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设计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设计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25339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5.png)
1、掌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知识和技能
2、能区别与联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二力平衡;
3、能联系生活,解决生活中实际应用过程中问题。
1、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学会用知识解答生活疑问;
过程和方法
2、能进行对比与联系;
3、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1、体验学习机械基础的乐趣; 情 感 态 度 和 价 值 2、体会机械基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静力学的应用价值; 观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科
机械基础
授课班级
2015 级 18 班 授课时数 1
设计者
韩青珉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力的基本性质和二力平衡公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作用力与反作 用力是高考考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之一,也是常考的知识点之一。认识学习的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的必要性,掌握其原理,能和二力平衡进行区别与联系。并能联系生活实际, 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同时为后面学习受力分析作准备。
生自己体验,从心理上产生强烈要求解决问
对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 关系,以及其和二力平衡的
题的的欲望,从而
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联
区别与联系。
系力的性质对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并区别于二力平衡。在这一过程中加入相关
的小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平衡 力的区别与联系。
让学生自主探讨,分小组进行合作,用对比 与联系的方法,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得出其
流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 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五、课
1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 归纳课堂教学内容。
堂小结
《第六节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
![《第六节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https://img.taocdn.com/s3/m/8102a6b7a98271fe910ef9ed.png)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设计
讲授内容
师生互动
一、新课导入:
游戏:拔河比赛
1.两名学生在地面进行拔河
通过采访的形式提问学生的感受
2.一名学生踩在滑板上与另一名学生拔河
通过减少摩擦力放大力的作用效果
二、讲授新课:
(一)力的相互作用
提问:力的相互作用是普遍存在的吗?
实验一:学生相互击掌
演示实验二:两个气球相互挤压,发生形变。
演示实验三: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
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
演示实验四:直升飞机为什么可以飞起来?(视频《战狼片段》)
演示实验五:遥控小车为什么可以运动?
结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义:
有作用,必有反作用。
把其中一个叫作用力,另一个叫反作用力
(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1、提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什么关系?
2、猜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
线
学生通过游戏亲身
体会力的相互作
用,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学生参与实验
演示实验与分析
得出结论
老师提问
学生自由猜想,老
师板书。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_教案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_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83f99ba51e79b8968022669.png)
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通过对力的概念进一步认识,从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然后在实验基础上总结牛顿第三定律;为加深对此规律的认识,应注意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并要通过如“拔河”、“马拉力“等例子加深对本节内容理解。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难点:理解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知识要点】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什么是“相互”作用?就甲和乙作用而言,相互就是说:甲对乙有作用,同时乙对甲也有作用。
当我们用手拍一下桌面时,在手对桌子施加力的时候,桌子对手也有力的作用。
分析此例子不难知道每一对相互作用都有两个力,其一是手对桌面的压力,此时手是施力物体,桌面是受力物体;其二是桌面对手的弹力,此时桌面是施力物体,手是受力物体。
综上所述,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中,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同时每对相互作用都伴随有两个力的出现,我们把这两个力分别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即:如果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作用力,那么另一个力就叫反作用力。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点具有普遍性,在我们所学力中,都具有此特点,现做以下总结:(1)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受到地球施加的重力;同时地球也受到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
(2)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由于桌面发生形变,给木块一向上的支持力;同时由于木块发生形变,给桌面一个向下的压力。
(3)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放在粗糙地面上的木块向右运动时,受到地面给它的向左的摩擦力;同时木块也给地面一个向右的摩擦力。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个特征:①、相互性。
②、同一性。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
如当作用力为弹力,则反作用力一定是弹力;当作用力为摩擦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
③、同时性。
有作用力产生,同时就有了反作用力;作用力发生变化,反作用力随之同样变化;作用力消失,反作用力立即消失。
二、牛顿第三定律1.实验研究:取两个弹簧秤让两个弹簧秤在水平桌面上相互对拉,总结可以得到。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设计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742a1a6edb6f1aff001f4b.png)
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积极动手操作,加以证明。可能出现两种意见:1、等大;
2、大人对小孩的拉力大于小孩对大人的拉力。
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先提出一个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1、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的学习兴趣,实验具有开放性,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2、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先提出一个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定量去证明结论,不被现象所迷惑,用数据说明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索、总结,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则()
A.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D.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作业
课后作业:P71/1、3、4
教学设计点评
2、我们要研究力,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呢?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补充,认为应该研究力的三要素:作用点、大小、方向。
让学生回忆并讨论从哪些方面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将学生引向更深入的问题,找出问题的突破点
让学生自己分析实验:在左右车各固定一个磁铁,刚好让磁铁同极相对。用手调整两车间的距离,让两辆车相互贴在一起,松开手,两辆小车向两边弹出去。
研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的关系并让学生自然地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性质是否相同?
初中三年级物理科目教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分析
![初中三年级物理科目教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51e79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5.png)
初中三年级物理科目教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分析初中三年级物理科目教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及其应用,本教案将通过多种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索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本质和相互关系。
一、引入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小车在地上行驶时为什么会停下来?学生可能提供的答案有:阻力、摩擦力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小车在行驶时,有哪些力在作用?以此为切入点,引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二、概念解释1. 作用力:介绍作用力的定义,即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举例说明作用力的特点和表示方法,如推拉物体、绳索拉伸等。
鼓励学生提供自己的例子,并引导学生思考作用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2. 反作用力:解释反作用力的概念,即作用力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以弹簧的压缩和伸长为例,说明反作用力与作用力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否相等?为什么?三、实例分析1. 球体弹射实验:设置一个球体弹射装置,通过调整弹射力的大小和方向,观察球体反弹的轨迹。
引导学生思考:球体弹射的轨迹受到哪些力的作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否平衡?2. 桌球碰撞实验:用两个桌球进行碰撞实验,观察碰撞后两个球的运动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碰撞时产生了哪些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如何相互配合?从碰撞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四、力的平衡引导学生思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力的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通过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合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以拔河比赛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各方力的大小与方向,从而了解力的平衡与力的不平衡之间的关系。
五、应用实践1. 分析物体运动:以运动中的自行车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踩踏自行车可以前进?为什么加速时需要增加踩踏力?在刹车时又是如何产生反作用力的?2. 探究科学道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弹弓、喷气式火箭等科学小工具,分析其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原理。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_教案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_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33fae5181c758f5f71f67a0.png)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击掌游戏,认识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2.通过观察反冲气球及喷水火箭的演示实验,学会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释其工作原理。
3.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活动中,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2.难点:找出一个作用力所对应的反作用力。
【教学准备】
活动一:气球、吸管、钢丝、透明胶布;
可乐瓶2个、硬纸板、胶带、水火箭发射装置1套、打气筒、水。
活动二:弹簧测力计2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当你击打朋友的手掌时,谁的手会觉痛?
结论:两个人的手都会痛。
那么,这说明了什么?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活动一:反冲气球实验和水火箭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反冲气球演示实验和制作发射水火箭实验,知道力是成对出现的。
三、活动二:研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
活动目的:
1.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实验,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四、结束语:
师:运载火箭就是利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工作的。
以后,我们将学习包括火箭在内的各种载人航天器。
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
![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62801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6a.png)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本节教材分析】牛顿三大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本节分三个层次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研究:一是通过实际现象的分析,定性地讨论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性质是相同的,同时发生的;二是通过实验定量地得到反映相互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三是说明该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学生心理状态分析】高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辩别能力,对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如果简单重复,则学生对此不太关注、不感兴趣。
因此,一开始就要以各种方式激发其注意力,设置“物理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维冲突”,设法采用各种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三定律”得来的不易,培养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认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②理解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③能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习对物理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想并能自主探究验证猜想,并能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物理问题并能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确切含义;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疑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既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那么在拔河比赛中为何还有胜负之分?【教学方法】实验法(演示实验,师生互动实验),讨论法,类比法,练习等。
【教学仪器】粗绳一根;演示用大弹簧秤、小弹簧秤各一个;电动小车,薄木板各一个,滑板一块、带有条形磁铁的小车两个。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力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动作。
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那么请大家比赛拍巴掌,看谁拍得最响,然后请拍得最响的同学谈感受,两个巴掌都拍疼了,变红了,这说明什么?由此引入新课。
通过分析拍巴掌后会疼,巴掌都变红了,说明两手间存在作用力,并且是相互的。
再举一例:同学们坐在凳子上,两脚悬空,然后用手推桌子,那么感觉到什么现象?如何解释(要求学生亲身体验)。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0bf310a76e58fafbb00304.png)
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认识作用和与反作用力的关系;2.理解平衡力与作用力与反作用的关系;3.能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二、过程方法1.学习对物理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想并能自主探究验证猜想,并总结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探究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并通过实验得出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难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与联系及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生活中。
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通过让同学们拍桌子感受到反作用力。
创设情境师:当我们滑旱冰面对墙静止时,此时突然给墙一个力,人会发生什么情况?生:人会向后运动,因为人受到墙的力使向后运动师生小结:一个物体给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师:那么这两个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板书)2、新课内容滑旱冰面对墙推时,人推墙的力---作用力,墙推人的力---反作用力。
反之即可。
既然是力就一定有施力物体,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分析一下这个例子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生:人推墙的力---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强推人的力----反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墙知识小测人拍桌子时,若人拍桌子的力是作用力,那么反作用力是什么?反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师生小结:我们发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不同的两个物体。
也就是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板书)分组讨论师:接下来我们研究一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有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画出作用力的方向和反作用力的方向。
并把你们的现告诉老师!生:人推墙的力是作用力,它的方向垂直于墙指向墙里。
强推人的力就是反作用力,它的方向垂直墙面指向墙外。
并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师生问答师:当人推墙,若瞬间人离开墙就是作用力突然消失,问反作用力还在不在?生:不在。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0fe85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c.png)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计算方法。
3. 让学生能够运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释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义。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计算公式。
3.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难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拍打篮球时手对篮球的力和篮球对手的力,引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及相互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游泳、跳伞等。
4.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讨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概念的理解。
2. 习题练习:布置课后习题,评估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计算方法的掌握。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入牛顿第三定律:讲解牛顿第三定律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应用领域:介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八、教学互动环节1. 学生演示:邀请学生上台演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例,如拔河比赛。
2. 小组竞赛:设立小组竞赛,比较各组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回顾课堂教学,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方法。
初一科学教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初一科学教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https://img.taocdn.com/s3/m/faeef72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9.png)
资源信息表注:请认真填写资源信息表,防止由于资源信息表不完整而无法及时上传网站。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闵行第五中学周卫红一、教学目标5、鼓掌体验认识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6、通过观察反冲气球及喷水火箭的演示实验,学会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释其工作原理。
7、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活动中,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8、通过商量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一般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每一个作用力必会有一个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难点)指出一个作用力的反作用力。
三、教学打算(器材)活动二:长型气球、饮料管、直铁丝、透明胶布、塑料瓶、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橡皮管、气泵、发射架。
活动三:弹簧测力计〔2个〕。
四、内容组织(教学流程图)(活动设计)活动一:认识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活动目标:鼓掌体验认识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活动二:会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释反冲气球、喷水火箭的工作原理。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反冲气球及喷水火箭的演示实验,学会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释其工作原理。
活动器材:长型气球、饮料管、直铁丝、透明胶布、塑料瓶、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橡皮管、活动三:测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活动目标: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活动中,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活动四:了解一般生活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应用活动目标:五、训练与评价(举例)“工作纸〞见(说明)1、喷水火箭实验具有肯定的危险性,所以这个实验改为教师演示实验,而且活动应在空旷的地方进行。
2、分析物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要学生指出是谁对谁的作用。
如:手扣排球,手对排球的作用力使排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排球对手的〔反〕作用力使手感到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工作纸组长组员活动一:认识力总是成对出现1、鼓掌时〔双手/一只手〕感觉有点疼。
鼓掌时,右手对左手一个作用力,〔右/左〕手疼,而〔右/左〕手同时给〔右/左〕手一个反作用力,所以也会疼。
2、当运发动在做吊环运动时,他是将绳索向〔上/下〕拉,身体才能往上升。
物理教学教案-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物理教学教案-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https://img.taocdn.com/s3/m/4f285db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d.png)
通过学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估教学效果
评估学生是否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评估学生能否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牛顿第三定律 评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XX
案例2:划船运动
案例3:滑雪运动
案例4:拔河比赛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牛顿第三定律的意义和价 值
重点内容:牛顿第三定律的定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及其性质、牛顿第三定律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意义和价值:牛顿第三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揭示了物体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是理解和掌握力学知 识的重要基础;同时,它在实际应用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生活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现象
走路时,给地面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地面给人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人前进。 划船时,桨对水向后施力,水对桨向前施力,使船前进。 球类运动中,如篮球、足球等,球被踢出时,脚对球施力,球对脚产生反作用力,使球飞出。 车辆行驶时,发动机产生的力使车轮与地面产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使车前进。
实验法
实验步骤:悬挂弹簧测力计,用手 拉测力计使小车在平面上前进,记 录测力计的读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案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c6e6819b6648d7c1c746fe.png)
画力的图示
课题: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主讲人:
00:24
恩,桌面受到书本对它的压力。那大家想想看桌面受到的书本对它的压力和书本受到的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不是作用力反作用力了呢?
理解提问
兴趣盎然是作ຫໍສະໝຸດ 力和反作用力现在我们就根据这三个力来看看作用力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大家讨论一下。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思考:作用的物体,力的性质,两个力是不是同时变化的。
回忆提问,为新课做准备
回忆知识
巩固记忆
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板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00:06
大家看桌面上的这本书,哪位同学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对书本做个受力分析?
应用提问巩固已学的知识和技能
书本受到了重力和支持力
画力的图示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板书: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00:17
那么平衡力岂不是跟作用力反作用力一样了?那大家为什么不说这对力是作用力跟反作用力呢?它们之间肯定是有区别的,那这区别又在哪里呢?
诱导提问一系列问题引发思考,激发认知冲突
积极思考
00:22
大家再来分析一下桌面所受到的力。
00:09
恩,书本受到地球对它的重力以及桌面对它的支持力。那大家想想看这两个力是不是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呢?
理解提问
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思考观察
不属于。应该是一对平衡力。
00:15
很好,它们是属于平衡力。那大家根据刚才复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法来分析一下这对平衡力的大小和方向。
分析提问
力与反作用力幼儿园中班教案
![力与反作用力幼儿园中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b8fab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a.png)
力与反作用力幼儿园中班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3.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和感受力与反作用力的表现。
教学准备:1.图示、实物或者模型,能够展示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不同重量的物体;3.风筝、吹气球等可以感受反作用力的玩具;4.筷子、纸张等能够进行实验的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图示或者模型,引发学生对力与反作用力概念的好奇;2.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力与反作用力是什么吗?”二、讲解(15分钟)1.教师简要解释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帮助他们理解这个概念。
三、实践活动(25分钟)1.分发不同重量的物体给学生,让他们在同一尺寸的地面上用力推动这些物体;2.让学生观察物体受到力的方向和大小,并感受自己用力的感觉;3.引导学生思考推动重物需要用多大的力,与物体相反的力是如何产生的;4.给学生展示风筝、吹气球等玩具,让他们用手感受反作用力;5.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风筝和吹气球会飞起来,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给出相关的科学知识解释。
四、实验(25分钟)1.发给学生筷子和一张纸,让他们用筷子夹住纸的一端,然后迅速拉开筷子;2.让学生观察纸是怎样被拉开的,引导他们思考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3.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或者提示,让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和观察;4.引导学生总结并发表实验结果,教师提出正确的科学解释。
五、总结(5分钟)1.让学生回答:“你们对力与反作用力有什么新的认识?”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经历,讲述力与反作用力的现象;2.观察力与反作用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骑车、划船等。
评估方法:1.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2.学生的回答和提问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并应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3.实验结果和总结是否正确。
教学反思:幼儿园中班的学生还处于探索和感知世界的阶段,他们通过实践活动和观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参考教案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参考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2c1a5e3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f.png)
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本质含义。
能力目标(1)理解定律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依据实验事实,分析、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
(2)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本质含义。
教学的难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提问:用手压笔尖,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学生:会痛,因为用手压笔尖时,笔尖同时也给了手一个作用力。
二、新课教学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A←→B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作用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我们把物体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其中一个力叫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三、实验探究:作用在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存在什么关系?教师布置任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大家可以先猜想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以证明猜想是否正确,并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1)是否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2)这两个力的性质是否相同?(3)这两个力的受力物体是否相同?(4)这两个力的方向是否相同?(5)这两个力的大小是否相等?学生分组实验:每组探究器材:弹簧测力计一对(弹簧测力计要先调零)学生代表上台汇报实验结论:(1)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种性质的力。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F=-F′。
(3)作用力、反作用力的特点:三同:同大小:同性质:同时性(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教学设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
![教学设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8fec4ffe4733687e21aa95.png)
鸡蛋碰石头,蛋碎而石不破,是石头给鸡蛋的力大,还是鸡蛋给石头的力大,为什么?
同学讨论并回答。
3、讨论与交流:
(1)放映拔河比赛的图片,并提问,拔河比赛比得是什么?取胜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同学回答(大多数同学说,哪方的力气大,哪方就胜利。)
分组讨论,建议同学先分清研究对象,再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讨论。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设计
汾水中学 蒋碧娣
一、课标要求:
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并能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问题。
二、教学设计思想: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本节课由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引入新课,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猜想、自主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其中F1,F2为绳子对甲方和乙方的拉力,所以F1=F2。
当f甲>f乙时,甲方获胜,反之,则乙方获胜。所以拔河比赛的决定因素是地面对人的最大静摩擦力。完成课本讨论与交流1。
(2)分组讨论课本讨论与交流2并完成下述表格。
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异同点:
不
同
点
一对平衡力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作用对象
力的性质
是否有同时性
作用效果
相同点
完成实验与探究猜想1、2。
4、课堂小结: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2)牛顿第三定律;(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
5、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两相互作用的物体都处于静止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才相等
B摩擦力的反作用力亦可能是弹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0fc61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1.png)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表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能表述牛顿第三定律,且能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知道归纳法及其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2)通过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实验结果的对称性领悟自然界中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力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口头展示,黑板展示等活动,培养展现自我风采的勇气和信心。
(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形式,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中学物理和高中物理第三章的学习,对力的概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知道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且在生活中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同时通过前面几次的探究实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通过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这也为本节课的探究教学提供了较好的能力基础。
但对于学习习惯方面,主动性不强,认知习惯,主要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老师要注意引导。
三、重点难点评论【教学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关系与运动状态无关,辨析与平衡力的异同四、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拔河比赛引入激发兴趣师:请两名同学完成一场拔河比赛。
要想欣赏,请先鼓掌。
生:学生鼓掌,倒计时,观看,引发共鸣,激发学生探索和学习的愿望设计意图: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师:拔河比赛为什么能胜利呢?带着疑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牛顿第三定律》生:了解本节课重点解决什么问题设计意图:提出课题,为新内容学习创设情景二、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评论师:击掌时手有什么感觉?哪只手痛?生:双手都疼,左手疼,说明右手给它力,同时右手也受到左手的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0902da195f312b3169a527.png)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教案一、教学要求: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三定律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教学方法:先由鼓掌引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然后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手的感受以及自己在生活中的实例来大致猜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大小、方向),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最后用拔河比赛的实例向同学展示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
三、教学重点:1、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其解决一些问题2、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四、教学难点: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五、教学过程: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及牛顿第三定律1)让同学一起鼓掌感受一下鼓掌时双手的感觉问:鼓掌时你们是左手有感觉还是右手有感觉呢答:都有讲解:我们在鼓掌的时候左手有感觉是因为在鼓掌时右手给了左手一个力,而右手有感觉也是因为左手给了右手一个力,一个物体A在受到另一个物体B力的作用的同时,B也会给A 一个力,我们把这样的一对力叫做相互作用力。
再讲解一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键词。
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大致探讨一下。
问:你们鼓掌时是左手比较疼还是右手比较疼呢答:一样疼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感觉总结出一条规律讲解:我们知道力是一个有大小有方向的矢量,我们刚才探讨了他们大小的关系,那同学们能否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猜想一下,他们的方向是否也有一定的关系答:比如人坐在椅子上(没人说就自己引出就好了)等讲解:刚才我们都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生活实际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进行了猜想,下面我们将用弹簧测力计来进行较为精确的探讨(有条件的就3人一组,每组2个弹簧测力计,两个人拉,一个人记,没条件就找2个,给全部示范实验)实验完后请同学总结自己得到的规律讲解:总结完这几条规律后,也许有的人就会有疑问了,既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那么拔河比赛中为什么会出现胜负呢?那么现在我们就请两位力量差别比较大的同学来进行两组实验(第一次:两个人站在教室比赛;第二次力气大的那个人站在滑板上(没有滑板带点沙洒在地上也可以))讲解:大家分析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有几对相互作用力几对平衡力,(全部找出来),通过受力图我们可以看到决定比赛输赢的是滑动摩擦力。
[小学教育]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小学教育]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https://img.taocdn.com/s3/m/5eddc7a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63.png)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②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③理解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物理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想并能自主探究验证猜想,总结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教学难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过程1.生活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新知识的兴趣,引入新课〖情景〗学生活动:坐在凳子上,两脚悬空,然后用手推桌子,让学生体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提出问题〗为什么你会后退?〖引入新课〗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物体有作用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我们把两个物体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生活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站在地面上人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地面受到人对它的压力。
手球运动员打手球时,手对球有力的作用,同时球对手也有一个力的作用。
也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撞车时两部车撞在一起,无论是哪辆车被撞,最后都会破损。
大家鼓掌,两只手都感觉到疼,右手对左手有作用力,左手对右手也有反作用力。
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3.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2.1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关系:甲橡皮筋一端挂在铁架台上,另一端通过细绳套与乙橡皮筋某一端相挂,乙橡皮筋另一端用手抓住.用力将两橡皮筋拉直.观察两橡皮筋的方向。
多次改变拉力方向,重复实验分析得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性关系,如方向、性质、、同时性等等。
2.2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两水平弹簧对拉实验。
〖提出问题〗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有什么关系?〖提出猜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做弹簧互拉实验,体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两位学生上台,各拉一个弹簧称,观察弹簧称的读数,体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教学设计
选自粤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六节
一、教学任务分析
牛顿三大定律建立了一个完整了理论体系,奠定了整个力学的基础。
其中牛顿第三定律研究的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在认识了自然界中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之后,对后面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反映单个物体所受到的力和它自身的运动之间的规律)有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在后面要学习的碰撞问题的研究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试验与探究环节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从而顺利的提出牛顿第三定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严谨的物理规律离不开科学的实验探究。
丰富的生活实例能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尝试分析体现的该现象的物理原理,从而达到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弹力、摩擦力等常见性质的力,也知道了力有等效性和可替换性,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还有认识了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对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处理分析能力。
但是学生们往往都有“用力拍打墙时会感觉到痛”的感性认识,至于为什么会痛,里边蕴含的物理意义却是不明白。
新知识的理解如果只是纯粹的给出定义,学生感觉是抽象而无味,理解起来费劲。
物理规律的得出一般都是经过了多次科学严谨的实验与探究,教学中如果把纯理论的讲解换成是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的话,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能将它运用到生活中并解决实际的问题。
⑶明白“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小事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司空见惯的现象提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
的好奇心。
(2)通过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
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对现实生活实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严谨的物理规律离不开科学的实验探究,养成科学的态度。
日常生活中遇到有关 物理学问题要有探究意识,能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
(2)实验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在含义;自行设计并动手 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比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五、教学媒体 弹簧测力计、玩具赛车、几根相同的笔、平塑料板、长木板、磁铁、相同的小车、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事件一】
【事件二】
新课导入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演示鸡蛋碰石头
的实验
①让学生猜想实验结果。
猜想鸡蛋碎了
针对大家觉得理所当然的实验现象,把学生的视角转移到力上来,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的知识.
②针对现象提问:鸡蛋为什么碎了?为什么石没碎?
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新课教学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从日常生活常见的
例子出发,提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让学生两两击掌,并随意选取两位学生采访击掌过程双方的手有什么感觉?
鼓掌并回答手会有麻麻的感觉. 引导学生从力亲身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踢足球射门的瞬间,球飞出去了,同时你的脚会有什么感觉?
回答脚会痛.
③静止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受到了桌面对它的支持力的同时,桌面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桌面因为杯子对
它的压力而发生了形变.
【事件三】
(板书)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事件四】 (板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性质,共生共灭) 总结结论,提出牛顿第三定律.
新课教学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猜想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之间存在
什么关系?
①提出物理学中对作用力和反作
用力的定义。
猜想:①同性质
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③作用在不同物体
引导学生猜想,为接
下来的科
学探究实
验做准备.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存在什
么关系?请同学们踊跃提出自己
的猜想.
③记录学生猜想.
新课教学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将学生进行
分组,引导学
生利用自己
桌面上提供的器材,大家自行设计实
验验证自己
的猜想.对学生的实验进
行分析总结.
<一>将两块蹄形磁铁放在两辆相同的小车上,相互靠近,先是同名磁极相对,然后异名磁极相对,分别由静止释放,观察两磁铁的运动情况.
学生得出结论:两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弹力性质相同,有同时性.
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
<二>将塑料板置于垫有几根相同的笔的长木
版上面,长木版的左端勾在一固定的弹簧测
力计,在塑料板的右端勾上另一弹簧测力计,
拉动弹簧测力计,对比观察两弹簧秤的示数
变化,并分析塑料板和长木版的受力情况. 学生得出结论:塑料板和长木板受到的摩擦
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样具有同时性.
<三>如图所示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桌
面上相互对拉,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化情况.
学生得出结论:两弹簧测力计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也具有同时性.
【事件五】
课件展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异同:
【事件六】
(板书)应用:小船划桨
【事件七】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留置课后作业:“拔河比赛”以前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一个项目,后来被取消了,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分析“拔河比赛”,看看你能不能找出其中的原因.
七、总结
现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节课将重点内容“探究最有利于反作用力的关系”按照学生各自猜想,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得出的物理规律。
这个环节能起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的作用。
且学生通过亲身
新课教学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作用力与反作
用力和二力平
衡的异同对比.
举实例“静止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 对水杯进行受力分析. 结合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异同的印象,同时提高学生的对比总结能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大小 相等 相等 方向 相反 相反 是否共线 是 是 力的性质是否相同
相同 不相同 作用点 不同 相同 能否抵消
不能
能
新课教学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作用力与反
作用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举实例“划船”例子.桨向后推水,水就给桨一个向前的推力,从而将船推着前进.
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其它的一些应用.
讨论思考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让学生感受物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关注.
感受观察,比老师理论灌输有更为深刻的印象。
学习是一个不断对比总结的过程,通过实例的分析,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异同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突破难点。
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互结合,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关注度,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
整体板书:
§3.6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1.牛顿第三定律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性质,共生共灭)
应用:小船划桨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