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十四讲 文言文阅读(二)断句和翻译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翻译》课件
翻译常见错误
5 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不对。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原句中的“也”是句 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 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应该去掉。
6
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整。 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 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不对。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 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
文言文断句
散句
(8)“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例:①余闻之也/久矣。 (《伤仲永》) ②洋洋乎/与灏气俱。 (《始得西山宴游记》) 例①中“也”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不能读成“余闻之/也久”。 ②中“乎”是句中语气词,是要停顿的。
文言文断句
散句
(9)诗句节拍间要停顿。 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 例:①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天门/中断/楚江/开。(《望天门山》) ③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如例12两句也可读为“沉舟侧畔/千帆过” “天门中断/楚江开”。
翻译常见错误
7 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
在翻译时,有时为了使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 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应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 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
8 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精品】初中语文专题十四课内文言文阅读
专题十四课内文言文阅读考纲测评解读3年中考2014年全国中考真题演练1. (2014·重庆·9~12,15分)阅读《三峡》一文,完成下面题目。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略无阙.处②夏水襄.陵③不以疾.也④属引.凄异(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 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起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 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三峡风光,美不胜收。
为了更好地宣传三峡,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写一则广告词。
(要求:体现三峡特点,朗朗上口,20 字以内)广告语:2. (2014·北京·9~11,10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下面题目。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中考文言文断句100练(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
中考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考查题型:大致命题形式:主观点断,一般只要求在句中关键处断开。
解题策略:断句时,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高考断句主要考查句末,句内可断可不断的地方一般忽略不计;并且不要求用明确的标点符号标明,只需要用“/”断开即可。
1、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断句,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方面的知识。
如“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烛之武退秦师》)这段文字中,涉及古代文化常识的有历法、地理、历史、官职、姓名等。
根据这些内容,点断就很方便。
2、找出名词、代词等关键实词断句。
跟现代汉语一样,文言中的名词、代词一般也用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找出这些关键词语,据此断句也很方便。
3、根据文言虚词断句。
明辨句读,虚词是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区分虚词就有助于断句。
4、根据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断句。
这些修辞手法是文言中常用的,利用它们也会给断句以帮助。
5、根据对话、引文等断句。
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时,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6、根据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断句。
如“……者,……也”等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何……之有”、“唯……是……”等宾语前置句式。
不能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7、根据文章结构断句。
文言中有些文段,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关系写的。
成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十四讲:文言文阅读(三)概括,探究,感悟 考点跟踪突破
考点跟踪突破14文言概括、探究、感悟(一)(2017苏州)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
父期公,衡阳太守。
兄盛公,高尚不仕①。
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
州里重其德行。
州三礼辟②西曹主簿③,不就。
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
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选自《宋书·隐逸列传》,略有删改)【注释】①仕:做官。
②辟:征召。
③主簿:官职名。
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
在荒郊野外建造了房屋,不是自己劳动所得就不享用。
(2)凝之悉散之亲属。
刘凝之把它们都分给了亲属。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重其德行;不慕荣华,安于俭苦。
(二)(2017·东营)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
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
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训练一、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一)断句原则: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断句必先得关注语境)2.先易后难,寻找标志。
3.读后检查,通顺合理。
(二)断句技巧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或代词一般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再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⑵疑问代词:问人--“谁”“孰”/问事--“奚”“胡“曷”“恶”“安”“焉”/“何”可问人也可问事1⑶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之”“其”“彼”〖训练1〗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答案: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2.找动词,定句读。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形容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训练2〗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答案: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2019中考语文专题第14讲 断句与翻译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莫不/得之于艰难 D.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各地的中考文言文阅读部分常出现考查学生断句和翻译句子 的题目。断句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①给文言文句段加标点。需注意 一 些 对 话 标 志 (“ 曰 ”“ 云 ”“ 言 ” 等 ) 和 句 末 语 气 词 (“哉”“乎”“也”“耳”等)。②文言文句中朗读节奏的划分。 翻译句子实际上是考查对关键实词、 虚词的理解和运用, 是对词语 综合运用的考查。
一、文言文断句方法 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 词之间可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句首发语词即指放在句子的开头, 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又没 实在意义,只是充当语气助词作用的虚词,如“至于” “夫” “若夫” “盖” “且”等。例: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 转折等连词, 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 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例: 然则/何时而乐耶?
第十四讲 断句与翻译
第十四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断句与翻译
一、(2016· 天水)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 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 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 逐齐师。
2016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十四讲 文言文阅读(二)断句和翻译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如: 郑人使我 掌 其 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如上句中的:使—
让;其—他们的;管—钥匙。“换”和“对”虽然都是把单音节 词变成双音节词,但“换”成的双音节词中没有原词的语素。
二、(2015·武威)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 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 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5.填空。 甲 段 描 写 三 峡 的 夏 水 , 正 侧 面 描 写 相 结 合 , 突 出 其 _水__势__大_ 、 __水__流__急___ 的 特 点 ; 描 写 春 冬 之 水 则 紧 扣 其 清 澈 的 特 点 , 以 “ 素 湍”“回清”“__悬__泉__(_或__:__飞__漱__、__瀑__布__) ”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 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乙段从形、色、_声___(_或__:__势__) 等方面 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
二、第1题是对文言语句翻译能力的考查。翻译时,先要弄清句子 中关键字词的意思,如句中的“奇”不能理解为“奇怪”,而是 “奇特不凡”的意思;还有“其”是代词,指代郭子仪,翻译时 要解释清楚。第2题是对文言语句断句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 根据句意合理断句,如该句的意思是“曾让皇上用手巾擦嘴,吃 饭时皇上亲手为我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 着脱靴。”据此,应断为“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 脱靴。”
安徽省蚌埠市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文言文阅读
安徽省蚌埠市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文言文阅读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 (共30题;共450分)1. (16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武陵人/捕鱼为业B . 问/今是何世C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 . 后遂无问/津者(2)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 . 阡陌交通(交通运输)C . 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 .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 . 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 . 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中考语文】初三年中招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正确断句诵读,准确翻译句子》复习
自探提纲:
1、古文言断句、诵读、翻译句子的方法;
2、真题回放
(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精骑集》序
秦 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①借助“曰”“谓”“云”等表示引文的词语判断句子的开头。
②借助“夫……”“且夫……”“若夫……”“盖……”等发语词寻求下文的开始处。
③借助“也”“矣”“焉”“耳”“乎”“耶”“哉”“而已”等句尾语气词断定文句的结尾。
④借助句首主语断句。句首主语多为人名地名,所以遇到有这些名词或代词就可借此断句。
(4)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如:①虞山/王毅/叔远甫/刻;②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断句方法。
正确进行断句、标点,首先要全面、正确地理解作者的原意,其次要弄清词义,明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这是准确进行断句、标点的前提。
有很多文言句段的起讫是有语言标志的,我们可参照其断句、标点。主要标志形式有:
①不能倚仗自己天资聪颖就不愿用功学习。②要注重后天的努力,勤于学习和总结,善于吸收前人智慧来提升自我。③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要主动想办法解决。(答出两点即可)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问题
1
2
3
4
展示
文言文阅读 第十四讲 转换之间百媚生——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得分要领(上)
B.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改:改任官职。 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C.表“升官、加封”的词语: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D.表“贬官、免官”的词语: 贬:①降低官职,降级。②降职并外放。 窜:放逐、贬官。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试”。院试中榜者为“秀才”,乡试中榜者为“举人”,会试中榜
其它,如:地理方面的,江表,长江以南地区。关东,古
代指函谷关以东。朔漠,北方的沙漠;习俗方面的,天子、太
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等死后被追加的称
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②古代职官:
A.表“授官、做官”的词语: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授:授予官职。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2)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信、达、雅。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
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地增减内
(3)文言文翻译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实词、虚词、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必要的古代 文化常识等等。
①人的称谓: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
E.表“辞官”的词语: 告老:官员年老辞职。 解官:辞去官职。
F.表“兼职、代理”的词语:
假:临时的、代理的。
兼:兼任,同时监管。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G.与“官员任职相关”的词语: 知:主持。典:主持;主管。主:主持,掌管。
③科举制度 明清时期的考试共分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子翻译与断句(共24张PPT)
④......然则(虽然这样,那么)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 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 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4、补 补充省略的部分,使意思完整。
个
座
天帝
①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村中人
②见渔人,乃大惊。
击鼓
击鼓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之
我
您
④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用:“……者,……也。”表示;
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用:“……,……也。”表示;
如:夫战,勇气也。 鱼,我所欲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在主谓之间加“乃、则、即、皆、本、亦、素、为、是” 等词来表示肯定判断。如: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臣本布衣。 C、水皆缥碧 D、环滁皆山也。 E、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F、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G、问今是何世?
3.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 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 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 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 假诸人而后见也
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 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 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 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四川省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四:文言文翻译(II )卷
四川省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四:文言文翻译(II )卷一、翻译 (共50题;共777分)1. (15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 (10分)翻译句子。
(1)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2)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3. (10分)翻译下列句子。
(1)睨之,久而不去。
(2)吾射不亦精乎?(3)徐以杓酌油沥之。
(4)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4. (15分)参照课文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重岩叠嶂。
(2)素湍绿潭。
5. (10分) (2016八上·茂名期中)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2)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6. (10分)(2012·苏州)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杨子之邻人亡羊。
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注】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
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
所以反也。
”【注】竖:憧仆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亡一羊。
何追之者众?(2)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7. (5分)(2017·眉山)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泯然众人矣。
8. (20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9. (10分)翻译句子。
(1)左右流之(2)琴瑟友之(3)钟鼓乐之(4)在水一方(5)溯徊从之(6)宛在水中央(7)道阻且跻10. (20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其奇者。
11. (20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北京市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四:文言文翻译(II )卷
北京市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四:文言文翻译(II )卷一、翻译 (共50题;共777分)1. (15分)翻译下列句子。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3)语时了不悲。
(4)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5)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6)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7)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2. (10分)翻译下列句子。
(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译文:________(2)君将哀而生之乎?译文:________(3)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译文:________(4)言之,貌若甚戚者。
译文:________(5)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译文:________3. (10分)翻译句子(1)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2)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
4. (15分)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 (10分)翻译句子:(1)马之千里者。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6. (10分)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2)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3)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7. (5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3)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4)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8. (20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2)六幕相联如胠箧。
9. (10分) (2017九上·自贡月考)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10. (20分)翻译下列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泉(或:飞漱、瀑布) ”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 湍”“回清”“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5·武威)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亮躬耕 陇亩 , 好 为 《梁父吟》。身 长 八尺 , 每自比于管仲、 乐 毅 , 时 人莫之 许 也。惟博陵崔州平、 颍 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 谓为信然。 时 先主屯新野。徐庶 见 先主 , 先主器之 , 谓 先主曰: “诸 葛孔明 者 , 卧 龙 也 , 将 军岂 愿 见 之乎? ” 先主曰: “ 君与俱来。 ” 庶曰:
开(优先停顿)。例: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
6.在表示转折意思的句子中 ,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 节奏。例:①人不知/而不愠;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例:悠悠乎/与灏气俱,而
者,……也 ②……者,…… ③……,……也
④…… , ……者也。此外还有“为”“则”“乃”“皆”等表示 肯定判断。 (2) 被动句。文言文里 , 被动句中的“于”“为”常作介词 , 有
“被”的意思。例:则人之食于虎,无怪矣。
(3)倒装句。 ①疑问句中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 ②定语后置。如:马之千里者。 ③状语后置。如:战于长勺。
地。舄卤,盐碱地。④畴:已耕作的田地。⑤硗(qiāo)确:指土地十分贫 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
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广南狭,形如半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
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
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 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
1.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至于 夏水襄陵 /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 为盛 /
狭,形如半月。画野区分,七十余国。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
山阜隐轸②,丘陵舄卤③;东则川野沃润畴④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 西方土地硗确⑤。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选自《大唐西域记》,有删节)
【注释】 ①五印度: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
。②山阜(fù) 隐轸 (zhěn) :很多高山。③丘陵舄 (xì) 卤:丘陵地带是盐碱
一、(2015· 福州)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 至于夏水襄陵 , 沿溯阻 绝 。或王命急宣 , 有 时 朝 发 白帝 , 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 时 , 则 素湍 绿 潭 , 回清倒影 , 绝 多生怪柏 , 悬 泉瀑布 , 飞 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答案】 士脱靴。 1.当初,李白游历并州,见到郭子仪,觉得他奇特不凡, 曾经把他从死罪中救出来。2.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
一、第1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初中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即尽量
做到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翻译要到位,译文要注意补充原文中省略 的词句,同时语句要准确、通顺。翻译时,第①题要注意关键词“入”“清”
的解释;第②题注意关键词“广”“狭”“形”的解释,同时要补出省略的
主语“印度的疆域”;第③题注意关键词“斯”“略”“言”的解释。第2题 定的断句
(“哉”“乎”“也”“耳”等)。②文言文句中朗读节奏的划分。
翻译句子实际上是考查对关键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 ,是对词语 综合运用的考查。
一、文言文断句方法 1.主语和谓语之间 (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 (修饰语与 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2 .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优先停顿 )。 句首发语词即指放在句子的
5.填空。 水势大、 甲 段 描 写 三 峡 的 夏 水 , 正 侧 面 描 写 相 结 合 , 突 出 其 ______ 水流急 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清澈的特点 , 以“素 _________ 声 (或:势) 等方面 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乙段从形、色、___________ 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有时 (1)或 王命急宣 ___________ . 飞奔的马 (2)虽乘奔 御风 ___________ . 不久 (3)既而 渐近 ________ .. 城墙 (4)则玉城 雪岭际天而来 ________ .
3.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 . 往来而不绝 者 . 又何间 焉 . 今齐地方 千里 .
A
)
B.其间 千二百里 . C.方 其远出海门 . D.素 湍绿潭 .
吴广素 爱人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真是趣味无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莫得其涯。
9.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是否停顿。例:其一/犬坐于前。 此句中“犬”是名词做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 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在 “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
10 . 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 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例: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 山”是山名 ,“王毅叔远”, 姓王名毅字叔远 , “甫” , 古代对 男子的美称。)
语文
第十四讲 文言文阅读(二)断句和翻译
一、(2015· 沈阳)阅读选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若其封疆之域,可得 而言。五印度①之境,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
④谓语前置。如:甚矣,汝之不惠。
(4)省略句。 ①省主语:(他们)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②省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③省宾语:上使(之,指公子扶苏)外将兵。 ④省量词:撤屏视之,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 一(块)抚尺而已。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如: 郑人使我 掌 其 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如上句中的:使— 让;其—他们的;管—钥匙。“换”和“对”虽然都是把单音节 词变成双音节词,但“换”成的双音节词中没有原词的语素。
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
【答案】
1.①高高的山峰耸入云霄,清澈的溪流能见到水底。②
(印度的疆域)北面广阔,南面狭窄,形状好像半个月亮。③这是大 体状况 ,大致 简 要叙述一下。 2. 东则 川野沃 润 /畴 陇 膏腴 / 南方草木 荣茂
二、(2015·温州市)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问题。 李白传(节选) 【元】辛文房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 ① 不知,怒引至 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 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
着脱靴。”据此,应断为“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
脱靴。”
(内容与题型)
近年各地的中考文言文阅读部分常出现考查学生断句和翻译句子的
题目。断句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①给文言文句段加标点。需注 意 一 些 对 话 标 志 (“ 曰 ” “ 云 ” “ 言 ” 等 ) 和 句 末 语 气 词
开头 , 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 又没实在意义 , 只是充当
语气助词作用的虚词 , 如“至于”“夫”“若夫”“盖”“且” 等。例: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 .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 (优先停顿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 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 “故”“是故”等 , 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例:然 则/何时而乐耶? 4 .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例:①已而 / 夕阳在山;②中 / 轩敞者为舱。 “已而”是状语,表时间,“中”是状语,表方位。 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 ,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 ,要分
技巧,但更重要的是读懂文句的意思,平时学习时,经典文章一定要熟读背
诵,同时有意识地读一些简单的课外文言书籍,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断句 能力。该句意为“东部河流纵横,田地肥沃,南部草木茂盛”,“东”“南” 两个方位词指出陈述的范围,中间应停顿,“川野”“畴陇”分别指出了陈 述的对象,中间也应该停顿。
二、第1题是对文言语句翻译能力的考查。翻译时,先要弄清句子 中关键字词的意思 , 如句中的“奇”不能理解为“奇怪” , 而是 “奇特不凡”的意思;还有“其”是代词 , 指代郭子仪 , 翻译时 要解释清楚。第2题是对文言语句断句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 根据句意合理断句 , 如该句的意思是“曾让皇上用手巾擦嘴 , 吃 饭时皇上亲手为我调匀肉汤 , 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 , 高力士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