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 复习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1.明确指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的学者是?〔韦伯〕2.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哪个国家?〔法国〕3.社会学研究功能中的解释性功能所要答复的问题是?〔社会“为什么”〕4.我国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时间是?〔1982年〕5.不同群体针对稀有资源的斗争称为?〔冲突〕6.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称为?(正向社会化)7.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芝加哥学派〕8.随着人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而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是什么关系?〔地缘关系〕9.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是社会学的?〔实证性特征〕10.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被称为?〔文化交流〕11.各种文化集丛不是散漫的、孤立的,它们在功能上互相联系、互相依存而构成一个特殊的文化整体,这个文化整体就是?〔文化模式〕12.作为社会互动的最普遍的形式,同时也是个人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维系的最基本前提是?(合作)13.职业学校教育属于?〔基本社会化〕14.最早提出“角色”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是?〔G·H·米德〕15.把榜样的行为当作教训是?(反模仿)16.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17.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是?〔0—20人〕18.组织和初级群体相区别的最显著的特征是?(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19.被视为克服“市场失灵”最有效机制的社会组织是什么?〔政府〕20.进化论的社会分层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谁?(伦斯基)21.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以符合社会标准的手段行事,这种偏差行为是? 〔形式主义〕22.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社会学家有不同的答复。
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什么?〔社会事实〕23.“后工业社会论”提出,处于主导地位的是?〔专业与技术人员〕24.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持这种观点的社会学者是? 〔斯宾塞〕25.第三部门组织与私人组织的最根本的区别?〔非营利性〕26.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是?(“社会人”)27.非政府组织又称为?(第三部门)28.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什么?〔工业化〕29.社会制度的核心是什么?(价值标准)30.构成社会制度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要素?(价值要素和标准要素)31.最早提出社区概念并作了经典阐述的社会学家是?(滕尼斯)32.认为社会分层是社会不平等的表达,是社会运行过程的需要,这是社会分层理论流派中的? 〔功能论〕33.“组织平衡理论”认为,组织的存在和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即? 〔组织成员的奉献与满足〕34.“后工业社会论”的提出者是哪位美国社会学家?(贝尔)35.组织与初级群体最显著的区别是?〔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36.把文化价值要素引入理论模式中,考察文化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作用的区位学理论是什么理论?(社会文化区位学理论)37.依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划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称为?(社会分层)38.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分化最明显的社会群体是哪个群体?(农民)39.城市有别于乡村的根本特征是? 〔人口集中度高〕40.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是什么?(习俗控制)41.盛行于20世纪20~30年代,侧重于从社会结构角度解释社会问题的理论是什么?(社会解组理论)42.亚国家组织或秘密团体对非战斗目标发起的有预谋、有政治目的的,通常故意影响视听的暴力行为,称之为?〔恐怖主义〕43.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44.孔德认为,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这些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45.刑法这一社会控制方式属于?〔宏观控制、制度化控制、外在控制、消极性控制、法律控制〕46.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有?〔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47.社会现代化包括哪些?〔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社会结构分化、生活方式的世俗化〕48.根据表现方式来看,偏差行为可分为哪些?〔偏差行动、偏差习惯、偏差心理、偏差文化〕49.从身分到契约的转变,其实质是什么?〔人的解放、法治取代人治、自由流动取代身分限制、文明程度提高的一个标志〕50.什么是社会风险?指可能引发社会动乱不安和社会冲突的不确定因素〔2分〕,这种不确定因素可能来源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社会学概论复习【精选文档】
社会学概论复习一、名词解释1。
社会建立在一定的地域上的,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享有共同文化的,通过持续互动能保持相对独立的人类生活共同体2.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既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特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即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3.社会控制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手段与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与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4。
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库利:初级群体是指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与合作特征的群体.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6.社会流动社会流动也叫“社会位移",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社会流动既表现为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也表现为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实质上是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7.社会化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化不仅是青少年时期才会面临的问题,而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8。
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9.角色失调1)角色冲突指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的角色期望发生冲突的情境,也就是个体不能执行角色提出的要求就会引起冲突的情境。
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往往有不同的地位、身份与角色.如果它们互不相容,出现矛盾,个体在心理上感到的冲突就是角色冲突。
2)角色不清个体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或者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还没有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也会造成角色不清。
3)角色中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的现象.4)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的角色。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我们对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和人们社会行为的科学。
从宏观的角度涵盖了社会学的各种研究对象。
从微观的角度把重点放在了人们的社会行为上。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至少有数十种不同的说法,比如:社会学研究——社会组织;社会文化;社会群体;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社会进步;社会制度;人类共同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特别是互动的社会形式;国内外学术界有代表性的三种看法:第一种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其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等人,并由此开创了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
第二种侧重以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韦伯等人,并由此开创了社会学中的人文主义社会学传统。
第三种是不属于上述两种说法的,其中有些观点影响较大,但最终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其中主要有“剩余说”、“学科说”、“调查说”、“问题说”、“未定说”等。
综合学术界的主要看法,我国社会学界两种主导性的观点是:(1)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即“社会运行论”。
(2)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和社会行为进行系统、客观研究,揭示社会存在和发展基本原理和过程的社会科学。
2、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整体性、综合性、科学性、现实性四、社会学的功能1、进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参与社会发展的计划与规划,为政府宏观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开展社会问题研究,帮助政府科学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3、为社会工作和社会管理提供必需的社会学知识。
4、普及社会知识,促进公民社会参与,指导人们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社会方式。
第二章、社会学发展简史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社会学创立的标志:孔德在1838年发表《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在这部著作中他第一次使用了“社会学”这个名称,这标志着社会学的正式诞生。
1.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两次大革命(资产阶级政治革命、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经济危机、贫富悬殊、自杀、失业、犯罪),从而催生了社会学。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一)2024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引言概述社会学概论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研究范围主要涵盖了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人类行为等方面。
本文将给出社会学概论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回顾和理解这门学科的关键概念和理论。
正文内容1. 社会学的定义与范围- 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群体、群体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旨在揭示社会的结构、功能和变迁规律。
-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等,涉及个人、小组、社会以及全球范围。
2. 社会学的理论框架-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用于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注重个体与社会交互中的符号使用和意义构建,强调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社会冲突理论:聚焦于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冲突的产生和影响,关注阶级、种族、性别等方面的社会不公正。
- 结构主义理论:强调社会结构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社会行为受到社会结构的限制和约束。
- 解构主义理论:质疑社会的固化观念和主流知识,关注权力和话语的运作。
3. 社会学中的核心概念- 社会化:指个体在社会中通过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与价值观来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
- 社会结构:指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的总和,包括家庭、教育机构、经济系统等。
- 社会群体:指由个体组成的具有一定共同性和互动性的集合体,如家庭、团体、社区等。
- 社会变迁:指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结构的不断演变和改变。
- 社会问题:指对社会成员生活和社会秩序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和情况,如贫富差距、失业问题等。
4. 社会学研究方法与技巧- 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采集人们对某一问题的意见和态度,以量化的方式获取数据。
- 深度访谈:借助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深入了解被研究对象的思想、感受和经验。
- 实地观察:研究者亲自参与或观察研究对象所在的环境和行为,了解其真实情况。
-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和概括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总结。
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精编版
《社会学概论》一、填空题、选择题●"依附理论"代表人物是(弗兰克)和(普雷毕什)。
●(严复)提出的“群学”,介绍西方社会学,为中国社会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产权)是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最终消灭了剥削制度●(家庭制度)是最初的、本原的社会制度。
●(精神文明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劳动就业)是解决劳动者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的杠杆之一。
●(劳动资料)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主要标志。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维持农村社会运行的主要纽带。
●(社会变迁)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社会分层)是社会分化的一个最重要形式。
●(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社会制度)是进行社会分析的焦点。
●(生产力)是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技术的要素的总和。
●(生存、享受和发展)是人类需要发展的三阶段。
●(剩余产品)的出现,是社会人口分裂为不同阶级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需要)是社会生活的起点。
●(自我发现)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次飞跃。
●“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竞争)●“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
(归属与爱的)●“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安全的)●“后工业社会会”论是由谁提出的(贝尔)。
●“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库利)。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享受主义)。
●“社会”一词源于(中国)●“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
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
(社会进化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是哪种社会变迁理论。
(历史循环论)●《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托夫勒)。
●1838年10月,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他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了社会学这个词,他又被西方誉为"社会学之父"。
●1948年,(英国)宣布已建成“福利国家“,标志社会保障制度在局部范围内已进入成熟阶段。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课程代码00034)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1、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学者是【 A】A.孔德B.斯宾塞C.涂尔干D.马克思2、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 B 】• A.社会规范• B.社会事实• C.社会制度• D.社会问题3、作为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开始就提出要建立中国自己的社会学的学者是【 C 】• A.严复• B.章太炎• C.费孝通• D.雷洁琼4、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是【 A 】• A.问卷调查• B.实地研究• C.深度访谈• D.定量分析5、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是【 D 】• A.问卷调查• B.实地研究• C.定量方法• D.定性方法6、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是【 C 】• A.生产关系• B.交往关系• C.社会关系• D.群体关系7、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和吸收的过程是【 A 】• A.文化传播• B.文化采借• C.文化杂交• D.文化冲突8、交换理论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种相互的交换过程。
其创立者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 C 】• A.马克思• B.雷克斯• C.布劳• D.帕森斯9、“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是【 A 】• A.基本社会化• B.正向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反向社会化10、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是【 D 】• A.基本社会化• B.正向社会化• C.反向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11、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是【 C 】• A.互动论• B.交换论• C.拟剧论• D.理性选择论12、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最重要的特征就是【 B 】• A.个人选择• B.印象管理• C.自我坦白• D.扮演角色13、相距122厘米至365厘米以内的距离,是【 C 】• A.亲密距离• 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 D.公众距离14、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是【A 】• A.合作• B.学习• C.共享• D.交换15、家庭、邻里、游戏伙伴等属于【D 】• A.初级群体• B.次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同辈群体16、基金会、俱乐部、工会、商会、艺术团体、科研机构、宣传鼓动团体一般被称为【 C 】• A.第一部门• B.第二部门• C.第三部门• D.第四部门17、属于教育制度的潜功能的是【A】• A.社会控制功能• B.传播知识功能• C.文凭功能• D.社会选择功能18、最早提出社区这一概念的社会学家是【 B 】• A.涂尔干• B.滕尼斯• C.齐美尔• D.韦伯19、韦伯提出的进行社会分层的三项标准是【 B】• A.经济、政治和文化• B.财富、权力和声望• C.财富、权力和文化• D.权力、社会和地位20、20.社会分层是社会不平等的体现,它之所以在各个时代、各个社会中普遍存在,是因为社会运行过程的需要。
《社会学概论》课程知识 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课程知识复习学习材料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被称做(D)A问卷调查B实地研究C社会实验D非介入性研究2、表示人的出身、地位或资格,具有继承性和不可更改性的概念是(B)A户籍B身分C单位D契约3、要把社会问题的防治放在全球环境中进行考察,这是社会问题防治的(C)A长期性思想B整体性思想C全球性思想D全局性思想4、在组织控制中,对正在实际进行操作的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监控,使组织成员的行为始终指向组织的目标,这一过程被称为(D)A沟通控制B预先控制C反馈控制D现场控制5、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A)A继续社会化B反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D基本社会化6、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是(B)A基本社会化B正向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7、社会唯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A韦伯B马克思C布劳D涂尔干8、以与社会主流或主导文化所不同的文化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被称为(C)A偏差行动B偏差习惯C偏差文化D偏差心理9、学校通过记过、开除等手段防治学生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这种控制形式是(D)A宏观控制B非制度化控制C道德控制D消极性控制10、在特定地域内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的人的总称是(D)A人力资本B人口资本C人力资源D人口资源11、按照社会变迁的发展方向,社会变迁可分为(C)A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B自发变迁与有计划变迁C社会进化与社会倒退D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12、社会学研究应该在回答“将会怎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指的是社会学的(D)A描述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C预测性功能D规范性功能13、社会唯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A韦伯B马克思C布劳D涂尔干14、社会学界常以外在的关联形式为标准,把社会关系分为(A)A结合关系与对立关系B初级社会关系与次级社会关系C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D地缘关系与业缘关系15.在文化的结构中,一辆马车是(D)A文化特性B文化模式C文化集丛D文化特质16.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这指的是(B)A习俗B道德C法律D宗教17.在冲突理论中,刘易斯•科塞提出的理论被称为(C)A阶级斗争理论B辩证冲突论C功能冲突论D结构冲突论18.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被称为(A)A政治社会化B行为社会化C思想社会化D制度社会化19.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准,可以把群体分为(B)A内群体和外群体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C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20.被严复翻译成中文《群学肄言》的社会学著作是斯宾塞的(C)A《社会静力学》B《社会学原理》C《社会学研究》D《伦理学原理》21.科层制是一种典型的(C)A魅力型统治B传统型统治C法理型统治D世袭制统治22.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倡导者是(B)A米德B布鲁默C库利D戈夫曼23.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这指的是(B)A习俗B道德C法律D宗教24.介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中间形态是(B)A城镇社区B集镇社区C乡镇社区D村落社区25.“社会”一词源于(A)A中国B美国C英国D德国26.由个人努力、偶然的机遇等而导致的社会流动是(A)A自由流动B结构性流动C垂直流动D水平流动27.在社会预警系统中,对人们潜伏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沟通、疏导、救助,防止偏差行为的发生的是(C)A调查研究机构B监测系统C社会干预中心D社会支持网28.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区分标准是(A)A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B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C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D群体的规模29.吴某原是一名返城知青,后进厂当了工人,现下岗开了一家饭馆,收入颇丰。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单选题]1.孙本文概括的关于社会学学科地位的种种观点,()认为社会学是将各门社会科学的成果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加以综合得出的。
A.总和说B.综合说C.普遍说D.平等说[答案]:B2.就不同民族文化而言,文化可以区分为()。
A.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B.主文化与亚文化C.主文化与反文化D.评比新文化与非评比新文化[答案]:D3.从年龄构成看,在人口总体中,60以上人口占到10%及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到()及以上。
A.6%B.7%C.8%D.9%[答案]:B4.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
A.主我B.镜中我C.超我D.客我[答案]:C5.按照群体成员的身份归属以及心理认同,可以将群体区分为()。
A.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B.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C.内群体与外群体D.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答案]:C6.常常被应用与对小群体及行为研究的是()。
A.参与观察法B.实验法C.田野调查法D.历史比较法[答案]:A7.一名学生,按照角色要求应该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但可能又因为不想让别的同学难堪而不积极表现,这种现象属于()。
A.角色冲突B.角色距离C.角色不清D.角色中断[答案]:A8.社区研究可溯源至德国社会学家(),他第一次对社区做了较为系统的描述。
A.滕尼斯B.帕克C.伯吉斯D.沃思[答案]:A9.精英循环理论是社会学家()创立的。
A.韦伯B.马克思C.帕累托D.帕森斯[答案]:C10.以下不属于科层制的管理方式特征的是()。
A.明确的分工B.任人唯亲,因人设位C.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D.量才用人[答案]:B11.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个人生物基础和外界社会环境。
下列不属于个人生物基础的是()。
A.语言能力B.思维能力C.较长的依赖生活期D.大众传播媒介[答案]:D12.根据互动中的人际关系及其性质,社会互动可分为()。
A.二人互动、三人互动和多人互动B.人际互动和群体互动C.熟悉情境互动、社交情境互动和工作情境互动D.情感性互动、工具性互动和混合性互动[答案]:D13.()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
《社会学概论》考试复习重点(全)
《社会学概论》考试复习重点
一、重要名词解释:
家庭结构社会交往犯罪社会制度过度城市化社会需要社会分层社会分化初级社会群体社区家庭贫穷文化论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社会控制科层制社会群体越轨行为
二、重要知识要点:
1、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论点是哪三点?
2、初级社会群体有哪些功能?
3、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点。
5、人际关系影响的因素?
7、社会现代化的内容有哪些?
8、什么是社会趋同论?
9、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10、什么是社会控制?它的功能?
11、社会问题其产生的原因?
12、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与特殊社会化的异同。
13、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它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14、社会保障功能是什么?
15、社会变迁的原因?
16、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理论的主要点?
17、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科学领域。
随着社会现象
的复杂性不断增加,社会学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学科。
为了帮助大家
复习社会学概论课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复习题。
1. 什么是社会学?它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2.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请分别介绍观察、访谈和问卷调
查方法。
3. 什么是社会结构?它包括哪些方面?
4. 解释社会规范和社会角色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5. 什么是社会化?它是如何发生的?
6. 解释社会不平等的概念,并描述一下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和影响。
7. 描述一下文化的概念和作用。
8. 解释批判理论对社会学的重要性,并介绍该理论的主要观点。
9. 什么是社会变迁?举例说明社会变迁的不同类型。
10. 解释社会交往的概念,并描述社会交往的不同形式。
11. 你认为社会学在解决现实问题和改善社会的发展中有何作用?
12. 概述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凯姆的功能主义理论,并解释该理论的核心原则。
13. 解释社会集团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社会集团。
14. 什么是社会控制?它是如何实现的?
15. 解释社会变革的概念,并描述一下社会变革的不同形式。
希望以上复习题能够帮助大家对社会学概论课程进行复习。
通
过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对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有所了解,进一
步提高对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祝愿大家在考试
中取得好成绩!。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学校用)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学校用)一、单选题1.当代社会分层的首要标准是()A、职业B、收入C、教育D、权力参考答案:A2.社会化的落脚点和结果是()。
A、培养社会角色B、传递社会文化C、完善自我D、教导生活技能参考答案:A3.当收入不足以支持人的基本生存所需要的营养时,即是()A、绝对贫困B、相对贫困C、物质贫困D、精神贫困参考答案:A4.1891年()在广州自办的长兴学舍开设“群学”课程。
A、康有为B、谭嗣同C、章太炎D、吴建常参考答案:A5.在所有的符号中,()是最重要、最系统的符号。
A、语言B、文字C、声音D、图画参考答案:A6.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哪一书中()。
A、《实证哲学教程》B、《社会学原理》C、《社会学方法论》D、《经济与社会》参考答案:A7.霍桑实验提出了()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自动人”假设D、“自我实现人”假设参考答案:B8.为社区这一概念加上地域含义的学者是()A、滕尼斯B、帕克C、费孝通D、韦伯参考答案:B9.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A、社会角色的确定B、社会角色的表现C、社会角色的扮演D、社会角色的失调参考答案:C10.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A、6月5日B、8月15日C、9月11日D、12月9日参考答案:A11.认为越轨行为是由个人内在的过程引起的学者是()A、罗伯特·默顿B、西塞·朗姆布罗索C、弗洛伊德D、汉斯·艾森克参考答案:C12.在所有的大众传媒中,影响最大的是()A、报纸B、杂志C、广播D、电视参考答案:D13.同辈群体的影响在()达到最高峰A、儿童期B、青春期C、中年期D、老年期参考答案:B14.下列行为属于中性越轨的是()。
A、男青年留长发B、犯罪行为C、吸毒D、侵吞公款参考答案:A15.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A、组织成员B、组织目标C、组织结构D、组织章程参考答案:A16.中年期的社会化偏重于()。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社会的基础与条件)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社会的基础与条件)第一章社会的基础与条件(人口、环境、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文化)第一节人口(定义:特定时间、特定地域所存在的人的集合,这样呈现出一定的数量、质量和构成特征,并由此对社会运行和发展产生基础性影响)一、人口规模(数量)与人口结构1、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2、人口性别结构性别比:表示人口中的男性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是女性人口中男性人口数的百分比(人口性别比=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人口性别比根据统计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出生人口性别比、婴儿性别比、结婚年龄性别比男女两性的平衡发展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二、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1、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点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态世界人口分布受到三条气候线的决定性影响,即寒冷线、干燥线和湿热线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2、人口迁移(动态的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理论主要研究:迁移者、迁移动机、迁移过程和迁移结果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环境容量;人口经济容量“迁移利益差异比较选择原理”:从迁移中获得的利益是否会大于将损失的利益三、人口转变与老龄化1、人口转变理论(人口转变论/人口转变)是关于人口发展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之过程的一种理论2、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1)、老年抚养系数提高,影响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制度安排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100%(2)、由此影想到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围绕高龄老人的社会服务业(3)、有可能导致社会经济活力不足、创新不足(4)、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最终必然导致人口再生产转向静止型甚至是缩减型,由此带来人口发展不可持续的危机,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存在倡导健康老龄化,挖掘人力资本潜力四、人口健康1、人口预期寿命:是综合反应人口健康水平的平均指标,指的是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2、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联合国在1990年提出了健康老龄化:(1)、老年人个体健康,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2)、老年人口群体的整体健康,健康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与社会整体相协调(3)、人文环境健康,营造老年友好的社会环境积极老龄化: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积极老龄化的概念,是指老年人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的过程第二节环境一、环境及其社会功能1、环境的定义: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生物物理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应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部分2、环境社会学家邓拉普曾经试图用模型呈现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运行何发展的功能,他认为:环境服务于人类的功能包括:供应站、居住地、废物库ps:三种功能彼此竞争空间,常常相互冲突二、环境与社会关系的演变1、关于环境与社会关系的理论:邓肯POET(人口-组织-环境-技术)模型(生态复合体)该模型中:(1)、每个要素都与其他三个要素相互关联(2)、任何要素的变化都会对其他三个要素产生影响人口(P)的增加可以创造技术(T)变迁的压力以及扩大城市化(O)的需要,由此导致更多污染(E)的产生从人口、技术、文化、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及相互作用角度来分析环境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开启了环境社会学中的人类生态学派2、关于人类社会对环境系统的影响的理论:IPAT(环境影响-人口-富裕程度-技术)模型I=PAT该模型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口增长或资源消费增加,制造污染的技术使用增加,都将导致环境影响和破坏的扩大同时表明,富裕的生活方式比不富裕的生活方式消费了更多的资源,制造了更多的污染。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概论1,农村社区答:农村社区,也称乡村社区,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们构成的同质性较高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
2,法律控制答:法律控制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一种社会规范。
3,消费答:消费是为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和文化财富的活动,消费不仅仅是人们生活中的生活消费,还包括属于生产本身的生产消费。
答:社会角色是由一定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4,个人空间答:个人空间是指环绕一个人周围的直接物理区域,人们可以利用它在社会互动中表达某种意义。
5,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有哪些?答: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包括以下六点:1)社会性;(2)文化性;(3)普遍性;(4)特殊性;(5)集群性;(6)复杂性6,新中国成立前的阶级阶层有哪些?答:新中国成立前的阶级阶层有以下七种:1)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2)民族资产阶级;(3)小资产阶级;(4)半无产阶级;(5)无产阶级;(6)游民无产阶级;(7)农民阶级7,社会网络的特征有哪些?答:社会网络的特征有以下五种:(1)普遍性;(2)多重性;(3)滚珠性;(4)多向性;(5)隐蔽性8,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学术成就有哪些方面?答: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学术成就有以下四个方面:(1)芝加哥学派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的研究道路;(2)芝加哥学派形成了人文区位学的城市理论;(3)芝加哥学派推动了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完善;(4)芝加哥学派创立了符号互动理论9,家庭的功能主要有哪些?答:家庭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六种:(1)规范性行为功能;(2)经济生活功能;(3)人口再生产功能;(4)精神生活功能;(5)教育功能;(6)抚养、赡养功能10,什么是社会问题的防治,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是什么?答:社会问题防治指对显露或潜在的社会问题进行科学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手段,避免、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或使社会问题得以缓解和解决的综合治理工程。
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有以下五点:(1)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和民众的安全感。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关系,叫()A. 社会体系 B •社会制度C •社会结构 D •经济体制2 •为了完成较高层次系统所规定的工作和任务、依据一定章程、按照某种正式的手续而建立的群体,称()A.首属群体 B •次属群体C •正式群体D •参照群体4 •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指的是社会学的()A.描述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C.预测性功能D.规范性功能5.—般地说,家庭建立的基础是()A.生产关系B .婚姻关系C .亲子关系D .抚养与赡养关系7. 我国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时间是()A.1982 年B.1983 年C.1981 年D.1984 年8. 个人地位获得模式强调对获得新职业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是()A.父亲的职业B.本人第一个职业C.现职业D.本人受教育水平11.相距365厘米以上的距离,是()A.亲密距离B.个人距离C.社会距离D.公众距离13.属于人群类别的是()A.消费者协会B.看热闹的人群C.工会组织的旅游团D.训练的军队士兵14.人口资源具有两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A.社会属性B.群体属性C. 资源属性D. 价值属性16. 人们认知与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过程,被称为()A.价值观念社会化B.思维社会化C.思想社会化D.文化社会化17. 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可以把群体分为()A.内群体和外群体B.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C.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D.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19.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被称为()A.反社会化B.文化社会化C.价值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21. 利益群体可以分为机构性利益群体、社团性利益群体和自组性利益群体三类,这种分类是根据()A.群体目标特点B.群体组成形式C.群体结构D.群体功能22. 在组织控制中,对正在实际进行操作的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监控,使组织成员的行为始终指向组织的目标,这一过程被称为()A.沟通控制B.预先控制C.反馈控制D.现场控制23. 促进社区居民的社会参与,培养社区居民的互助合作精神,提高社区居民自力更生和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属于社区发展的()A.过程目标B.根本目标C.任务目标D.基本目标25. 人们有意识地规划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被称为()A.社会改良B. 社会革命C. 社会进步D. 社会改革26. 私人部门的优势体现为()A.组织优势B. 结构优势C. 效率优势D.市场优势28. 某学校为了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建立奖学金、跳级等激励机制来奖励学生,这一社会控制形式属于()A.积极性控制B.消极性控制C.硬控制D. 非制度化控制29. 认为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是一个重要转折的论点是()A.工业社会论B.信息社会论C.风险社会论D.后工业社会论30. 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这实质上是()A.社会改革B.有计划的社会变迁C.自发变迁D. 社会进步二、多项选择题1.影响个人社会化的环境因素包括()A.家庭B.学校C.伙伴群体D. 社区E.大众传媒2. 社会现代化这一系统包括有( )A.工业化和民主化B.城市化和科层化C.社会结构分化D.人的现代化E.生活方式的世俗化4. 社会行为的方式有()A.暗示B .模仿C竞争 D .合作E.冲突6•影响群体行为的内部因素主要有()A.群体目标 B •群体规范与压力 C •群体成员的技能D.群体意识 E .群体凝聚力 8.从身分到契约的转变,其实质是(A.人的解放B.法治取代人治D.用先赋资格取代自致资格E.文明程度提高的一个标志10.公共部门的缺陷一般统称为“政府失灵”,主要包括 ()A.社会上占少数的人群对某些公共物品的需求不易获得满足B. 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在使某些人满足的时候, 另一些人却可能没有得到充分满足C. 约束私人企业组织的行为D. 公共部门在提供某种公共物品之前通常长时间讨论, 造成公共物品的暂 时不足E. 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在规模、质量、成本、责任等方面存在各种问 题三、名词解释题1. 文化模式:2. 社会唯实论:4. 社会问题:5. 角色冲突: 四、简答题1.简述如何建立与发展新型的社会关系?)C.自由流动取代身分限制3•简述我国集镇社区的特点。
社会学概论复习内容
社会学概论复习内容第一章导论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侧重于从社会整体出发,把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在西方,其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孔德、斯宾塞、涂尔干,并由此开创了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
一般来说,在侧重以社会整体为对象的研究中,一般可以看到“秩序和进步”、“结构和过程”等方面。
二是侧重于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在西方,其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韦伯,并由此开创了社会学中的人文主义社会学传统。
三是不属于上述两种的说法的,其中有些观点影响较大,但最终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其中主要有“剩余说”、“学科说”、“调查说”、“问题说”等。
二、社会学的学科性质1、社会学不仅仅是低层次的调查工具;2、社会学给我们提供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3、也为我们理解社会、解释社会提供理论方法和视角。
三、社会学的概念界定: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人类社会和人们社会行为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
四、社会学的学科特征整体性、广泛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五、社会学的学科地位1、总和论,即把社会学与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看成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综合论,即强调社会学是将各门社会科学的成果,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加以综合而得出的。
3、普适论,即认为社会学原理具有普遍性,适于一切社会生活,因而把社会学与其它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看作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4、中心论,即认为社会学居于各门社会科学的中心,它既对其它社会科学有指导作用,又吸收其它社会科学的成果。
5、平等论。
即认为社会学与其它各门社会科学处于平等的位置上。
六、社会学的学科功能1、社会学的认识功能:包括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2、社会学的实践功能:包括教育、管理、咨询、监督。
七、社会学的诞生背景社会历史背景、思想渊源八、社会学的发展脉络社会学的三大传统: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判主义发展历程:古典社会学、现代社会学、当代社会学九、社会学的中国发展传入时期、中断和重建时期、本土化研究探索十、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方法体系的三个层次:方法论、研究方法、具体的技术工具主要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田野调查、观察法、文献研究、历史比较方法、实验法第二章社会一、社会的涵义1、社会唯名论:认为社会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而仅仅是一个名称而已。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单选题]1.孙本文概括的关于社会学学科地位的种种观点,()认为社会学是将各门社会科学的成果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加以综合得出的。
A.总和说B.综合说C.普遍说D.平等说[答案]:B2.就不同民族文化而言,文化可以区分为()。
A.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B.主文化与亚文化C.主文化与反文化D.评比新文化与非评比新文化[答案]:D3.从年龄构成看,在人口总体中,60以上人口占到10%及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到()及以上。
A.6%B.7%C.8%D.9%[答案]:B4.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
A.主我B.镜中我C.超我D.客我[答案]:C5.按照群体成员的身份归属以及心理认同,可以将群体区分为()。
A.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B.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C.内群体与外群体D.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答案]:C6.常常被应用与对小群体及行为研究的是()。
A.参与观察法B.实验法C.田野调查法D.历史比较法[答案]:A7.一名学生,按照角色要求应该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但可能又因为不想让别的同学难堪而不积极表现,这种现象属于()。
A.角色冲突B.角色距离C.角色不清D.角色中断[答案]:A8.社区研究可溯源至德国社会学家(),他第一次对社区做了较为系统的描述。
A.滕尼斯B.帕克C.伯吉斯D.沃思[答案]:A9.精英循环理论是社会学家()创立的。
A.韦伯B.马克思C.帕累托D.帕森斯[答案]:C10.以下不属于科层制的管理方式特征的是()。
A.明确的分工B.任人唯亲,因人设位C.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D.量才用人[答案]:B11.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个人生物基础和外界社会环境。
下列不属于个人生物基础的是()。
A.语言能力B.思维能力C.较长的依赖生活期D.大众传播媒介[答案]:D12.根据互动中的人际关系及其性质,社会互动可分为()。
A.二人互动、三人互动和多人互动B.人际互动和群体互动C.熟悉情境互动、社交情境互动和工作情境互动D.情感性互动、工具性互动和混合性互动[答案]:D13.()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性。
2、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概念系统、规则系统、组织系统、设备系统。
3、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有现实性强、集体的产物、大众传播。
4、社会流动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5、我国的社会保障在城镇采取就业保障制度和价格补贴制度。
6、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有特定的目标、组织成员、规章制度、领导体系、物质基础。
7、解释问题的理论有三种贫穷的恶性循环、贫穷文化论、社会环境剥夺论。
二、选择题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2、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3、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社会科学家是(韦伯)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
此现象称之为(制度化逃避)5、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交换关系)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马斯洛)7、霍桑实验得出的著名结论:人是(社会人)8、下列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并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的是(环境问题)9、“工作安定”属于哪一种社会需要(安全的)10、关于越轨行为的心理学解释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11、阶级的本质是(剥削)。
12、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 理论”,这位管理学家是(麦格雷戈)。
13、以下选项中属于我国的基本国策的是(计划生育)14、“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是哪种上变迁理论的观点(社会进化论)15、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积极控制)16、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米德)。
17、“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属于下列哪一种(享乐主义)18、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
此为(创新)19、结构功能学派认为社会的正常状态是(平衡状态)20、整合作用是指(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整体)21、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22、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形式是(家庭)23、经验社会学最突出的特征是重视感性资料的具体搜集方法和经验研究的(方法论)24、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米德)25、人类脱离动物界的主要标志是(劳动资料)26、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城乡协调发展)27、下列哪一论点是由丁伯根最早提出的社会学概念(社会趋同论)28、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交换关系)29、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劳动)30、“社会学”这一新名词是谁初次提出(孔德)33、“镜中自我”命题的提出者是(库利)35、《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托夫勒)38、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假设性前提是(经济人)39、冲突的基本特点是(破坏性)40、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马斯洛)42、管理学家从人性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X理论”和“Y理论”,这管理学家是(麦格雷戈)43、“工作安定”属于哪一种社会需要(安全的)三、多项选题2、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是(现实性强、集体的产物、大众传播)3、下列属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有(家庭、邻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社会学研究的领域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社会宏观、微观结构;社会宏观、微观过程。
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最基本);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社会变迁。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逻辑思维方法原则、社会学的一般化社会学研究方法(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方法论,研究方式:调查、实验、实地、文献研究学科特点:整体性观点、方法与知识的综合性、科学性、应用性、建设性与批判性社会及其构成具体社会类型:志缘社会、业缘社会、血缘社会、地缘社会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变动性社会构成三要素人(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社会关系、社会行动人的两重属性自然属性、社会性社会关系:是社会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关系,是从抽象意义上说明处于相同或类似的社会相对位置上的人们之间的共有的行为模式,是在社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稳定的,合乎社会期望的相互作用的模式文化的涵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物质文化、规范文化、认知文化)文化的特性文化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和学到的、文化是群体共享的、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文化的功能整合、导向、维持秩序、传续功能文化在经济类型上,有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工商文化;在文化相对地位上,有主流文化与亚文化。
文化冲突是指两种文化接触时,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的互相反对的情况。
文化融合是指拥有两种文化的群体在相互交往(被迫的或自愿的)过程中,原来的两种文化相互吸收对方的长处而趋于一致的现象。
人的社会化广义社会化~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社会化的内容1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2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3学习社会行为规范4明确生活目标5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的生物和社会条件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较长的生活依赖期社会化的主体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媒社会化的类型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互动论:将人的社会化过程视为社会化的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的相互作用过程。
认为人的社会化是一个由社会化的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共同参与的过程。
个性也称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一般表现为它的倾向性,即在一定的、具体的条件下对个体的某些态度与行动的积极的、选择性的推动。
这种倾向性主要表现在兴趣、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弗洛伊德三我结构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
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
个性的形成人的个性不是先天的,而是个体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而成的。
个性以生理素质为基础,但社会实践、社会化过程对个体的个性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性格一种与社会关系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包含着丰富的社会道德含义。
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与所采取的言行上。
性格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性格差异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
态度是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包括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避等方面。
社会个性:是指同一群体中多数成员共同具有的心理特质和性格特点,是一个群体中成员个性的共同的方面。
雷同性格是指同一群体的不同成员的个性、性格高度相似的现象,是群体成员个性中的共同部分大大超过不同部分而处于支配地位的现象。
社会化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社会化过程对个体的个性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促进社会个性的形成,造成雷同性格的出现。
社会互动(合作竞争强制冲突顺应与顺从)类型~人际互动、群体互动社会互动的维度向度深度广度频度人际互动:是作为行动者的个人之间有意识的、有目的的相互作用。
合作:是不同个人或群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相互配合的互动方式。
合作是人类最基本的互动方式。
可分为共同合作(是一种共时性的集体参与)与分工合作(包括分散性合作与序时性合作)。
竞争:是不同个人或群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互动方式。
其目标是“物”而不是“人”。
冲突:是指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各自获得共同珍视的目标而采取的斗争、压制、破坏以致消灭对方的互动方式。
集体行为通常是指缺乏组织的一群人受到某一因素的刺激或影响所采取的群体行动。
(群体性、非组织性、突发性)社会互动的意义促进对自我的认识、满足行动者的社会需要、社会互动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社会交往的意义1交往是个体生存的需要2交往是人自我显现的方式3交往建构着社会社会角色(简称“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含义1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2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3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4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社会角色的特点普遍性、具体性、复杂性、表现性社会角色的类型先赋角色自获角色、规定角色开放性角色、功利性角色表现性角色角色失调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触及社会群体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社会网络的类型根据交换的资源(符号资源网络物质资源网络情感资源网络)按照涉及的社会关系类型(信息网络、资金网络、讨论网络聊天网、情感支持网、社交网、生意圈)按照网络的主体(人际关系网、家庭网、组织关系网、国际关系网)成员间亲密程度(初级网络、次级网络)联络的强弱(强关系网络、弱关系网络)密切程度(闭合性网络开放性网络)结构模式(团体格局网络差异格局网络)社会网络的功能1社会资源获取2组织管理辅助3日常生活联系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待。
社会群体的特征1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具有直接的、明确和持久的社会关系2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身份和群体意识3有一定的群体边界4群体成员有某种共同的期待与行动能力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是不同个体结合成群体的基本要素和内在机制。
(是群体得以维持的原因)群体凝聚力的发展(三个层次)1人际吸引、2群体规范的形成与遵从、3成员把群体目标自觉地作为自己的目标,把群体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初级社会群体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一是规模较小;二是持续的直接而全面的交往;三是人际关系亲密,因而,成员具有不可替代性;四是非正式控制。
家庭是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生活共同体。
)家庭结构(类型)1核心家庭2夫妻家庭(空巢、丁克)3主干家庭4联合家庭5隔代家庭6单亲家庭家庭功能的变迁是指在社会影响下,家庭功能所出现的变化,包括功能替代、功能内涵的改变、功能外移、旧功能的消失与新功能的出现,以及家庭的主要功能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变化而发生的改变。
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一是家庭生命周期;二是国家和社会发展阶段;三是民族文化、社会政策等因素。
家庭主要功能一是生物功能;二是经济功能;三是抚育功能;四是赡养功能;五是休息与精神满足功能。
家庭的核心功能:是指在家庭诸功能中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具体体现着一定社会的家庭制度和家庭本质的功能。
家庭变迁的含义指宏观家庭制度的变迁以及微观的与家庭生命周期相联系的周期性变化。
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特征1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起来的群体;2目标简单明确;3成员之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4成员的可替代性.强。
社会组织的涵义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等。
依组织中的权威性质或组织对成员的控制方式分类(艾兹奥尼)强制性、功利性、规范性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构成要素规范地位角色权威(是指社会组织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形式,包括社会组织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在组织整体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在组织运行中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
)正式组织结构的类型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事业部型、矩阵型组织目标的涵义是指组织奋力争取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态,它包括使命、目标对象、指标、定额和时限等。
使命是指组织在社会体系中所承担的责任;目标对象是对这种使命的具体化,即它在哪方面要有所作为;指标与定额是指在更具体的方向上要达到什么水平。
组织目标的功能1.是组织存在的合法化根据;2.是不同性质的组织相互区别的标准;3.为组织参与者之间的分工合作提供了基础;4.是衡量组织成员和组织活动成效的标尺。
家长制的五大特征一是组织管理的权力高度集中于组织最上层,不向下分权;二是最高领导人和管理者基本上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三是管理行为有较大的随意性;四是组织的领导人把组织当作自己的私人领地,不容别人干涉;五是组织中缺乏的办事规则,没有明确的组织规范,或者正式规定的组织规则形同虚设,组织中基本上是人治、“家天下”家长制存在的条件一是组织的规模小、内部分工不发达、组织中的技术比较单一、外部环境比较稳定,这些使得家长制可以应付。
二是组织的建立与最高领导人的努力有关。
这种组织多是最高领导人一手创办的,或(因其资历和与上层的关系而)对组织的发展做出过有益的贡献。
三是组织成员的臣民思想。
社会组织分类以受惠者为基础(互惠组织服务组织经营性组织大众福利组织)按照组织谋求人们的顺从方式进行分类(疏远型组织功利性组织道德型组织)以组织所使用的技术为基础(长链组织媒介组织集约组织)现代组织理论组织系统理论、组织全变理论、组织经济理论组织管理方式家长制、科层制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分化是指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既指社会个体、社会群体、也指社会机构)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
(水平分化、垂直分化)社会阶层的研究意义1社会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深化;2社会阶层研究是阶级分析的必要补充;3在非阶级社会中,阶层分析是认识社会结构的基本视角。
社会分层理论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西方社会分层理论韦伯社会分层理论财富权利声望社会分层的方法客观法、主观法、声望法社会分层的标准外显地位与潜在地位(收入职业教育程度权力)社会流动的模式大规模社会流动(开放式封闭式混合式流动)、精英流动社会流动的类型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个人流动和群体流动、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渐进的流动和骤变的流动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1社会结构的性质2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程度3教育的普及与发展4家庭背景5社会网络资源(即先赋因素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社区/社区的构成要素1人口要素2地域要素3社会生活要素4文化要素5社会心理因素社区分类按功能(经济、行政、文化、宗教)按规模(巨型中型微型)按形成方式(自然社区、法定社区)按综合标准分类(农村社区、城市社区)社区研究视角一是人文区位学(人类生态学)视角二是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视角三是社会系统理论视角两类重要社区农村社区(涵义:是指主要以农业活动为基础聚集起来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