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PPT教学课件【完美版课件】

合集下载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二、课文内容解析——读译解析
写景(描写) 积水空明
(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 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 “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出 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用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了 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庭中夜 色)
二、课文内容解析——读译解析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前三句)记叙:首句点明夜游的时间,因为美好 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 月光。
第三部分(第五句)议论: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作者抒发 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者安适的心情。
二、课文内容解析——问题探究
只是
语气词,罢了
(两人遭遇相同,心境相同,志趣也相同,是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
月下抒怀
译文: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 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淡泊闲静的人罢了。
二、课文内容解析——读译解析
抒情(议论) 但少闲人
(庭下月景)
如吾两人
点睛之笔
转入议论。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 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 之笔是“闲人”二字,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 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即所谓 “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 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 岂非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 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当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 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月下抒情)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19张PPT)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19张PPT)

便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
考虑,想到
于是,就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介词,同、和 副词,一起
承 天 寺
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作动词,散步
夜 游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 是到承天寺去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
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
院中散步。
形容水的澄澈
交错纵横
记 承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记 承
_北__宋_(朝代)四川眉山人,与其父
天 寺 夜
_苏__洵__、其弟_苏__辙__,并称“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
游 1037—1101)。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当时,
记 承
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 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即所任官职
天 寺
有职无权。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此
夜 游
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
横,盖/竹柏(bǎi)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翻译下列句子
打算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门 高兴的样子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寺 夜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
游 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

文,对月夜景色做了美妙的描绘,真实

地记录了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suì qǐn zǎo xìng
承 天
遂 寝 藻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jiě)

记承天寺夜游讲课PPT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讲课PPT课件

•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__虑__,__想_ 到
• ②遂至承天寺
遂:__就____
• ③怀民亦未寝 • ④相与步于中庭
寝:_睡__觉__ 相与:共___同__,一起
学效检测
•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水藻、 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呀 • 4. 阅读理解。 • ①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②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jiě/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s承uì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qǐn/步于中yǔ 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zǎo交xì横ng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
二人处境相同,志同道合
2、他们看到了怎样的月色?
点拨释疑----赏美景 说感受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比喻: 月色—— 积水 空明 竹柏影 —— 藻荇交横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
把庭院中月色的清澈透明比作积水空明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描写)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抒情议论)
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
1.作者为什么会夜游承天寺?

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完美版)PPT课件

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完美版)PPT课件

2020.7.13
5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2020.7.13
6
第二次先学后教:译读课文 疏通文意
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 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2020.7、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2、念无与乐者。( 想到 )
3、遂至承天寺。 (于是 就)
4、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 )
5、相与步于中庭。 ( 共同 一起 )
二、找出并翻译句子。
自学指导:看注释,查资料,译读课文。 (如有疑问,小组成员可以交流、探究。)
翻译方法参考:
1、单音节补双音节;
2、省略内容要增补;
3、语序颠倒要调整;
4、增删补改是规律。
2020.7.13
7
译读课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高兴的样子
考虑, 行乐,
想到
寻乐
副词,就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2、为什么找张怀民一起游,而不找别人呢?
• 3、作者所见夜景如何?找出本文描写庭中月色的句子, 并说说用了什么手法,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境界?
• (结合背景分析以上问题)
2020.7.13
13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020.7.13
14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 了月色怎样的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境界?

《记承天寺夜游》PPT教学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PPT教学课件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点睛之笔,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情感——贬谪的悲凉、人生的 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尽在其中。
字词清单
◆古今异义
月色入户 古义:门。 今义:人家,住户。
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相与步于中庭 古义:共同,一起。 今义:相处。
盖竹柏影也 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wéi
suì
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

xìnɡ hénɡ bǎi
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在今湖北黄冈南。
公元1083年。元丰,
记承天寺夜游
宋神宗赵顼(xū)年
号(1078—1085)。
2.(重庆中考A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 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文章第一、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 因,叙述自然流畅。
C. 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 “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 民相知的喜悦。
D. 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 写水突出其清。
【解析】“写水突出其清”表述有误。作者将月光比作水,突出了 月光的澄澈明净,并不是真的写水。
3.(重庆中考A卷)文中“闲人”一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 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示例: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有,可 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
闲人——_表__现__出__苏__轼__的__悲__凉__之__情__。__他__在__政__治__上__有__远___ _大__抱__负__,__但__受__诬__遭__贬__,__不__愿__做__闲__人__,__却__只___ _得__做__闲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20页)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20页)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月光比作 “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藻 荇交横”。形象生动地点染出一个 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 美妙境界。表达了作者赏月的欣喜 之情。全句无一月字却无一不在写 月,言简意赅。(侧面衬托)
如无 吾 竹何 两 柏夜 人 ?无 者 但月 耳 少? 。 闲何 人处
相关链接
杭州: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品悟“闲人”
“闲人”既指具有闲情雅致 的人, 又指当时作者有职无权的现状,是作 者的自嘲。
作者以“闲人”自居,全文中 包含着复杂的感情。有漫步的悠闲、 赏月的欣喜,也有贬谪的悲凉和人 生的感慨。
学习目标
1、听读课文,梳理脉络。
2、赏析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
3、理解“闲人”的含义并分析其包含的感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少何 闲夜 人无 如月 吾? 两何 人处 者无 耳竹 。柏 ? 但
梳理脉络
记承天寺夜游 叙述夜游承天寺的缘由 描写月下美景 议论抒情发感慨
“颂其诗,读其书,不 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 也。” ——孟子
写作背景
苏轼虽然才华横溢,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 在仕途上却屡遭挫折。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 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将他逮捕入 狱。经过一百多天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 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由于其好友范镇、 张方平等极力营救,十二月,苏轼终于获释出狱, 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 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这篇文章就是作 者谪居黄州期间写的。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47页)共49页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47页)共49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47页)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三 记承天寺夜游
1.熟读成诵,读出文章的韵味。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宋代著名文学家,与父洵、弟辙,号称 “三苏”。二十岁中进士,多次在朝廷中做官,又因新旧两党斗争,多遭贬谪,一生坎坷。 1101年,遇赦北归,七月卒于常州,谥“文忠”。苏轼的思想较为复杂,儒、释、道对他 都有影响。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 全集》传世。
答案:这句话含蓄表现了作者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人生的感慨、贬谪的悲凉等 复杂的情感。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把命运寄托在自己身上,这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心思。为此努力,拼搏,不舍 满了魔鬼,学会控制他。如果你还认为自己还年轻,还可以蹉跎岁月的话,你终将一事无成,老来叹息。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中,必须排除一切干扰,特别是要看清那 气,免百日之忧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具备,则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当你感到无助的时候,还有一种坚实的力量可以依靠,那就 想未来是妄想,最好把握当下时刻。幸福不在得到多,而在计较少。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有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 要看他有谁相伴。同样的一瓶饮料,便利店里2块钱,五星饭店里60块,很多的时候,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所在的位置。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 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10、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一定会成功!成功者往往有个计划,而失败者往往有个托辞。成功者会说:“我 说:那不是我的事。成功三个条件:机会;自己渴望改变并非常努力;贵人相助亿万财富买不到一个好的观念;好的观念却能让你赚到亿万财富。一个讯息从地球这 秒,而一个观念从脑外传到脑里却需要一年,三年甚至十年。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人生的成败往往就在于一念之差。鸟无翅膀不能飞,人无志气不成功。成功 个人不成功是因为两个字——恐惧。一个会向别人学习的人就是一个要成功的人。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情,惧怕生命的危险和死亡,他就 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对时间的慷慨,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 约,而败于奢靡。企业家收获着梦想,又在播种着希望;原来一切辉煌只代表过去,未来永远空白。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 为何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蝼蚁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世上那有什么成功,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代名词罢了。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什么 人。微笑不用本钱,但能创造财富。赞美不用花钱,但能产生气力。分享不用过度,但能倍增快乐。微笑向阳,无畏悲伤。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并不等于没发生,我们 存在。我们渴望成功,首先要志在成功。我要让未来的自己为现在的自己感动。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要因为世界虚伪,你也变得虚伪了。小鸟眷恋春天,因为它 笑对人生,能穿透迷雾;笑对人生,能坚持到底;笑对人生,能化解危机;笑对人生,能照亮黑暗。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一个细节 都缘于一个梦想和毫无根据的自信。永远不要嘲笑你的教师无知或者单调,因为有一天当你发现你用瞌睡来嘲弄教师实际上很愚蠢时,你在社会上已经碰了很多钉子 胜过多言;坦率胜过伪装,自然胜过狡辩;心静何来多梦,苦索不如随缘。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最可怕的不是有人比你优秀 你更努力。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昨天如影——记住你昨天的挫折和失败的教训;今天如画快乐和幸 绘;明天如梦——珍惜今天,选择好自己的目标,努力地为自己的明天去寻求和拼搏。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轻 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不要盘算太多,要顺其自然。该是你的终会得到。成大事不在于力量多少,而在能 者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每天精力充沛的努力工作,不虚掷光阴。从未跌倒算不得光彩,每次跌倒后能再战起来才是最大的荣耀。脆弱的心灵创伤太多,追求才是愈合 经历的太少,所以总是把一些琐碎的小事看得很重。当你知道你不在是你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的你!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没有指南针。人生多一份感恩, 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成功六机握机当你握着两手沙子时,一定就拿不到地上那颗珍珠了。快乐在满足中求,烦恼多从欲中来。人若有志,万事可为。 就是要集中你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诚,把今天的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在茫茫沙漠,唯有前进时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在我们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们已将它消 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这个世界上任何奇迹的产生都是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而得的,首先承认自己的平凡,然后用千百倍的努 者,其厉害之处不在于能指挥多少君子,而在于能驾驭多少小人。追逐着鹿的猎人看不到脚下的高山。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被 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衙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跟流放差不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了本文。
1.( qǐn ) 相与.( yǔ )
藻.荇.( zǎo xìnɡ ) 竹柏.( bǎi )
2.重点词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 (3)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
1.一词多义
(1)与未念复无有与&能为与乐&其者奇者
(音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 ( 音yǔ,和、跟 )
(2)寻寻寻&&张病怀终民
( 找,找到 ) ( 不久,副词 )
2.古今异义
(1)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 古义:__这__里__指_不__汲__汲__于__名__利__而__能_从__容__流__连__光__景__的__人_______ 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2)月色入户. 古义___多__指__门________ 今义:主要指人家
3.本文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现了作者寄情自然美景以排遣忧郁的豁达宽广的胸襟。
4.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案:“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 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月下二人在寺中漫步的似真似幻 的美妙境界。
5.怎样理解文章结尾“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话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