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单位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好人好事事迹材料一

个人简介唐燕,女,岁,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唐人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院长。

事迹简介年,唐燕与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联合创办唐人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设立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面向黔南、黔西南等贫困地区招收0名少数民族学生并提供全额资助,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就业。她还用自己多年收集购置的贵州民族民间服饰,建立了民族服饰博物馆,供学生学习和游客参观。,唐燕投资0万元在惠水县注册贵州唐人坊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为培养非遗人才提供平台。与惠水县妇女联合会、县扶贫开发局、县人社局等部门签署协议,帮助当地孤残、留守、返乡妇女居家就业,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

正文

年,唐燕来到了位于黔南州惠水县的贵州盛华职院做志愿服务。看到那么多精美独到的手工艺品时,她震惊了,发出了“贵州也是中国手工艺品制作的一块宝地”的感叹,在做志愿服务期间,她萌生了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想法。经过努力,同年与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联合创办了民族文化传承中心(现名唐人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设立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利用自己多年收集购置的贵州民族民间服饰,建立了民族服饰博物馆,供学生学习和游客参观。

从年起,唐燕一次次走进贫困地区,招收少数民族初中毕业学生到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中职班学习。

来,唐人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每年面向黔南、黔西南等贫困偏远山区招收-名初中毕业生,并提供全额资助,保障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至今已招生共0名学生,对于每个被招进学院的学生,唐燕都要进行家访,通过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家庭经济和生活状况、学生成长情况、思想动态、家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学习一技之长,帮助家庭脱贫。

毕业的学生均在北京唐人坊和贵州唐人坊就业,学生对未来有盼头、有激情、有信心。

为了让贫困学生能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唐燕积极向社会各界呼吁,经过她多方奔走,终于促成民进北京市委全额资助的彩虹班在唐人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开班。在人才培养上,唐燕有自己独到的理念,她主要采取“三个三年”的人才培养计划,首先是进行教育培训三年,让学生学会一门技能,再工作三年的同时,反哺家庭;再拼搏三年,买房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园。

为了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以来,先后在校内校外举办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培训班、贵州省妇联“锦绣计划”培训班、文化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刺绣传承人”培训班等培训班,共培训学员,学员覆盖黔南、黔西南、毕节、六盘水、安顺地区。

,唐人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成为文化部考评择优选择的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研习基地。唐燕与惠水县妇女联合会、惠水县文化与旅游局、惠水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惠水县扶贫开发局、惠水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五部门签署协议,帮助当地孤残、留守、返乡妇女居家就业,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

教学中,唐燕秉承学生的“作业就是作品,作品就是产品”这种产教深度融合的理念。,唐燕投资0万元在惠水县百鸟河数字小镇注册贵州唐人坊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增强了学院专业实训规模,研究开发具有贵州特色的新产品,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培养一批批能代表中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让世人了解、学习民族和具有现代工匠水平人才提供更高、更广的平台。

单位好人好事事迹材料二

邓景元,男,汉族,年生,交大一附院康复中心脑病科、针灸科主任。

医学家孙思邈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孙思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给出了标准答案——“大医精诚”。这也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邓景元医生的真实写照。

他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脑病科、针灸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邓景元医生,这位大医院的名大夫,连续四年风雨无阻利用每个周六到该社区为居民义务提供康复治疗,他本人多次获评医院“青年岗位能手”、“十佳医生”、“优秀教师”,并先后获得“西安市、

年度优秀志愿服务者”、“陕西省度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刻苦钻研追求精湛医术默默奉献诠释医者仁心

在二十余年的临床工作中,邓景元医生始终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他以中医针灸、推拿治疗为主,结合现代康复医学理念治疗各种急、慢性脑血管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干损伤、难治性面瘫、各种脊髓损伤术后康复、小儿脑瘫等疑难杂症以及各种肿瘤、内科、妇科杂病的中医辅助治疗,接治了全国各地难治、失治、误治的众多病人,减轻了众多病人的经济负担。他在自己身上的无数次针灸试验中,逐步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无痛进针法”,并自创一套“补肾通阳行气针刺法”,充分凸显中医特色,因疗效特别突出,深得所有病人的好评。邓景元医生始终以“让病人痛苦而来,微笑而归”的理念对待每一位患者,从未因一直以来的超负荷工作而抱怨过,他平易近人,诙谐幽默的相处方式,使每一位患者心情舒畅,诊治结束后都与他结成了朋友。

0邓景元医生调入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后,作为康复医学中心针灸科、脑病科主任,在繁忙的临床和教学工作之余,他始终将培养科室年轻人列为首要的工作任务。0至今他多次个人出资安排科室年轻人参加国内外各类康复医学会议及培训班多达0人次,使脑病科医技护各个层面都能及时了解最新的康复医学动向,并将所学及时运用到临床康复治疗中。邓景元医生给所有新进科室的治疗师立了个规矩“在给患者针灸治疗前必须先给他针灸”,得到他的认可后方才能为患者实施治疗,正是这种高度重视医疗质量安全,对病人极端负责的态度使他收治的患者数在康复中心始终排名第一,并且做到“医患零纠纷,医疗零事故”。尤其是在脊髓损伤的术后康复治疗上疗效特别突出,为一附院康复中心在全国脊髓损伤康复领域占有

了一席之地。

纾难解困帮扶弱势群体常年义举践行慈善宗旨

自年日交大一附院团委在红专南路社区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至今四年多的时间里,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邓景元医生都会牺牲每周六的时间早早来到社区,带领他的康复团队义务为社区残疾人进行一对一康复治疗和训练,四年来,在邓景元医生的带动影响下,他的志愿者康复治疗团队已发展到多人,为近000人次提供了康复治疗,并先后无偿向社区残疾人康复室赠送了多元的康复器材。

在持续四年多的义诊过程中,邓景元教授每周六从清晨忙到下午,中午常常顾不上吃饭,居民们都赞扬说这样的好医生真的是不多呀,不少居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自家做好午饭给邓教授送来,一时间,能给邓医生提供一顿自家的便饭俨然已经成为一种荣耀。有的居民家属突发疾病,知道邓教授在就跑到社区来请,邓教授就即刻到家中进行处理。岁的孙兴安老人,常年瘫痪在床。一天,老人突发中风,情况十分紧急,老人家属前来求助,邓景元二话没说,赶到其家中进行紧急救治。很快,老人的病情得到控制,邓景元嘱咐其家属,今后坚持他的针灸治疗,老人的病情可以得到改善。此时老人的家属却面露难色,原来,老人的孩子都不在身边,按时带领老人到医疗站治疗成了一个难题。邓景元了解情况后,主动提出到家里为老人进行康复治疗……经过邓景元的悉心治疗,老人基本痊愈了。老人感激地说“邓大夫,若不是您,我真的要失去生活的信心了!”岁的孙茂林老人脑梗致残,刚开始吃饭都困难,更别说下床走路了,孙大爷每周六都接受邓医生的免费康复治疗,三年下来,效果显著,不仅能走路,还能自己做饭。还有一位年仅岁的袁红,因脑梗引起左半身偏瘫,上有老下有小的她萌生了轻生的念头。患者的母亲跑到社区来找邓景元医生,邓教授知道后亲自到她家给她做了检查,并给她做了大量思想工作,之后把她安排到医院对她进行了治疗,经过半年多的精心治疗,袁红康复了。她和她的家人非常感激的说要不是邓教授她和她的家庭就毁了,等我好了以后我也要像邓教授学习,也要为这个社会做一些贡献。

针对社区居民退行性脊柱疾病较多的问题,他开展了最先进美式脊柱矫正治疗方法,通过全面系统有效的治疗让大量颈肩腰腿痛居民摆脱了痛苦。他还帮助社区建立起残疾人及健康人慢病管理档案,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讲座,使很多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癌症等居民受益,使得社区残疾人以及罹患各种疾病的居民的健康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深受群众的赞誉和拥护。社区领导和所有居民对邓景元教授的志愿服务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赏!并给他授予了锦旗。为了让忙碌的康复治疗医生吃上一口可口的热乎饭,居民们自发组成后勤保障志愿小组,分工协作,保障邓医生和他的团队在志愿服务工作之余,能够吃上一口热乎饭菜,这份暖暖的温情增进了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关爱,是邓景元志愿服务团队为社区居民带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期和谐医患关系的一个良好缩影。四年多的时间,他尝到了工作繁忙的苦,患者感激的甜,不变的是他对医疗工作的满腔热情,总是面带微笑,以温暖的双手和圣洁善良的心,为患者驱除痛苦和忧伤,在快乐的劳动中传播爱心,给患者以温暖、信心和力量。

因为他和他的团队常年义诊的善举,邓医生先后获得年、“西安市优秀志愿服务者”及“陕西省优秀志愿者”称号,得到国家、省、市各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并受到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同志和中国志愿者服务联合会会长刘淇同志的亲切接见,都赞扬他是“雷锋式的好医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