肝解郁清心之剂安其神。
李氏总结张继泽教授治疗慢性结肠炎( 脾虚肝郁型) 的临床经验。
结肠炎中医治疗方剂
结肠炎中医治疗方剂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中医治疗结肠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结肠炎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外邪侵袭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蕴,气血瘀滞所致。
治疗结肠炎的中医方剂通常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结肠炎的方剂:1. 清热利湿方:适用于湿热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大便黏腻、肛门灼热等。
常用药物有黄连、黄芩、黄柏、苍术、薏苡仁等。
2. 健脾益气方:适用于脾虚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胀、大便稀溏、乏力、食欲不振等。
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等。
3. 疏肝理气方:适用于肝郁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痛、情绪抑郁、胸闷、大便不畅等。
常用药物有柴胡、郁金、川楝子、香附、枳实等。
4. 活血化瘀方:适用于血瘀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痛固定、大便带血、舌质紫暗等。
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丹参、川芎、赤芍等。
5. 温阳散寒方:适用于寒湿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痛喜暖、大便清稀、四肢不温等。
常用药物有干姜、附子、肉桂、吴茱萸等。
6. 滋阴润燥方:适用于阴虚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大便干结、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等。
常用药物有生地黄、麦冬、玉竹、石斛、知母等。
7. 扶正祛邪方:适用于结肠炎的慢性期或恢复期,主要目的是扶助正气,驱除余邪。
常用药物有黄芪、当归、白芍、熟地黄等。
在使用这些方剂时,患者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需要个性化的调整方剂。
同时,中医治疗结肠炎还强调饮食调养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保持情绪稳定,加强体育锻炼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中医药*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肛肠科(243021)2012年7月23日收稿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慢性结肠炎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住院患者中慢性结肠炎患者129例进行详细系统的护理和治疗前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的中医辨证分型护理措施,对其整个治疗过程进行有效观察与分析。
结果:通过辨证施护,慢性结肠炎显示大多数疗效满意。
结论:中医护理指导措施的实施疗效确切,值得更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结肠炎;辨证施护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8-0146-02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施护郭玥*慢性结肠炎是一个泛指的名词,泛指某些已知或者未知原因造成的以炎性改变及功能紊乱为主的结肠疾病。
临床上一般分为两大类,即特异性结肠炎和非特异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中,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疾病。
本病1875年首次为Wilk 描述,1920年被医学界公认为特殊的临床病症。
本病在慢性结肠炎,特别是在非特异性结肠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某些特指的场合外,特异性结肠炎之诊断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现称溃疡性结肠炎,几乎就成了慢性结肠炎的泛指性同义词,尤其是在非正式场合或称谓中[1]。
溃疡性结肠炎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
本病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肠,与肝、脾、胃、肠等脏腑有关。
其病因多由于感受外邪、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素虚所致。
饮食不节,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液聚而为湿,日久蕴结化热,湿热与气血相搏结,壅塞肠道,使肠道传导失司,肠络梗阻而发病。
本病本虚标实,虚实互见,寒热错杂[2]。
笔者采用辨证护理的方法护理了129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住院时间自2009年3月~2012年3月间的129例患者,均在结肠镜明确诊断后。
其中男69例,女60例;年龄26~64岁,平均50岁,平均病程5年左右。
2护理方法中医辨证护理,对入选患者进行详细的入院评估,以问卷方式调查了解患者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生活和饮食习惯以帮助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随后指导人员按照中医分型予以辨证施护。
慢性结肠炎在中医临床上一般分为大肠湿热证,寒湿犯脾证,食滞胃肠证,瘀阻肠络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六型。
2.1大肠湿热证:起病较急,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如注,便味臭秽,血随便下或泻下黄色水样便,或脓样粘液便,腹胀肠鸣,肛门灼痛。
或可伴有寒热,心烦口干而不欲多饮。
食欲不振,小便赤涩短少。
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护理原则要做到热证寒护。
首先,急性发作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不要下地活动,避免加重机体负担。
应给予无渣半流质的饮食,避免水果、多纤维素蔬菜及其他刺激性食物,防止肠蠕动亢进,肠血管平滑肌痉挛和收缩,损害肠粘膜、诱发出血。
致敏类食物如虾、蟹、蚕蛹、蛋应尽量避免食用,这类物质可刺激机体释放大量组胺,导致肠壁出血、水肿、痉挛,加重病情。
重症者应禁食,禁食期间给予胃肠外高营养。
患者有贫血表现时,适当地给予输血、血浆、及时纠正贫血。
必要时口服铁剂或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有时也需要补充叶酸。
对于有体温升高的患者,可予以物理降温,并配合针刺曲池、阴陵泉等穴位。
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者,要严格记录24h 出入水量,或按医嘱给予补充液体及离子。
如低钾的病人,可以饭后口服氯化钾1.0g 。
每日三次口服。
或将氯化钾放入食物中服用[3]。
同时要耐心疏导患者,积极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做好情志护理。
2.2寒湿犯脾证:证见大便清稀,不甚秽臭,腹部冷痛,喜温喜按,腹胀恶心,泻下完谷不化,不思饮食,口不渴;肢体沉重困倦,或伴有头痛头重鼻塞,恶寒发热。
舌苔白或白腻,脉濡或缓。
护理时嘱患者注意保暖,适当添加衣被;多卧床休息,少下地活动。
同时做好病室清洁,空气流通、干爽。
腹痛可按揉腹部或推磨气海、关元、长强穴。
或用热水热敷腹部。
鼓励患者饮水进食,宜清淡少渣易消化低脂低蛋白食物,忌生冷、辛辣、刺激之品。
2.3食滞胃肠证:症见腹痛即泻,泻下痛减,少倾复又痛泻,粪便粘稠或粪水杂下,秽臭如败卵,胸院胀闷,痞寒不舒,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垢腻,脉象弦滑。
护理要点包括病室宜清洁安静,避免异味刺激。
泄泻严重者,应严格控制饮食,甚至可禁食数小时至一日,待腹中宿食排净,逐渐自流食恢复进食。
配合针刺建里、中脘、梁门穴帮助食物消化。
饮食中可酌加炒米粥、萝卜等品。
不能饮水进食者可考虑静脉补液。
2.4瘀阻肠络证:大便稀时干,便后不尽,久治不愈,腹部刺痛,痛有定处,以左侧少腹为多。
扪之有条索状瘀块,按之痛甚,大便带血,面色晦滞,舌边有瘀斑,舌质紫暗,脉弦细少涩。
护理过程中告知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安心静养,适当活动,以助气血流通,促进瘀血吸收,减少疼痛。
随时观察患者大便的次数、颜色、量及性质,留取标本送检,为病情的治疗提供依据。
对于出现贫血症状者应积极纠正贫血。
瘀阻较甚者辅以针刺血海、膈腧、足三里穴。
嘱患者饮食上适当进食绿豆、海带等活血化瘀之品。
2.5脾胃虚弱证:腹泻日久,腹痛隐隐,泻下稀薄,甚则水泻或泻物粹杂,口和不渴,每食生冷油腻荤腥之较难消化食物则腹泻次频,溏泄或如鸭粪,食欲不振,食后作胀,面色萎黄,下肢浮肿,体倦神疲,舌淡胖,苔白滑,脉沉或虚大无力。
若脾阳不振中焦虚寒还可出现手足不温,腹痛绵绵,喜暖喜按,遇冷加重表现。
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
护理中加强疾病知识宣传,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
引导病人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节,保持情志舒畅愉快,促进机体正气回复,使疾病早日康复。
并指导患者根据体力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平时饮食忌生冷、油炸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可进食栗子、桂圆、龙眼等益气健脾之品。
药物治疗上也要慎用苦寒之剂。
久病患者需配合针刺关元、天枢、脾俞等穴,帮助改善其胃肠功能。
2.6肝郁脾虚证:腹泻、便秘交替发作,时作时止。
多因恼怒而发作或加重,常症状为腹痛欲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便溏黏液多,左少腹坠胀,伴纳呆痞满,嗳气不舒,心烦不宁。
舌质红,苔薄白而腻,脉弦[4]。
护理时告知患者情志与疾病的利害关系,护理人员要以和蔼可亲的言行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并动员其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开导,逐步疏泄患者郁积日久的肝气。
饮食上可多吃菠菜、山药等疏肝健脾之品。
平时可适量饮用玫瑰花茶畅达肝气。
再配合针灸肝俞、三阴交、太溪等穴位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恢复。
3讨论慢性结肠炎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发病。
病程呈慢性经过,迁延数年至十余年。
常伴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或持续性逐渐加重。
目前西药治疗短期效果明显,但远期疗效较差。
祖国医学在本病的治疗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要采用直肠滴入和保留灌畅方法,使用青黛散10g 或锡类散5g 溶于生理盐水40m1中,保留灌肠;针灸疗法:针刺大肠俞、天枢、足三里等穴,中等刺激,12天为一疗程;中药疗法:药物以清热燥湿、凉血止血、柔肝止泻为原则,发病时用槐花散加减(黄连、黄柏、秦皮、白芍、防风、荆芥穗、槐花、地榆、赤石脂、海螵蛸、甘草),病情久者可用升阳去湿和血汤(升麻、黄芪、苍术、肉桂、秦艽、当归、白芍、丹皮、生地黄、熟地黄、甘草),缓解期可用参苓白术散。
轻型者也可用中药保留灌肠,选用马齿苋、一见喜、蚂蚁草、白头翁、红藤等各一两浓煎成100ml ,每日保留灌肠1次,10~14天为一疗程。
慢性结肠炎的护理需根据个体患者疾病辨证分型后具体对待。
从情志护理开始,加强医患沟通,融洽医患关系,让患者彻底解除因疾病造成的紧张和不安心理,对疾病的治疗树立坚定信念。
同时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注重饮食护理,明确告知饮食宜忌及避免诱发疾病加重1462012年9月的各种因素;时刻提醒患者注意天气变化,防寒保暖;适时指导患者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在症状护理方面可以配合针灸帮助患者改善急慢性症状。
依据我科近3年来对出院病人的跟踪随访调查发现,针对不同证型采用中医辨证施护,疗效确切,患者对整套护理服务满意度也较高。
本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刘国安,乔丽华,王晋平,等.慢性结肠炎[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73-74.[2]陈治水,危北海,张万岱,等.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2):133-134.[3]周慕容,安梅,等.护理宣教与知识问答[M].抚顺:辽宁出版社,1998.185-186.[4]刘国安,乔丽华,王晋平,等.慢性结肠炎[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8-29.*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750004)2012年7月5日收稿关键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8-0147-01踝肱指数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刘小芬*马培花*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病变之一,晚期可造成下肢及足部缺血,其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
踝肱指数(ABI )为目前常用的检测下肢血管病变的无创检查方法。
本人选择我科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确诊为糖尿病患者438例进行ABI 检查以筛查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8年7月~2011年10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438例,其中男性247例,女性191例,平均年龄(58.4±11.25)岁,病程(7.17±4.16)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80例,糖尿病合并肾病20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55例,糖尿病足47例。
1.2ABI 检测方法:采用multi/super Dopplex Ⅱ超生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ABI ,患者取仰卧位,测双侧前臂血压,并取高值作肱动脉压(两次血压差值小于10mmHg),双侧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收缩压取高值为踝动脉压,分别除以肱动脉压,其值为ABI ,取两侧ABI 之低者作为该患者的ABI ,若>1.30取高者作为其ABI 进行数据录入。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 2检验。
1.4结果:不同ABI 组糖尿病足患病率的比较:ABI 与糖尿病足患病率呈类似“U ”型分布的关系,ABI >1.31组中糖尿病足的患病率为18.18%,0.9<ABI ≤1.3组中的患病率为4.26%,0.7<ABI ≤0.9组中为32.5%,0.5<ABI ≤0.7组中的患病率为47.62%,而ABI ≤0.5组中糖尿病足的患病率高达64.29%,各组间比较患病率有显著差异,见表1。
表1不同ABI 组糖尿病足患病率的比较五组间比较X 2=59.838,P <0.01。
2护理干预2.1加强健康教育:有调查显示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本身尚能引起注意,但对下肢动脉疾病的概念不清楚,尤其是无自觉症状者,足部没有给予有效的护理,故加强教育,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ABI 为0.5~0.9提示轻中度动脉疾病,ABI ≤0.4时提示重度动脉疾病,ABI 值明显减低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静息痛、缺血性溃疡或坏疽的风险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