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陆俭明)讲座笔记
语言学纲要笔记第四章语法
![语言学纲要笔记第四章语法](https://img.taocdn.com/s3/m/b157a65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7.png)
第四章语法一、语法的内涵和研究范围1、语言结构和使用的规则性2、客观的规则和对客观规则的抽象3、对“语法”的多层次理智(1)语法的词的构成、变化和用词造句的规则。
(客观的,一种语言只有一套)。
(2)对客观语言结构规则的描写、说明和解释。
实际指语法学。
(有主观性。
不同专家可能有不同的系统)。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P12-13:语法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
4、大语法和小语法(1)凡是能够体现为语言结构的规则性的部分都是语法。
(大语法)包括语音学、语义学、词法学(形态学)、句活学所研究的对象。
(2)只限于词和句子的构造规则。
(小语法,本书的理解)(3)有的甚至只指句子的构造规则(句法学)。
二、语法规则1、语言结构(1)结构成分:音义结合体,如语素、词、短语、句子。
(2)结构方式:成分与成分的组合,如:成绩好——好成绩。
虚素“们、看、了、呢”与别的成分组合时,永远不会出现在句道:“第、初、问”与别的成分组合时,永远不会出现在句末。
[分布]2、语法单位的内涵即语法系统的组成部分,凡是能在组合的是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组合成分单位,如短语、句子,都是合义结合的。
3、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1)组合规则:语法单位的组合起来的规则,链条,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中。
(2)聚合规则:语法单位的归类的规则,仓库,潜在地,存在于人脑中。
例如:小学生的句型练习:游戏中的语词龙(组合规则)及其后接的多种可能性(聚合规则)。
三、语法单位的层级性教材中从大单位到小单位,是解构式[分解]:应该从小单位到达单位讲,建构式[组合]。
(一)句子1、概念:语言交际的基本表述单位。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P21:是语言中前后有较大停顿、伴有一定句谓、表示相对完整意义有音义结合体,是最大的语法单位。
2、句型:按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张涤华等《汉语语法修辞词典》:[补充,不讲]句类:(1)句子的类型。
汉语语法研究笔记
![汉语语法研究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3e41a4cbe1e650e52ea99f7.png)
汉语语法研究,始终指向一个目标,这就是:汉语语法事实的客观规律性。
——邢福义第一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概述一、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回顾汉语语法研究已有很久的历史。
古代学者,为了读懂古书,对书中的虚字和一些语法现象进行了分析,这种研究是文献学的。
把汉语语法当作一个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始于1898年问世的《马氏文通》,此后这类著作渐渐多了起来。
一百多年来,汉语语法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1、套用期(19世纪末期——20世纪30年代末期),约40年。
基本倾向是套用国外语法学体系,略加增减修补,形成汉语语法学体系。
代表人物和著作: 马建忠《马氏文通》(1898);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24)马建忠(1845-1900)别名干,学名马斯才,字眉叔,江苏丹徒(今镇江)人,中国清末洋务派重要官员、维新思想家、外交家、语言学家。
《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第二十世孙。
父亲马岳熊,在家乡行医经商。
有四兄一姐,二哥马建勋,入李鸿章幕府,司淮军粮台。
四哥即著名爱国人士,震旦、复旦大学的创始人马相伯。
外甥朱志尧是上海求新机器厂创始人。
马建忠精通拉丁语、希腊语、英语、法语等多种西方语言,对中国古籍和中国传统语文研究有深厚功底,长期从事中、西语之间的翻译工作从而具有较为明确的语法观念,更重要的是他把撰写语法著作视为发展民族文化、振国兴邦的良策之一。
马建忠还有一位同样精通西方语言、著有《拉丁文通》、并多年从事双语教学和翻译工作的哥哥马相伯可与商酌切磋。
所以,经十余年的勤求探讨,马建忠终于完成了三十余万言的《马氏文通》。
如果没有马建忠,中国语法体系的建立,恐怕会更晚一些。
《马氏文通》第一部中国人编写的全面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
该书以西方语文的语法为本,对照从古书中精选的例句,研究古汉语的语法规律,创建了一套汉语的语法体系,是奠定汉语语法学基础的开山之作,对后世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
《文通》既是第一部汉语语法书,也是中西方文化开始结合的产物,因此它首先受到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的热情称颂。
(完整版)北大陆俭明 现代汉语笔记
![(完整版)北大陆俭明 现代汉语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17ee4883968011ca200910f.png)
北大陆俭明现代汉语笔记绪论现代汉语绪论一、现代汉语指什么?(一)先说说语言是什么在说明“现代汉语到底指的是什么”之前,我们想,有必要先简单跟大家说说“语言是什么”的问题。
作为一个人,他在社会生活中,有两种活动是始终伴随着他的,一是思维,也就是想问题,思考问题;一是与他人交际,也就是与他人交流思想,交流看法,交流感情。
而这两种活动都基本上要靠语言来进行,离开语言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思维和交际。
事实上,整个社会都需要靠语言来协调。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某个人类社会一下子都不会说话了,都不会认字、不会写字了,这个人类社会将会怎么样?肯定就会乱作一团。
所以说,语言和社会是互相依存着的,语言是人类籍以思维和彼此互相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
我们所说的语言,既包括口语,也包括书面语。
书面语可以说是口语的一种延伸,它是人类借助于文字将口语记录下来并加以加工、提炼的产物。
文字的产生实在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没有文字,人与人之间,只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有了文字,人们不仅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利用文字把自己的思想、看法、感情等传给远方的亲朋好友;而且也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利用文字把自己的思想、看法、感情等传给后人。
可见,文字的使用扩大了语言的交际作用,使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人都有可能彼此进行交际,更为人类社会保存了可贵的文化遗产,包括在生产斗争和一切实践活动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使人类能在前人业绩的基础上不断地把人类社会推向前进。
(二)现代汉语指什么?任何一个人类社会都使用语言。
但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一般说来是各不相同的。
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或者说特性。
任何语言的任何表达单位都是一个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简称“音义结合体”);在其语音系统里,都有元音和辅音,都存在着音节结构;在其词汇系统里,都有虚词和实词的类别,都有称代性词语;在其语法系统里,都不止一种结构规则,在语法构造上都可以一层套一层地进行组合。
【笔记】现代汉语语法学
![【笔记】现代汉语语法学](https://img.taocdn.com/s3/m/729e4ff6e009581b6bd9ebf3.png)
主要专题:1.同义和歧义(现代汉语语法基本分析方法)2.韵律与句法3.像似与语法4.隐喻和转喻:语言组合时意义的问题,为什么某两个词之间可以组合,组合的意义是什么5.焦点和预设:(从语用的角度讲语法)6.肯定和否定:语言运用的基本理论△基本参考教材: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考试方式:小论文(和语言相关都可以)引言:语法导论(语法观)功能学派语法观:语法:广义上是语言的规则。
存在形态: 立足于人而言,语法就是语言能力,是人的一种内在的知识。
语言规则是客观世界的规则通过人的大脑在语言中的投影。
立足于语言呈现形式而言,语法是兼顾语义和语用的编码形式。
是对现实规则的一种模拟。
形式学派语法观:语法是一个天赋和自主的形式系统认知源头: 儿童语言习得,理据: (1)一个儿童一般在五六岁时就可以掌握母语,此时学习其它的东西智力尚不够。
(2)无系统学习,没有意识教,没到年龄,有的还教不会。
(3)接触到的东西有很多是不符合语法的。
(4) 接触有限,生成理论上无限的句子。
(5) 学其它东西差别较大,学语言差别不大。
结论: 语言是天生的,“语言习得装置” 是一种独特的能力。
语言规则是现实规则的投影。
(1)不少语言中单数第三人称代词的形式和第一第二人称代词不平行。
(如古代汉语中没有第三人称代词,“他”在六朝时还指“其他”)第三人称代词由代词演变而来,有的第一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有形式上的差别。
为什么:因为说话者(我)和听话者(你)都是在场的,谈及的对象(第三人)不一定在场,所以第三人称代词可以没有,用指示代词来指称。
“第三人称是缺席者。
”所以,语言规则是现实规则的投影。
(2)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也是客观世界规则的一部分。
其规则有可能影响到语言规则。
从认知角度来说,凡是高于社会平均值的量认知凸显性就高,就越容易进入人们的交际。
例:①领有动词的程度用法A.有日子——有好些日子B.有力——分量重C.有身材——身材好D.有学问——学问大他们的程度都是高于社会平均标准的。
【读书笔记】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2】(陆俭明、沈阳) (16000)
![【读书笔记】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2】(陆俭明、沈阳) (16000)](https://img.taocdn.com/s3/m/0565f8a6d1f34693daef3e92.png)
第九讲约束理论与语义所指分析【语义解释理论和语义所指在语言中的复杂现象说明了语义所指分析的重要性,约束理论是语义所指分析的重要推导原则,约束理论有三个推导原则来指导语义所指关系,汉语的语义所指分析中又会出现更复杂的情况需要具体分析,一些判断至今未下定论。
】一、什么是“语义所指”?从字面上看就是句子中的某个成分到底指的是什么。
广义的定义:与句法结构形式和结构内其他成分无关,句子里面的词语成分与外部客观世界中的哪个具体的人或事物联系。
狭义的定义:句子里面某个成分与句子里面的另一个成分是不是指同一个人或者事物。
具体来说:代词或空语类跟结构内某个词语同指或不同指的问题。
二、“语义所指”研究什么问题?1.人称代词的所指问题指别同指你可以走了,他留下指代同指构外指代我认识老王。
他走了。
(一般属于话语和篇章研究的范围,因此又可称作“篇章回指”)构内指代小李说他认识老王。
2.反身代词的所指问题副词(亲自、独自)老王喜欢自己修理汽车反身代词无先行语照应能够批评自己是一种美德(只用于泛指,不需要结构内某个先行词同指)有先行语照应老王知道自己做错了事简单形式照应自己爸爸知道自己错了复合形式照应他自己、我自己(有时候意义会不同)爸爸知道他自己错了爸爸知道自己错了3.空语类的语义所指问题英语语迹t John is too stubbornPk to talk to(Pk是任指)隐含P John is too subornPi to talk to him. (隐含P的语义所指关系被称为控制关系)汉语省略空宾语(语迹t)空主语(隐含P)他生了个女儿,e很高兴。
他生了个女儿,我见过e。
e可能同指他或女儿,出现在本结构以外,构外同指(零形回指)位置性同指特定的动词结构的空主语(隐含P)的位置就决定了其必须与“控制语”同指,这就叫做位置性同指。
老王打算()出国。
(空主语的语义所指只能是主语老王。
)词汇性同指老王希望()出国老王同意()出国老王鼓励()出国三句中空主语跟老王同指的可能性依次递减,空主语还可以补出不同的词语,所以不是严格的隐含P,还可能是省略e。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读书笔记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99fe3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3.png)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读书笔记一、导言在现代汉语学习和研究中,语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语法作为语言的结构和规则,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领域。
本文将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的内容进行阐述和总结,为学习者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二、语法学的基础知识1.什么是语法语法是指语言的结构和规则的总称,它包括词汇、句法和语音等方面的规则。
在学习汉语语法时,需要了解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规则,以便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运用。
2.语法的分类语法可以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词汇语法、句法语法、语音语法等。
在学习现代汉语语法时,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语法,以便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结构和规则。
三、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1.词汇现代汉语的词汇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而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等。
在学习词汇语法时,需要了解不同类型词汇的特点和用法,以便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基本结构。
2.句法句法是语言中句子的结构和规则。
在现代汉语中,句子的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等成分,句子的规则包括语序、省略和倒装等现象。
在学习句法语法时,需要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和规则,以便更好地构建和理解句子。
3.语音语音是指语言的音素和音节等方面的规律。
在学习语音语法时,需要了解语言音素的构成和音节的配要规律,以便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发音和语音特点。
四、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现状和展望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在中国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需要不断更新理论和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五、总结现代汉语语法是学习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领域。
在学习现代汉语语法时,需要从基础知识入手,了解语法的基本结构和规则,以便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运用。
同时,需要关注语法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不断更新理论和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读书笔记】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1】(陆俭明、沈阳)15300
![【读书笔记】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1】(陆俭明、沈阳)15300](https://img.taocdn.com/s3/m/c31a3db343323968001c926a.png)
第一讲&第二讲关于汉语和汉语研究【汉语的特殊性,与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或者是汉语自身的特殊特点。
】一、语言是什么?1.语言的功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思维所依赖的工具,也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工具。
2.语言的本质语言是一个有规则、约定俗成和变动的规则体。
语言是人类借以思维和交际互动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一个变动的音义结合系统,在这个系统里,语音、词汇语法被看做是语言的三大要素。
注意:语言并不是文化的产物,而是人类的本能。
人类语言存在共性,各个语言之间的不同有可能是因为参数设置不同而已。
二、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语音学phonetics:以语音为研究对象的。
音位学?Phonology语义学semantic:语言的意义词汇学lexics:词汇语法学syntax: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构造规则问题。
语用学pragmatic:符号和语言符号使用者之间的问题形态学morphic (中文中没有)三、什么是汉语的标准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汉语的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汉语发音系统具有声调。
)3.双音节词占优势。
双音节词在现代汉语8000个常用统计词中占71%5.缺乏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汉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句子的意义需要根据语序、虚词来决定其语义。
),所以词类与句法成分呈一对多的对应。
6.只要语境允许,句法成分,包括重要的虚词都可以省略。
7.句子的构造规则跟词组的构造规则基本是一致的。
这是汉语缺乏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以及词类与句法成分不一一对应所带来的比如结果。
8.同一种语法关系可以隐含较大的语义容量和复杂的语义关系而无任何形式标志。
比如:吃食堂:动作-方式吃苹果:动作-受事吃大碗:动作-工具9.汉语的语序固定,语序成为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语序变动,结构关系和语法意义随之改变。
比如:客人来了,来客人了。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40f610f61fb7360a4c6568.png)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北京目录绪论0.1 关于语言0.2 关于汉语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0.4 语法和语音、语义0.5 关于语法单位0.6 三组重要的概念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第一章词类研究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 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第二节层次分析法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2.3 关于层次分析法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第三节变换分析法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3.5 变换分析的作用3.6 变换分析的局限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4.2 关于语义特征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4.5 关于“v有……”格式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第五节配价分析法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第三章范畴研究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9.4 再说层次分折9.5 两种描写模型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9.8 乔姆斯基理论与汉语研究9.9 用乔姆斯基理论重新分析“NP+的+VP”这一名词性结构第十节功能学派的研究思路10.1 功能学派的兴起及其渊源10.2 功能学派面面观10.3 关于主语和谓语、主位和述位、话题和陈述10.4 “我不知道她不在家”和“我不希望她不在家”10.5 关于“汉语式话题句”10.6 汉语和英语在“东西”“南北”说法上的差异10.7 汉语和英语在回答是非问句时用“是”和用“不”的差异10.8 对双宾结构的再认识第六章汉语语法应用研究第十一节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语法研究11.1 关于中文信息处理11.2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字处理”11.3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词处理”11.4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句处理”11.5 基于规则的“句处理”策略11.6 基于统计的“句处理”策略11.7 实现中文信息句处理的策略第十二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2.1 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12.2 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12.3 语法教学教什么?.12.4 语法教学怎么教?12.5 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性研究第十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3.1 关于中小学的语文教学13.2 语文教学改革肋当务之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13.3 语文课中讲授语法知识的目的13.4 语文课中需要讲授哪些语法知识?13.5 语文课中怎样讲授语法知识?13.6 针对语文教学的语法研究结束语——应有的研究素质索引后记。
[VIP专享]第一讲 语言研究的目的(陆俭明讲课文字版整理)
![[VIP专享]第一讲 语言研究的目的(陆俭明讲课文字版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35de91902d276a201292e03.png)
语法分析——第一讲语言研究的目的(一)(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1.1 语言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从世界学上来讲,语言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世界上语言学有四个传统:①中国古代的语言学传统,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②古希腊语言学传统,从逻辑哲学方面研究语言问题,确定了西方句法研究的基本模式;③古代阿拉伯语言学传统,作为阿拉伯文化的一部分开展研究,主要研究语法,书面语和口语的不同、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不同,而且开始注意构词的问题,比如说词根;④古印度语言学传统,主要是用经验的方法研究语言现象,注重研究词的意义。
过去的传统语言学最早都是为了解经(解释经典),后来为人们的阅读写作服务。
像中国的《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都是最早的语言学著作。
《尔雅》是对字词训释的汇编,一般认为它是周秦间的人编的,现在看到的《尔雅》是出于众人之手,收录字词4300多个,分为19篇(就是19类)来进行训释,比如说《释诂篇》就列举一组一组古人所用的同义词,每一组的最后用当时同行的词加以注释,比如说“初、哉、首、基、肇、祖、元、落、权舆,始也”,《尔雅》就是这样一种注释的方式。
《方言》是西汉杨雄所著,是我国第一部方言学著作,是方言词汇对比的一本专著,列出了当时各个地区的方言情况,然后作出说明。
《释名》是东汉刘熙所著,它一共收词1502个,基本上是仿照《尔雅》,但却是采取声训的方法,就是用同音或者近音的词加以释义,开创了声训法,比如说“尔,昵也,昵,近也”,再如“光,晃也,晃晃然也”,“土,吐也,吐生万物也”。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实际上是词典性质的书,共收9353个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
方块汉字有两种,一种是独体字,像“一、水”,一种是合体字,像“肝”。
“说文解字”中的“文”就是独体字,“字”就是合体字,过去的“文”和“字”是有区别的。
这部字典是从音、形、义三方面注释。
语言学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我们汉语专业是专门研究汉语言文字的一门专业。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陆俭明)讲座笔记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陆俭明)讲座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58ba5c0c77da26925c5b0c9.png)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绪论在求知上勤字当头,锲而不舍,脸皮要厚一、语法和语法单位1、语言是声音和意义(音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2、语法是语言中组词造句的规则语法就是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
3、语法研究的单位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最小的语法单位。
词:可以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所构成的(一个语素构成的是单纯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就是合成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
词组:词根据一定的句法规则组合成的。
句子:最大的语法单位,句子的特点肯定有句调,从某种角度来说句子是基本的表述单位。
句群一般不把其归纳到语法研究的单位来,可以看做是篇章的研究。
4、英语中语素-词-词组-句子(层层组合关系)汉语中语素 - 词- 词组(层层组合关系)也是构成关系句子由词和词组加上句调构成,所以其关系是实现关系各个语言前三种的语法单位的关系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句子的关系就不同了。
层次分析(一)一、语音对语法的影响1、音节数目对语法的影响比如说,花卉:玫瑰花,牡丹花,荷花,桂花。
双音节的我们就可以省掉花,意思不会改变;但是单音节的就不能省。
地名:密云县,通县姓氏:欧阳,司马,李,陈过 / 过于(副词)有过分的意思过于难过于艰难过于密过于密切过于细过于细小 / 细致过于静过于安静过只能跟单音节,但过于都可以2、轻重音对语法的影响A. 副词“都”:表示总括,相当于全相当于已经相当于尚且他们都回来了。
(重音在都的前面)他都走了,你还不知道?(在都的后面)这个问题,三岁孩子都知道。
(在孩子前面)B. 动词( 双音节 )+ 名词所构成的结构动宾结构(自然重音在宾语上)学习‘英语参观‘北大“定中”偏正结构(自然重音在前面)’ 学习材料’研究科技出租汽车进口钢材两者都可以表示两种结构,主要根据轻重音来判断《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之层次分析(二)C、带“得”的动词 +得 +形容词(如果重音在形容词上是表状态,在动词上是表可能)a、带状态补语的述补结构洗得干干净净b、带可能补语的述补结构洗得干净洗不干净洗得干净既可以表示状态(重音在干净上)也可以表示可能(重音在洗上面)3、停顿对语法的影响经典例子:咬死了猎人的狗。
陆俭明语法研究教程读后感
![陆俭明语法研究教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ac2aa4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8.png)
陆俭明语法研究教程读后感刚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有点小嘀咕,语法这东西,听起来就有点枯燥。
可是读着读着,就被陆先生那深入浅出的讲解给吸引住了。
就好像陆先生是一个超级导游,带着我在语法的大森林里穿梭,这里面的一草一木(一个个语法现象)都被他讲得生动有趣。
书中那些例子啊,简直绝了!就像是一把把小钥匙,轻松地打开了我对语法理解的大门。
以前我对很多语法规则都是模模糊糊的,只知道这么用,但是不知道为啥这么用。
比如说“把”字句,我以前只知道按照习惯说“我把书放在桌子上”,但是对于什么时候必须用“把”字句,什么时候又可以不用,那简直是一头雾水。
在这本书里,陆先生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一层一层地剖析,就像剥洋葱一样,让我终于看清了“把”字句的庐山真面目。
原来这小小的“把”字背后,有着这么复杂又有序的语法规则。
陆先生讲语法研究方法的时候,就像是在传授武功秘籍一样。
他讲如何观察、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感觉这些方法就像是语法研究的绝世武功。
我都忍不住想象自己像个语法大侠一样,拿着这些秘籍,去探索汉语语法这个神秘的江湖。
而且他在讲解的时候,语言特别平实,一点也不故弄玄虚,就像一位和蔼的长辈在耐心地给晚辈讲着有趣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还发现语法研究原来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殿堂里的东西,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超级紧密。
我们每天说的话、写的句子,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语法现象。
了解了语法,就好像给我配了一副特殊的眼镜,再看平时的话语,就能看到很多以前没注意到的细节。
不过呢,这本书也有点小“调皮”。
有些地方的理论稍微有点复杂,就像一个个小陷阱,让我这个小读者不小心就会在里面打个转。
但是呢,这也正好激发了我的斗志,就像玩游戏遇到了难关一样,非得把它攻克不可。
《汉语语法研究》自做笔记
![《汉语语法研究》自做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c1eb9e64693daef5ef73dcc.png)
《汉语语法研究》自做笔记1.导论1.1语法和语法研究*语法:一般指从语素到句子这个范围内的语言片段的结构规则。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片段的内部构造,即一个复合形式是怎样由其他成分结合起来的。
二是语言片段的功能,即在组合成高一级语法单位时,低一级语法单位能够分布在那些位置上。
*语言片段的组合:语言片段按照一定的结构关系进行结合。
*语言片段的聚合:语言片段根据分布情况进行分类。
1.2语法研究的材料*早期的汉语语法研究主要对象是文言,后来逐步重视白话文语法的研究,但主要兴趣依然在书面材料。
1.3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有两个:(1)各类实词同各种句法成分没有简单的一一对当的关系;(2)词组构造同单句构造采用同一套结构规则。
1.4语法体系语法体系:主要是指语法事实和语法规律的表述系统,就是讲语法的框架。
*目前描写现代汉语句法,主要有两种体系:一种是句本位体系(以句子为单位进行句法分析);一种是词组本位体系(以词组为基点进行句法分析)。
*以词组为基点来描写汉语语法这一框架最早是赵元任提出来的,见于他的《国语入门》,朱德熙的《语法问答》从理论上阐述了这一体系,他的《语法讲义》是用这个全新的语法体系写成的,他的这两部著作的问世,是词组本位体系走向成熟的标志。
2.语法单位2.1语素的识别和分类*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语法分析的起点。
*语素的本质特征是语义上不能再分割。
*汉语语素绝大多数是单音节的,特殊情况:(1)一个汉字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如:米、白、长等;(2)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表示一个语素,如:留恋、咖啡、烂漫等;(3)几个汉字合起来表示几个语素,如:杜鹃等;*语素的作用是构词,根据活动能力,有不同分类:(1)词根和词缀;(2)自由语素(F)和粘着语素(B);能够单独形成词,并且这样的词能够单独作为句子说的语素,叫做自由语素(F)。
如:好、来玫瑰;不能单独成词,或者虽能单独成词但这样的词不能单独作为句子说的语素,叫做粘着语素(B)。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陆俭明读书笔记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陆俭明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ca4a9a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5.png)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读书笔记最近读了陆俭明先生的,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汉语语法奇妙世界的大门。
书里的内容丰富得就像一个装满宝贝的大箱子,每一件宝贝都让我着迷。
比如说,陆俭明先生对于汉语句子结构的分析,那叫一个细致入微。
以前我对于句子成分的理解总是模模糊糊的,什么主语、谓语、宾语,感觉就是一堆生硬的概念。
但在这本书里,通过陆先生的讲解,我发现原来每个句子都像是一个精心搭建的小房子,每个成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位置和作用。
就拿一个简单的句子“我吃苹果”来说,“我”是主语,是这个动作的执行者;“吃”是谓语,是核心的动作;“苹果”是宾语,是动作的对象。
这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当句子变得复杂一些,比如“正在认真写作业的我快速地吃完了一个红彤彤的大苹果”,这时候要准确地找出每个成分,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陆先生在书中通过各种例子和详细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如何一步步去剖析这样复杂的句子,就像是在拆解一个复杂的谜题,充满了乐趣。
还有陆先生讲到的汉语中的虚词,那也是让我印象深刻。
像“的”“地”“得”这三个常见的字,以前我用的时候总是凭感觉,也没太在意它们的区别。
但陆先生告诉我们,“的”一般用来修饰名词,“地”用来修饰动词,“得”则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或结果。
比如“美丽的花朵”“飞快地跑”“笑得合不拢嘴”。
这看似小小的区别,却能让我们的表达更加准确和清晰。
另外,关于汉语中的语序和语义关系,书里也有很多精彩的内容。
比如说“我不喜欢他”和“他我不喜欢”,虽然词语都一样,但语序不同,表达的意思和重点就完全不一样。
这种微妙的变化,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
就是我们平时随口说的话,其实背后都有着一定的语法规则。
比如我们常说的“晒太阳”,从字面上看好像是太阳在被我们晒,但实际上是我们在接受太阳的照射。
还有“养病”,不是把病养起来,而是通过休养来治疗病。
这些看似不符合逻辑的表达,在汉语语法的框架里却有着合理的解释。
(完整版)陆俭明_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1)
![(完整版)陆俭明_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1)](https://img.taocdn.com/s3/m/9d3ac39879563c1ec4da7116.png)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跟大家所熟知的英语、俄语、日语等相比较,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一些特点。
一、语音上的特点就现代汉语语音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汉语属于有声调语言。
音节的高低升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例如“妈”、:麻”、“马”、“骂”,他们的声母和韵母相同,声母都是[m],韵母都是[a],就因为音高不同,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在书面上就写成四个不同的汉字。
这种区别意义的音高就叫“声调”。
就汉语标准语说,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称“四声”。
有的方言有9个声调,如广州话;有的方言有7个声调,如苏州话;有的方言有6个声调,如客家话;也有的方言是5个声调,如合肥话。
我是苏州人,大家不妨听一听苏州的7个声调:阴平高阳平穷阴上古阴去肺阳去洞阴入不阳入夺汉语里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几个音节连读时,有的会发生变调。
例如普通话里上声跟上声连读时,前一个上声会变成类似阳平的35调。
如“土改”跟“涂改”在读音上差不多,而原先“土”是上声字,“涂”是阳平字。
(二)汉语音节分明,构造简单而有规律。
汉语是单音节性很强的语言,音节特别分明。
汉语以音节为基本的表意单位,每个音节都有意义;汉语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基本上都是单音节的。
因此汉语历来看重音节的分析。
对汉语音节的分析,除声调外,历来把一个音节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
声母是指一个音节开头的那个辅音,韵母是指声母以后的以元音开始的整个部分。
拿“天”(tiān,[t‘ian‘‘])来说,其中t[t‘]是声母,ian[ian)就是韵母。
汉语中有的音节开头没有辅音,譬如“安”(ān,[]),这个音节一开始就是一个元音o[a],但我们设想它开头也有一个声母,只是那个声母是个零(记作o),这种声母就叫做“零声母”。
建立了“零声母”这个概念,汉语的音节分析就变得极为简单明了了,那就是任何音节都可以分为三部分:二、词汇上的特点’就现代汉语词汇看,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在古代汉语里,单音节词占优势;在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优势。
语法分析绪论和第二讲(陆俭明讲课文字版整理)
![语法分析绪论和第二讲(陆俭明讲课文字版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3a48681b9d528ea81c779f1.png)
语法分析——绪论(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⒈要做有心人,要多思。
要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有意识的求新。
⒉求知上,要记住三句话:勤在当头,锲而不舍,脸皮要厚。
每事问,不耻下问。
⒊在理论上要坚持多元论。
局限性是说只能解决一定范围内的现象和问题。
实际上各种理论方法都有一种互补性,要广泛学习多方吸收,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⒋我们之间能建立起一种多元的关系。
教学上是师生关系,要互相严格要求;学术上是平等关系;在生活上是朋友关系。
语法分析——第二讲研究者应具备的素质(一)(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2.1 什么叫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的就叫研究。
研究就是指面对某方面的事实或者实情思考、分析、解决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行不行、是这样吗、将会怎么样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研究的目的:为了学科的建设;为了应用。
这个应拥有眼前的、有长远的,这将使我们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2.2 研究的前提㈠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广博的知识面。
这样可以避免在研究的过程里面经常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
㈡必须要认真的面对事实。
包括所要研究的事实、前人或时贤已经有的研究成果。
㈢要有兴趣、要有理性思维善于创新的头脑和实际的探究能力,特别是要有善于归纳、概况、推理、假设的能力。
关于探究能力过去存在两大误区。
误区之一,说到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一般只是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要首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就要勤于思考。
一个方面从书本、老师讲的东西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虚心地学,但还要从其中发现问题。
看书有三个目的:①了解内容;②将书中内容转化为自己头脑里的知识;③发现问题。
另外一个方面是从语言实践发现问题。
因此发现问题在探究能力当中应该占有首要地位,发现问题是研究的起点,特别是创新问题的起点。
我们现在还缺乏一种假设的头脑,我们习惯于归纳,归纳法的局限是材料再多也只是一部分,归纳法容易形成一个貌似公正的错觉,语言事实很复杂。
纵观30年研究方法的基本走向是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有限的材料进行假设,然后用新的材料去验证获得新的结论,再进行新的假设,再用新的事实去验证。
《现代汉语语法教程》-陆俭明(自用读书笔记)
![《现代汉语语法教程》-陆俭明(自用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8e1efe49b6648d7c1c746b4.png)
第一章词类研究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
所谓“词的语法分类”,是说语法研究中的词类是词按照其各自语法功能的不同而分出来的类别。
对于划分词类,前人曾提出过三种依据:词的形态,词的语法意义,词的语法功能。
但就划分汉语词类来说,最佳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
如果按照词的形态来进行词的语法分类,适用于印欧语系那样有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的语言,但不适合于汉语,因为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
如果根据词的语法意义来划分,词的意义优两种,一种是概念义(认知义),一种是语法意义(语法范畴义),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但是语法意义层面太多,极为复杂,具体划分起来难易操作(如“事物”与“什么”指的事物,外延很大。
)所以,从现实来说,还是需要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来划分词类:(1)吕叔湘先生说过“区分词类,是为的讲语法的方便、为了讲语句组织。
”陈望道先生也曾指出“划分词类就是‘为了研究语文的组织,为了把文法体系化,为了找出语文组织跟词类的经常而确切的联系来。
’”是的,划分词类确实就是为了研究语法、讲解语法,如“小王吃苹果”体现了“名词+动词+名词”这种词类序列。
(2)从词的二维关系来看,组合关系/配置关系(横向)和聚合关系/会同关系(纵向),词类确实是按照词在句法结构中起的作用(即词的语法功能)所分出来的类。
(3)依据词的形态分类,实质上就是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分类。
英语中加后缀s表复数,虽然形态变化,但是在句子里的语法功能是一致的,同时也有单复同形的词语,虽然没有形态变化但功能依旧一样。
我们能根据形态划分词类,是因为形态反映了功能。
形态不过是功能的标志(朱德熙)。
词的语法功能是词的语法意义的一种外在表现,而词的形态又是词的语法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
划分依据:①词充当句法成分的功能,如作主语、谓语等;②词跟词结合的功能,如前加“不、很”或后带“了、着”等;③词所具有的表示类别作用的功能,实际就是词的语法意义,如计数功能、指代功能、连接功能等。
陆俭明当今现汉研究)
![陆俭明当今现汉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5adc1f2daef5ef7ba0d3cba.png)
在理论思考方面
一是提出了如何摆脱 印欧语束缚的问题(朱 德熙1982)。
当然,怎么摆脱? 摆脱的切入点选在哪 里?都还在探索。
朱德熙的探索
朱先生所提出的 “词组本位”观点 正是他探索的成果。
徐通锵的探索
徐通锵先生(1991, 1994)将切入点选在语 法结构单位上,提出了 “字本位”的观点。
在这里我不想对 上述种种观点加以 评述,请大家去思 考。
在理论思考方面
二是提出并开始注重 如何从人类语言共性的 视角来认识汉语特点的 问题。(王洪君1994)
而且,开始有所尝 试,有所思考,有所 研究。例如——
吴福祥(2003)所 作的关于汉语“和” 与英语前置词with的 类型学比较。
沈家煊(2005)关 于三元动词中各个论 元提取时,原位是否 要用第三人称代词的 类型学思考。
怎么解释二者的差异?
【例五】
a1. 眼镜在剪刀右边 b1. 小岛在湖的中央 c1. 书在桌子上 d1. 蚊子在钉子旁边
a2. 剪刀在眼镜左边。 b2. ?湖在小岛的周围。 c2. ?桌子在书下。 d2. ?钉子在蚊子旁边。
为什么?怎么解释?
【例六】
A.不相信他不知道 = 相信他知道 不赞成他不回国 = 赞成他回国 不希望他不参加 = 希望他参加
建言之二:要看书, 要不断输入,更新知 识,并坚持多元论。
建言之三:既要重视 材料的挖掘,更要重视 理论思考,要有理论意 识。
最后送你们三句话
勤字当头 锲而不舍 脸皮要厚
谢谢大家! 意见谨供参考! 欢迎批评指正!
邢福义的探索
邢福义先生(1995) 将小句作为切入点,提 出了“小句中枢说”的 语法观。
沈家煊的探索
沈家煊先生(2007)提出 “作为理论构件汉英有系统 差异,讲汉语语法不可过分 重视名动对立”。这也是朝 着这方向探索所提出的看法。
语法讲义读书笔记
![语法讲义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1ba6ac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18.png)
语法讲义读书笔记《语法讲义》读书笔记第⼀章语法单位【主要内容】⼀、语素1、语素的定义。
语法系统⾥的基本符号是语素。
语素可以定义为:最⼩的有意义的语⾔成分。
汉语的语素绝⼤部分都是单⾳节的。
象“琵琶、葡萄、蜈蚣、马达、沙发、罗嗦、萨其马、乌鲁⽊齐”等多⾳节的语素是很少的。
2、⾃由语素与粘着语素能单独成句的语素叫做⾃由语素,不能单独成句的语素叫做粘着语素。
3、定位语素与不定位语素位置固定的语素叫做定位语素,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叫不定位语素。
前置定位语素永远不在句⼦末尾出现,后置定位语素永远不在句⼦的开头出现。
前置定位语素后头不能有停顿,后置定位语素前头不能有停顿。
⾃由语素都是不定位语素,粘着语素有的是定位语素,有的是不定位语素。
4、汉字与语素的关系汉字和语素并不是⼀⼀对应的,有的时候,⼀个汉字代表⼏个不同的语素,例如:(⾳)乐≠(快)乐(开)会≠(不)会盘(⼦)≠盘(货)有的时候,同⼀个语素⽤不同的汉字来代表。
例如:吧=罢算=祘脉=脉此外,有的汉字本⾝没有意义,不代表任何语素,例如“葡、萄、馄饨、蜈、蚣”。
有的汉字本⾝虽有意义,但是在多⾳节单纯词⾥,它们只代表没有意义的⾳节,不代表语素,例如“马达”⾥的“马”和“达”,“沙发”⾥的“沙”和“发”。
⼆、词1、语素是最基本的语法单位。
⽐语素⾼⼀级的单位是词。
所有的词都可以看成是由语素组成的。
2、由⼀个语素形成的词叫单纯词,由两个或更多的语素形成的词叫合成词。
3、能够单独成词的语素成为成词语素,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称为不成词语素。
三、词组1、语素和语素组合成词(合成词),词和词组合成词组,最简单的词组是由两个词组成的,词组可以独⽴成句,也可以是句⼦的⼀部分。
2、根据词组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可以吧词组分成以下⼏种类型:偏正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主谓结构、联合结构、连谓结构。
3、层次分析法与中⼼词分析法。
4、词的结构类与功能类。
四、句⼦1、句⼦是前后都有停顿并且带着⼀定的句调对完整的意义的语⾔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绪论
在求知上勤字当头,锲而不舍,脸皮要厚
一、语法和语法单位
1、语言是声音和意义(音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
2、语法是语言中组词造句的规则
语法就是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
3、语法研究的单位
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最小的语法单位。
词:可以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所构成的(一个语素构成的是单纯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就是合成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
词组:词根据一定的句法规则组合成的。
句子:最大的语法单位,句子的特点肯定有句调,从某种角度来说句子是基本的表述单位。
句群一般不把其归纳到语法研究的单位来,可以看做是篇章的研究。
4、英语中语素-词-词组-句子(层层组合关系)
汉语中语素-词-词组(层层组合关系)也是构成关
系句子由词和词组加上句调构成,所以其关系是实现关系
各个语言前三种的语法单位的关系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句子的关系就不同了。
•
•层次分析(一)
一、语音对语法的影响
1、音节数目对语法的影响
比如说,花卉:玫瑰花,牡丹花,荷花,桂花。
双音节的我们就可以省掉花,意思不会改变;但是单音节的就不能省。
地名:密云县,通县
姓氏:欧阳,司马,李,陈
过/过于(副词)有过分的意思
过于
难过于艰难
过于
密过于密切
过于
细过于细小/细致
过于
静过于安静
过只能跟单音节,但过于都可以
2、轻重音对语法的影响
A. 副词“都”:表示总括,相当于全
相当于已经
相当于尚且
他们都回来了。
(重音在都的前面)
他都走了,你还不知道?(在都的后面)
这个问题,三岁孩子都知道。
(在孩子前面)
B.动词(双音节)+名词所构成的结构
动宾结构(自然重音在宾语上)
学习‘英
语参观‘北大
“定中”偏正结构(自然重音在前面)
’学习材
料’研究科技
出租汽车
进口钢材两者都可以表示两种结构,主要根据轻重音来判断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之层次分析(二)
•C、带“得”的
动词+得+形容词(如果重音在形容词上是表状态,在动词上是表可能)
a、带状态补语的述补结构
洗得干干净净
b、带可能补语的述补结构
洗得干净\洗不干净
洗得干净既可以表示状态(重音在干净上)也可以表示可能(重音在洗上面)
3、停顿对语法的影响
经典例子:
咬死了猎人的狗。
如果在“了”这儿停顿就是述宾结构。
如果在“的”这儿停顿就是定中结构。
张三写的散文。
如果在“三”这儿停顿就是?
如果在“的”这儿停顿就是?
二、语义对语法的影响
1、程度副词“还”
可表示程度深,相当于更:他比姚明还高。
可表示程度浅,相当于尚:还行,还可以。
两者在形容词的选择上不同,表程度深的,形容词可以选择褒义的,贬义的,中性的。
表程度浅的所修饰的形容词只能是褒义和中性的。
三、几组重要的概念
1、自由和粘着
一个语法单位能够处于单说的地位,也就是能单独成句的就是自由。
比如说:大(自由的)也(不自由的)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处于单说的地位,不能单独成句的,这些词或词组就是粘着的。
讲座《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之层次分析(四)的笔记
•副词白和白白
白,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
白吃,白干了一天。
白白,只能是复杂的
白白干了一天,白白吃了我三天。
四、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
比如说:张三吃了一个苹果。
从句法上看,有主谓----述宾----定中的关系。
这就是句法结构关系。
从语义上看,张三和吃的关系是施和动的关系,那苹果就是受事,一个就是数量。
包括了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动作和受事的关系,数量和事物的关系。
这些就是语义结构关系。
施,指施事,动作者;受,指受事,动作的对象。
1、注意:凡是有实词和实词组合的句法结构里面,一定同时并存着两种结构关系,即句法结构关
系和语义结构关系。
两者不是一一对应的。
比如说:张三走了。
张三很聪明。
从句法结构上说,都是主谓结构关系。
但是,从语义结构上说,第一句是施事和动作的关系,第二句是事物和性状的关系。
张三吃了。
苹果吃了
都是主谓,但第一句是施事和动作的关系,第二句是受事和动作的关系。
2、另外,相同的语义结构关系可能有不同的句法结构。
比如说:高高的博雅塔。
博雅塔高高的。
两者都是事物和性状的的关系,但是,第一句是定中,第二句是主谓。
3、、句法结构关系式有序的,而语义结构关系式无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