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单元主题与教学目标单元主题:[单元主题名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具体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培养和价值观引导目标]2. 教材内容与结构课文:[课文题目及简要内容]写作:[写作主题及要求]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及内容]口语交际:[交际话题及要点]二、学情分析1.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列举学生之前学过的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2. 学生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分析学生的阅读水平,如理解、分析、概括等方面]写作能力:[描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结构组织等]自主学习能力:[考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重点内容 1][重点内容 2]2. 难点[难点内容 1][难点内容 2]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阅读指导法4. 写作训练法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导入方式和内容]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平、作品风格,创作背景等]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标注生字词教师范读,正音正字整体感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精读课文分析重点段落和语句体会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小组讨论针对文中的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课堂小结布置作业3. 第三课时(写作课)写作指导讲解写作主题和要求分析写作示例,提供写作思路写作实践学生独立写作作文评改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课堂小结布置作业4. 第四课时(综合性学习课)活动导入介绍活动主题和目的活动开展分组进行活动,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形成成果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布置作业5. 第五课时(口语交际课)情境导入创设口语交际情境交际指导讲解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明确交际要求和注意事项口语实践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评价反馈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建议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教学资源1. 教材2. 多媒体课件3. 相关拓展阅读材料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发言质量:[评价学生发言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创新性]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表现]2. 作业评价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度和正确率]作业质量:[分析学生作业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方面的表现]3. 测试评价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期中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在半学期或一学期内的学习成果]《消息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学习阅读消息的方法。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4单元写作 语言要连贯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4单元写作 语言要连贯

写作语言要连贯设计说明“语言要连贯”是八年级第四单元的写作教学内容。

教材非常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七年级上册安排了“思路要清楚”的写作内容,七年级下册则有“怎样选材”的写作内容。

从编写体系上看,“语言要连贯”是对“思路要清楚”能力的一次综合训练,也是对“怎样选材”能力的更高要求。

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关联词、提示语等,保持句子之间的衔接连贯。

2.学会围绕中心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保持文章整体的连贯性。

3.引导学生分析例文,学会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写作,注意段落内部的语句连贯。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语言连贯的重要性,学习语言连贯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写作实践。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同学们,语言表达不仅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流的必要手段,更是一个人思想品质的完美体现。

谁也不愿意和一个说话颠三倒四、东拉西扯的人聊天,正如读者也不愿意看一篇语言前后不连贯、逻辑混乱的文章一样。

所以,语言的连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做到语言连贯。

; ;(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回顾课文,总结撰写文章的过程和方法。

1.示例:昆明菌子极多。

(这是总起句,确定此段的中心话题是菌子)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第一种菌子)。

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青头菌(第二种菌子)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菌中之王是鸡(第三种菌子),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第四种菌子)。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文学笔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一、导入新课由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导入本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1.法布尔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这一层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蝉建穴,第5—7段说明蝉伺机出穴)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

(这一层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

其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

这一部分可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第12—一三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过程和数量等。

第二层(第14—一qi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03 7 回忆我的母亲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03  7 回忆我的母亲

7回忆我的母亲设计说明此文以记事为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中心,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爱”的情感为线索厘清全文的思路。

课文层次比较清晰,要让学生自行梳理课文内容,抓住段落中能够概括全段基本内容或揭示主旨的关键词句,把握段意,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题。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线,即母亲“勤劳一生”,通过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品格。

2.理解作者反复提及的“感谢母亲”,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3.课文在平实的叙述中,也穿插着议论和抒情,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4.细读课文,体会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感受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是从贫苦的家境和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两个层面来写母亲的。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例,深刻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恩和怀念之情。

教学方法朗读、默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朱德自述》。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同学们,人生在世,从咿呀学语到生命老去,有一个人始终在牵挂着我们,她也是我们永久的牵挂,这个人就是母亲。

回忆往事,有关母亲的点点滴滴是那么刻骨铭心。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朱德一起回忆他的母亲,感受这位英雄贤母的伟大形象。

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

佃.(diàn)农祖籍.(jí)仪陇.(lǒng)nì(溺)死劳碌.(lù) 私塾.(shú) 和睦.(mù) 妯娌..(zhóu li)周济.(jì) 衙.(yá)门差役..(hèng mán)..(chāi yì)横蛮豪shēn(绅) wèi(慰)勉饱cháng(尝) 不辍.(chuò)劳作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目录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那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的目录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本店铺分享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学习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1、品味本文富有层次的描写和清新优美的语言。

2、学习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赛场上,中国健儿奋力拼搏;站在领奖台上,国旗下、金牌旁,国歌声响起,那一刻,耀眼夺目!今天,让我们跟着夏浩然、樊云芳的镜头,走近跳水池畔,欣赏中国跳水姑娘吕伟演绎的1、7秒的神话。

二、介绍相关知识新闻特写,记录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场景,具体描述,生动形象地展现新闻事实。

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

新闻特写主要有事件特写和人物特写,事件特写以写事为主,人物特写以写人为主。

本文是一篇人物特写。

三、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

掠过:lüè屏息:bǐng 翘首:qiáo 悄然:qiǎo 一刹那:chà2、解释词语。

修长:细长、苗条的。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

不迫:不急促。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投影或板书四、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敏锐精细的观察、迅速准确的捕捉以及多种修辞手法,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了我国运动员吕伟夺魁的美妙瞬间。

2、小结。

五、作业朗读课文,体会本文富有层次的描写和清新优美的语言。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测用简炼的词语概括吕伟跳水的分解动作,并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

明确:分解动作:起跳、翻空和入水。

相应的描写:第二自然段起跳;第三自然段腾空;第四自然段入水课件展示二、读课文,品味语言1、(1)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背景】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新闻的含义和特点,也已经掌握新闻体裁之一,新闻消息的含义、写法和特点了。

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是本单元介绍的四种新闻体裁中的第二种——新闻特写。

教师不仅可以对比消息和特写的异同,还可以用大量的环境特写和人物特写的,引导学生去发现特写的点在哪里,从而让学生从概念的理解到阅读的体验,最后再到写作的实践,完整地对新闻特写有了一个全面的感知。

【教学目标】1、理解新闻特写的含义和价值;2、掌握本文的写法,制作新闻特写评价量表;3、掌握消息和特写两种体裁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 把握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难点: 把握新闻特写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过程】一、了解体裁1.了解写作背景屏幕显示,学生阅读:《“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

仅540多字的特写。

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2.了解新闻特写屏幕显示,教师讲解:(1)“特写”,作为电影学中的术语时,指电影中拍摄人像的面部、人体的一个局部、一件物品或物品的一个细部的镜头。

(2)新闻特写含义: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3)新闻特写价值:满足读者想进一步了解“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甚至想现场目击“具体情况如何”的需求。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八年级的上册语文教案篇一《三峡》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言文,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篇经典传世之作,不仅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貌特征,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特征并感受文章之美。

在教学时,我向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

2、反复朗诵中感悟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

3、掌握学习方法,轻松背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轻读、朗读等,在读中完成学习目标。

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读,在说,在品,在记,老师只起着引导的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程度的发挥。

语文课“语文味”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在学生对《三峡》一文精度细品的基础上,我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章,掌握重点字词,众所周知,没有提问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而有章法的朗读,再配以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轻松地收获。

整个语文课堂变成了欣赏美、感悟美、收获美的场所。

本节课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相关的朗读技巧,提升了学生“读中品”、“读中悟”的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一、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练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解题能力。

二、通过中考链接,深入体会大自然中的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练习的过程及讲解练习的过程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也是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的一个途径,更是检测学生对于学习方法掌握程度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每一次的练习都会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来学习、来训练。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通过课内的习题,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难点:对于各题目中的要求,正确理解文本的含义,特别是中考链接,要一边复习所学的方法,一边掌握新学的方法。

练习很好讲,但是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方法,那就不简单了,学生往往对于这道题会解了,也掌握了解题的方法,说起来是头头是道,但是同样的问题,却望而却步了,关键在于不会举一反三,每次的练习讲解并不能马上解决问题,但是会让学生离成功更进一步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课文内容分析: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节选自《居里夫人传》,传主是先后两次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居里夫人。

作者艾芙·居里是居里夫人的次女。

课文节选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记述了居里夫人和丈夫比埃尔·居里在棚屋中通过艰苦努力,终于在沥青铀矿里提炼出镭,见到镭的“美丽的颜色”的过程。

文章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6段),集中描绘简陋、恶劣的工作场所环境。

第二部分(7—19段),记述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的科研工作。

第三部分(20—26段),描写居里夫妇发现镭的场景。

通篇文章用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的语言,既为我们再现了居里夫妇提炼出镭的科研过程,也为我们展现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忘我奉献的人格魅力。

学情分析:一般学生都对本文的传主居里夫人有所了解,知道传主的主要科学成就和人格品质,所以,学习起来有一种心理上的亲切感。

另外,八年级学生已经阅读过较多写人散文,具备阅读写人散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比如知道要以事写人,要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要融入作者的情感等。

同时,通过对前一篇课文《列夫·托尔斯泰》的学习,对于传记类作品有了初步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传记的特点,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适度想象等,已经形成基本认识。

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人物特点。

2、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3、品味语言,发现人物内在美。

教学重点:1、准确把握人物特点。

2、品味语言,发现人物内在美。

教学难点: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创意:因文识人,因人析文;揣摩品味,体会情感;合作发现,自主建构。

教学流程:一、我知道:印象中的居里夫人(一)师:中国有句古话叫“巾帼不让须眉”,把这句话用在法国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那么,关于居里夫人,同学们了解多少?(二)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居里夫人科研和生活的资料或小故事。

(三)师: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这些资料或小故事,用“我认为居里夫人是一个的人”评价居里夫人?学生自由回答。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情感朗读,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2、行动探究,体会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活动。

3、语言品味,感悟本文真挚感人的人性美。

教学重难点朗读。

探究。

体味南斯拉夫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教学准备:解决字词;查阅资料(二战有关资料)●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烛光引读。

教师呈现《烛光里的妈妈》图片。

同学们,我们面对着摇曳的烛光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是啊,面对这样的烛光,我们感受到了老师那份情同__的爱。

可同样的蜡烛,在南斯拉夫老妇人的手里,却有着不同的意蕴,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西蒙诺夫的《蜡烛》,它会使我们感受到怎样的一种超越国界的情感呢?(板书课题及作者)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作家。

生于军官家庭。

1934年开始写作。

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

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3、读了课文后,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

设置问题情景一:课文以蜡烛为题,这里的烛光,你认为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呢?讨论明确:红军烈士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设置问题情景二:课文中的老妇人,是本文的主人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吗?讨论明确:①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②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③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所在单元是新闻主题的活动探究单元。

本单元设置有三个任务——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

显而易见,新闻阅读部分是本单元的基础任务,是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材料,是为后面学生自主所要完成的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服务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阅读课文来掌握新闻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具备将生活中的事实转化为新闻的实践能力。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聚焦了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首届诺贝尔奖颁奖,体现了新闻既能报道当下,也能记录历史的双重价值。

文中报道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颁奖地点等。

在结构上堪称是倒金字塔结构的样板。

从写作方法来看,选取了最普通的报道角度,正面直接报道,是标准的常规写法。

在语言方面,客观、准确、简练、平实,是标准的消息语言。

可以说是学生学习消息的最佳蓝本。

之前,通过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消息的特点、消息的六要素和消息结构的五部分等知识。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课,用之前所学方法来阅读消息、筛选信息,巩固所学;还可以学习新的知识消息的常见结构形式——倒金字塔式,探究消息的语言特点等,为下一步的新闻采访、写作的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有人形象地称当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传播途径广、体量大、内容杂。

人们需要快速读取信息、甄别信息,并且要在众多信息当中筛选出自己所需。

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合理地筛选信息成了必要的技能。

另一方面,信息的传播已进入自媒体时代,在将来,学生要有独立的自我信息发布能力,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学期语文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并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点;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精读本学期的课文精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利用文本分析工具进行文本解析;•了解文本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认真研读重要段落,掌握文本的主题和思想;•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如用词、句式、修辞手法等。

2. 古诗文欣赏本学期的古诗文欣赏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读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古诗文的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分析古诗文的意境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写作训练本学期的写作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熟悉作文的基本要素,如主题、结构、语言等;•练习不同类型的作文,如议论文、说明文等;•分析范文,吸收写作经验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学期的语文教学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在课堂上通过讲解和解析文本、古诗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思想、共同探讨文本的意义和背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课堂演讲法通过课堂演讲的形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见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评价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课堂上的表现,如听讲、思考、讨论、发言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

2. 作业评价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评价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考试评价通过定期的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的复习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教学计划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如下:学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1-2 课文精读:《小杨家的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课堂表现评价3-4 古诗文欣赏:《滕王阁序》讲授法、课堂演讲法作业评价5-6 写作训练:议论文写作讲授法、练习法课堂表现评价7-8 课文精读:《荷塘月色》讲授法、小组讨论法作业评价9-10 古诗文欣赏:《观沧海》讲授法、课堂演讲法考试评价11-12 写作训练:说明文写作讲授法、练习法作业评价13-14 课文精读:《老舍茶馆》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课堂表现评价15-16 古诗文欣赏:唐诗选读讲授法、课堂演讲法作业评价17-18 写作训练:小说创作讲授法、练习法课堂表现评价六、总结反思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优秀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优秀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优秀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篇1)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处处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春江的流水,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怨妇的罗衫。

回忆我们所学的古诗文,你想起了那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生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师:好,看来同学们对古诗文名句积累很到位。

是啊,这轮明月曾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发思乡之情,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

当苏轼被贬黄州,面对承天寺的这轮明月他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就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师:同学们,对于*的作者苏轼,你了解多少呢?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苏轼呢?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作品主要收录在《宋学士文集》里。

师:对于*的写作背景,哪位同学知道并能介绍给大家呢?生:宋神宗时期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其政敌就借其讽刺新法的诗,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贬黄州,成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近乎于流放。

二、文本解读触心灵师:升入初中以来我们学习了不少文言文,回忆一下我们都用了什么方法来学习它呢?生1:读课文,翻译课文。

生2:赏析文中的句子,感悟作者的情感。

生3:需要背诵。

师:好,归纳起来就是读-译-赏-悟-创,这既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的环节。

师:首先我们来听读,注意读音、停顿。

师:本课有哪些字我们第一次接触,停顿有哪些句子需要注意呢?生1:藻、荇这两个字注意字形,记住读音。

生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生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同学们节奏划分得很准确,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1消息二则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要素和消息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2.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通过朗读、默读、批注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过程与方法者的情感,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学习目标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

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评价方案设计+反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评价方案设计+反思

《散文二篇》课堂教学设计《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测评内容】1.参考课下注解,了解作者。

2.参考“读读写写”,积累词语。

3.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评价方式】1.通过分析学生课前习习案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以便课堂重点讲授难字难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课前习习案掌握重点字词,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作者思想情感,了解作者观点,明确难以理解的语句。

【练习内容】1.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永久的生命各段中心句划分层次作者情感1.2.3.4.5.2.了解背景,理解主旨。

3.研讨课文,揣摩写法:课文高唱生命的凯歌,可是第一段却讲到很多消极、悲观的现象,与标题相去甚远,是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4.品味语言,重组成文: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请从赞美生命的角度,自由命题,从课文中选取三四个佳句形成一篇小文章。

然后朗诵给同学们听。

【评价方式】1.通过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体会作者情感,检验学生是否领会文章的内涵。

2.通过对背景的补充了解,理解主旨,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作者的中心观点。

3.通过对文章写法的揣摩,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是否掌握欲扬先抑的作用。

4.通过重组成文,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品析文章富含哲理的语言。

【测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册作业内容:新课表同步练习《知识与能力训练》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3、64页。

【评价方式】利用作业评价,掌握知识应用。

【 创设情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是我们七年级课文《紫藤萝瀑布》的一句话,作家由花及人向我们谈了她对生命的认识,今天我们来听听严文井的答案。

【设计意图】由旧文引入新文,从旧知导向新知。

学生熟悉的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类散文也会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如《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 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 1.了解作者。

2.积累字词。

【设计意图】1.了解作者所处的年代,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新闻、人物通讯、故事;2. 第二单元:诗歌、散文、小说;3. 第三单元:说明文、议论文、演讲稿;4. 第四单元:成语、俗语、谚语。

二、教学目标2.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审美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2. 教学重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各章节的文体特点、写作技巧、阅读方法;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文体特点、重点知识点、典型例题;2. 板书布局:合理规划板书空间,突出重点,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阅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2)结合所学,仿写一篇新闻、散文、议论文等;(3)积累本节课所学的成语、俗语、谚语,并了解其含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1. 确保文体多样,涵盖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等;2. 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3. 注重教材的实用性,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2.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补充说明:针对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进行详细讲解,结合例文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技巧,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新闻报告《芦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2. 第二单元:人物描写《秋天的怀念》《背影》3. 第三单元: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4. 第四单元:诗歌鉴赏《望岳》《钱塘湖春行》5. 第五单元:文言文《三峡》《记承天寺夜游》6. 第六单元:小说《孔乙己》《范进中举》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知识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

诗歌的鉴赏方法。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2.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学具:课文预习笔记。

课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新闻、故事、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讲解:精讲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写作技巧、表达手法等。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文及作者。

2. 课文结构及重点句子。

3. 解题思路及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模仿课文写作风格,写一篇作文。

2. 答案:课后练习题答案。

作文范文及点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与课文重点的把握。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与实现。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针对性教学。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

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清晰度。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再诵读中体味*的意境。

背诵并默写课文。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了解以声衬静、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丽的。

它煞费心机,创造了世界。

我们无不为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曾引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一)、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

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

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

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

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多媒体显示: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

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初中语文人教2024课标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赠从弟(其二)》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人教2024课标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赠从弟(其二)》教学设计
2.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创作短诗,以此加深对自然景物描绘情感的理解。从学生的表现来看,这个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显得有些吃力,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小组讨论的引导。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努力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总体来说,学生们的讨论较为热烈,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较为被动,发言不够积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进一步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课堂参与度。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比较阅读《赠从弟(其一)》与《赠从弟(其二)》时,学生可能难以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
举例说明:
1.教学重点举例
-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播放标准朗诵录音,指导学生跟读,并注意停顿、语气等,以达到熟练背诵的目标。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分析诗文的起承转合结构,以直观的方式呈现修辞手法,如“峨眉”与“猿啼”之间的比喻关系。
-创设词语接龙、填空等游戏,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使用生僻字词,加深记忆。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诗中的情感表达,如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2.教学难点举例
-对于修辞手法的理解,教师可挑选诗中的典型句子,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分析其中的对偶手法,并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句子。
-在生僻字词的记忆方面,教师可采用“联想法”、“故事法”等,例如将“峨眉”与“蛾眉”联系起来,讲述字词背后的故事,增强记忆点。
4.通过对诗中修辞手法及生僻字词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写作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的重点,在“如何”上:
⑴?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
⑵?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2.小结
新闻报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的最主要文体之一,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掌握新闻的主要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阅读新闻报道,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也是我们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明确:新闻有五个W(“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何)和一个H,即how(如何)。
消息的基本特征是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
消息一般包括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有的消息还有结尾)等部分。
2.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要素”和一个H,并区分出导语、主体和结语。
课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从新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难点: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极为简洁,言简意赅,只有不到200字,但是具备了“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而且叙述层次清楚,一目了然。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总体面貌;主体分成三个层次展开:渡江战斗的时间、地点;国民党长江防线崩溃;我军破敌、进击的态势。同时又不失生动,如用了一系列的四字句: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形象地再现了战斗的情景。四字句音节短促,与所表达的解放军攻势的迅猛、凌厉相得益彰。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探究”(一)。
2.思考“练习·探究”(二)。
3.阅读“词句品味·积累。”




课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二、?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三、消息: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是消息的基本特征。
四、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补叙作用。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着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⑵?本文的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六、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为它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本报北京4月16日讯(记者范绪峰)今天上午,埃及驻华大使穆罕默德·努阿曼·扎拉勒博士应邀到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并作题为“中埃文化和面向21世纪的中埃关系”的演讲。
扎拉勒大使在演讲中回顾了中埃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史,希望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能够代代相传。大使称中埃两国的璀璨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并着重对21世纪中埃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关系作了展望。
演讲后,大使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张建明共同为在人大展览馆举办的“尼罗河畔——埃及艺术、文化展”揭幕。
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课题: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胸怀。?
对于这样一件重大的具有历史性的军事行动,本来可以有更为丰富,甚至有更加复杂的情景描述,但是,文章却嘎然而止。一连串文言色彩很浓的词语的运用,不但符合新闻文体的简短明快的规范,而且便于表达作者高瞻雄视不可一世的气概。
三、作业布置
1.?从今天的报纸中挑几则新闻,找出其中的“五要素”和一H,指出消息的导语、主体、结语等结构。
教师明确:
提问:文章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教师明确:
三、深入探究
1、分析标题 :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征?
简洁、概括 。其中 “百万”、“横渡” 二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
2、熟悉电头及其作用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着名通讯社: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3、分析导语
4、分析主体部分
重点品读
找出本文议论句,思考讨论:
1、议论句写了什么内容?
2、议论句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
3、议论句为什么把国民党反动派与广大官兵区分开?
4、为什么用“南京拒绝和平”而不用“蒋介石政府拒绝和平”?
v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v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选两位同学分别指出内容的六要素,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明确: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从新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难点: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检测
1.前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新闻的基本常识和新闻的主要特点,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次。(“五要素”和一个H、消息的特点、消息的结构等)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导语都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审权等消息背景。?
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三、字词积累?
1、生字?
颁发(?????)挪威(?????)??遗嘱(?????)?????渗透(?????)???炸药(?????)??????仲裁(?????)??
2、词语?
【遗嘱】 【渗透】? 【建树】?
【仲裁】 【卓有成就】?
四、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1.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该题检测学生对新闻“五要素”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明确:在这条消息中,何时,是1949年2月1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从“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确定战争的性质。)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 (“此种情况”指代什么?)
四、分析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品析新闻的特点。
1.要求学生评析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用“从……我听出了……”的句式说话。
2.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练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结千里战线,大气磅礴。《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纵横挥写,儒雅广博。在今天来说,虽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依旧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的威武气势,他们为人民而战,为正义而战,他们是永远不倒的。
(该题既检查了学生的复习情况,又检测明确了“练习·探究”(一))
明确:⑴?本文是一篇简短的消息,堪称新闻写作的经典之作。新闻“五个W”(“五要素”):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在本文中体现为:时:1949年4月20日午夜到21日;地:芜湖、安庆之间;人:人民解放军;事:渡过长江;故: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How(如何)那就是: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