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得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食节得意义

【篇一:中国传统节日意义】

节日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

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

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在庆赞中元

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中国四大“鬼节”

中国祭祖四大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

【篇二:从寒食节的兴衰看官方与民间合力对习俗的影

响】

“寒食春过半,花浓鸟复娇。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斗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睛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1)这是唐代诗人张说的一首诗。诗

所谈及的禁火、改火、斗鸡、争球等活动正是我国古代的一个节日——寒食节的节俗事项。

寒食节,因人们在节日期间不动烟火、吃冷食而得名。节期一般在

清明前两日或一日。关于寒食节的来历,自古就有许多说法,至今

研究者们仍然各抒己见。我们姑且绕过这个问题,只将注意力放到

寒食节形成以后的发展演变上,透过它的兴衰来看一下官方力量和

民间力量的互动关系,及其对这一习俗发展演变的影响。民俗学研

究的成果表明,某种民俗事象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强的轨范性,在

不断的重复中,俗民会形成自觉维护习俗惯制的力量。我们在这里

所说的民间力量,就是指这种俗民对于约定成俗的事象进行自觉维

护的力量。而官方力量则是指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民俗

事象所施加的作用力。

但官方对于寒食习俗的否认态度和采取的禁断行动只是问题的一个

方面,另一方面,对于寒食习俗自觉维护的民间力量在官民双方的

对抗中居主导地位,以致于官方也不得不做出些让步,对这一节俗

活动进行有限的承认。官方所以妥协的原因,除了当时的统治无力外,从《晋书》的记载来看,更主要的是出于统治者与民众共同的

心理素质,即对于违犯禁忌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的恐惧。禁火寒食在

性质上讲是一种禁忌。当时禁火寒食的民众视介子推为神灵,这个

神灵是“不乐举火”的,如果人们不禁火,就违背了神灵的意图,导

致冰雹之灾,而冰雹的危害甚巨,尤其对农业生产会带来重大损失,甚至颗粒无收,这对一个农耕为主的群体自然不是小事,禁火寒食

的意义就是希冀用这个手段来防止冰雹灾害的发生,从而保证一年

有个好收成。正如郭于华在《民间社会与仪式国家——一种权力实

践的解释》一文中所说,“民间仪式主要是作为生存的技术而存在的,其遵循的是一种生存的逻辑”(7),禁火寒食对当时这一带的民众

来说即是如此。一方面它使人们在行动上力图避免犯忌,虔诚地信

仰着他们心中的神明——介子推,严格地遵守着禁火寒食的规矩,

不敢马虎;另一方面则在思想上

常将不良后果的产生归因于!

犯忌。这样的观念及其逻辑推理的结果很显然也已影响到生长在这

个社会中的统治者,因而作为其中一员的徐光才会认为冰雹的发生

是“去年禁寒食”造成的,后赵的最高统治者石勒也才会发出“倘或由

之而致斯灾乎”的疑问。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在曹

操那里旗帜鲜明地要禁断的寒食禁火习俗到了石勒那里,是去是留

就成了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石勒思考斗争的结果是部分保留,在

这里,我们看到了民间力量通过其影响下的同样是“俗民”的统治者

取得了对该统治者所代表的官方力量某种程度的胜利。

从文献资料来看,西汉末年到魏晋时期的寒食节还只是一个单一性、地方性的民间节日,节俗活动十分单调,仅有禁火和寒食,流传区

域集中在晋地。到南北朝时,其节俗活动从单一的禁火寒食开始向

娱乐性方向发展,(9)但它的游戏娱乐性质只是在唐代才达到鼎盛。这当然与唐代特有的社会风貌有关。这一时期,国家形成了大一统

的局面,社会相对安定,政治稳定的时间也较长,日渐发达的生产

力带来了日益富裕的物质生活,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大为改观,人性

得到较自由的发挥与张扬,呈现一种蓬勃向上的盛唐气象。在这种

大背景下,唐代最高统治者与寒食最盛行的太原的特殊关系,使得

他们对原本不陌生的这一节日倾注了大量热情,从而将一个土生土

长的地域性民间节日改造成全民的节日,将一个原本与神灵、禁忌

有关的节日改造成娱乐的伦理的节日。

节日之称为节日,有相对固定的节期是一个必要条件。唐代官方规定,寒食节放假七天,大小官吏及军队将士都可休息。假期之长,

在唐朝各节中位居第一。而且官户、奴婢也都有三天的假期。这种

用法律的形式对节期的规定,是对这一民间节日的官方认可。从此

寒食节摆脱了被官方禁断的命运,在官方的支持和倡导下,在官、

民双重力量的作用下发展出了一系列特征鲜明、格调突出的节俗活动,从而成为唐代最引人注目的全民的节日。时人王冷然有诗《寒

食篇》很能说明寒食节在唐代所有节日中的突出地位:“天运四时成

一年,八节相迎尽可怜。秋贵重阳冬贵腊,不如寒食在春前。”(10)有特定的节俗活动是一个节日之称为节日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唐代

的寒食节节俗活动之丰富,少有其他节日可以匹敌。首先,最高统

治者吸纳了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并将其改造成改新火的新习俗,

而且在寒食节的第三天,即清明那一天总有赐百官新火的活动,这

在唐代的作品中多有反映。比如王濯《清明日赐百僚新火》:“御火

传香殿,华光及侍臣。星流中使泻,烛耀九衢人。”(11)而谢观的《清明日恩赐百官新火赋》对皇帝赐百官火的盛大场面描写最为壮

观细致。写道:“国有禁火,应当清明??木铎罢循,乃灼燎于榆柳,

桐花始发,赐新火于公卿。则是太史奉期,司烜不失。平明而钻燧

献入,匍匐而当轩奏毕??振香炉以朱喷,和晓日而焰翻,出禁署而

萤分九陌,入人寰而星落千门。于时宰执具瞻,高卑毕赐??群臣乃

屈膝辟易,鞠躬踧踖。捧煦育之恩惠,受覆载之光泽。各磬谢恩恳,竞轮忠赤。拜手稽首,感荣耀之无穷,舞之蹈之,荷鸿私之累百。”(12)除了赐新火以外,皇帝往往大宴群臣,张籍《寒食内宴二首》之一写道:“朝光瑞气满宫楼,彩纛鱼龙四面稠。廊下御厨分泠食,

殿前香骑逐飞球。千官尽醉犹教坐,百戏皆呈未放休。共喜拜恩侵

夜出,金吾不敢问行由。”(13)从这里可以? (14)从而形成“普

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15)、“四海同寒食”(16)的局面。此外,统治者还吸收了民间的郊游、镂鸡子、斗鸡卵、斗鸡、走马、蹴毱、击球、荡秋千等活动。上之所好,下必从之,更何况这些活动原本

来自民间,所以在唐代十分盛行,以

至于频频出现于唐人寒食诗中。如“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17),“莺啼正隐时,鸡斗始开笼”(18),“红染桃花雪压梨,玲珑鸡子斗赢时”(19)。白居易的一首《和春深》,“何处春深好,春深寒食家。玲珑镂鸡子,宛转彩球花。碧草追游骑,红尘拜扫车。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20),更写出了镂鸡子、走马、绣彩球、荡秋千、拜扫等多种节令习俗。《和春深》诗中提到的拜扫之礼古

已有之,但将拜扫固定于寒食节期间,所谓“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

唯此两三辰”(21),却是唐人的发明。《唐会要》卷23《寒食拜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