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应与日常课堂教学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应与日常课堂教学相结合
目前研究性学习业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口号,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正日益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就近几年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和教学实践来看,各试点学校普遍是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或依附某个独立学科而独立设置课程)或者干脆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课来上.而很少把研究性学习与我们各科日常教学相结合.由此我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不应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设置,而应把它作为一种学习的思维和方式, 一种新的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来看待.我们可以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具体学科,形成所说的英语研究性学习、历史研究性学习、美术研究性学习等等,但这种引入也只能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介入改进以及渗透,但不能代替我们现行的学科类别.研究性学习要取得实效就必须与我们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重点从英语研究性学习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阐释这一问题.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非独立课程教与学思维策略和方式
一研究性学习的提出及开展
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是1999年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部分专家正式提出的.自提出之后就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研究性学习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全国范围的展开, 现已成为教育界的“宠儿”,甚至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口号,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正日益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为什么研究性学习自一提出之后短时间内就发展得如此迅猛呢?我想原因不外乎几点:一是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的确代表了教育的某些方向有其自身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它的根本出发点和国家大力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谋而合;二是目前中国基础教育的确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全国上下特别是一些教育专业人士和亲临教育一线的教师们还有广大学生渴望改变教育现状的愿望都比较强烈;三是研究性学习跟近几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相吻合的.我们前几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对整个教育现状都没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变,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本身也需要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实现新的突破.
研究性学习短短几年内迅猛发展开来,从大的教育环境来看这的确是一件好事情. 但当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生事物,还存在广泛地争议(包括它的定义、特点、实施等等)时,很多年学校只是积极响应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一呼而上,独立开设了很多研究性学习过程,结果收效甚微,于是他们走向了极端,表面上搞一些研究性学习的花架子应付一下上级检查演演戏,背后教学还是采取以前应试教育的那一套,甚至因为个别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的失败(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没有真正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精神而仓促盲目开展可能是主要原因)而更加顽固地坚持老一套教学方法而排斥一切新课程的要求和精神.我们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所以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循序渐进,谨慎而科学的对待,否则我们的教育就会走向浮夸的盲目之中. 教育是一种非常严肃而神圣的关系到人的未来发展的公益事业,不容许有半点浮夸和盲目.然而近几年中国教育界的确存在着一些浮夸风的现象,一讲素质教育好象自己早就在搞素质教育,从未搞过应试教育,或者干脆将素质教育作为兴校的幌子实际上却”挂羊头卖狗肉”,说到研究性学习,好象过去的教育就没有研究性,只有抛开课本另找一些课题进行,才能算事。按教材进行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就不叫研究性学习。作为新事物的研究性学习,很多学校不注意将其与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及传统教育方式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作风衔接起来,而只是把研究性学习当成一种难以实践的口号或者象
征性地设置一两门独立的课程来开展却不重视平时教学工作的”研究性”,课程改革成效不大也是显而易见的.
由此我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不应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一种学习的思维和方式, 一种新的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我们可以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具体学科,形成所说的英语研究性学习、历史研究性学习、美术研究性学习等等,但这种引入也只能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介入改进以及渗透,但不能代替我们现行的学科类别.研究性学习要取得实效就必须与我们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我们平常的每一堂课都力求具有一定的”研究性”,既能够落实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又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和思考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重点从英语研究性学习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阐释这一问题.
二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英语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是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更新,是学习的革命。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为主,探索性为基础,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创造能力。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体验科学的态度、科学的规范、科学的思想,体验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感觉等。它不同于学法指导,是学法指导的扩展与提升。
所谓的英语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究性的方式去研读课文中的英语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应用有关的知识去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是既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学习方式,也有课文学习过程的研究性学习,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所以我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知识的整合性,强调学习过程的参与性实践性和学习效果的人文性应用性.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重自主、重过程、重应用、重开放、重问题, 把握好英语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性、开放性、整合性、创新性、合作性等特征。
三日常英语教学工作中应贯彻研究性学习精神.
1 英语教师应真正领会新课程标准和精神
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下,首先要确立两个新的英语教学观:
(1) 理解英语学科特质,重视”人文性”但不能忽略”工具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英语课程的性质是这样界定的:“英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学要把握好几条准则:重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但要避免”泛人文”代替英语,英语不等于文化和思想; 英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不能把英语仅仅看作是一种交际工具,工具性只是英语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英语教育既不应该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物化”教育,也不应该只强调”泛英语”性而忽视工具性. 英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辨证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