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天河区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统测题
天河区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统测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48分)1、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A.①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2、“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辨证地思考了。
”这说明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D、哲学就是辩证法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说明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反过来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B.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D.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领域4、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①物是观念的集合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心外无物⑤存在即被感知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④⑤5、“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
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这段话是一个A、唯物主义命题B唯心主义命题C、悲观主义命题D、教条主义命题6、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这是因为它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④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阶级基础是①19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自然科学的发展取得重要成就④哲学社会科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人们能够利用木料制出桌椅来,体现了人们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自然物人工化。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
共57分)1鼠兔是典型的植食性动物,在青海三江源地区有广泛分布。
在鼠兔最为猖獗的时期,鼠害面积占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17%。
从2005年开始,该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人鼠战”,虽然消灭了很多鼠兔,但由此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一生物链的断裂。
而今,我们对鼠兔不再“赶尽杀绝” ,而是有了科学的控制,以保证三江源地区生物链的完整性。
这表明(B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②主体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不能改变事物的规律性③尊重和服从规律是正确利用和创造规律的基本前提④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是错误的,④适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这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②适合题意;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是正确利用和创造规律的基本前提,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2014年第16号台风“凤凰”(强热带风暴级)来袭,中央气象台9月20日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息。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 人们能够根据台风预警信息,将台风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这说明人能够(B)A. 征服自然,支配自然B. 认识和利用规律C.自由选择事物间的联系D.改变规律的客观性试题分析: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这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们能够根据台风预警信息,将台风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就是利用规律的表现,B适合题意;A、C、D都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3. 气象台报道台风“凤凰”将在温州登陆,最终却在宁波象山登陆。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①阶级和阶级斗争②路线、方针、政策③生产力④生产关系⑤公式、定律⑥法律、法规、守则A. ①③④B. ①③④⑤C. ②③④⑥D. ③④⑤2、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都有一个产生、发现和灭亡的过程”。
对甲、乙两种观点判断正确的是()A.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 B.甲的观点正确,乙的观点错误C.两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D.两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事物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A.①②⑨ B. ③④⑧ C.⑦⑧⑩ D. ②④⑥⑦4、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D.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5、xx年3月12日新华网载文说: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呈现出频次高、时间长、范围广等特点,预示我国正进入新一轮沙尘天气高发期。
专家指出,沙尘天气的形成,天灾是一方面,人祸更值得关注。
对材料中“天灾”“人祸”认识正确的是()A.“天灾”是客观规律,人们对它无能为力B.“人祸”是人为带来的,对环境影响不大C.要认识“天灾”形成的规律,规范人类活动,避免“人祸”的发生D.只要克服了“人祸”就不会出现沙尘天气6、下列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科学精神的本质是求真唯实、开拓创新②科学精神的核心是理性质疑③科学精神就是一种尊重客观规律的精神④科学精神决定人们实践活动的成败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7、“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
【高二政治试题精选】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检测试卷
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检测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
第1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2分)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曾经作出过暗能量的假设。
2003年8月23日,一个科学小组在研究中借助美国“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拍摄到了宇宙婴儿时期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证实了一个神奇得让人无法置信的图景用以构成恒星、树木、人类的普通物质只占4%,另有23%的是诡异的暗物质,余下的73%则是暗能量。
另外,中国和意大利的科学家也正在借助粒子加速器实验合作寻找暗物质的粒子。
这些成就在人类探索宇宙奥和物质基本结构的道路上无疑是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据此回答l。
2题。
1.从哲学上看,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表明了( )
A.自然界有自己的起和发展史,宇宙问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
B.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的
c.世界的本质只有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才能得以被证实
D.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从爱因斯坦的假设到现代科学的证实,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过程表明( )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D.科学实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
3.2004年8月,中国浙江沿海受到“云娜”台风的侵袭,在当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战下,台风给当地造成的损失被降到最小;一个月后,风暴“珍妮”经过海地,造成600多名海地人丧生。
海地是美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对森林的长期滥砍滥伐使海地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脆弱。
中央气象台准确地预报了这次台风,在台风。
【高二政治试题精选】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检测参考答案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检测参考答案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检测参考答案《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参考答案1~5 DBDDc 6~10 BDDAD 11~15 ADBcB 16~20 DADcB 21~24 BBBA25、AB 26、Ac 27、BcD 28、AB29、(1)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载人航天事业的实际出发,经过多次实验,突破了载人航天技术。
(4分)(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载人航天的规律性。
(4分)(3)在发展航天事业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
(4分)30、(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尽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但当一个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时,他就获得了真理,而且不容怀疑,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真理是绝对的。
(6分)(2)但真理都是有条的、具体的。
如果超过自己适用的条和范围,或者不顾条的推移、历史条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而且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向前发展。
因此。
真理又是相对的。
(6分)(3)总之,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在真理观上我们既要反对夸大绝对性的形而上学,又要反对夸大相对性的相对主义(3分)31、(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这3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都直指人类自身。
(6分)(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达到自己的目的,(5分)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
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5分)。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I: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人类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已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
这说明A、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是主观的B、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C、在特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D、人能利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能动地改造自然2、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宇宙间不存在什么造物主。
这种观点是说A、自然界使天地创造的B、人类社会是从来就有的C、天地是万物之源D、世界本来是客观存在的3、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论述的选项是( ) A、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4.2006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
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A.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 B.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 D.自然界随人类意识变化而变化5、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画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条牛。
”这段话生动地说明A、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关于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B、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帝观念C、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到二O二O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
这体现了实践活动A.具有客观物质性B.具有社会历史性C.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D.具有主观能动性7、“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A.具体的物质形态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2.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的许多宇宙间的物质新形态,比如像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等,在地球上有的已经有局部的发现,有的并没有普遍的存在。
这些发现表明()A.现象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 B.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水平的进步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D.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干扰因素3.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醒我们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4.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
之所以强调要尊重劳动,从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生产力发展是客观的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劳动创造了人本身5.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据此回答7—8题。
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7.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2×30=60)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所有有形的物体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D.高山、河流等自然事物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这是因为( )①地理环境是客观的②人口因素是客观的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完全自发的④生产方式是客观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自然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D.物质就是指树、风等自然物4.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 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C.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D.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5.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6.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7.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B.日出东方C.新陈代谢 D.万有引力8.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流行用语不断丰富。
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物质不能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C、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9.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曾经将一张图片分给两组学生(图片中的女性既似少妇又像老妇)。
【高二政治试题精选】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检测3
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检测3
求索真理的历程
本试卷分第I卷 ( 选择题 ) 和第Ⅱ卷 ( 非选择题 ) 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1分)
一、选择题Ⅰ(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36分。
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0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其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
02.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
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 B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
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03人们在基因工程方面的成果,引起“绿色革命”。
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成功使富足成为事实,然而由此带的大批物种的消灭,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给人们带新的困扰;人们刚在法律方面完成了对人类行为的初步规范,道德方面的问题又突出出,如何解决和法律问题不同的道德问题,成为人类的新题。
凡此种种,使人们认识到----------------------------------------()
①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应该不断深化
②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在广度上都是不够的,应该不断扩展
③环境问题的内容变化了,人们的认识也要随之变化,不断向前推移
④物质世界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没有穷尽的。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对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在 B.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C.它是以看得见的物质具体形态反映出来的D.它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2.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
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3. 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这说明()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永恒运动,没有静止的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4. 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人能制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
这一情况说明()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人的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6.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A.①②⑨B.③④⑧C.⑦⑧⑩D.②④⑥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
《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真理与追真理一、选择题:1.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A.阶级性B.反思性C.实践性D.科学性2.因为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目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厦周边省市的海桩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据此回答3-4题。
3.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4.农艺师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为A. 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映B. 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C.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D.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5.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6.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一概而论B.千虑一得C.百感交集D.三人成虎7.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一事例说明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8.“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个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第二单元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2、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内容本质角度看的是()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3、就其根源讲,意识是.()A、人脑的机能,来源于人脑B、物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C、自然界的产物,来源于自然界D、社会的产物,来源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据此回答4---6题。
4、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5、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这说明()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存在的C、静止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事物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有存在着相对静止6、上述事实说明()A、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任何物质都是运动的C、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D、任何物质都是相对静止的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
据此回答7---8题。
7、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鹜远”是指()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不切实际的幻想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8、上述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1.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这就是物联网。
物联网展示了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感觉、有思想”。
物联网概念的出现说明 A.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B.意识的形式与内容都是客观的 C.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 D.意识活动是人脑的机能2.2004年至2009年中央根据我国农村发展实际,连续出台6个“三农”一号文件,主题如下:时间主题 2004年促进农民增收 2005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6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年发展现代农业 2008年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上述中央“一号文件”主题的确定,体现的辩证唯物论观点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实践是认识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 C.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D.任何社会意识都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3.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魔术师刘谦再次登台,其表演再一次受到观众热捧。
魔术表演以一种奇妙的艺术构思造成种种奇幻莫测的表演形象。
关于魔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魔术表演是对规律的利用和改造 B.魔术表演的神奇来自对客观物质条件的利用 C.魔术制造的奇幻形象是不存在的 D.魔术表演者的创造性思维是奇幻形象的来源 4.中国古代著名的诗词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人带进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进而如痴如醉。
这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 A.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意识会把人引入迷途 C.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应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5.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画家,他画里的题词,具有很强哲学韵味。
他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这说明()。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完全是一个主观虚构过程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指出:“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新人教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限时35分钟随堂检测)第Ⅰ卷(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 K91,P29,基础题)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运动B. 静止C. 客观实在D. 客观存在2. ( K94,P32,基础题)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 运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 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的2.答案:A。
解析:B的说法错误,这是静止的特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错误;D错误,运动和静止既对立又统一。
3.( K91,P29,基础题)下列观点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物质是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物质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总和C.物质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4.( K94,P32,基础题)“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这说明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运动是无条件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5.( K97,P36,基础题)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A客观存在的反映 B大脑的机能C社会发展的产物 D实践的产物6.( K95,P33,较难题)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了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
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①未来尽管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②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③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④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答案:C。
解析:分析问题时抓住关键词“客观基础”,要预测未来,必须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研究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事物尽管是复杂多变的,但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把握了事物的规律,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的端倪,就能很好的预测未来,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说法绝对化。
7. (K97,P37,中难题)“高举旗帜,爱党爱国,昂扬向上,开放自信.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精神财富。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1.右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存在就是被感知D.天不变、道亦不变2.世界万物形态各异,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性是()A.看得见、摸得着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多样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 B.发展 C.运动 D.规律4.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
这说明()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5.30年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改变了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对政府的政务由“不知”到“求知”,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物质决定意识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6.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A.意识决定存在的变化 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存在决定意识7. 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C)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8.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自居易的这—认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进作用 D.从主观出发9.古希腊哲学家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D)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0. 某地几年前耗资上百万元修建的喷灌工程由于脱离当地实际,几乎成了摆设,当地群众称之为“废品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
共57分)
1.鼠兔是典型的植食性动物,在青海三江源地区有广泛分布。
在鼠兔最为猖獗的时期,鼠害面积占三江源生态
保护区的17%。
从2005 年开始,该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人鼠战”,虽然消灭了很多鼠兔,但由此也带来了
负面影响——生物链的断裂。
而今,我们对鼠兔不再“赶尽杀绝”,而是有了科学的控制,以保证三江源地区生
物链的完整性。
这表明( B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
②主体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不能改变事物的规律性
③尊重和服从规律是正确利用和创造规律的基本前提
④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是错误的,④适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普
遍的,这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
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②适合题意;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是正确利用和创造规律的
基本前提,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2014 年第16 号台风“凤凰”(强热带风暴级)来袭,中央气象台9 月20 日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息。
据此回
答下列问题。
2.人们能够根据台风预警信息,将台风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这说明人能够(B)
A. 征服自然,支配自然
B. 认识和利用规律
C.自由选择事物间的联系
D. 改变规律的客观性
试题分析: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这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们能够根据台风预警信息,
将台风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就是利用规律的表现, B 适合题意;A、C、D都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B。
3.气象台报道台风“凤凰”将在温州登陆,最终却在宁波象山登陆。
有时,气象预报也会出现失误,这是
由于( C )
①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②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③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④人们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分析: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认识主体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及客观事物本质暴露需要一个过程,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有时,气象预报也会出
现失误也是由于上述原因,故②③适合题意;①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的反复性
4.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尽是不动没有,尽是动也没有。
”这告诉我们( C )
A.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
B. 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
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解析】
试题分析:" 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尽是不动没有,尽是动也没有”体现了一切事物是绝
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所以C正确;A 只强调绝对运动, B 强调相对静止,不符合题意;D体现的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