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古文对比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古文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
是时恒楚亡.在泽中。
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
”守曰:“诺。
”须臾,梁睨nì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
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
③籍:项籍。
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
④睨:斜眼看。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
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
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
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
”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
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
”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
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
”郡守说:“好吧!”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
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
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
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
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
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
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
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候、司马。
其中有一个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做一件事,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用你。
”众人听了都很敬服。
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1.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2分)
①吴广素.爱人素:向来
②比.至陈比:等到
③使公即恒楚将.将:统帅,率领
④恒楚亡.在泽中亡:逃亡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
3.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分)
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
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
4.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
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
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
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
二、比较阅读。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翻译;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
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县狱掾yuàn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
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
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
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
项籍说:“那个家伙的皇帝位置可以拿过来替他做!”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
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
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注释:①籍:项羽的字。
②项梁:项羽的叔叔
1.下面每组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吴广素.爱人我行我素.
B.皆已失期.不期.而遇
C.学万人敌.敌.众我寡
D.梁与籍俱.观与时俱.进
2.对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夺而.杀尉(表示顺接,相当于“然后”)B.尉果笞.广(鞭打)
C.梁以.此奇籍(因为)
D.虽.吴中子弟(虽然)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项梁捂住项羽的嘴,说:“不要说狂话
...,
要被灭族
..
..觉得项羽是个奇才..的。
”项梁因此
4.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阅读下面材料,对相关历史人物任选一人做一点简要评价。
①陈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③高祖(刘邦)常繇yóu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①陈涉对暴秦的统治不满,有追求平等的
理想;
②项羽对秦充满仇恨,有灭秦的豪情壮志;
③刘邦对秦皇帝充满羡慕之情,流露出对富贵功名的世俗追求。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15分)
(甲)陈胜者。
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
志哉!”……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官门今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
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
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
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①比.至陈:等到
②或.说陈王曰:有的(有的人)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B )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复立楚国之.社稷
B.客愚无知,颇妄言,轻.威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C.自辩数.,乃置扶苏以数.谏故
D.杀之以.应陈涉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译文:陈胜的许多老朋友都主动离开了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亲近他的人了。
4.(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
《史记·陈涉世家》。
(甲)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陈胜率众起义,深得民心,建立了政权
(乙)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陈胜起义建立政权后丧失民心,丢失了政权。
5.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答:①原因:顺从民意,深得民心;违背民意,丧失民心。
②启示:答题不要求面面俱到,能从某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如: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人为本、人不要忘本、要讲诚信、做人要懂得珍惜感情等均可。
四、比较阅读。
【甲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乙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
徐
(安徽县名)令(县官)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
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口才)而涉猎(广泛地阅读)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班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雇佣)书(写书)以供养,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西汉武帝时出使西域、保卫边境的英雄)、张骞(西汉元帝时通西域的大探险家)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砚台)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他为人很有志向,不拘小节,但品德很好,在家中每每从事辛勤劳苦的粗活,不把干劳苦低下的事为可耻。
班超很有口才,广泛阅览了许多书籍。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
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
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
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
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后汉书·班超传》)
1.甲、乙文都选自史书。
甲文选自《史记》,作者_司马迁;乙文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
下列有关这两本史书的叙述正确的是:(B )
A.甲书是编年体通史,乙书是纪传体断代史。
B.甲书是纪传体通史,乙书是纪传体断代史。
C.甲、乙二书均为纪传体通史。
D.甲、乙二书均为编年体断代史。
2.鲁迅先生所称道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指:( C )
A.《汉书》
B.《后汉书》
C.《史记》
D.《左传》
3.比较两文,你能看出传记作品首先应介
绍什么吗?
传主的姓名、籍贯
4.陈涉与班超有很多共同之处:家_贫_;尝为_佣_,胸怀_大志_。
表现在:陈涉为佣耕时,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班超为_官佣_时,尝_辍业投笔_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_?”然而,他俩的志向都遭到_左右之人的耻笑。
对此,班超以“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予以回答。
陈涉与班超意思相同的话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
5.比较两文,甲文写得__简略_,仅介绍了陈涉的出身与抱负;乙文则写得_详细_,还介绍了班超的经历:兄固被召诣校书郎与母随至洛阳,思想性格:有大志,不修细节,内孝谨,执勤苦,不耻劳辱_,才学:有口辩而涉猎书传_。
两文除直接描写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外,还都运用了侧面衬托_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宏大志向。
6.下面两句中“而”的用法是:( C)
(1)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2)佣者笑而.
应曰:……
A.承接承接
B.并列承接
C.并列修饰
D.承接修饰
五、比较阅读:
[甲]出师表
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
..。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诸葛亮,言家事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
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翻译 :先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表明说:
“成都有桑树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15
顷,儿子兄弟的穿衣吃饭,他们都会有盈余。
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全靠公家
的俸禄过活,没有做其他的兼职营生来增加
自己的收入。
如果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那
种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
辜负陛下。
”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
所说的那样。
9.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卑鄙__身份低微,见识短浅_
(2)悉全部
10、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 咨臣以.当世之事
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12.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
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
(4分)
围绕“勤俭,清廉”答题即可。
评价:
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六、比较阅读: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
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
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
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
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
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
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
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
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注解:①【器】重视。
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
③【屈致】委屈(他),招(他上门)来。
④【诣】去拜访。
⑤【凡】
总共。
⑥【因屏人】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
⑦【倾颓】崩溃。
⑧【信】现在写作“伸”。
⑨【猖蹶】失败。
2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低微鄙
陋)
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由是
..先主遂诣亮(因此)
24.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2分)
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
25.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
子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6.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
27.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
(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
是
,“一对”指的
是。
《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2分,每空1分。
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给分。
)
七、阅读两则短文,回答问题
甲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
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文
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回答。
晏子做齐相的时候,有一次出门,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替国相的驾车,撑着大的车棚,用鞭子赶着四匹(高大的)马,神情得意的样子,自以为了不起。
不久回家后,他的妻子请求与他离婚。
丈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长不满六尺,做了齐国的国相,名声显赫于诸侯。
今天我看他出门,见他志向和兴趣很深远,总是态度谦和。
现在你身长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然而你的样子,好像还很满足。
因此我要求离开你。
” 后来,丈夫便自觉地控制(自己的骄态),保持谦卑。
晏子感到奇怪,便问车夫,车夫如实地回答,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总评:知错而能改,一个人才能进步,文中憨态可爱的车夫,听从了妻子善意的批评,知错改错,由原来的盲目,洋洋自得而变得谦逊,博得了晏子的赏识,从而改变命运,实现了人生价值。
道理: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妄自尊大。
16.解释下列短语。
(2分。
任选4个作答)(1)简拔:选拔
(2)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优劣得所: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
(4)意气扬扬: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
(5)名显诸侯: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D)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
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
.....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4分)
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
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八、对比阅读
(一)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二)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
赵王自效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①;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
今赵王自效迎,卒然见赵王②,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③。
”
注释:①不可得而知也:不可让别人知道。
②卒然:同“猝”,突然。
③无忌: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
谨受教:真诚地领受教诲。
信陵君杀死晋鄙,拯救邯郸,击破秦兵,保住赵国,赵孝成王准备亲自到郊外迎接
他。
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人说:‘事情有不可以让人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记的,有不可以不忘记的。
’”信陵君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唐雎回答说:“别人厌恨我,不可不知道;我厌恨人家,又不可以让人知道。
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可以忘记;我对人家有恩德,不可以不忘记。
如今您杀了晋鄙,救了邯郸,打退了秦兵,保住了赵国,这对赵王是很大的恩德啊,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您,我们仓促拜见赵王,我希望您能忘记救赵的事情。
”信陵君说:“我敬遵你的教诲。
20、解释加点的词
①秦王怫然
..怒(盛怒的样子)
②亦免冠徒跣.(脚)
③以头抢.地尔(撞)
④休祲.降于天(不祥)
2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①这是平庸无能者的发怒,并不是有才能胆识的男子汉的发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