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帽山煤矿采空区治理设计

合集下载

采空区治理施工方案

采空区治理施工方案

采空区治理施工方案1. 引言采空区是指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矿山开采活动导致地下的煤矿矿脉中的煤炭被完全开采出来,形成的空洞和凹地。

采空区的存在对周围环境和地质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地下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进行采空区治理。

本篇文档将介绍一种采空区治理施工方案。

2. 方案概述本方案旨在对采空区进行有效的治理,恢复地下空间的稳定性,并保护地面和地下环境免受采空区的影响。

采空区治理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采空区调查和设计规划2.施工准备工作3.采空区填充与支护4.采空区监测与修复5.施工安全措施3. 采空区调查和设计规划在进行采空区治理之前,需要对采空区进行调查和评估,了解其大小、形状和煤炭开采情况等。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设计规划,确定治理方法和工程量。

4. 施工准备工作在进行采空区治理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采购所需材料和设备•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施工•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和围栏设置,确保施工安全•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和安全措施,制定应急预案5. 采空区填充与支护为了恢复采空区的稳定性和地下空间的承载能力,需要进行填充和支护工作。

具体步骤如下:1.清理采空区:首先,对采空区进行清理,移除其中的杂物和残渣。

2.填充物选择:根据采空区的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填充物,如砂土、碎石等。

3.填充施工:将选定的填充物运输至采空区,进行逐层填充,并进行相应的压实工作。

4.支护工程:根据采空区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支护工程手段,如钢架支撑、混凝土注浆等。

6. 采空区监测与修复在采空区治理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采空区的监测和定期修复工作,以确保治理效果的稳定和持久。

监测可以通过安装地下水位监测井、地表沉降监测点、应力监测点等进行,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修复措施,修复工作可能包括重新填充和支护。

7. 施工安全措施在采空区治理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范,确保工人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采煤采空区治理实施方案

采煤采空区治理实施方案

采煤采空区治理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采煤采空区的治理问题日益凸显。

采煤采空区治理是保障矿山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采煤采空区治理实施方案,对于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治理目标。

1. 实现采煤采空区的安全稳定治理,确保周边居民和环境不受影响;2. 恢复和改善采煤采空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3. 推动采煤采空区的资源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再生和可持续利用。

三、治理方案。

1. 调查评估。

首先,对采煤采空区进行全面调查评估,明确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等情况,为后续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地质治理。

针对采煤采空区的地质问题,采取填充、加固、支护等措施,确保矿山地质环境的安全稳定。

3. 水文治理。

对采煤采空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分析,采取排水、防渗、水质治理等措施,有效控制地下水位和水质,防止水资源污染和地质灾害发生。

4. 生态治理。

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生物修复等手段,促进采煤采空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 资源综合利用。

采煤采空区内的煤炭资源、矿石资源等可以进行资源综合利用,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煤矸石综合利用等项目,实现资源的再生和可持续利用。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详细的治理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项治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时限。

2. 组织相关专业团队,进行采煤采空区的调查评估和治理设计。

3. 按照治理方案,分阶段、分任务进行治理工作,确保治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4. 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治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五、预期效果。

1. 采煤采空区的地质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确保周边居民和环境安全稳定。

2. 采煤采空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促进当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 采煤采空区的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实现资源的再生和可持续利用。

六、总结。

采煤采空区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方案,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效果。

煤矿采空区治理方案【最新版】

煤矿采空区治理方案【最新版】

煤矿采空区治理方案煤矿开采后会导致围岩失稳,产生位移、开裂、破碎垮落,影响煤矿安全生产。

煤矿采空区治理成了当下重中之重要讨论的话题,本文主要介绍下:煤矿采空区治理方法、采空区填充式注浆设计、老采空区注浆方法、采空区注浆治理工程安全防护技术等。

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设计原则采空区的治理方案设计应在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特点、工程地质条件、材料分布与供应、资源规划与工期要求等因素的前提下,具有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满足拟建工程的各项功能,保证构造物的安全、坚固、稳定和使用寿命。

坚持一次治理,不留后患的原则,治理后的采空区地基在工程运营期间,能有效地承受建构筑物的动静荷载,不产生超过建构物允许的变形,保证建构物的安全营运。

同时遵守投资合理、效益高、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保护矿产资源的原则。

煤矿采空区治理常用方法1、干砌法干砌法是在采矿后形成的空洞内,用灰岩或砂岩片石等人工回填砌筑。

该方法适用于处理煤层开采后未全塌落、空间较大的空洞,且埋深小、通风良好,具备人工作业,材料运输等条件的即将关闭矿山采空区治理。

2、浆砌法浆砌法同样是在采矿后形成的空洞内,用灰岩或砂岩片石等人工回填,砂浆砌筑,片石规格尽量大一些,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

该方法的适用条件与上述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要求砌筑物具有较高的整体强度,一般用于建构筑物重要部位的采空塌陷区。

一般用于建构筑物重要部位的即将关闭埋藏浅的矿山采空区治理。

3、注浆充填法注浆充填是指用钻孔灌注永泥-粘王或粉煤灰混合料浆液的方法。

常用于长壁式开采冒落带、裂隙带的残余空隙、尚未密实的采空部位以及离层裂隙带中,适宜于各种埋深、复杂煤矿采空区的治理中对于生产矿井采空区治理时,应根据进行治理区与井下生产运输系统的关系进行治理工程专项设计。

4、注浆注骨料充填法注浆注骨料常用于地下残余大量空洞,且体积很大的采空区治理中,该类采空区大多为部分开采所形成。

骨料的选择可以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以经济适用为主。

采空区治理实施方案

采空区治理实施方案

采空区治理实施方案采空区是指煤矿开采完毕后形成的空洞区域,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理,将会对周边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采空区治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采空区治理的必要性采空区治理是保障矿区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未治理的采空区存在坍塌、地裂、地陷等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和生产。

同时,采空区的废弃矿井和矸石堆积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影响了生态平衡。

因此,采空区治理的实施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采空区治理的原则1. 科学合理: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和方法,确保治理效果持久稳定。

2. 综合利用:充分利用采空区资源,开发绿色矿山经济,实现资源再生利用。

3. 生态环保: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促进生态修复。

4. 安全可靠:确保治理工程安全可靠,防止二次灾害发生。

三、采空区治理的具体措施1. 采空区封闭:对采空区进行封闭处理,采取填充、固化等措施,防止地表塌陷和地下水外溢。

2. 废弃矿井治理:对废弃矿井进行封堵、加固和排水处理,防止矿井坍塌和地下水位下降。

3. 矸石堆积处理:对采空区的矸石进行清理、整治和综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生态修复:采用植被覆盖、土壤修复等技术手段,实施采空区的生态修复工程,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5. 安全监测:建立采空区治理后的安全监测系统,定期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四、采空区治理的保障措施1. 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采空区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治理责任和监管机制。

2. 技术支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采空区治理技术水平,推动治理工程的科学实施。

3. 资金投入:加大对采空区治理工程的投入力度,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宣传教育:开展采空区治理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对治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五、采空区治理的效果评估对采空区治理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包括安全稳定性、生态环境改善情况、资源综合利用效果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治理工程的长期效果。

煤矿开采的矿山采空区治理与填充

煤矿开采的矿山采空区治理与填充
等现象。
流动性
填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 流动性,以便能够顺利 地充填到采空区的各个
角落。
压缩性
填充材料应具有一定的 压缩性,以便在采空区 压力作用下能够逐渐密
实。
经济性
填充材料应具有较低的 成本,以便能够降低采 空区治理与填充的成本

04
采空区填充技术与实践
填充技术介绍
采空区填充技术
采空区填充是矿山开采过 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填 充材料来支撑采空区,防 止塌陷和地质灾害发生。
煤矿开采的矿山采空区治理 与填充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1
目录
• 矿山采空区概述 • 采空区治理方法 • 填充材料的选择与制备 • 采空区填充技术与实践 • 采空区治理与填充的效果评估
01
矿山采空区概述
采空区的形成与影响
采空区的形成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随着煤炭资 源的不断开采,地下空间逐渐形 成空洞,即为采空区。
优化措施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提高 采空区治理与填充的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填充材料
常用的填充材料包括废石 、尾矿、煤矸石、混凝土 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 适的填充材料。
填充方式
根据采空区的特点,可以 选择干填充、浆体输送或 膏体输送等方式进行填充 。
填充工艺流程
采空区测量与评估
对采空区的形态、规模、稳定 性等进行测量和评估,为填充
工艺提供基础数据。
填充材料制备
根据选定的填充材料,进行配 料、搅拌、混合等工艺流程, 制备成填充料浆或膏体。
采空区的影响
采空区的形成会对周围岩体产生 压力,导致岩体失稳,引发地面 塌陷、裂缝等地质灾害,威胁矿 工生命安全和周边生态环境。

煤矿采空区综合治理项目合同

煤矿采空区综合治理项目合同

帽帽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空区治理项目工程合同发包方(甲方):承包方(乙方):依照《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双方就帽帽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工程施工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采空区治理项目。

工程地点:。

工程内容:甲方所属采空区治理项目工程的全部内容,包括林业用地、土地、房屋及附属设施征用;剥离土石方的挖、装、运,装载残煤、破碎、筛选、坑内排水,洒水降尘,排土场征用、采场、排土场边坡整治;运输干线、临时道路、采剥工作面道路,排土工作面道路维护;残煤销售价格确定,行业主管部门协调;甲方交办的其他事项等。

二、工程承包范围本工程属一般性总包,工程涉及资源产权属甲方所有。

三、工程施工范围以大同市左云县煤炭工业管理局批复的范围为准。

四、工程费用及承担涉及上述工程的全部费用,由乙方承担。

五、工程质量标准工程质量达到行业有关验收合格标准及甲方要求的标准。

六、合同价款合同价款:人民币元整,(¥:万元)。

七、施工工期工期个月。

开工日期:年月日竣工日期:年月日七、甲方的权利义务(一)协助乙方办理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平整施工场地等事项,使施工场地具备施工条件,费用由乙方负担。

(二)协助乙方办理施工场地与公共道路的通道,费用由乙方负担。

(三)合同签订后三日内提供图纸两份。

(四)确定水准点与坐标控制点,以书面形式交给乙方,进行现场交验。

(五)完成甲方应做的其他工作。

八、乙方的权利义务(一)负责办理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平整施工场地等手续并承担相关费用。

(二)每月月末向监理提交下月进度计划及相应进度统计报表。

(三)根据工程需要,负责施工场所的安全保卫工作,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民事纠纷及相关法律责任。

(四)必须遵守政府主管部门对施工场所的交通、噪音、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规定,依法办理有关手续,并承担由此发生的费用。

(五)必须保证施工场地环境清洁指标符合政府环境及卫生管理的有关规定。

如因环境问题造成行政罚款或经济损失的,概由乙方自己承担。

帽帽山采(古)空区积水调查报告

帽帽山采(古)空区积水调查报告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帽帽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采(古)空区积水调查报告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帽帽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采(古)空区积水调查报告为了煤矿制定发展规划、改扩建、水平延伸、技术改造、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以便更好的指导煤矿基本建设和安全生产,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受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帽帽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为其编制水文类型划分报告。

为了把兼并重组后的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东帽帽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及周边矿井采空区积水调查清楚以便提高兼并重组整合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接受任务后,我队组织相关人员到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东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的两个矿井以及周边矿井进行了实地调查搜集资料,具体情况如下。

一、矿井概况2009年7月15日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发放的晋煤重组办发【2009】9号《关于大同市市直和左云县、大同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文件,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帽帽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重组前为左云县水窑乡帽帽山煤矿和左云县水窑乡芦草沟煤矿),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15年11月颁发的C1400002009121220047226号采矿许可证批准,批准开采山4、2-1、2、3、5、8-1、8号煤层,批采标高:1165m至805m,井田面积17.4209km2,矿井能力由60万t/a提升到180万t/a,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

矿界范围坐标点表拐点编号西安1980坐标系(6°带)北京1954坐标系(6°带)X Y X Y14419032.5019661614.67441907919661686 24416492.4919661677.67441653919661749 34415489.4819661691.67441553619661763 44414805.4819662433.68441485219662505 54414770.4819660405.67441481719660477 64413884.4719660418.67441393119660490 74413884.4719660173.67441393119660245 84413376.4719660149.67441342319660221 94413348.4719658329.66441339519658401104416435.4819658277.66441648219658349 114418975.4919658234.65441902219658306井田范围由11个拐点连线圈定而成,东西宽约4.1 km,南北长约6 km,面积17.4209km2。

矿山开采中的采空区填充与治理

矿山开采中的采空区填充与治理

采空区填充与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发展方向一
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采空 区填充与治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工程效率和安全性 。
发展方向二
环保和资源化利用。在采空区填充与治理过程中,注重环 保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实 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方向三
跨学科合作与创新。加强跨学科合作与创新,将采空区填 充与治理与地质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相结合,推动相关 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经验一
经验三
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根据采空区的 特性和环境条件,选择具有良好物理 和化学性质的填充材料,如高强度、 低成本、易获取等。
加强监测和预警。在采空区填充与治 理过程中,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及 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 工程安全和稳定。
经验二
优化填充工艺和技术。根据采空区的 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填充工艺和技 术,如高压注浆、膏体充填等,提高 填充质量和效率。
降低环境污染。
混凝土填充
使用混凝土作为填充材料,具 有强度高、稳定性好、寿命长 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采空区 的填充。
膏体填充
利用膏体作为填充材料,膏体 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密实性, 能够充分填充采空区,不留空 隙。
废石填充
利用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 石作为填充材料,成本低廉, 资源丰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
04
采空区填充与治理的环境 影响及应对措施
采空区填充与治理对环境的影响
地面塌陷
采空区填充不及时或不充分,容易导 致地面塌陷,影响周边居民和建筑安 全。
水资源破坏
采空区填充过程中可能破坏地下水层 ,影响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
土壤侵蚀
采空区治理不当,容易引发土壤侵蚀 ,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

采空区综合治理工程方案

采空区综合治理工程方案

采空区综合治理工程方案一、前言采空区指的是矿山开采完毕后形成的空洞区域。

这些采空区通常具有深度深、面积广的特点,对周围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防止采空区造成的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是必不可少的。

本方案将介绍采空区综合治理的方法和工程设计。

二、采空区综合治理的意义1.保护地质环境:采空区在矿山开采完毕后容易导致地质灾害,如塌陷、地面沉降等。

综合治理可以有效地防止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周边地质环境。

2.保护生态环境:采空区通常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综合治理工程可以修复这些破坏,保护采空区周边的生态环境。

3.资源再利用:采空区的综合治理可以将原本荒废的空间重新利用起来,开展农业、旅游等产业,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采空区综合治理工程的设计1.地质调查:对采空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包括地质构造、地下水情况、岩石力学性质等,为综合治理工程的设计提供准确的地质数据。

2.灾害评估:对采空区进行灾害评估,分析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危险程度,为后续治理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3.采空区封闭:对采空区进行封闭处理,包括填充、加固、支护等措施,防止采空区带来的地质灾害。

4.生态修复:对采空区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包括植被种植、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采空区周边的生态平衡。

5.资源再利用:对采空区进行规划设计,开展农业、旅游等产业,实现采空区资源的再利用。

6.监测和管理:对采空区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理,随时掌握采空区的变化情况,有效防止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四、采空区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1.组织建设:成立采空区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2.工程建设:根据设计方案,组织施工队伍开展采空区综合治理工程的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3.生态修复:组织植被种植、水土保持等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恢复采空区周边的生态环境。

4.资源再利用:制定资源再利用的规划,组织农业、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建设,实现采空区资源的再利用。

采空区治理设计报告

采空区治理设计报告

采空区治理设计报告一、前言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采空区。

采空区的存在对环境和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理设计,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保障生产安全。

本报告旨在提出针对采空区的治理设计方案。

二、现状分析1. 采空区概况当前煤矿开采后形成的采空区面积较大,分布不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采空区内部结构复杂,易发生塌陷等地质灾害。

2. 环境影响采空区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包括地表沉降、地表塌陷、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稳定性。

三、治理设计方案1. 采空区填充采用填充技术对采空区进行填充,提高地表稳定性,减少地表沉降和塌陷的风险。

2. 地质灾害防治加强对采空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周边安全。

3. 生态恢复采用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技术,恢复采空区的生态功能,减少环境影响。

四、实施计划1. 填充方案实施制定具体的填充方案,明确填充材料、工艺流程等细节。

安排工程实施计划,并监督施工过程。

2. 地质灾害监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定期对采空区进行监测,提前预警并采取防治措施。

3. 生态恢复工程制定生态恢复方案,选择适宜的植被种植方式,进行生态恢复工程实施。

五、效果评估对治理设计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治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六、结论通过对采空区的治理设计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减少采空区对环境和安全造成的影响,促进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认真履行治理责任,共同维护矿区的环境和安全稳定。

煤矿开采的采空区治理

煤矿开采的采空区治理

崩落法
总结词
通过控制崩落围岩,使采空区上覆岩层自然垮落或强制垮落,以减小采空区对地 面塌陷的影响。
详细描述
该方法通过在采空区周围布置适当的钻孔或巷道,控制上覆岩层的崩落,使采空 区上覆岩层自然垮落或强制垮落,以减小采空区对地面塌陷的影响。该方法适用 于采空区较小、地表变形要求不高的矿井。
支撑法
总结词
煤矿开采的采空区治 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1
REPORTING
• 采空区概述 • 采空区治理方法 • 采空区治理技术 • 采空区治理案例分析 • 采空区治理的未来发展
目录
PART 01
采空区概述
REPORTING
采空区的形成
开采后形成的空间
采空区是煤矿开采后形成的空间,随 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地下形成空 洞区域。
改进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一些改进建 议,包括加强监测、优化治理方案 等。
某矿区采空区治理经验总结
经验总结
总结了某矿区采空区治理的经验 教训,包括技术、管理、安全等 方面的经验。
推广应用
提出了将这些经验应用到其他类 似矿区的建议,以提高采空区治 理的效果和安全性。
PART 05
采空区治理的未来发展
采空区的大小与形状
采空区的稳定性
采空区的稳定性取决于岩石和煤层的 物理性质、地下水状况等因素,不稳 定的采空区可能引发塌陷等安全事故 。
采空区的规模和形状因开采计划和方 式而异,可能呈现不规则形态。
采空区的影响
01
02
03
地表塌陷
采空区的形成会导致地表 塌陷,破坏地形和生态环 境。
地下水流失
采空区可能破坏地下水层 ,导致地下水流失和地面 沉降。

煤矿采空区综合治理项目合同

煤矿采空区综合治理项目合同

帽帽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空区治理项目工程合同发包方(甲方):承包方(乙方):依照《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双方就帽帽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工程施工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采空区治理项目。

工程地点:。

工程内容:甲方所属采空区治理项目工程的全部内容,包括林业用地、土地、房屋及附属设施征用;剥离土石方的挖、装、运,装载残煤、破碎、筛选、坑内排水,洒水降尘,排土场征用、采场、排土场边坡整治;运输干线、临时道路、采剥工作面道路,排土工作面道路维护;残煤销售价格确定,行业主管部门协调;甲方交办的其他事项等。

二、工程承包范围本工程属一般性总包,工程涉及资源产权属甲方所有。

三、工程施工范围以大同市左云县煤炭工业管理局批复的范围为准。

四、工程费用及承担涉及上述工程的全部费用,由乙方承担。

五、工程质量标准工程质量达到行业有关验收合格标准及甲方要求的标准。

六、合同价款合同价款:人民币元整,(¥:万元)。

七、施工工期工期个月。

开工日期:年月日竣工日期:年月日七、甲方的权利义务(一)协助乙方办理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平整施工场地等事项,使施工场地具备施工条件,费用由乙方负担。

(二)协助乙方办理施工场地与公共道路的通道,费用由乙方负担。

(三)合同签订后三日内提供图纸两份。

(四)确定水准点与坐标控制点,以书面形式交给乙方,进行现场交验。

(五)完成甲方应做的其他工作。

八、乙方的权利义务(一)负责办理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平整施工场地等手续并承担相关费用。

(二)每月月末向监理提交下月进度计划及相应进度统计报表。

(三)根据工程需要,负责施工场所的安全保卫工作,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民事纠纷及相关法律责任。

(四)必须遵守政府主管部门对施工场所的交通、噪音、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规定,依法办理有关手续,并承担由此发生的费用。

(五)必须保证施工场地环境清洁指标符合政府环境及卫生管理的有关规定。

如因环境问题造成行政罚款或经济损失的,概由乙方自己承担。

采空区治理方案

采空区治理方案

采空区治理方案
鉴于我矿坑下采空区现状,拟采用以下整改方案和措施:
1、分别采用充填法、围岩崩落法和隔离法对采空区进行治理。

(1)首先利用后续生产掘进产生的废石作为充填材料,对就近采空区进行充填处理,废石层的厚度达到采空区高度的80%以上,满足冲击气浪缓冲层厚度要求,确保采空区安全稳定;
(2)对于围岩稳固、整体性好、不能自然崩落的采场,采用强制爆破手段崩落顶部围岩,使围岩充填采空区形成缓冲岩石垫层,控制地压转移,缓和顶板集中应力,防止采空区顶板大面积塌落,以免生产巷道、设备和人员受到伤害。

(3)对与主运输巷相邻的采空区采用混凝土和料石等材料进行封堵,封堵墙厚度不小于800mm;对现有相邻矿柱净距超过20米的,采用锚杆加固的方式对预留矿柱进行加固,或增设混凝土保护住等措施,确保该区域顶部围岩的稳定性。

2、沿现有运输主巷,设置3——5个地压检测点,每月进行一次沉降观测,随时掌握坑道地压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撤人措施。

3、加强现场巡视,及时了解采空区的安全状态,每班安排专人进行巡查,对顶板有松动的及时进行撬顶处置。

4、危险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严防人员误入造成伤害。

某煤矿采空区治理设计文件

某煤矿采空区治理设计文件

某煤矿采空区治理设计文件尊敬的领导:煤矿采空区治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对于确保矿山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实施采空区治理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设计文件,详细描述了该矿采空区治理的工作方案与措施。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该煤矿采空区处于开采结束后未加以治理的状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风险。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对该采空区进行全面治理,达到以下效果:确保矿山安全稳定、预防采空区地面塌陷、防止采空区气体突出、降低地质灾害风险、消除环境污染隐患。

二、治理措施1.采空区地面加固:对采空区的地面进行加固处理,采用合适的加固材料填实,提高地面承载能力,防止地面塌陷事故发生。

2.采空区煤柱治理:通过合理的采空区支护方案加固采空区煤柱,提高煤柱的稳定性,防止其坍塌引发事故。

3.采空区排水治理:采用钻孔排水和地下管网排水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采空区内部的涌水及时排除,保持采空区的干燥。

4.采空区瓦斯抽放:通过钻孔抽放和管网抽放相结合的方式,将采空区内的瓦斯抽放至安全区域,减少瓦斯突出的风险。

5.采空区环境修复:在治理过程中要进行对采空区的环境修复工作,包括采空区表面的覆盖与绿化,以及对附近的水源和土壤进行污染的治理,保障周边环境安全。

6.监测与管理:建立完善的采空区监测系统,对治理后的采空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采空区的安全状况,做好后续管理工作。

三、资金投入和进度安排本次治理工程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处理,具体的资金投入方案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预计整个治理工程将需要三年的时间进行,具体进度安排将根据实际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整。

四、安全措施和风险评估在进行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时,我们将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生产的标准进行操作,注重作业人员的培训和防护,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同时,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工作,预测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五、环境保护和社会影响评估在进行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时,我们将重点考虑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采空区治理方案

采空区治理方案
四、治理措施
1.地表塌陷治理
(1)采用填充法、夯实法等技术对地表塌陷区域进行治理。
(2)对治理后的地表进行植被恢复,提高生态功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边坡稳定治理
(1)对不稳定边坡进行加固,采用锚喷、格构梁等支护措施。
(2)加强边坡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3.废弃物处理
(1)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提取有价组分,减少废弃物堆存量。
2.建立治理效果评估制度,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
3.对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治理质量。
八、宣传与教育
1.加强对采空区治理工作的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
2.开展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提高矿区居民环保意识。
3.建立治理工作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本方案旨在为我国采空区治理提供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南,推动矿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六、资金筹措与管理
1.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确保治理资金的基本保障。
2.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治理,形成资金投入的多元化。
3.实施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性和效益。
七、监督与评估
1.定期对治理工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开展治理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理策略和措施。
-建立边坡监测系统,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隐患。
3.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对矿山废弃物进行分类,实施无害化处理,提取有价值的组分。
-对无法资源化利用的废弃物进行安全堆存,采取防渗、防尘等措施。
4.生态恢复与建设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恢复地表水系。

煤矿开采的采空区治理

煤矿开采的采空区治理
煤矿开采的采空 区治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1
目录
• 采空区概述 • 采空区治理方法 • 采空区治理案例分析 • 采空区治理的未来展望
01
CATALOGUE
采空区概述
采空区的形成
01
采空区的形成是由于煤矿开采过 程中,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被挖 掘,地下空间逐渐形成空洞。
02
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空区可能会 扩大,对周围岩层和地表结构造 成影响。
和效率。
推广示范工程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采空区,开展 治理示范工程,总结经验并推广 应用,促进采空区治理的普及和
深化。
提高采空区治理效果的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
01
建立健全采空区治理的组织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
合,形成工作合力。
加大资金投入
02
增加采空区治理的资金投入,保障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治理,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04
CATALOGUE
采空区治理的未来展望
采空区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监测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等技术,实现采空区的实时监测 和预警,提高治理的及时性和准
确性。
生态化修复
发展生态友好的采空区修复技术, 利用生物、植物等自然手段,降低 治理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矿区生态 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化治理
将采空区治理与矿区资源开发、土 地利用、城市规划等相结合,实现 矿区的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采空区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强化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采空区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明确责任和义务,加强监管力 度,推动采空区治理的规范化发
展。
加大科研投入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采空区 治理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技术 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治理效果

煤矿采空区治理方案

煤矿采空区治理方案

煤矿采空区治理方案煤矿采空区治理方案采空区位置、采空区灾害形成的历史背景、编制灾害治理总体规划的必要性(采空区危害性因素)和可能性分析、规划编制依据和指导思想、规划中确定的主要原则和技术经济内容、存在的题及对各方面的建议或要求。

第一章采空治理区概况第一节概述一、位置交通简述采空治理区所在煤田(矿区、煤矿)名称、行政隶属关系、地区交通条件(附近期交通位置图)。

二、自然地理、地震地形、地貌、水系、气象、地震。

第二节采空治理区地质一、地质概况简述采空区围内地层、构造、煤层、煤质、水地质、工程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

二、采空治理区与相邻煤矿的关系采空区与相邻生产(或关闭)煤矿之间的位置关系,生产煤矿开采情况(附采空治理区与相邻煤矿位置关系图)。

三、采空治理区围控制程度采空治理区资料来源、采空区围控制程度的可靠性。

第二章采空治理区灾害现状及治理区区块划分第一节采空治理区灾害现状一、采空区灾害现状特征详述地面下沉、塌陷、裂缝、积水、滑坡、煤层自燃、烟雾、有害气体及煤炭资源损失,以及采空区对相邻区域(或下部)煤炭资源开采的影响。

二、以往治理工作简述各采空区以往治理工作的时间、程度、治理主体、治理方法、治理围及工作结果。

第二节治理区区块划分一、采空区分布采空区形成的历史(或近期)背景(含开采方法、煤柱留设的技术参数等)、分布围。

二、采空治理区区块的划分依据和原则三、采空治理区区块划分治理区块划分原则、确定需要治理区块的数量、性质(矿权隶属)、类别(集中连片治理区、分散孤立治理区),各区块的围(以坐标表示)及几何参数(附治理区块划分示意图)。

四、区块煤炭资源量估算第三章采空区灾害治理工程技术方案第一节灾害治理方法选择一、灾害治理方法选择的原则二、灾害治理方法及比较三、推荐治理方案第二节治理工艺第三节工程量估算一、工程量估算依据二、工程量估算结果治理工程推荐采用露天剥挖方法时,需对岩土量和残煤量分别估算。

第四章灾害治理生态恢复工程规划第一节采空治理区环境现状一、环境概况自然环境(自然条件、植被、土壤等)、社会环境(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情况)、环境敏感目标(项目涉及的各类保护区或单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概况1.1工程概况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帽帽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由原左云县水窑乡帽帽山煤矿和左云县水窑乡芦草沟煤矿兼并重组成立。

拟新建的地面工业广场及选煤厂场地位于矿界范围南部,工业广场拟建建筑物有办公楼、单身公寓、职工食堂、10KV变电所、设备材料库等,选煤厂场地建(构)筑物位置未定,总占地面积33.63公顷。

按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与压煤开采规程》拟建建(构)筑物为重要工程、安全保护等级为Ⅱ级。

拟建的地面工业广场及选煤厂场地地下2-1#、2#为原帽帽山煤矿采空区,为了保护拟建建(构)筑物安全使用,对采空区进行治理。

1.2自然地理概况1.2.1地形地貌井田内为低山丘陵黄土地貌景观,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黄土覆盖面大,“V”字型沟谷发育。

井田最高点位于井田中部睡佛寺山,海拔标高1706.2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南沙沟湾沟谷内,海拔标高1330m,相对高差376.2m。

沙沟湾在井田南部由北西向东纵贯全井田。

1.2.2水文气象本井田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

井田南部主要河流有大峪河,井田内沟谷有沙沟湾、新道沟等,区内无其它大的地表水体,大峪河发源于左云县葫芦峪、布山沟、马道头乡分水岭一带,流域面积78km2,汇入桑干河,全长22.5 km,河床宽100-450m,河流弯曲系数1.24,水力坡度0.02%-10%,树枝状水系,据吴家窑水文站观测资料,最大洪水量为208m3/s,最高水位可达1358.19m-1328.79m,河水在平常年份只有小细流,枯水期往往河床干枯,冬季河床有结冰。

沙沟湾在井田南部由北西向东纵贯全井田。

本井田区域属于高原地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候干燥,风沙严重。

现将大同市左云县气象台1983-1987年观测资料,和大同气象台1988-1992年的资料分述如下:①气温:气温一般较低,以年温差大为特点,年平均气温为5.1℃,极端最高温度在39.9℃,极端最低温度在-35℃,年度最低温差可达60℃以上,一般日温差20℃。

②降水量:年降水量分配极不均匀,暴雨强度大,降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年降水量的60%-70%。

年最大降水量为628.3mm,年最小降水量为259.3mm,年平均降水量432.44mm,日最大降水量为79.90mm。

③蒸发量:全年日照时间2880-3140小时,平均为3011.4小时,年日照率为68%,历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一般蒸发量为降水量的3-4倍。

年蒸发量在1644-2105mm之间,年平均蒸发量为1847.8 mm,4-7月间,月蒸发量为200-300mm,最大日蒸发量为19.2mm。

④风:大同地区一向以风沙多而著称,西北风几乎贯穿全年,每年有风时间占全年总时间73.2%。

多集中于冬春季节,年平均风速为3.2m/s,最大风速可达17m/s。

⑤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3%,最大相对湿度为100%,最小相对湿度为0。

⑥冻土:历年冻土月份为11月至翌年4月,最大冻土深度为1610mm。

1.2.3地震历史上记载的地震多发生于大同及周围:1962年6月15日左云县发生地震,震中位于北纬40°0′,东经112°6′,震级4.5级。

1989年10月18日01时01分34秒,大同-阳高发生6.1级地震。

震中位置东经39.8°,北纬113.8°, 震中烈度Ⅷ度。

这是一次中强震群,5级以上地震多次发生。

大同、阳高、浑源、广灵等县以及河北省阳原县、内蒙丰镇县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大同、阳高两县乡村破坏严重。

地震造成19人死亡,193人受伤,牲畜死亡1957头。

由于房屋多为沙黄土砌造,因此破坏最为严重,数万间倒塌,其中受灾严重地区的房屋倒塌达到80%以上。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I8306-2001图1),该区地震基本烈度值Ⅶ,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0.15g。

1.2.4交通井田西南有左云经马道头、吴家窑的省210公路通过,在陈家窑与大运二级公路相接;大同至王家村的运煤专线从本区北东部通过,距离约15km,距北同蒲铁路约40km,至大同约52km,朔州市77km,交通较为便利。

(见1-1交通位置图)1.3采空区特征1.3.1采空区地质条件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帽帽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井田位于大同煤田向斜构造东部边缘。

井田内构造形态主要为向西北倾斜的宽缓背向斜构造,背向斜轴部均呈NW向,形态为一波浪形。

在井田东北部发育有3条正断层,井田构造格局受F1、F2断层控制形成地堑,其特征是:井田北部由断层F1与F2形成走向NW向条形地堑宽约700m,长约3000m。

采空区位于井田南部边缘,地层产状平缓,倾角1°~2°。

治理区地层由老到新为: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炭系溪组、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侏罗系永定庄组、大同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一)奥陶系(O)1、中统下马家沟组(O2x)厚层状灰色石灰岩夹少量黄色泥灰岩,有时夹一层约2m的角砾状灰岩,含头足类、腕足类化石,井田内本次勘查施工钻孔ZK4-3揭露奥陶系下马家沟组灰岩106.06m。

(二)石炭系(C)1、中统本溪组(C2b)上部为灰黑色、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粉、细砂岩;中部多含1-2层灰岩;下部为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砂岩;底部为铝土质泥岩(G 层)和铁质泥岩或鸡窝状铁矿。

2、上统太原组(C3t)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主要由深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海相泥岩、泥灰岩、粉砂岩、灰白色砂岩及煤层组成,含煤2、3、5、6、8、9等层,煤层中夹有薄层高岭岩、炭质泥岩,底部为-中粗粒石英砂岩(K2)。

(三)、二叠系(P)1、下统山西组(P1s)为井田含煤地层,主要由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中、细粒砂岩组成,上部多含一层灰色铝土质泥岩,下部以黑色砂质泥岩、泥岩与薄层灰白色砂岩为主,井田内一般赋存1-2层不稳定的薄煤层,山4为稳定大部可采煤层。

底部为灰白色含砾中、粗粒砂岩(K3)。

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上部为灰、黄绿色砂岩、砂质泥岩及薄层灰色铝土泥岩,顶部为紫红色斑块状铝土泥岩,鲕状结构(即桃花泥岩)。

下部为灰、黄绿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白色砂岩夹不稳定薄煤层,底部为灰白色胶结坚硬的中粗粒砂岩(K4)。

3、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上部多为紫红色砂质泥岩、中粒砂岩;中部为紫色、灰绿色粉砂岩、中粒砂岩、砂质泥岩;下部以中粗粒砂岩为主,夹有粉砂岩、砂质泥岩,色相呈黄色、紫色、杂色,易于识别。

底部为黄绿色厚层状砂岩(K6)。

本组地层呈零星分布于井田范围内。

(五) 第四系(Q)1、中、上更新统(Q2+3)为浅红色、•土黄色亚砂土、亚粘土为主,夹有钙质结核,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之上及沟谷两侧。

•本组地层厚10m左右,大范围分布于井田内。

2、全新统(Q4)为现代河流沉积物,由亚砂土、砂、卵石组成,主要分部在沟谷中,厚0-10m。

据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奥套系石灰岩岩溶裂隙水发育不均匀,单位涌水量0.7624L/s.m,渗透系数0.5968m/d,矿化度0.44g/L,水质类型HCO3-Ca·Mg,富水性中等。

水位在1120-1144m之间,高于所有煤层底板。

石炭、二叠系含水层以砂岩裂隙含水层为主,层间泥岩为相对隔水层,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富水性弱,单位涌水量0.000443L/s.m,渗透系数0.001854m/d,矿化度0.66g/L,水质类型HCO3·Cl-K+Na。

2号煤层矿坑正常涌水量240m3/d,最大涌水量为720m3/d。

矿区工业及生活用水水源为原帽帽山矿和原芦草沟矿各有一眼自备井,出水量分别60m3/d和200m3/d,可满足目前的需水量。

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Na,矿化度0.52g/L,总硬度0.35g/L,PH值8.30,水质良好。

据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2、3号煤层顶板大部为泥岩、砂质泥岩,厚度为3.80-5.46m,干容重为2.57g/cm3;比重为2.611t/m3;含水率为0.5%;吸水率为0.51%;饱水率为0.53%;孔隙率为1.57%;软化系数为0.90;抗拉强度为 1.0-1.2MPa;弹性模量为 5.14-5.35×104 MPa;泊松比为0.23-0.34;抗剪断强度粘聚力为3.1MPa;抗剪断强度内摩擦角为49.5°,顶板砂质泥岩为较软质岩石。

稳定性较差,层理与节理较发育易坍塌、跨落,围岩类别为Ⅳ-Ⅴ类。

1.3.2采空区范围及开采特征据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2、3号煤层采空区面积约为672035m2。

局部有积水,积水面积约201440m2,积水量 302600m3。

在治理区一带为合并煤层,间隔1-2m,采空区顶板深度293-318m、底板深度303-314m、底板平均深度308m;煤层厚度3-5m,采空区高度2m-4m、采空区平均高度3m;采深采厚比为102,(40≤h/m≤200)属中深采空区。

顶板为中粗砂岩、砂质泥岩。

采掘时间为上世纪80-90年代,采掘方式为壁式开采,回采率50%左右,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东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原东沟煤矿柏山井)在2004年前在本矿南部曾越界开采本矿2号煤层,与本矿采空区连通。

1.3.3采空区上覆岩层稳定性场地场地及其附近未发现采空区顶板冒落引起地面变形,未发生大面积冒落,地面未发现塌陷裂缝及塌陷坑。

1.4施工条件施工场地位于矿区内,交通便利,通讯畅通。

场地附近有动力电源,场地内矿山工业用水水源可作为注浆施工用水水源,附近有矿山办公用房。

施工条件良好。

2.设计原则及依据2.1设计原则经对采空区上覆岩层稳定性分析评价,针对采空区特征、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类型及其重要性,确定采用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有利环保、便于施工的地面打孔注浆(水泥、粉煤灰)治理方案,做到一次性治理。

2.2设计依据本次采空区治理设计依据的规范、规程、技术文件主要有: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2.《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与压煤开采规程》3.《高速公路采空区(空洞)勘察设计与施工治理手册》4.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帽帽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2.3设计治理标准为了保证精煤仓在施工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采空区以上地基能够有效地承受建筑物及储煤的荷载,不产生地基下沉和建筑物变形,确定采空区治理水泥、粉煤灰注浆设计标准为:①注浆材料配比:水泥∶粉煤灰=3∶7;②浆液充填率:≥85%;③浆液结石率:≥80%;④浆液结石强度:≥3 MPa;⑤注浆结束压力:2-3 MPa。

3.治理方案及工程量3.1治理方法治理方法采用目前国内常用的充填式压力注浆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