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着名通讯社: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3、分析导语
4、分析主体部分
重点品读
找出本文议论句,思考讨论:
1、议论句写了什么内容?
2、议论句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
3、议论句为什么把国民党反动派与广大官兵区分开?
4、为什么用“南京拒绝和平”而不用“蒋介石政府拒绝和平”?
二、引导学生理清结构。
1.阅读思考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衔接的呢?
2.学生自由阅读 ,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提问: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教师明确:
提问: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
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
|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
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
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
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
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
v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v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选两位同学分别指出内容的六要素,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明确: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对于这样一件重大的具有历史性的军事行动,本来可以有更为丰富,甚至有更加复杂的情景描述,但是,文章却嘎然而止。一连串文言色彩很浓的词语的运用,不但符合新闻文体的简短明快的规范,而且便于表达作者高瞻雄视不可一世的气概。
三、作业布置
1.?从今天的报纸中挑几则新闻,找出其中的“五要素”和一H,指出消息的导语、主体、结语等结构。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二、背景简介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
三、引导学生把握新闻的内容
1.了解新闻的结构
新闻概念: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的记叙文
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明
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⑵?本文的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演讲后,大使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张建明共同为在人大展览馆举办的“尼罗河畔——埃及艺术、文化展”揭幕。
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课题: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胸怀。?
教师明确:
提问:文章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教师明确:
三、深入探究
1、分析标题 :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征?
简洁、概括 。其中 “百万”、“横渡” 二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
2、熟悉电头及其作用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该题既检查了学生的复习情况,又检测明确了“练习·探究”(一))
明确:⑴?本文是一篇简短的消息,堪称新闻写作的经典之作。新闻“五个W”(“五要素”):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在本文中体现为:时:1949年4月20日午夜到21日;地:芜湖、安庆之间;人:人民解放军;事:渡过长江;故: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How(如何)那就是: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探究”(一)。
2.思考“练习·探究”(二)。
3.阅读“词句品味·积累。”




课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课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从新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难点: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补叙作用。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着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本文的重点,在“如何”上:
⑴?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
⑵?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2.小结
新闻报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的最主要文体之一,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掌握新闻的主要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阅读新闻报道,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也是我们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六、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为它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本报北京4月16日讯(记者范绪峰)今天上午,埃及驻华大使穆罕默德·努阿曼·扎拉勒博士应邀到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并作题为“中埃文化和面向21世纪的中埃关系”的演讲。
扎拉勒大使在演讲中回顾了中埃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史,希望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能够代代相传。大使称中埃两国的璀璨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并着重对21世纪中埃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关系作了展望。
明确:新闻有五个W(“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何)和一个H,即how(如何)。
消息的基本特征是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
消息一般包括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有的消息还有结尾)等部分。
2.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要素”和一个H,并区分出导语、主体和结语。
1.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该题检测学生对新闻“五要素”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明确:在这条消息中,何时,是1949年2月1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从“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确定战争的性质。)
五、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投影或板书)
芜湖:wú??????摧枯拉朽:kū?????荻港:dí
2.解释词语(投影或板书)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溃退:溃败后退。
五、熟读课文(可以全班整体朗读,也可以个别阅读)。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极为简洁,言简意赅,只有不到200字,但是具备了“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而且叙述层次清楚,一目了然。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总体面貌;主体分成三个层次展开:渡江战斗的时间、地点;国民党长江防线崩溃;我军破敌、进击的态势。同时又不失生动,如用了一系列的四字句: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形象地再现了战斗的情景。四字句音节短促,与所表达的解放军攻势的迅猛、凌厉相得益彰。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导语都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审权等消息背景。?
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绥靖、阻遏、锐不可当、安然无恙”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掌握新闻相关知识。
3.知道新闻的历史背景。
4.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 (“此种情况”指代什么?)
四、分析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品析新闻的Leabharlann Baidu点。
1.要求学生评析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用“从……我听出了……”的句式说话。
2.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练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结千里战线,大气磅礴。《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纵横挥写,儒雅广博。在今天来说,虽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依旧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的威武气势,他们为人民而战,为正义而战,他们是永远不倒的。
2.新闻要抓住内容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3.把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主要内容
(1)听录音,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初知文意。
教师提示一些字的读音及词义(多媒体显示)
(2)学生朗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整体把
握新闻的内容。
v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闻的内容。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二、?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三、消息: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是消息的基本特征。
四、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
三、字词积累?
1、生字?
颁发(?????)挪威(?????)??遗嘱(?????)?????渗透(?????)???炸药(?????)??????仲裁(?????)??
2、词语?
【遗嘱】 【渗透】? 【建树】?
【仲裁】 【卓有成就】?
四、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从新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难点: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检测
1.前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新闻的基本常识和新闻的主要特点,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次。(“五要素”和一个H、消息的特点、消息的结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