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辨证论治
2016年上半年海南省中西医结合医师妇产科学辨证论治:异位妊娠2015-06-15考试题
2016年上半年海南省中西医结合医师妇产科学辨证论治:异位妊娠2015-06-15考试题本卷共分为2大题4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患者的权利中不包括A.经济免责权B.平等医疗权C.疾病认知权D.法律诉讼权E.知情同意权2、由于情志抑郁不舒而发出的长吁或短叹声音称为____A.嗳气B.呃逆C.太息D.短气E.呵欠3、选方宜A.癫狂梦醒汤B.二阴煎C.顺气导痰汤D.四君子汤合涤痰汤E.生铁落饮4、一心脏病患者,轻度活动时即引起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其心功能属于A.心功能5级B.心功能3级C.心功能2级D.心功能4级E.心功能1级5、患儿,女,3岁。
低热恶寒,鼻塞流涕,全身皮肤成批出疹,为红色斑疹和斑丘疹,继有疱疹,疱浆清亮,头面、躯干多见,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其诊断是A.风疹,邪郁肺卫证B.麻疹,见形期C.幼儿急疹,肺卫蕴热证D.猩红热,邪侵肺胃证E.水痘,风热轻证6、精液常规检查中正常精液的指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精液量2~6mlB.精液pH值为7.8~8.7C.液化时间在30分钟内D.精子数>6000万/mlE.活动率>60%7、下列哪种药物不属于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A.尼莫地平B.尼可地尔C.非洛地平D.伊拉地平E.硝苯地平8、尿路感染初发者治疗应首选的药物是A.青霉素B.复方磺胺甲口恶唑C.链霉素D.氯霉素E.四环素9、阴阳失衡所致内伤发热属A.实B.虚C.虚实夹杂D.里虚外实E.以实为主,虚为辅10、首选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郁乳期的方剂是A.托里消毒散B.普济消毒饮C.瓜蒌牛蒡汤D.柴胡清肝汤E.五味消毒饮11、患儿,9岁。
头晕、乏力、心悸、胸闷、食欲不振1周。
2周前曾患上呼吸道感染。
体格检查:面色苍白,心脏听诊心尖区第一心音低钝。
西学中之中医妇科学心得体会——综合治疗与独特魅力
中医妇科学:综合治疗与独特魅力在近期对中医妇科学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综合治疗的优势以及独特的魅力。
中医妇科学倡导综合治疗,包括针、中药、推拿等多种手段,与西医单一疗法相比,中医注重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运用,以达到整体调理和平衡的效果。
其辨证施治、整体调理的优势以及与西医综合发展的趋势。
中医妇科学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拥有丰富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经验,为妇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首先,中医妇科学注重辨证施治。
通过细致观察和证候辨别,针对不同的病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妇科疾病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暂时缓解症状。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中医妇科学运用独特的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妇科学综合治疗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
通过运用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方式,以及合理的中药处方,中医妇科学在治疗妇科疾病时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这体现了中医“以人为本、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核心理念。
其次,学习中医妇科学使我认识到这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中医学问博大精深,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深入学习中医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辨证和治疗能力,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有效的帮助。
中医妇科学强调整体调理和养生。
注重调整患者的身体状态和阴阳平衡,通过针对患者个体特点的调理,达到治本的目的,从而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这种注重整体调理和养生的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魅力。
再次,中医妇科学在与西医学科的交叉融合中不断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中医妇科学在与西医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借鉴西医的优秀成果,形成了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治疗方法,为妇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手段。
中医妇科学的独特魅力也体现在其丰富的理论体系和悠久的历史。
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医妇科学拥有深厚的传统积淀,为我们治疗妇科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第二十一单元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
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第二十一单元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单选题]1.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CA125值一般不超过A.100U/mlB.150U/ml(江南博哥)C.200U/mlD.250U/mlE.300U/ml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子宫内膜异位症CA125值测定:血清CA125值可升高,但一般不超过100U/ml。
掌握“子宫内膜异位症-概念、西医病因病理、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西医治疗”知识点。
[单选题]2.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根治性手术的切除范围为A.子宫及双附件B.子宫、双附件及盆腔内所有病灶C.双附件及盆腔内所有内膜异位病灶D.子宫、双附件及盆腔淋巴结清除E.子宫、双附件及盆腔内所有内膜异位病灶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根治性手术:将子宫、双侧附件及盆腔内所有异位内膜病灶予以切除和清除。
掌握“子宫内膜异位症-概念、西医病因病理、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西医治疗”知识点。
[单选题]3.最容易被子宫内膜异位症侵犯的器官是A.卵巢B.输卵管C.肠管D.输尿管E.膀胱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最多见的。
掌握“子宫内膜异位症-概念、西医病因病理、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西医治疗”知识点。
[单选题]4.继发性痛经伴月经失调患者常发于A.卵巢囊肿B.子宫肌瘤C.子宫内膜异位症D.多囊卵巢综合征E.功血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继发性痛经伴月经失调常发于子宫内膜异位症。
掌握“子宫内膜异位症-概念、西医病因病理、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西医治疗”知识点。
[单选题]5.下列哪项不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症A.痛经B.性交痛C.白带量多,色黄D.不孕E.月经不调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白带量多,色黄只能提示感染性炎症,不能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症。
其余四个选项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掌握“子宫内膜异位症-概念、西医病因病理、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西医治疗”知识点。
中医妇科学-带下病
炼以增强体质。
妇科肿瘤合并带下病风险评估
肿瘤性质评估
综合评估
明确妇科肿瘤的性质(良性或恶性), 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评估带下 病的风险。
结合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身体状况 等因素,综合评估妇科肿瘤合并带下病 的风险,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带下病症状评估
观察带下病的症状(如带下量是否增 多、色质是否异常等),以评估其对 妇科肿瘤的影响及预后。
间尤甚,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迟。
输入 治标疗方题法
症状表现
温肾助阳,涩精止带。
常用方剂
宜食温补肾阳之品,如羊肉、韭菜、核桃、生姜等。
饮食调理
内补丸、右归丸等加减。
阴虚夹湿型带下病
症状表现
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有气味,阴 部灼热感,或阴部瘙痒,头晕目眩,腰酸肢软, 五心烦热,咽干口燥,或失眠多梦,舌质红,苔 少或黄腻,脉细数。
01
02
03
04
注意个人卫生,经期和性生活 前后要特别注意外阴清洁。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免疫力。
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全面,避 免偏食或暴饮暴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 夜、烟酒等不良行为。
定期检查与随访重要性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带下 病等妇科疾病。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 时就医检查,避免病 情加重。
常用方剂
知柏地黄丸、左归丸等加减。
治疗方法
滋阴益肾,清热祛湿。
饮食调理
宜食滋阴清热之品,如绿豆、冬瓜、赤小豆、鸭 肉等。
湿热下注型带下病
症状表现
治疗方法
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如脓样,有臭味 ,或夹血液,阴部瘙痒,小便短赤,口苦 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月经不调的中医学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辨证论治】月经不调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种病证。
凡外感六淫、伤七情,以及房室不节,饮食劳倦,或受其他疾病的影响,均可引起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和经质等方面的异常改变而出现病态者。
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和月经过少等。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一月来两次,并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
如仅提前三、五天,并无其他不适的,或偶尔提前一次者,都不属月经先期围。
【病因病机】引起月经先期的主要原因是血热妄行或气虚不固两种。
1.血热妄行嗜食辛辣或外感邪热致阳盛血热;或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热迫冲任,致经血先期而下。
2.气虚不固素体虚弱,或劳倦过度,或饮食失调,或忧思伤脾,使脾气虚弱,统摄无权,冲任不固,以致月经先期而下;也可因产育过多或房室过劳,肾气不固,冲任失约而为月经先期。
【辨证论治】1.血分实热【临床表现】月经先期,量多质稠,色鲜红或紫红,兼有面红唇赤,烦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清经散加减。
药如生地、丹皮、白芍、玄参、地骨皮、青蒿、旱莲草、黄柏。
经行有块加泽兰、丹参活血化瘀;乳房、小腹胀痛加川楝子、橘叶行气止痛;经量较多者酌加地榆、槐花、仙鹤草收敛止血。
2.肝郁化热【临床表现】月经先期,经量或多或少,色鲜红或紫,常夹瘀块,经前乳房、胸胁或小腹胀痛,烦躁易怒,苔微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药如柴胡、当归、白芍、白术、丹皮、栀子、香附、炙甘草。
经量少而有块者,加泽兰、益母草活血化瘀;有寒热往来者,去白术、白芍、加半夏、黄芩和解少阳;有潮热者,去柴胡,加青蒿、鳖甲清虚热。
3.阴虚血热【临床表现】月经提前,量少色鲜,经期偏长,兼见颧红面赤,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两地汤加减:药如生地、地骨皮、玄参、白芍、麦冬、阿胶。
虚热甚者,可加银柴胡、胡黄连;午后潮热者,加青蒿、鳖甲养阴清热。
中西医妇科学考试重点
1.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
第一次月经来潮称为初潮。
2.带下:广义泛指妇女经带胎产诸病而言,侠义是专指妇女阴中流出一种黏腻液体而言。
3.试胎:妊娠89月,腹中痛,痛病如产者。
弄胎:妊娠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
试产:一月前或半月前忽然腹痛如欲产而不产者。
4.月经先期: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者,也称经水先期,经早,月经前期。
月经后期: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者。
5.月经先后无定期(经乱,月经衍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或错后7天以上者,先后不定。
也叫经乱,月经衍期。
5.月经过多:每次经行血量较平常明显增多者。
6.月经过少:月经周期规律,血量明显减少或时间缩短至1-2天,血量也少甚至点滴即止。
7.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行持续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不净达半月之久。
8.闭经:原发性是指女子年龄超过16岁,无月经来潮。
继发性闭紧是指月经周期建立之后在正常绝经年龄之前月经停止来潮6个月以上者。
9.崩漏:月经非时而下,量多如注或淋漓不尽者。
其突然大量出血叫崩中,日久淋漓不断叫漏下。
10.痛经:凡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
11.经行吐衄: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吐血和衄血者,并伴随月经周期作止。
12.绝经前后诸证:妇女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内,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目浮肢肿、皮肤蚁走样感、情志不宁等症状。
13.经断复来:绝经后又出现阴道出血。
14.带下病:是指带下量增多,色质气味异常,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15.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恶闻食味甚至食入即吐。
16.妊娠腹痛:妊娠期间小腹疼痛,反复发作。
又称胞阻。
异位妊娠:凡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
17.胎漏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坠胀等现象者。
18.癥瘕:妇女下腹有结块,伴有或痛或胀或满或出血者。
2021年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考点精选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2021年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考点精选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考点 1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内、外生殖器、邻近器官【难度】★【考频指数】★★★★考点点拨:内、外生殖器、邻近器官1.外阴的范围和组成: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外口、阴道口和处女膜)。
2.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两者常被称为子宫附件。
3.阴道黏膜为复层鳞状上皮,无腺体,受性激素影响而有周期性变化。
4.宫体与宫颈的比例,儿童期为 1:2,成人期为 2:1,老年期为 1:1。
5.中医古籍中将外阴称之为阴户,又名四边、产户;将阴毛称为毛际;将阴道口和处女膜称为玉门(未嫁)、龙门(未产)、胞门(已产)。
阴道又称子肠、产道,宫颈外口被称为子门、子户。
子宫又称为女子胞、胞宫、胞脏、子脏、子处、血室。
【例题·A1 型题】1.成年女子宫体与宫颈的比例是A.2:1B.1:2C.1:1D.3:1E.3:2【答案】A【解析】宫体与宫颈的比例,儿童期为 1:2,成人期为 2:1,老年期为 1:1。
2.下列各项中,关于女性生殖器黏膜上皮的叙述,正确的是A.子宫内膜为单层鳞状上皮B.阴道黏膜为复层鳞状上皮C.输卵管黏膜为复层高柱状上皮D.子宫颈管黏膜为单层立方上皮E.子宫颈阴道部黏膜为高柱状上皮【答案】B【解析】阴道黏膜为复层鳞状上皮,无腺体,受性激素影响而有周期性变化。
考点 2 正常分娩【难度】★★【考频指数】★★★★★考点点拨:正常分娩1.决定分娩的四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2.枕先露的分娩机制:指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肩及胎儿娩出等动作。
3.临产开始的主要标志是有规律而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 30 秒及以上,间歇5~6 分钟,并伴有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4.总产程及产程分期:总产程即分娩全过程,是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至胎儿胎盘娩出,分为 3 个产程。
中医妇科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在结束了理论学习阶段后,我有幸进入我国一所知名中医院进行中医妇科学实习。
这次实习是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我深入了解中医妇科学,提高临床技能的关键时期。
实习期间,我分别在内、外、妇、儿等科室轮转,其中在中医妇科学科的实习时间最长,共计三个月。
二、实习内容1. 临床诊疗过程在中医妇科学科,我跟随带教老师参与了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1)诊断: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对妇科疾病进行诊断。
(2)辨证论治:根据中医理论,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处方用药: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具中药处方,指导患者用药。
(4)护理:对患者进行饮食、休息、情志等方面的护理。
2. 常见妇科疾病在实习过程中,我接触了多种妇科疾病,如:(1)月经不调:通过调整月经周期、经量、经期等方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痛经: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缓解痛经症状。
(3)不孕症:通过调理月经、改善卵巢功能、治疗输卵管阻塞等手段,提高患者受孕率。
(4)盆腔炎:运用中药、针灸、理疗等方法,治疗盆腔炎。
(5)乳腺疾病: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预防和治疗乳腺疾病。
3. 中医特色疗法在中医妇科学科,我还学习了以下特色疗法:(1)针灸:运用针灸疗法,治疗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等。
(2)推拿:通过推拿手法,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拔罐:运用拔罐疗法,缓解腰痛、腹痛等症状。
三、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临床实践中,我更加明确了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了常见妇科疾病的诊疗方法,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技能。
2. 注重患者沟通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这使我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了自己的医德修养。
3. 尊重中医特色疗法中医妇科学具有丰富的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拔罐等。
经期延长
(三)湿热蕴结型
主要证候:经行时间延长,量不多,或色暗,质粘 稠,或带下量多,色赤白或黄,或下腹热痛,舌红 ,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法则:清热祛湿,止血调经 方药举例:固经丸《医学入门》加败酱草、鱼腥草 组 成:龟甲、白芍、黄芩、椿根皮 黄柏、香附 加 减: 带下量多──加车前子、薏苡仁 下腹热痛──加忍冬藤、红藤、蒲黄、五灵脂
(二)阴虚血热型
主要证候:经行时间延长,量少,经色鲜红,质稠 ,咽干口燥,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大便燥结,舌 红,苔少,脉细数 治疗法则: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举例:两地汤合二至丸《医方集解》 组 成:生地 地骨皮 玄参 麦冬 阿胶 白芍、女贞子、旱莲草 加 减: 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加党参、黄芪、山茱萸 咽干口渴──加麦冬、石斛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
第一章 绪论
经期延长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妇科 詹静芬
妇产科学
小总论
概念: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期超过七天以上,甚 或淋漓半个月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又称“
经事延长”、“月水不断”。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黄 体萎缩不全者、盆腔炎症、子宫内膜炎等引起的经 期延长。IUD和输卵管结扎术后引起的经期延长也 按本病治疗
(一)气虚型
主要证候:经行时间延长,量多,经色淡红,质稀 ,肢倦神疲,气短懒言,面色(白光)白,舌淡, 苔薄,脉缓弱。
治疗法则: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方药举例:举元煎《景岳全书》 加阿胶、艾叶、乌贼骨 方 解 加 减
方 解: 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 ──补气健脾摄血 升麻──升举中气 阿胶──养血止血 艾叶──暖宫止血 乌贼骨──固冲止血 加 减: 经量多──加生牡蛎、五味子、棕榈炭 经行腹痛,有块──加三七、茜草根、血余炭 血虚──加制首乌、龙眼肉、熟地
中医医术专长中医妇科学 :经行情志异常的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中医医术专长中医妇科学 :经行情志异常的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关于“中医医术专长中医妇科学:经行情志异常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相关内容,相信参加中医医术专长考核的考生都在学习,为方便大家备考,在此我们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经行情志异常的定义
每值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烦躁易怒,悲伤啼哭,或情志抑郁,喃喃自滑,或彻夜不眠,甚或狂躁不安,经后复如常人者,称为“经行情志异常”。
本病以经前情绪易于失控,无端悲伤、易怒,而月经周期的其他时间精神、情绪又完全正常为特点。
病因病机
该病发生的主要机理多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痰火内扰,遇经行气血骤变,扰动心神而致。
常见心血不足、肝经郁热、痰火上扰证。
,
辨证论治
1.心血不足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无故悲伤,心悸失眠,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补血养心,安神定志。
方药:甘麦大枣汤合养心汤去川芎、半夏曲。
2.肝经郁热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烦躁易怒,或抑郁不乐,头晕闷眩,口
苦咽干,胸胁胀满,不思饮食,月经量多,色深红;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泄热,解郁安神。
方药:丹栀逍遥散酌加川楝子、生龙齿、代赭石。
3.痰火上扰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精神狂躁,烦乱不安,或语无伦次,头痛失眠,或面红目赤,溲黄便结,或心胸烦闷,不思饮食,月经量或偏少,色红或深红,质稠黏,或夹小血块;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生铁落饮加郁金、川连。
不孕症辨病与辨证结合、预防与调护-中医妇科学考点
不孕症辨病与辨证结合、预防与调护-中医妇科学考点关于“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中医妇科学:不孕症辨病与辨证结合、预防与调护”相关内容,相信参加中医医术专长考核的考生都在关注,为方便大家了解,在此我们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辨病与辨证结合1.排卵障碍性不孕包括无排卵和黄体功能不全。
伴发的病种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席汉综合征、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m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早衰等。
无排卵者,治疗多以补益肾气,平衡肾阴阳,渊整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生殖轴以促排卵,如促排卵汤(《罗元恺论医集》)。
黄体功能不全者,治疗多以补肾疏肝为主。
常见的证型有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肾虚血瘀、肾虚痰湿和肾虚肝郁等。
2.免疫性不孕导致免疫性不孕的因素很多,在人体中不论精子、卵子、受精卵、性激素、促性腺激素及精浆,都具有一定的抗原性,导致免疫反应,造成不孕。
造成不孕的免疫反应可分为同种免疫、局部免疫及自身免疫3种。
目前进行的大多是对抗精子免疫性不孕的研究。
中医学认为引起免疫性不孕的常见病冈病机是肾虚血瘀、阴虚火旺、气滞血瘀和湿热互结,并按相应的证型进行临床和实验室研究,取得一定的经验,值得进一步研究。
3.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多因盆腔慢性炎症导致输卵管粘连、积水、僵硬、扭曲或闭塞,使输卵管丧失其输送精子、卵子和受精卵的功能,或造成精卵结合障碍而发为不孕。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中医常见证型为气滞血瘀、湿热瘀阻、肾虚血瘀、寒凝血瘀。
治疗多以疏肝理气,化瘀通络为主,内服外治(中药保留灌肠或外敷下腹部);配合导管扩通(介入治疗)可提高疗效。
预防与调护1.保持心情舒畅,社会和家人要给予关心、体贴和支持,创造一个良好的心态环境。
2.进行性知识宣传教育,注意卫生,预防和及早治疗生殖道炎症。
3.进行性生理知识教育,让患者掌握氤氲期“的候”,增加受孕机会。
4.做好计划生育,避免人工堕胎、引产等对肾精、气血的不必要损耗而造成不孕。
中医妇科学提纲
中医妇科学复习提纲●总论1.《素问·腹中论》中记载的治疗血库经闭第一首妇科方剂是四乌贼骨—芦茹丸。
2.《达生篇》中提出的临产六字真言是睡忍痛,慢临盆。
3.胞宫具有排出月经和孕育胎儿的作用。
4.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月月如潮,经常不变,故有“月信”、“月事”、“月水”之称,以示月经有“节律性”的周期性。
5.第一次来月经称为月经初潮,初潮的年龄多在13~14岁。
6.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
正常经期为3~7天。
7.正常每月月经量约为30~5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少,低于20ml为月经过少。
8.并月: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并月。
9.居经:身体无病三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居经”,又称“季经”。
10.避年:身体无病一年一行者称为“避年”。
11.暗经:终生不潮但是能受孕的,称为暗经。
12.激经: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称为“激经”,又称“盛胎”、“垢胎”。
13.天癸:是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微物质。
14.月经产生的主要机理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
15.肾在月经中的作用。
(JD)答:月经的产生,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互相调节,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子宫定期藏泻的结果。
肾气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宅,冲任之本,并能促进天癸的的成熟。
故有“经水出诸肾”之说。
16.从中医角度叙述肾在月经产生中的主导地位。
(LS)答:五脏的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血、津液。
肾藏精、肝藏血、脾生血、心主血、肺主气、气帅血,在月经产生的生理中起主导作用。
①肾藏精,主生殖,是指肾具有生成、贮藏和施泻精气的作用,发挥其化生月经、主生殖的功能。
②肾为天癸之源,天癸至,月事以时下,天癸竭,月经断竭。
③肾为冲任之本,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任虚冲衰则经水断绝,然冲任的通盛以肾气盛为前提。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病的临床思路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病的临床思路摘要:妇科病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严中影响病人的生活、工作、学习。
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各有其局限性。
中西医结合是在我国中医、西医长期并存的条件下,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1】。
近年来,众多学者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疗效显著,所以中西医结合模式治疗妇科病是一种行之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普遍推广。
2005年温家宝总理题词:“实行中西医结合,发展传统医药学[2]”,在此笔者针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病的临床思路,提出了独特见解。
关键词:妇科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思路1 明确治疗目标,制定临床治疗思路目标明确,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的治疗目标:明确妇科病的病因病机,合理的选用治疗方法,中西医学结合治疗,提高妇科病的临床。
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临床、面向基层的中西医结合型实用类人才,此类人才不仅要有深厚的中西医理论基础知识及临床实践能力,而且还必须熟练掌握现代妇科疾病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方法。
因此,从治疗计划、治疗内容、治疗方法、临床实践等方面围绕着治疗目标,制定出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治疗措施,尤其是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对医务人员基本综合能力的一种考察,也是对其专业素质的一个衡量标准。
能力应该包括临床医生对妇科疾病的辩证思维能力、综合症候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等。
必须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医务人员的这些能力,这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举措。
2 精心设置临床治疗方案根据上述治疗目标和治疗思路,我们对妇科临床疾病的治疗方案进行了中西医结合的总体设计,大治疗方案分为两大板块,即充实妇科理论部分和熟悉妇科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
理论部分,注重中、西医妇科理论完整连贯性及优势互补,从微观和宏观方面出发,使临床医生掌握足够的妇科学知识。
例如,我们把中医妇科学的病因病机、辩证与诊断、治疗方法放在一起,使得临床医生对中医妇科理论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
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第一单元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细目一:骨盆1.骨盆的构成2.骨盆的平面细目二:外生殖器外阴的范围、组成和功能细目三:内生殖器1.内生殖器及其功能2.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细目四:胞宫中医学对胞宫形态与功能的认识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细目一:月经与性周期的调节1.月经的临床表现2.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3.卵巢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4.脑下垂体及其性功能调节激素5.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细目二:中医对月经产生机理的认识天癸、脏腑、气血、冲任督带与月经的关系细目三:妊娠生理胎儿附属物的功能细目四:正常分娩1.决定分娩的因素2.分娩先兆3.产程分期细目五:正常产褥产褥期母体变化第三单元诊断概要细目一:妊娠诊断1.早期妊娠的诊断2.中、晚期妊娠的诊断3.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细目二:产前检查1.预产期推算2.产科检查细目三:妇科常用特殊检查的适应证和临床意义1.宫颈刮片检查2.基础体温测定3.输卵管通液检查4.诊断性刮宫5.阴道后穹窿穿刺6.b超检查第四单元治法概要细目一:内治法1.中医妇科常用治法2.内分泌治疗: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治疗细目二:外治法局部治疗方法及适应证第五单元月经病细目一:月经不调1.月经先期2.月经后期3.月经先后无定期4.月经过多5.月经过少6.经期延长7.经间期出血8.清经散、两地汤、保阴煎、定经汤、艾附暖宫丸的药物组成及功能主治细目二:崩漏1.概念2.诊断与鉴别诊断3.辨证论治4.清热固经汤、固本止崩汤的药物组成及功能主治细目三:无排卵型功血1.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2.临床表现3.诊断及鉴别诊断4.中、西医治疗细目四:排卵型功血1.临床表现2.诊断与鉴别诊断3.中、西医治疗细目五:闭经1.概念2.病因及分类3.与生理性停经的鉴别4.辨证论治5.西药人工周期疗法细目六:痛经1.概念2.与异位妊娠的鉴别3.辨证论治及针灸治疗常用穴位细目七:经行诸证1.经行乳房胀痛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2.经行吐衄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细目八:更年期综合征1.概念2.临床表现3.辨证论治4.雌激素替代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相关内容:。
中医妇科学基础知识:产后发热辨证论治
中医妇科学基础知识: 产后发热辨证论治为考生提供中医妇科学基础知识:产后发热辨证论治。
产后发热辨证论治产后发热有虚有实, 其证各异。
在注意多虚多瘀的基础上, 治疗应以调和营卫为主。
感染邪毒者, 其证危笃, 变化多端, 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治疗。
1.感染邪毒型主要证候:产后发热恶寒, 或高热寒战.小腹疼痛拒按, 恶露初时量多, 继则量少, 色紫黯, 或如败脓, 其气臭秽, 心烦不宁, 口渴喜饮, 小便短赤, 大便燥结, 舌红, 苔黄而干, 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 凉血化瘀。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丹皮、赤芍、益母草。
2.外感型主要证候:产后发热恶寒, 头痛身疼, 鼻塞流涕, 咳嗽, 苔薄白, 脉浮紧。
治法:养血祛风, 散寒解表。
方药:荆防四物汤加苏叶、甘草。
3.血虚型主要证候:产后失血过多, 身有微热, 头晕眼花, 心悸少寐, 恶露或多或少, 色淡质稀, 小腹绵绵作痛, 喜按, 舌淡红, 脉细弱。
治法:养血益气, 和营退热。
方药:八珍汤加枸杞、黄芪。
4.血瘀型主要证候:产后乍寒乍热, 恶露不下, 或下亦甚少, 色紫黯有块, 小腹疼痛拒按, 舌紫黯, 或有瘀点瘀斑, 脉弦涩有力。
治法:活血祛瘀, 和营除热。
方药:生化汤加丹参、丹皮、益母草。
例题:产后发热恶寒, 或高热寒战, 小腹疼痛拒按, 恶露量多或少, 色紫暗如败酱, 气臭秽, 大便燥结。
舌红, 苔黄而干, 脉数有力。
中医治疗更好的选择方剂是?A.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B.清营汤C.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D.黄连解毒汤E.大承气汤正确答案: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妊娠病
第一节:妊娠剧吐
脾胃虚弱
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香砂六君子汤
肝胃不和
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橘皮竹茹汤加味
痰湿阻滞
化痰除湿,降逆止呕
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味
气阴两亏
益气养阴,和胃止呕
生脉散合增液汤
第二节:流产
1、先兆流产
(1)肾虚
补肾健脾,益气安胎
寿胎丸加味
(2)气血虚弱
益气养血,固肾安胎
2、胃热炽盛
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玉女煎加减
3、肾阴亏虚
滋阴益肾
两味地黄丸
4、阴阳两虚
滋阴助阳
金匮肾气丸加减
第六节:慢性肾炎
1、脾虚湿盛
健脾除湿,佐以安胎
白术散加味
2、肾阳虚
温阳化气,佐以安胎
真武汤加味
第七节:急性肾盂肾炎
1、阴虚火旺
滋阴清热通淋,佐以安胎
知柏地黄丸加减
2、心火偏亢
清心泻火,润躁通淋
导赤散加减
2、瘀阻气闭
活血逐瘀
夺命散加减
第四节:脐带异常
第十六章:产后病
第一节:晚期产后出血
益气养血,固冲安胎
泰山磐石散
阴虚血热
滋阴清热,凉血安胎
加减一阴煎加味
4、流产感染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第三节:异位妊娠
1、未破损型
活血化形,消徵杀胚
宫外孕Ⅱ号方
丹参、赤勺、桃仁、三棱、莪术
2、已破损型
(1)休克型
回阳救脱,活血祛瘀
生脉散合宫外孕Ⅰ号方
人参、麦冬、五味子、赤勺、丹参、桃仁
薏苡仁汤
第十节:肺结核
1、阴虚肺热
滋阴润肺,补肾固胎
月华丸加减
2、肺肾阴虚
补益肺肾,滋阴降火
百合固金汤加减
3、肺脾两虚
补脾润肺,益气养阴
保真汤加减
4、阴阳两虚
滋阴补阳,培元固本
补天大造丸加减
第十一节:子宫及卵巢肿瘤
第十二节:肝内胆汁淤积症
1、肝郁气滞
疏肝理气,消风止痒
柴胡疏肝散加味
2、肝胆湿热
清热利湿,疏肝理气
茵陈蒿汤毒利湿
犀角散加减
第十三章:产时病
第一节:产力异常
协调子宫收缩乏力
大补气血
蔡松汀难产方
黄芪、当归、茯神、党参、龟甲、川芎、白芍、枸杞
不协调子宫收缩乏力
理气活血,化瘀催产
催生饮
当归、川芎、大腹皮、枳壳、白芷、益母草
子宫痉孪性狭窄环
第二节:产道异常;第三节:胎位异常;第四节:胎儿异常;第五节:异常分娩的诊治要点
真武汤
4、气虚血瘀
益气化瘀,通阳安胎
补阳还五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
第二节:急性病毒性肝炎
1、湿热蕴结
清热利湿,佐以安胎
茵陈蒿汤加味
2、湿邪困脾
健脾化湿,养血安胎
胃苓汤加味
3、肝郁脾虚
疏肝理气,健脾安胎
逍遥散加味
4、热毒内陷
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犀角地黄汤
第三节:贫血
1、气血两虚
补气养血安胎
八珍汤
2、脾胃虚弱
寿胎丸
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人参、白术、艾叶、鹿角霜
2、气血虚弱
补气养血,止血安胎
胎元饮加味
3、血热
清热养血,滋肾安胎
清热安胎饮
第十节:胎盘早剥
1、阴虚肝旺
滋阴清热,止血安胎
两地汤加味
2、瘀血阻滞
化瘀止痛,止血安胎
生化汤加味
第十一节:母儿血型不合
1、湿热内蕴
清热利湿,养血安胎
茵陈二黄汤
2、热毒
(2)不稳定型
活血祛瘀
宫外孕Ⅰ号方加味
(3)包块型
活血化瘀,消徵散结
宫外孕Ⅱ号方
第四节:早产
1、肾虚
固肾安胎
补肾安胎饮
2、气血虚弱
益气养血安胎
胎元饮
3、血热
清热凉血,补肾安胎
保阴煎
4、跌仆损伤
益气养血、固肾安胎
加味圣愈汤
第五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1、脾虚
健脾渗湿,行水消肿
白术散
白术、茯苓、腹皮、姜皮、陈皮
第十四章:胎儿窘迫与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
1、气血虚弱
益气养血,固摄胞宫
蔡松汀难产方
2、气滞血瘀
行气化瘀,滑胎催产
济生方
第十五章:常见产时并发病
第一节:产后出血
1、血虚气脱
益气固脱
参附汤
人参、附子
2、瘀阻气闭
行血逐瘀
夺命散加味
没药、血竭末、当归、川芎
第二节:子宫破裂
第三节:羊水栓塞
1、血虚气脱
补气固脱
独参汤
2、气滞血瘀
活血行滞,祛瘀下胎
脱花煎加味
当归、肉桂、川芎、牛膝、红花、车前子、芒硝
3、脾虚湿困
健脾化湿,行气下胎
平胃散加味
苍术、川朴、陈皮、甘草、芒硝
第十四节:高危妊娠
第十二章:妊娠合并疾病
第一节:心脏病
1、心气虚
益气养血,宁心安胎
养心汤
2、心血虚
养血益气,宁心安胎
归脾丸
3、阳虚水泛
温阳化气,行水安胎
寿胎丸
2、气血虚弱
益气养血,滋养胎元
胎元饮
3、阴虚内热
清热凉血,养阴安胎
保阴煎
4、胞宫虚寒
温肾扶阳,养血育胎
长胎白术散
第七节:多胎妊娠
第八节:羊水量异常(1、2羊水过多,3、4羊水过少)
1、脾气虚弱
健脾渗湿,养血安胎
鲤鱼汤
2、气滞湿郁
理气行滞,利水除湿
茯苓导水汤加减
第九节:前置胎盘
1、肾虚
益气固肾,止血安胎
清热解毒,补肾安胎
茵陈寄生汤
3、瘀热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二丹茜草汤
第十二节:过期妊娠
1、气滞血瘀
益气活血,启动宫缩
参芪启宫汤
2、肝肾不足
滋养肝肾,补气活血,缩宫催生
张氏助产汤
3、寒凝脉滞
补气行气,益血活血,暖宫催生
保产无忧散
第十三节:死胎
1、气血虚弱
益气养血,活血下胎
救母汤
人参、当归、川芎、益母草、赤石脂、黑芥穗
健脾益气安胎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
3、脾肾两虚
健脾益肾安胎
右归丸
4、肝肾阴虚
滋阴益肾,养血安胎
左归丸加味
第四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心脾两虚
健脾益气,养血止血
归脾丸加味
2、肝肾阴虚
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大补阴丸合二至丸
3、脾肾阳虚
温肾补脾,填精补血
右归丸加减
第五节:糖尿病
1、肺热伤津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消渴方加减
3、湿热下注
清热利湿通淋
加味五淋散
第八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气郁痰阻
理气化痰,佐以安胎
四海舒郁丸加减
2、痰凝血滞
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海藻玉壶汤
3、肝火旺盛
清泻肝火,佐以安胎
栀子清肝汤加减
4、心肝阴虚
滋阴养血,宁心柔肝
天王补心丹加减
第九节:急性阑尾炎
1、未成脓期
清热解毒,化瘀安胎
牡丹皮汤
2、脓痈已成
清热解毒,排脓消痈
胎元饮加味
(3)血热
滋阴清热,养血安胎
保阴煎加味
(4)血瘀
祛瘀消徵,固冲安胎
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5)外伤
益气养血,固肾安胎
圣愈汤
2、难免流产、不全流产、稽留流产
胎动欲堕
祛瘀下胎
脱花煎加味
胎堕不全
活血祛瘀,佐以益气
生化汤加味
血虚气脱
益气固脱
人参黄芪汤
3、习惯性流产
肾气亏虚
补肾益气,固摄冲任
补肾固冲丸
气血虚弱
2、肾虚
温肾扶阳,化气行水
真武汤
附子、白术、生姜、茯苓、白芍
3、气滞
理气行滞,除湿消肿
正气天香散
4、阴虚肝旺
滋阴养血,平肝潜阳
杞菊地黄丸
5、脾虚肝旺
健脾利湿,平肝潜阳
半夏白术天麻汤
6、肝风内动
滋阴清热,平肝熄风
羚角钩藤汤
7、痰火上扰
清热豁痰,熄风开窍
牛黄清心丸
第六节:胎儿生长受限
1、肾气亏虚
补肾益气,填精养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