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三节重力(20201109173527)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7.3《重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7.3《重力》

教案:7.3《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7章第3节《重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其中 G 为重力,m 为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N/kg。

5. 重力的测量: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和大小,能运用重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和大小。

难点:重力加速度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重物、细线、地球仪。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演示地球引力作用的现象,如地球吸引物体、物体自由下落等。

(2)提问: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引出重力的概念。

2. 重力的概念:(1)讲解重力的定义: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强调重力是一种基本的自然力。

3. 重力的方向:(1)讲解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演示实验:用地球仪和重物进行实验,验证重力的方向。

4. 重力的作用点:(1)讲解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2)演示实验:用细线悬挂物体,找到重心的位置。

5. 重力的大小:(1)讲解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 G=mg,其中 G 为重力,m 为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N/kg。

《重力》PPT课件

《重力》PPT课件
基础巩固题
1.下表是小华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数据。
测量对象
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g/N·kg-1
物体10.1ຫໍສະໝຸດ 0.989.8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4
9.8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和_____________。(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g取为9.8N/kg。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一些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
1.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

G=mg
重力——牛顿(N)
质量——千克(kg)
例题 一辆汽车的质量是3t,则这辆汽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10N/kg)
已知:
m=3t=3000kg
g=10N/kg
求:
G
解:
由重力计算公式得
G = mg
=3000kg×10N/kg
=30000N
答:质量为3t的汽车重力是30000N。
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
例1(2019•毕节)下列物体重力约为1N的是( ) A.一枚大头针 B.两个鸡蛋 C.一头奶牛 D.一张书桌
抛出去的物体最终会落向地面,这是因为地球对它附近的物体有吸引作用。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1.举出几个例子来证明重力的存在。
2.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质量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举起它们的感受也不同。

重力ppt课件

重力ppt课件

地面一样正常进行( D )(福州市2003年中考题)
A.用刻度尺测长度
B.用放大镜看物体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D.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
15. 恐龙的质量可达50 t,则它的体重为_4_9_0__0_0_0___N,相
当于___1_0_0_0____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的体重
16.地面附近或地面上的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引力,这个
7.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斜面 B.物体放在支持面上,物体所受重力方向垂直指向支持面 C.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8. 下列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估计正确的是 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
( B)
B.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15kg

C.一只母鸡的重力大约是1.5N
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0.5kg
9.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
B.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C.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D.重力的单位是kg
10.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C)
应用:看课本(重锤)
怎样确定物体的重心?
(1)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 其几何中心,大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 少数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如环形物 体).
(2)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来确 定.方法是:在物体上任取一点,用细绳从 这点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沿悬绳方向在 物体上画一条直线,然后用细绳这条直线外 的任一点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沿悬绳方 向在物体上画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 即为该物体的重心.(支撑法)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7章7、3 重力教案新部编本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7章7、3 重力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三节重力教案示例:教学课题第三节重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重力,及其方向和作用点.(2)能用G=mg计算重力的大小.(3)通过实验,培养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技能.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重力与质量成正比.(2)在发现重力与质量关系的规律时,指导学生学会用比值来处理数据的方法.(3)在重力的运用上,教多的采用学生讨论,给学生展示课外知识的机会.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重力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与人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2)通过比较简单的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让大多数同学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熟悉探究的过程方法.教学重点重力的三要素教学难点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掌握公式G=mg仪器材料铁架台、细线、斜面、一重物;弹簧测力计、钩码(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方法实验小探究,讨论汇报,实践活动课时安排 1板书设计第三节重力一、重力G(gravity):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二、重力的三要素1.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2. 重力的大小(1)实验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猜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方案与表格:钩码的质量m/kg 钩码受到的重力G/N重力与质量之比(N/ kg)结论:重力和质量成正比.(2)公式:G=mg g=9.8牛/千克3. 重力的作用点: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规则的几何体的重力作用点在几何中心,重力的作用点也叫做物体的重心.4.重力的图示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1.创设情景得出:什么是重力(1)师:请大家观看自然和生活中的几个现象.(2)播放视频:瀑布、投篮、苹果落地(3)师:“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向上抛出的球为什么总落回地面?”、“大家知道牛顿思考苹果落地的故事吗?”(4)请学生简要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观看视频,思考其共同特点:落回地面.回忆小学自然课所知的物体受地球吸引的概念回答问题.(5)由前面故事指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地球的吸引力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gravity).”(在这里,针对善于思考的同学可指出:重力并不等同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但不作深入讲解)(6)在物理学中,重力用大写的英文字母G表示(英文gravity的首字母).(7)师:大家是否能例举一些物体受到重力的现象呢?(强调:地面上以及地面附近所有物体都受重力作用.)师:重力作为一种力,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受力物体是谁?(8)指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物体.(地面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积极举例(跳水、滑滑梯、飞机失事坠毁等).思考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直观讲解:重力的方向(1)演示:让粉笔由静止自由下落.(2)演示:把一物体用细线悬挂在水平铁架台上,把物体抬高后放手,最后竖直悬挂静止.(演示完后点击相应图片)(3)师:从这些现象中,你能猜想出重力的方向吗?(学生容易回答:垂直向下)(4)演示:如上实验中,把铁架台放在一斜面上,演示此时细线悬挂情况.(演示完后点击相应图片)(5)比较两图片,得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方向即为垂直观察粉笔自由下落的方向.观察悬挂重物的细线静止时的方向.猜想重力的方向.观察铁架台倾斜过程中细线的悬挂方向,思考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的区别.水平面的方向)(6)师: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检测一下你的桌子是否水平?(7)介绍水平仪和重垂线的应用.(图片)掌握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不能简单的说“向下”也不是“垂直向下”.知识迁移能力强的同学应能想到利用铁架台实验的思路.积极发现并了解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巧妙应用.3.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1)演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把一个钩码(50克)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钩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约0.49N).(2)师:你的体重(质量)是多少千克呢?你觉得你的重力大还是一个钩码的重力大?(3)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力大小和它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吗?(看学生情况也可启发学生自己提出)(4)组织学生猜想(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和制定表格(6)请各小组交流方案和表格,帮助总结出实验方案和表格.(指出应多测几组数据)(7)请学生分组实验并收集数据.提出要求: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尝试发现规律.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重力的办法.根据日常经验应能回答自己重力比一个钩码的重力大.积极猜想物体的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能提出:物体质量越大,所受重力越大.分组讨论实验设计方案,以及所需记录的物理量,并且根据方案制定实验表格.积极交流实验方案和表格,如:钩码的质量m/kg钩码受到的重力G/N(8)请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和所发现的规律.根据情况可提醒学生计算G与m的比值,在表格中补充一列,如:钩码的质量m/kg 钩码受到的重力G/N重力与质量之比(N/ kg)0.1 0.98 9.80.2 1.96 9.80.3 2.94 9.80.4 3.92 9.8(9)由实验可总结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比值是9.8牛/千克(用g表示).(对有的同学得出的比值不正好等于9.8可稍作解释)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可以写作:G=mg强调:①在公式中,m的单位需用千克,计算出的G的单位才是牛.②g=9.8 N/ kg,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③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属性,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作用,是一种力.在近地面范围内,重力是质量的9.8倍左右,但比如在月球上,物体所受引力约为地球上的1/6.(举例:宇航员的称重图片;播放宇航员月球行走的图片.)(10)师:请同学们计算自己的重力?认真实验并记录数据.认真分析研究实验数据,总结发现规律.通过计算G与m的比值发现规律:G与m的比值基本上是一定的,即G与m成正比.理解和掌握重力和质量的计算关系.理解质量和重力的区别.掌握用公式计算重力的方。

人教版物理八下7.3重力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下7.3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下7.3 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第三节“重力”。

本节课主要介绍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作用点以及重力的方向。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指向地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作用点和方向。

2. 能够运用重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施力物体。

2. 重力的作用点及重力的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力演示仪、悬挂物体演示仪。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重锤、悬挂绳、平衡尺等)、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地球附近的物体为什么总是落回地面,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对物体的作用力。

2. 讲解重力的概念:介绍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本质。

3. 演示重力实验:使用重力演示仪,展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4. 讲解重力的作用点:通过悬挂物体演示仪,引导学生观察重心位置,理解重力的作用点。

5. 讲解重力的方向:通过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6.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观察重心位置,验证重力方向。

8. 布置作业:(1)课后阅读材料:了解重力的历史和发展。

(2)思考题:为什么地球附近的物体总是落回地面?(3)实验报告: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六、板书设计重力1. 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施力物体:地球3. 作用点:重心4. 方向:竖直向下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材料:了解重力的历史和发展。

7-3重力电子教案

7-3重力电子教案

课题重力备课时间2、23 课时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知道重心的概念.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德育目标: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教学准备及方法教材中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用在坐标上作图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同时利用图象法.关于重力的方向,教材中首先说明用线将物体悬挂起来后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叫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通过想想议议让学生明白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最后告诉学生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认为是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物体的重心,渗透了“等效法”.教学过程调整修改一、自主学习:重力的概念:(一)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力,这个力就是万有引力。

(二)重力的概念:1.试一试:把一物体用力抛向高空,你能看到了什么现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一猜:我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4.想一想: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_________重力的受力物体是什么?_______练习:熟透了的杏子离开树枝后,总是落向地面,这是由于杏子受_____力的作用,这个力是对杏子施加的二、实验探究:(一)重力的大小:G=mg1.猜一猜: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有关。

《重力》PPT课件

《重力》PPT课件

巩固练习
1.下列哪个物体所受的重力接近于10N( B ) A.一支铅笔 B.一升水 C.一张课桌 D.一台电视机
2.小球沿斜面加速下滑,关于小球所受重力的 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C )
3.关于g=9.8N/kg的含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C ) A.1kg等于9.8N B.质量是9.8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N C.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D.质量是9.8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1.将小1p球pt.悬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待小球静止时,观察细线的方 向,在cP课nPT本P103图3-48甲中画出细线的位置。
2.将铁课件架台倾斜一个角度,观察细线的方向,在课本P103 图3-4/nk8/e乙jia 中画出细线的位置。 3.根据语文实验现象确认重力的方向
课件
/kejia n/yu
解:
G=mg =3kg×9.8N/kg =29.4N
答: 球所受的重力为29.4N。
G=29.4N

质量为50克的小鸟,它

在天空中飞行时受到的 重力为多少?
你了解食物包装说明书上的“净重”.“毛 重”的含义吗?
净重:是单指产品的质量。
毛重:是指产品的质量和包装该产品 所需的包装用品的质量之和。
质量与重力的比较
(二)重力的作用点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是其几何中心
G 球心
G 对角线的交点
粗细均匀的棒的 重心在它的中点
思考: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三)重力的大小
注意: 质量
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就是这个物体的物重! 重力
重力大小的相关因素
重力作为一个力,其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题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题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等过程,掌握重力的相关知识。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重力知识,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重力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重力的作用效果,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重力概念。
6.适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5.强调重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重力的作用使得物体落地、水流向低处等,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力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内容:讲解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等,并通过实验演示重力的测量方法。
3.课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重力知识的掌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题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方向、作用点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计算物体的重力、分析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等。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测量重力大小的实验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a.质量为5kg的书
b.质量为200kg的人
(3)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

《重力》PPT课件

《重力》PPT课件
2、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 这个定值用g表示,g= 9.8N/Kg 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它所受到重力大小为9.8N。
3、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为:
说明:m单位用Kg,重力G的单位才是N,粗略计算可取值为g= 10N/Kg。
补充说明:不同地方,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一般不同,随纬度的增高g值增大,赤道最小,极点最大。
二、重力的大小
设计实验:
把质量均为50 g的 3个钩码,逐个增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记下示数。
二、重力的大小
观察并记录: 弹簧秤下端悬挂一个钩码时,弹簧秤的指针所在位置。
进行实验:
二、重力的大小
观察并记录: 弹簧秤下端悬挂两个钩码时,弹簧秤的指针所在位置。
二、重力的大小
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跟重力方向一致,这个方向叫做竖直向下。
重力的方向:物体自由落向地面的方向。
三、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三、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三、重力的方向
重垂线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因为在一根线下挂重物时,重物静止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悬线下垂的方向跟重力的方向一致。
三、重力的方向
每个苹果的重力方向均指向地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1)质量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重心:它的圆心、球心、几何中心。
四、重心
G
G
G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质量均匀、外形规则的唱片的重心在它的圆心上.
四、重心
G
G
(2)质量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物体重心:可以用悬挂法确定。
二、重力的大小
观察并记录: 弹簧秤下端悬挂三个钩码时,弹簧秤的指针所在位置。

2023年《重力》说课稿

2023年《重力》说课稿

2023年《重力》说课稿2023年《重力》说课稿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及航天资料片探究万有引力的存在、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观看航天资料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及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教学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具:弹簧测力计、钩码、重垂线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落向地面(地球)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如:河里的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苹果落地等。

二、新课教学1、重力的产生教师: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

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面附近的物体。

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

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2、重力的方向教师:重力是一种力,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重力也有三要素。

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落向地面时的方向,这个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重力的方向可用来检查房屋的墙壁是否竖直。

我们常看到建筑工人用一根重垂线检查墙壁就是应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个道理。

测绘人员用的水平仪下悬着重垂线,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来测定仪器是否水平。

你有兴趣的话,可以采用这类方法检查家中的电冰箱放置的是否水平。

3、重力的大小(1)、实验:两个钩码的大小、形状和材料都不同,但是它们的质量都是50克。

我们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它们的重力。

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3节 重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3节 重力

G-m 图象,若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说明二者成正 比;或算出重力 G 与质量 m 的比值,若为一定值,则说
明二者成正比 .
13.蜂鸟是人们已知的质量最小的鸟,它的卵也是 人们已知的最小的卵,有一种蜂鸟,产下了一只卵后自 己的质量仅为 2 g,若这枚卵仅仅重 1.96×10 这只蜂鸟产卵前的质量为多少克?

15 . (2018· 玉林 ) 下列物体重力约为 1 N 的是 ( B ) A.一枚大头针 C.一头奶牛 B.两个鸡蛋 D.一个篮球
16. (2018·杭州)如图为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 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最高点所受到的力 ( B )
A.只有重力 B.重力和空气阻力 C.重力和手的推力 D.重力、空气阻力和手的推力
(1) 当发生超重现象时,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或拉力
大于 (填“大于”或“小于”)其所受重力.
(2)高处的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速度越来越快,物 体处于
失重
状态(填“超重”或“失重”).在日常生活
中,你还遇到过哪些超重或失重的现象,请举出一例, 并说明所举实例是属于超重还是属于失重: 蹦极(先失
重后超重)
3.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一谚语中,水往低 处流的原因是水受到 重力 是 地球 . 的作用,该力的施力物体
知识点
重力的大小及方向
4.(易错题)关于 g=9.8 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它质量的 9.8 倍 B.物体的质量是它所受重力的 9.8 倍 C.质量是 1 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 N D.1 kg=9.8 N
第七章

第3节 重力
1.重力:物体由于 地球的吸引 而受到的力叫做 重力,用符号 G 表示.

八年级物理03 第七章 力 第3节 重力

八年级物理03 第七章 力 第3节 重力

第9页
▶学习小助手
第七章
第3节
第 10 页
◆知识点五 重力的由来
第七章
第3节
8.牛顿精心研究了历史上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成果后提出:宇宙 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
万有引力 。
答案
第 11 页
合作探究
第七章
第3节
★互动探究1 实验探究 分组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大小的关系。 【提出问题】 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猜想和假设】 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大小成 正比 (选填“正比”或“反比”)。
答案
第 16 页
第七章
第3节
★互动探究1 实验探究 (2)其他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是 (选填“是”或“不是 ”)9.8 N/kg。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请你添加实验步骤完成该实验探 究,添加的实验步骤是用托盘天平分别测出圆柱体铝块、铜块的 质量;用托盘天平分别测出圆柱体铝块、铜块的质量;用弹簧测力 计分别测出它们所受的重力;计算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然后与钩 码实验结果比较 。
实验次数 钩码的质量m/kg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N/kg
123456
第 14 页
第七章
第3节
★互动探究1 实验探究 【分析与论证】 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图象。
第 15 页
第七章
第3节
★互动探究1 实验探究 分析实验数据及图象得出结论: (1)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成 正比 。 (2)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比值是 9.8 N/kg 。 【交流与合作】 (1)上述实验中钩码的质量取值50 g,为了验证钩码的质量是否准 确,需添加的实验器材是 托盘天平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

重力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科学家经常用估算的方法来获得事物的有关信息。

估算不是胡乱猜测,它的结果是根据已知的信息进行合理推测得到的,下面是小明的一些估算值,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A.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 mm B.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5 m/sC.一个初中生所受重力约为500 N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 kg2.如图是小明利用重垂线检查墙上的画是否挂平的情景。

当重垂线静止时,发现重垂线与画的长边不重合,为了把画挂平,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把画的左边调低一些B.把画的左边调高一些C.换用质量较大的重锤D.调整重垂线,使重垂线与桌面垂直3.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kgC.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5mD.一本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约为10 N4.下列有关估测值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一个苹果质量约有1.5kg B.冬天,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8℃C.某中学生重约为500N D.蜗牛爬行的速度约为0.1m/s 5.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举行,跳跃式滑雪运动员也在积极备赛训练,下图正确表示滑雪运动员在空中时滑翔时所受重力示意图的是()A.B.C.D.6.下列是关于重力和质量关系的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质量为9.8kg的物体,所受重力是1NB.1t木材和1t钢铁相比,钢铁受到的重力大C.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成正比D.质量增大为原来的几倍,重力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因此物体的质量和重力是一回事7.下列生活中的物理量估计正确的是()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35厘米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克C.两只鸡蛋所受的重力约为1牛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米/秒二、填空题8.如图所示,撑杆跳高时会将竿压弯,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运动员腾空越杆后最终会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___________作用。

7 3重力

7 3重力

四、重心
1.概念: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2.确定: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
五、重力的由来
1.发现的科学家:牛顿。 2.万有引力: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的相互吸引的力。
想想议议
你知道以下这些现象吗?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什么呢?
抛出去的物体往下掉
水往低处流
G /N
实验结论:
(1)物体受到的重 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 正比 关系
(2)物重跟质量的 比约等于_1_0__N_/_k_g 。
m/kg 0
二、重力的大小 1.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 G g 或 G mg m
3. g= 9.8 N/kg。它表示质量为1 kg 的物 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为计算方便在粗 略计算时可取g =10 N/kg。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的。
三、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应用
铅垂线
铅垂线
水平仪
想想议议
我们平时说的 “下”,到底指 的是什么方向?
F
F
地球吸引物体的每 一个部分。
G
作用效果上就好像作用 在某一点上的一个力。
四、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 它的几何中心上。
小实验
实验 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1.用什么工具测量重力? 弹簧测力计
如何测量重力的大小? 把已知质量的钩码挂
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 码所受的重力大小。
2.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重力,并记 录在表格中
质量 m/kg 重力 G/N
进行实验……
3.画出重力跟质量关系的图象 (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

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应用。

3.知道重力的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设备、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倾泻而下的瀑布、空投的军事物资、抛出去的渔网等与重力有关的画面。

观看视频并思考:为什么视频中瀑布、渔网、降落伞都会落向地面?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重物下落原因的认识,激发学生兴趣。

一、重力思考:视频中的瀑布、渔网、空投的物资为什么会下落呢?思考:上升的直升机、回答物体下落的原因。

学生分析归纳出地球通过地面附近上升的物体也受到重力,强化地球新课教学新放飞的风筝都是向上运动,它们是否受重力的作用?如果没有重力,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场景?播放太空授课的视频。

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

学生描述如果没有重力会出现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重力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 知道重心的概念。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生成】
1 •什么叫力?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2 •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时,通常用_________把力的__________ 都表示出来,具体作法是:沿
力的________ ,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___________ ,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
________ ,用线段的_________ 或________ 表示________ 。

3•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__________ ,简称_________ ,它用符号________ 表示。

【新知探究】
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地球的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通常把重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重量。

3•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______________ ,写成数学表达式为。

4 •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___ 的。

5 •重力在物体上的______________ 叫物体的重心。

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
的_________________ 。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

)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重力的由来
1. 重力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___ 表示,单位是______ 。

2. 重力的产生是来源于 ____________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 ,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 。

3. 动手作6.3-1的小实验,亲身感受引力。

(同桌合作)
4. 利用身边的物品,演示三个和重力有关的小实验。

5.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或应用与重力有关?请举二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任务二:重力的大小
1. 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吗?___________ 。

比如:_______________ 。

2. 猜想: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我猜想的依据是。

3. 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中如何确定砝码的重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数据记录表格:
(4 )根据收集的实验数据:
① 计算出每次实验中 G 与m 的比值,大约是 __________ ② 用描点法作出图 6.3-5的图像,并在组内交流。

(5) 通过计算和作图,我们可以得到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 ,表
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将你的实验结果和课本结论对照,是否有较大偏差?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如何 改进?(组内交流)
(7)除了质量外,重力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并和他人交流。

任务三:重力的方向
1. 演示重垂线实验
通过实验可以知道,重力的方向是 ___________ ,并列举生活实例加以证明。

________________ 2. 观察图6.3-7用语言描述如何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______________ 。

亲自动手试一试, 你能成功的! 任务四:重心
1.重心是指 __________ 。

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物体的中心即是物体的重心。

2 .均匀正方体的重心在 __________ ,均匀球体的重心在 __________ ,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 在 ______________ 。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三、全班交流、精讲点拨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使物体受到的力,而不是地球的吸引力。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

•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一般在其几何中心,而不规则的物体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交流探索实验探究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达标检测】
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就是
______ ,月亮能绕地球运 动而不跑掉就是受到 作用的结果。

5.月球对它表面的物体也有引力,并且这个引力是地球的 1/6,一个在地球上能搬动 600N
重的物体的人,在月球上能搬动 ( )
A 、大于600N 重的物体
B 、小于600N 重的物体
C 等于600N 重的物体
D 无法确

6. 一个质量是 50kg 的同学,他重多少?如果要把他抱起来,你所用的力至少是多少牛? (g=10N/Kg ) 【巩固提升】
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B .只有跟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用
2•苹果从树上下落,是因为受 ______ 力的作用,它的运动方向就是
______ 力的方向,我们
把这个方向叫 _______ 。

3•通过把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叫 ________ 为 ______ ,用文字叙述为
4•下面关于重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 C 玩具“不倒翁”不倒就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是表演的需要
,它与物体的 ______ 有关系,这个关系用公式表示 O

B 、重力作用不需要地球与物体相互接触 D 、走钢丝的运动员,手中都握有一根长杆
C. 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用
D.只有竖直悬挂着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2 •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向上抛出的篮球,在上升过程中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B. 汽车在坡路上下行,受到的重力是垂直于坡面的
C.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 地面附近的物体在没有受到支持的时候要向地面降落,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 故 3. —个中学生的体重最接近 ( )
A. 5N B . 50N C . 500N
D . 5000N
4.
下列关于
“ g=9.8N /kg ”所表示的物理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1kg 物体的质量是9.8N
B . 1kg 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N
C.重Ikg 物体的质量是 9.8N D . 9.8kg 的物体重1N
5. 掉在地上的乒乓球会向上弹起,在乒乓球向上弹起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乒乓 球( )
A.不受力
B.只受重力
C .受到重力和弹力
D .只受弹力
6.
在空中飞行的子弹沿曲线很快落回地面,

子弹在此过程中受到的重力方向是 ( )
A.子弹的飞行方向 B .始终竖直向下 C.始终垂直于地面向下
D .以上都不

7. 足球前锋队员面对已封住角度的守门员,轻轻地将球一挑,足球在空中划过一条弧线进 入球门,若不计空气阻力,足球离开脚面后,使其在空中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施力物体是
&若先后在地球上和月球上分别用天平和弹簧秤称同一物体,会发现 ( )
B .天平示数变小,弹簧秤示数不变
D .天平示数不变,弹簧秤示数变小
600牛顿的人到了月球上重 _______ 牛顿,此人的质量
是 _____________ 千克。

(g=10N /kg )
10. 重3牛顿的均匀小球从斜面上滚下,画出这个小球受到重力的图示。

11.
用弹簧秤称出某物体重
1.5牛顿,能否用最大量程是 200克
的天平称它的质量?
A.前锋队员 B .守门员
C .地球
D .足球
A.天平示数变大,弹簧秤示数不变 C.天平示数不变,弹簧秤示数变大 9.月球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