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重点:实验室检查

合集下载

诊断学基础必过关键要素

诊断学基础必过关键要素

诊断学基础必过关键要素引言诊断学是医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学科,它为医生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来确定疾病的种类和原因。

要掌握诊断学基础,有几个关键要素是必须要过关的。

1. 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诊断学的基础。

医生通过与患者交谈,收集到详细的病史信息,包括疾病的起始时间、症状的描述、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等。

通过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医生可以初步推断可能的疾病,并指导后续的检查和诊断。

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通过观察、触摸、听诊等手段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医生通过仔细检查患者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寻找异常的体征,从而获得更多的诊断线索。

体格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缩小诊断范围,提高诊断准确性。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尿液、组织等样本,医生可以获得更为客观的数据,辅助诊断和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常规、生化指标、影像学等。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并正确解读结果。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通过使用X光、CT、MRI等技术,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可视化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信息,帮助医生发现病变部位,进一步明确诊断。

医生需要熟悉不同影像学检查的适应症和解读方法,在必要时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

5. 诊断推理诊断推理是医生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信息,进行逻辑推断,得出最可能的诊断结果。

医生需要将各项检查结果综合考虑,排除其他可能性,形成合理的诊断。

诊断推理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良好的推理思维能力。

结论诊断学基础必过关键要素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诊断推理。

掌握这些要素,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疾病,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努力学习和实践这些基本技能,是每个医学生和医生必经的关键过程。

执业医师考试必备——实验室检查汇总

执业医师考试必备——实验室检查汇总

↑:肝细胞损害、血液病、溶血 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缺铁 性贫血
生理性变化:新生儿↓、女青年
男:50~ 和孕妇↑
血清总铁结 合力
77μmol∕L 女:54~
病理性变化:↓:转铁蛋白合成 减少:肝硬化等
77μmol∕L ↑:转铁蛋白合成增加:缺铁性
贫血、孕妇后期、急性肝炎
项目
血清总胆 固醇
TC
mmol∕L
清 低密
3.15~3.61 ↑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
脂度脂 LDL-C mmol∕L:边缘
蛋 蛋白


≥3.61mmol∕L:

脂蛋 白 LP(a)<300mg∕L (a)
↑已作为冠心病及脑血管 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脂
参考值
临床意义
生理行变
<5.17 mmol∕L(<
化:
200mg∕dl):合适水平
病理性:
5.17~6.47 mmol∕L(200~
↑:原发
250mg∕dl):轻度↑(边缘水 性的高胆
平)
固醇血症
≥6.47mmol∕L(≥250mg∕dl): 和高脂血
高胆固醇血症
症(同
≥7.76mmol∕L(≥300mg∕dl): 下)
细胞内钾大量释放
低钠血症:摄入不足:营养不良
Na +
正常:135~ 145 mmol∕L 低钠血症:< 135 mmol∕L 高钠血症:> 145 mmol∕L
等; 丢失过多:消化道失钠:呕吐; 肾性失钠:肾小管重吸收障碍 等;体表失钠,烧伤 高钠血症:摄入水分不足 肾性失水:渗透性利尿 体表失水:大量出汗
50﹪~ 血、急性中毒、白血病
70﹪ 病理性↓:某些感染(伤寒、病

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 实验室检查 复习

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 实验室检查 复习

第四单元实验室诊断血液的一般检查血小板计数参考值 (100~300×109g /L血小板>400×109g /L 称为血小板增多。

<100×109g /L 称为血小板减少。

临床意义增多①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大出血及溶血之后、脾切除术后等。

②原发性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早期等。

减少血管受损血管收缩血小板粘附血小板释放内、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共同途径凝血酶原酶纤维蛋白血栓与止血检查血小板聚集试验参考值因加入的血小板致聚剂不同,参考值不同。

临床意义PAgT 增高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PAgT 减低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肝硬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等。

凝血因子检测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 测定APTT 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

临床意义APTT 延长血浆凝血因子缺乏:因子Ⅰ、Ⅱ、Ⅴ、Ⅷ、Ⅸ、Ⅺ、Ⅻ(1、 2、 5、 8、 9、11、 12缺乏;慢性肝病、维生素 K 缺乏、 DIC 、纤溶亢进等所致的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凝血酶原严重减少:如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症。

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如先天性纤维蛋白缺乏症。

纤溶亢进:DIC 后期继发纤溶亢进。

抗凝物质增多,因此它是肝素抗凝治疗的首选指标。

②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测定【原理】被检血浆加入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观察凝固时间。

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有无障碍的试验。

临床意义PT 延长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 :如因子Ⅱ、 V 、Ⅶ、 X 减少及纤维蛋白原减少。

后天性凝血因子异常 :如严重肝病、维生素 K 缺乏、 DIC 后期及应用抗凝药物。

PT 缩短主要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如 DIC 早期、脑血栓形成、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性骨髓瘤等。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西医诊断学复习要点: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西医诊断学复习要点: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

1、按照《大纲》要求的内容、项目,了解血项检查的正常参考值,异常指标的临床意义。

2、乙肝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 + + 大三阳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 + + 小三阳
3、癌胚抗原CEA升高的意义:主要甄别——结肠癌、胃癌、胰腺癌。

原发性肝癌——9%患者阳性率比例。

转移性肝癌——90%患者阳性率比例。

可作为参考的疾病——肺癌、乳腺癌、膀胱癌、尿道癌、前列腺癌。

轻度升高——消化系炎症、阻塞性黄疸。

4、抗原CA125——卵巢癌。

可参考类——宫颈癌、乳腺癌、胰腺癌、肝癌、胆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肺癌,肝硬化失代偿期。

&lt;10万U/L
5、抗原CA15-3——乳腺癌(早期20-30%阳性,中晚期30-50阳性率,复发或转移80%阳性。

)
可参考类——原发性肝癌,转移性卵巢癌、结肠癌、支气管肺癌。

6、抗原PSA——前列腺癌
7、按照《大纲》要求,了解尿、便、痰检查考核项目。

8、掌握中枢性疾病与脑脊液异常特征的对应关系。

诊断学基础知识重点

诊断学基础知识重点

诊断学基础知识重点诊断学基础知识重点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学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作为医学的基础学科,诊断学至关重要。

在学习诊断学的过程中,一些基础知识必须掌握。

以下是这些基础知识的重点,按类划分。

一、生理学基础知识1.血液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准确诊断需要合理的血液样本采集与处理,应掌握合适的采血部位、采血量、采血方式以及不同类型的血液样本的处理方法。

2.影响临床检验的因素。

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如饮食、体育锻炼、服药及时间等。

应掌握这些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能够进行准确测定。

二、病理学基础知识3.病因与病理生理学。

病因是引起疾病的原因,病理生理学是研究器官组织失去正常生理功能的病理学过程。

准确的病因与病理生理学理解对于明确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非常关键。

4.细胞与组织病理学。

肿瘤学、炎症学等都属于细胞与组织病理学范畴。

掌握细胞与组织病理学知识能够提高疾病诊断的效果。

三、药学基础知识5.基本药理学知识。

掌握药物的毒性、药代动力学、药理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基本药理学知识,能够更好地判断疾病诊断及药物治疗效果。

6.临床药物学知识。

包括药物的分类、使用禁忌以及化疗、抗生素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熟练掌握临床药物学知识对于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四、实验室检测基础知识7.实验室检测方法。

临床医学上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血细胞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等。

了解不同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能够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及进行相关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8.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

正确应用实验室检测方法需要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应掌握这些知识,确保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综上所述,以上基础知识是诊断学学习中的重点。

只有深刻理解并掌握了这些知识,医生才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诊断学基础执业医师精华笔记(中医、中西医结合)

诊断学基础执业医师精华笔记(中医、中西医结合)

诊断学基础执业医师精华笔记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 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 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 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 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 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 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 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 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 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 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基础】中医助理-诊断学基础-实验室诊断题库

【基础】中医助理-诊断学基础-实验室诊断题库

第四单元实验室诊断一、 A11、高钾血症见于A、肺心病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以上均不是2、关于碱性磷酸酶测定的临床意义错误的是A、阻塞性黄疸患者 ALP 明显增高B、肝细胞性黄疸 ALP轻度增高C、肝内局限性胆道阻塞 ALP明显增高D、骨骼疾病时 ALP不增高E、肝内胆汁淤积 ALP明显升高3、关于 HBV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为乙型肝炎的病原体B、属嗜肝 DNA病毒C、HBV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D、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E、可通过肠道传播4、关于尿胆红素测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可出现阳性反应B、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胆红素为阳性C、阻塞性黄疸时,尿胆红素阴性D、溶血性黄疸时,尿胆红素明显增加E、严重肾损伤时,尿胆红素明显增加5、下列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有意义的指标是A、ASTB、γ -GTC、ALTD、AFPE、ALP6、血清中 HBeAg阳性时,说明A、无传染性B、病情比较稳定C、曾感染乙肝病毒D、具有免疫力E、具有较大传染性7、急性病毒性肝炎增高更明显的是A、AFPB、ALTC、ASTD、γ-GTE、ALP8、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应除外A、有脑膜刺激症状需明确诊断者B、疑有颅内出血C、疑有颅内压显著增高D、疑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E、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及瘫痪等表现而原因未明者9、下列疾病出现的胸水不是渗出液的是A、胸膜炎B、腹膜炎C、肺癌D、心力衰竭E、心包炎10、腹腔积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增高常见于A、结核性腹膜炎B、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C、肝硬变D、肾病综合征E、心功能不全11、SLE患者血清中有多种抗体,其中阳性率可达95%以上,但特异性较差的为A、类风湿因子( RF)B、抗核抗体( ANA)C、LE 因子D、抗磷脂抗体E、抗酸性核蛋白抗体12、尿酮体阳性见于A、急性膀胱炎B、肾结核C、肾盂肾炎D、肾结石E、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3、慢性肾衰竭见A、酸臭味尿B、烂苹果味尿C、大量脓尿D、胆红素尿E、低比重尿14、某患者 24 小时尿量为 3000ml ,尿比重为 1.035 ,诊断应考虑为A、大量饮水后B、肾功能不全C、糖尿病D、尿崩症E、精神性多尿1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呈A、烂苹果味B、带蒜臭味C、脓尿D、氨味E、菌尿16、无尿是指 24 小时尿量少于A、200mlB、250mlC、300mlD、100mlE、50ml17、多尿是指 24 小时尿量大于A、2000mlB、1000~ 2000mlC、1500mlD、3000mlE、2500ml18、关于白细胞尿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尿沉渣镜检< 5 个 /HPB、尿中有大量白细胞可见于膀胱炎C、尿中有大量白细胞可见于肾盂肾炎D、尿中有大量白细胞可见于肾结核E、尿中有大量白细胞可见于尿道炎19、尿中不会出现管型的疾病是A、慢性肾炎B、肾盂肾炎C、肾病综合征E、急性膀胱炎20、烦渴多饮,多尿达 8L/24h ,尿比重为 1.001 最可能的疾病是A、糖尿病B、尿崩症C、心力衰竭D、肾病综合征E、慢性肾炎21、某患者排出的尿内含有大量白细胞或细菌等炎症渗出物,排出的新鲜尿即可混浊,应考虑为A、尿酸盐沉积B、正常尿液C、脓尿D、乳糜尿E、磷酸盐沉积22、某患者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诊断应考虑为A、糖尿病B、蛋白尿C、类固醇性糖尿病D、尿酮体E、应激性糖尿23、莫氏试验是A、酚红排泌试验B、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测定C、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D、浓缩稀释试验E、对氨马尿酸盐清除率试验24、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是反映A、近端肾小管排泌功能B、远端肾小管排泌功能C、肾小球滤过功能D、肾脏浓缩稀释功能E、肾血流量25、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见于A、肾病综合征B、狼疮性肾炎C、肾盂肾炎D、间质性肾炎26、下列属于毛细血管壁异常导致出血时间延长的是A、血小板无力症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维生素 C 缺乏症D、血管性血友病E、巨大血小板综合征27、下列各选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缩短的是A、重症 A、B 型血友病B、脑血栓形成C、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症D、先天性纤维蛋白减少症E、DIC 后期继发纤溶亢进28、中性粒细胞异常增生性增多见于A、恶性组织细胞病B、急性失血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9、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常见于A、急性化脓性感染B、肝硬化C、伤寒D、副伤寒E、系统性红斑狼疮30、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见于A、慢性白血病B、急性失血性贫血C、急性白血病D、溶血性贫血E、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1、许多疾病均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但除了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B、类风湿关节炎C、系统性红斑狼疮D、肺炎E、急性心肌梗死32、某成年男性,血沉加快,则其血沉测定值可能为A、13mm/LB、8mm/LC、15mm/LD、17mm/LE、5mm/L33、淋巴细胞绝对减少见于A、再生障碍性贫血B、某些病毒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C、血管神经性水肿D、结核病E、长期接触放射线34、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见于A、麻疹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C、再生障碍性贫血D、脾功能亢进E、伤寒3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A、副伤寒B、感染早期C、寄生虫疾病D、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E、X线照射后36、下列可引起淋巴细胞绝对值增多的疾病是A、流行性腮腺炎B、猩红热C、荨麻疹D、库欣综合征E、再生障碍性贫血37、健康成人白细胞正常值为9A、( 4~10)×10 9/L99D、( 4.5 ~10)×10 9/LE、( 4.5 ~11)×10 9/L38、原发性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绝对性增多,见于A、居高原的初期B、新生儿C、剧烈的体力劳动后B、( 4~11)×10 9/L9C、( 5~10)×10 9/L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E、严重的心肺疾患39、下列可见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疾病是A、脾功能亢进B、急性心肌梗死后 1~2 天C、急性溶血D、肺吸虫病E、急性细菌性肺炎二、 B1、A.脓血便B.鲜血便C.柏油样便D.灰白色便E.稀糊状便<1> 、阻塞性黄疸为A B C D E<2> 、上消化道出血为A B C D E2、A.ALT 明显升高B.血氨明显升高C.γ -谷氨酰转移酶明显升高D.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E.ALP 明显升高<1> 、急性病毒性肝炎为A B C D E<2> 、阻塞性黄疸为A B C D E3、A.白细胞管型B.颗粒管型C.红细胞管型D.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E.蜡样管型<1> 、肾盂肾炎患者最常见的管型是A B C D E<2> 、肾病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管型是A B C D E4、A.血尿B.血红蛋白尿C.胆红素尿D.乳糜尿E.脓尿<1>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可出现A B C D E<2> 、肾盂肾炎患者可出现A B C D E5、A.嗜酸粒细胞增多B.中性粒细胞增多C.中性粒细胞减少D.淋巴细胞增多E.单核细胞增多<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见 A B C D E<2> 、流行性腮腺炎可见 A B C D E6、A. 中性粒细胞增多B.淋巴细胞增多C.嗜酸粒细胞增多D.单核细胞增多E.嗜酸粒细胞减少<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A B C D E<2> 、寄生虫病为A B C D E答案部分一、 A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高钾血症见于:①排出减少:如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少尿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重点内容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重点内容

第五篇实验室检查血液实验室检查正常外周血细胞发育过程▲造血肝细胞(HSC)→造血祖母肝细胞(▲血红蛋白由亚铁血红素和珠蛋白肽链联接形成血液RBC和Hb正常值:对象RBC(10/L)Hb(g/L)男性(4.0~5.5)120~160g/l女性(3.5~5.0)110~150 g/l新生儿(15~20)180~190 g/l儿童(5~12)120~140 g/lRBC及Hb的病理变化一、病理增多1.相对性增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和大量面积烧伤2.继发性增多见于缺氧性疾病→RBC代偿性增多,见于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3.原发性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二、病理减少当血液中的RBC及Hb低于参考值称为贫血贫血根据Hb的水平将贫血分为四级性别/分级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度贫血极重度贫血男性Hb <120 g/L Hb <90g/L Hb <60g/L Hb <30g/L女性Hb <110 g/L血细胞比容测定血细胞比容(HCT)旧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比值临床意义:(1)增多:引起红细胞增多的原因均可使HCT增高1.HCT是掌握血液稀释程度的可靠指标2.作为判断血液粘滞度的指标(2)减少:见于各种贫血和血液稀释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主要用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红细胞平均值测定:血细胞分析仪法:MCV:80~100fl; MCH:27~34pg,MCHC:320~360g/L (MCV为红细胞平均体积; MCH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C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类型MCV MCH MCHC病因正常细胞性贫血80~10027~34320~360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白血病大细胞性贫血>100>34320~360巨幼细胞贫血(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单纯小细胞性贫血<80<27320~360慢性感染,炎症,尿毒症,肝病,恶性肿瘤所致的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27<320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大小分布的离散程度RDW 的临床意义:1.用于缺铁性贫血(IDA )的筛选诊断和疗效观察,IDA 患者RDW ↑,早于其他指标2.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IDA 患者RDW ↑;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RDW 正常3.用于形态学分类白细胞分类(分为三类五分法)白细胞参考值成人儿童新生儿 WBC 计数(10/L ) (4~10)x10/L (5~12)x 10/L15~20 x 10/L中性粒细胞<05 x10/L 时患者有高度感染性,WBC>30 x10/L 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应进行外周涂片和骨髓检查一、 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外周白细胞中,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为主,故中性粒细胞的多少直接影响白细胞数(一).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剧烈活动、饱餐、高温、严寒、) (二).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机制取决于(1)骨髓生成和释放的白细胞入血的速度(2)外周血边缘和循环池白细胞的比例(3)白细胞离开血液的速度》 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分为: ⑴反应性增多:♣ 急性感染或炎性(常见原因,而化脓性感染为最常见原因) ♣ 广泛得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大出血.溶血(白细胞增多可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参考指标) ♣ 急性中毒,如有机磷农药中毒 ♣ 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等 ♣ 其他,如器官移植排拆⑵异常增生性增多:①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慢性;②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RBC(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PLT(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三)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机制(1)生成障碍或者无效造血(2)破坏和消耗过渡(3)分布异常》✧ 某些感染,如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或见于伤寒; ✧ 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纤维化等 ✧ 药物或理化因素等,如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白细胞(WBC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粒细胞(GRAN)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中性粒细胞(N)✧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等二、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核左移:外周血杆状核或杆状以上的幼稚粒细胞增多,超过5%。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重点内容教学提纲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重点内容教学提纲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重点内容第五篇实验室检查血液实验室检查正常外周血细胞发育过程▲造血肝细胞(HSC)→造血祖母肝细胞(HPC)→形态上开始识别的原始及幼稚细胞阶段▲血红蛋白由亚铁血红素和珠蛋白肽链联接形成血液RBC和Hb正常值:对象RBC(10/L)Hb(g/L)男性(4.0~5.5) 120~160g/l女性(3.5~5.0) 110~150 g/l新生儿(15~20) 180~190 g/l儿童(5~12) 120~140 g/lRBC及Hb的病理变化一、病理增多1.相对性增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和大量面积烧伤2.继发性增多见于缺氧性疾病→RBC代偿性增多,见于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3.原发性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二、病理减少当血液中的RBC及Hb低于参考值称为贫血贫血根据Hb的水平将贫血分为四级性别/分级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度贫血极重度贫血男性Hb <120 g/L Hb <90g/L Hb <60g/L Hb <30g/L女性Hb <110 g/L血细胞比容测定血细胞比容(HCT)旧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比值临床意义:(1)增多:引起红细胞增多的原因均可使HCT增高1.HCT是掌握血液稀释程度的可靠指标2.作为判断血液粘滞度的指标(2)减少:见于各种贫血和血液稀释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主要用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红细胞平均值测定:血细胞分析仪法:MCV:80~100fl;MCH:27~34pg,MCHC:320~360g/L(MCV为红细胞平均体积; MCH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C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大小分布的离散程度RDW的临床意义:1.用于缺铁性贫血(IDA)的筛选诊断和疗效观察,IDA患者RD W↑,早于其他指标2.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IDA患者RD W↑;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RD W正常3.用于形态学分类白细胞分类(分为三类五分法)白细胞参考值成人 儿童新生儿WBC 计数(10/L ) (4~10)x 10/L(5~12)x 10/L 15~20 x 10/L白细胞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05 x 10/L 时患者有高度感染性,WBC>30 x 10/L 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应进行外周涂片和骨髓检查 一、 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外周白细胞中,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为主,故中性粒细胞的多少直接影响白细胞数(一).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剧烈活动、饱餐、高温、严寒、) (二).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机制取决于(1)骨髓生成和释放的白细胞入血的速度(2)外周血边缘和循环池白细胞的比例(3)白细胞离开血液的速度》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分为: ⑴反应性增多:♣ 急性感染或炎性(常见原因,而化脓性感染为最常见原因) ♣ 广泛得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大出血.溶血(白细胞增多可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参考指标)白细胞(WBC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粒细胞(GRAN)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中性粒细胞(N)♣急性中毒,如有机磷农药中毒♣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等♣其他,如器官移植排拆⑵异常增生性增多:①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慢性;②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RBC(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PLT(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三)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机制(1)生成障碍或者无效造血(2)破坏和消耗过渡(3)分布异常》✧某些感染,如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或见于伤寒;✧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纤维化等✧药物或理化因素等,如服用抗甲状腺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等二、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核左移:外周血杆状核或杆状以上的幼稚粒细胞增多,超过5%。

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 实验室检查 复习

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 实验室检查 复习

第四单元实验室诊断血液的一般检查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参考值血红蛋白(Hb)男:120~160g/L;女:血红蛋白(Hb)值110~150g/L。

红细胞(RBC)男:(4.0~5.5)×1012/L;女:(3.5~5.0)×1012/L。

临床意义贫血分级及其血红蛋白值贫血分级轻度>90g/L中度60~90g/L重度30~60g/L极重度<30g/L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绝对性红细胞增多继发性生理性:新生儿、高山居民病理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发绀型先心病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对性红细胞增多大量出汗、连续呕吐、反复腹泻、大面积烧伤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如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所致的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②红细胞破坏过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如异常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③红细胞丢失过多:如各种失血性贫血等。

红细胞形态改变和大小改变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为外周血内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参考值:百分数0.005~0.015(0.5%~1.5%)绝对值(24~84)×109/L临床意义:增多: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贫血。

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或红系增生受抑。

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指标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贫血患者,治疗前网织红细胞可轻度增多,给予铁剂或叶酸治疗3~5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升高,7~10天达到高峰。

治疗后2周逐渐下降。

观察病情变化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网织红细胞逐渐减低,表示溶血或出血已得到控制;反之,如持续不减低,甚至增高者,表示病情未得以控制,甚至还在加重。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参考值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临床意义生理性增快妇女月经期、妊娠、老年人。

病理性增快①各种炎症:如细菌性急性炎症、风湿热和结核病活动期。

②损伤及坏死、心肌梗死等。

中医专业晋级考试-诊断学基础-实验室检查模拟试题

中医专业晋级考试-诊断学基础-实验室检查模拟试题

中医专业晋级考试-诊断学基础-实验室检查模拟试题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反映远端肾小管功能的试验是()A.酚红排泌试验B.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测定C.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D.浓缩稀释试验E.对氨马尿酸盐清除率试验正确答案:D2.痰液呈黑色常见于()A.肺脓肿B.支气管扩张C.煤矿工人D.肺癌E.肺结核正确答案:C3.神经性厌食的患者,下列哪项最常见()。

A.血清钾增高B.血清钾降低C.血清氯降低D.血清钙增高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4.关于尿胆红素测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可出现阳性反应B.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胆红素中度增加C.阻塞性黄疸时,尿胆红素阴性D.溶血性黄疸时,尿胆红素明显增加E.严重肾损伤时,尿胆红素明显增加正确答案:B5.人体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为()A.IgAB.IgGC.IgDD.IsEE.IgM正确答案:B6.铁锈色痰常见于()A.慢性支气管炎B.肺炎C.肺结核D.肺脓肿E.支气管扩张正确答案:B7.下列疾病中出现的胸水不是渗出液的是() A.结核性胸膜炎B.脓胸C.肺癌D.心力衰竭E.心包炎正确答案:D8.成年男性血红蛋白的正常值范围是哪一项()。

A.60~100g/LB.90~120g/LC.100~140g/LD.110~]50g/LE.120~160g/L正确答案:E9.尿中出现大量管型,说明病变部位在()A.肾实质B.输尿管C.前列腺D.膀胱E.尿道正确答案:A10.脑脊液检验的适应证应除外()A.有脑膜刺激征B.疑有颅内出血C.疑有颅内压显著增高D.疑有脑膜白血病E.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等症状及体征而考虑为神经系统疾患时正确答案:C11.痰液涂片找癌细胞最好选用()A.Wright染色B.Gram染色C.Papanicolaou染色D.抗酸染色E.H-E染色正确答案:C12.正常人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A/G)为()。

检验诊断学重点

检验诊断学重点

检验诊断学重点
检验诊断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通过对患者的生理学和病理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成像检查等手段,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某种疾病,并对疾病类型、程度和预后等进行评估。

以下是检验诊断学的几个重点:
1.生理学和病理学检查:生理学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基础。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例如:验血、尿液、粪便等生理学检查,以及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2.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检验诊断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脑脊液等生物样本进行化学、免疫、微生物学等方面的检测,来评估患者的病情。

3.成像检查:成像检查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包括X线、CT、MRI、超声等。

成像检查可以观察患者的内部器官结构和功能异常,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4.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在组织或器官水平上进行的检查,通过对患者的切片组织进行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测,来诊断疾病的
类型、程度和预后情况。

5.分子诊断:分子诊断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方法,通过对患者的DNA、RNA、蛋白质等分子进行检测,来进行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综上所述,检验诊断学是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通过多种手段对患者进行评估和诊断,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执医技能实验室诊断考点

中医执医技能实验室诊断考点

血浆 D-二聚体
继发性纤溶性 阳性或增高 原发性纤溶症 阴性或不升高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 阳性 DIC 的早、中期
(3P 试验)
阴性
参考值
临床意义
1.5-(2.0-2.5)-3.0
三、骨髓检查 骨髓细胞学检 查的临床意义
骨髓增生程度 的分级
确定诊断造血系统疾病 白血病
辅助诊断造血系统疾病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
细菌
11
增多
减少
核象变化
增多 减少 增多 减少 增多 减少 增多 减少
生理性
病理性
反应性增多 5 异常增生性增多 骨髓
粒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缺乏症
核左移 杆状核大于 5% 幼
核右移 5 叶核超过 3%
变态反应性 寄生虫 血液 皮肤
感染性疾病 血液病
二、血栓与止血检查 出血时间测定 血小板聚集试验 凝血因子检测
TC 增高 TC 降低

参考值
脂 测
血清甘油三酯(TG)
临床意义
TG 增高 TG 降低
定 血清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H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参考值 临床意义 参考值 临床意义
排出减少
增高
摄入过多
血清钾
细胞内钾外移增多 摄入不足
减低
丢失过多
分布异常
摄入过多
增高
水分丢失过多
尿排出减少
血清钠
胃肠道失钠
生理性增快
各种炎症 炎症、结核病、风湿热活动期
组织损伤及坏死
病理性增快
恶性肿瘤
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症
贫血和高胆固醇血症
反应骨髓造血功能
增多 减少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诊断学基础》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诊断学基础》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诊断学基础》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诊断学基础》第一单元症状学细目一:发热要点:1.发热的病因2.发热的临床表现3.发热的问诊要点细目二:头痛要点:1.头痛的病因2.头痛的问诊要点细目三:胸痛要点:1.胸痛的病因2.胸痛的问诊要点细目四:腹痛要点:1.腹痛的病因2.腹痛的问诊要点细目五:咳嗽与咯痰要点:1.咳嗽的病因2.咳嗽与咯痰的问诊要点细目六:咯血要点:1.咯血的病因2.咯血的问诊要点3.咯血与呕血的鉴别细目七:呼吸困难要点:1.呼吸困难的病因2.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3.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细目八:水肿要点:1.水肿的病因2.水肿的临床表现3.水肿的问诊要点细目九:皮肤黏膜出血要点:1.皮肤黏膜出血的病因2.皮肤黏膜出血的临床表现3.皮肤黏膜出血的问诊要点细目十:恶心与呕吐要点:1.恶心与呕吐的病因2.恶心与呕吐的问诊要点细目十一:呕血与黑便要点:1.呕血与黑便的病因2.呕血与黑便的问诊要点细目十二:黄疽要点:1.黄疸的概念2.胆红素的正常代谢途径3.各型黄疸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4.黄疸的问诊要点细目十三:抽搐要点:1.抽搐的病因2.抽搐的问诊要点细目十四:意识障碍要点:1.意识障碍的病因2.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嗜睡、昏睡、昏迷、意识模糊、谵妄)3.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第二单元问诊要点:问诊的内容第三单元检体诊断细目一:基本检查法要点:1.常用触诊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2.叩诊的方法及常见叩诊音3.嗅诊常见异常气味及临床意义细目二:全身状态检查要点:1.体温测量2.脉搏检查3.血压测量4.发育判定5.营养状态检查6.意识状态判定7.面容检查8.体位检查9.步态检查细目三:皮肤检查要点:1.弹性、颜色、湿度检查2.皮疹、皮下出血、蜘蛛痣、皮下结节检查3.水肿、皮下气肿和毛发检查细目六:颈部检查要点:1.颈部血管检查2.甲状腺检查3.气管检查细目七:胸壁及胸廓检查要点:1.胸部体表标志及分区2.常见异常胸廓3.胸壁静脉检查4.胸壁及胸骨检查5.乳房检查细目八:肺和胸膜检查要点:1.肺和胸膜视诊(呼吸类型、频率、深度、节律)2.肺和胸膜触诊(触觉语颤、胸膜摩擦感)3.肺部叩诊4.呼吸音听诊(正常呼吸音、病理性呼吸音)5.啰音听诊6.胸膜摩擦音听诊7.听觉语音检查8.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体征(肺实变、肺气肿、胸腔积液、肺不张及气胸)细目九:心脏、血管检查要点:1.心脏视诊(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2.心脏触诊(心脏震颤、心包摩擦感)3.心脏叩诊(心脏浊音界)4.心脏瓣膜听诊区5.心率听诊、心律听诊6.正常心音及其产生机制7.心音听诊(正常心音、心音改变、喀喇音、奔马律及开瓣音)8.心脏杂音产生机制9.心脏杂音的特征10.各瓣膜区常见杂音听诊11.心包摩擦音听诊12.血管检查及周围血管征13.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体征(二尖瓣狭窄与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与关闭不全、心力衰竭、大量心包积液)细目十:腹部检查要点:1.腹部视诊(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2.腹部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和反跳痛)3.腹内脏器触诊(肝、胆、脾、肾、膀胱)4.正常腹部可触及的结构,腹部肿块触诊5.腹部叩诊(叩诊音,肝、脾、膀胱叩诊)6.胃泡鼓音区和移动性浊音叩诊7.腹部听诊(肠鸣音、上腹部振水音、血管杂音)8.腹部常见疾病的体征(急性腹膜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肠梗阻)细且十一:肛门、直肠检查要点:1.肛门、直肠视诊2.肛门、直肠指诊细目十二:脊柱与四肢检查要点:1.脊柱检查(弯曲度、活动度、压痛与叩击痛)2.四肢、关节检查(形态、运动功能)细目十三:神经系统检查要点:1.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2.感觉功能检查、感觉障碍及其常见类型3.运动功能检查(肌力、肌张力、不自主运动、共济运动)4.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5.神经反射检查(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细目二:血栓与止血检查要点:1.出血时间测定2.血小板聚集试验3.凝血因子检测(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4.纤溶活性检测(D-二聚体、3P试验)5.口服抗凝药治疗监测细目三:骨髓检查要点:1.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2.骨髓增生水准分级细目四:肝脏病实验室检查要点:1.蛋白质代谢检查(血清蛋白测定、血清蛋白电泳)2.胆红素代谢检查3.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ALT、AST、ALP、γ-GT、LDH)4.甲、乙、丙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查细目五:肾功能检查要点:1.肾小球功能检测(CCr、Cr、BUN、血β2-微球蛋白、GFR)2.肾小管功能检测(尿β2-微球蛋白、莫氏试验)3.血尿酸测定细目六:常用生化检查要点:1.糖类检查(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2.血脂测定3.电解质检查(血清钾、钠、氯、钙、磷)4.血清铁及其代谢物测定(血清铁、铁饱和度、铁蛋白)细目七:酶学检查要点:1.血、尿淀粉酶测定2.心肌损伤常用酶检测(CK、CK-MB、LDH及其同工酶)3.心肌蛋白检测(cTnT、cTnI)细目八:免疫学检查要点:1.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测定2.感染免疫检测(AS0、肥达反应)3.肿瘤标志物检测(AFP、CEA、CA125、PSA、CA19-9)4.自身抗体检查(RF、ANA、ENA抗体谱、抗双链DNA抗体、ATG、ATM)5.C反应蛋白(CRP)检测细目九:尿液检查要点:1.一般性状检查(尿量、颜色、气味、比重)2.化学检查(蛋白、糖、酮体)3.显微镜检查(细胞、管型、菌落计数)4.尿沉渣计数细目十:粪便检查要点:1.粪便标本采集2.一般性状检查(量、颜色、性状、气味)3.显微镜检查(细胞、寄生虫)4.化学检查(隐血试验、胆色素检查)5.细菌学检查细目十一:痰液检查要点:1.痰液标本的收集方法2.一般性状检查(量、色、性状、气味)3.显微镜检查4.病原体检查细目十二:浆膜腔穿刺液检查要点:1.浆膜腔积液分类及形成原因2.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要点细目十三:脑脊液检查要点:1.脑脊液检查的适合证、禁忌证2.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特点细目三:常见异常心电图要点:1.心房、心室肥大2.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3.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早搏、异位性心动过速、颤动、房室传导阻滞、预激)4.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第六单元影像诊断细目一:超声诊断要点:1.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2.二尖瓣狭窄、扩张性心肌病的异常声像图3.胆囊结石、泌尿系结石的异常声像图4.脂肪肝、肝硬化的异常声像图细目二:放射诊断要点:1.X线的特性及成像原理2.X线检查方法3.CT、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应用4.呼吸系统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5.循环系统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6.消化系统疾病影像学检查及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7.泌尿系统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8.骨与关节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9.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细目三:放射性核素诊断要点:1.脏器显像检查(甲状腺、心肌灌注)2.体外竞争放射分析(TT3、FT3、TT4、FT4、TSH、C肽、胰岛素)第七单元病历与诊断方法要点:1.病历书写的格式与内容2.确立诊断的步骤及原则3.诊断内容及书写。

【基础】中医执业-诊断学基础-实验室诊断

【基础】中医执业-诊断学基础-实验室诊断

第四单元实验室诊断血液的一般检查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参考值血红蛋白男:120~160g/L;女:110~150g/L。

红细胞计数男:(4.0~5.5)×1012/L;女:(3.5~5.0)×1012/L。

临床意义贫血分级及其血红蛋白值考点记忆技巧1.判断标准Hb: 120/110RBC:女:3.5~5.02.程度标准3.6.9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形态改变和大小改变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白细胞总数成人:(4~10)×109/L。

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①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也见于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反应、急性中毒等。

②核右移:5叶者超过3%时称为核右移。

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

几种白细胞增多或减少的临床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减少过敏性疾病伤寒的极期寄生虫病应激状态皮肤病休克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库欣综合征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过敏性疾病血小板计数参考值(100~300)×109g/L>400×109g/L 称为血小板增多;<100×109g/L 称为血小板减少。

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为外周血内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参考值:百分数 0.005~0.015 (0.5%~1.5%)。

临床意义:反映骨髓造血的功能状态,对贫血的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增多:①明显增多:溶血性贫血和急性失血性贫血。

②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指标。

●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减低。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参考值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

生理性增快妇女月经期、妊娠、老年人。

病理性增快①各种炎症:细菌性急性炎症、风湿热和结核病活动期。

②损伤及坏死:心肌梗死等。

③恶性肿瘤。

④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感染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炎、肝硬化等。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西医诊断学基础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西医诊断学基础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西医诊断学基础重点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2019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重点:实验室检查

2019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重点:实验室检查

2019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重点:实验室检查血液1、血常规内容: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值测定和红细胞形态监测;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值测定和血小板形态检测▲2,血液三大系例正常值:&Oslash; 血红蛋白测定:男:120~160g/l; 女:110~150 g/l; 新生儿:180~190 g/l红细胞计数:男:(4.0~5.5)x10^12/L(400万~500万/mm^3) 女(3.5~5.0) x10^12/L;新生儿:(6.0~7.0) x10^12/L(两者临床意义基本相同,降低见于贫血,白血病等)&Oslash; 白细胞总数:成人:(4~10)x10^9/L(4000~10000)/mm^3; 儿童:(5~12) x10^9/L新生儿:(15~20) x10^9/L (伤寒病不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多)白细胞分类计数:N中性粒细胞0.51~0.75(中性杆状核0.01~0.05,中性分叶核0.50~0.70); E嗜酸性粒细胞 0.005~0.05; B嗜碱性粒细胞0~0.01; L淋巴细胞0.20~0.40; M单核细胞 0.03~0.08&Oslash; 血小板计数 PC/Plt : (100~300)x10^9/L (生成障碍见于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平均容积MPV :7~11fl(减低见于白血病);血小板分布宽度:15%~17%; 血小板粘附率PadT:62.5%+8.61%(降低见于急性白血病);3、绝对性红细胞增多见于:慢阻肺;慢性肺心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肝细胞癌;肾癌等4.碱性点彩红细胞的出现提示红细胞再生加速且紊乱,见于增生性贫血,骨纤维化,铅中毒等▲5. 中性粒细胞增减意义A.中性粒细胞增多:㈠.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剧烈活动、饱餐、高温、严寒、)㈡.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性增多与异常增生性增多。

⑴反应性增多:§ 急性感染或炎性(常见原因,而化脓性感染为最常见原因)§ 广泛得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大出血.溶血(白细胞增多可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参考指标)§ 急性中毒,如有机磷农药中毒§ 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等§ 其他,如器官移植排拆⑵异常增生性增多:①。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诊断学基础实验室诊断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诊断学基础实验室诊断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诊断学基础实验室诊断[单选题]1.高钾血症见于A.肺心病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江南博哥)C参考解析:高钾血症见于:①排出减少:如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少尿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②摄入过多:如高钾饮食、静脉输注大量钾盐、输入大量库存血液。

③细胞内钾外移增多:如严重溶血、大面积烧伤、挤压综合征、组织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等。

掌握“常用生化检查-电解质检查、血清铁及其代谢物测定”知识点。

[单选题]4.腹腔积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增高常见于A.结核性腹膜炎B.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C.肝硬变D.肾病综合征E.心功能不全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测定LDH以心肌、骨骼肌、肾脏和红细胞中含量较为丰富。

LDH有5种同工酶,即LDH1~LDH5。

(1)参考值LDH总活性:连续检测法为104~245U/L,速率法(30℃)为95~200U/L。

LDH同工酶:正常人LDH2>LDH1>LDH3>LDH4>LDH5。

(2)临床意义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8~18h开始增高,24~72h达高峰,6~10天恢复正常。

病程中LDH持续增高或再次增高,提示梗死面积扩大或再次出现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LDH1和LDH2均增高,LDH1增高更明显,LDH1/LDH2>1。

2)肝胆疾病急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尤其是转移性肝癌),LDH明显增高。

肝细胞损伤时LDH5增高明显,LDH5是诊断肝细胞坏死的敏感指标,肝细胞坏死时LDH5>LDH4。

阻塞性黄疸LDH4>LDH5。

3)其他疾病①恶性肿瘤:LDH增高程度与肿瘤增长速度有一定的关系,如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常伴有LDH4及LDH5增高。

②恶性贫血:LDH极度增高,LDH1增高明显,且LDH1>LDH2。

掌握“肝脏病实验室检查-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肝炎标志物检查”知识点。

[单选题]5.下列疾病出现的胸水不是渗出液的是A.胸膜炎B.腹膜炎C.肺癌D.心力衰竭E.心包炎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渗出液为炎性积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重点:实验室检查血液1、血常规内容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值测定和红细胞形态监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值测定和血小板形态检测▲2,血液三大系例正常值:Ø 血红蛋白测定:男:120~160g/l; 女:110~150 g/l; 新生儿:180~190 g/l红细胞计数: 男:(4.0~5.5)x10^12/L(400万~500万/mm^3) 女(3.5~5.0) x10^12/L;新生儿:(6.0~7.0) x10^12/L(两者临床意义基本相同,降低见于贫血,白血病等)Ø 白细胞总数: 成人:(4~10)x10^9/L (4000~10000)/mm^3; 儿童:(5~12) x10^9/L新生儿:(15~20) x10^9/L (伤寒病不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多)白细胞分类计数:N中性粒细胞0.51~0.75(中性杆状核0.01~0.05,中性分叶核0.50~0.70); E嗜酸性粒细胞 0.005~0.05; B 嗜碱性粒细胞0~0.01; L淋巴细胞0.20~0.40; M单核细胞 0.03~0.08Ø 血小板计数 PC/Plt : (100~300)x10^9/L (生成障碍见于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平均容积MPV :7~11fl(减低见于白血病);血小板分布宽度:15%~17%; 血小板粘附率PadT:62.5%+8.61%(降低见于急性白血病);3、绝对性红细胞增多见于:慢阻肺;慢性肺心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肝细胞癌;肾癌等4.碱性点彩红细胞的出现提示红细胞再生加速且紊乱,见于增生性贫血,骨纤维化,铅中毒等▲5. 中性粒细胞增减意义A.中性粒细胞增多:㈠.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剧烈活动、饱餐、高温、严寒、) ㈡.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性增多与异常增生性增多。

⑴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或炎性(常见原因,而化脓性感染为最常见原因)§广泛得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大出血.溶血(白细胞增多可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参考指标)§急性中毒,如有机磷农药中毒§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等§其他,如器官移植排拆⑵异常增生性增多:①。

粒细胞白血病:急性。

慢性;②.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RBC(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PLT(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B.中性粒细胞减少²某些感染,如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或见于伤寒;²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纤维化等²药物或理化因素等,如服用抗甲状腺药物;²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²脾功能亢进等6,中性粒细胞中毒性(病理形态)改变见于:Ø 大小不均Ø 空泡形成Ø 中毒颗粒Ø 核变性7、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核右移§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为主,若5叶者超过0.03,或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多(以至15叶),则称为核右移. 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预后不良.8、E的增减意义A,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Ø 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支气管哮喘,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银屑病,过敏性支气管炎等;Ø 寄生虫病: 如蛔虫病,肺吸虫病Ø 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等;Ø 其他,如恶性肿瘤,肾上腺皮质减退症B,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休克,应激状态等 (伤寒病白细胞分类中最具诊断意义的改变是:嗜酸性粒细胞减少)9、淋巴细胞增多见于:u 感染性疾病,如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u 某些血液病,如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u 急性传染性疾病恢复期10. 异形淋巴细胞增多: 主要见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风诊,某些细菌感染,立克次体,螺旋体病等.(伤寒的血象学特点有: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中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11. 网织红细胞(Rct)计数: 成人:0.005~0.015(0.5%~1.5%),绝对值(24~84)x10^9/L; 新生儿:0.03~0.06(3%~6%) 网织红细胞减小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12.红细胞沉降率(ESR),即血沉,指一定条件下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13,血沉增快意义:A.生理性增快,见于妇女月经期妊娠,年老等B.病理性增快:①各种炎症,如风湿热;活动性结核,②损伤及坏死,如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时,血沉正常)③恶性肿瘤;④高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感染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肝硬化等⑤贫血(贫血时红细胞与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不完全平衡是出于:贫血类型的不同.)14,Hct:红细胞比积PCV,又称红细胞比容Hct. 红细胞比积增加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脱水,大面积烧伤; 红细胞比积减小见于贫血和稀血症.15,红细胞平均值测定:血细胞分析仪法:MCV:80~100fl; MCH:27~34pg,MCHC:320~360g/L(MCV为红细胞平均体积; MCH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C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16,贫血的形态学分类17、血浆中有大量游离血红蛋白提示:溶血性贫血.(周围血图片中出现幼红细胞最可能是溶血性贫血)18,凝血过程分三期,在凝血的第一期中,因启动因子和参与因子的不同分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内源性凝血途径(从因子XII激活开始),第二,三期为共同途径.(血小板凝血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血小板第三因子)19, BT,即出血时间,将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后,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初期出血时间).超过9分钟为异常.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①血小板显著减少;②毛细血管壁异常;③某些凝血因子严重缺乏.20. CRT:即血块收缩试验. CRT值:55%~77% 血块收缩不良:见于A 血小板减少症;B 血小板功能异常;C 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或其他凝血因子严重减少;D 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E 浆细胞病21、APTT, PT,PPP(3p)l APTT:延长见于见于血浆VIII,IX,XI因子严重减少,凝血酶原严重减少,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DIC后期继发纤溶亢进.是检测肝素治疗的首选指标; APTT缩短见于血液呈高凝状态,如DIC早期,脑血栓形成或心肌梗死.l 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值:11~13秒.PT延长见于先/后天性凝血因子异常; PT缩短主要见于血液高凝状态.l PPP(3P).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参考值:阴性. PPP值阳性见于DIC的早,中期,假阳性见于恶性肿瘤,大出血,败血症,创伤,大手术,;阴性见于正常人,晚期DIC和原发性纤溶.22. G/E:即粒细胞系与有核红细胞的比例.G/E比值正常人约为3:1(红细胞的发育规律是:胞体由大到小,胞核由大到小,核仁由清楚到消失)※23.骨髓增生度分级:(确定骨髓增生程度主要根据: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即G/E)24.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特点:(其血液学主要特征是红细胞呈低色素性改变)§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值减低;§红细胞系明显增生,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幼红细胞体积小,边缘不规则,胞核小而致密,胞浆量少;成熟红细胞体积小,中心淡染区扩大,严重时可呈环状红细胞§骨髓铁染色阴性.<海洋性贫血常见靶形细胞增多>●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再障)的血液学特点:Ø 全血细胞减少;Ø 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Ø 淋巴细胞增多;Ø 粒细胞中以成熟粒细胞多见;Ø 红细胞中以成熟红细胞多见;Ø 巨核细胞明显减少;Ø 非造血细胞增多,如浆细胞等.▲25.白血病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病理特征为造血组织中某一类血细胞过度增生,并可浸润或破坏其他组织.骨髓和周围血中常有血细胞质和量的异常,临床表现有贫血,出血,感染,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等. (急慢性白血病主要区别是:骨髓白血病细胞所处的阶段)各类型白血病的区分如下:尿液及肾功能26、正常尿量:1000~2000ml/24h; 超过2500ml/24h为多尿; 少于400 ml/24h为少尿;少于100 ml/24h为无尿或尿闭.27、血尿的概念,尿比重固定:§血尿:指尿液呈淡红色,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凝块.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结核.结石.肿瘤及出血性疾病等§尿比重固定::常在1.010左右,称为等张尿,见于肾实质严重损害.28、蛋白尿的概念:当尿液用常规定性方法检查蛋白呈阳性或定量检查超过120mg/24h者,称为蛋白尿.三种蛋白尿的区分如下: §肾小球性蛋白尿,炎症等因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以致孔径增大,或静电屏障作用减弱,血浆蛋白特别是白蛋白大量进入肾小囊,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 肾小球蛋白尿特征为其白蛋白大量增多;肾功正常;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性蛋白尿:炎症或中毒使肾近曲小管受损而对低分子量蛋白质重吸收的功能减退所产生的蛋白尿. 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中毒性肾病,肾移植术等§溢出性蛋白尿,可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大面积心肌梗死,严重骨骼创伤和急性血管内溶血等29,尿糖,酮体阳性的意义²糖尿:当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8.89mmol/L或血糖正常而肾糖阈值降低时,尿糖定性检测呈阳性,称为糖尿²酮体阳性意义:提示糖尿病酮酸症中毒或妊娠剧烈呕吐.重症不能食等导致脂肪分解加强的情况.26、白细胞尿,脓尿的意义: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及肾结核等30. 管型尿的意义:(大量管型尿最能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程度)透明管型:提示肾实质病变;细胞管型:表示肾脏病变在急性期 .红细胞管型见于肾小球疾病; 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活动性感染病变,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表示肾小管病变,是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指征,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病综合征等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中毒性肾病等蜡样管型:说明肾小管病变严重,预后较差;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慢性肾衰竭及肾淀粉样变性肾衰竭管型:肾衰竭31、肾小球滤过功能Ø 内生肌肝清除率Ccr 测定,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较早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其正常值为80~120ml/min,当其下降到70-51时,为早期肾功能不全.Ø 血清肌肝Cr测定,Ø 血清尿素氮BUN测定,BUN升高,见于各种肾病晚期,有效肾单位损害达60%~70%Ø 血清尿酸测定,,血清尿酸增高是诊断痛风的主要依据.32,浓缩稀释试验的意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病变33. 肾小球滤过分数:18%~22%,增加见于高血压病或心功不全; 减少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34.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尿液特点:(诊断泌尿系统疾病首选的检查项目是:尿常规检查)35、OB试验的意义:OBT,即胃肠隐血试验,正常人为阴性,阳性常见于消化性溃疡的活动期.胃癌.钩虫病以及消化道炎症.出血性疾病. 消化性溃疡OBT呈间断性阳性,消化道癌(如胃癌)症呈持续阳性.故本试验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查及消化道肿瘤的普查.初筛和检测有重要意义.36.血性痰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大量痰液见于支气管扩张. 粉红色泡沫样痰见于急性左心衰竭而致的肺水肿. 37.铁锈色丝痰见于肺梗死;▲38、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要点(腹水为漏出液见于:肝硬化腹水.) (胃液呈咖啡残渣样外观见于胃溃疡)▲39、几种常见脑膜炎的脑脊液的特点,肝脏检查40、肝功能检查包括哪些项目,²蛋白质代谢检查,如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A/球蛋白G比值测定;²胆红素代谢检查,如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尿胆原;²肝脏病常用的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反映胰腺疾病的酶是:淀粉酶) ²肝纤维化常用标志物测定;²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如乙肝五项41. 低蛋白血症:血清总蛋白低于60g/L或白蛋白减少到25g/L 以下,称为低蛋白血症. 低蛋白血症易出现腹水,A/G比值倒置(A/G<1)见于肝功能严重损害,如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42. 血氨升高是诊断肝性脑病,即肝昏迷的依据.▲43 健康人及3种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表(尿胆原增多见于重症肝炎)44. 急性病毒性肝炎和慢性肝病时肝功能有何变化?l 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与AST均显著升高.l 慢性肝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慢性肝病常出现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A/G比值减低,并可随病情加重而愈见明显.慢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轻度上升或正常.l 谷-丙转氨酶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最具意义.45. “胆-酶分离”现象:指急性重症肝炎时,肝坏死严重,线粒体大量破坏,AST明显升高,但在病情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46、AFP、ALP、γ-GT的临床意义Ø AFP阴性的肝癌其阳性率达86.4%;Ø ALP,可见于生理性增加;胆道阻塞或阻塞性黄疸时,ALP明显升高;Ø 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活动或恶化,急性肝炎 g-GT呈中等度升高;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 g-GT可呈明显或中等以上升高.47. 乳酸脱氢酶LDH升高意义.§肝脏疾病,如肝硬化, 阻塞性黄疸,急性肝炎和中度慢性肝炎,肝癌尤其是转移性肝癌时,LDH显著增高§急性心肌梗死,§其他疾病,如溶血性疾病,恶性肿瘤,白血病等48.HBV标志物检测与分析(常出现在乙肝的恢复期,表明患者感染过HBV,病毒多被清除的指标为抗-HBs)49.HCV-RNA的阳性提示HCV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治愈后很快消失.50.糖尿病诊断依据:u 1,空腹血糖>=7.0mmol/Lu 2,服糖后两小时血糖>=11.1 mmol/Lu 3,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意静脉高血糖浓度>=11.1 mmol/L51.血清钾增减意义A.血清钾增加,见于§肾脏排钾减少,如急慢性肾功不全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摄入或注射过量钾盐§严重溶血或组织创伤§组织缺氧或代谢性酸中毒B.血清钾降低,见于:Ø 钾盐摄入不足,如长期低钾饮食,禁食或厌食Ø 钾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腹泻,或应用排钾利尿剂Ø 钾在体内分布异常52.血清钠增减意义①血清钠增高: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等②血清钠降低:见于:胃肠道失钠;尿钠排除增多;皮肤失钠;抗利尿激素过多53.血清氯化物增高见于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等.54.淀粉酶AMS升高见于:急性胰腺炎.55.血清肌酸激酶CK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12~36小时达高峰.56.诊断心肌缺血和坏死的标志物是:心肌蛋白和酶;肌钙蛋白I,即Tn-I诊断AMI特异性升高,是AMI的真正标志物.临界值:>1.5ug/L57.滴虫及化脓性阴道炎,白带多呈黄色或黄绿色,有臭味;念珠菌性阴道炎时,白带呈豆腐渣或凝乳状小碎块.58,血沉及抗o试验有助于风湿病活动期的诊断.59,葡萄糖耐量试验反应垂体内分泌功能.60.有关DIC筛选试验是:²血小板计数;²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²血浆凝血酶原及时间;² 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含量PS: 首先,因诊断学基础老师并没有划出详细的重点,我们班也只是给出了13道大题,考试考了5道,占25分.另外一份参考意义颇大的是<< <诊断学基础>92~99级期末考试题库(不完全搜集)>>,我们此次考试从里面出了10道选择题,2道名解,2道填空,1道大题.总共约35分. 也就是说,背熟老师给出的大题,加上那份资料,基本上可以考合格.其次,说一下题型.一,单选20道,共40分;填空10道,共15分;名解5道,共15分;大题6道,有一道为病案分析,共30分.另外还有平时分30分,即一次体格检查动手操作.(说到这,bs一下我们那组的老师,变态的要死,简直在蹂谑我们…)再次,此资料为本人根据老师给出重点(包括其他班给出的完整重点)及历年考题所涉及的重点整理而成,含金量极高(80%)(这个就见仁见智拉). 其中有底色兼下划线者为我们上次考试所涉及的内容.如果背熟了这份资料,没考到80以上的,我没话说了.赶快找根绳子吧,记得别污染环境.再者,老师给出的13道大题如下: 1,以发热为诉的问诊要点包括哪些?2,简述二尖瓣狭窄的体征3,颅神经分布及其核位置4,漏出液,渗出液的鉴别5,心源性,肾源性水肿的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