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合集下载

新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不等式》教案

新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不等式》教案

新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不等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涉及第三章《不等式》的第一节《认识不等式》。

详细内容包括:1. 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 不等式的性质;3. 不等式的解集及表示方法;4. 不等式的简单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表示方法及其性质,了解不等式的解集;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不等式的定义、性质及解集;难点: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某商店举行购物满100元减30元的活动,小明带了80元,问小明最多能买多少元的商品?2. 知识讲解(1)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的解集及表示方法。

3. 例题讲解(1)解不等式2x 5 > 3;(2)求解不等式组:$\begin{cases} 3x 2 < 4 \\ 2x + 5\geq 1 \end{cases}$。

4. 随堂练习(1)求解不等式5x 3 < 2x + 7;(2)求解不等式组:$\begin{cases} 4x + 3 > 7 \\ 2x 5\leq 1 \end{cases}$。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 不等式的性质;3. 不等式的解集及表示方法;4. 例题解答步骤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解不等式3x 4 > 5;(2)求解不等式组:$\begin{cases} 2x + 5 < 3 \\ 3x 2 \geq 4 \end{cases}$。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如不等式的乘除性质,以及不等式的其他应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预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欢迎大家共享。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1一、教材不等式基本性质是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认识了不等关系基础上来学习的,也是为进一步学习解不等式及应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根据,因此本节课内容在不等关系这一章占有重要位置。

由此本节重点内容是不等式三条基本性质,难点是不等式第三条基本性质,在不等式两端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转变学生在这一点应用上很难把握。

另外,本节课在教材支配上意在通过等式基本性质引入新课教学,在新课教学中用不等式实例进行操作,进而推出不等式基本性质,学生通过观看、质疑、发问易于接受新知,依据新课程标精确定学习目标如下:(一)学问与技能目标把握不等式基本性质,能娴熟运用不等式性质解决简洁的不等式问题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经受探究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探究的方法2.通过观看、试验、猜测、推理等数学学习活动过程,进展合理的推理和初步论证能力(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胜利、建立自信2.体验在讨论过程中创造的欢乐,并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二、重点、难点重点:把握不等式基本性质及娴熟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第三条性质的应用三、教法以引导发觉、活动参加、沟通商量为主,学生自己举出实际不等式例子,教师依据认识规律引导学生由等式性质向不等式学问的迁移,支配学生用一组数在不等式两端参加四则运算,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的沟通商量,总结规律得出不等式基本性质在这一环节教师一方面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过程,为适应学生思维进展水平有序引导学生观看分析,由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教师依据练习状况设疑引导,重在理解不等式性质应用,展开学生思维。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画一画:你能在数轴上分别表示x强调:①边界值的表示法②若要表示的范围,包括数a,则成点”.”点;若要表示的范围包括数a,则画成”.”点。
五、走进生活
例2、一座小水电站的水库水位在12∽20m(包括12m,20m)时,发电机能正常工作,设水库水位为x(m)(1)用不等式表示发电机正常工作的水位范围,并把它表示在数轴上;(2)当水位在下列位置时,发电机能正常工作吗?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不等式和不等号的概念
2、会根据给定条件列不等式
3、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
能力目标: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
情感目标:1、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
2、初步体会不等式是研究量与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模型之一。
(2)x师:x师:这些数在表示数1点的左边还是右边?
师:怎样表示在数1左边的数?x若你认为不包括1,你认为应该怎样在数轴上表示?
让学生试一试:
(1)x≥-2在数轴上如何表示?
(2)–2≤x(1)x﹥-3(2)x≧-(3)x﹤1.5总结: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时,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确定方向,大于取右边,小于取左边;二是确定空心点,还是实心点,含等号用实心点,不含等号用空心点。
2.通过例1的学习,让学生能根据给定条件列出不等式。
3.通过数轴上数的表示的学习,学生能用数轴来表示一些简单的不等式。
4.通过例2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不等式是研究量与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模型之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列不等式。
发电机能否正常工作,你是根据什么判别出来的?这种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思想方法叫做数形结合思想。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1《认识不等式》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1《认识不等式》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1《认识不等式》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不等式》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的性质以及不等式的解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不等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相关知识,对数学符号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不等号。

2.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不等式的解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相关案例和实际问题。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小明和小华赛跑,小明用10分钟跑完1000米,小华用8分钟跑完1000米,请问谁跑得快?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通过PPT课件和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PPT上的练习题,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一家超市举行促销活动,购买一件商品价格为200元,购买两件商品价格为300元,请问购买几件商品最划算?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2篇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2篇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认识不等式说课稿精选2篇(一)敬爱的评委和同行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X学校的X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我对于不等式的认识和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不同于等式的数学式子。

在不等式中,我们常用到的符号有大于号(>)、小于号(<)、大于等于号(≥)和小于等于号(≤)等。

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不等式呢?因为不等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比如描述货币的增长或贬值、评估物品价值的增加或减少等。

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和解题方法对于我们的数学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将通过三个步骤来分享我的不等式教学方法。

第一步:引入在引入部分,我通常会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激发学生对不等式的兴趣。

比如,我会给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每天存入银行100元,你的银行存款能超过一百万吗?”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出一个不等式:“每天存款乘以天数大于一百万”。

然后我会鼓励学生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个不等式,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探索欲望。

第二步:理解在这一步,我会通过具体的图示或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等式。

比如,我会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几个数值点,并用箭头来表示大于号或小于号等。

通过这样的图示,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理解不等式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此外,我还会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来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和解答。

例如:“小明用300元去商场购买3件衣服,每件衣服的价格是一样的。

请问每件衣服的最贵价格不超过多少元?”通过这样一道实际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们总结出不等式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三步:应用在这一步,我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不等式的具体解题方法,并引导他们通过解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我会教导学生们如何化简复杂的不等式、如何通过加减法或乘除法来求解不等式等。

同时,我还会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让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我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1《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1《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3.1认识不等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它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等式之后来展开教学的,它既是对以往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不等式和不等号的意义。

2. 会根据给定条件列不等式. 3.会用数轴表示x<a,x≥a,b<x<a这类简单的不等式。

过程与方法: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学化能力,.经历不等式的数轴表示,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不等式的概念,和列不等式。

学生在列不等式时,对数量关系中的“不大于”、“不小于”、“负数”、“非负数”等数学术语的含义不能准确理解,在把用文字语言表述的不等关系转化为用符号表示的不等式时有一定困难.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之一。

例2既要正确理解不等式表示的意义;又要会在数轴上表示,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能力上有较高的要求,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讨论,适时引入类比思想,使新旧知识顺利迁移,学法上突出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和互动交流中,获得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给出一条式子:9+3=8,提出你能在不改变数字及数字顺序的前提下把它改成正确的式子吗?学生有改9+3>8,也有改9-3<8,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马上给出合作学习题,提出问题:下列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等式表示吗?若不能,应用怎样的式子表示?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再写出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切实经历了不等式的产生过程,体验到不等式是由于表示不等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数学模型.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上面的5个式子:3x>5,5<3x,p+2>q,q<p+2. v≤70 t≥6000,x≠3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是等式吗? 与等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找出所列不等式的共同特征:①表示不等关系,②用特定符号连接两个代数式而成的。

全国优质课说课教案精品-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全国优质课说课教案精品-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全国优质课说课教案精品-认识不等式说课稿一、说教材《认识不等式》是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它旨在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解法。

本节课是初中数学第二章《不等式》的第一课时,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解法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算术运算能力和简单的方程求解能力,对等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不等式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加强。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2)能够用不等式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不等式的性质。

(2)通过实例,学会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2.教学难点:用不等式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不等式的性质。

同时,结合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比较两个量的大小的情况?”引导学生回顾等式与不等式的联系。

(2)教师展示一组实例,如:2+3=5,2+3<6,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两个算式的特点。

2.探究不等式的概念(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例,提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3.学习不等式的性质(1)教师展示一组不等式,如:a>b,a+b>b+c,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组不等式的性质。

4.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展示一组实际问题,如:小明的身高比小红高,小红的身高比小亮高,请用不等式表示他们身高之间的关系。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1《不等式》说课稿2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1《不等式》说课稿2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1《不等式》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不等式》是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讲授的。

不等式是数学中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简单的运算规则。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不等式的运算规则感到困惑,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简单的运算规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练习,学生能够运用不等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简单的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不等式的运算规则,特别是涉及到符号的变换和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和实例来形象地展示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利用练习题进行巩固和拓展。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不等式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3.讲解不等式的性质: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如传递性、同向性等。

4.讲解不等式的运算规则: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运用。

5.练习与巩固: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不等式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人教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5篇

人教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5篇

人教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5篇第一篇:人教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课时第二小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板书题目)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教学设计。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教材分析教材是我们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透彻的了解教材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首先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材。

我将从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材进行说明。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不等式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等式的性质又是重中之重。

一方面,它是初中阶段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转折;而另一方面,学好不等式的性质能帮助学生从整体认识整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可以使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新的认识,从而扩大学生的认知结构。

同时,不等式的性质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因此这也是前后数学知识衔接的桥梁和纽带。

因此学好本节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并且能正确应用;能力目标经历探索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点,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学习不等式基本性质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该目标具体到本节课为通过让学生学习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相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由于在探究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类比的方法来得出结论,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其形象思维能力占主导地位,在探究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

根据学生的这一特征,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为: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的重点认识。

认识不等式 说课稿

认识不等式 说课稿

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认识不等式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中认识不等式,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课题介绍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第8章第一节认识不等式。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不等式是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学习不等式之前,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它们都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意义及不等式的解的意义,在这一章的余下章节将会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以及确立目标的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大纲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是:“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的内容,针对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情况,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要目的而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掌握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的概念;②会判断不等式的解;③会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的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习的信心;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要运用不等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先必须了解不等式的概念,所以不等式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和解不等式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材处理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对概念背得很熟,但在准确和熟练应用方面较差,缺乏应变能力,针对学生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本节课突出对教学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采用探索发现的方法研究概念,并且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我主要会用到的教学方法有探究研讨法,讲练结合法,谈话法。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本节内容。

五、教学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分析,启发引导,以彩色粉笔辅助教学,突出重点,难点,及时反馈调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1 教材分析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及其简单的应用,是继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之后,又一次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是进一步探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以及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知识的基础。

通过实际问题中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进一步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学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相等与不等是研究数量关系的两个重要方面,用不等式表示不等的关系,是代数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在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2教材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不等式的概念及其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是研究不等式的导入课,通过实例引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经历、感受概念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正确抓住不等式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为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及简单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1.3学情分析(1)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不等量关系、数量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在小学阶段已有所了解。

(2)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回到实际问题解释和检验”的数学建模能力。

(3)学生已初步具备探究和比较的能力。

1.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五种不等号的使用方法(2)了解不等式及其解的概念(3)能根据文字列出简单的不等式能力目标:(1)能正确识别问题中存在的不等关系,并知道应用不等式知识加以解决(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归纳和类比的数学方法,以及从具体到抽象获取知识的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经历和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不等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5 教材重难点重点:由于不等式及其解的概念是学习不等式的重要基础,因此是本节课教学中的重点。

难点:不等式的解不是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数值,而是适合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的全体,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8.1认识不等式说课稿高村二中刘红延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不等式»,我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说板书六部分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华师大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认识不等式»,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已经熟悉用不等号表示数的大小,这节学习的是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类似于上一章学到的方程,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加强类比教学是处理本节教材的重要方式。

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它不仅是现阶段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我们后续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实际问题数量的分析,引入不等式概念,使学生了解不等式及解的意义。

2、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等关系,初步体会不等式和等式都刻画了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都是研究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模型.3、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的概念,体现了数学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会用不等式表达数学量之间的关系,不等式的解的意义难点:不等号的准确应用;不等式的解四、教法素质教育的“素质”落实到学科上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最终达到“学会不如会学”的目的。

采用的是“一合作,三设计“的教学模式第一环节:导入设计,即创设情境,确定学习目标,引入新课第二环节:学习新知设计,即让学生知道该节课主要讲授和学习什么内容。

第三环节:自主合作,是本教学模式的一大亮点,主要分自主学习和汇报交流两个方面,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第四环节:巩固设计,即刚学完一节课的新知识后,需要一个巩固练习,让学生很快的进行自我检测。

五、教学过程1、导入,使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2、学习新知,出示学习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知道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

3、自主合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最后定出结论。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认识不等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认识不等式》是学生在学习了实数、代数式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包括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等。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实数、代数式等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不等式时,可能会对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产生困惑,特别是对不等式的解法,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体验不等式的发现和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教学难点:不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黑板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不等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不等式的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4.教师讲解:教师讲解不等式的解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解题思路。

5.练习巩固: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不等式的概念2.不等式的性质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不等式的性质 说课稿

不等式的性质 说课稿

《不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的内容是学习不等式的性质,并应用它们解不等式,在整章中占据核心的地位,同时又为以后学习不等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并且能正确应用。

(2)能力目标:经历探究不等式性质的过程,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点,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

3、重难点重点:理解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难点: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的认识。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与学法是互相联系和统一的,不能孤立去研究。

什么样的教法必带来相应的学法。

但遵循的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初一学生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基于本节课及学生的特点,我将采用“类比---实验---交流”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中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回顾交流、观察导入范例学习、应用所学随堂练习课堂小节布置作业(一)回顾交流、观察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等式的基本性质。

(出示天秤)2、思考:用“<”或“>”填空,并找一找其中的规律.(1) 5>3, 5+2____3+2, 5-2____3-2, 5+(2a+1)____3+(2a+1);(2) -1<3 , -1+2____3+2 , -1-3____3-3 ,-1+b____3+b ,-1-b____3-b ;(3) 6>2, 6×5____2×5 ,6×(-5)____2×(-5),6×(-3)____2×(-3) 6÷5____2÷5, 6÷(-5)_____2÷(-5),6÷(-3)____2÷(-3);(4) -2<3,(-2)×6____3×6,(-2)×(-6)____3×(-6),(-2)×(-8)____3×(-8) (-2)÷6____3÷6,(-2)÷(-6)___3÷(-6), (-2)÷(-8)___3÷(-8); (1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填空,然后小组讨论其中的规律,同时教师适当的引导)3、学生归纳出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认识不等式教案范文

认识不等式教案范文

认识不等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不等式的应用意识。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概念:介绍不等式的定义,理解不等式表示的意义。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习不等式的加减乘除性质,掌握不等式两边加减乘除的操作方法。

3. 不等式的解法: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掌握解题步骤。

4. 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举例,让学生学会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并求解。

5. 练习与拓展:完成一些有关不等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 教学难点:不等式两边加减乘除的操作方法,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不等式的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2. 讲解不等式的定义,介绍不等式表示的意义。

3.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不等式两边加减乘除的操作方法。

4. 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5. 举例讲解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并求解。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不等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价学生对不等式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练习题评价:分析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不等式解法的掌握情况。

八年级数学《认识不等式》评课稿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认识不等式》评课稿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认识不等式》评课稿说课稿课件八年级数学《认识不等式》评课稿陈老师在八(1)班开了《认识不等式》的公开课,《认识不等式》是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课,纵观陈老师老师上的这堂课,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今后要学习的。

1、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做到让数学生活化,使学生从生活开始、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

同时又不乏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引题时,以玩跷跷板情境设计了五道题目,让学生列出式子,再观察式子的特征,引出不等式的概念,再如畅所欲言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不等关系:学生举出了用汽车超速、天平称量物体、小朋友玩跷跷板等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本质。

2、陈老师的课堂教学风趣、幽默,教态亲切、语言准确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并不是枯燥乏味的,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得到体现。

老师能够和学生在一起来进行探究,并且能够走进学生以学生的身份来进行教学,和大家一起讨论问题。

4、课件设计时以不同颜色突出显示,以加强视觉效果,提示了学生解题的方法。

例如:根据数量关系列不等式时,用红色标出了关键词,渗透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5、练习的设计上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如在最后一道练习陈老师设计了如下的一道题目:已知,小明说,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正确吗?为下节课《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做了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还有许多都值得我们老师们的学习和借鉴,但也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在一起探讨和研究,那就是1、陈老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形式比较单一,是否可再丰富一些,也可促成生生互评。

2、整个课堂上知识训练度的问题。

也就是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和知识的获取过程一样,再去做具体的分析,还是要有一定的知识训练度。

3、新课改的要求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要求老师放手学生又有效调控课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永嘉县黄田中学杨挺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不等式》,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

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五个方面向大家阐述我的备课思路。

一、教材分析与方程一样,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重要数学模型。

本节课是中学阶段代数不等式的起始内容,它不仅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证明和解不等式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它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的后续内容,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始终,起着横贯上下的作用.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不等式.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意义,能正确列出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简单不等式,渗透建模、类比、分类等思想方法.二、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二的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伴的肯定,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小学对不等量关系、数量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对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还是第一次接触,本节就是对“不等”这一概念进一步明确,使它成为一种有效的数学工具.学生在列不等式时,对数量关系中的“不大于”、“不小于”、“负数”、“非负数”等数学术语的含义不能准确理解,在把用文字语言表述的不等关系转化为用符号表示的不等式时有一定困难。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不等式的意义及列不等式。

难点确定为: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和以往的课程标准产生了要大的变化,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四基和四能,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数学联系,提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进一步明确指出“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结合新课程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 能够从现实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会根据给定条件列不等式;会用数轴表示“x>a”,“x≤a”,“b<x<a”这类简单不等式.2. 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探究能力,加深对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的认识。

3. 通过合作交流和课堂的参与过程,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通过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分析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为:1.采用情景创设法,引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尝试利用指导法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2.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每一个问题,而不是急于告诉学生结论。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分层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学法为:1.学生要深刻思考,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养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2.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课本,从课本中获取新知。

3.合作类推法:学习过程中学生共同讨论,并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学习。

4.教师帮扶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建构不等式模型。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分析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方面为思路阐述我的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近些年来由于环境破坏、空调的过度使用、汽车的数量增多的因素使得气温不断升高,今年很多地区的温度纷纷达到了历史最高温度,为了对于气温的变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老师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以下信息:(1)据气象局监测表明,温州市2013年8月1日的最高气温已经达到37摄氏度,比2000年8月1日的最高气温的两倍少40摄氏度,请问2000年8月1日的最高温度为多少度。

(通过对此问题的解决,回顾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以及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重点强调如何寻找等量关系)(2)中国拟立法将35℃以上界定为高温天气:意见稿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室外作业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并在12时至15时不得安排室外作业。

(此问题与问题1进行比较,发现此问题中存在的并非等量关系,与以往的知识产生冲突,是学生意识到实际问题中不单单只存在等量关系,从而明白不等式这种新的数学模型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而引出课题)设计意图:以身边发生的事情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学生根据问题列出式子,接着师生互动进行归纳,通过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出五个式子的共同点以及和等式之间的不同点,总结不等式和不等号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探索,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不等式的意义及常见的不等号的读法和意义,本节重点和难点都得到了初步了解.此外,学生还切实经历了不等式的产生过程,体验到不等式是由于表示不等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数学模型.练一练: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不等式?(1) a2+1>0; (2) a+b=0; (3) x-y≠1; (4) 3x-1≤x;(5) 4-2x; (6) 9<8.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不等式概念及意义,以及不等号运用。

(三)典例示范,应用新知原题:改编:设计意图:对教材的例题呈现的顺序进行改变,充分分析每一条例题的意图并详细总结在列不等式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具体如下:通过第(1)题的分析,总结列不等式的一般步骤:①确定不等式两边的代数式. ②根据所给条件中的关系,选择合适的不等号.通过第(2)题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等关系,能抓住关键词语,并转化为不等号,让学生反复体味不等号的用法和意义,教学中还将对关键词进行变式训练,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理解.通过第(3)题的分析,让学生体会问题中的“隐藏条件”,分析时还可以把“a是正数”变式为“a是负数”、“a是非负数”,“a是非正数”等。

通过第(4)题的分析,让学生体会问题中的分类思想,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

通过例题解析,加深对不等号的用途和意义的理解,第一个难点得到突破.加强巩固练习(课本的作业题):(4)合作探究,再学新知2013年8月1日各地区的最高温度城市名称最高温度(℃)西藏25上海41杭州38温州37观察表格,回答问题:(1)请将四个城市按照最高温度从低到高的方式排列起来,若想使呈现结果更加直观,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设计意图:回顾数轴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体会利用数轴表示数可以使数据更加清晰,便于观察和整理,并为接下来的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做下铺垫.(2)国家规定,当温度不高于40℃时才可以开展室外作业,你能在数轴上表示t≤40这个不等式吗?分析方法:1.哪些数据满足t≤40?(生:40左边的全部的点,先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不等式的意义,不等式表示的是一个范围,是一个数的集体,为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准备。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不等式不是一个点,而是符合要求的所有点的集合。

)2.所有的点一一点出来是无法完成的,连续的点组成了什么图形?(引导学生归纳出连续的点组成了线,通过讨论归纳出如果将线画在数轴上,会与数轴发生重合,不便观察,从而约定了将符合要求的线画在数轴的上方)3.那么t<40该怎么画呢?(通过两个不等式之间的类比,产生知识间的冲突,从而登出空心点以及实心点的意义)有了这一问题的分析,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的如何将不等式画在数轴上的方法,但是不是十分系统、规范,接下来,设计以下三条练习:请在数轴上画出以下三个不等式:①x>1 ②x≤1 ③-3<x≤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照黑板上的事例进行模仿,并让三位学生上台板书,教师对板书进行评价,最后进行总结。

思考:你能在数轴上分别类似地表示x>a,x≤a和b≤x<a(b<a)吗?(5)例题解答,运用新知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等四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工作场所最高气温达35℃以上(含35℃)的露天环境下工作,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最大限度地减少高温中暑造成的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同时,当最高气温大于等于40℃时,用人单位应禁止员工进行露天作业。

(1)根据上述规定,能够进行室外作业但是用人单位需要支付高温补贴的温度为t(℃),用不等式表示t的取值范围,并把它表示在数轴上.(2)以上四个城市哪个城市的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高温补贴;哪个城市可以室外作业但要支付高温补贴;哪个城市应该停止室外作业?请用不等式和数轴作出解释.设计意图:本例题既要列不等式,还要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是对前面新知识的巩固运用,并且还要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能力上有较高要求,是对本节知识的综合运用。

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该难点,因而选择逐题突破,帮扶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该例题教学。

并在最后安排学生阅读本题解题过程,这样既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为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做铺垫。

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自主建构,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也是自主建构.(6)反思盘点,整合新知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7)能力提升,拓展新知:在数轴上有P、Q两点,其中点P所对应的数是x,点Q所对应的数是1.已知P、Q两点的距离小于3,请你利用数轴.(1)写出x所满足的不等式;(2)数-1,0,5所对应的点到点Q的距离小于3吗?(3)写出(1)中不等式所有的整数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