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等式优质课比赛说课稿(供参考)

合集下载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关于基本不等式的重要内容。

基本不等式不仅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下:1. 本文是对之前所学不等式的巩固和拓展。

通过基本不等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和运用。

2. 本文为后续学习其他高级不等式和数学分析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3. 本文与其他数学知识(如代数、几何等)相互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主要内容:1. 基本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2.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3. 基本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基本不等式的推广和拓展。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本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3)能够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基本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2)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3)基本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2)如何引导学生将基本不等式应用于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要注意对重点内容的讲解和练习,同时针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四、说教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突出了自己与其他教师教法的不同之处:1. 启发法:在讲解基本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时,我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例如,我会提问:“为什么基本不等式在数学中如此重要?”“它与其他不等式有何联系和区别?”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基本不等式》,我将从说教学背景、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学背景1、教材内容《基本不等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学生在初中已学习勾股定理、三角形相似、圆的相关知识,会用作差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对学习本课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本章一直在研究不等式的相关问题,本节课的内容是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以及推导和证明过程,也是之后基本不等式应用的必要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的不等式的性质和作差比较法证明不等式,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本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已经非常成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但是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过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对于分析法证明不等式也是首次接触,会在知识掌握和方法上可能会存在卡点。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以及推导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经历基本不等式的推导与证明过程,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在猜想论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4、教学重难点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以及推导过程。

而作为高中内容,命题的严谨性是必要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基本不等式的推导以及证明过程。

二、教法学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是以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数学。

本节课我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创设情境法和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本学段教法和学法遵循了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三、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创设情境、问题导入、媒体演示、组织交流等方法,以使教师定位于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学法上重点教会学生观察、比较、体验、合作、交流等方法,力求实现师生间动态的对话,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基本不等式》 说课稿

《基本不等式》 说课稿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基本不等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基本不等式”是高中数学必修 5 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它是在学习了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基本不等式不仅是不等式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最值问题的有力工具,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教材首先通过几何图形引入基本不等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几何意义,然后从代数角度进行推导和证明,最后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其应用。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高中阶段又学习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具备了一定的不等式知识基础。

2、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高中生的思维已经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理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来帮助他们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在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学生容易忽略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或者不能正确变形和构造式子来使用基本不等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基本不等式的内容和证明方法。

(2)掌握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能够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基本不等式的推导和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对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基本不等式的内容和证明。

(2)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2、教学难点(1)基本不等式的推导和证明。

(2)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对不等式成立条件的把握和式子的变形构造。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精选9篇)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精选9篇)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基本不等式说课稿(精选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基本不等式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来应聘高中数学的一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基本不等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下面开始我的说课!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基本不等式》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内容是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和简单应用。

它是在学完不等式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及线性规划等知识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在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值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写出基本不等式,会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推导、证明等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领略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基本不等式的本质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基本不等式几何意义的理解。

二、说学情。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对学生情况进行一下简要分析。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不等式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运用能力不足。

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由抽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期,对图形的观察、分析、总结可能会感到比较困难。

这都将成为我组织教学的考虑因素。

三、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育学的和谐完美与统一。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并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引导启发法等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结合本节内容,我将学法确定为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9.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分四块内容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是继方程后的又一种代数形式,继承了方程的有关思想,并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有着及其重大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的目标:⑴知识目标:主要是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来探索新知的能力,扩充和完善不等式的性质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猜想与归纳的思维方式,体会类比思想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和难点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中心,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不等式三个基本性质的学习。

性质3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知识,所以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本节课在性质讲解中我采取探索式证明方法,即采取观察猜测---直观验证---推理证明---得出性质。

使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3,理解的困难,采取了类比操作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置教学。

整节课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

三、学法指导:鉴于初一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应以激励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教学。

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并及时引导学生用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

例题讲解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树立“转化”的数学思想。

充分复习旧知识,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主要环节)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什么是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教师活动:注意强调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习题:(1)用“>”或“<”填空.①7+3____4+3②7+(-3)____4+(-3)③7×3____4×3④7×(-3)____4×(-3)(2)上述不等式中哪题的不等号与7>4一致?学生活动:观察思考,两个(或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由其他学生判断正误.【教法说明】设置上述习题是为了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呢?研究时要与等式的性质进行对比,大家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实质是移项法则),请同学们观察①②题,并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学生活动:观察思考,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教师活动:及时纠正学生叙述中出现的问题,特别强调指出:“仍是不等式”包括两种情况,说法不确切,一定要改为“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或者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叙述不等式的性质,同时教师板书.不等式基本性质1 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对比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的性质(强调所乘的数可正、可负、也可为0)请大家思考,不等式类似的性质会怎样?学生活动:观察③④题,并将题中的3换成5,-3换成一5,按题的要求再做一遍,并猜想讨论出结论.【教法说明】观察时,引导学生注意不等号的方向,用彩色粉笔标出来,并设疑“原因何在?”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呢?0呢?为什么?师生活动:由学生概括总结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同时教师板书.不等式基本性质2 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基本性质3 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师生活动:将不等式-2<6两边都加上7,-9,两边都乘3,-3试一试,进一步验证上面得出的三条结论.学生活动:看课本第57~58页有关不等式性质的叙述,理解字句并默记.强调:要特别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实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实质上是对不等式两边进行“+”、“-”、“×”、“÷”四则运算,当进行“+”、“-”法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当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只有当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才改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区别、联系?学生活动:思考、同桌讨论.归纳:只有乘(或除以)负数时不同,此外都类似.下面尝试用数学式子表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①若a>b,则a+c____b+c,a-c____b-c ;②若a >b ,且c >0 ,则ac____bc ,a c ____b c ;③若a >b ,且c <0 ,则ac____bc ,a c ____b c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出答案,教师订正,并强调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注意:不等式除了上述性质外,还有以下性质:①若a >b ,则b <a .②若a >b ,且b >c ,则a >c ,这些先不要向学生说明.2.尝试反馈,巩固知识请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下面习题.例1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 >a 或x <a 的形式.(1)x –2<3 (2)6x >5x –1 (3)x 2>5 (4)–4x >3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结果.教师板书(1)(2)题解题过程.(3)(4)题由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两个学生板演,然后师生共同判断板演是否正确.解:(l )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2,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所以x –2+2<3+2,∴x <5(2)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两边都减去5x ,得:6x -5x <5x -1-5x∴x <-1(3)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两边都乘以2,得: x 2×2>5×2∴x >10(4)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两边都除以-4得:–4x –4<3-4 ∴x <-34【教法说明】解题时要引导学生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路进行对比,并将原题与或 对照,看用哪条性质能达到题目要求,要强调每步的理论依据,尤其要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与基本性质2的区别,解题时书写要规范.例2 设a >b ,用“<”或“>”填空.(1)a -3____b –3 (2)a 2____b 2(3)-4a____-4b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完成例2,由3个学生板演完成后,其他学生判断板演是否正确,最后与书中正确解题格式对照.解:(1)因为a >b ,两边都减去3,由不等式性质1,得: a -3>b –3(2)因为a >b ,且2>0,由不等式性质2,得:a 2>b 2(3)因为a >b ,且-4<0,由不等式性质3,得:-4a <-4b教师活动:巡视辅导,了解学生作题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纠正或鼓励.注意问题:例2(3)是根据不等式性质3,不等号方向应改变.这是学生做题时易出错误之处.【教法说明】要让学生明白推理要有依据,以后作类似的练习时,都写出根据,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变式训练,培养能力(1)用“>”或“<”在横线上填空,并在题后括号内填写理由.(不等式基本性质1,2,3分别用A、B、C表示.)①∵a>b∴a-4____b-4()②∵a>b∴4a>4b()③∵3m>5n ∴-m____-5n3()④∵4x>5x ∴x____0()⑤∵-a4<–b2∴a ____2b ⑥∵a-1<8∴a 9()学生活动:此练习以学生抢答方式完成,目的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烘托学习气氛.答案:①a–4>b–4(A)②4a>4b(B)③-m<-5n3(C)④x<0(C)⑤a>2b(C)⑥a<9(A)【教法说明】做此练习题时,应启发学生将所做习题与题中已知条件进行对比,观察它们是应用不等式的哪条性质,是怎样由已知变形得到的.注意应用不等式性质3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2)单项选择:①由x>y 得到ax>ay的条件是()A.a≥0B.a<0C.a≥0D.a≤0②由由x>y得到a x≤ay的条件是()A.a≥0B.a<0C.a≥0D.a≤0③由a>b得到am2>bm2的条件是()A.m>0B.m<0C.m≠0D.m 是任意有理数④若a>1,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A.4a>4B.a+5>6C.-a2<-12D.a-1<0师生活动:教师选出答案,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答案:①A②D③C④D(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a+8>4∴a>-4 ()②∵3>2∴3a>2a ()③∵-1>-2∴a-1>a-2 ()④若a b>0,则∴a>0,b>0()学生活动:一名学生说出答案,其他学生判断正误.答案:①√②×③√④×【教法说明】以多种形式处理习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2)练习第③④题易出错,教师应讲清楚.(四)总结、扩展1.本节重点:(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性质3.(2)能正确应用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2.注意事项:(1)要反复对比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异同点.(2)当不等式两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时,一定要看清是正数还是负数,对于未给定范围的字母,应分情况讨论.3.考点剖析: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历届中考中的重要考点,常见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八、布置作业(一)必做题:P61 A组4,5.(二)选做题:P62 B组1,2,3.。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基本不等式又称为均值不等式,选自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标准教科书必修5 ,第3章第4节内容。

是在学完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同时是为了以后学习(选修4-5)《不等式的选讲》中的几种重要不等式,以及不等式的证明作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本不等式”在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值过程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求最值是高考的热点。

它在科学研究,经济管理,工程设计都有广泛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推导基本不等式: 。

②理解它的几何意义。

③掌握定理中取等号的条件。

(2)、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①探索并了解均值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②体会均值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探索均值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培养探索、研究精神。

②通过对均值不等式成立条件的分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教材内容的解析,我认为结果固然重要,但数学学习过程更重要,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所以均值不等式的推导证明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再者,均值不等式有比较广的应用,需重点掌握,而掌握均值不等式,关键是对不等式成立条件的准确理解,因此,均值不等式以及其成立的条件也是教学重点。

突出重点的方法:我将采用①用分组讨论,多媒体展示、引导启发法来突出均值不等式的推导;②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ab b a 2≥+的证明过程;③用重复法(在课堂的每一环节,以各种方式进行强调均值不等式和其成立的条件),变式教学来突出均值不等式及其成立的条件。

难点: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最小值;很多同学对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的认识不深刻,在应用时候常常出错误,所以,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是本节课的难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例题来说明如何取最大最小值;仍然用重复法在课堂的每一环节(以各种方式进行强调均值不等式和其成立的条件),变式教学等等来突破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这个难点。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第十一章第二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第十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在学习了数轴、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基础上,从研究不等关系入手,展开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研究学习。

本课题为第十一章第二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于它的学习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基础,它是学生以后顺利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的重要理论依据,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技能。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经历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变形。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类比、归纳、猜想、验证的数学研究方法。

2、发展学生的符号表达能力、代数变形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并且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将不等式变形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运用四、教法分析活动是影响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活动并从中体验、感悟、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才能得到自身的发展。

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向,活动过程的积极化离不开教师的“导”。

本节课我采用从生活中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类比等式性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

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五、学法分析“教为不教,学为会学”,“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基本不等式(精品说课稿)

基本不等式(精品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高中数学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基本不等式》。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来说说教材。

本课是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3章第3.1节课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不等式及其应用,并能用不等式抽象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这为过渡到本节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探究基本不等式,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

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容通和运用,也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基于以上教材地位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掌握定理中的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通过从推导及证明基本不等式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和数形结合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勇于探索和善于发现的精神,体会学习的快乐。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所以,本堂课的教学,我准备采用演示法、情境教学法、讨论分析法等。

在学法上,我将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指导思想,采取领会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等。

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我将按照以下几个环节展开:环节一:激趣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上课伊始,我会以复习提问的方式开始的我课程,为激发学生兴趣,我设计了如下导语:对于任意实数xy,总有(x-y)平方>=0,展开这个不等式,可以得到x平方+y平方/2>=xy,如果令x=根号a,y=根号b,可以得到什么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回顾已有知识,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

并顺势引出课题。

学生在教师引导带着问题去独立思考,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环节二:引入新知,高屋建瓴勇探究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x平方+y平方/2>=xy,如果令x=根号a,y=根号b,则可以得到(a+b)/2>=根号ab,此时,我引导学生,这个不等式称为基本不等式,等式的左边叫ab的算术平均数,等式的右边叫几何平均数(板书), 即两个非负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排发现不等式的知识是初中阶段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之后,进一步探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内容。

数量之间除了相等关系外,还有大小关系,不等式是讨论不等关系的有力数学工具,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学生以后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函数以及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基础。

在教材中既有独挡一面,又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活泼好动,对学习充满兴趣和激情,有一定的合作与探究意识,但缺乏毅力和恒心,多给以鼓励;在知识方面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等式基本性质,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这些都为自主探究不等式的性质提供了条件。

二、教学目标分析基于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通过等与不等的比较,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能类比等式性质探索得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

3.能准确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4.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体验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因为不等式性质是不等式变形的基础,也是今后解不等式(组)依据。

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尤其是性质三,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与等式性质不同,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四、教学方法分析:为了较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教学活动采用引导发现、启发式与探究式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功能让学生经历尝试,猜想,归纳,总结的过程。

课堂中设计快乐走进不等式、趣味探索不等式、理性应用不等式、激情回归不等式、小结巩固不等式等环节进行教学,采用问题激趣引入、物理实验探究、游戏练习结合的方法,试图让孩子们在既紧张又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

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基本不等式又称均值不等式,是人教A 版必修5的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圆,初步认识了不等式。

同时,在本章前三节学习了一元二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线性规划问题,这些给本节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基本不等式的学习为今后解决最值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在高中数学有着重要的地位。

2学情分析:学生们通过本章前两章的学习对不等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会运用不等式。

但接触的不等式较为单一,灵活度不够,学生在练习时运用困难,而基本不等式对于学生更为灵活,但也为学生掌握设置了障碍。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2a b ab +≤的证明过程;难点: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最小值,基本不等式2a b ab +≤等号成立条件。

(根据我的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以及教学重难点,我制定了如下几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推到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其几何意义;能力目标: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究基本不等式;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法分析:教法:本节课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式子的来历。

学法:以讨论为主,自主探究、练习为辅。

教学过程分析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2002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赵爽弦图”,介绍我国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比欧洲早500年。

通过告诉学生我国数学史,引出学生兴趣,提问学生在这个图形中能找出一些相等或不等关系嘛?讲授新课1探究图形中的不等关系(学生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归纳总结):在正方形ABCD 中有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 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22a b +。

这样,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2ab ,正方形的面积为22a b +。

由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不等式:222a b ab +≥。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

§3.42a b +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2a b+”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第三章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在学完不等式性质、解法及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也为后面学习选修4-5《不等式选讲》作铺垫,同时不等式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

本节内容具有变通灵活性、应用广泛性、条件约束性等特点,所以本节内容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学数学用数学的好素材,同时本节知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了解基本不等式的代数、几何背景及基本不等式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3.情感与价值: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创设代数与几何背景,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的证明过程;重点突破:动态的可以通过几何画板演示;静态的通过会标、等腰直角三角形及圆的半径和半弦的关系,进行证明。

难点:理解“当且仅当a=b 时取等号”的数学内涵。

难点突破:通过例题及变式训练,加深对“一正二定三相等”的认识。

二、教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又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能独立实现学习目标,在探索结论时,采用发现法教学;在基本不等式应用条件的教学中采用归纳法;在训练部分,主要采用讲练结合法进行。

(二)教学手段根据知识特点,引导讲解为主,多媒体为辅进行教学。

三、学情分析学生情况:学生们通过本章前两节的学习对不等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会运用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但接触的不等式较为单一,灵活度不够,学生在练习时运用困难,而基本不等式相对更为灵活,但也为学生掌握设置了障碍。

学法分析: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2基本不等式说课稿-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2基本不等式说课稿-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2基本不等式说课稿-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2.2《基本不等式》(第1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第2节《基本不等式》第1课时的内容。

基本不等式是一种重要且基本的不等式类型,在中学数学知识体系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的内容,它与很多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性质有关。

基本不等式的代数结构也是数学模型思想的一个范例,借助这个模型可以求最大值和最小值。

学习基本不等式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和数学建模等数学核心素养,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不等式内容打好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基本不等式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论证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

基本不等式是几何平均数不大于算术平均数的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情形。

基本不等式的代数结构也是数学模型思想的一个范例,借助这个模型可以求最大值和最小值。

在理解和应用基本不等式的过程中,体现了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等数学思想。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不仅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数学运算和数学建模的数学素养,而且能使学生把这些认识迁移到后继的学习中去,为以后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等打好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对赵爽勾股圆方图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出基本不等式;理解基本不等式的三种不同证明方法;2.结合具体实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3.进一步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数学核心素养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4.通过赵爽勾股圆方图,展现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信。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基本不等式的内容、意义,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难点: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五、说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本节课以赵爽勾股圆方图引入,通过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出基本不等式。

以问题驱动课堂,教师不断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获奖说课稿-基本不等式

获奖说课稿-基本不等式

ABE DGFa H b 22a +b当且仅当(重点强调)a=b 时,等号成立 问题问题33: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让学生独立证明)设计意图:运用弦图能容易的观察出面积之间的关系,层层深入,引入不等式222a b ab +³很直观。

2、基本不等式的推导与证明如果 a >0,b >0 ,用a 和b 分别代替a,b 可以得到2a b ab +³,通常写成(0,0)2a b ab a b +£>> (强调基本不等式成立的前提条件) 问题4:你能用不等式的性质直接推导吗?要证 2a bab +³ ①只要证 ______a b +³ ② 要证②,只要证 _____0a b +-³ ③要证③,只要证 2(____)0+³ ④ 显然, ④是成立的.当且仅当a=b 时,不等式中的等号成立. (强调基本不等式取等的条件)设计意图:利用分析法以填空的形式给出证明过程,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加深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探究2:如图,AB 是圆的直径,C 是AB 上任一点,AC=a,CB=b,过点过点C 作垂直于AB 的弦DE ,连AD,BD,则CD= ,半径为半径为 问题5: 你能用这个图得出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吗? (学生积极思考,几何画板演示)设计意图:借助平面何几何图图形的直观性,进一步领悟基本不等式成立的限制条件0,0a b >>,及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才能成立的实际意义。

4、基本不等式的应用B D E A C 例1.(1)0x >,当x 取什么值,1x x+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2)0x >,当x 取什么值,12x x+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3)01x <<,当x 取什么值,(1)x x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4)102x <<,当x 取什么值,(12)x x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加以引导规范其解答步骤)设计意图:巩固概念,加深理解,引导学生注意基本不等式成立的三个限制条件。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_说课稿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_说课稿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黔西三中:付顺贵一、说教材
(一)、地位与作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第二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不等关系,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于它的学习是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基础,它是学生以后顺利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的重要理论依据,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技能。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能力目标:能准确运用不等式的三条性质将不等式变形、化简,培养学生的
观察、分析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并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发现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法:启发式的讲解法。

四、说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选择的课题是必修5第三章第四节《基本不等式》第一课时。

关于本课的设计,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向各位评委老师汇报。

★教材分析
★教法说明
★学法指导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不等式”是必修5的重点内容,在课本封面上就体现出来了(展示课本和参考书封面)。

它是在学完“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及“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在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值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求最值又是高考的热点。

同时本节知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试验、归纳、判断、猜想等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会数与形的和谐统一,领
略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

难点:基本不等式的内涵及几何意义的挖掘,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二、教法说明
本节课借助几何画板,使用多媒体辅助进行直观演示.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开始尝试活动.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享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课堂上主要采取对比分析;让学生边议、边评;组织学生学、思、练。

通过师生和谐对话,使情感共鸣,让学生的潜能、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挥,使认知效益最大。

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学会。

三、学法指导
为更好的贯彻课改精神,合理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教学设计
◆运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引入 ◆运用分析法证明基本不等式 ◆不等式的几何解释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1、运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引入
如图,这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


G F

家大会会标.会标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展示风车)
正方形ABCD中,AE⊥BE,BF⊥CF,CG⊥DG,DH⊥AH,设AE=a,BE=b,则正方形的面积为S=__,Rt△ABE,Rt△BCF,Rt△CDG,Rt△ADH是全等三角形,它们的面积之和是S’=_
从图形中易得,s≥s’,即
问题1:它们有相等的情况吗?何时相等?
问题2:当a,b为任意实数时,上式还成立吗?(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理解)
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a、b,我们有
当且仅当(重点强调)a=b时,等号成立(合情推理)
问题3: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让学生独立证明)
设计意图
(1)运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引入,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数学的历史悠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运用此图标能较容易的观察出面积之间的关系,引入基本不等式很直观。

(3)三个思考题为学生创造情景,逐层深入,强化理解.
2、运用分析法证明基本不等式
如果a>0,b>0 ,

分别代替a,b。

可以得到
也可写成
222
a b ab
+≥
222
a b ab
+≥
20

a+b
(a>0,)
b>0
2

(强调基本不等式成立的前提条件“正”)(演绎推理) 问题4:你能用不等式的性质直接推导吗?
要证

只要证

要证② ,只要证 ③ 要证③ ,只要证 ④
显然, ④是成立的.当且仅当a=b 时, 不等式中的等号成立. (强调基本不等式取等的条件“等”) 设计意图
(1)证明过程课本上是以填空形式出现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这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符合课改精神;
(2)证明过程印证了不等式的正确性,并能加深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3)此种证明方法是“分析法”,在选修教材的《推理与证明》一章中会重点讲解,此处有必要让学生初步了解。

3、不等式的几何解释
如图,AB 是圆的直径,C 是AB 上任一点,AC=a,CB=b,过点C 作垂直于AB 的弦DE ,连AD,BD,则CD= ,半径为
问题5: 你能用这个图得出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吗? (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理解) 设计意图
几何直观能启迪思路,帮助理解,因此,借助几何直观学习和理解数学,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面。

只有做到了直观上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

a+b
2≥
a+b ≥ 2
0≥ ≥0
4、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例1.证明
(学生自己证明) 设计意图
(1)这道例题很简单,多数学生都会仿照课本上的分析思路重新证明,能够练习“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过程;
(2)学生能够加深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a 和b 不仅仅是一个字母,而是一个符号,它们可以是a 、b,也可以是x 、y,也可以是一个多项式;
(3)此例不是课本例题,比课本例题简单,这样,循序渐进, 有利于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内涵。

例2:(1)把36写成两个正数的积,当两个正数取什么值时,它们的和最小?
(2)把18写成两个正数的和,当两个正数取什么值时,它们的积最大? (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 设计意图
(1)此题目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包含正用,逆用,体现了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价值;
(2)强调利用不等式求最值的关键点:“正”“定”“等”; (3)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练习 :(1)若a,b 同号,则b a a b
+≥2
(2)P 113 练习
1.2
a+10)≥≥1x+2(x>0)
x

设计意图
巩固基本不等式,让学生熟悉公式,并学会应用。

小结:(让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业: 必做题:P 113 A 组3、4
选做题:
设计意图
(1)必做题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熟练公式应用,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形成;
(2)选做题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

时间安排:引入约5分钟
证明基本不等式约10分钟 几何意义约10分钟 知识应用约15分钟 小结约5分钟
x ,x
x
1
0若求的最大值
五、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指导,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