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浮游植物图谱(1)
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1.Alga(藻类):是一类高度多样化的,具有叶绿素、能够进行放氧的光合作用; 植物体没有真正根、茎、叶的分化; 生殖器官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 用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水生植物。
2.Oogamy(异配生殖):有性生殖方式之一。
有性生殖时,进行交配的两个配子在形态、大小和结构方面有区别,同时有性别分化,通常大的配子活动性差,相当雌配子;小的配子活动性强相当雄配子,大小配子融合形成合子,合子长成新个体。
如绿藻中的实球藻、空球藻等。
3.Heterocyst(异形胞):异形胞是丝状蓝藻类(除了颤藻目以外)产生的一种与繁殖有关的特别类型的细胞,它是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成的。
形状与一般细胞不同,圆形色淡,成熟的异形胞是透明的,其细胞壁在与相邻细胞相接处有钮状增厚部(极节球)。
具有异形胞的蓝藻能固氮,当水中氮缺乏时,异形胞的数目显著增加。
4.Autospore(似亲孢子):某些藻类进行无性繁殖时所产生的一种不游动孢子,因其形态和母细胞相似而得名。
见于绿球藻属、小球藻属等。
5.Haploid(单倍体):指与该物种正常个体产生的配子所含染色体组数相同的个体。
6.Lorica (被甲):一般指牢固覆盖动物体的构造之总称。
对轮虫类,指的是被覆躯干部的角质层,这部分角质层比体部即头部和足部的角质层明显增厚。
7.Trichome (藻丝):呈纤丝状,伸出于菌体外,由鞭毛蛋白紧密排列并缠绕而成的中空管状结构。
8.F lagellum(鞭毛):伸出藻类细胞表面细而长的丝状物结构,鞭毛由3部分组成,细胞外侧的游离部分(鞭毛)(flagellar proper),基体(basic bodies)—轴丝着生处,过度区(transitional region)—鞭毛游离部分与基体之间的区域。
鞭毛是藻类的主要运动器官,有时亦司摄食功能,不同的藻类鞭毛的差异性比较大。
9.Dinoflagellates(沟鞭毛藻):一类具两根鞭毛的单细胞浮游植物,属甲藻门横裂甲藻纲及纵裂甲藻纲,形态多样,大小为20~250微米,沟鞭藻重要的特征是具沟,横沟呈螺旋状环绕于甲的赤道部位,纵沟位于腹部与横沟大致垂直。
水生植物图谱
生态浮床常用水生植物图谱 the i llustration o f a quatic p lants u sed i n e cological b ed瀚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Han C hao E nvironmental T echnology C o.,Ltd(内部资料)2013年2月1. 水生植物概述水生植物(aquatic p lant),简言之,是指那些在水环境中能够长期正常生长的植物。
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态习性、适生环境以及生长方式,在此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型: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及沉水植物。
1)挺水植物:该型水生植物植株高大、直立挺拔,花色艳丽、以观花为主;其下部根和地下茎生长于水的泥中,上部茎叶则挺出水面。
常见的挺水植物有:荷花、千屈菜、菖蒲、黄菖蒲、水葱、再力花、梭鱼草、花叶芦竹、香蒲、泽泻、旱伞草、芦苇、雨久花、茭白、灯心草、慈姑等。
2)浮水植物:该型水生植物因其体内多储藏有大量气体,使其叶片或植株可漂浮于水面上,故又称浮叶植物,以观叶为主。
按根生环境的不同,浮叶植物又可细分为以下三种:有的浮叶植物根较短,不生于水下基质中,其株体与叶片随水流完全自由漂浮于水面,如浮萍、凤眼莲、满江红等;有的浮叶植物根与根茎均埋生于水底基质,唯叶片漂浮于水面,如睡莲、大漂、萍蓬莲等;有的浮叶植物根扎生于水底基质,茎匍匐而铺于水面,叶密集而出于茎端,如菱、荇菜、水鳖、田字萍等。
3)沉水植物:该型水生植物根茎生于水底基质,整个植株沉于水体之中,其通气组织特别发达,利于在水中空气极度缺乏的环境中进行气体交换,以观叶为主,兼具“水下造氧机”的美誉。
常见的沉水植物有:金鱼藻、黑藻、苦草、菹草等。
常见水生植物一览表序列 类型 常见代表1 挺水植物 水生美人蕉、荷花、千屈菜、菖蒲、黄菖蒲、水葱、再力花、 梭鱼草、花叶芦竹、香蒲、泽泻、旱伞草、芦苇、雨久花、茭白、灯心草、慈姑等。
2 浮水植物浮萍、凤眼莲、满江红、睡莲、大漂、萍蓬莲、菱、荇菜、水鳖、田字萍等。
浮游植物
真绿藻
绿藻门
纲轮藻 纲
石莼纲
裸藻门 --- 裸绿藻藻纲 --- 隐藻纲
金藻纲 异鞭藻门 硅藻纲
黄藻纲
普林藻门 --- 普林藻纲
3.浮游藻类主要特征(藻类的分类鉴定依据)
(1)浮游藻类的体型 :
胶群体型
球胞型
鞭毛型
丝状体型 9
(2)浮游藻类的细胞结构
• 细胞壁
细胞壁的有无,化学成分和构造,各门类不尽相同。
4月份,开始出现温跃层但较弱——浮游植物较均匀地分布 在40m以浅的水层中,40m以深数量很少
7月份,浮游植物上、下层分布显著——更集中于上层,下 层数量极少
10月份,温跃层位置逐渐下降——浮游植物向下移动,下 层数量开始增多
随着气温继续下降,至一月份温跃层消失,浮游植物 的分布又恢复到上、下层较均匀的状态
2.代表藻类
金胞藻 目
黄藻纲
1.黄藻纲分类及依据
分四目,主要特征如下: • 柄球藻目:小的球菌状细胞。 • 黄丝藻目:丝状体,单核细胞。 • 气球藻目:球形多核的叶状体,
具有无色假根。 • 无隔藻目:丝状体,多核细胞。
2.代表藻类
假拟柱杆藻
柄球藻
气球藻
无隔藻
硅藻纲
• 硅藻类的显著特征是具有高度硅质化的细胞壁,壳体由 上下两个半壳套合而成,其壳面具有各种细致的花纹。
19
2.蓝藻门代表藻类
•蓝藻中常见的浮游种类有微囊藻、颤藻、螺旋藻、 鱼腥藻和束丝藻等属中的种类。
微囊 藻
色球藻
颤藻
螺旋藻
鱼腥藻
束丝藻
绿藻门 Chlorophyta
1.绿藻门分类及依据
绿藻门中3个重要的纲分别是轮藻纲、石莼纲和绿藻纲。 原始状态为鳞片,随着进化的延续,鳞片逐渐叠合成一完整 的细胞覆盖物。
常见浮游植物图谱(1)
常见浮游植物图谱(1)一、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一)中心纲(Centricae)第一目:盘状硅藻目(Discoidales)1.圆筛藻科(Coscinodiscaceae)辐射列圆筛细弱圆筛藻藻圆筛藻细弱圆筛藻细弱圆筛藻星脐圆筛藻格氏圆筛藻格格氏圆筛藻氏圆筛藻星脐圆筛藻星脐圆筛藻2.海链藻科(Thalassiosiraceae)诺氏海链藻太平洋海链藻3.细柱藻科(Thalassiosiraceae )第二目:管状硅藻目(Rhizosoleniales ) 1.根管藻科(Rhizosoleniaceae )柔弱几内亚藻柔弱几内亚藻斯氏几内亚藻或斯氏根管藻斯氏几内亚藻或斯氏根管藻斯氏几内亚藻或斯氏根管藻刚毛根管藻刚毛根管藻第三目:盒形硅藻目(Biddulphiales ) 1.角毛藻科(Chaetoceros )翼鼻状藻或翼根管藻翼根管藻印度变形或印度翼根管藻翼鼻状藻或翼根管藻翼根管藻印度变形或印度翼根管藻密连角毛藻密连角毛藻角毛藻单体角毛藻单体2.盒形藻科(Biddulphiaceae )秘鲁角毛藻秘鲁角毛藻秘鲁角毛藻牟勒氏角毛藻布氏双尾藻布氏双尾藻布氏双尾藻3.真弯藻科(Eucampiaceae)短角弯角藻(二)羽纹纲(Pennatae)第一目:无壳缝目(Araphiadiales)1.脆杆藻科(Fragilariaceae)冰河拟星杆藻冰河拟星杆藻冰河拟星杆藻第三目:双壳缝目(Biraphiadiales)1.舟形藻科(Naviculaceae)舟形藻第四目:管壳缝目(Aulonoraphiadiales)1.菱形藻科(Nitzschiaceae)洛氏菱形藻二、甲藻门(Pyrroophyta)三角角藻夜光藻。
第一篇浮游植物-PPT精品
(6)鞭毛(flagellum)
除蓝藻和红藻外,藻类生殖时期产生的动孢子和配子,都具鞭毛。 金藻门、裸藻门、甲藻门的绝大多数以及黄藻门和绿藻门中一部 分种类,其营养时期的细胞也具鞭毛,能运动。鞭毛的数目、长 短、着生位置,运动形式等各门有所不同。有2根的,也有l、3、 4、6、8以至组成环状多数的。鞭毛2根有等长、近于等长、不等 长或长短悬殊的。鞭毛有比体长短的、有等于体长的或为体长2、 3、5、6倍以上的。鞭毛有着生细胞顶部两侧或细胞前端口沟或凹 穴处,或着生于侧面的凹穴处等等。鞭毛伸展方向,有向前方的, 有一条向前另一条横向伸展的;有一条居于腰部的沟内,另一条 向后方伸展的等。
3. 厚壁孢子(akinetes) 又称原膜孢子或厚垣孢子。有些藻类在生活环境不良 时,营养细胞的细胞壁直接增厚,成为厚壁孢子;有些种类则在细胞内另 生被膜,形成休眠孢子(hypnospore)。它们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到了 生活条件适宜时,再行繁殖。
(三)有性生殖
进行有性生殖的细胞叫配子。产生配子的母细胞称为配子囊。有性生殖 是由雄配子和雌配子结合成为一个合子。合子形成后,一般要经过休眠 才发生成新个体。有些藻类,一个合子发生一个新个体;或经分裂发生 多个新个体。
常见藻类图谱!
常见藻类图谱!在⽔产养殖过程中,养鱼先养⽔。
养⽔就要培养良好的藻类。
藻类对养殖动物起到供氧的作⽤,通过光合作⽤产⽣氧⽓,是⽔中溶氧的主要来源,有益藻类可作为养殖种类的⽣物饵料。
我们将部分常见藻类做了统计整理,并且将其在显微镜下的特点整理出来。
蓝藻门蓝藻门的藻类多数属于有害藻。
蓝藻是⼀种浮游⽣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容易在富营养化的⽔中⼤量爆发。
池塘中出现蓝藻时就应该提⾼警觉,可以通过在早期换掉上层⽔除去蓝藻。
如果使⽤了杀死蓝藻的药物,切记要使⽤解毒药!蓝藻死后是有毒的,产⽣的毒素将会对养殖动物构成威胁。
下⾯是⼏种蓝藻门的常见藻类:蓝纤维藻群体胶被⽆⾊透明展开剩余94%⾊球藻群体胶被厚,且单独都有⾐鞘,背靠背的两个⼩球。
微囊藻⼩型的细胞且没有鞘的包覆。
颤藻分布⼴,种类多。
念珠藻藻体为多细胞的丝状体。
绿藻门藻类植物中种类繁多的⼀个门。
形态多样,有单细胞、多细胞等类型。
多细胞个体的体形有球形、盘状、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以及叶状体、管状体、枝状体等。
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
细胞中有⼀⾄多个显著的核。
都含叶绿体,但叶绿体的数⽬和形状因种类⽽异。
所含光合⾊素成分与⾼等植物相似,有叶绿素a、b,α-、β-胡萝⼘素和叶黄素等,不含藻胆素。
⼩球藻球形单细胞淡⽔藻类新⽉藻绝⼤多数呈新⽉形,弯曲,少数平直。
卵囊藻常见的浮游绿藻盘星藻定形群体,细胞排列在⼀个平⾯上,⼤体呈辐射状。
鞘藻植物体丝状,不分枝或分枝。
栅藻常见浮游藻类,繁殖快,营养价值⾼。
⽔绵藻不分枝的丝状体。
细胞内具带状螺旋形载⾊体。
双星藻不分枝的丝状体。
⿎藻⿎藻有三层细胞壁,壁上充满孔道及果胶质的针状体。
⽉⽛藻细胞新⽉形,两端尖,单个细胞有⼀个⼤的⾊素体。
硅藻门针杆藻盒形藻⾓⽑藻海链藻⼩环藻⾈形藻根管藻裸藻门囊裸藻扁裸藻⾎红裸藻纤细裸藻膝曲裸藻绿裸藻甲藻门多甲藻属⾓藻属⾦藻门等鞭⾦藻属硅鞭⾦藻属三⽑⾦藻属黄藻门黄丝藻属⽓球藻属⽆隔藻属END来源:智慧渔业。
海洋浮游植物类型
海洋浮游植物类型
海洋浮游植物主要包括硅藻、甲藻、蓝藻等。
1.硅藻:是一种浮游植物,多数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易被风浪推向浅水处及近岸。
它们可以通过吸收光能和无机物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向水中释放氧气。
2.甲藻:是一类单细胞鞭毛藻,常大量出现在海相环境及湖泊中。
在水中常常表现为褐色,群体出现时呈红色或棕色。
3.蓝藻:是一类蓝藻类的藻类统称,包括蓝球藻、念珠藻、颤藻等。
蓝藻是一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自养生物。
以上就是常见的海洋浮游植物类型,这些浮游植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浮游植物—认识甲藻(水生生物学课件)
• 海洋原甲藻 细胞侧扁,呈瓜子形。细胞 前圆后尖,藻体中部最宽, 体长为42~70μm,宽 22~50μm,顶刺长 6~8μm。 本种是世界性种,广泛分布 于浅海、大洋和河口。
在我国沿岸是牡蛎、幼鱼的 饵料,大量生殖可形成赤潮, 是太平洋东岸形成赤潮的重 要种类,大量生殖时有发光 现象。
类越冬池中浮游植物的重要组分。
本种多分布于热带水域。我 国香港、大鹏湾有分布。
裸甲藻属
细胞侧扁,圆形或椭圆形, 横沟在细胞中部略下旋,环 绕细胞一周,细胞如具薄壁, 则由许多相同的多角形小板 片组成,色素体多个,盘状、 棒状,呈金褐色、绿色、黄 绿色等。有的种类无色素体。
本属种类海、淡水均有分布, 以海产种类居多,不少种类 是形成赤潮的重要生物。
• 薄甲藻属 薄甲藻属:细胞球形至长卵 形,近两侧对称。 细胞壁明显,大多数为整块, 少数种类由多角形、大小不 等的板片组成。 横沟位于细胞的中部或略偏 于下壳,环状围绕,很少螺 旋环绕。。
纵沟明显。 色素体多数,盘状,金黄色至暗褐色。 有的种类具一红色眼点。 本属种类对低温、低光照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北方地区是鱼
两壳面布满小刺。 微小原甲藻是沿岸种,分布
广,可引发赤潮,造成鱼类 大量死亡。
• 反曲原甲藻 细胞细长,藻体略呈S形。 前端稍圆,顶端略微凹陷, 后端细长而尖细,背部隆起, 腹面微凹。 顶刺细长而尖,副刺短小但 明显可见。
体长为60
横沟位于细胞中部,纵沟延伸到上甲,与顶沟接近。 分布于沿岸水域与内湾,我国广东沿海的大亚湾和大鹏湾有
分布,能产生神经性贝毒。原称短裸甲藻。
薄甲藻科
• 薄甲藻科 薄甲藻科(光甲藻科),细 胞大多为卵圆形,背腹略扁 或腹面中央略凹入,细胞壁 薄,整块或由小板片组成。
浮游植物PPT课件
抚仙湖浮游藻类数量(×104个)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
水深 m
0.5
5.0
10
20
40
50
100
平均
数量最多 层种类数
1月 8.13 6.3 9.48 11.37
12.66 5.98 8.99 14
4月 14.37 12.85
8.33 7.22 2.34 1.10 7.87 29
7月 2.99 18.37 13.71 15.16
3
一、浮游植物的概念
浮游生物(plankton):在海水或淡水中能够适 应悬浮生活的动植物群落,易于在风和水流作用 下作被动运动。分为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和浮游动物(zooplankton)。
浮游植物(即自养浮游生物):它不是分类学单 位,是生态学单位。所有生活在水中营浮游生活 的微小植物,通常就指浮游藻类。
4月份,开始出现温跃层但较弱——浮游植物较均匀地分布 在40m以浅的水层中,40m以深数量很少
7月份,浮游植物上、下层分布显著——更集中于上层,下 层数量极少
10月份,温跃层位置逐渐下降——浮游植物向下移动,下 层数量开始增多
随着气温继续下降,至一月份温跃层消失,浮游植物 的分布又恢复到上、下层较均匀的状态
1.32 0.91 8.58 15
10月 10.35 17.22 24.48 18.12
9.45 3.26 13.82 21
46
温度分层 上层混合程度增加 加剧
47
水平分布
沿岸带>河口区>敞水带(湖心区) 沿岸带有来自地表泾流的外源营养和明显的水体混合,是藻 数量大的主要原因;河口区由于有来自湖水携带的外源营养 的补充,营养较丰富,藻数量也较高;敞水带尽管湖底积聚 着大量的营养物质,但由于较深或分层的缘故,藻数量少
浮游植物PPT课件
a.隐藻门 b.异鞭藻门 大多数种类
c.异鞭藻门硅 藻纲
d.普林藻门 e.绿藻门 f.甲藻门 g.裸藻门 h.异鞭藻门真 眼点藻纲
i.j.绿藻门
13 13
• 眼点--趋光性
绿藻:大部分借鞭毛做趋光运动的细胞都含有一个眼点,其眼点位 于叶绿体内,一般位于鞭毛基部附近靠前的位置。 裸藻:眼点不受叶绿体约束,位于细胞前端。
两条光滑的鞭毛间有一条附生鞭毛
15 或定鞭
三、主要类别的具体分类、分类依据及代表藻类
• 1.浮游藻类主要类别分类及依据
• 蓝藻门 • 绿藻门 • 裸藻门 • 甲藻门 • 隐藻门 • 异鞭藻门
• 2.代表藻类
16
蓝藻门
1.蓝藻门分类及依据
蓝藻门有一纲:蓝藻纲,下分三目。
主要区分特征 色球藻目 颤藻目
1992.4 [5] 浙江省主要常见淡水藻类图集:饮用水水源.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11 [6] 周凤霞,陈剑虹.淡水微型生物与底栖动物图谱第二
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4
2
目录
• 一、浮游植物的概念 • 二、浮游藻类的种类及主要特征 • 三、主要类别的具体分类、分类依据及代
表藻类 • 四、浮游藻类生态分布及意义
• 贮藏物质
由于各门藻类的色素成分与比例不同,所以光合作用同 化产物及转化的贮藏物质也不相同。
11 11
杯状色素体
盘状色素体
板状色素体
星状色素体
片状色素体
12 螺旋带状色素体 12
鞭毛(flagellum)
除蓝藻和红藻外,其余各门藻类均有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均具鞭毛或仅生殖期 具鞭毛的种类。鞭毛的数目、长短、着生位置等各门有所不同。
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浮游植物也是地球上固碳固氮的重要生物。浮游植物尽管微小,但(主要是)海洋扩 大了它们的作用。浮游植物固定的碳、氮的总量比全世界陆生植物的固定总量都要多。据推算 ,浮游植物光合 作用生产的有机碳的总量约为高等植物的7倍,每年约能固定1.7亿吨的氮素。科学家推算,全球每年要产生大 约1000亿吨的二氧化碳,而陆生植物只吸收大约520亿吨,剩下的大部分被浮游植物吸收了。
发光海滩
2014年1月,来自中国台湾的摄影师威尔·霍(Will Ho)在马尔代夫海滩上庆祝婚礼时,有幸见证了会发光的 海岸线这一神奇景象。夜晚,在他的镜头下,一簇簇发光的小型浮游植物如萤火虫般随波荡漾,最终被冲到岸边, 在黑夜中排成一条耀眼的光带,沿着海岸线形成了一条发光的“路”。
这一奇观是由于近海域会发出生物荧光的浮游植物受到海浪的冲击产生的。由于起风,这些会发光的浮游植 物受到海浪的冲击,便开始活跃起来。
浮游植物死后,遗体会连同它们所固定的碳降下,长年累月地堆积在海底,形成海底石油。它们对地球上的 气温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人类把石油从海底抽上来使用,又把大量的碳释放到空气中,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含量比过去2000万年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
浮游植物素有“海洋牧草”之称,是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在决定水域生产性能上具有 重要意义,与渔业生产有十分密切关系,世界著名渔场都处于藻类丰富的海域。
感谢观看
虽然它们已为人熟知,但近年来生物学家才找到产生这一奇观的原因。海洋生物学家豪尔赫·里巴斯(Jorge Ribas)说,这片水域有许多名为“多边舌夹藻”(lingulodinium polyedrum)的发光植物。当这些生物受到外力 作用,例如,浪涌潮汐作用,或是皮划艇、冲浪者等经过时,它们就开始活跃起来,从而产生了发光效果。
附录7 浮游植物名录
附录7 浮游植物名录一、蓝藻门Cyanophyta1、色球藻属Chroococcus1)湖沼色球藻C. limneticus2)光辉色球藻C. splendidus3)微小色球藻C. minutus4)小形色球藻C. minor2、微囊藻属Microcystis5)强壮微囊藻M. robusta6)水花微囊藻M. flos-aquae7)不定微囊藻M. incerta3、平裂藻属Merismopedia8)点形平裂藻M. punctata9)银灰平裂藻M. glauca10)中华平裂藻M. sinica4、腔球藻属Coelosphaerium11)不定腔球藻C. dubium5、蓝纤维藻属Dactyloccopsis12)不整齐蓝纤维藻D. issegularis6、鱼腥藻属Anabaena13)多变鱼腥藻A. variabilis7、束丝藻属Aphanizomcnon14)水花束丝藻A. flos-aquac8、螺旋藻属Spirulina15)极大螺旋藻S. maxima16)为首螺旋藻S. princeps17)大螺旋藻S. maior9、颤藻属Oscillatoria18)针尖颤藻O. peronata19)细微颤藻O. subtillissima20)美丽颤藻O. formosa21)纹饰颤藻O. ornata22)湖生颤藻O. lacustris10、胶须藻属Rivularia23)饶氏胶须藻R. vulariajaoi二、裸藻门Euglenophyta11、裸藻属Euglena24)三棱扁裸藻E. phacus25)刺鱼状裸藻E. gasterosteus26)梭形裸藻E. acus27)尾裸藻E. caudata28)鱼形裸藻E. pisciformis12、扁裸藻属Phacus29)宽扁裸藻P. pleuronectes13、囊裸藻属Trunelomonas30)尾棘囊裸藻T. armata31)华丽囊裸藻T. superba三、绿藻门Chlorophyta14、盘藻属Gonium32)集群盘藻G. sociale33)盘藻 G. pectorale15、实球藻属Pandorina34)实球藻P. morum16、杂球藻属Pleodorina35)杂球藻P. californica17、异形藻属Dysmorphococcus36)肾形异形藻D. reniformis18、多芒藻属Golenkinia37)疏刺多芒藻G. paucispina19、小球藻属Chlorella38)小球藻C. vulgaris39)蛋白小球藻C. pyrenoidosa20、纤维藻属Ankistrode40)狭形纤维藻A. angustus21、盘星藻属Pediastrum41)整齐盘星藻P. integrum42)二角盘星藻P. duplex43)二角盘星藻纤细变种P. duplex var gracillimum44)单角盘星藻P. simplex45)单角盘星藻具孔变种P. simplex var.duodenarium 46)短棘盘星藻P. boryanum22、栅藻属Scenedesmus47)尖细栅藻S. acuminatus48)被甲栅藻S. armatus49)二形栅藻S. dimotphus50)四尾栅藻S. quadricauda51)裂孔栅藻S. perforatas23、刚毛藻属Cladophora52)寡枝刚毛藻C. oligoclona24、丝藻属Ulothrix53)环丝藻U. zonata54)链丝藻U. flaccidum55)颤丝藻U. osullarinqkiitz25、角星鼓藻属Staurastrum56)尖刺角星鼓藻S. apiculatum57)尖头角星鼓藻S. cuspidaium58)近环角星鼓藻S. subcyclanthum59)珍珠角星鼓藻S. margaritaceum60)四角角星鼓藻(变种)S. tetracerum61)成对角星鼓藻S. gemelliparum62)具齿角星鼓藻S. indentatum63)芒角角星鼓藻S. aristiferum64)曼弗角星鼓藻S. manfeldtii65)叉角星鼓藻 S. sp66)膨胀角星鼓藻S. dilatatum67)钝齿角星鼓藻S. crenulatum26、新月藻属Closterium68)别针新月藻C. acerosum69)美丽新月藻C. venus27、鼓藻属Cosmarium70)拟角锥鼓藻C. psendopyramidatum71)四裂鼓藻C. quadrifarium72)颗粒鼓藻C. granatum73)布莱鼓藻C. blyii74)厚皮鼓藻C. pachydermum75)扁鼓藻 C. depressum76)特平鼓藻 C.tupiniir77)特平鼓藻(豆形变种)C. tupiniir var.podolicum 78)葡萄鼓藻(膨大变种)C. botrytis var .tumdum79)美丽鼓藻C. formosulwm80)四眼鼓藻C. tetraophalmum81)着色鼓藻C. tinctum28、凹顶鼓藻属Euastrum82)近海岛凹顶鼓藻E. subinsulare29、蹄形藻属Kirchneriella83)肥胖蹄形藻K. obesa30、四角藻属Tetraedrom84)膨胀四角藻T. tumidu31、纤维藻属Ankistrode85)螺旋纤维藻A. spcralis86)狭形纤维藻A. angustus32、水绵属Spirogyra87)普通水绵S. communis88)假颗粒水绵S. pseudogranulata89)近丘疹水绵S. ubpapulata33、根枝藻属Rhizoclonium90)根枝藻R. sp四、硅藻门Bacillariophyta34、针杆藻属Synedra91)平片针杆藻S. tabulata92)尖针杆藻S. acus93)肘状针杆藻S. ulna94)尖针杆藻(放射变种)S. acus var. radians35、舟形藻属Navicula95)隐头舟形藻N. cryptocephala96)喙头舟形藻N. rhynchocephala97)微绿舟形藻N. viridula98)最小舟形藻N. minima36、等片藻属Diatoma99)普通等片藻D. vulgare37、羽纹藻属Pinnularia100)大羽纹藻P. maior101)著名羽纹藻P. nobilis102)同族羽纹藻P. gentilis38、异级藻属Gomphonema103)卡兹那科夫异极藻G. kaznakowii104)缢缩异极藻粗壮变种G. constrictum39、桥弯藻属Cymbella105)埃伦桥弯藻C. ehrenbergii106)扁肿桥弯藻C. ventricosa107)披针桥弯藻C. lanceolata40、曲壳藻属Achnanthes108)海德曲壳藻A. heideni41、双菱藻属Surirella109)端毛双菱藻S. capronii42、窗纹藻属Epithemia110)斑纹窗纹藻E. zebra43、菱形藻属Nitzschia111)线性菱形藻N. linearis44、脆杆藻属Fragilaria Lyngbye112)克罗顿脆杆藻F. crotonensis113)变绿脆杆藻F. virescens114)海地脆杆藻F. heidenii115)连结脆杆藻(二结变种)F. construens var.binodis116)中型脆杆藻F. intermedia117)沃切里杆藻F. vaucheriae118)钝脆杆藻F. capucina45、四环藻属Tetracydus119)椭圆四环藻(缢缩变种)T. ellipticus var.constricta46、双眉藻属Amphora120)卵圆双眉藻A. ovalis47、波缘藻属Cymatopleura121)草鞋形波缘藻C. solea48、布纹藻属Gyrosigma122)尖布纹藻G. acuminatum49、蛾眉藻属Ceratoneis123)弧形蛾眉藻 C. arcus50、双菱藻属Surirella124)端毛双菱藻S. capronii51、短缝藻属Eunotia125)范休克短缝藻(中型变种)E. vanhearckii五、金藻门Chrysophyta52、锥囊藻属Dinobryon126)圆筒锥囊藻D. cylindricum53、金枝藻属Phaeothamnion127)金枝藻P. confervicola六、甲藻门Pyrrophyta54、角甲藻属Cleratium128)角甲藻C. hirundineua55、多甲藻属Peridinium129)不显著多甲藻P. inconspicuum 130)二角多甲藻P. bipes131)埃尔多甲藻P. elpitierrskyi132)沃尔多甲藻P. volzii七、黄藻门Xanthophyta56、黄丝藻属Tribonema133)囊状黄丝藻T. utriculosum。
史上最全的藻类图谱加辨认细节!
史上最全的藻类图谱加辨认细节!蓝藻门 蓝藻门的藻类多数属于害藻。
蓝藻是⼀种浮游⽣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容易在富营养化的⽔中⼤量爆发。
池塘中出现蓝藻时就应该提⾼警觉,可以通过在早期换掉上层⽔除去蓝藻。
如果使⽤了杀死蓝藻的药物,切记使⽤解毒药!蓝藻死后是有毒的,产⽣的毒素将会对养殖动物构成威胁。
蓝藻门由蓝藻纲组成,这⾥为⼤家介绍的常见藻类包括⾊球藻⽬的蓝纤维藻(指杆藻)、⾊球藻(蓝球藻)、平裂藻和微囊藻;颤藻⽬的颤藻、螺旋藻、席藻(胶鞘藻)和鞘丝藻;念球藻⽬的拟鱼腥藻、鱼腥藻和念珠藻。
⾊球藻⽬ 1、蓝纤维藻(指杆藻)群体胶被⽆⾊透明;淡蓝绿⾊⾄亮蓝绿⾊。
2、⾊球藻(蓝球藻)群体胶被厚,且单独都有⾐鞘,背靠背的两个⼩球。
与平裂藻相⽐,排列较为散乱。
3、平裂藻每两个细胞两两成对,2对为⼀组,4组成⼀⼩群;个体胶被不明显。
4、微囊藻具伪空泡 颤藻⽬ 1、颤藻没有胶质鞘或有极薄胶质鞘;以段殖体进⾏繁殖。
2、螺旋藻呈螺旋弹簧状 3、席藻(胶鞘藻)群体分布。
与颤藻对⽐,有胶质⾐鞘。
4、鞘丝藻有⼀段空的胶鞘 念珠藻⽬ 1、拟鱼腥藻异形胞两端各⼀个 2、鱼腥藻异形胞间⽣单个穿插 3、念珠藻异形胞间⽣,长成串。
硅藻门 硅藻门中的常见藻类⽐较多,⽽且多为益藻。
包括中⼼硅藻纲(中⼼纲)和⽻纹硅藻纲(⽻纹纲)。
⼀、中⼼硅藻纲(中⼼纲) 圆筛藻⽬ 1、直链藻两细胞间有假环沟,两边具棘 2、圆筛藻孔纹 3、⼩环藻常见于淡⽔分外围和中央区 4、漂流藻圆盘形,壳环⾯四周有薄⽽透明的翼状突,翼上有许多射出肋。
5、海链藻以⼀条胶质线相连成串,有的壳缘有刺。
6、⾻条藻胞间以细刺连接 7、冠盖藻胞间管状短链相连,胞壁有明显的六⾓形孔纹。
根管藻⽬ 1、根管藻末端具刺像针 盒形藻⽬ 1、⾓⽑藻从细胞的四⾓⽣出的⾓⽑⽐细胞长。
2、盒形藻⾯粉袋状,两端有突起 3、双尾藻壳⾯中央有⼀条粗直中空的长刺 4、四棘藻两端各有两根粗长的刺状突起 5、三⾓藻六⾓形孔纹壳⾯三⾓形、四⾓形或者多边形。
常见藻类图谱(史上最全版本)
一、硅藻门梅尼小环藻,硅藻门,中心纲,圆筛藻科,小环藻属,单细胞,细胞直径7-30um,细胞圆盘形、短圆柱形或鼓形,带面平滑,没有间生带。
壳面边缘部分的长线纹间无粗短线纹。
中心区平滑,有时具极细的点或放射状线纹,边缘具粗而平滑的楔状肋纹。
PH幅度6.4-9.0,最适PH8.0-8.5,国内外广泛分布。
角毛藻,硅藻门,中心纲,盒形藻目,盒形藻科,是一种小型的海洋浮游硅藻,细胞长35-110um,宽11.5-42um,刺长12.5-100um,细胞小,壁薄,多数单个生活。
邻近细胞的角毛相连,使群体成链状。
角毛的长度,常几倍于细胞体本身。
链端角毛的形态,常和其他角毛不同,短而粗。
细胞行多次间接分裂后,链内出现相异的角毛,于是就分成两条链。
色素体两个或多个,有的种类角毛里也有色素体,是分种特征之一。
生殖方法有:形成复大孢子、体眠孢子和有性繁殖。
角毛藻在海洋浮游生物中占重要的位置,是鱼类的良好食料。
偏心圆筛藻,硅藻门,中心纲,圆筛藻目,圆筛藻科,细胞直径58-100um,细胞单独生活,少数两两相连。
细胞圆盒形。
壳面平,或略有凹凸。
壳面有六角形,多角形或圆形的孔纹,像个筛子,也像昆虫的复眼,有集光作用。
孔纹的排列方式和大小是分种的根据。
壳周在有的种类上有小刺,有的有小突起。
壳环狭而无纹,或有环状纹。
色素体小而多,紧靠在细胞壁,核常在中央。
草食性水生动物的主要食物之一。
长刺根管藻,硅藻门,中心纲,根管藻目,管形藻科,根管藻属,细胞长70-200um,直径4-10um,刺长80-200um,细胞长棒形,侧扁,有背腹之分;带面具发达的半环形的间生带;壳面椭圆形,具弯圆锥形的帽状体,末端具1条细长的刚硬的棘刺,刺长接近或明显超过细胞长度;色素体小圆盘状,2-4个。
生长在池塘、水库、湖泊、河流中。
扎卡四棘藻,硅藻门,中心纲,盒形藻目,盒形藻科,四棘藻属,单细胞或2~3个细胞互相连接成暂时性的短链状群体,细胞长35~110μm,宽11.5~42μm,刺长12.5~100μm,细胞扁椭圆形,细胞壁极薄,带面具多数环状间生待,末端楔形,无隔片;壳面扁椭圆形,中部凹入,由每个角状凸起延长成1条粗而坚硬的长刺;色素体盘状,4个;生长在湖泊、池塘、河流中,多为富营养水体,浮游,分布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一)中心纲(Centricae)
第一目:盘状硅藻目(Discoidales)
1.圆筛藻科(Coscinodiscaceae)
辐射列圆筛
细弱圆筛藻
藻圆筛藻
细弱圆筛藻
细弱圆筛藻
星脐圆筛藻格
氏
圆
筛
藻
格
格氏圆筛藻
氏
圆
筛
藻
星脐圆筛藻星脐圆筛藻
2.海链藻科(Thalassiosiraceae)
诺氏海链藻
太平洋海链藻
3.细柱藻科(Thalassiosiraceae )
第二目:管状硅藻目(Rhizosoleniales ) 1.根管藻科(Rhizosoleniaceae )
柔弱几内亚藻
柔弱几内亚藻
斯氏几内亚藻或斯氏根管藻
斯氏几内亚藻或斯氏根管藻
斯氏几内亚藻或斯氏根管藻
刚毛根管藻
刚毛根管藻
第三目:盒形硅藻目(Biddulphiales ) 1.角毛藻科(Chaetoceros )
翼鼻状藻或翼根管藻
翼根管藻印度变形或印度翼根管藻
翼鼻状藻或翼根管藻
翼根管藻印度变形或印度翼根管藻
密连角毛藻
密连角毛藻
角毛藻单体
角毛藻单体
2.盒形藻科(Biddulphiaceae )
秘鲁角毛藻
秘鲁角毛藻
秘鲁角毛藻
牟勒氏角毛藻
布氏双尾藻
布氏双尾藻
布氏双尾藻
3.真弯藻科(Eucampiaceae)
短角弯角藻
(二)羽纹纲(Pennatae)
第一目:无壳缝目(Araphiadiales)
1.脆杆藻科(Fragilariaceae)
冰河拟星杆藻
冰河拟星杆藻
冰河拟星杆藻
第三目:双壳缝目(Biraphiadiales)1.舟形藻科(Naviculaceae)
舟形藻
第四目:管壳缝目(Aulonoraphiadiales)1.菱形藻科(Nitzschiaceae)
洛氏菱形藻
二、甲藻门(Pyrroophyta)三角角藻
夜光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