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中国宗教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时中国宗教政策
作者:李修真
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5年第03期
导引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历史上每个朝代有主要思想的宗教信仰。通过这小论文来要研究各朝代流行的宗教有什么。我要研究那朝代兴起那宗教的一些背景是什么样的。
1.隋时期中国宗教背景
隋朝的宗教政策:佛道并用。当时,在长期分裂战乱的社会环境中,汉代那种儒术独尊的态势不复存在;而由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发展的道教,经过南北朝时期的改造充实后已经羽毛渐丰,并成为维护王权统治的工具;佛教亦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交流在华夏大地扎下了根,且已显露头角。[1]鉴于当时儒学衰败,道统不继,隋文帝不得不在倡导儒学的同时,更借重佛、道二教来实行精神文化控制。这样的政策也对北齐、北周在北方宗教氛围浓郁、信教人口较多的社会环境中实行或者企图灭佛或者企图灭道的宗教政策的一种纠偏。文帝复行二教,正可以收买人心,安定国政。[2]《随书。高祖上》和《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乙载,隋文帝杨坚是西魏大统七年(541)在尼姑庵中出生的,13岁以前一直由尼姑智仙抚养。在世界观形成的最重要的少年时代他生活在佛寺中不能不受很深的佛教影响。
2.唐代宗教背景
1)唐代佛教兴起的背景
唐初承袭隋朝旧制,在鸿胪寺设置崇玄署,管理僧、道事务,长官由俗官担任。鸿胪寺是掌管“宾客及凶仪之事”的机构,这与李唐皇室尊老子为本家的政治态度不相适应,所以,唐高宗(649-683在位)将道教划归管理皇家亲属务的宗正寺管理,幹封元年(666),“敕道士录宗正寺,仍立位在亲王之次”。这种佛道二教管理机构的分置和变化,无疑有扬道抑佛的意图。[3]周武代唐,武则天(684-705)推崇佛教。694年“天下僧、尼录词部”。唐玄宗(705-710在位)即位以后,掀起第二次崇道高潮,开元二十五年(737)令,恢复了高宗时道士、女冠录于宗正寺的作法。代宗(762-779在位)崇尚佛教,委任功德使者渐多,并增加了总管僧尼帐籍等事务。德宗(779-805在位)即位后,因功德使与词部职权冲突,敕旨内外功德使并停,僧尼悉数归词部。[4]武宗(840-845在位)贬低排斥佛教。道教管理则基本上无变动。唐代中央宗教管理体制屡有变动,大致来说,经历了一个从僧道共管到僧道分管,再到僧道共管的合-分-合的发展轨迹。[5]
2)唐代崇道背景
唐朝著帝的老子情结:唐代皇帝特重道教,道教因之大盛。主要是由于道教教祖老子姓李,李唐皇室尊之为同姓始祖,谓己为其后裔,来历不凡,以此来神化李姓皇族,借道教巩固李姓之家天下。[6]高祖李渊在夺权过程中,广泛利用社会上流行的“杨氏将灭,李氏将兴”、“老子度世,李氏当王”等神话为李唐革故鼎新制造舆论。高祖即位后,更是有计划有目的利用老子编造政治神话。李唐王朝大肆宣传与老子的亲属关系,除了应“老君子孙治世”的言而在政治舆论上获得好处外,也是为抬高自己的地位。因而,唐初重道发挥了多重作用,主要是:一可以君权神授来号召民众,二可以老子后代来提高名望,三可以利用道徒来巩固政权,四可以黄老思想来治理国家,五可以道教来牵制和抑制佛教的过度膨胀。[7]李渊登基后,以道教为唐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汗马功劳而对之大肆抬举。一是尊崇老子。唐高祖先后到终南山谒老子庙,在终南山造太和宫,并在各地增建道教宫观。二是奖赏道士。从而改变隋文帝时的佛先道后的政策,明确规定道教在佛教之上,制定了唐朝奉道教为皇家宗教的崇道政策。[8]太宗以老子清静思想治理国家,是符合当时的社会愿望的。南北朝以来数百年的社会动荡,隋朝繁重的徭役,以及隋末的战乱,使人口锐减,元气大伤,全国人口由隋初的八百多万户减少到武德时的二百多万户。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魏徵等人的辅佐下,大乱之后选择了以“清静”为主的治国方针,与民休息,鼓励产生,载并官员,守本纳谏等也就显示出安邦致治之效来,进而出现了有名的“贞观之治”。高祖、太宗重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要抑制佛教。唐初站在传统儒学的角度首先站出来攻击佛教不利于统治。他说:佛教使人“不忠不孝,消发而捐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窃人主之权,擅造化之力。其为害政,良可悲矣”[9]
唐玄宗(712-756在位)从即位之日起,就一改中宗、宗佛道并重的政策。玄宗实行崇道抑佛政策,一是鉴于武韦二后依靠佛教势力篡夺李氏皇权、维护统治的问题而尽量降低和削弱佛教的政治力量。而是需要继续通过冲老重道来神话李唐王朝,以恢复和巩固李唐王朝统治的合理性。三是也即更具普遍意义的是把道教清净无为的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首先,玄宗青少年时代生活在武后、韦后专制下,作为唐宗室成员,一直处于忧危之中,不得不“尚玄默”以自保,好读老庄著作,深受其影响。其次,武则天末年以来,政变不断,社会动乱,国库空虚,民生凋敝。玄宗即位后,安定社会称谓首要任务,需要以老庄的清净无为思想为指导,实行简政轻型、与民休息的政策措施。再次,玄宗雄心勃勃,希望再现贞观之治,而其祖先太宗、高宗行老子思想由大乱到大治的治国经验就成为最好的参照。最后,唐朝同样需要用道教清静无为思想来主导意识形态,驯化和规范百官和百姓的思想和行动。[10]开元时期,玄宗以道教的清静无为思想为治国指导思想,在全国倡导学习《老子》等道教经典,但并不等于他崇信道教,更不等于是在全国推行道教。开元初,玄宗不相信神仙长生之说,主要是政治上的有意利用,特地将集仙殿改为集贤殿就是明证。但是,从开元末年起,长期的升平盛世使玄宗高枕无忧,怠问政事,先后委政于李林甫和杨国忠,自己专以声色为娱;同时因年岁渐高,长生欲望渐强,大行神仙之道,从而使崇道活动在全国愈演愈烈。据《唐六典》卷四载,开元间全国道观总共1687所,为道教势力达到最高峰的时期。[11]
3)传入景教的背景
关于基督传入中国的时间问题,有种种说法。传说最早是耶稣12门徒之一的多马,在52年时从亚历山大城出发,经海路到印度南方传教,后又从那里转往中国,曾在帝都汗八里建堂
布道。没有找到可资为证的历史资料和根据。有可靠资料支撑的观点是,基督教首次传入中国是唐代,准确地说,是在唐太宗贞观九年(635)传入的,其时称为“景教”。[12]唐朝皇帝为了争取西域异族的支持,都对景教取支持和保护的政策,如肃宗李亭曾“于灵武等五郡重立景寺”,代宗李豫曾“颁御择以光景众”,德宗李适则“惟新景命”。
结论
透过隋唐时代来看,取宗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政治上的作用。虽然统治者们也有过受信仰的影响。不过站极微小的部分而已。还是大部分的统治者们为了维持或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利用宗教的。也统治者们寄托某种宗教的理由也处在于为自己的健康,延长寿命等自私的原因。他们没有真正体会而侍奉那宗教的神,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只是利用而已。宗教还是在政治下面被管理的体系。
参考文献
[1]仁杰梁凌著〖中国的宗教政策-从古代到当代〗,民族出版社p.120
[2]卿希泰主编:第二卷,4
[3]Ibid,126.
[4]Ibid,127.
[5]仁杰梁凌著〖中国的宗教政策-从古代到当代〗,民族出版社p.128
[6]Ibid.132.
[7]Ibid.132.
[8]《简明中国道教通史》,59页。
[9]《旧唐书。博弈传》。
[10]仁杰梁凌著〖中国的宗教政策-从古代到当代〗,民族出版社p138.
[11]Ibid.,p.139
[12]Ibid.,155.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为韩国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