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诗歌五首》教案(通用

《诗歌五首》教案(通用

《诗歌五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七单元《诗歌五首》,包括《登鹳雀楼》、《相思》、《春晓》、《静夜思》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五首经典古诗。

教学内容涉及每首诗的背景、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五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创作特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寓意。

2. 掌握五首古诗的朗读节奏、韵律,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3. 学会分析古诗的修辞手法,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五首古诗的修辞手法和意境,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朗读、理解和背诵五首古诗,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与古诗相关的词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五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节奏、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

4. 精讲细读:逐句分析五首古诗,讲解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5.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古诗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四首古诗的修辞手法,并进行交流讨论。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五首古诗,并分析其中一首古诗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歌五首》2. 板书内容:登鹳雀楼:王之涣,对仗、夸张相思:王维,比喻、拟人春晓:孟浩然,拟人、排比静夜思:李白,对仗、设问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借景抒情、对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相思》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答案示例:意境:《相思》描绘了作者在夜晚思念远方的亲人,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比喻(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拟人(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五首古诗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但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初中语文《诗词五首》教案 3

初中语文《诗词五首》教案 3
课时教案
第节总序第节
课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编写时间
月日
执行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一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语感。了解诗歌常识。
二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怀,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意境,有过去背诵诗歌。
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变化。
教具准备
例3:我会这样问东坡大师:既然政治生活让你感到愁苦郁闷,你为什么不像陶渊明那样辞去官职,回归田园,过着快乐的隐居生活呢?
师:你的提问很有深度。实际上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进”与“退”的问题。从词中来看,东坡对此是很矛盾的。但从他为官的事实看,他没有学渊明的“退”,他选择了“进”!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他虽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爱民,多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百姓们尊称他为“苏公”。所以,东坡的可贵就在于,他孤寂过,愁苦过,矛盾过,但他最终选择的是奋发!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高处不胜寒
人间人间
郁闷惆怅释怀超脱
赏月————怨月————释怀—————祝愿
(显示:有关苏轼的资料及写作背景)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谏官劾其作诗“诽谤朝廷”,下狱。哲宗时为翰林学士,官礼部尚书,后复行新法,贬惠州,又被贬琼州。徽宗时遇赦召还,卒于常州。他学识广博,文章诗词书画均工。著有《东坡乐府》。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其他同学还有疑难句子请提出来,大家讨论。
(2)解决了文句的疑难,让我们整体把握一下词的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学习这五首诗词,应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来品味诗词的语言及意境,感悟其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在明白得其内涵的基础上,学生对这五首诗词要熟读成诵,能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其中的名句。

教学时宜精讲多读,以读带悟,以悟促背。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朗读导入1.学生试读。

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诗词扫瞄通读一遍。

2.教师范读。

3.学生分小组朗读。

4.学生齐读。

二、明白得五首诗词的大意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教师介绍本课五首诗词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加深对各首诗词要紧内涵的明白得。

1.《汉江临眺》开元二十八年(740)秋,王维40岁时,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去黔中、岭南任选补使。

选补使是朝廷派往边远地区选拔地点官员的使臣,是一种为期几个月的临时出差,不同于放外任或贬谪,因此王维现在的心情是比较舒服的。

在去桂林任所途中通过襄阳时写了这首诗。

《汉江眺望》即来到汉江登临眺望。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写了在汉江边登临眺望之所见所感。

首联总写汉江形势;颔联、颈联突出地描画了汉江水势的雄壮壮观。

尾联作者以山翁自喻,表达了对汉江风景的颂扬。

诗人紧紧扣住临眺之所见,即总是在写自己的视觉感受。

他运用想像和夸张的手法,又通过人的错觉来写水势之大,流速之快。

从江流到山色,从郡邑到远空,视野极其开阔,境域极其广远。

王维不只是诗人,依旧一名画家。

在这首诗中,王维把画家的观看、诗人的摸索、绘画的技巧、诗歌的手法极自然地结合起来了。

他巧妙地描画了同时并列于空间的景物,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界连续性的运动、变化。

2.《宜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于天宝元年(742)抱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

两年后,因被谗毁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

在天宝十二年(753)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

25.《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25.《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14 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词。

2.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深远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3.体会五首诗词不同的韵律特点,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词。

2.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深远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朗读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饮酒(其五)陶渊明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诗人简介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三、疏通诗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译: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译:问我怎么能做到这样?心灵远离尘俗,所处之地自然幽静偏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译:在东篱下采撷菊花,闲适淡泊,无意中见到南山美景。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译:山中的云气与傍晚的景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这里有人生的真意,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深入探究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此处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车马喧”指的是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通过对比,意指作者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利、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为下文“心远”作铺垫。

2.第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从中我们可窥见陶渊明怎样的心情?从封建社会至今,“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已成普遍现象,唯独陶渊明是个意外,他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部编版八上语文26诗词五首(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八上语文26诗词五首(教学设计)教案

26 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和韵律上的不同特点。

2.了解五首诗词的创作背景,结合作者的生平,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3.熟读成诵,并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4.学习品析诗词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五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五首诗词。

2.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五首诗词的作者及其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和韵律上的不同特点。

2.了解全三首诗的创作背景,结合诗人生平,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熟读成诵,并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古人曾言:“诗言志,歌永言。

”优秀的诗歌作品都是真心话语,字字关情。

本课所选的五首诗词都是传统名篇,表现了古代文人对时代和生活的认识,抒发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至今读来,仍能给人很多启发。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26 诗词五首(出示课件2)二、预习检查,夯实基础读一读生字词。

(出示课件4)三、学习诗词饮酒(其五)(一)自主学习,知识备查学生查阅本诗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首诗的作者,了解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6)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散文《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都很有名。

有《陶渊明集》。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这首诗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7)本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间,是陶渊明的代表作。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此为第五首。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6课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6课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

第26课《诗词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不同的韵律特点。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1.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2.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板书课题:诗词五首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不同的韵律特点。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学生齐读二、教读《饮酒(其五)》1.了解作者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被称为“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2.背景链接《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借“饮酒”之名,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饮酒》(其五)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3.文体知识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等形式,也说古风、古诗。

4.放声吟诵,读出节奏(课件播放录音)(1)读准字音。

结庐.(lú)车马喧.(xuān)东篱.(lí)相与还.(huán)(2)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学生读课件出示要求:①读音准确②停连恰当③富有节奏④读出情感(自由读,点生读,师指导)5.借助注释,疏通诗意课件展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附教案)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附教案)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诗词五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古诗词,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重点: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难点:正确理解诗歌内涵,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材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陶渊明《〈饮酒〉(其五)》一、新课导入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三、整体感知1.听音频朗读,读准字音,划出节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小组讨论,通译全诗。

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山。

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觉得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

3.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乐;三四句恬静而闲适;五六句满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长而感慨。

《诗词五首》教案

《诗词五首》教案
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饮酒(其五)》《春望》。
2.为两首诗分别选择适当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诵并录音,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新课,布置学习任务
1.借助教材的注释或工具书,尝试读懂诗歌怎样的人物形象,把你所理解的诗人形象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出来。
《饮酒(其五)》与《春望》
(一)学习《饮酒(其五)》
1.朗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韵脚。
2.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3.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4.咬文嚼字:“见”还是“望”?
5.理解诗人情感,想象诗人形象。
(二)学习《春望》
1.朗读诗歌,读准节奏,读出韵脚。
2.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并体会诗人情感。
小结
请用对联的形式,记录两位诗人形象。
《诗词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歌内容。
2.诵读诗歌,体会不同体裁诗歌的韵律特点,并将诵读与体会诗人情感结合起来。
3.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4.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第—课时(饮酒)〔其五〕、(春望)1.导入新课。

可以从七年级学过的(爱莲说)中“晋陶渊明独爱菊〞一句导入;也可以从学生了解的陶渊明的故事导入;还可以从“田园生活〞这一话题导入。

2.介绍陶渊明及创作背景。

建议课前安排预习,累积生字词,让学生查找古体诗及诗人的有关资料,课上让学生先说,然后教师出示课件,补充介绍。

3.反复诵读,体会其韵律美。

〔1〕教师配乐朗读或放录音。

〔2〕自由朗读(饮酒〔其五〕)。

按照二三的节拍朗读这首诗,教学生朗读的技巧,如“结庐〞的“庐〞和“在人境〞的“境〞要拖音,表现出诗的韵味。

〔3〕多种形式诵读。

可以用全班齐读、小组赛读等方法来读这首诗。

教师注意改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4.品读诗歌,体会其意境美。

默读思考:〔1〕前四句构成这首诗的第—层次,大意是什么?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诗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这种心态?〔2〕第五、第六句为何是千古名句。

它们好在哪里?这是一个文学史上的经典“公案〞,参与商量的文人学者很多,教师不必急于介绍各家之说,应引导学生自己读,自己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可以结合课后“思考探究〞一来完成。

〔3〕最后两句是本诗的结束语。

“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指什么?〔4〕本诗是陶渊明的言志之作,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背一背,感受诗歌言语美。

这一环节要给足时间背诵,最好当堂背会。

诗歌教学,肯定要少讲,多背,让学生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6.由杜甫的(月夜)导入,学习(春望)。

7.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介绍什么是律诗及相关知识。

8.反复诵读,体会其韵律美。

〔1〕教师配乐朗读或放录音。

学生标注拼音,如“搔〞“簪〞等。

学生借助注解初步理解诗句。

〔2〕自由朗读(春望)。

〔3〕多种形式诵读。

可以是同桌分读、全班齐读等方法来读这首诗。

注意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语速传达感情。

9.品读诗歌,体会其意境美。

《诗词五首》教案(精选

《诗词五首》教案(精选

《诗词五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单元《诗词五首》,详细内容包括:1.《登鹳雀楼》——王之涣2.《望庐山瀑布》——李白3.《江雪》——柳宗元4.《夜雨寄北》——李商隐5.《枫桥夜泊》——张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词的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学习《登鹳雀楼》,了解王之涣的生平,分析诗的意境和主题,进行随堂练习。

(2)学习《望庐山瀑布》,赏析李白的写作风格,体会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习《江雪》,探讨柳宗元的孤寂情怀,分析诗中的意象。

(4)学习《夜雨寄北》,解读李商隐的思乡之情,品味诗中的韵律美。

(5)学习《枫桥夜泊》,感受张继的夜泊之景,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让学生模仿创作。

4. 随堂练习:针对每首诗词,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首诗词的、作者、诗句。

2. 突出重点,标注难点。

3. 板书诗词的艺术特色及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选取一首诗词,进行仿写。

(3)针对所学诗词,设计一幅插图。

2. 答案:(1)主题分析:五首诗词分别表达了登高远望、赞美自然、孤寂思乡等情感。

(2)仿写示例:以《夜雨寄北》为例,仿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

(3)插图设计:根据个人理解,创作符合诗词意境的插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分析教学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诗五首》教案(通用

《诗五首》教案(通用

《诗五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内容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枫桥夜泊》、《泊船瓜洲》五首古诗。

这五首诗分别来自唐代的王之涣、李白、杜甫、张继,以及宋代的王安石,涵盖了不同朝代的诗歌风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作者生平,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五首古诗的意境理解和鉴赏。

2. 教学重点:五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作者生平,以及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古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 讲解:详细讲解五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作者生平,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1)登鹳雀楼:讲述王之涣登高远望,抒发壮志凌云的情怀。

(2)望庐山瀑布:介绍李白欣赏庐山瀑布壮丽景色,赞叹大自然的神奇。

(3)夜宿山寺:讲述杜甫夜宿山寺,倾听夜雨声,感慨人生。

(4)枫桥夜泊:描绘张继夜泊枫桥,望月怀古,思念家乡。

(5)泊船瓜洲:描述王安石泊船瓜洲,感叹国家兴衰,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3. 互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五首古诗的意境,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4. 例题讲解:分析《登鹳雀楼》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找出其他四首诗中的修辞手法,并加以分析。

七、板书设计1. 板书五首古诗的、作者和重点词汇。

2. 在黑板上画出五首古诗的意境简图,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首古诗进行鉴赏,要求不少于300字。

答案示例:《望庐山瀑布》鉴赏: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自然景色,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瀑布前,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诗词五首群文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群文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群文教学设计群文教学设计:诗词五首在群文教学设计中,诗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不同的诗词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本次教学设计将引导学生学习五首经典诗词,进行鉴赏和模仿创作,促进他们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一首诗词:《登鹳雀楼》(王之涣)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背景,学生可以通过欣赏、朗诵和分析这首诗,了解古代建筑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培养对历史人文的兴趣。

第二首诗词:《风》(李峤)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风的赞美之情。

通过让学生朗读、理解和感受这首诗的意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与赞美。

第三首诗词:《静夜思》(李白)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李白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韵律和抒情手法,体验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对家乡与亲情的思考与感悟。

第四首诗词:《浪淘沙·北国风光》(曹雪芹)这首词以北国的明媚风光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追溯和赞美。

通过欣赏、分析和讨论这首词的写景技巧和抒情手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感悟和艺术欣赏能力。

第五首诗词:《长恨歌》(白居易)这首诗以历史题材为背景,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了解历史故事背后的人情世故和文人情怀,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通过以上五首诗词的学习,学生将能够领略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词之美,培养自己对于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以及创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朗诵比赛、诗词创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通过诗词教学的开展,学生将获得更多文化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修养。

诗词五首(语文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语文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语文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词五首(语文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概述本篇教案旨在教授《语文版必修》中所述的五首古诗词,包括《登高》、《清明》、《游园不值》、《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本教案将涵盖以下多个方面:文本审查、语篇理解、字词解释、意境鉴赏、作者背景、历时评价等等。

希望通过本次授课,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五首古诗词的内涵和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美学品味和文学素养。

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好五首古诗词的文本,并把相关材料复印给学生。

2. 教师准备好课件、PPT、笔记等多种教学辅助材料。

3. 学生要自己准备好笔记本、笔、批注笔等。

4. 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演示一篇文学鉴赏的范文,以指导他们在读诗时的方法和技巧。

课程设计Step 1 文本审查在这个步骤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部分。

1. 诗词的标题:学生们要注意猜测标题的内涵和所代表的象征意义。

2. 诗词的结构:教师们要重点关注诗词的章节和段落之间的关系,强调写作技巧和手法。

3. 诗词的行文特点:学生们需要关注诗词中采用的句式、语调和声韵,推测诗词的情感色彩和内涵。

Step 2 语篇理解在这个步骤中,教师需要启发学生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理解。

1. 语言层面:学生们需要结合韵律与修辞手法,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意向。

2. 文学层面:学生们需要探寻诗词所写的背景、历史和作者的生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其中的隐含意义。

Step 3 字词解释在这个步骤中,教师需要讲解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生僻字和古词。

通过字词解释,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Step 4 意境鉴赏通过对古诗词语言的审美和鉴赏,教师们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体味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Step 5 作者背景、思路和评价教师要着重介绍古诗词的作者:他们的生平、背景、创作意图和影响力。

同时,要求学生们就诗人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眼界和风格。

授课方法在上述步骤中,教师所采用的授课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讲授、解释、案例分析、讨论、演示等等。

教学设计十:《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十:《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十:《诗词五首》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五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内容。

2.赏析诗词的意境和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意境的赏析。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诗词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赏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诗词朗诵音频或视频,引出课题。

2.作者及背景介绍
分别介绍五首诗词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3.朗读诗词
学生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4.文本分析
(1)逐首讲解诗词的内容和意境。

(2)赏析诗词的语言和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的情感。

5.情感探讨
讨论五首诗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和人生态度。

6.拓展延伸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赏析和朗诵。

7.总结与作业
总结五首诗词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布置作业,如背诵诗词和写一篇诗词赏析短文。

部编新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课《诗词五首》全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新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课《诗词五首》全课教案教学设计

25.1诗词五首《饮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

2.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 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 体味诗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体会他那种不愿屈己从俗、决然舍去的高尚节操。

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早已经了解了一些词的知识, 也知道了唐诗宋词元曲这种说法。

唐代以前很多题材的诗歌, 唐代的时候才登上它的高峰。

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 惟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 就是田园诗。

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 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顶峰。

梁•钟嵘说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那么, 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诗人, 他的人生经历、他所处的环境对他的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检索到的有关资料、信息。

陶渊明生平陶潜, 东晋大诗人, 一名渊明, 字元亮, 私谥靖节。

今江西九江人。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 他的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

但到陶渊明时, 家境衰落。

在家族中, 他既钦敬曾祖的积极进取, 又特别赞赏外祖的冲淡自然。

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前期(41岁以前), 他渴望进取, 渴望干一番事业, 做过江州祭酒, 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 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 又时官时隐, 举棋不定。

后期(41岁以后), 陶渊明因时局动荡, 仕途险恶, 以及官场政治腐败, 门阀制度森严, 庶族寒门出身的人, 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 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终于辞官归田园, 躬耕陇亩, 不再出仕, 回家乡当隐士去了, 与官场彻底决裂。

《饮酒》诗一组二十首, 就是归隐之初写的, 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领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文体和方式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1.领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文体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1.把握诗歌的内容。

2.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今天我们来学习前两首诗,经过学习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学习诗歌(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留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为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工夫蒙受贬谪表示同情。

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酬,答诗。

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交代:贬地荒僻,贬时漫长。

心情:苦楚而又孤寂。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作者以王质自比,写本人被贬离京虽然只需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

这两句用典故抒发本人长工夫被贬的心情。

表现手法上的特点:用典。

心情: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

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

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襟怀。

(4)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白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抖擞。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蒙受政敌打击,长工夫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情。

《诗词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本文介绍的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节以《诗词五首》为例的语言文学课的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具体分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预习、授课、练习和作业等环节。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和诗词文化的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

2.让学生对比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文学风格,形成对文学的感性认识和客观理解。

3.让学生感受文学的表达力和情感内涵,培养审美体验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代文化2.区分不同类型诗词韵律以及文学风格3.感受文学内涵三、预习环节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所要讲的《诗词五首》,并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作者生平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做好笔记。

四、授课环节1.导入:老师以作者生平和影响作文背景为入口,引入今天要讲的《五首诗词》。

2.教学内容第一首诗:《静夜思》李白第二首词:《虞美人》李煜第三首诗:《登高》杜甫第四首诗:《滕王阁序》王勃第五首诗:《木兰花慢》况周颐老师一首一首的讲解,首先介绍是哪个朝代的,作者是谁,文学风格,具体要点等等,并配合一些插图和音频演示。

3.讲解重点诗词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4.练习环节老师分给每个学生一首诗词,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比较,讲解该篇作品后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作业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行创作一首诗词,提交到班级论坛,进行分享和点评。

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指出不足之处。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艺修养,积累更丰富的文化知识在文学教育中,诗词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可以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精髓。

在本次课程中,教师通过讲解五首经典的诗词作品,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学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

通过自主思考、讨论和创作,学生培养了自己的文艺细胞,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五个诗人的基本情况;背诵五首诗。

2、过程与方法:查找资料,了解相关作者及背景;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以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难点: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素材、习题等。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古老的中国是个诗国,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自从《诗经》开源之后,诗歌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至于唐宋发展到顶峰。

唐诗宋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象征。

今天我们一道来学习五首古代诗词,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二、自主学习1、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的作家作品。

2、朗读诗词,认准节奏。

3、结合注释,说出每首诗的大概意思。

4、找出五首诗词的名句并赏析。

5、分析并归纳五首诗词要表达的中心。

6、通过赏析五首诗词,你想到了什么?7、背诵并默写五首诗词。

三、交流展示第一首《使至塞上》:王维1、边塞诗。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朝廷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

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2、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

所写山水田园诗数量多,艺术成就高,最能代表王维的艺术风格. 如《山居秋瞑》,用细腻的笔触,勾画月照、泉流、竹喧、莲动等许多富有特征性的事物,献给读者一幅清新秀丽、优美和谐的秋雨之后的山色图。

宋代大诗人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朗读,读清节奏。

4、思考下列问题。

A.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B. 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C.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对照图画赏析,讨论明确。

5、中心。

6、背诵并默写。

7、扩展:恰当的引用名句表达自己在特定情境下的心境。

第二首《泊秦淮》:杜牧导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这首诗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

太和二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

世称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及古文,以诗的成就为最高。

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颇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义深婉,风格飘逸、常流露感伤情调。

有《樊川文集》。

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

秦泊,河名。

发源于江苏省漂水县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流入长江。

相传秦时凿钟山以疏淮水,所以叫秦淮河。

秦淮河两岸曾是酒家林立的繁华地区。

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七言绝句)2、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3、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听众可能是哪些人?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4、最后二句作者是斥责歌女吗?为什么?5、主题。

6、当堂背诵诗歌。

四、检测延伸各小组交流读了每首诗的感受。

第二课时一、继续学习第三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1、作者及题目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

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贺)。

他擅长律诗,绝句。

所做诗歌典雅华丽,形象鲜明,工于比兴,深于寄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尤其是他的爱情诗,最为人传诵,他对后代诗人及词人的影响很大。

主要名篇有:《登乐游原》、《无题》、《夜雨寄北》等。

《无题》是一首描写男女情爱的诗。

因为涉及爱情,不便明写,所以作者集中有关这类的诗,大部分都标作“无题”。

2、诵读全诗,反复诵读。

3、思考。

(1)开头两句话奠定了怎样的基调?讨论后回答。

(2)诗中第五、六两句选取了哪两个典型事例?(3)最后两句,借神话表达怎样的情感?4、归纳主题。

5、背诵这首诗。

第四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1、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人。

北宋大臣,词人。

十四岁中进士。

累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均出其门下。

曾以枢密副使出知应天府,延请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其词清新婉丽,“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名句。

谥元献。

存《珠玉词》和清人辑《晏元献遗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

3、思考。

(1)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上阙写了什么?下阙又写了什么?(3)本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4)文章脉络梳理。

(5)本词的名句是哪句?4、主题。

5、背诵并默写。

二、作业预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第三课时一、继续学习第五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1、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既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有《东坡全集》背景(小序)2、课文分析。

(1)与文本对话。

①对照课下注释解释全词,理解全词大意(小组讨论)。

重点几句话的理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和“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②整体把握词的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③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④这首词采用怎样的写法?请举例说明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⑤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精美的词句要会赏析品味。

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一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2)与作者对话。

语言,是情感的外壳。

欣赏古代诗词,应该经过语言这条通道,走进作者的内心,领会词人的情感,这就是与作者对话。

这里,老师提供两个参考话题,同学们可以据此展开想象:假如你通过时间旅行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出示话题: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

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例1:我能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独郁闷,酒醉后幻想超脱人世间,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例2:我最欣赏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表现出来的人格。

你和弟弟多年不见,饱受离别之苦,但你还能想到天下更多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你有一种旷达的胸怀。

例3:从词中来看,东坡对此是很矛盾的。

但从他为官的事实看,他没有学渊明的“退”,他选择了“进”!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他虽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爱民,多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百姓们尊称他为“苏公”。

所以,东坡的可贵就在于,他孤寂过,愁苦过,矛盾过,但他最终选择的是奋发!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与环境对话。

问题:①这首词的想象与抒情都是围绕着什么来进行的?②“月下”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不知触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你能联想一下,课文以外,还有哪些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你能对它们进行简要的评析吗?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远在天涯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问:这句和课文中哪两句异曲同工?③让我们从古人笔下的优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来。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与苦闷时,你是怎样面对的,或你将怎样面对?3、小结。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同畅饮陈年美酒,总让人口齿留香,久而弥笃。

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以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荡,飘荡……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逢,我们都会从心底迸发出一个声音:我爱东坡!二、拓展词的有关知识:词兴起于隋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与音乐分离路,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均有各自的不同的规格。

有水调歌头采桑子沁园春等。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段落: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双调的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长短: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至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流派: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三、检测延伸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词2、小作文:根据下文的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

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上,望着明亮的月亮,心绪万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