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主要农作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主要农作物
一、知识讲解
二、跟踪训练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B地位于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②A、C两地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③C、D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④D地农业属于商品谷物农业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①A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②B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增加人均耕地面积
③C地区要注重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D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1.B2.D
【解析】
1. 根据中国不同区域农业分布,结合A、B、C、D四地的位置可以推断,A 位于河西走廊,C位于华北平原、两地地形平坦、水源较为充足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②正确;B地位于云贵高原,以种植业、林业为主,①错误;D地位于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属于商品谷物农业,④正确,甜菜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③错误。因此②④正确,故答案选B项。
2.A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降水少,缺水严重,不具备扩大灌溉面积的条件,①错误;B地区位于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大规模垦荒,会引起水土流失,②错误;C地区位于我国的华北地区,主要的农业障碍为旱涝、盐碱和风沙,因此要注重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正确;D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壤肥沃,应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④正确。故选D。
下图示意我国2006—2012年粮食作物产量及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长率,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信息反映出
A.2006—2007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均下降
B.2007—2009年粮食作物产量在不断增长
C.2009—2010年粮食作物产量增长而播种面积下降
D.2009—2011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
4.从图中分析,导致我国粮食作物产量变化最主要原因是
A.粮食作物复种指数不断增加B.大力推广生态农业
C.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D.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断增加
【答案】3.B4.D
【解析】3.图中显示粮食作物产量增长率一直为正值,说明产量一直在增长。故选B。4.与粮食作物产量增长率为正值一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长率也为正值,说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断增加,这可能是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D正确。复种指数主要受热量条件决定,短期不会变化,A不正确;生态农业与产量提升关系不大,B不正确;农业科技因素会使产量增长率持续增加,而图中产量增长率波动较大,C不正确。故选D。
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
5.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6.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答案】5.D 6.C
【解析】5.读图可知,耕地面积下降的速度自2005年开始趋缓,并没有一直加速下降,A 错;粮食产量在2003年有所下降,B错;2003年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C错、D对。故选D。
6.2003年之后耕地面积下降而粮食产量逐年增长,造成的原因可以从材料中获知,是“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C。
粮食安全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要课题,2003—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九连增”,有力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粮食种植结构调整(高产粮食作物取代低产粮食作物)是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国“九连增”期间各粮食作物产量变化表,完成7—9题。
7.关于“九连增”期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稻谷增产率超过粮食增产率B.小麦增产率超过粮食增产率
C.稻谷增产对粮食增产贡献最大D.小麦增产对粮食增产贡献最大
8.玉米取代大豆是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重头戏,进行这类调整规模最大的地区最可能是A.东南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9.关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节省土地B.可以缓解各粮食作物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
C.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D.从长远来看种植结构调整空间会越来越有限
【答案】7.B8.C9.B
【解析】
7.增产率是增产量与2003年产量之比,通过计算可知粮食、稻谷、小麦的增产率分别为36.9%、27.2%、39.4%。贡献率为各作物增产量与粮食增产总量之比,计算可知玉米对粮食增产的贡献最大。故选B。
8.东北地区适宜玉米和大豆生长,且土地资源丰富,该地进行这种调整的规模可能最大。故选C。
9.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会导致低产作物种植规模缩小,加剧低产作物的供需矛盾,如大豆大量被玉米取代,会导致大豆更加短缺,加剧大豆供需不平衡,B不正确;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低产作物种植规模缩小,高产作物种植规模扩大,相对“节省”了土地;随着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深入,从长远来看种植结构调整空间会越来越有限。农业的发展必然会收到自然条件的限制。故选B。
自马铃薯进军主食化产品开发领域以来,马铃薯的热度节节高升,不少马铃薯种植区域也欲趁马铃薯主食化产品开发战略的东风,走品牌化道路。内蒙古乌兰察布被誉为“中国薯都”。近年来,乌兰察布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4000万亩左右,年产量达到40亿公斤。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和10%,成为全国马铃薯主产区。读乌兰察布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10—1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