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5课 戊戌变法练习(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四单元第15课戊戌变法含解析

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四单元第15课戊戌变法含解析

第15课戊戌变法问题导学1.维新派的主张及实践活动与探究材料一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

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材料二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材料三“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

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

”“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严复《原强》和《天演论》(1)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探究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各有何特点?材料四(2)结合材料四中的三幅图片和所学知识,归纳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方式并举例说明.探究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

材料五某同学学习了“戊戌变法”后,对基础知识进行了下面的总结概括。

“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

《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急。

光绪诏书要变法,救亡图强改现状。

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3)你能得出哪些与戊戌变法有关的知识信息?百日维新的特点。

(1)从方式上看,变法要用西方和日本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制度模式,对中国传统的旧制度进行改革.(2)从涉及领域看,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

(3)从推行范围看,仅限于社会的上层,只得到少数官员的支持,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4)从内容上看,没有涉及开国会、定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等政治主张,表明光绪帝变法的初衷不是为了实践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同时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活动与探究下列材料是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分析: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雷颐材料二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第15课戊戌变法课时练习(岳麓版选修1)

第15课戊戌变法课时练习(岳麓版选修1)

第15课戊戌变法课时练习(岳麓版选修1)一、选择题1.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这里的民族危机是指() A.法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B.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C.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资本输出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历史背景的识记能力。

甲午战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因此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

答案: D2.(2011·启东高二检测)如果看到下面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A.谭嗣同B.梁启超C.康有为D.严复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由达尔文可知是宣传的进化论思想,由此可知是严复。

答案: D3.1895年,康有为联合18省1 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运动,提出设“议郎”一职,“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备皇帝顾问。

这表明资产阶级()①模仿西方议会政治②希望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③改革内政、外交④拥护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斗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政治方面的主张。

康有为等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实行君主立宪制。

④中“帝党”和“后党”的斗争迷惑性较大,“议郎”一职的设立,没有说明这一点。

答案: A4.康有为向光绪帝递呈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法措施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解析:《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康有为向光绪帝提出了确定维新变法政策,选拔人才、改革中央机构等具体的变法措施,因此A项是正确答案。

而B、C、D三项是康有为、梁启超在宣传变法时所阐释的。

答案: A5.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

高中历史第15课戊戌变法练习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15课戊戌变法练习岳麓版选修1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战争。

清朝失败后,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危机。

怎样才能在强敌如林的世界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戊戌变法在那惊天动地的历史时刻作出了回答。

1.甲午战争后,中国如何在危机中自救?2.戊戌变法的内容有哪些?影响如何?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甲午的震撼(民族危机)1.民族危机加深(政治基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经济基础)。

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

♨温馨提示:历史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马关条约》的两亿三千万两白银赔款,使清政府一筹莫展,万般无奈,不得不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目的是增加税收。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资产阶级较早地成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带头人,通过“公车上书”走上了政治舞台。

二、维新思想的兴起(思想基础)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产生了早期的维新思想。

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兴办学校,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但是这些思想很零散,没能形成系统的理论。

2.维新思想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明确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影响最大的是康有为的思想,其著作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宣扬托古改制,奠定了变法的思想基础。

3.梁启超和谭嗣同是宣扬维新思想的另外两个思想健将。

梁启超的思想核心是“倡民权”,谭嗣同大声疾呼“冲决网罗”。

4.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观点。

高中历史15戊戌变法课后训练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15戊戌变法课后训练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15 戊戌变法课后训练岳麓版选修1一、选择题1.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的形象。

该新闻事件应该是()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中国人A.甲午战争 B.巴黎和会C.抗日战争 D.明治维新2.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

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①中体西用②维新变法③救亡图存④民主与科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3.康有为认为,在“公车上书”四项主张中,只有一项是“立国自强之策”。

这就是()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4.“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的()A.地主阶级改革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5.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的内容涉及政治体制的是()A.裁撤部分中央机构 B.立议院C.制定宪法 D.实行君主立宪6.“在短短的103天中,发出上百道新政诏令,改革内容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譬如: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

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混乱。

”该材料()A.表达了对百日维新的抵制B.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C.批评维新派脱离了人民群众D.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二、非选择题7.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重要手段。

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对时局诉求的回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15戊戌变法课后巩固提升(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15戊戌变法课后巩固提升(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第15课戊戌变法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甲午战前,中国出现一股“君民共主”的政治思潮。

郑观应认为,君民共主之国“育才于书院,论证与书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

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格,难臻富强”。

陈炽指出,君民共主之国“合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心”“所以强兵富国、纵横四海之根源也”。

主张君民共主的思想家们都将设议院作为基本条件,尽管如何仿效外洋设议院有不同方案,但大多强调在君主之下设立。

议员由选举产生,主要职能是议事和“通上下之情,凡国家大政方针,由议员根据民意议论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夺”。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君民共主”主张的主要内容。

,简评“君民共主”思潮。

,考查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早期维新思想,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他们向往英国式的“君民共主”制度,这和洋务派的宗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区别。

他们强调要重商,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

早期维新思想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转化成政治行动。

批判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设立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议(2)认识到西方富强的政治因素;看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为维新运动创造了条件;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有局限性。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历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

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图2)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

(图3)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和图1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5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岳麓版选修1

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5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岳麓版选修1

第15课戊戌变法[课程标准]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戊戌变法产生的时代背景1.背景(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失败和《______________》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经济根源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基础______________思想的传入;__________________思想的直接影响。

(4)康、梁维新变法的准备工作①创办学堂,聚徒讲学:广州万木草堂。

②著书立说,力倡维新:《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仁学》、《天演论》。

③上书皇帝,恳请变法:公车上书、《________________》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④创办报刊,传播维新:《____________》与《时务报》。

⑤成立团体,组织力量:____________和保国会。

⑥展开论战,挑战顽固:要不要变法;要不要____________,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2.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四个方面。

二、无力回天——变法失败1.失败标志:戊戌政变。

2.失败原因分析(1)根本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力量弱小;②旧势力的力量强大(悬殊的力量对比是根本原因)。

(2)重要原因:①脱离人民群众:缺乏群众基础;②新政无法落实:地方官员的阳奉阴违;③变法手段单一:单纯的________________的“和平”方式;④存在幻想依赖:对帝国主义的幻想,依赖的________没有实权等等。

三、维新时期的遗产——变法的历史意义1.性质:是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具有进步意义。

2.政治: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

3.思想:是中国近代第一次________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

2021-2022学年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学业达标测评:第4单元 第15课 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学业达标测评:第4单元 第15课 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

第15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见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2.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1.重点: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及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2.难点:戊戌变法的意义及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教材整理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1.社会根源甲午战斗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进展。

3.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气壮大,开头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阶段代表人物主要主见早期(19世纪60年月)王韬广贸易、开煤矿、兴铁路、造轮船、进展资本主义,推崇君主立宪政体,主见君民共主郑观应开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提出了“商战”观点成熟(19世纪90年月) 康有为主见托古改制,著有《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倡民权”谭嗣同“冲决网罗”严复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观点(1)阅读教材P104康有为《孔子改制考》中的材料,联系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想一想,他的这段话说明白什么?【提示】①其目的是利用古代圣贤、经典著作的影响力来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寻求救国理论。

②在顽固派旧势力还很强大,封建传统观念在很多人的思想中还根深蒂固的状况下,借用儒家学说和孔子作偶像对外进行宣扬可以削减阻力和压力,在当时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斗争策略。

③康有为的维新活动一开头就抱住孔子的理论权威和皇帝的政治权威,也表明他所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脆弱性。

(2)尝试理解教材P105吴汝纶《天演论·序》中的材料的意思。

【提示】大意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无法抗拒的社会变化规律。

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任天为治”、无所作为的态度是不足取的。

只有发愤图强,“以人持天”、“与天争胜”,才能在竞争的世界上生存进展。

教材整理2戊戌变法的经过1.开端——公车上书(1)概况①1895年春,《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康有为、梁启超马上发动各省举人联名上书,要求拒签和约。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课后演练(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课后演练(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第15课戊戌变法课后强化演练一、选择题1.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其中“跪着”主要是指(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C.变法时没有实行早先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D.没有和封建主义思想彻底决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跪着造反”指的是借助封建势力来反对封建势力。

即依靠皇帝来要求实行君主立宪。

“跪着”即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答案:B2.“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

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皆数十”。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B.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C.君主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D.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的热烈欢迎解析:材料所反映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反映了他们要求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但不能说是全国各阶层的热烈欢迎。

答案:B3.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主张用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自由来代替封建伦常。

两者的共同目的是( ) 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C.为维新变法创造历史依据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解析:无论是康有为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还是谭嗣同推广儒家的“仁”的思想,并与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思想相联系,都是为变法寻找历史依据,以减少变法的阻力,C项正确。

答案:C4.19世纪末,《时务报》发表了大批西方人看中国的文章(见下表),其主要目的是A.希望得到列强支持B.向国人介绍西学C.揭露列强瓜分阴谋D.为变法制造舆论解析:《时务报》是维新派为宣传维新变法而创办的报刊,其大量发表列强在中国的文章意在强调民族危机,为变法制造舆论,D项正确。

答案:D5.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看,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了民族危亡B.实现了政治变革C.引进了西方技术D.促进了思想启蒙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亮剑提升知能 导练 岳麓版选修1-岳麓版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亮剑提升知能 导练 岳麓版选修1-岳麓版

第15课戊戌变法基础巩固1.19世纪60年代以后,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X观应的观点是( )①主X进行“商战”,发展民族工商业②主X实行君主立宪,改革政治制度③提倡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④提出了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和措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早期维新思想。

王韬和X观应为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他们在戊戌变法之前既已提出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X,①②③均为他们的观点。

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依靠光绪帝推行新法,实行改革。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的《应诏统筹全局折》为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故④不是王、X的观点,答案为A项。

2.19世纪末中日战争的结果,激起了国内几年间的一系列反应。

下列事件按照发生顺序排序准确的是( )①十五日,命各省督抚整饬吏治……士有上书言事者,赴都察院呈递②廿一日,电到……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③廿三日,下定国是之诏,以宣示天下④廿四日,复八股取士之制,罢经济特科,废农工商总局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 D.④①②③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的过程。

①为1898年光绪帝实行改革后,鼓励上书言事;②是1895年公车上书;③为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令,开始变法;④为戊戌政变后,变法失败,新法被废除,故C项正确。

3.某和约批准后,光绪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嗣后我君臣上下,惟当坚苦一心,痛除积弊……详筹兴革。

”之后清政府采取的变革措施之一是( )A.“整理国故,尊孔复古”B.“改革科举,废除八股”C.“立行宪法,大开国会”D.“设置内阁,厘清官制”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百日维新的内容。

依据所学可知,B项为百日维新时期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而光绪帝并未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等主X,故正确,C项错误。

A、D两项都与戊戌变法无关。

4.在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上书要求设立制度局,“将旧制新政斟酌其宜,某政宜改,某事宜增,草定章程”,然后交由有关部门实行。

高中历史选修1(岳麓版版)同步练习:第15课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选修1(岳麓版版)同步练习:第15课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阔读者提供更好的效劳,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15.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的形象.该新闻事件应该是()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中国人A.甲午战争B.巴黎和会C.抗日战争D.明治维新【解析】从漫画中日本人、中国人的穿着等可判断该事件为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答案】 A2. "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属康梁〞这句诗描述了清末一次著名的思想(政|治)运动,其背景之一是()A.?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社会与民族危机C.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D.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解析】依据材料判断,这次思想(政|治)运动是维新变法运动,故符合题目要求的只有C .【答案】 C3.早期维新派认为 "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这实际上是主张()A.实行君主立宪制B.独立开展民族资本主义C.仿效西方,实行变法D.与西方国|家进行战争【解析】 "商战〞是强调开展资本主义,即与西方国|家进行商业竞争,并未涉及(政|治)体制,A、C、D排除.【答案】 B4.康有为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说: "今我有日本为向导之卒,为测水之竿,为探险之队,为尝药之神农,为识途之老马,我尽收其利而去其害,何乐如之!〞这说明康有为对日本明治维新的态度是()A.学习借鉴B.与其竞争C.全盘照抄D.仇视抵抗【解析】日本的明治维新比中国的戊戌变法早30年,康有为主张 "我尽收其利而去其害〞,充分学习日本的经验,吸取日本的教训,因此A表述最|准确.材料没有表达出竞争与抵抗,也不是全盘照抄.【答案】 A5.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开展为一场(政|治)运动,主要是因为()A.维新派的主张符合历史开展趋势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C.维新派把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D.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根底【解析】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思想家将维新思想与甲午战争后的救亡图存结合起来,将其开展为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答案】 C6.19世纪末,某组织的?章程?开宗明义地提出: "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该组织最|有可能是()A.兴中会B.保国会C.强学会D.同盟会【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迁移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 "故开斯会以冀保全〞.1898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救亡团体保国会,保国会以 "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答案】 B7.戊戌变法法令中哪一措施使 "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本,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A.裁撤冗员B.裁汰绿营C.废除八股取士D.裁撤闲散衙门【解析】八股取士制度是旧时守旧迂谬的文人可以加官晋爵、光宗耀祖的根本,废除了这个制度,就造成一大批守旧势力看不到前途,故起来反对新政.【答案】 C8.近年来,许多史学家在研究戊戌变法时,认为康有为依靠光绪帝进行变法,反映出他具有高超的(政|治)艺术.所谓 "高超〞应是指这种方式有利于()①减少变法阻力②弥补资产阶级|力量的缺乏③获得列强的支持④取得顽固派的支持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解析】康有为通过获得皇帝支持的方式进行变法,有利于减少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资产阶级|力量的缺乏.此时的列强,在帝(dang)、后(dang)方面,态度并不明确.与此同时,变法会触及顽固派的既得利益,无论是谁去领导变法,都将遭到他们的反对.因此③④的表达是不正确的.【答案】 C9.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 "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突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进运动,有利于开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 .【答案】 C10. "在短短的103天中,发出上百道新政诏令,改革内容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譬如: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再比方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局部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可防止地会造成混乱.〞该材料()A.表达了对百日维新的抵抗B.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C.批评维新派脱离了人民群众D.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答案】 D二、非选择题11.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无徵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假设谓圣人行事不可依托,那么是以硁硁之小人,律神化之孔子矣.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材料二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现当开创百度,事务繁多,度支岁入有常,岂能徒供无用之冗费,致碍当务之急需.如詹事府本属闲曹,无事可办……均著即行裁撤,归并内阁及礼兵刑部办理.旗丁生齿日繁,徒以格于定制,不得在外省经商贸易,遂至|生计益艰……现当百度维新,允宜弛宽其禁,俾得各习四民之业,以资治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材料三比年以来,皇上有意变法,而盈朝汹汹,不可向迩,亲贵抗违,耆老力诤,群僚面从而后言,举政始行而中废.乃至|奉旨发议,乃推延而不议;明诏施行,乃束阁而不行.人心众论,缉缉仳仳.- -杨深秀?请告天祖誓群臣以变法定国是折?材料四适应现代世|界不断开展趋势而不断革新,是现代化的本质,但成功的现代化运动,不但善于克服传统因素对革新的阻力,而尤其在善于利用传统因素作为革新的动力.-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请答复:(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该方式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概括材料二中改革的主要措施.结合材料三,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的实施结果.这一结果的出现说明了什么?(3)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顺利推行变法,谈谈你的认识.【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第(1)题变法的方式根据材料 "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答复,积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答复.第(2)题措施根据材料概括即可,实施结果根据材料 "亲贵抗违,耆老力诤,群僚面从而后言,举政始行而中废〞答复,通过材料三可知这一结果的出现说明变法的阻力大.第(3)题根据材料中变法遇到的问题分析.【答案】(1)方式:托古改制.积极作用: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有利于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2)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撤并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特权等 .结果:遭到大多数官员的抵抗.说明:改革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造成树敌过多,阻力过大.(3)认识:善于利用传统因素,化阻力为动力;改革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注意改革方法、策略;措施要切实可行.12.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使国|家步入世|界开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维新(dang)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举世都为之震动.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 -?字林西报?材料二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马洪林?略谈戊戌变法的 "保守〞与 "激进〞?请答复:(1)据材料一、二,指出时人对变法的 "节奏〞持怎样的看法.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改革 "节奏〞?(2)你认为材料三中对于变法失败根本原因的认识,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概括和提炼信息的能力.第(1)题,据材料二 "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信息概括变法 "节奏〞,从正反两方面对其进行评价;第(2)题,围绕材料三 "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这句话,列举相关史实即可.【答案】(1)看法:节奏很快.评价:一方面反映了维新派挽救民族危机,开展资本主义的迫切愿望,另一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为改革失败埋下隐患.(2)正确;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练习:第15课 戊戌变法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练习:第15课 戊戌变法

第15课戊戌变法一、选择题1.19世纪后期,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强烈要求变革政治,掀起一场维新变法运动。

光绪帝积极支持这一运动,其根本原因是()A.民族危机加深B.资本主义初步发展C.人民群众要求变法D.康有为的宣传解析:光绪帝支持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民族危机加深从根本上危及清王朝的统治。

答案:A2.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

”该思想家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胡适解析:“旧”是指封建顽固派,“新”是指革命派。

比顽固派新,比革命派旧的政治派别是维新派。

康有为是维新派的典型代表,在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乃至革命胜利后,他仍然坚持资产阶级改良的观点。

答案:A3.“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一职。

“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

这反映了维新派()①希望参与政治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④反对封建君主专制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③解析:“议郎”即议员,要求设“议郎”一职,实质上是要求建立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

答案:B4.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

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①裁撤冗员②取消旗人特权③废除八股④裁汰旧军⑤设立京师大学堂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③④⑤解析:京师大学堂主要是培养人才,故排除⑤。

答案:A5.戊戌变法具有强烈的爱国性,主要表现在它()A.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B.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C.主张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D.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限定语“爱国性”及其“主要表现”。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是当务之急,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戊戌变法具有强烈的爱国性,因此是“主要表现”。

故选A项。

答案:A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 第15课 戊戌变法 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 第15课 戊戌变法 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戊戌变法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1895年8月,强学会成立,下列对其相关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是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康有为等发起成立B. 以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为宗旨C. 强学会得到了张之洞等守旧官僚的支持D. 康有为成立上海强学会,促进了东南地区维新运动的迅速开展2.下列措施,在百日维新中被维新派搁置起来的是A. 设立议院B. 发展工商业C. 改革科举制度D. 改革政府机构3.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①首先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②其核心是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③是民族资产阶级参政的开始④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宣扬了西学,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学校之位。

在变科举。

而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对“变官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 破格提拔维新变法人士B. 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载汰冗员C. 变革政治制度D.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5.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A. 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 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 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 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6.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 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 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 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D. 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7.下列各项不能体现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的是()A. 拉拢掌握新建陆军的袁世凯B. 竭力游说外国驻华公使和传教士C. 奏请聘任伊藤博文为顾问D. 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8.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

这种做法的实质是()A.托古改制容易让人接受,不担风险B.主张托古改制,反对布衣改制C.认为改革是惊人的大事D.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9.戊戌新政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维新派的政治愿望,主要表现在A. 维新派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参政权B. 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得以实现C. 新政鼓励发展工商业D. 京师设立大学堂10.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15【同步练习】《戊戌变法》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15【同步练习】《戊戌变法》

《戊与变法》同步练习1.19世纪后期,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强烈要求变革政治,掀起一场维新变法运动。

光绪帝积极支持这一运动,其根本原因是( )A .民族危机加深B.资本主义初步发展C.人民群众要求变法D.康有为的宣传2.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

”该思想家是( )A .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胡适3.“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一职。

“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

这反映了维新派( )①希望参与政治 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 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 ④反对封建君主专制A .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4.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

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 )①裁撤冗员 ②取消旗人特权 ③废除八股 ④裁汰旧军 ⑤设立京师大学堂A .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③④⑤5.戊戌变法 的性质是一次 ______的改良运动6. 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什么?维新派有哪些主张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变法为什么会失败?【答案】1.A2.A3.B4.A5. 资产阶级6. (1)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2)维新派主张变法改革,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提倡新学,兴民权,这些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

(3)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缺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任何实权的皇帝身上,在顽固势力进攻面前,又寄希望于袁世凯,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所以失败了。

【解析】1.光绪帝支持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民族危机加深从根本上危及清王朝的统治。

2.“旧”是指封建顽固派,“新”是指革命派。

比顽固派新,比革命派旧的政治派别是维新派。

康有为是维新派的典型代表,在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乃至革命胜利后,他仍然坚持资产阶级改良的观点。

精练精析4.15戊戌变法(岳麓版选修1)1

精练精析4.15戊戌变法(岳麓版选修1)1

【例1】(2010·大连高二检测)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康有为撰写这两部著作的意图。

康有为写这两部书学术观念固然不符合史实,但没有推崇光绪帝批评慈禧太后的意思,也没有损害孔子的威信,而是借孔子之力,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和理论依据。

顽固守旧势力是反对变法的,它们反对变法的理由就是祖宗之法不可变。

这儿的老祖宗自然就是孔子了。

而康有为说,老祖宗孔子从来就没说过祖宗之法不能变的话,因为他自己就是变法的急先锋。

如此一来,实际上是挖了顽固守旧势力的祖坟,自然使其恼羞成怒,毁版在所难免。

排除A、B、C,故选D。

答案:D【变式训练】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打扮成主张改革的先师,其目的在于()①引导人们重新认识孔子②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③利用儒家思想宣扬变法④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答案:D【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

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戊戌变法1.“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所说的“大梦之唤醒”表现为( )A.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运动B.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富强C.暴露清政府的腐败,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D.认识到日本的先进,大批知识分子赴日留学解析:甲午战败,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成为当时的呼声。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领导维新变法运动。

答案:A2.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

”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 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D.顽固派解析:材料体现号召商战,争夺利权。

主张商战,挽回利权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答案:B3.使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由思想理论传播发展为政治实践的事件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组织学会D.创办《国闻报》解析:A项是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C、D两项是维新运动的发展,只有B项是由理论传播到政治实践的转折点。

答案:B4.面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下列关于康有为变法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著有《劝学篇》,全面维护封建纲常名教B.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变革C.进呈《日本变政考》,帮助光绪帝坚定变法决心D.成立保国会等团体,促使变法浪潮激荡全国解析:张之洞著有《劝学篇》,他不属于维新派。

准确识记史实是解题的关键,同时注意分析相关选项。

本题既可根据基本史实直接选出,也可通过分析选项得出答案。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实行君主立宪,不可能维护封建纲常名教。

答案:A5.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活动,关键是(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D.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完整、准确地理解维新变法的爱国启蒙作用。

然后,结合相关知识点,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B6.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图1 《马关条约》的签订图2 “公车上书”题名记图3 瓜分中国漫画请回答:(1)图2反映的事件与图1是什么关系?(2)图3反映了什么问题?此后,康、梁维新派是怎样推动维新运动发展的?(3)上述信息说明维新运动首先是一场怎样的运动?解析:本题为图片材料题,要结合时代背景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根据问题要求组织答案。

第(1)问考查民族危机与维新思潮演变为政治运动的关系。

第(2)问围绕瓜分狂潮和维新运动的开展来组织答案。

第(3)问结合时代背景和材料分析维新运动的性质。

答案:(1)《马关条约》的签订,在国内引起反响,康梁发动各省举人“公车上书”。

(2)问题: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

推动: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推行维新变法,康有为三次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成为施政纲领,组织救亡团体——保国会。

(3)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基础巩固]1.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人指出:“我们在以前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该认识的产生主要是基于(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工具C.洋务运动没有任何成效D.义和团运动蓬勃发展解析:材料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国人有了民族危亡意识,这主要与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有关,故A项正确;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强、求富的目的,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在华北地区反洋教运动下兴起的,不具有广泛性,故D项错误。

答案:A2.1901年1月29日,清廷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变法谕旨称:“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深念近数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

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

”这表明( )A.清政府决心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政治制度B.清政府认识到了“变法”的重要性C.清政府学习西方仍然停留在器物的层面D.清政府决定放弃纲常伦理解析:A项中“根本”明显不正确;从题干材料看,清朝政府对“近数十年积弊”不满,希望整顿“政事”,可知C项错误;从材料中“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可知D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希望通过“变法”以改变现状的情景。

答案:B3.下图是一则晚清时期的报纸摘要,其记录的主要历史事件是( )A.维新思潮的兴起B.康梁公车上书C.光绪帝“百日新政”D.慈禧太后“戊戌政变”解析:材料中报纸记录的是“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被杀害的公告,这是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的一个重要表现。

答案:D能力提升4.《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

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

”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康熙帝B.乾隆帝C.光绪帝D.宣统帝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注意两点:一是《清史稿》,二是材料中的内容“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

材料主要表述了该皇帝亲政时有洗雪国耻、锐意改革、发奋自强的意向,符合题意的是光绪帝,故C项正确。

康熙帝、乾隆帝在位时没有“引新进小臣”的改革;宣统帝于1909年即位,未到亲政年龄即于1912年退位,也没有进行改革。

答案:C5.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

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

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结合维新派宣传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特点是把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

答案:B6.戊戌变法才103天就归于失败,这主要是因为( )①光绪帝无权②康有为、梁启超缺乏政治斗争经验③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强大④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解析:光绪帝与康、梁既无实权又缺乏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在以慈禧为代表的强大的封建势力的反扑下,变法运动昙花一现,终归失败,而这一切又说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答案:C7.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

表中“丁”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论文数量”。

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推崇革命史观,强调阶级斗争的作用,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和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均符合这些观点,故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较多。

而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与1949—1978年的时代特点和社会环境不相符,故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数量较少,故选C项。

答案:C8.“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起了重要思想启蒙作用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讲的是一千三百多名举人在1895年甲午战败后公车上书的情形,它留下的“现代化”运动指的是维新变法运动,其主要功绩在于思想启蒙。

答案:D9.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无徵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

若谓圣人行事不可依托,则是以硁硁之小人,律神化之孔子矣。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材料二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

……现当开创百度,事务繁多,度支岁入有常,岂能徒供无用之冗费,致碍当务之急需。

如詹事府本属闲曹,无事可办……均著即行裁撤,归并内阁及礼兵刑部办理。

旗丁生齿日繁,徒以格于定制,不得在外省经商贸易,遂至生计益艰……现当百度维新,允宜弛宽其禁,俾得各习四民之业,以资治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材料三比年以来,皇上有意变法,而盈朝汹汹,不可向迩,亲贵抗违,耆老力诤,群僚面从而后言,举政始行而中废。

乃至奉旨发议,乃推延而不议;明诏施行,乃束阁而不行。

人心众论,缉缉仳仳。

——杨深秀《请告天祖誓群臣以变法定国是折》材料四适应现代世界不断发展趋势而不断革新,是现代化的本质,但成功的现代化运动,不但善于克服传统因素对革新的阻力,而尤其在善于利用传统因素作为革新的动力。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

该方式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概括材料二中改革的主要措施。

结合材料三,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的实施结果。

这一结果的出现说明了什么?(3)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顺利推行变法,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方式:托古改制。

积极作用: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有利于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

(2)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撤并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特权等。

结果:遭到大多数官员的抵制。

说明:改革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造成树敌过多,阻力过大。

(3)认识:善于利用传统因素,化阻力为动力;改革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注意改革方法、策略;措施要切实可行。

10.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

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举世都为之震动。

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

——《字林西报》材料二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马洪林《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时人对变法的“节奏”所持的看法并做出评价。

(2)材料三中对变法失败根本原因的认识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信息不难概括;第二小问,应从正反两方面对其进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