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内容主要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周长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图形的周长概念之后进一步深化对周长的理解,通过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对图形的周长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还需要通过教学活动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应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直尺、剪刀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直尺、剪刀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示例:以一个长方形为例,周长=(长+宽)×2。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直尺和剪刀剪出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计算它们的周长。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示例: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它的周长。
苏教版数学三年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数学三年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理解周长的概念之后,进一步学习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够根据给出的长和宽或边长,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规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概念,并能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有了一定了解。
但是,学生在理解周长概念以及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本节课需要注重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长计算方法。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和多媒体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过程。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发现规律。
2. 教学策略:-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和分享计算方法。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逐步掌握周长计算方法。
六、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教师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如:照片框、桌布等),提问学生这些物品的形状,并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2. 复习旧知:与学生一起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也都是直角。
3.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给这些物品围上一圈花边,需要多长的花边呢?”从而引出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必要性。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是多少》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是多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属于空间与几何领域,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和计算,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教材通过直观图形和具体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周长的概念,并学会计算周长。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长方形花坛的周长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算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规律,总结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运用周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周长概念,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四、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测量和简单计算的能力,对于图形的直观认识也较强。
但是,学生在理解和运用公式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来加强理解。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图形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周长概念。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加深理解。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总结方法。
2.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逐步引导,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及时反馈,注重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边吗?生:回答见过的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并指出它们都有边。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新课讲解(1)认识周长师:什么是周长呢?谁能来说一说?生:回答对周长的初步理解,如“物体一圈的长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2.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 = (a + b) × 23.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 = 4a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直尺、彩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引出周长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周长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定义: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2.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 = (a + b) × 23.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 = 4a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判断下列图形的周长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2. 计算题:计算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 应用题:根据生活实际,设计一道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题目,并解答。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计算周长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逐步掌握周长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并掌握周长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周长计算的实际意义。
2.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周长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卡片等教具。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练习题和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动物园、学校操场等,引导学生关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提问:“你们能计算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周长的概念。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然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63~65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探究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运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运算。
2、在观看、测量和运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体会的同时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进展对数学的爱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运算方法的多样化,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运算。
教学过程:一、探究长方形周长运算方法。
(一)提出问题,测量相关数据。
1、谈话:今天的数学课我们依旧从黑板说起。
同学们都明白黑板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
工人师傅为了加固黑板,往往要给黑板一周加铝合金边。
2、指一指:你明白我们教室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谁能来指一指?3、想一想:要求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事实上确实是求什么呢?要求这块黑板面的周长,你需要明白什么?(需要明白黑板的长和宽,)4、测量:请个同学跟老师合作一起测量(测量之前先提问:你需要测量几条长几条宽?什么缘故呢?)(量得数据并板书:长大约4米,宽大约1米)【例题的出现没有给学生提供现成的条件和问题,而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黑板作为研究对象。
学生自己观看,动手测量数据,不仅明白了求长方形周长所需要的合适的条件和一样需要条件,而且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也培养了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良好适应。
】(二)试求黑板一周铝合金边的长1、测量好了长和宽,你能求出黑板面的周长吗?2、交流算法:说说自己的方法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显现下面几种情形,教师随机板书:A、4+4+1+1=10(米)B、4+1+4+1=10(米)C、42=8(米)12=2(米)8+2=10(米)D、4+1=5(米)52=10(米)提问:请用方法C的同学们想想和方法A有什么相同的地点?你能再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呢?大伙儿都来想一想D方法,第一步求出的是什么?你能在图上指一指吗?第二步什么缘故要乘2?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爱哪一种算法?说说你的理由。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苏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特征。
2.能够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2.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黑板、彩笔、直尺、运算符号卡片等。
2.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以及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让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
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特征,例如:“长方形的四个角是直角,相邻两边长度不相等,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边长度相等。
”通过图形演示让学生理解概念。
2. 讲授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式相似,由于正方形的四边长相等,所以正方形周长计算特别简单。
教师先讲授正方形周长计算,然后再进行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教学,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询问学生正方形的边长,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到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步骤2将长方形分成若干个正方形以便于计算。
教师可以通过图示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
例如:“将长度为5,宽度为3的长方形分成3个长度为1的正方形和5个长度为1的正方形,然后计算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最后将所有正方形周长加起来得到长方形的周长。
”步骤3通过讲解例题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如何计算。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为6m,宽为4m,求其周长。
”教师按照步骤2的方法,将该长方形分成6个长度为1的正方形和4个长度为1的正方形,然后计算每个正方形的周长,再将所有正方形的周长加起来,得到该长方形的周长为20m。
3. 练习巩固教师让学生完成若干组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应用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小明的长方形铁皮门长1.5m,宽1m,他需要多少根长为2m的铁条围住这个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 (1)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周长概念,对周长的意义有一定的理解。
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运算,为本节课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然而,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和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掌握及运用。
2.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实践操作任务;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或者图片。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怎么计算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讲解过程中,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配合黑板板书,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公式。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周长计算公式计算一些实际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2.正方形周长的计算;3.实际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实际问题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举例法;3.互动法;4.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教师可以通过问答、出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
2. 讲授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出示长方形图片、绘制长方形模型、运用实物物件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周长的规律,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 讲授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出示正方形图片、绘制正方形模型、运用实物物件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周长的规律,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4. 讲授实际问题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练习教师可以提供适量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归纳掌握的知识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出示适当量的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向学生索要反馈、掌握学生的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九、教学反思教师应当在课后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和总结,总结教学经验,为下一次教学作出调整。
同时,也应当听取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长度单位的认识,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计算周长时,可能会对于边长的加法运算产生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明确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周长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交流讨论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直尺、剪刀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以及剪刀、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并解释公式中的每个元素代表的意思。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模型,用直尺和剪刀进行测量和切割,然后计算出模型的周长。
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计算出的周长,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周长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学生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定义。
2.理解周长的含义。
3.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4.实际应用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教学重点1.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2.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1.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思维转换。
2.实际问题与数学公式的联系。
教学内容1. 基本定义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几何学中的两种基本平面图形。
长方形是一种四边形,它的对边相等且平行;每个角是直角。
正方形也是一种四边形,它的对边相等且平行;每个角是直角,且每条边都相等。
2. 周长的含义周长是指围绕一个封闭图形的边长的总和。
它也是衡量图形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
3.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长方形周长等于长与宽的两倍之和。
公式:$$P=2\\times(l+w)$$其中,P代表周长,l和w分别代表长和宽。
4.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正方形周长等于边长的四倍。
公式:$$P=4\\times a$$其中,P代表周长,a代表正方形的边长。
5. 应用实例1.一块长方形花坛周长为21米,长是3米,求宽。
解:由公式可得,$$P=2\\times(l+w)$$2.代入已知数据,得:$$21=2\\times(3+w)$$3.,解得w=7.54.米,故宽为7.5米。
5.一块正方形围墙的周长为24米,求每条边长。
解:由公式可得,$$P=4\\times a$$6.代入已知数据,得:$$24=4\\times a$$7.,解得a=68.米,故每条边长为6米。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周长的含义,引出计算周长的方法。
2.实践通过多个实际应用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方法,增强实际问题意识。
3.小组合作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加深理解和记忆。
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
组织学生在班内完成练习,检测掌握情况。
2.作业。
布置适量的作业,检测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3.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3.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当我站在三年级的讲台上,面对着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知道今天我要传授的知识将会打开他们认识几何世界的新篇章。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五章第三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这一节的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定义,周长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通过实际问题来应用这些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够将公式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周长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我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引入今天的课题。
我拿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
接着,我讲解了周长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通过模型展示了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然后,我给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周长计算的理解。
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后,我又给出了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设计的板书包括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例子。
七、作业设计我设计的作业包括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题目,以及一些应用题。
例如,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答案是28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我发现学生们在通过实践计算周长时,对周长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解决应用题时,有些学生仍然遇到困难。
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周长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同时,我也计划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例如自己设计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苏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3.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3.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定义,以及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学习重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周长的意义,并能够正确运用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今天的内容,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以及计算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让大家观察它们的周长,并引导大家思考周长的意义。
2. 讲解:接着,我会给大家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定义,以及计算方法。
我会用模型和计算工具给大家演示,让大家更好地理解。
3.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给大家讲解一些例题,让大家通过实际问题来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大家一些随堂练习,让大家自己动手计算,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根据内容进行板书设计,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和步骤展示给大家。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是计算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将结果填写在作业本上。
答案会在课后提供给大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意义,并能够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有时间,大家还可以思考一下,除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哪些图形的周长可以进行计算呢?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让大家观察它们的周长,并引导大家思考周长的意义。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发现图形的特征。
同时,他们也已经学习过了整数的加减法,对于计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他们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周长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交流分享法:通过小组交流和分享,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直尺、剪刀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以及一支笔和一张纸。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比如“小动物们要举行一个运动会,需要计算每个赛道的周长”,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然后,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苏教版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57页至第59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学生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公式计算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计算周长。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如矩形桌布、正方形饼干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思考:这些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怎样计算它们的周长?3. 课堂讲解: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进行例题讲解。
例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练习题:1.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5. 课堂小结: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再次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七、作业设计(1)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2)正方形:边长5厘米2. 生活中的应用:估算一下你教室的长和宽,然后计算一下教室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主要内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这一章节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等方法,逐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要求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如计算给定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之前的数学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计算长度的方法等基础知识,为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打下了基础。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动手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感兴趣。
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喜欢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来学习。
在能力方面,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不理解周长的概念,无法准确测量长度,不知道如何运用公式计算周长等。
此外,他们可能会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一些挑战,如测量工具的使用不当,计算错误等。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学生已经学会了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线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周长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在计算周长时,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周长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培养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动手测量和计算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与同伴交流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直尺、三角板、练习题。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测量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怎么计算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解释公式中的各个部分。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准备:两张白纸作业纸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同学们昨天进行了认真的课前预习,知道今天上课的内容是什么?(板书课题)一、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师:每位同学都发到白纸了,形状是什么?生:长方形。
师:看看这张白纸,指一指它的边线。
这边线的长也就是长方形的什么?生:周长。
师:你会算它的周长吗?那你们算一算。
(学生拿尺)师:对,算周长不是先计算,是先测量。
(学生量)师:谁来汇报测量结果?生:长8厘米,宽6厘米。
师:你们测量结果和他一样吗?生:一样。
师:现在可以算了吗?(可以)那就把计算过程写在作业本上。
(生开始练习)(一学生板书)师:好了,看看他做的。
对吗?(对)他第一步6+8=14算的什么?生:一条边一条长的长度。
师:这条边叫什么?(宽)重新说一遍。
生:一条长一条宽的长度。
师:还有别的算法吗?生:(6+8)X2=28厘米师:还有别的算法吗?生:8X2=16厘米 6X2=12厘米 16+12=28厘米师:我想请哪个同学来说说看,他这样做是怎样想的?生:他把长方形的两个长都加起来了,两个宽都加起来了。
两个长两个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8X2算的是什么?生:两个长一共是多少厘米。
师:2X6呢?生:长方形的两个宽一共是多少厘米。
师:16+12呢?生:是把两个长两个宽都加起来了。
师:长方形周长计算有问题吗?全对的给自己打勾。
你现在又喜欢上了那种方法,用这种方法再算一遍。
你能把这个长方形分成两个周长相等的图形吗?交流(把长对折、宽对折、沿对角线折、撕)师:那能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吗?长方形要怎么样才能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呢?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师:长方形周长计算有了,那正方形呢?生:正方形四面相等,只要把边长乘以 4师:刚才他说的是正方形周长的计算,问题是现在没有正方形啊?生:可以把这个长方形角这样折一下,再把多的小长方形撕掉,就是正方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
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
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沿着这个长方形的绿色草坪走一圈,凯蒂则沿着这个正方形的湖面走一圈。
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原来,它们俩都说自己每天走得路多。
引导: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学生猜测)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
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揭题板书)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但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呢。
说说你的想法。
(用绳子饶一圈太麻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先测量再计算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草坪的长是50米(板书),宽是40米(板书),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草坪的周长是多少。
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在自备本上。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学生说教师板书。
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0+50+40=18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0+40=18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02=80(米),100+80=180(米)。
(4)50+40=90(米)902=180(米)。
5.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6.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7.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湖面的边长是45米。
请你算出它的周长。
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两种算法:
(1) 45+45+45+45=180(米)
(2) 454=180(米)
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学了就知道了。
提问: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8.谈话:原来,两人走得路一样多,通过科学地计算,加菲和凯蒂心服口服了,他们不再吵了,握手言和,又成为了好朋友。
9.通过这件事,加菲对周长产生了兴趣。
它来到篮球场(出示书上的图)。
你们愿意跟加菲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3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马上递上手帕,可他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书上64页想想做做1、2两题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每一题左边一个长方形和左边一个正方形需要的数据,再计算。
(不出示第1.2题,看书)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
这不加菲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
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电脑出示图片)
如果花圃的一边紧靠着墙壁,那栏杆长多少米?(出示卡片上的简易图)
5.出示第6题。
动手拼一拼。
(学生同桌试拼,交流时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你学会了吗?
附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50+40+50+40=180(米)(1)45+45+45+45=180(米)
(2)50+50+40+40=180(米)
(3)502=100(米),402=80(米),(2)454=180(米)
100+80=180(米)。
(4)50+40=90(米)902=18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