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饮酒》《春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三篇我们从小学时就开始学习古诗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渔家傲、赤壁)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一知识与能力积累古诗词,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难点正确理解诗歌内涵,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诗歌的朗读音频材料多媒体课件3课时陶渊明《〈饮酒〉(其五)》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1.听音频朗读,读准字音,划出节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小组讨论,通译全诗。

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山。

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觉得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

3.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乐;三四句恬静而闲适;五六句满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长而感慨。

《饮酒》《春望》联读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饮酒》《春望》联读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饮酒》《春望》联读教学设计0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把握重点词语,分析诗歌意象特点,把握诗人形象。

(重点)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时代浮沉中的不同人生选择和志向追求。

(难点)02二、课程导入最近,百家论坛里这样一个话题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在时代的纷扰与困境中,我应该选择如何做什么?嘉宾A:“如今天下混乱,民生艰难,正需要我们努力去改变!"嘉宾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不如返乡种田!〞嘉宾C:“(乱世)思欲登仙,炼丹服药,以济不朽。

"我们可以看到,在时代风云变幻的时候,每个人做出的选择和追求都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要学习杜甫的《春望》。

看一看大诗人杜甫在面对人生逆境时,如何以诗意的语言抒写人生的感悟与思考,他又做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

03三、教学过程我们知道,读诗首先便要解题,请大家先读两遍标题。

请问大家从题目里读到了什么?明确:眺望、盼望、希望......(一)“望”“见”诗景1.诗人“望”见了什么?明确:眺望、盼望、希望......实望:花、鸟、国都、草、木、烽火虚望:山河景物的特点是诗人言说的密语,更是诗人内心的流露。

我们说一字即可传神,请同学们仔细品味诗歌中的字句,说说诗人笔下的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1)【城池破败】破,破败,残破;残破的是什么?城破、家破、国破、理想破。

(曾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合此景,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绪?流露出诗人心底的痛苦、悲凉。

无力感。

(2)【草木荒芜】深,草木茂盛(环境荒芜);城里的人去了哪里?人战死、饿死、被叛军杀死、逃难、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春,春天(点明时令);春天本来应是怎样的?(以乐衬哀)山河依旧明媚,草木依旧茂盛,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山房春事》岑参)江山在,人却不在,这就是时代给予诗人的磨难!(3)【花鸟惊心】花溅泪,鸟惊心(人的情感状态:移情)花和鸟本来的作用是什么?因为无人欣赏逗弄而感到凄凉,与上文人少相呼应。

2023年诗词五首《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案

2023年诗词五首《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案

八年级试卷、教案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本诗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陶渊明的《饮酒》诗共二十首,并有一段序文,是他“闲居寡饮”“既醉之后”的作品,不是一次完成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3、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人。

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拟古》等,其中以田园诗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

5、学生朗读、背诵。

三、细读品味: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自问自答,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八年级试卷、教案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

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这个深刻道理。

第一层,从哲学的高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夕阳西下,飞鸟投林,万物自由自在,一派自然和谐景象。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时,诗人心旷神怡,若有所悟,其间意趣,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第二层,写诗人从对自然界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四、合作探究:结尾两句有什么深层含义?明确: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了。

实际的意思是说:着一种真谛,乃是生命的活脱脱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体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禅学的味道,在这里已经显露端倪了。

在诗的结构上,这两句非常重要。

它揭示了全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也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中,让读者去体悟,去咀嚼。

部编版八上语文26诗词五首(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八上语文26诗词五首(教学设计)教案

26 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和韵律上的不同特点。

2.了解五首诗词的创作背景,结合作者的生平,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3.熟读成诵,并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4.学习品析诗词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五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五首诗词。

2.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五首诗词的作者及其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和韵律上的不同特点。

2.了解全三首诗的创作背景,结合诗人生平,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熟读成诵,并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古人曾言:“诗言志,歌永言。

”优秀的诗歌作品都是真心话语,字字关情。

本课所选的五首诗词都是传统名篇,表现了古代文人对时代和生活的认识,抒发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至今读来,仍能给人很多启发。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26 诗词五首(出示课件2)二、预习检查,夯实基础读一读生字词。

(出示课件4)三、学习诗词饮酒(其五)(一)自主学习,知识备查学生查阅本诗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首诗的作者,了解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6)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散文《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都很有名。

有《陶渊明集》。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这首诗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7)本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间,是陶渊明的代表作。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此为第五首。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6课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6课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

第26课《诗词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不同的韵律特点。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1.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2.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板书课题:诗词五首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不同的韵律特点。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学生齐读二、教读《饮酒(其五)》1.了解作者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被称为“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2.背景链接《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借“饮酒”之名,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饮酒》(其五)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3.文体知识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等形式,也说古风、古诗。

4.放声吟诵,读出节奏(课件播放录音)(1)读准字音。

结庐.(lú)车马喧.(xuān)东篱.(lí)相与还.(huán)(2)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学生读课件出示要求:①读音准确②停连恰当③富有节奏④读出情感(自由读,点生读,师指导)5.借助注释,疏通诗意课件展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最新统编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精品教案

最新统编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精品教案

26 诗词五首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2.品味语言,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

第1课时《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一、新课导入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诗词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让我们步入诗词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二、新课教学饮酒目标导学一:知人论世,朗读感知1.走近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

在这些作品中,他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

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

2.朗读诗歌(1)自由朗读,掌握节奏,读准字音。

明确: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听诗歌范读。

3.理解诗意明确: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二:研读诗句,深入理解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明确:“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功名利禄。

知识链接: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诗词五首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案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
学习重点
了解诗人陶渊明的相关文学常识及诗歌内容;
学习难点
通过对全诗的分析,了解情景理交融的写作特色;
近五年中高考命题特点趋势
诗歌赏析、古诗默写
板书设计
饮酒(其五)
前四句叙事含理
(人境—无喧—心远—地偏);
中间四句写景寓理决心归隐
(采菊—见山—日夕—鸟还);超脱世俗
最后两句抒情悟理(真意—忘言)
诗歌赏析,古诗默写
板书设计
春望杜甫
首联:望中所见
颔联:见中所感情景交融
颈联:见中所感家愁国恨
尾联:夸张写愁
课后练习
抄写诗歌一遍;练习册65页6题,66页7-10题
教学环节设计
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投放目标(2分钟)—作者简介(3分钟)—背景介绍(3分钟)整体感知(25分钟)主题探究(3分钟)-作业布置(1分钟)
根据问题思考并回答
记笔记
理解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作业布置
抄写诗歌一遍;练习册65页6题,66页7-10题
完成作业
巩固诗歌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语文
班级层次
实验班/励志班
教师
课题
25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
5课时
第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诗人李贺的相关文学常识及诗歌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
了解诗歌内容;通过对全诗的分析,了解李贺写诗重听觉、视觉(色彩)写作特色;【长华实验班目标、励志班可降低要求】
学科素养
结合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长华实验班目标、励志班目标(情感处可降低要求)】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教案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一、导入新课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饮酒(其五)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诗人。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诗词五首》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诗词五首》

教案名称:《诗词五首》综合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和《渔家傲》五首诗词,掌握诗词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诗词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诗词鉴赏、情感体验、讨论和创意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诗词中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的热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每首诗词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

诗词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教学准备:《诗词五首》课文文本及多媒体课件。

与每首诗词相关的背景资料、图片、视频资料。

学习单,包括生字新词表、诗词鉴赏练习题。

创作用的纸笔、情感体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展示与诗词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每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理解诗词内容做铺垫。

诗词学习(每首10分钟,共50分钟)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学生跟读。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解释诗词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记录并记忆。

3. 诗词鉴赏:分析每首诗词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深入理解(15分钟)1. 情感体验:学生阅读诗词,记录自己对诗词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诗词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准备分享讨论成果。

3. 情境模拟:学生根据诗词内容,模拟诗词中的场景或情感,加深对诗词情感的体验。

拓展延伸(10分钟)1. 创意写作:学生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韵律,创作自己的短文或诗歌,表达对诗词的感悟。

2. 情感体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对诗词的情感体验,鼓励表达个人感悟。

课堂小结(5分钟)1. 要点回顾:总结每首诗词的主要内容、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

《诗词五首》《饮酒》《春望》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饮酒》《春望》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第1课时《饮酒》《春望》一、导入新课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饮酒(其五)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诗人。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

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明确:“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而“望”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明确: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2018年新人教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案

2018年新人教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案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饮酒(其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来把握诗歌主旨,体味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及语言的音韵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本诗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陶渊明的《饮酒》诗共二十首,并有一段序文,是他“闲居寡饮”“既醉之后”的作品,不是一次完成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3、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人。

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拟古》等,其中以田园诗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

4、背景资料:选自《陶渊明集》。

《饮酒》共有二十首,本文选的是第五首,大约写于作者归隐后的第二年(约417年),是酒后所作。

5、学生朗读、背诵。

三、细读品味: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自问自答,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

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这个深刻道理。

第一层,从哲学的高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夕阳西下,飞鸟投林,万物自由自在,一派自然和谐景象。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时,诗人心旷神怡,若有所悟,其间意趣,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第二层,写诗人从对自然界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四、合作探究:结尾两句有什么深层含义?明确: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实用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实用教学设计

八上25.诗词五首实用教学设计涡阳八中臧文清【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饮酒陶渊明【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曾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他的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田园生活被他用诗高度纯洁化和美化,变成了痛苦的现实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他的诗表现了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学习背景】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当地方小官期间,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他很厌烦这种情形,“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知识链接】田园诗派田园诗派是以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代表的、通过描写田园自然风光以表达恬淡情怀的诗歌流派。

一般地说,田园诗人都以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及乡村生活为诗歌的表现对象,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回归自然和恬静古朴生活的向往,并由此折射出诗人不慕名利的旷达心境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懑心情。

在艺术手法上,崇尚平淡充实,追求朴素自然。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是田园诗的鼻祖。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25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教学设计

25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教学设计

学习II 标〕1・反复诵读诗歌,品味感悟诗歌精美的语言。

2.领会诗歌内涵,积累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

3 •理解诗歌的思憑内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 < 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第一课时《饮酒(其五)》《春望》—V 新课导入在中国古代诗人中,陶渊明、杜甫是最耀眼的明星,他们的诗个性鲜明,意境深远、思 想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吧!(板书文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 ---- 预习与交流谩 ■2. 作者链接陶渊明(365—427),东晋箸^^诗人。

一咎替,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潯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 村。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三 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別”(《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膚肃 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 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 尊称为“诗圣”。

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 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

3. 背景链接《饮酒(其五)》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隐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 亡前夕。

作者看破东晋黑暗,隐居在偏僻山村,没有世俗的侵扰,感慨甚多,于是借饮洒来 抒情写志。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 往四川。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徳。

杜甫闻讯,即将家 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 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至徳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 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学案)

24《诗词五首》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2.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乐趣。

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翻译诗歌。

2.正确理解诗歌的内涵、体味诗人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积累知识3.《雁门太守行》选自,作者,著名诗人,史称为“”,汉族,河南福昌人。

字,与并称“唐代三李”。

李贺是中唐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结庐.( ) 东篱.( ) 搔.更短( )不胜簪.( ) 燕.脂( )(三)填写下列诗句。

1.,家书抵万金。

2.白头搔更短,。

3.角声满天秋色里,。

4.,霜重鼓寒声不起。

(四)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结庐在人境【结庐】【人境】2.悠然见南山【悠然】3.山气日夕佳【山气】4.浑欲不胜簪【浑】5.烽火连三月【烽火】6.黑云压城城欲摧【摧】7.角声满天秋色里【角】8.提携玉龙为君死【玉龙】(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2.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个名句的妙处?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画“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现的画面?三、回读文本,思考总结在预习过程中,你对作者、字词、诗歌有什么疑惑,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参考答案:一、自主预习,积累知识(一)文学常识知识积累。

1.陶渊明,靖节先生,东晋,田园,《陶渊明集》2.子美,少陵野老,唐代,李杜,《三吏》3.《李贺诗歌集注》,李贺,唐代,诗鬼,长吉,李白,李商隐,浪漫主义诗人(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lú) (lí) (sāo) (zān) (yān)(三)填写下列诗句。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春望》教案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春望》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春望》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春望》教案,教学内容选自教材古诗文单元,重点包括以下两首诗词:
1.陶渊明《饮酒》其五: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理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感受诗中表达的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心境。
2.杜甫《春望》: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把握诗人在战乱年代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过程中,将详细解读两首诗的背景、作者生平、诗句赏析以及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会品味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同时,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设计相应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饮酒》和《春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诗人的思想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情感的深层体会: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特别是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教师需要设计相关的讨论和活动,引导学生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去感受。
-古文词汇的掌握:古文中的一些词汇和现代汉语的用法有所不同,如“东篱”、“国破”等,学生需要通过词汇卡片、翻译对比等方式来加强记忆和理解。
-诗词的朗读与背诵:正确把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模仿,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6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6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领会诗歌内涵,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诗歌,品味感悟诗歌精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品味感悟诗歌精美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四、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2、诵读法五、教学用具PPT、多媒体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在中国古代的诗人中,陶渊明、杜甫是最耀眼的明星,他们的诗个性鲜明,意境幽远,思想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吧!(板书题目,作者)新课:1、朗读课文,勾画圈点生字词结庐车马喧东篱白头搔不胜簪2、作者介绍: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著名的隐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三吏”“三别”,有“诗史”之称,他忧国忧民,写诗1500多首,有“诗圣”之称。

3、背景介绍:《饮酒》大约写于诗人归隐后的第12年,,东晋灭亡前夕……755年11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6月,唐玄宗匆忙逃走,7月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杜甫闻讯赶去灵武,投奔于肃宗朝廷……《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4、合作探究学习《饮酒》(1)、读准字音,划分节奏(2)、结合注释,小组为单位,说说全诗的意思(3)、诵读全诗,思考以下问题:(小组讨论并交流展示)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什么?有什么深意?3)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案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案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来把握诗歌主旨,体味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及语言的音韵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本诗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陶渊明的《饮酒》诗共二十首,并有一段序文,是他“闲居寡饮”“既醉之后”的作品,不是一次完成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3、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人。

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拟古》等,其中以田园诗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

4、背景资料:选自《陶渊明集》。

《饮酒》共有二十首,本文选的是第五首,大约写于作者归隐后的第二年(约417年),是酒后所作。

5、学生朗读、背诵。

三、细读品味: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自问自答,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

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这个深刻道理。

第一层,从哲学的高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夕阳西下,飞鸟投林,万物自由自在,一派自然和谐景象。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时,诗人心旷神怡,若有所悟,其间意趣,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第二层,写诗人从对自然界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四、合作探究:结尾两句有什么深层含义?明确: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24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2.品味语言,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

【课时计划】4课时。

第一课时赏读《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诵读古诗词,你可以感受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故乡的小桥流水;你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笑看人生百态……古诗词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你的心田。

今天让我们再次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去寻觅属于我们的那份真心感动。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结庐.(lú)东篱.(lí)搔.更短(sāo)不胜簪.(zān)燕.脂(yān)2.理解诗歌重点词语的词义。

悠然:悠远闲适的样子。

日夕:傍晚。

相与:相伴。

浑:简直。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角:军中号角。

玉龙:指宝剑。

3.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田园。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等。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宣阳)人,唐代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

4.背景介绍《饮酒》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都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春望》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第1课时《饮酒》《春望》一、导入新课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饮酒(其五)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诗人。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

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明确:“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而“望”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明确: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4.本诗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请简要评析。

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描写,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悠然”的心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三、板书设计饮酒(其五)而无车马喧——生活宁静心远地自偏——内心恬淡采菊见南山——热爱自然山夕飞鸟伴——内心愉悦、宁静致远春望目标导学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点名读,正音。

注意“搔(so)、簪(zn)”是平舌音。

思考:本诗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本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忧国思家的情感,反映了他热爱国家、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操。

目标导学二:品味诗句,描绘画面1.诗歌的首联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写了国、山河、城、草木四种景象。

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

这是一幅沦陷中的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2.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学生可能有两种看法。

一种看法是那娇艳的花也因感时伤别而泪水纵横,那无忧的鸟也一改往日动听的歌喉而发出让人惊心的啼叫。

另一种看法是诗人伫立在娇艳的花旁,听着掠空而过的鸟儿婉转的啼叫,心里嗔怪它们的无情而流下了伤时恨别的泪水。

(言之成理即可)3.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

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

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三、板书设计所盼:家书万金春望思亲忧国第2课时《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一、导入新课讲述李贺以诗求见韩愈的故事。

内容如下:元和二年深秋的一天,小青年李贺带着一首诗去求见韩愈。

当时,韩愈刚把客人送走,非常疲倦,准备休息。

当他的门人把这首诗送给他时,他一边脱着衣服,一边很随意地看了送过来的诗歌。

可是,当他看到开头两句诗时,便大为震惊,连忙请李贺进来详谈。

而这首仅以开头两句就打动韩愈的诗,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雁门太守行》。

二、教学新课雁门太守行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朗读诗歌1.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

一生抑郁,27岁病逝。

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

2.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目标导学二:品味诗句,深入赏析1.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明确: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明确: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用呜咽的角声、紫色的血迹,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出了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3.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两句诗点明主旨,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4.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具体说明。

明确: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浓艳,而且它们跟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三、板书设计雁门太守行颈联:夜半偷袭,战斗又起以色示物尾联:报效君王,甘愿身死赤壁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感知大意读准节奏,初步感知诗的大意。

提示: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泥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深入赏析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明确: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引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

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杜牧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反映了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识: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

这句诗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

3.有人认为,杜牧只关心两个美女的命运,而不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安危。

对此,你有何看法?明确:杜牧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锁二乔”是作为东吴政权灭亡的特征而出现的,用两个美女的命运来象征国家的命运,更为形象贴切,耐人寻味。

三、板书设计兴感之由——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赤壁感慨咏叹——若非东风之利历史将会改写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渔家傲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朗读诗词1.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

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

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笺注》。

在词的创作史上,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又一著名的婉约派词人。

她的词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

但这首《渔家傲》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

2.反复诵读,把握节奏和韵律。

目标导学二:理解词意,概括主旨1.理解词句的含义。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明确: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

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明确: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见到了天帝,天帝询问她的去向。

上阕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明确:“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4)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明确: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去,奔向缥缈的神山寻求幸福。

2.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明确: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直抒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

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三、板书设计渔家傲词人梦中所见所闻:海天相接、瑰奇雄伟词人的理想和抱负:辛苦求索、未见光明、渴望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