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防范措施
医疗风险防范措施
医疗风险防范措施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健康受损或医疗机构承担法律责任的各种潜在风险。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医疗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风险防范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疗风险防范措施:1. 患者安全管理- 建立患者安全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患者安全政策和流程。
- 开展患者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 实施患者身份确认制度,确保患者的身份准确无误。
- 强化药品管理,包括药品采购、配药、给药等环节,防止药品错误使用。
2. 医疗设备安全管理- 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的购置、验收、维护和报废等程序。
- 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 建立设备故障报修系统,及时处理设备故障,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 对医疗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
3. 医疗过程管理- 建立完善的医疗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过程的规范和标准化。
- 强化医务人员的沟通与协作,减少因沟通不畅导致的医疗错误。
- 实施严格的手术安全管理,包括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中的安全措施和手术后的护理等。
- 加强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处理。
4. 医疗质量监控- 建立医疗质量监控系统,对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 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审,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 加强医疗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 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医患纠纷,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5. 医疗信息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 加强对医疗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防止信息泄露和非法访问。
- 对医务人员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其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 建立医疗信息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应对和处置安全事件。
总结:医疗风险防范措施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患者安全管理、医疗设备安全管理、医疗过程管理、医疗质量监控和医疗信息安全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风险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医疗安全防范措施方案
医疗安全防范措施方案医疗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机构的声誉。
为了提高医疗安全水平,医疗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以下是医疗安全防范措施方案的一些建议:1.建立和完善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应制定和实施医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建立科学的机构架构并配备专业的医疗安全管理人员。
2.提供医疗安全教育和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医疗安全培训,包括对医务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医疗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3.强化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和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设备的定期检测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4.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事故的报告和处理机制,要求医务人员及时上报医疗事故,并进行调查和处理,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加强药品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管理制度,规范药品采购、配送、存储和使用流程,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加强药品使用的监测和管理,防止药物滥用和错误用药。
6.完善手术安全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手术过程监督等方面的安全措施,减少手术风险和手术事故的发生。
7.加强感染控制: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控制工作,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制度,加强医疗设施和设备的消毒和清洁,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习惯,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8.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患者的投诉和意见,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赔偿,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9.加强医疗信息管理和安全保护: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医疗信息的安全保护,保障患者个人隐私权和医疗数据的安全。
10.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强调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医疗安全防范措施方案应该从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医疗设备管理、药品管理、手术安全管理、感染控制、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不断加强医疗安全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医疗安全防范措施
医疗安全防范措施医疗安全是保障医疗行业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它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医疗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不仅会导致患者身体、心理上的受伤,还会对医疗机构的声誉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医疗安全防范措施非常重要。
一、医院管理制度医院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医护人员的职业操守、病床数量、药物库存等,充分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医疗安全。
二、医生护士培训在医院的管理制度方面,医生和护士的培训至关重要。
医生和护士的责任是治疗和照顾病人,培训这些专业人员,是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不可或缺的。
每一位医生护士必须接受规范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医疗安全知识、风险管理、疾病预防和诊断,从而避免疏忽和错误影响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三、患者信息保密患者的个人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私密内容,医院的工作人员必须保证患者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这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
四、设备仪器的维护在医院的设备仪器方面,应进行规律的检查和修理,确保医疗器械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规范医疗流程规范医疗流程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各项操作必须按照程序进行,得到相关手续的批准后才能实施,确保每一项操作遵循标准。
医疗工作人员不能因为个人原因的疏忽而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六、药品安全措施药品安全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药品和器械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储存和使用,并确保所有医疗药品的标签和包装信息是真实的、正确的。
七、医院设施和环境医院设施和环境非常重要,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医院必须保持清洁和卫生,避免感染疾病的传播。
医院建筑必须符合规划标准,以支持安全、可靠的医疗活动。
综上所述,医疗安全是医疗行业的基础,每一个医疗从业者都应该了解并遵守医疗安全规定。
医院管理和医生护士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以确保患者安全。
预防事故的发生,具备有效的医疗安全防范措施是必要的。
除了这些必要措施之外,医院管理者和员工还应该不断寻求新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障医院的声誉。
医疗机构安全生产注意事项与防范措施【最新】
医疗机构安全生产注意事项与防范措施
【最新】
医疗机构的安全生产是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医疗机构应注意的事项和防范措施,以确保安全的工作环境。
1. 预防感染
- 进行良好的手卫生,包括经常洗手和正确使用洗手液/洗手消毒液。
-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以减少感染风险。
- 定期清洁和消毒设备、表面和工作区域。
2. 管理危险物质
- 妥善储存和处理危险物质,如药品、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
- 建立应急处置计划,应对危险物质泄漏和事故。
3. 管理器械设备
- 对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其安全可靠。
- 培训医务人员正确操作器械设备,并提供必要的维护指导。
4. 预防火灾
-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并消除火灾隐患。
- 加强火灾安全意识教育,以提高员工应对火灾的能力。
5. 实施紧急预案
- 制定和演练紧急预案,以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如火灾、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
- 确保员工了解紧急预案,并知道如何正确地采取行动。
以上是医疗机构安全生产的注意事项和防范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医疗机构提高安全水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医疗安全保护措施
医疗安全保护措施
1. 严格管理医疗用品和设备
医疗机构应严格管理医疗用品和设备,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对医疗用品和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等环节要进行规范管理,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
2. 规范医疗操作流程
医疗机构应制定并执行规范的医疗操作流程,确保医疗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正确执行。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减少误操作的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
3. 强化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管理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管理机制。
及时发现、报告、处置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处置,保护患者的安全。
4. 提升医务人员素质和医疗技术水平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医疗素质和技
术水平。
医务人员应不断研究和更新医疗知识,掌握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诊疗水平和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医疗服务。
5. 加强医疗信息管理和保护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个人信息的管理和保护。
建立健全的医
疗信息系统,采取必要的信息安全措施,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保密
性和完整性,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以上就是几项常见的医疗安全保护措施。
医疗机构应认真贯彻
执行这些措施,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医疗风险防范措施
医疗风险防范措施概述:医疗风险防范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措施,可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护患者的权益和生命安全。
本文将介绍医疗风险防范的一些常见措施和方法。
一、医疗设备和器械的安全使用1.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使用医疗设备和器械,避免误操作和事故发生。
2. 定期对医疗设备和器械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性能。
3. 对新引进的医疗设备和器械进行严格的验收和试用,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二、医疗过程的规范管理1. 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程和流程,确保医疗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2. 对医务人员进行规范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
3. 建立健全的医疗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医疗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
三、药品和药物的安全使用1. 严格按照药品管理制度和规定使用药品和药物,避免药物误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2. 对药品进行严格的采购和储存管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3. 对医务人员进行药品知识和用药安全培训,提高其药物管理和使用的能力。
四、感染控制和预防1.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感染监测和预防工作。
2. 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和防护培训,提高其个人防护和消毒操作的能力。
3. 加强医疗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减少感染源的存在和传播。
五、手术安全和术前准备1.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检查和手术操作规程,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和准备,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六、患者权益保护1. 加强患者知情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确保患者的知情权和知识产权得到尊重和保护。
2. 建立健全的投诉和纠纷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患者的投诉和纠纷,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3. 加强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确保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和滥用。
结论:医疗风险防范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
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一、医疗风险防范措施:1.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任务,确保医务人员的工作符合规定的流程和标准。
2.强化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技能,使其能够正确、规范地执行医疗服务流程。
3.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
4.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医疗机构应建立用药管理制度,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药物过量、过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5.完善医疗服务风险评估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服务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
二、应急处理预案:1.确定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建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应急处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3.建立信息报告和传递机制:确立信息报告和传递的渠道和方式,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4.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制定针对不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明确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流程,确保应急处理的有效性。
5.开展应急处理演练:定期组织应急处理演练,检验应急处理预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6.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公安、消防、卫生监管等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医疗服务的正常进行。
7.做好应急处理的记录与总结:及时记录和总结应急处理的情况和经验,为类似事件的应对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医疗事故应急处理预案:1.进行现场救治: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安全,迅速进行现场救治,尽量减少患者损失。
2.及时报告: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并提供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3.启动应急处理机制: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规模,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事故处理和调查。
医疗安全防范措施(推荐阅读)
医疗安全防范措施(推荐阅读)第一篇:医疗安全防范措施医院医疗安全防范措施(一)护理工作安全医疗防范措施1、认真执行医德规范,增强工作责任心,严格劳动纪律,强化护理安全意识。
2、努力钻研技术,提高护理质量。
3、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工术操作规程。
4、做好常规护理。
对病人勤问、勤观察,随叫随到,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5、强化各种查对制度,如:医嘱查对制度;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手术病人查对制度;供应室查对制度;特别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6、对危重病人,应主动配合医生积极抢救,抢救的器械、药品应定位放置,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7、对补液病人(包括门诊补液)要加强巡视,控制滴速。
(二)门诊科室安全医疗防范措施1、认真执行医德规范,增强工作责任心,严格劳动纪律,强化医疗安全意识。
2、努力钻研业务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3、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4、对门诊病人必须书写门诊病历,详细询问、仔细体检,做好必要的检查。
5、对急诊病人随到随看,对危重病人先抢救、后挂号,并及时报告院长,转院要安排好护送。
6、加强对门诊补液病人的观察处理,做好交接班工作,离院前由医生检查一次。
(三)放射科安全医疗防范措施1、认真执行医德规范,增强工作责任心,严格劳动纪律,强化医疗安全意识。
2、努力钻研业务技术,提高放射诊断质量。
3、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4、严格执行五查二对一注意:①五查:科别、姓名、年龄、性别、检查日期。
②二对:部位、片号。
③一注意:注意造影剂过敏反应。
5、放射检查结果,必须及时书写报告通知求检科室,报告单书写清晰,描述全面,重点突出,结论明了,并签名。
及时完整的登记。
6、对疑难放射病例进行分析,提出诊断意见。
(四)药房安全医疗防范措施1、认真执行《医德规范》,增强工作责任心,严格劳动纪律,强化医疗安全意识。
2、努力钻研业务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3、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安全防范措施
医疗安全防范措施医疗安全是保障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免受医疗事故和医疗过失伤害的一项重要工作。
医疗机构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医疗安全,并保证患者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疗安全防范措施。
首先,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制订医疗操作规程和政策等。
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医疗过程质量控制、医疗设备管理、医疗人员质量培训等方面,确保医疗过程的规范和标准化。
其次,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医疗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修,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医疗机构还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设备管理,包括设备采购、验收、维修和报废等工作,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
再次,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医疗相关法规和规范,包括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临床操作规范、诊断和治疗指南等。
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临床路径,推行临床路径管理,确保医疗过程的规范和标准化。
医疗机构还应加强对医疗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此外,医疗机构应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品的安全和质量。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和分发等程序,防止药品交叉污染和使用失误。
医疗机构还应加强对药品的监测和不良事件报告,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药品安全问题。
另外,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
医疗机构应依法和规定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患者报告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并按照规定进行调查、处理和纠正。
医疗机构还应建立并推行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及时解决医疗纠纷,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医疗机构应加强患者权益保护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便利和满意的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投诉和意见反馈机制,及时处理患者的投诉和意见。
医疗机构还应加强患者教育工作,提高患者对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任和满意度。
总之,医疗安全防范措施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
医疗安全防范措施方案
医疗安全防范措施方案医疗安全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
为了提高医疗安全水平,医疗机构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医疗安全防范措施方案。
下面是一份医疗安全防范措施方案的建议:1.人员培训:所有医务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医疗安全知识培训,包括医疗事故的定义、预防和处理方法,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以及紧急救援的操作技巧等。
定期组织医疗安全知识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2.临床操作规范:制定临床操作规范,明确各项操作的流程和操作步骤,包括病例记录、检查、手术、用药、护理等。
规范化的操作可以减少人为错误和疏忽,保证患者的安全。
3.医疗设备管理: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制定医疗设备使用和管理的制度,明确设备的使用范围和操作要点。
重要设备可以配置双备份,避免单一设备故障导致的医疗事故。
4.药品管理:建立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采购、储存、配药、使用和处置。
督促医务人员对药品进行正确的读取、核对和使用,防止药品配错或错误用药的发生。
5.医疗护理质量管理:落实护士执业备案制度,明确护士的职责和执业范围。
开展护理质量评估和护理质量控制活动,定期开展护理安全培训和技术交流。
6.感染控制:制定感染控制制度,建立严密的消毒制度和隔离制度。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加强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7.医疗巡视:定期组织医疗巡视,检查医疗执业活动是否符合规范和要求。
巡视内容包括医务人员的工作纪律、操作规范、设备设施的安全使用等。
及时纠正不符合要求的行为。
8.医疗纠纷处理: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因医疗纠纷引发的投诉和举报。
组织对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加强对医疗事故和医疗错误的预防。
9.紧急救援准备:制定医疗紧急救援预案,明确各类应急情况的处理流程,包括突发意外事件、病人急救、火灾、地震等。
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紧急救援演练,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医疗安全防范措施
医疗安全防范措施1、牢固树立“医疗安全第一”的观念,坚持医疗管理中安全有效的原则,杜绝事故,减少差错和缺陷。
2、努力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强化观念,严格执行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基本医疗制度、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3、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会诊转诊制、危重患者抢救制、值班、交接班制度、三级查房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等医疗制度。
4、严格执行安徽省病历书写规范,及时、真实、完整、正确书写病历。
严格执行知情同意的原则,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健全和执行患方签字制度,尊重患者或家属的知情权、选择权、决定权。
5、科主任、主任(副主任)医师定期门诊,主治、高年资医师门诊把关。
科室要制定相应的安全医疗防范措施,强调岗位责任制,人人在岗在位,随叫随到。
6、护理部、药房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防发错药、配错药、用错药、打错针、搞错剂量、贴错标签、写错用法,不发配伍禁忌或不符合规定、皮试阳性或需做皮试而未经皮试的药物。
发现错误的处方或医嘱要退回,由医师更正后方能发药。
7、保障抢救药品供应。
急救器材、药品定量、定位、定人管理,使之处于应急状态。
8、麻醉、剧毒、贵重药品按规定保管。
9、严格执行院感的有关规定。
10、严格执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液入库、发血、输血等相关规定,避免和减少医源性的事故发生。
11、医技科室必须做好室内、室间质控。
加强与临床联系,避免因缺乏沟通而造成纠纷。
12、加强对进修生、实习生管理,严格执行进修生、实习生带教的有关规定。
13、严格执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医疗事故处理预案和医院急救预案,防患于未然。
14、坚持医疗缺陷、事故登记、报告、讨论、处理制度。
15、每年修订医疗安全保障方案,一切从医院实际出发,切实加强医疗安全防范措施。
16、严格执行病历保管、借阅、复印制度。
17、坚持开好每季安全医疗例会,分析缺陷、差错、事故所致医疗纠纷原因,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把医疗安全落实到实处。
医疗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医疗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一、引言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也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
然而,医疗领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可能导致患者受到伤害或死亡。
本文旨在探讨医疗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医疗安全隐患1. 药物安全问题:包括药物剂量错误、药物过敏反应、抗生素滥用等。
2. 器械风险隐患:医疗器械故障、植入物并发症、影像设备事故等。
3. 操作规范不健全:缺乏操作标准和流程,可能导致操作失误或疏漏。
4. 医疗记录不完整:记录不准确、不完整,影响诊断和治疗。
5. 患者隐私保护不足:泄露患者个人信息,侵犯患者隐私。
6. 医护人员培训不足: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技能,影响医疗质量。
7. 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医疗废物未按规定处理,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
8. 医院感染控制不到位:医院感染事件得不到有效控制,增加患者风险。
9. 应对预案缺乏: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影响及时应对和处置。
10. 医患沟通障碍:医患之间沟通不畅,导致误解和纠纷。
三、防范措施1. 加强药物管理:建立严格的用药制度,规范药品采购、存储和使用流程。
2. 完善器械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器械,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制定操作规范: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健全医疗记录:完善病历管理,确保记录准确、完整。
5. 加强隐私保护:建立患者隐私保护制度,加强对患者信息的保密工作。
6. 强化医护人员培训:定期开展医护人员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安全意识。
7. 规范医疗废物处理:制定医疗废物处理规定,确保废物处理符合环保要求。
8.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建立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体系,降低感染风险。
9. 制定应对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医疗安全,听起来就像是个“高大上”的话题,但实际上,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想象一下,你正在医院里等着看医生,周围的人都在紧张地说:“哎呀,我这病可不能再拖了!”其实,咱们最希望的,就是在医院里能放心,医生能把我们照顾得妥妥的,不是吗?今天,我就来聊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别担心,我会尽量让它轻松点儿。
1. 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素养1.1 定期培训与考核首先,咱得说说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你想想,医生和护士可是生命的守护者,难道能让他们“马虎大意”?所以,定期培训和考核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想象一下,如果每年都有一次大考,大家都得紧张复习,肯定能提高医务人员的水平。
你说,一个医生如果连基本的药品知识都不掌握,那可真是让人心慌啊!1.2 开展模拟演练另外,模拟演练也是个好办法。
就像学校的消防演练,大家都要认真对待。
医生们可以在模拟环境下练习各种突发情况,遇到紧急情况时就不会手忙脚乱,能够镇定自若。
毕竟,临场发挥可是能决定生死的大事,谁也不想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对吧?2. 加强患者信息管理2.1 电子病历的应用再来聊聊患者的信息管理。
如今科技发展迅速,电子病历的使用已经成为了趋势。
这就好比你出门买菜,用手机一查,想要的东西立刻就能知道有没有。
如果每个患者的病历都能及时更新,医务人员就能精准掌握病情,减少错误。
这可真是“事半功倍”啊!2.2 建立患者沟通机制当然,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
咱们都知道,很多医疗事故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要是医生和患者之间能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患者的真实情况,那可就能避免不少麻烦了。
试想一下,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能主动表达,医生也能及时回应,这样的互动不是双赢吗?3. 优化医疗环境3.1 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性说到医疗环境,设备的安全性绝对是个大问题。
想象一下,你在医院里看到那闪闪发光的仪器,心里是不是就踏实了?要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定期维护和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医疗安全措施
医疗安全措施1. 导言医疗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方面。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医疗机构应采取一系列严密的安全措施。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医疗安全措施,并提供一些建议供参考。
2. 室内安全措施2.1 械具和设备管理- 定期检查和维修医疗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 对使用医疗设备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正确操作设备。
2.2 患者隐私保护- 确保患者隐私受到充分尊重,不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 在医疗过程中,保持对患者的隐私进行保护。
2.3 感染控制- 严格执行消毒和清洁操作,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 培养医护人员正确的手卫生惯,确保他们洗手的频率和方法正确无误。
3. 药物安全措施3.1 药物管理- 设立药物管理制度,确保药物的准确配药和使用。
- 对药物进行分类和标记,避免混淆和错误使用。
3.2 药物存储- 设立合适的药物存储区域,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 定期检查药物的保质期,避免使用过期药物。
3.3 用药指导- 提供给患者准确和详细的药物使用指导,避免患者因误用药物而发生问题。
4. 医疗事故应急处理4.1 应急预案- 制定医疗事故应急预案,包括各种常见医疗事故的处理方法和流程。
- 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2 事故报告和调查- 及时报告医疗事故,并进行详尽的调查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5. 结束语医疗安全措施对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应该始终重视医疗安全,并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措施。
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断完善安全制度,我们可以共同致力于提供更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医疗安全防范措施
医疗安全防范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医疗安全的意义在于提高医疗工作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医院的声誉和质量。
为了实现医疗安全,医院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防范措施。
人员管理方面的防范措施医疗机构是一个系统,医疗工作需要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协作。
因此,如何管理医院内的人员,在医疗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建立和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医院要逐步完善医院人员管理制度,科学地制定职业道德和职责,规范人员行为和卫生,促进医疗人员间的合作和信任。
2.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培训医护人员应不断开展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特别是应加强安全意识和危险防范意识的教育,做好安全注意事项的讲解,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防范素质。
3.严格入职资格审查和考核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入职资格审核和考核。
对资格不符合的人员不予录用,对不符合工作要求的进行培训或纠正,对不达标的人员及时调整或解雇。
设备管理方面的防范措施现代医疗技术设备日新月异,在医疗过程中,设备的正常使用对病人的安全影响很大,所以医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要落实到位,注重保养记录,定期检查、保养、维修设备,并对故障设备及时报修。
2.定期设备安检和质量控制医院应制定设备使用和质控标准,规定当设备未检时该如何处置,要确定设备的管理制度,保证设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保证设备顺利工作。
3.加强对设备的操作培训医院要确保各位医生、护士、技术员等相关工作人员熟悉且能够准确、安全地操作各种医疗设备,并要定期开展设备操作培训。
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防范措施医院环境卫生管理是医疗安全防范的初始阶段,做好环境卫生管理,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预防医疗事故等安全问题。
1.加强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医院环境卫生保洁人员要保证地面、墙面、天花板等的卫生清洁,及时清理污水、污物和医疗废弃物等。
2.加强内部病房、手术台、设备等卫生监督设立内部监督机构,对病房、手术室、药房等重点部位,及时监督,确保医院环境安全。
医疗安全防范措施
医疗安全防范措施1、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医疗安全教育,结合院内外医疗纠纷情况,组织科室学习讨论,制定防范措施。
2、严格遵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不得有任何违反操作常规的医疗行为,注意理论修养和操作技能的提高。
3、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造成用错,发错药物。
4、正确合理处理病人,对病情充分估计:(1)入院病人及观察病人不得让其私自回家,以免病情恶化或死亡。
(2)在没有保障措施情况下,不得让危重病人到辅助科室检查。
(3)坚持首诊医师及三级医师负责制,危重病人必须先进行抢救,带病情稳定后方可转科、转诊、手术或接收入院等。
(4)院内急会诊必须在10分钟内达到,不得延误。
(5)会诊医师资格:下级医师会诊,追究上级医师责任。
5、认真细致观察病情,按时,按级巡视病房。
6、各级医务人员必须具备高度责任心,对危重病人、大手术后的病人的病情变化能熟悉掌握,防患于未然,对细微的病情变化要有敏锐的反应能力,尽量多接触病员.7、加强工作责任心,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避免误诊、漏诊。
8、加强手术管理(1)做好术前讨论、准备工作、术后管理要细致耐心。
(2)坚持分级手术原则,禁止跨科室手术。
(3)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不得盲目及越级施术。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手术感染;操作动作轻柔、细致、避免粗暴及损伤脏器。
(5)做好术前、术后查对工作,避免纱布、器械遗漏及部位错误。
(6)麻醉认真负责,细致观察,正确用药。
9、加强输血、输液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0、加强急诊管理(1)急诊必须突出“急”字,接诊时不得怠慢或推委病人。
(2)会诊医师必须在10分钟内赶赴现场,不得延误抢救处理时机,不得相互推委病人。
(3)急救器械、设备经常检查,保持良好的状态。
(4)接到急诊或抢救等通知要及时到达现场。
(5)不得因责任或技术行为,造成重要治疗措施未落实。
11、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医疗安全防范措施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2. 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3.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强患者满意度。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医疗安全防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医疗安全防范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设立医疗安全防范办公室,负责日常医疗安全防范工作的实施和检查。
四、防范措施1.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1)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对新入职医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掌握基本医疗安全知识。
2. 完善医疗设备设施(1)确保医疗设备设施正常运行,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为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
3. 规范医疗操作流程(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交叉感染。
(2)加强手术、检查等医疗操作过程中的沟通,确保操作准确无误。
4. 加强药品管理(1)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
(2)对过期、变质药品进行及时清理,防止患者用药安全。
5. 建立应急预案(1)制定各类医疗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报告、处理流程。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6. 加强患者沟通(1)提高医务人员沟通技巧,确保患者知情同意。
(2)关注患者心理需求,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7. 强化医疗安全管理(1)加强医疗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设立医疗安全举报电话,鼓励患者和医务人员举报安全隐患。
五、预案实施与监督1. 医疗安全防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预案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医疗安全防范办公室负责日常医疗安全防范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检查。
3. 各部门、科室负责人对本部门、科室的医疗安全防范工作负总责。
六、预案修订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调整或医院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应及时修订本预案。
医疗安全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引言医疗安全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关系到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和差错,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权益,维护医院正常秩序,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医疗安全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二、医疗安全防范措施1. 加强制度建设(1)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质量控制制度、病历管理制度等。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无菌操作规程、药品管理制度、手术操作规程等。
2. 提高医务人员素质(1)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3. 强化医疗安全管理(1)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加强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防止污染和传播疾病。
4. 优化患者服务(1)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2)优化就诊流程,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3)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
三、医疗安全应急预案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应急工作。
(2)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处置措施。
(3)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4)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2. 灾害事故应急预案(1)成立灾害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应急工作。
(2)制定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处置措施。
(3)加强灾害事故预警和监测,及时掌握灾害事故信息。
(4)开展灾害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3. 医疗伤害处置应急预案(1)成立医疗伤害处置小组,负责医疗伤害事件的调查、处理和赔偿。
(2)制定医疗伤害处置预案,明确医疗伤害事件的调查、处理和赔偿程序。
(3)加强医疗伤害事件的信息报告和统计分析,提高医疗伤害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4. 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应急预案(1)成立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应急工作。
医疗机构安全防范措施
医疗机构安全防范措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疾病不断增多,医疗机构的安全防范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在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方面,医疗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防范各种安全风险。
一、基础设施安全(1)建筑物安全:医疗机构需要确保大楼的结构安全和防火防爆设施的完善。
定期进行建筑物的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楼房能够承受自然灾害和其他紧急情况的考验。
(2)电力安全:医疗机构应严格管理电力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和安全性。
定期对电缆、开关和配电箱进行检查,确保电力系统不会发生火灾等意外事故。
(3)供水与排水安全: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供水和排水系统,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用水和排水安全。
监测水质,避免水源污染,并确保排水系统的顺畅运行,防止排水堵塞和洪水灾害。
二、防火防爆安全(1)建立火灾报警系统:医疗机构应配置火灾报警器,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火灾报警器需要安装在关键区域,如病房、手术室和药品储存室等,一旦发生火灾,及时启动报警系统,迅速采取应急措施。
(2)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医疗机构需要制定详细的火灾应急预案,明确员工的防火责任、逃生路线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员工对火灾的应急处理能力。
(3)严格控制火源:医疗机构需要限制室内吸烟区域,定期检查电气设备,避免设备过载和短路引起火灾。
此外,需合理储存易燃物品,确保良好通风和分类储存。
三、安全监控系统(1)视频监控:医疗机构应设立视频监控系统,监控重要区域和通道。
监控摄像头的设置要合理,能够全面覆盖区域,力争有效预防和解决安全问题。
(2)门禁系统:医疗机构需要配置门禁系统,设置安全通道和限制区域,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进入特定区域。
门禁系统应与视频监控系统相结合,提高安全性。
四、医疗器械安全(1)设备维护: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器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反复消毒:在使用医疗器械之前,医务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工作,以保证患者的治疗过程安全无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安全防措施一、加强医院管理,建立健全、落实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一)院级和职能部门在安全行医及医疗质量管理中主要起组织管理、宏观控制与协调、指导作用,并以不同形式参与医疗质量控制,院长必须坚持定期查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职能部门通过日常业务活动进行质量检查、组织协调,根据医疗质量管理计划和标准,定期组织实施全院性医疗质量检查和分析,针对医疗工作中发现的缺陷和问题进行跟踪检查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不断修改、补充、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二)科室质量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讲,科主任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决定了该学科的质量水平。
一般业务行政职能部门没有能力直接控制质量形成的全过程。
因此,医疗质量管理主要靠科室、责任在科主任,科室医疗质量是以科主任负责制形成展开的,环节质量的控制和终末质量的检查评价是科主任的职责,是科主任必须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重点抓好的经常性工作。
然而正如一个政策执行效果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制定者的素质,另一方取决于执行者的素质,科主任应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带好头、把好关,若一个科室频繁出现病人投诉、差错甚至事故的话,科主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认真严格执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以及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安全行医是最基本的措施,就是严格格执行、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技术操作常规,也是防医疗差错乃至医疗事故的有效措施。
临床医学是应用科学,而这些制度、职责和常规是行医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是用无数的生命换来的,任何人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想象,自己的意志来违反这些制度、职责和常规,更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而不严格执行制度、职责和常规。
1、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医院的基本工作是医疗,三级医师查房是医疗工作的基本形式。
各级医师要通过这项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一级监督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时,三级医师之间还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有利于杜绝诊治过程的漏洞。
查房时必须带病历牌,主治医师、副主任、主任医师应认真审查病历和医嘱、检查项目、是否需要其他处理并作出指示,上级医师对病历的真实性、科学性、及时性负责把关。
2、“查对”制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这是医疗工作的一个根本制度。
医生在一切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免发生医疗纠纷甚至差错事故:如、性别、诊断、用药剂量、种类、手术部位等。
每日在开具临时医嘱及计划后,必须交于办公护士,由办公护士核对后再交于巡回输液护士,医生不得直接交于巡回护士,或直接在原输液单上涂改,增减药物;办公护士对每天新开出的医嘱必须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做到天天小查对、每周两次大查对,要求有一名医生参加查对,并进行登记。
查对容:医嘱单、计划单、服药牌、注射单。
若出现予盾处以原始医嘱本为依据,查对时间:大处方当日。
3、术前、术后讨论制度外科、妇科、五官科、眼科等手术科室,应严格执行手术讨论制度,尤其是重大、疑难手术。
在讨论中应注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正确估计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严格掌握手术时机,术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一旦出现应如何处理,充分估计手术的风险性,并向家属交待手术的必要性、目的、危险性、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
让家属心中有数,签同意书,记录在案。
不得杜撰术前讨论容或走形式,讨论容毫无涵,对手术无指导意义。
4、病历书写制度(1)加强病历管理的全过程,从记录开始至交病案储存,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落实。
(2)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对病历的及时性、科学性负责。
(3)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书写病历。
病重及术后3天病人每记录,病危病人随时记录,上级医师要及时认真审查。
5、首诊负责制门诊、急诊医师对来院就诊病人,必须遵守首诊负责制,负责请相关科室对疑难病人、涉及多科病人会诊;对急危重病人先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请相关科室会诊。
不得推诿病人,延误病情及抢救时机。
6、严格交班制度每位医生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并有记录;对危重病人实行床旁交接班,并作记录签名。
接班者若同意交班者意见签名认可,若有异议,请记录异处,并签名。
7、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1)各科室负责人要经常检查抢救设备的运行情况,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各种设备保持在完好状态。
保证随时可用。
(2)设备管理人员应随时到各科室检查使用情况、设备完好状态等,并当场抽查设备,不得走马观花,询问就罢。
凡因管理不当,在救治病人中出现重大设备故障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8、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制度特殊、重点科室:如婴儿室、手术室、ICU、要有预防院感染的措施,并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
对已发生的院感染,要及时上报,迅速处理,不得隐瞒真情。
9、严格执行会诊制度各科室在遇疑难病人时,应遵循先科后院会诊程序,多请有关科室或有经验的专家会诊,听取大家意见,不得擅自、轻易将病人转往他院。
10、疑难病人、危重、死亡病人讨论制度认真执行疑难病人、危重、死亡病人讨论制度,死亡病人一周必须讨论,不得弄虚作假,伪造讨论容。
讨论容要求真实、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11、处方制度(1)处方由有处方权的本院医师开具,任何人不得越级冒开或代开处方,医生不得将签有自己的空白处方交于他人随意开具药物,违者将严肃处理,处方应按处方原则、规开具。
(2)药房发药人员对处方的正确和规负责,对不合要求处方有权退回重开。
12、报告审签及报告制度(1)医技科室应严格执行三级医(技)师负责制度,对所出报告的正确性负有责任,对疑难、危重病人必须实行科会诊,并实行双签字,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及严肃性。
(2)对急诊病人及标本,应及时检查、检验,及时报告(或书面报告),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检查及检验报告时间;对有疑难问的检验、检查报告,应及时与临床取得联系(有记录)。
以便及时处理或更正报告。
13、新技术、新项目、重大、疑难、破坏性手术的审批报告制度凡是新技术、新项目必须报告院长或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重大疑难、破坏性手术进行审批和术前讨论,按诊疗技术操作常规,作好术前准备,及时向主管院长和职能部门报告登记。
14、认真严格执行医疗操作常规和职能部门报告登记。
(1)各专业各级医师应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多发病的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不得凭主观臆断,而违背原则,违背常规。
(2)各级医师之间严格遵守岗位职责,爱岗敬业,下级尊重上级、上级帮助下级,互敬互爱、互相学习、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各级医师之间要互相学习他人的长处,以纠正自己的短处。
(3)医技人员及实施各类诊疗操作的人员,应严格按照各项操作的常规进行,遇特殊情况及时酌情处理,严格掌握指征,危重病人在进行检查时,应有医师陪同。
(4)各级医师在掌握本专业疾病诊疗常规外,还应熟练常识性急诊知识、急症抢救常规、心肺复操作。
(5)带教人员严格执行医院关于带教带学的规章制度,做到言传身教,把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医术、丰富的知识传授于被带教者,做到放手不放眼,对被带教者开具的处方等医疗文献要审查、签字,并对其科学性、真实性、规性负责。
(6)医嘱应由有处方权的医生签字后生效,任何人不得代签、代开。
除急诊抢救外,一般情况下护士不执行口头医嘱,口头医嘱执行事后由医生补开医嘱。
二、特殊部门的医疗安全措施(一)手术室1、人员管理:手术人员不得擅自换岗、换台、离台,禁止术中离台接、打,手机、呼机禁止带入手术间,禁止在手术间谈笑风生,高声喧闹。
手术期间要严肃认真,有条不紊,谨慎言语。
2、手术室无菌物品必须标签清晰,注明失效期,并按效期先后使用。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必须分室存放,有专人定期检查失效期和药品存放情况。
3、手术室、麻醉科服药与外用药应分柜存放,药品标签必需醒目,药品必须定位、定量。
特殊麻醉药品应有专人保管,柜上销。
参加手术的科室一般不应将其它药品带进手术室,如遇个别特殊情况(如术中需用的抗癌药等)也应将带入的药品妥善保管,并提醒麻醉医师和手术护士以免误用。
4、要加强手术标本管理,术中取下和各种标本,未经手术主刀医师同意,任何人不得丢弃。
应由手术护士将标本固定好,妥善放置,医师填好病检申请单,作好登记,指定专人送病理科。
5、手术室清点制度:手术室必须认真执行清点制度,防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任何手术术后均由手术者、洗手、巡回护士认真清点手术用品(包括器械、沙布、缝针、刀片等),并在登记本上作好记录,方可关闭手术体腔。
如发现异常情况,一定要认真查找原因,在原因未明确前,不得关闭手术体腔。
严禁任何人私自在备用的手术包拿取部分器械,若情况特殊,急需部份器械也应报告手术室护士长同意。
对违规者要停止其半年参加手术和资格。
6、要注意有感染手术的处理。
无论受术者一般感染,特殊感染或乙肝阳性等感染者,术前都尽量备齐、备足用品,所有感染手术用品都应在手术间进行清理,然后进行手术间的消毒。
7、手术室护士责任重大,要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术前再核对病人、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和术式,手术用品与特殊器械要齐全,随时了解病人生命体征和手术进展情况,掌握好输液速度,对手术时间较大或术中变换体位的患者要注意管道、电刀情况。
(二)急诊科1、急诊科医师必须熟练掌握急症抢救常规和专业急危重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掌握心肺复的抢救操作方法,在抢救病人时要做到及时、准确、不忙乱。
2、对诊断困难、病情判断不清,处理不易的疑重病人或涉及多专科的病人,急诊科医师必须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诊治。
急诊科医师禁止将危重病人先检查后抢救,而致危重病人死于检查途中。
各专科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急诊科医师的会诊请求,违者进行严肃处理。
(三)门诊部1、门诊各专科医生对来本诊断室就诊的病人要分清轻、重、缓、急,对需抢救病人应做到及时就地、就近抢救,同时通知有关人员协助抢救,禁止叫危重病人自行到抢救地点。
2、导医对来院就诊的病人,就进行就医指导,对危重病协助专科医师进行抢救,负责门诊大厅的秩序。
3、对在本科就诊的诊断不清或非本专科疾病病人,应及时会诊、转诊,不得隐瞒病情,延误病人治疗,造成后果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4、门诊部应作好管理及各科之间协调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门诊处方进行抽查、监控,对不合格的处方应坚决予以处理。
5、门诊各科医师要注意执行门诊病人三级负责制度,对凡三次不能确诊者要请专科或上级医师会诊,对确诊仍有困难者收入住院观察治疗,对拒绝入院病人要作好记录,以免引起纠纷。
6、门诊各科医师、检验、放射、病理、B超、心电图等各科人员都要执行三级医(技)师制度,较为疑难病例均交请上级医(技)师或经验丰富的同志会诊,自觉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失误。
(四)外科1、认真执行术前审批和讨论制度,不得弄虚作假、敷衍了事,认真询问病史,全面细致体检,周到全面的辅助检查是作好术前准备的基础,减少漏诊、误诊及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