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案
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案
教案: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一、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探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
2.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实验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玻璃板、白纸、刻度尺、铅笔。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玻璃板、白纸、刻度尺、铅笔)、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镜子,思考镜子的成像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因。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6. 知识点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7. 随堂练习:给出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平面镜成像2. 板书内容: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探究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简述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探究过程。
2. 答案: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是虚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镜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通过知识讲解、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让学生充分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课堂讨论和随堂练习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妆镜、穿衣镜等,并尝试设计一个平面镜成像实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掌握利用平面镜进行成像的方法
3.能够根据给定的物体和镜子的位置,准确地绘制出图像的位置
4.能够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释成像背后的原理
教学内容:
1.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利用平面镜进行成像的方法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解释成像背后的原理
教学步骤:
导入活动(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如何利用凸透镜进行成像。
新知讲解(20分钟)
1.教师通过投影仪或者板书,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教师以典型例题为例,讲解利用平面镜进行成像的方法。
实践操作(30分钟)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搭建实验装置,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学生根据给定的物体和镜子的位置,绘制出图像的位置。
总结归纳(15分钟)
1.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释平面镜成像背后的原理。
巩固扩展(10分钟)
1.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巩固对平面镜成像的理解。
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教案: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一、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观察与分析4. 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通过观察和分析平面镜成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深入理解。
2.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与观察,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透明塑料板、火柴、粉笔、黑板擦。
2. 学具:实验器材(每人一套),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镜子,提问他们关于平面镜成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3. 实验观察:让学生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5. 应用拓展:讲解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妆镜、穿衣镜等。
6.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问题,让学生现场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4.3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特点:虚像、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应用:化妆镜、穿衣镜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列举两个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释为什么我们在镜子前看自己的时候,感觉自己的手比实际的手短。
2. 答案:(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化妆镜和穿衣镜。
(3)我们在镜子前看自己的时候,感觉自己的手比实际的手短,是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决定的。
平面镜成像产生的是虚像,物像等大,但我们的视觉错觉让我们感觉物像比实际大,所以感觉手短。
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c.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课后拓展,提升能力: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6.评价方式多元化:采用课堂问答、实验报告、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Hale Waihona Puke 1.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成像规律。
2.物像距离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难点
1.平面镜成像中物像距离的理解和计算。
2.实验操作中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将平面镜成像原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7.课后作业:设计适量的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学习。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之前的物理学习中,掌握了光的基本传播原理和光的反射现象,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学习将更加深入,但在理解物像距离、成像规律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c.请观察并解释家中或学校里的其他平面镜成像现象。
3.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探究以下问题:
a.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有关吗?
b.如果平面镜成像的物体发生倾斜,成像会有什么变化?
c.结合生活实例,思考平面镜成像在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
3.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3.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主要内容本章节主要针对平面镜成像,从视角、镜面、成像规律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二、相关知识1. 视角:视角是指光线进入人眼的角度。
通常情况下,人眼放置在物体的远处,而光线则从物体射向人眼,因此人眼所得到的视角就是以物体为中心的角度。
2. 镜面:镜面是一种平滑的反射面,能够将光线反射到另一个方向。
3. 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可以采用以下规律计算: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在同一平面内。
2.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3.光线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从平面镜到像的距离相等。
4. 应用:平面镜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装饰用途(例如:化妆、整容等);•显示器、电视等光学仪器;•汽车、卡车等的后视镜;•人类视觉系统中的晶状体等。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向学生介绍本课所涵盖的知识点以及学习的目标。
步骤二: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视角、平面镜、成像规律以及应用等相关知识。
步骤三:实验操作让学生模拟实验,使用平面镜来探究成像规律。
步骤四:练习根据所学知识,让学生进行讨论和练习,例如:•在给定的条件下计算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分析使用平面镜的优点和局限性。
步骤五:总结通过总结,巩固所学知识,并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
四、教学评估通过让学生完成练习,检验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应用能力。
可以采用笔试或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评估。
五、总结通过本章节的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平面镜成像,明白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2.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引导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平面镜成像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平面镜成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进行相关的练习。
2.提醒学生进行复习和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节课通过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贴近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物理学习中获得成功和成就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思考和探究。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和讨论情况,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教案:4.3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一、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概念:平面镜成像是指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光线反射后形成的像。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为虚像,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成像位置与物体位置关于平面镜对称。
3. 平面镜成像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会使用刻度尺、光屏等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能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学会使用实验工具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应用和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面镜、刻度尺、光屏、蜡烛、火柴。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镜子,提问他们关于镜子的哪些现象无法解释,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和特点,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成像现象,学会使用刻度尺、光屏等工具进行测量。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平面镜成像有关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平面镜成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板书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和实验操作步骤。
7. 作业设计:(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请画出平面镜成像的示意图,并标注出成像位置和大小。
(3)请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一道生活中的现象。
答案:(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光线反射后形成的像是虚像,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成像位置与物体位置关于平面镜对称。
(2)示意图如下:物体||平面镜 |||虚像(3)生活中的现象:当我们在镜子前整理自己的衣着时,镜子中的像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衣着是否整洁,是否对称。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镜子,引出平面镜成像的概念和特点。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1.复习课本中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内容,整理并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规律和应用。
2.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并记录至少三个平面镜成像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的成因。
3.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以下类型:
a.判断题: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判断,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b.选择题: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c.计算题:运用平面镜成像的公式,计算物距、像距和像的大小,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d.解答题:解释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平面镜成像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3.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释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成像的成因。
2.讲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虚实关系等,并通过实验验证这些特点。
3.引导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如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以及如何计算像的大小等。
2.观察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六、课后反思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鼓励学生提问、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平面镜成像”的学习,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下分析学情:
1.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光的传播、反射等基本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对于平面镜成像的深度理解和实验操作,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难度。
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3.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2.熟悉透镜成像的特点;3.掌握使用平面镜观察物体的方法;4.能够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2.透镜成像的特点;3.平面镜观察物体的方法;4.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2.平面镜观察物体的方法。
3.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平面镜成像规律和透镜成像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2.如何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者实物让学生感受平面镜的特点,引出今天的课题。
2. 讲授(1)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平面镜成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光线在镜面上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2.物体与其像相似;3.物体与其像关于镜面对称。
(2)透镜成像的特点透镜成像有两种类型: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成像有以下三个特点:1.通过透镜的光线以焦点为中心,聚焦在像点上;2.物体距离透镜越远,像点距离透镜越近;3.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点距离透镜越远。
凹透镜成像与凸透镜相反。
(3)平面镜观察物体的方法1.以镜面为界,将物体和其像隔开;2.观察物体和其像的位置关系。
(4)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掌握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并进行讲解和答疑。
4. 总结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总结。
五、教学评估1.对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2.对学生进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3.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材。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2. 平面镜成像特点3. 平面镜成像实验4. 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5. 练习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特点。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平面镜、玻璃板、卡片、铅笔、直尺。
2. 实验材料:学生用书、实验报告册。
【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导入】1. 平面镜成像原理(1)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现象。
(2)利用教具和实验,让学生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2. 平面镜成像特点(1)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虚像、物像等大、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强调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作业布置】2. 选择一道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穿衣镜中的反射,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包括光的反射定律和成像的具体过程。
3. 实验演示: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物像的位置、大小等特征。
4. 特点总结: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物像等大、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等。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1【课程标准要求】1.知道平面镜的作用及成像特点,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就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和交流评估。
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主要以学生分组实验、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分析讨论,逐步形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由于学生在小组实验中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一系列过程,遇到困难时通过小组合作想办法解决困难,使学生体验到实验成功带来的乐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及学情分析】平面镜学生很熟悉。
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进而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本节课所提出的问题,并不需要学生立即回答,只是为了引起研究兴趣,为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必要的铺垫。
目的在于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印象,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牢固。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平面镜的作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理解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3. 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2. 体验实验探究中所用到的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教案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1.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
2.虚像概念的建立过程。
【教学过程】1.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学生对平面镜很熟悉。
通过课本图4-3-1“桂林山水甲天下”,将平面镜的概念进一步拓广,同时学生能感受大自然之美。
在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中,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是要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并对成像的大小提出看法。
通过观察,很多同学会像小聪一样,得出像比物小的想法。
老师可以像小明那样把手放在镜子上,得出不同的结果。
在此情景下,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提出平面镜成像到底有什么规律的问题。
(2)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
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讨论,确定实验器材,制定实验计划及实验步骤。
在课堂讨论中老师可适当提问加以引导,这样做可充分调动同学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实验更有兴趣,实验探讨更有创造性,使学生有了敢于思考,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用玻璃板作平面镜,用相同的物体与像进行比较,通过视觉和触觉来感知虚像,是这个实验设计的三个极巧妙之处。
如何让学生想到这些方法,是设计探究的关键。
教材中,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学生讨论交流,以对话为路标,来经历这个设计过程。
探究中,应该让学生把蜡烛至少换一个位置,再重做一遍实验。
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为培养科学态度,以免由于为了节省时间而忽略缺少必要实验的环节,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研究习惯,或形成以偏盖全的片面的思维方法。
(3)分析与论证,提出新的猜想与假设在学生对若干次实验结论的分析时,要引导学生感知对称之美,提出关于物距和像距的猜想,进行探究。
学生的探究活动,因为具有示范作用,所以要求学生按探究的环节进行。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9篇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9篇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经受“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观看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看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中领会物理现象的奇妙与和谐,获得“发觉”胜利的喜悦。
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初步熟悉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器材: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光是沿传播的。
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3、作图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①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②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③争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进展新课: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器材:蜡烛、纸、玻璃、尺步骤:①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②要策什么数据?要留意什么问题?③能得出什么结论?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2学习目标:1、如何用试验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做成像图及光路传播。
学习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习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一、自主学习⑴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对称、虚像①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⑤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作用:成像、转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⑵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外表作反射面。
性质:凹面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外外表做反射面。
八年级《平面镜成像》教案、教学设计
1.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的理解。
2.实验操作中的观察、数据分析及问题解决。
3.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运用多媒体演示平面镜成像实验,结合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降低学习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化妆镜、穿衣镜等,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兴趣。
2.基本概念:讲解平面镜、像、物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及特点。
-唤起学生对已有物理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即光线的反射规律。
-介绍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及特点。
2.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规律。
3.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实验探究过程中,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及其特点。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课题: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通过折纸模拟实验,体会虚像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对桂林山水的图片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
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3、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
教学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过程。
教学用具:每个实验小组同样大小(长短、粗细)的蜡烛2支、小蜡烛和大蜡烛各一支、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细线、刻度尺、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教师:我们每天都会照镜子,它的面是平的,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
在自然界中也有平面镜(显示倒影),同学们平时观察过这些美景吗?现在让我们面对手中的平面镜,我们能够看到什么?(自己的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本身有什么关系呢?本节课大家一起探究。
二、出示学习目标1、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2、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
三、过程实施(一)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1、进行猜想同学们,我们经常使用平面镜,对平面镜成像问题有许多感性的认识,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的猜想):①像与物等大;②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非常好!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平面镜中成像时,像的大小、形状以及位置与物体的大小、形状以及位置有什么关系?平面镜所成像能否用屏幕接收?2、设计实验教师:如何来探究像与物体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明确探究目的)。
2024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教科版
3.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识迁移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他领域,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5.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答案:台灯向镜子后方移动才能到达它的像。
例题3:
题目:一个长方体放在平面镜前,它在镜中的像与长方体的实际位置相比,长方体向镜子的什么方向移动才能到达它的像?
答案:长方体向镜子后方移动才能到达它的像。
例题4:
题目:一个球体放在平面镜前,它在镜中的像与球体的实际位置相比,球体向镜子的什么方向移动才能到达它的像?
2024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教科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教科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物理实验-平面镜成像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1班
4.针对学生对于物体与像位置关系测量困难的问题,我可以设计一些专门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
题目:一只蚂蚁在平面镜前爬行,它在镜中的像与蚂蚁的实际位置相比,蚂蚁向镜子的什么方向移动才能到达它的像?
答案:蚂蚁向镜子后方移动才能到达它的像。
例题2:
题目:在平面镜前,一盏台灯的灯光在镜中的像与台灯的实际位置相比,台灯向镜子的什么方向移动才能到达它的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特点,特别是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虚实关系等。
2.学会运用实验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并能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熟练操作实验步骤。
3.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化妆镜、水面倒影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如几何图形、对称等,分析平面镜成像问题,培养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c.计算题:利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计算物体与像的距离、大小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以及实验方法。
2.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强调平面镜成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挑战,树立追求科学真理的信念。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教案、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平面镜成像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请学生根据教材,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重点关注学生对物距、像距、物像大小等计算题的掌握。
2.实践活动:请学生在家中寻找平面镜成像的实例,如穿衣镜、化妆镜等,观察并记录其成像特点。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成像现象,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6.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平面镜成像的实例,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为切入点,如穿衣镜、化妆镜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像?”
2.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猜想和疑问。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平面镜成像”。
7.课后作业: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光的传播、反射等现象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平面镜成像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然而,由于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学生在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及特点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2.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各小组讨论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堂练习题,如计算物距、像距、物像大小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设计一个有趣的实验或游戏。可以团队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科版八上《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案
教科版八上《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案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第1课时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垂直,左右对调.一具体的内容是:2.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同学间的讨论和实验示意图如图所示.(1)如果小组同学使用平面镜做实验,优点是,缺点是小组同学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选择玻璃板时应选用的(选填“薄”或“厚”),目的是____.(3)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关系.(4)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这是因为____.(5)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若他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一.(6)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放在“烛焰”上的手指(选填“会”或“不会”)被烧痛.(7)将蜡烛A移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像(选填“远离”或“靠近”)平面镜.(8)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A相同的操作(9)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造成的.(10)实验中某同学用两只跳棋代替蜡烛做实验,发现跳棋的像很暗,要使跳棋的像变亮,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1)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3.小泽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利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实验后,画出如图所示的实验图和得到下表的数据.请你分析,此探究过程中得到平面镜成像的哪些特点: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B.实验时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C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前应先将点燃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5.平面镜中的“花”的大小取决于 ( )八花本身的大小 B.平面镜的大小C花到平面镜的距离 D.平面镜放置的高低6.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在这里,“倒映的白塔”是 ( )A白塔的影子 B.白塔的实像C与白塔等大的虚像 D.比白塔略大的虚像7.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8.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B.在平面镜后方的物体能在平面镜内成像C物体在平面镜前,但不在镜的正前方,也能在平面镜内成像D.在平面镜后放物体会遮挡住平面镜内的像9.下面方框中的四个图像,其中—个是福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你认为应当是( )10.如图所示,是一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其中正确的是 ( )11.如图所示,是从墙壁上的平面镜中观察到的时钟图,则当时的时间是 ( )A.2:35 B.2:25C.9:35 D.9:2512.“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井里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B.水中出现的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C水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实像D.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大13.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它在湖中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小鸟距湖面6m时,它的像与湖面的距离是一m14.正常人的眼睛观察25 cm处的物体最清楚,眼睛也不容易感到疲劳,为了看清楚自己面部的细微部分,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应为____ cm15.在距平面镜5 cm处,有一支点燃的蜡烛,蜡烛在镜中的像与蜡烛的距离是一cm;如果把平面镜移到刚才蜡烛在镜中的像的位置,那么此时蜡烛在镜中的像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变为一cm.1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个实验:(1)应选择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选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2)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造成的.(3)如果在像A'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承接到像A'(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4)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图甲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乙中的(填序号).一第2课时平面镜成虚像、应用及作图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2.平面镜的作用是和__—3.如图所示,每当光射入我们的眼睛,我们总是依照光射来的方推断的位置,平面镜成的像是像,它不是反线形成的,它是一相交形成的.4.一只猫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它从镜中看到自身的像正确的是5.如图老师带领同学们用纸条模拟的平面镜成像的过程:图甲中S表示____,纸条表示射向平面镜MN的一束光,图乙表示的是光线在平面镜表面发生的过程.如图丙所示将纸条再次理直,表示人眼对光束的感觉,纸条的顶点S 为,上述过程可以说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而形成的像,同时还可以说明6.在平面镜前放一支铅笔,要使铅笔的像跟铅笔垂直,铅笔应该和镜面成——角;要使铅笔与铅笔的像在一条直线上,铅笔跟镜面的夹角为——度.7.人能看到平面镜中的像是因为 ( )A物体的光线直接射人人的眼睛中 B.是入射光线射人人的眼睛中C是像发出的光线射人人的眼睛中 D.是反射光线射人人的眼睛中8.-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别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的方法是 ( )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相反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9.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2.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折纸,感悟虚像的形成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通过对桂林山水的图片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
2.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会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释实际现象。
2.会用平面镜成像法作图。
二、教学难点
1.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会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释实际现象。
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初步知道虚像的概念。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猪八戒照镜子》:“猪八戒拾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地照了起来。
可是他从镜子里看
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顿时火冒三丈:‘你这
妖镜,竟敢把我老猪丑化成如此模样,真是狗胆包天。
’说完,
举起九齿钉耙将镜
子砸得粉碎。
当他再看地上的镜片时,镜片无论大小,每个镜片里都有一个丑陋的形象。
”
上面的故事说明了平面镜成像的哪个特点呢?让我们进入正面的学习来解决这一疑问
吧!
教学活动
一、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
活动:阅读课本P65,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
(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做法:边示范边讲解.
①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
两支蜡烛的位置.
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⑤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
2.学生分组实验
以上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
[师]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怎么知道的?
②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
[生]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师生共同分析得到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典例剖析:身高1.6 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 m,他在镜中的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他后退0.5 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
答案:(1)像高1.6 m,像离镜0.5 m.
(2)人后退0.5 m时,像高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增加0.5 m.
二、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阅读课本P67,讨论交流:物和像关于平面镜的对称关系。
这个模拟实验,对画出平面镜所成的像有什么帮助?请和穴进行讨论交流。
实验探究中,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和触觉来感知虚像,但很难从根本上理解平面镜的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所以教材的图4-3-4中,利用反射定律对光束分析,让学生来了解虚像的成因。
为了使同学们能直观地看到光的传播过程及成像原理,有条件的老师可以用计算机课件来演示,结合实验时在玻璃板后面用屏幕接不着像的事实,使同学们理解虚像不是光的汇聚形成的。
在“讨论交流”中,用纸条模拟演示过程,学生可进一步形象直观地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物理过程,从纸条的折叠和展开过程中能形象生动地认识物像关于镜面对称的关系。
并由此总结出作图方法。
三、平面镜成像的一些应用
平面镜的应用比较广泛,教师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观察,讨论一些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例如水面倒影。
也可以作为课后的活动,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平面镜的使用等问题,或搞一些小发明,小魔术如万花筒等。
1.平面镜成像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在其他方面应用甚广.
[师]同学们想一下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
[生甲]练功房里,演员用它来观察自己的姿势和动作(如图1)。
[生乙]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如图2)。
[生丙]教学楼入口处供师生整理衣装的衣帽镜(如图3)。
图1 图2 图3
2.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1)讲一段故事:公元前215~212年间,罗马人大举入侵希腊,派出一支船队,满载精兵,准备攻打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面临来势凶猛的强敌,阿基米德求见国王,献出破敌妙计,他动员全乡的妇女和守城的人在海岸边列队.每人各执一面平面镜,把太阳光集中向罗马战船反射,不一会,罗马战船上的士兵被照得头晕目眩,丧失战斗力被迫而退.阿基米德利用平面镜把光反射的原理,击退了敌人,拯救了他的家乡
.
(2)教师画一个潜望镜示意图,如图甲所示
如图甲那样在筒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块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这样就做成最简单的潜望镜.
板书设计
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图甲潜望镜图乙潜水艇上的潜望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