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合集下载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画一画:你能在数轴上分别表示x强调:①边界值的表示法②若要表示的范围,包括数a,则成点”.”点;若要表示的范围包括数a,则画成”.”点。
五、走进生活
例2、一座小水电站的水库水位在12∽20m(包括12m,20m)时,发电机能正常工作,设水库水位为x(m)(1)用不等式表示发电机正常工作的水位范围,并把它表示在数轴上;(2)当水位在下列位置时,发电机能正常工作吗?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不等式和不等号的概念
2、会根据给定条件列不等式
3、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
能力目标: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
情感目标:1、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
2、初步体会不等式是研究量与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模型之一。
(2)x师:x师:这些数在表示数1点的左边还是右边?
师:怎样表示在数1左边的数?x若你认为不包括1,你认为应该怎样在数轴上表示?
让学生试一试:
(1)x≥-2在数轴上如何表示?
(2)–2≤x(1)x﹥-3(2)x≧-(3)x﹤1.5总结: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时,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确定方向,大于取右边,小于取左边;二是确定空心点,还是实心点,含等号用实心点,不含等号用空心点。
2.通过例1的学习,让学生能根据给定条件列出不等式。
3.通过数轴上数的表示的学习,学生能用数轴来表示一些简单的不等式。
4.通过例2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不等式是研究量与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模型之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列不等式。
发电机能否正常工作,你是根据什么判别出来的?这种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思想方法叫做数形结合思想。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一节,主要讲述了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节课通过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了解不等式的基本规律,为后续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他们对不等式的性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提高,这也是本节课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索不等式性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性质及应用。

2.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的推导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想、验证不等式的性质。

3.性质的推导与证明: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证明不等式的性质。

4.性质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不等式的性质,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不等式的性质。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性质1:……2.性质2:……3.性质3:……4.问题1:……5.问题2:……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不等式性质的掌握程度。

2.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不等式的性质说课稿范文

不等式的性质说课稿范文

不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不等式的性质说课稿范文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及作用《不等式的性质》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五B 版第三章第一节第二部分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与实数运算的关系和不等式的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不等式变形、化简、证明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教材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在不等式与实数运算的关系基础上,系统归纳和论证了不等式的一系列性质。

因此本节课在高中数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联系,会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情境,学生感受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依据以上对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为不等式性质的证明。

二、说学情学生已经会借助数轴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能理解等式性质,知道等式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

在初中时曾经接触过三个关于不等式的结论:“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同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同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同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学生对不等式的性质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是对它们进行证明,却比较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指导。

三、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类比——探究的教法,同时全程贯穿合作交流,通过这样的教法来提高学生的分析、类比能力。

【优质文档】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优质文档】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1 教材分析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及其简单的应用,是继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之后,又一次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是进一步探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以及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知识的基础。

通过实际问题中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进一步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学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相等与不等是研究数量关系的两个重要方面,用不等式表示不等的关系,是代数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在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2教材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不等式的概念及其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是研究不等式的导入课,通过实例引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经历、感受概念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正确抓住不等式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为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及简单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1.3学情分析(1)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不等量关系、数量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在小学阶段已有所了解。

(2)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回到实际问题解释和检验”的数学建模能力。

(3)学生已初步具备探究和比较的能力。

1.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五种不等号的使用方法(2)了解不等式及其解的概念(3)能根据文字列出简单的不等式能力目标:(1)能正确识别问题中存在的不等关系,并知道应用不等式知识加以解决(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归纳和类比的数学方法,以及从具体到抽象获取知识的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经历和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不等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5 教材重难点重点:由于不等式及其解的概念是学习不等式的重要基础,因此是本节课教学中的重点。

难点:不等式的解不是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数值,而是适合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的全体,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2篇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2篇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认识不等式说课稿精选2篇(一)敬爱的评委和同行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X学校的X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我对于不等式的认识和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不同于等式的数学式子。

在不等式中,我们常用到的符号有大于号(>)、小于号(<)、大于等于号(≥)和小于等于号(≤)等。

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不等式呢?因为不等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比如描述货币的增长或贬值、评估物品价值的增加或减少等。

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和解题方法对于我们的数学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将通过三个步骤来分享我的不等式教学方法。

第一步:引入在引入部分,我通常会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激发学生对不等式的兴趣。

比如,我会给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每天存入银行100元,你的银行存款能超过一百万吗?”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出一个不等式:“每天存款乘以天数大于一百万”。

然后我会鼓励学生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个不等式,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探索欲望。

第二步:理解在这一步,我会通过具体的图示或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等式。

比如,我会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几个数值点,并用箭头来表示大于号或小于号等。

通过这样的图示,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理解不等式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此外,我还会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来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和解答。

例如:“小明用300元去商场购买3件衣服,每件衣服的价格是一样的。

请问每件衣服的最贵价格不超过多少元?”通过这样一道实际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们总结出不等式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三步:应用在这一步,我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不等式的具体解题方法,并引导他们通过解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我会教导学生们如何化简复杂的不等式、如何通过加减法或乘除法来求解不等式等。

同时,我还会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让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我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1《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1《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3.1认识不等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它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等式之后来展开教学的,它既是对以往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不等式和不等号的意义。

2. 会根据给定条件列不等式. 3.会用数轴表示x<a,x≥a,b<x<a这类简单的不等式。

过程与方法: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学化能力,.经历不等式的数轴表示,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不等式的概念,和列不等式。

学生在列不等式时,对数量关系中的“不大于”、“不小于”、“负数”、“非负数”等数学术语的含义不能准确理解,在把用文字语言表述的不等关系转化为用符号表示的不等式时有一定困难.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之一。

例2既要正确理解不等式表示的意义;又要会在数轴上表示,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能力上有较高的要求,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讨论,适时引入类比思想,使新旧知识顺利迁移,学法上突出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和互动交流中,获得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给出一条式子:9+3=8,提出你能在不改变数字及数字顺序的前提下把它改成正确的式子吗?学生有改9+3>8,也有改9-3<8,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马上给出合作学习题,提出问题:下列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等式表示吗?若不能,应用怎样的式子表示?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再写出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切实经历了不等式的产生过程,体验到不等式是由于表示不等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数学模型.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上面的5个式子:3x>5,5<3x,p+2>q,q<p+2. v≤70 t≥6000,x≠3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是等式吗? 与等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找出所列不等式的共同特征:①表示不等关系,②用特定符号连接两个代数式而成的。

全国优质课说课教案精品-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全国优质课说课教案精品-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全国优质课说课教案精品-认识不等式说课稿一、说教材《认识不等式》是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它旨在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解法。

本节课是初中数学第二章《不等式》的第一课时,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解法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算术运算能力和简单的方程求解能力,对等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不等式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加强。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2)能够用不等式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不等式的性质。

(2)通过实例,学会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2.教学难点:用不等式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不等式的性质。

同时,结合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比较两个量的大小的情况?”引导学生回顾等式与不等式的联系。

(2)教师展示一组实例,如:2+3=5,2+3<6,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两个算式的特点。

2.探究不等式的概念(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例,提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3.学习不等式的性质(1)教师展示一组不等式,如:a>b,a+b>b+c,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组不等式的性质。

4.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展示一组实际问题,如:小明的身高比小红高,小红的身高比小亮高,请用不等式表示他们身高之间的关系。

不等式的性质与解集说课稿6篇

不等式的性质与解集说课稿6篇

不等式的性质与解集说课稿6篇不等式的性质与解集说课稿(精选篇1)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分四块内容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是继方程后的又一种代数形式,继承了方程的有关思想,并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有着及其重大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的目标:1)知识目标:主要是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来探索新知的能力,扩充和完善不等式的性质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猜想与归纳的思维方式,体会类比思想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和难点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中心,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不等式三个基本性质的学习以及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

本节课的难点是用不等式的性质化简。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本节课在性质讲解中我采取探索式教学方法,即采取观察猜测---直观验证---托盘实验---得出性质。

使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应用的.困难,采取了类比操作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置教学。

整节课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

三、学法指导:鉴于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应以激励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教学。

鼓励学生一种类型的题多练,并及时引导学生用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

例题讲解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树立“转化”的数学思想。

充分复习旧知识,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主要环节)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复习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教师活动:注意强调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学生活动:观察思考,两个(或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由其他学生判断正误。

人教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5篇

人教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5篇

人教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5篇第一篇:人教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课时第二小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板书题目)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教学设计。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教材分析教材是我们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透彻的了解教材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首先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材。

我将从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材进行说明。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不等式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等式的性质又是重中之重。

一方面,它是初中阶段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转折;而另一方面,学好不等式的性质能帮助学生从整体认识整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可以使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新的认识,从而扩大学生的认知结构。

同时,不等式的性质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因此这也是前后数学知识衔接的桥梁和纽带。

因此学好本节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并且能正确应用;能力目标经历探索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点,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学习不等式基本性质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该目标具体到本节课为通过让学生学习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相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由于在探究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类比的方法来得出结论,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其形象思维能力占主导地位,在探究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

根据学生的这一特征,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为: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的重点认识。

全国优质课说课教案精品--认识不等式

全国优质课说课教案精品--认识不等式

说课教案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8.1 认识不等式一、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它不仅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它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的后续内容,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始终,起着横贯上下的作用.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两个概念:不等式和不等式的解.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的解的意义,能正确列出不等式;难点是准确应用不等号,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渗透建模、类比、分类等思想方法.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小学对不等量关系、数量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对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还是第一次接触,本节就是对“不等”这一概念进一步明确,使它成为一种有效的数学工具.学生在列不等式时,对数量关系中的“不大于”、“不小于”、“负数”、“非负数”等数学术语的含义不能准确理解,在把用文字语言表述的不等关系转化为用符号表示的不等式时有一定困难.二、教学目标设计依据《课程标准》对7—9年级《不等式》学段的目标要求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特确定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式,理解不等式的意义,会根据给定条件列不等式.2.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3.理解不等式的解的意义,能举出一个不等式的几个解并且会检验一个数是否某个不等式的解.过程与方法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学化的能力,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产生独立克服困难、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在合作交流中有一定收获.三、课堂结构设计本节是概念课,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依据人本主义的课程观和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观,切实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安排如下6个教学活动程序:1.创设情境,发现新知(用时8分钟)2.深入思考,再探新知(用时10分钟)3.典例示范,应用新知(用时6分钟)4.闯关检测,强化新知(用时8分钟)5.反思盘点,整合新知(用时6分钟)6.精选作业,拓展新知(用时2分钟)四、教学媒体设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这两个概念都比较抽象,需要大量的直观演示和生活实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智力背景,适合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用时8分钟)设计意图: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现实情境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平台,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基于此,设置如下情境:情境1:如图,天平左盘放三个苹果,右盘放200克砝码,天平倾斜.设每个苹果的质量为x克,怎样表示x与200之间的关系?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再根据情况出示思考题:1.天平左边的三个苹果的总质量如何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天平哪边重?3.应该用怎样的符号才能把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代数式连接起来?答案:3x>200,或200<3x.由实际问题入手,既体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2:如图,小明与小聪玩跷跷板,大家都不用力时,跷跷板左低右高.小明体重50千克,小聪体重a千克,小聪背的书包重2千克,小明没有背书包.怎样表示a与50之间的关系呢?在上个情境的启发下,学生分组讨论后可以很快得到答案:a+2>50,或50<a+2.通过上面两个实例,学生们切实经历了不等式的产生过程,体验到不等式是由于表示不等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数学模型.接着师生互动进行归纳:引导学生思考:上面的4个式子:3x>200,200<3x,a+2>50,50<a+2.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是等式吗?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等式的概念,类比得出不等式的概念:用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inequality).教师顺势引出本节课题:§8.1认识不等式同时告诉学生:“≠”、“≥”、“≤”也是不等号,并利用下表加深印象.常见不等号的读法和意义:通过以上探索,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不等式的意义及常见的不等号的读法和意义,本节重点和难点都得到了初步突破.(二)深入思考,再探新知(用时10分钟)情境3:春光明媚的一天,某班的27名同学到世纪公园游园.票价 每张票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票4元.全班同学都被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深深吸引,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全身心投入探索活动.教师出示如下问题序列:问题1:小方和小敏两人的建议,到底谁的比较合算呢?为什么? 同学们的探索过程如下:小方:买27张票,付款:5×27=135(元);小敏:买30张票,付款:4×30=120(元).显然120<135.这就是说,买30张票比买27张票付款要少,表面上看是“浪费”了3张票,而实际上节省了.问题2: 我们只用120元就买了30张票,买30张票,我们不仅省钱,而且多买了票,那么剩下的3张票如何处理呢?刹那间,同学们畅所欲言,相互启迪,有的说:“卖掉”,有的说:“到售票处退掉”,有的说:“送给经济困难的学生或者门外的其它游客”……发散性思维训练和思想教育水到渠成.问题3:买30张票比买27张票付的款还要少,这是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都是多买票反而花钱少?如果你们一家三口去游园,是不是也买30张票呢?为什么去的人少了,买30张票就不合算呢?问题4:至少要有多少人去参观,多买票反而合算呢?能否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教师先指出:设有x人要去公园游园.此时重点启发学生从以下两方面探索,渗透分类思想.(1)如果x≥30,则按实际人数买票,每张票只付4元.(2)如果x<30,那么:按实际人数买票x张,要付款5x元;买30张票,要付款4×30=120(元).如果买30张票合算,则120<5x.问题5:x取哪些数值时,120<5x成立?为便于思考,让学生借助表格进行探究.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讨论、探索,表内和表下画横线部分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列表计算:由上表可见,当x=25,26,27,28,29……时,也就是说,至少要有 25 人进公园时,买30张票合算.接着借助学生完成的表格,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列,分析、讨论:X的值可以分为哪几类?学生很快发现X的值分两类:一类使120<5x不成立,一类使120<5x成立.进一步引导学生类比方程的解的概念概括出不等式的解的概念: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solution of inequality).设计依据:类比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此环节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不等式的解的意义,突破了重点和难点,而且感受了其中的函数思想,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接着放手让学生阅读教材第40-41页,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设计依据:课本是学生了解世界的窗口和工具,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自主建构,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也是自主建构.前者的认知机制是同化,它引起认知结构的量变;后者的认知机制是顺应,它引起认知结构的质变.既没有绝对的接受学习,也没有绝对的发现学习,总是两者相互交替、有机结合.所以,课本必须成为学生赖以学会学习的文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认真看书、用心思考,养成讲讲议议、动手动笔、仔细观察、用心体会的好习惯,真正学会读“数学书”.(三)典例示范,应用新知(用时6分钟)例1用不等式表示下列关系,并写出两个满足不等式的数:(1)x的一半小于-1;(2)y与4的和大于0.5;(3)a是负数;(4)b是非负数.这是教材第42页的例题,前3个小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个别指导完成后,让学生点评.重点启发变式最后一个小题并给出规范的书写过程,如把“b是非负数”变式为“b是负数”、“b是正数”,“b是非正数”等,让学生反复体味不等号的用法和意义.解:(1)0.5x<-1,如x=-3,-4;(2)y+4>0.5,如y=0,1;(3)a<0,如a=-3,-4;(4)b是非负数,就是b不是负数,它可以是正数或零,即b>0或b=0,通常可以表示成b≥0,如b=0,2.然后启发学生归纳出:1.列不等式的基本步骤:(1)确定不等式两边的代数式.(2)根据所给条件中的关系,选择合适的不等号.(顺利突出本节重点)2.常用的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及对应的不等号:通过归纳,加深对不等号的用途和意义的理解,第一个难点再次突破.例2下列各数:0,-3,3,4,-0.5,-20 ,-0.4中, 是方程x+3=0的解;是不等式x+3>0的解;是不等式2x+3<x的解.此例是为突出重点和难点而增加的题目,体现创造性地拓宽、使用教材.通过判断这几个数是否方程x+3=0的解,启发学生类比得出:检验一个数是否不等式的解的方法:把所给的数值分别代入不等式的两边,化简后,观察不等式是否成立,成立者即为不等式的解,否则不是.(第2个难点又一次顺利突破.)答案:0,-3,3,4,-0.5,-20,-0.4中,-3是方程x+3=0的解;0,3,4,-0.5,-0.4是不等式x+3>0的解;-20是不等式2x+3<x的解.拼拼就能赢!! 比赛开始了!!(四)闯关检测,强化新知(用时8分钟)为避开学生思维的疲劳期,通过游戏和竞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检测学习目标达成度.第一关:请同学们做扳手腕游戏,比比谁的力气大!!目的是通过亲身体验感悟不等式的魅力,活跃课堂气氛.第二关:下列各式中的不等式有个.(1)8<9; (2)a+b=0; (3)a2+1>0; (4)3x-1≤x;(5)x-y≠1; (6)3-x=0; (7)4-2x; (8)x2+y2>0.目的是强化本节重点,检测学生识别不等式的水平.答案:5.第三关:下列各数中是不等式5x-1>0的解的有个.-9,0,-2,3,1.5,-2.5,7,12.目的是考查学生检验不等式的解的能力.答案:4.第四关:用“<”或“>”填空:(1)7 3;(2)7+3 4+3;(3)7+(-1) 4 +(-1);(4)7×3 4×3;(5)7×(-3) 4×(-3)(6)7÷(-3) 4 ÷(-3).此题是为下一节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做必要的铺垫.答案:(1)>;(2)>;(3)>;(4)>;(5)<;(6)<.第五关:火眼金睛,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请把错误的加以改正.(1)“2x与1的和是负数”用不等式表示为:2x+1<0;(2)“a与b的差是非负数”用不等式表示为:a-b>0;(3)“a的2倍与4的差不小于5”用不等式表示为:2a-4>5;(4)“x的相反数与3的和是正数”用不等式表示为:3-x>0.解:(1),(4)正确;(2)(3)错误,改正如下:(2)因为非负数即≥0,可改为:a-b≥0;(3)因为不小于5即≥5,可改为:2a-4≥5.此题旨在帮助学生充分辨析“负数”、“非负数”、“不小于”等关键词.第六关:备用,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用.1.生活中不等式的应用随处可见,请你说出下列标志表示的含义,并用不等式表示:其中:宽度、高度、重量、速度分别用L、H、G、V表示.2.请给x+3>5创作一个实际情景或故事,使它成立.设计意图:新颖有趣、简单易懂、贴近生活的问题,不仅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加强对生活的关注,体会数学有用,数学好玩的思想,也为后面学习不等式组奠定基础.借助电脑,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表扬、肯定!!你真行!!!掌声和鲜花献给你!!(五)反思盘点,整合新知(6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取得了哪些经验教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请教?设计意图:通过反思、归纳,培养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巩固知识技能,提高认知水平.方法: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归纳,写出反思总结,在小组交流后,选代表在全班发言,老师根据情况完善如下:两个概念: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三种思想:建模思想、类比思想、分类思想.四个注意:一要注意“负数”、“非负数”、“不大于”、“不小于”等关键性词语的含义.二要注意仔细审题,正确列出不等式.三要注意检验一个数是否某个不等式的解的方法.四要注意观察生活,让数学更多地服务社会.(六)精选作业,拓展新知(用时2分钟)必做题:1.课本第42页练习第1题,第3题.2.课本第42页习题8.1第3题.选做题:1.实践活动:调查当地电信收费情况,为你的家人设计一个用于电信支出最的最佳方案,并同学交流.2.登录“中国基础教育”(网址:)等网络,查阅有关不等式的资料.设计意图:必做题是巩固本节基本要求,体现“每个人都学习必要的数学.”选做题是密切联系生活,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取得不同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板书设计设计意图:尽管电化教学直观有趣,但是绝对不可能完全取代板书.板书可以把教学内容形象精炼地呈现在黑板上,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指引学路……,都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六、教学评价本节教学过程中,始终通过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合作交流,关注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吸取正确的见解;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学习习惯、个性品质、情感态度等. 通过游戏、分组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团队精神.通过例题和闯关游戏,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节;通过不同层次的变式题,评价各层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习信心.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回答是否正确、全面与否都给予了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时刻注意激发学习内驱力,确保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总之,本节教学既贴近生活,又超越生活,既努力从生活中来,又努力到生活中去,实现了:生活世界、数学世界、教学世界的融会贯通!!。

认识不等式 说课稿

认识不等式 说课稿

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认识不等式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中认识不等式,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课题介绍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第8章第一节认识不等式。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不等式是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学习不等式之前,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它们都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意义及不等式的解的意义,在这一章的余下章节将会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以及确立目标的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大纲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是:“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的内容,针对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情况,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要目的而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掌握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的概念;②会判断不等式的解;③会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的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习的信心;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要运用不等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先必须了解不等式的概念,所以不等式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和解不等式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材处理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对概念背得很熟,但在准确和熟练应用方面较差,缺乏应变能力,针对学生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本节课突出对教学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采用探索发现的方法研究概念,并且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我主要会用到的教学方法有探究研讨法,讲练结合法,谈话法。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本节内容。

五、教学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分析,启发引导,以彩色粉笔辅助教学,突出重点,难点,及时反馈调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1《不等式》说课稿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1《不等式》说课稿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1《不等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1《不等式》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初步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解法的机会。

这一章节的内容为后续不等式组、不等式的应用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了解不等式的性质,并能运用不等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对于数学语言和符号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他们对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质,能够解简单的不等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简单解法。

2.教学难点:不等式的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概念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直观地展示不等式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不等式的含义。

3.性质讲解:通过一系列的例子和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不等式的性质,利用小组合作法进行讨论和证明。

4.解法讲解: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来解简单的不等式,通过练习来巩固和加深对解法的理解。

5.应用拓展: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总结与反思: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8.1认识不等式说课稿高村二中刘红延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不等式»,我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说板书六部分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华师大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认识不等式»,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已经熟悉用不等号表示数的大小,这节学习的是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类似于上一章学到的方程,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加强类比教学是处理本节教材的重要方式。

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它不仅是现阶段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我们后续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实际问题数量的分析,引入不等式概念,使学生了解不等式及解的意义。

2、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等关系,初步体会不等式和等式都刻画了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都是研究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模型.3、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的概念,体现了数学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会用不等式表达数学量之间的关系,不等式的解的意义难点:不等号的准确应用;不等式的解四、教法素质教育的“素质”落实到学科上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最终达到“学会不如会学”的目的。

采用的是“一合作,三设计“的教学模式第一环节:导入设计,即创设情境,确定学习目标,引入新课第二环节:学习新知设计,即让学生知道该节课主要讲授和学习什么内容。

第三环节:自主合作,是本教学模式的一大亮点,主要分自主学习和汇报交流两个方面,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第四环节:巩固设计,即刚学完一节课的新知识后,需要一个巩固练习,让学生很快的进行自我检测。

五、教学过程1、导入,使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2、学习新知,出示学习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知道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

3、自主合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最后定出结论。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认识不等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认识不等式》是学生在学习了实数、代数式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包括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等。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实数、代数式等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不等式时,可能会对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产生困惑,特别是对不等式的解法,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体验不等式的发现和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教学难点:不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黑板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不等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不等式的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4.教师讲解:教师讲解不等式的解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解题思路。

5.练习巩固: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不等式的概念2.不等式的性质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认识不等式教案范文

认识不等式教案范文

认识不等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不等式的应用意识。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概念:介绍不等式的定义,理解不等式表示的意义。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习不等式的加减乘除性质,掌握不等式两边加减乘除的操作方法。

3. 不等式的解法: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掌握解题步骤。

4. 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举例,让学生学会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并求解。

5. 练习与拓展:完成一些有关不等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 教学难点:不等式两边加减乘除的操作方法,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不等式的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2. 讲解不等式的定义,介绍不等式表示的意义。

3.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不等式两边加减乘除的操作方法。

4. 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5. 举例讲解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并求解。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不等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价学生对不等式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练习题评价:分析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不等式解法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稿
课题认识不等式
专业数学教育
指导教师孔花
班级2012级5班
姓名刘亭
学号20120233010
2014年4 月1日
一、课题介绍
本课程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第八章第一小节——认识不等
式。

二、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
动,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

基于以上的教育教学
理念.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具体阐
述。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不等式的概念及其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是研究不等式
的导入课,通过实例引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
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经历、感受概念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正确抓住不等式的本质
特征,形成概念,为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及简单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2、学情分析
(1)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不等量关系、数量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在小学阶段已有所了解。

(2)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回到实际问题解释和检
验”的数学建模能力。

(3)学生已初步具备探究和比较的能力。

3、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五种不等号的使用方法
(2)了解不等式及其解的概念
(3)能根据文字列出简单的不等式
能力目标:
(1)能正确识别问题中存在的不等关系,并知道应用不等式知识加以解决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归纳和类比的数学方法,以及从具体到抽象获取知识的思
维方式。

(3)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经历和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
学习不等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不等式的解不是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数值,而是适合不等式的未知
数的值的全体,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

四、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目标教学的要求,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法;让学生以观察实例为基础,用归纳的方法形成概念,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观察、发现、探究的过程,再现知识的“发生”和“发现”及“形成”的过程,揭示事物发展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辩证规律;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信心,又有利于接受知识;也有益于形成对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和解决的能力。

五、学法分析
根据新课标理念:经历过程与获得结论同样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
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

从问题情境出发,通过观察、讨论、计算、概括、归纳来解决问题。

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主要的学习方式。

六、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将本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
如图,小聪与小明玩跷跷板。

大家都不用力时,跷跷板左低、右高,小聪的
身体质量为p(kg),书包的质量为2 kg,小明的身体质量为q(kg),怎样表
示p,q之间的关系?
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再和同学一起说出p和q之间的关系。

它们的关系为:p+2>q或q<p+2
通过上面的实例,学生们切实经历了不等式的产生过程,体验到不等式是由于表示不等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数学模型.
接着师生互动进行归纳:
引导学生思考:上面的2个式子:p+2>q或q<p+2 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是等式吗?
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等式的概念,类比得出不等式的概念:
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老师顺势引出本节课题:§8.1认识不等式
同时,老师让同学们回答不等号有哪些?
2、探索新知:
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可少收1元。

怎么买票合算?
问题1: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

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

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是“浪费”吗?
那么,究竟李敏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
教师出示如下问题序列:
问题1:小方和小敏两人的建议,到底谁的比较合算呢?为什么?
同学们的探索过程如下:
小方:买27张票,付款:5×27=135(元);
小敏:买30张票,付款:4×30=120(元).
显然 120<135.
这就是说,买30张票比买27张票付款要少,表面上看是“浪费”了3张票,
而实际上节省了.
问题2: 我们只用120元就买了30张票,买30张票,我们不仅省钱,而且多买了票,那么剩下的3张票如何处理呢?
刹那间,同学们畅所欲言,相互启迪,有的说:“卖掉”,有的说:“到售票处退掉”.
有的说:“送给经济困难的学生或者门外的其它游客”……发散性思维训练和思想
教育水到渠成.
问题3:买30张票比买27张票付的款还要少,这是不是说任何情况
下都是多买票反而花钱少?
如果你们一家三口去游园,是不是也买30张票呢?
为什么去的人少了,买30张票就不合算呢?
问题4:至少要有多少人去参观,多买票反而合算呢?能否用数学知
识来解决?
教师先指出:设有x人要去公园游园.
此时重点启发学生从以下两方面探索,渗透分类思想.
(1)如果x≥30,则按实际人数买票,每张票只付4元.
(2)如果x<30,那么:按实际人数买票x张,要付款5x元;
买30张票,要付款4×30=120(元).如果买30张票合算,则120<5x.
设计意图:
(1)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在讨论完本问题后,引导学生用另一
种方法——不等式来进行认识,从而引出不等式。

(2)培养学生的类比、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对方程和不等式之间的比较,
从方程的概念和解,引出不等式的概念和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问2的回答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教
材中的用表格探究不等式的解的过程
3、例题讲解
例1:判断下列各式中那些是不等式:
(1)x+1=2 (2) 5x-3>1 (3)x-6
(4) 7>4 (5) -4<x<4
例2:用不等式表示:
(1)x的一半小于-1 (2)y与4的和大于0.5
(3)a是负数;(4)b是非负数;
4、巩固练习
判断并纠错:
(1)“2x与1的和是负数”表示为:2x+1<0
(2)“a与b的差是非负数”表示为:a-b>0
(3)“a的2倍与4的差不大于5”表示为:(2a-4)<5
(4)“x的相反数与3的和是正数”表示为:3-x>0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并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归纳小结
①了解不等式的概念,并且让学生讲解自己在这节课的收获
②通过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
6、布置作业
课本P42 习题8.1 第1、2、题; 思考第3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巩固。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评价:整个设计以教材和学生实际为基础,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我力求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