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暴雨天气特征分析及成因

合集下载

重庆95特大暴雨预报浅析课件.ppt

重庆95特大暴雨预报浅析课件.ppt

aa
c
2004年09月4~5日700hPa全风速及流场 (a、b:4日08、20时,c、d:5日08、20时)
3.3 水汽输送与辐合
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与辐合是持续强降水重要条件。在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 前可以清晰地看到地面到300hPa的水汽辐合情况,9月2日,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强, 位置偏西,588线控制重庆,副高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辐合在青藏高原东部(图a), 此时整层水汽输送以南海为主;3日,水汽辐合中心逐渐向东南移动,中心值小于40*10-3kg·m-2·s-1(图b、c),此时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明显增强;4日08时, 水汽辐合中心进一步向东南移动,重庆大部处于整层水汽辐合区,强度加强(图 d),西部开始出现强降水,并逐步向东扩展。
大部无降水, 偏西偏北地区 阵雨
我市大部地区 中雨,中部降 水中心格点 50mm
东北部大到暴 雨,格点中心 70mm
东北部大到暴 雨,格点中心 90mm,其余地 区阵雨
大部地区小到 中雨,中西部 地区中雨,格 点中心50mm
东北部大雨, 格点中心50mm
东北部暴雨, 格点中心 1 0 0 mm, 其 余 地区阵雨
整层(地面到300hPa)水汽通量矢量(箭矢所示,单位:10-3kg·m-1·s-1) 及水汽通量散度(单位:10-3kg·m-2·s-1)(a:2日08时,b:3日08时,c:4日08时)
4 数值预报检验
在此次暴雨预报服务过程中,欧 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T213、日本传 真图等数值预报产品发挥了重要的作 用,尤其欧洲中心流场、相对湿度对 我市强降水落区预报提供了较准确的 参考信息,对西南低涡在四川盆地北 部停滞的预报也有较高水平。
9月4、5、6日流场和相对湿度场(a、c、e)和 3日20时ECMWF的24、48、72小时预报(b、d、f)

2009年6月重庆区域暴雨的成因分析

2009年6月重庆区域暴雨的成因分析
果评价方法研究[ J ] .大气科学 , 1 9 9 4 , 1 8 ( 2 ) : 2 3 3—2 4 2 .
信和精确 的评估 , 经 济效益分析、 评估 也存在一定
的局 限性 。但 在具 体 典 型 喀 斯 特 地 貌 条 件 下 的 六 盘水 市 山 区开 展 人 工 增 雨 试 验 与 烤 烟 生 产 紧 密 联 系起 来 , 也应该说是有效 、 有 益 的尝 试 。 在 水 资 源 严重 短缺 的形 势下 , 利 用 山 区 丰 富 的云水 资 源进 行 人工 增 雨 , 是 一 项 可 以探 索 的 增 加 水 资 源 的新 举
水汽和能量 ; 而东北冷涡的异常活跃 , 使得低涡后部的冷空气频 繁南下 ; 西南低 涡是造成 3次 区域性 暴雨 的直接影 响系统 , 低
涡移动发展导致低 涡东部气流辐合加强 , 较强 降水 主要 出现在低 涡东侧 的切变 附近 。
关键词 : 重庆 ; 区域暴雨 ; 多尺度环 流特征
中 图分类号 : P 4 5 8 文献 标识 码 : B
和未 影 响 区 , 积 累更 多 的 可 比性 资 料 , 对 人 工 增 雨 效果 做 出更客 观 、 更 科学 的评估 。
参考 文献
[ 1 ] 游景炎, 段英 , 游来光 . 云降水物理 和人 工增雨技术研究
产量和 品质的影响[ J ] .中国农业气象 , 2 0 0 5 , 2 6 ( 4 ) : 2 3 6— 2 3 8 . [ 9 ] 池再香 , 张普字 , 宗德 华 , 等 .贵州西部烤 烟移栽 期人工 增雨 的效益评估[ J ] .中国农 业气象 , 2 0 1 0 , 3 1 ( 3 ) : 4 1 6— 4 2 2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1 2—0 6 第一作者简介 : 张焱 ( 1 9 8 2 一) , 男, 硕士 , 主要从事天气分析研究 。 基金项 目: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 ( C MA Y B Y 2 0 1 3— 0 5 6 ) 、 重庆 市 自然科 学基金计 划项 目( C S T C 2 0 1 0 B B 7 3 3 5 ) 、 重 庆市气象 局

重庆2022年“6·26”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诊断分析

重庆2022年“6·26”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诊断分析

重庆2022年“6·26”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诊断分析重庆2022年“6·26”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诊断分析一、引言2022年6月26日,重庆市迎来了一场罕见的暴雨天气。

在短短几小时内,大雨倾泻而下,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给城市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对该次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诊断分析,以期为未来类似天气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提供参考。

二、气候背景重庆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域,夏季多雷雨天气和高温多湿,而6月的气候特点正好表现出这种特点。

此次暴雨前,重庆连日受到高温的煎熬,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增加,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三、影响因素1.暖湿空气这次暴雨的形成与暖湿空气流的活跃有关。

在事件发生前的几天,南方地区受到了强热输送影响,暖湿空气主要由南方沿岸进入重庆。

当这些暖湿空气流遭遇到静止冷空气团时,产生了较强的抬升作用,导致大量水汽凝结成云,最终形成了强降水。

2.地形因素重庆地势复杂,由山区和盆地组成,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盆地地势平缓,易积水。

而且,整个重庆市区被两条重要河流——长江和嘉陵江分割,导致水势自然集聚。

这次暴雨期间,暴雨主要集中在市区,加上市区排水设施有限,导致了内涝的形成。

四、天气系统此次暴雨的原因还与局地天气系统的发展有关。

根据气象资料分析,6月26日重庆附近出现了一个低层切变线,这是暴雨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切变线一经成型,将有利于冷暖空气的堆积和抬升,增大了降水的凝聚和降低过程。

五、强降水成因1.锋区活动6月26日,重庆附近的锋区活动频繁,形成了不断的对流云团。

在这些云团中,水汽充沛,抬升速度快,从而引发了强降水事件。

2.对流云团在锋区活动的影响下,重庆地区形成了多个对流云团。

这些云团在相对稳定的大气环境下,发展迅速,使得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

六、总结综上所述,重庆2022年“6·26”暴雨天气的成因主要与暖湿空气的流动、地形因素以及天气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

重庆市气候与气象灾害

重庆市气候与气象灾害

重庆市气候与气象灾害第一章气候第一节气候特征重庆市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过渡地带的四川盆地的西南部。

地跨东经105°11′-110°12′,北纬28°10′-32°15′,东与陕西、湖北、湖南交界,南靠贵州,西、北面与四川接壤。

东西长约470千米,南北宽约450千米,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重庆市年平均气温16-18℃,长江河谷的巴南、綦江、云阳等地达18.5℃以上,东南部的黔江、酉阳等地14-16℃,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城口仅13.7℃,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9℃,最冷月平均气温4-8℃,采用候温法可以明显地划分四季。

重庆市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

重庆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全国属高湿区。

年日照时数1000-1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为全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仅占全年的35%左右。

重庆市的主要气候特点可以概括为: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著,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

采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季节的原则(即候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间段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界于冬、夏季之间的时段分别为春、秋季)可以得到重庆市的四季变化情况。

全市大部分地区在2月末到3月初进入春季,东南部及海拔较高地区偏晚在3月4候前后,春季持续时间约70-85天。

5月中旬开始,全市相继进入夏季,东南部最迟在6月初入夏,夏季是全年最长的季节,普遍有120-140天,东南部稍短,也有100天左右。

9月中旬,东南部首先进入秋季,其余地区在9月末才入秋,持续时间与春季相当,约70-80天。

冬季来临的时间一般在12月上中旬,东南部偏早在11月下旬,冬季长约75-90天,东南部及海拔较高地区可达100天以上。

重庆2022年“6·26”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诊断分析

重庆2022年“6·26”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诊断分析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总第805期第11期2023年6月收稿日期:2023-02-13作者简介:李佳(1995—),女,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天气分析和预报研究。

通信作者:李可(1994—),女,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天气预报和气候分析。

重庆2022年“6·26”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诊断分析李佳1,2李可3王志毅4(1.重庆市江津现代农业气象试验站,重庆402260;2.重庆市江津区气象局,重庆402260;3.河南省气象台,河南郑州450003;4.重庆市气象台,重庆401147)摘要:【目的】探究重庆市2022年“6·26”暴雨发生发展机理,提高暴雨监测和准确预警预报能力。

【方法】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数据、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数据进行诊断分析。

【结果】这是一次在高空槽、西南涡和低空急流等多尺度天气系统共同配合下自西向东发展的一次强区域暴雨天气过程,具有降雨强度大、范围广、强降水时段集中等特点。

【结论】前期高温晴热天气和地面热低压使不稳定能量得以积聚,而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和低空西南急流的发展为暴雨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和不稳定能量条件。

新生对流单体不断在带状主回波南侧的高温高湿环境中发展,使降水回波能够长时间稳定维持并且产生明显的列车效应。

关键词:暴雨;西南涡;雷达回波;列车效应中图分类号:P458.121.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3)11-0104-06DOI :10.19968/ki.hnkj.1003-5168.2023.11.022Cause Diagnosis and Analysis of "6·26"Rainstorm Weather Procesin 2022in ChongqingLI Jia 1,2LI Ke 3WANG Zhiyi 4(1.Jiangjin Modern Agrometeorology Experimental Station,Chongqing 402260,China;2.Jiangjin Meteorologi⁃cal Bureau,Chongqing 402260,China;3.Hena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Zhengzhou 450003,China;4.Chongqing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Chongqing 401147,China)Abstract:[Purposes ]To explore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6·26"rainstorm inChongqing in 2022,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rainstorm monitoring and accurate early warning and fore⁃casting.[Methods ]Conventional ground and high-altitude observation data,radar echo and satellite cloud image data were used for diagnostic analysis.[Finding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is a strong re⁃gional rainstorm weather process developing from west to east under the cooperation of multi-scale weather systems such as upper trough,southwest vortex and low-level jet.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rainfall intensity,wide range and concentrated periods of heavy precipitation.[Conclusions ]In the early stage,the hot and sunny weather and the surface hot and low pressure caused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unstable energy,and then the invasion of the cold air in the nor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w-level southwest jet provided sufficient water vapour and favourable unstable conditions for the rainstorm.The new convective cells continuously develop in the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environment on the south side of the banded main echo,so that the precipitation echo can maintain stably for a long time and produce an obvious train effect.Keywords:rainstorm;southwest vortex;radar echo;train effect0引言暴雨是川渝地区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重的气象灾害之一,会引起滑坡、泥石流和洪涝等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1-2]。

重庆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成因分析

重庆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成因分析

重庆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成因分析张焱1,杨春1,白莹莹2 ,何军1(1重庆市气象台,重庆,401147;2重庆市气候中心,重庆,401147)摘要 利用NCEP1°×1°逐日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和雷达卫星资料,对2011年6月21日-23日重庆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第4号热带风暴“海马”对暴雨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通过大气环流调整促使鞍型场环流的稳定,使得中低层辐合切变长时间维持在重庆上空;其东侧的东南气流是这次大暴雨不可缺少的暖湿输送带;其西侧的下沉气流与暴雨区的上升气流构成的中尺度次级环流促使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的垂直结构长时间维持,加强了对流云团的发展。

多个对流云团反复活跃长时间滞留暴雨区引发了重庆东北部大暴雨天气,雷达回波上表现出明显的“列车效应”特征,在雷达平均径向速度图上有“逆风区”现象出现。

关键词 远距离台风暴雨;热带风暴“海马”;诊断分析0 引言台风 ( 泛指热带气旋,包括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和强台风 )是我国产生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很多强烈持续性暴雨都与台风有关[1-2]。

研究表明[3],台风暴雨区大体可分两个区域,即台风环流本身的暴雨区和台风远距离暴雨区。

大量观察事实和研究结果[4-8]发现:台风在有利的大气环流背景下与中纬度系统(包括西风槽、东北冷涡、西南涡、弱冷空气和高低空急流 )相互作用可使得中纬度地区的暴雨突然增幅,且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较长。

丛春华等人[9]通过对1971年~2006年台风远距离暴雨事件的统计分析发现,这种现象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环渤海地区和川陕交界处是台风远距离暴雨事件发生的高频区。

近年来,川渝地区多次极端性的暴雨天气都有台风的参与:2004年川渝“9·4”特大暴雨[10],2009年重庆“8·3”特大暴雨[11],2010年四川 “7·15”暴雨[12]。

重庆常见洪水灾害原因分析

重庆常见洪水灾害原因分析

重庆常见洪水灾害原因分析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大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常常面临洪灾的威胁。

洪水灾害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基于这些因素,对重庆常见洪水灾害的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降雨是引起洪灾的主要因素之一。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气候湿润,年降水量较大。

夏季和秋季是降水集中的时段,而降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是引发洪灾的关键。

强降雨会导致江河水位迅速上涨,超过河道容量,造成洪水泛滥。

此外,重庆地形复杂,山区多,降雨通过地表径流和河流汇集,进一步加剧了洪水的形成。

其次,地质构造和岩溶地貌是加剧洪水威力的因素。

重庆位于喀斯特地区,地下水循环难以形成完善的水资源供应系统,同时也会因为地下岩溶塌陷而导致排水系统堵塞。

在降雨过程中,地下水不易渗透,而流向山脚下,造成大量地表径流。

此外,喀斯特地区多洞穴、断层等地质构造,使地下水和地表水相互连接,进一步加大了水灾的危险性。

第三,城市化过程中的不合理建设和规划也是洪水成灾的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庆市规模不断扩大,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土地的自然保持能力下降。

大量的建筑物、道路和水泥化的地表无法有效地吸收和渗透降雨水,导致地表径流增加,进而加剧了洪水的发生。

同时,城市内的排水系统也无法及时将雨水排出,进一步加剧了洪灾的危害。

第四,人类活动的不合理行为也是洪水灾害的重要原因。

在重庆,一些地方存在乱砍乱伐、过度开采地下水、不当使用土地等行为。

这些行为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并破坏了土地的保持能力。

例如,乱砍乱伐造成了山地植被减少,增加了水土流失的风险;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影响了地下水补给与排水能力。

这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洪水的发生和影响。

综上所述,降雨、地质构造和岩溶地貌、城市化过程中的不合理建设和规划、以及人类活动的不合理行为是重庆常见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

只有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些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够有效地减少洪灾的发生和影响。

2017年7月5—9日重庆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年7月5—9日重庆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年7月5—9日重庆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发表时间:2018-12-06T10:14:44.96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10期作者:郑秀文赵久丽[导读] 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7年7月5-9日重庆持续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重庆市綦江区气象局,重庆 401420)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7年7月5-9日重庆持续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出现在重庆市的持续暴雨天气过程中,高低空形势配合良好,重庆位于西南气流中,同时有充足的水汽和动力条件,从9日往后,500hPa 处的阻塞高压减弱,低槽逐渐向东移动,槽后的西北气流控制整个重庆地区,影响重庆的持续暴雨天气过程基本结束;在暴雨天气出现的过程中,重庆上空的水汽通量不断增加,之后水汽输送不断减少;重庆中低空处的上升气流较为旺盛,而300hPa高空处则位于负涡度区内,低层辐合与高层辐射的配置,对于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暴雨天气环流形势物理量场重庆市引言重庆位于中国内地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境内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北部靠大巴山和东南部连武陵山两座大山脉。

重庆市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

受其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的共同作用,重庆市境内暴雨天气频繁出现,特别是夏季,经常会有强降水天气,并由此引发严重大暴雨洪涝,给当地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均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为了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应对暴雨天气发生、发展机制加强研究,可以有效提升人们对暴雨天气的认识和气象部门对暴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本文通过对2017年7月5-9日出现在重庆市的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从物理角度出发,对暴雨天气变化规律加强认识,进而找出暴雨天气系统的演变规律和物力机制,对于暴雨天气的预报预测、防灾减灾及相关研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忠县一次暴雨过程的特征分析

忠县一次暴雨过程的特征分析

忠县一次暴雨过程的特征分析发布时间:2021-12-21T06:43:41.67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7月第20期作者:陈桂琴陈伟周昱宏[导读]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及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等,从环流形势、暴雨的动力、陈桂琴陈伟周昱宏忠县气象局 404300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及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等,从环流形势、暴雨的动力、能量和水汽条件等方面综合诊断分析忠县“3.27”暴雨天气过程。

分析表明:此次过程是由于高空南支槽与低层切变线与低涡配合强冷空气影响而形成的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

暴雨发生在低涡前部;低涡东部强盛的西南急流为暴雨过程提供了必需的水汽条件;暴雨过程中对流云团不断发展扩大,云顶温度低,上冲云顶突出,对流性深厚。

强回波整体呈南-北走向,与切变线方向基本一致,回波整体移动迅速,但其后有源源不断的回波补充,强回波中心强度最大时达45dBz以上,造成了我县暴雨的产生。

关键词:暴雨;南支槽;低涡;强冷空气引言忠县地处重庆市东北部,因受大气环流、地理环境和特殊地形条件等因素影响,灾害性天气“名目”繁多,“品种”较全,突发性强。

夏季暴雨是本县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1-2]。

参考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暴雨个例[3-4],推知忠县暴雨主要由高空槽、中低层切变线、西南涡以及地面冷空气等系统共同影响形成。

本文从环流演变、地面形势、云图以及多普勒雷达回波等方面来对这次过程做分析和讨论,以期为提高暴雨预报提供技术支撑。

1 天气过程概述受南支槽东移和强冷空气南下共同影响,3月 27日忠县出现了一次强降温降雨天气过程,全县普降暴雨,最大累计雨量出现在金声金龟石(100.4mm),最大小时雨强19.9mm/h(涂井沙河)。

本次天气过程的特点是降雨持续时间长,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明显。

期间受强冷空气影响,3月26日-28日忠县出现强降温天气过程,降温幅度13.1℃,达特强降温标准。

2 环流背景及影响系统分析从高中低层结合来看,本次过程忠县主要受南支槽过境影响,低层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共同作用,配合低涡东部强盛的西南急流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是造成本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

2018年7月初重庆暴雨天气影响及气象服务

2018年7月初重庆暴雨天气影响及气象服务

2018年7月初重庆暴雨天气影响及气象服务发表时间:2019-04-23T10:41:44.760Z 来源:《科技研究》2019年1期作者:李家川1 赖家才2 [导读] 2018年7月2日20:00~6日20:00,重庆市出现了持续暴雨天气过程,暴雨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均造成了严重影响。

该次暴雨天气过程中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本文利用重庆市的气象监测资料对2018年7月初暴雨天气过程实况、天气影响、暴雨天气成因以及气象服务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为今后同类天气的预报服务工作提供指导。

李家川1 赖家才2(1重庆市荣昌区气象局重庆 402460 2重庆市渝北区气象局重庆 402460 )摘要:2018年7月2日20:00~6日20:00,重庆市出现了持续暴雨天气过程,暴雨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均造成了严重影响。

该次暴雨天气过程中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本文利用重庆市的气象监测资料对2018年7月初暴雨天气过程实况、天气影响、暴雨天气成因以及气象服务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为今后同类天气的预报服务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重庆;暴雨天气;影响;成因;气象服务引言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辖38个区县(自治县)。

地处盆地东部,地形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山地占76%;气候冬暖春早,夏热秋凉,长江西向东横贯境内,流程679公里。

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为16.0~18.0℃,年平均降雨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处于1000~1350mm,降水大部分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

夏季(6-8月)多暴雨天气,并经常因暴雨天气而影响到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重庆地区暴雨空间分布及雨量分时特征

重庆地区暴雨空间分布及雨量分时特征

---------------------------------------------
http: / / w w w . qxkj. net. cn 气象科技
重 庆 市 夏 季 主 要 极 端 天 气 风 险 评 估 (YW GG M S~201806)项 目资助
oo万方数据862气象科技第47卷图419812017年重庆地区暴雨日逐时平均雨量聚类12o10080皿叫6o世40苣晕景量兽景景兽景量薹薹量量量晕量景景量景争零善高衬霜昌g窘罟言兽兽窨兽兽2譬2譬譬墨霉昌图519812017年大足沙坪坝涪陵暴雨日逐时平均降雨量12010080目目皿硎60篙世402000兽善量兽兽量兽量亭亭薹量亭兽量兽誊量善罩量量景薹高窝霜昌g窖鲁g鲁兽g兽昌2譬篁譬兽署2舄图619812017年开州酉阳巫山暴雨日逐时平均降雨量挑取重庆地区6个代表站20052017年暴雨日逐时降雨量大于等于20mm的数据进一步分析短时强降水的分布情况
d 6 . 2
。 荣 昌 、 渝 北 、 梁 平 、 开 州 、 彭 水 、 酉 阳 等 地 大 暴 雨 出 现 频 率 较 高 ,南 川 、万 盛 大 暴 雨 相 对 较 少 。 暴 雨 平 均 雨 量 大
值 区 分 布 在 主 城 区 、西 部 、东 北 部 . 西 南 部 暴 雨 平 均 雨 量 较 低 。 重 庆 地 区 的 暴 雨 在 不 同 时 段 主 要 影 响 区 域 不 同 。 铜
摘 要 采 用 重 庆 市 3 4 个 地 面 观 测 站 1 9 8 1 — 2 0 1 7 年 的 降 水 观 测 资 料 ,以 及 2 0 0 5 — 2 0 1 7 年 逐 时 雨 量 资 料 ,分 析 了 重
庆 地 区 暴 雨 的 空 间 分 布 及 日 变 化 特 征 。 结 果 表 明 :开 州 、 酉 阳 、北 碚 为 重 庆 的 暴 雨 中 心 , 开 州 年 均 暴 雨 日 数 最 多 达

重庆大雨的原因

重庆大雨的原因

2011年重庆大雨的原因首先,重庆只是这次大范围、大区域发生降水的一个组成地区。

这次大区域的降水,从淮河流域到长江中游成带状分布。

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这是大区域的空气循环导致的。

在这个带状降水区域,空气处于上升状态。

空气上升冷却形成云、形成雨。

上升后的空气,从高空向东南运行,主要往西北太平洋上空运行。

也许有一部分高空空气会往孟加拉湾及周围地区运行。

这些空气运行到西北太平洋上空后,聚集下沉,在低空形成高压,这个高压地区的空气会跑向等海拔处相对低压的降水地区。

空气从降水区域高空跑向西北太平洋高空,逐渐下沉,西北太平洋中低空空气又跑向降水区域,然后上升,继续形成降水。

这是一个完整的大气循环过程。

重庆大雨的水源就是来源于西北太平洋或孟加拉湾及其周围地区,当然济南大雨的水源也是来源于西北太平洋。

其次是;重庆的热效应对降水增加的帮助。

重庆是一个特大城市,其内部与上空气温相对较高,这个因素可以使重庆在降水时刻的气压更低。

更低的低空气压,意味着更迅速的空气上升,意味着周围地区从水平方向会来更多的空气。

降水的多少,在单位时间内及单位地域面积内,与空气上升的多少成正向关系。

重庆的热效应,可以使重庆比同降水地带的其他区域产生更多的降水,估计能多30%左右。

这是重庆这次降雨比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次,水库的降温效应。

三峡水库中的水的温度相对空气或周围地面的温度比较低。

这可以使水库上面的近地面空气,形成相对非水库区域同海拔高度空气的相对高压。

使水库与水库周围地区形成一个大气热力环流。

这个大气热力环流减少了水库水面及附近的降水量,增加了水库周围地区的降水量。

重庆在这个水库周围地区,因此,也可以享受这个待遇。

水库的这个效应不知道对重庆本次降水的增加能起到多大作用,难以估计。

水库的这个效应,使降水相对原来集中了一些。

与城市的热效应,在使降水集中方面有些类似。

重庆的降水量就是上面的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

单位时间内,在降水量相同的情况下,降水所带来的可能危害程度与城市地形有关。

重庆市暴雨天气特征分析及成因

重庆市暴雨天气特征分析及成因

重庆市暴雨天气分布特征及成因摘要:根据对重庆市2002~2012年近十年的暴雨数据做时间和空间上的对比分析,指出重庆市暴雨主要集中在6~9月,可以得出其年变化、月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

对重庆市暴雨进行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的成因分析,主要是西南低涡、低空急流、江淮—川东切变线、低压槽、冷空气、水汽条件、地形因素以及全球气候变暖、重庆市市政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重庆市暴雨天气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暴雨;特征;成因;措施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ainstorm data of Chongqing in 2002 to 2012 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is data on the time and space, it pointed out that the rainstorm in Chongqing mainly in June to September, and its yearly variation, monthly vari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can be drawed.Analyzing the rainstorms in Chongqing from the point of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factor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rainstorm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southwest vortex, low level jet, Jianghuai - eastern Sichuan shear line, low pressure trough, cold air, moisture conditions, topography, global warming, the impact of Chongq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and some other factors. Besides , it puts forward some appropriate preventive measures.Key words: rainstorm; characteristic; cause of formation; measures1 引言暴雨指的是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0mm的降水。

重庆市暴雨气候特征分析及防洪减灾措施

重庆市暴雨气候特征分析及防洪减灾措施

重庆市暴雨气候特征分析及防洪减灾措施引言: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

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划分较为明显,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

但是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重庆市的极端天气事件也明显增多,如暴雨灾害较为频繁,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

因此,加强暴雨灾害的特征分析,提出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1、暴雨天气的成因1.1自然因素结合重庆市暴雨天气形成因素的分析,其中存在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因素、水汽条件、地形因素等(1)气象因素暴雨的形成是由于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综合作用的后果。

无论是哪种环流形势,暴雨来临之前或者发生暴雨的过程中,从地面到高空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系统,重庆市区域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包括西南低涡、低空急流、江淮-川东切变线、低压槽、冷空气等。

(2)水汽条件重庆市位于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水汽来源较为丰富,空气湿度相对较大,夏季的7月8月高达80%以上。

充沛的水汽含量,暴雨区集中着持续的水汽输送与大量的水汽,是暴雨发生的必要前提。

重庆市夏季主要的水汽通道有3条:南海、孟加拉湾、东海。

因此重庆市降水最多的季节为夏季,同时盛夏气候异常炎热,形成了雨热同季的季风气候特征。

(3)地形因素重庆市境内江河纵横,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起伏较大。

地貌主要为丘陵、山地,坡地面积大,平均海拔为400米。

地形造成的上升运动使对流发展导致局部地区降雨增加,因此在山区的迎风坡暴雨次数增加、暴雨量增大。

同时地形对暴雨雨团产生的阻挡作用,也使得降雨量增大,降雨时间变长,造成暴雨的出现。

重庆市2004年9.5特大暴雨评估报告0913

重庆市2004年9.5特大暴雨评估报告0913

重庆市2004年“9.5”特大暴雨评估报告重庆市气象局(2004年9月11日)2004年9月3日至9月8日,我市遭受一次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和特大暴雨袭击。

面对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在中国气象局和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气象部门全力以赴,密切监视天气变化,认真组织重大天气会商,预报较准确,灾情传送及时,服务主动到位,现场气象服务保障有力,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得到市委、市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好评。

一、大暴雨天气概况这次强降水来势猛,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灾害损失十分严重。

9月3日夜间,由四川北部的强降水云团移入我市,并影响到长江以北地区,产生持续性强降水,到8日降水结束。

全市过程降水有16站超过50mm,9站超过100mm,3站超过200mm,开县雨量达410.5mm,其中4日20时~5日20时雨量达307.5mm,超过1982年7月16日218.4mm的历史极大值。

据史料推断,开县此次特大暴雨过程为百年不遇,主要依据如下:⏹1883年,开县,普降大雨,河水猛涨,沿河封渡,下午三时许,王爷庙渡口被迫开船,其后百余人翻江遇难,唯颜姓一人生还。

⏹1885年,开县,大水,老关咀淹至楼梯过梁(今测算高程为171.7米)。

综合分析我市及周边省市的降雨资料,此次过程中我市13个区县出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邻近的四川省也有18县市出现出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为历史同期最强的区域性大暴雨,开县为此次强降雨过程的中心。

二、特大暴雨天气成因分析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在亚欧两槽一脊形势下,乌拉尔山地区和东亚沿海地区为低压区,贝加尔湖地区为平浅高压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长江以南地区,19号台风桑达在海上生成后沿副高南侧向西偏北方向移动,9月4~5日,随着乌拉尔山低压向南加深,中纬度经向环流加大,北方有弱冷空气入侵。

在上述大气环流背景下,9月3日中低层700hPa四川盆地北部有西南低涡生成并迅速发展,中亚高脊前的东北气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侧强盛的西南气流汇集于西南低涡中,为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辐合上升运动条件。

重庆贵州今日雨势猛烈

重庆贵州今日雨势猛烈

重庆贵州今日雨势猛烈近日,重庆与贵州地区遭遇了一场猛烈的暴雨袭击。

这场雨势猛烈,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场暴雨的原因、影响以及当地的救援工作。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场暴雨的原因。

据气象部门的分析,此次暴雨是由于东亚夏季风和低槽的共同影响所造成的。

在夏季风的带动下,大量湿气从海洋上空吹向了重庆和贵州地区,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水汽输送通道。

同时,低槽的活动也增加了降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这场雨势猛烈的暴雨。

这场暴雨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降雨的强度导致了许多地区的街道积水严重,给交通带来了不便。

许多道路被淹没,车辆无法正常行驶,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其次,由于地势较为复杂,贵州地区更是山区占多,暴雨导致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给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此外,暴雨还导致了许多农田的水浸,给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面对这场雨势猛烈的暴雨,当地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救援措施。

首先,政府部门派遣了大批救援人员和装备进入受灾地区展开救援工作。

救援人员踏雨跋山,逐户逐户搜救被困居民,将他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同时,政府组织了通讯、能源、交通等部门的合力,全力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确保居民能够正常生活。

此外,政府还向受灾的农民提供了相应的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此次暴雨的突然袭击再次提醒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警惕。

我们应该认识到气候变化对灾害的影响,加强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同时,政府也需要在建设中加强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应对未来可能遭遇的暴雨袭击。

总之,重庆贵州今日雨势猛烈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尽管暴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但当地政府及时采取了救援措施,保障了居民的安全。

通过这次灾害,我们应该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可怕性,加强预防准备,提高自身的抗灾能力。

希望未来能够减少类似灾害的发生,确保人们的生活安全和幸福。

强降水警报,重庆遭暴雨袭击

强降水警报,重庆遭暴雨袭击

强降水警报,重庆遭暴雨袭击强降水警报,重庆遭暴雨袭击重庆市气象台2023年7月21日6时45分发布强降水警报,预计未来2小时内合川区、铜梁区、永川区、江津区、綦江区、南川区、长寿区、涪陵区将出现小时雨强30毫米以上短时强降水;渝中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渝北区、北碚区、巴南区、璧山区将出现小时雨强50毫米以上短时强降水,局部伴有雷电、雷雨大风,请注意防范。

暴雨是怎么形成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构。

大气中的水汽随上升的气流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受其影响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形成了暴雨。

根据气象局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

按照发生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可将暴雨划分为:局地暴雨、区域性暴雨、大范围暴雨、特大范围暴雨。

局地暴雨历时仅几个小时或几十个小时左右,一般会影响几十至几千平方千米,造成的危害较轻。

但当降雨强度极大时,也可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区域性暴雨一般可持续3——7天,影响范围可达10——20万平方千米或更大,灾情为一般,但有时因降雨强度极强,可能造成区域性的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特大范围暴雨历时最长,一般都是多个地区内连续多次暴雨组合,降雨可断断续续地持续1——3个月左右,雨带长时期维持。

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

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害。

暴雨是指24小时雨量为多少毫米所谓暴雨,就是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暴雨是中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暴雨时容易造成山洪爆发,水库垮坝,江河横溢,房屋被冲塌,农田被淹没,交通和电讯中断,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可能危害人民的生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019年南川区6月22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9年南川区6月22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9年南川区 6月 22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摘要:本篇文章利用重庆南川区自动站观测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1°×1°再分析资料等多种资料,着重采用天气学与物理量分析等方法剖析了2019 年6月22日发生在重庆南川区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中高纬度地区维持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而中低纬度地区则出现有呈现出东西向带状分布的副热带高压,受到西南暖湿气流与低涡底部东北气流的共同作用进而引发了本次暴雨天气过程;南川区位于水汽通量辐合区当中,且比湿值较高,为本次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高空辐散抽吸作用与低层辐合上升运动为强烈的上升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上条件是导致重庆南川区出现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暴雨;天气形势;副热带高压;水汽;南平市引言通常情况下,暴雨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

就宏观物理角度而言,持续不间断的水汽、强烈的气流上升运动及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是引发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物理条件。

暴雨过程发生时低层空气通常保持暖而湿,同时高层空气较冷且干燥,进而导致大气层结位于不稳定状态,不仅为大气能量的释放创造了有利条件,还为积雨云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现如今,众多专家与学者均针对暴雨形成机理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孙明生着重研究了“7.21”北京特大暴雨的形成原因,并得出风垂直切变、垂直运动及地形的影响是引发暴雨的主要原因;李家文等着重分析了2017年7月初发生在柳州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并得出其主要影响系统为高原槽、地面辐合线与低涡切变等。

2019年6月22日受到西南暖湿气流与低涡底部东北气流等的共同影响,南川区出现暴雨天气过程,并表现出影响范围广、强度大、影响严重等特点,由此对当地民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影响不容忽视。

为掌握此类暴雨天气的形成机制,提高暴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等,依据天气学原理,从天气实况及影响、天气形势演变、物理量诊断等角度分析了本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形成原因,以期能够为提高该地区暴雨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暴雨天气分布特征及成因摘要:根据对重庆市2002~2012年近十年的暴雨数据做时间和空间上的对比分析,指出重庆市暴雨主要集中在6~9月,可以得出其年变化、月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

对重庆市暴雨进行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的成因分析,主要是西南低涡、低空急流、江淮—川东切变线、低压槽、冷空气、水汽条件、地形因素以及全球气候变暖、重庆市市政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重庆市暴雨天气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暴雨;特征;成因;措施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ainstorm data of Chongqing in 2002 to 2012 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is data on the time and space, it pointed out that the rainstorm in Chongqing mainly in June to September, and its yearly variation, monthly vari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can be drawed.Analyzing the rainstorms in Chongqing from the point of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factor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rainstorm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southwest vortex, low level jet, Jianghuai - eastern Sichuan shear line, low pressure trough, cold air, moisture conditions, topography, global warming, the impact of Chongq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and some other factors. Besides , it puts forward some appropriate preventive measures.Key words: rainstorm; characteristic; cause of formation; measures1 引言暴雨指的是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0mm的降水。

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其中100~250mm为大暴雨,250mm以上为特大暴雨[1]。

20世纪以来, 全球范围内暴雨事件频频发生, 中国区域的暴雨天气变化态势与全球的态势基本一致, 其主要特点是区域性和局地性明显。

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 长江上游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却长期受到夏季洪涝、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故对重庆市的暴雨天气特征和成因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所以, 本文将对重庆市暴雨天气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期望深入分析该地区暴雨特征, 为进一步探讨其成因和研制预测方法提供参考, 进而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以及对整个重庆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

2 重庆市暴雨天气分布特征2.1 重庆市暴雨天气时间分布特征2.1.1 重庆市暴雨日数的月变化特征重庆市属于季风气候,只有当夏季暖湿的热带海洋性气团到达时,才可能产生大量降水,而冬季在大陆性干冷气团控制下,降水量稀少,所以降水量随季节而变。

重庆暴雨季节较长,集中在相对多雨的4~10月,随着夏季风的爆发,5月暴雨次数有了一个明显的增加,到7月达到峰值,其次为8月,此后暴雨日数逐月减少[1]。

2.1.2 重庆市暴雨日数的年变化特征从重庆市34个站暴雨日数距平年际序列及变化趋势分析可知,近十年来重庆暴雨日数略有减小的趋势,但是在不同季节里,暴雨日数变化还是稍有差异[1]。

春季暴雨日数较少,夏季暴雨日数增多,秋季暴雨日数又明显减少。

从暴雨日数平均值年变化来看,重庆市的变化幅度较大,而且每一年之间的趋势变化呈阶段性,且有一定的波动性。

近十年里,大暴雨在2002年的6月13日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沙坪坝,达190.1mm;在2005年6月25日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渝北,达113.6mm;在2008年的6月15日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沙坪坝,达163.1mm;在2010年7月5日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潼南,达150.3mm[1]。

而特大暴雨仅在2007年7月17日这一天里出现过,最大降雨量达270.1mm,出现在沙坪坝[1]。

2.2 重庆市暴雨天气空间分布特征重庆市年平均降水量丰富,平均在1000~1300mm之间[1]。

重庆各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呈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的秀山、酉阳两地降水最多,西北部的潼南降水最少。

重庆年降水量与年暴雨日数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多雨区与多暴雨区相对应,少雨区对应少暴雨区。

重庆有三个暴雨中心,分别为渝东北的开县、渝东南的酉阳、渝西的北碚地区,重庆中部的暴雨相对较少[1]。

大暴雨中心和暴雨中心的区域分布基本一致。

3 重庆市暴雨天气成因分析3.1 自然因素根据重庆市暴雨天气成因分析,其影响的自然因素中主要有气象因素、水汽条件、地形因素等。

3.1.1 重庆市气象因素影响暴雨是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

不论何种环流形势,暴雨前或过程中从地面到高空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系统,重庆区域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有西南低涡、低空急流、江淮—川东切变线、低压槽、冷空气等。

3.1.1.1 西南低涡西南低涡一般指的是发生发展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中尺度(2~200km)气旋性涡旋,是造成我国下半年重大降水天气过程的重要天气系统[1]。

它来源于青藏高原东部的大气边界层中,是一个具有气旋性环流的闭合小低压[1]。

西南低涡与重庆暴雨关系十分密切。

据统计2002~2012年10年内的重庆暴雨,其中与西南低涡相关的占比例85%左右[1],2007年7月17日发生在重庆西部的特大暴雨,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沙坪坝,日降雨量达271.0mm,主要影响系统就是西南低涡。

这场强降水天气就是发生在相对稳定的大气环流背景下,十分有利于冷暖空气的交汇,西南低涡是这场暴雨的“元凶”[2]。

西南低涡中心附近的辐合上升运动十分强盛,源源不断的水汽在渝西地区汇集、抬升凝结、形成云雨,造成了暴雨。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华北高压的稳定,阻断了西南低涡的东移路线,酿成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

在700hPa上,重庆、贵阳、宜宾、西昌、威宁五站中任有三站风速≥12m/s,风向在180~270°之间的西南风急流[1]。

2002~2012年逐日08时高空资料显示:低空急流比较明显的存在月季差异,西南低空急流出现频率最高是在1~3月,而在暴雨相对集中的5~9月里,低空急流次数较少,尤其是盛夏的8月低空急流次数最少[3]。

低空急流向暴雨区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和热量,产生区域性暴雨的可能性大。

例如2003年7月19日重庆发生了暴雨天气,其中北碚在这次暴雨中日降水量最大,可达177.3mm,低空急流和西南低涡就是其形成的主要天气系统。

3.1.1.3 江淮—川东切变线我们通常把850、700hpa上活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近于东西向的风向,风速的不连续线称江淮切变线[1]。

由于四川盆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定义700hpa上出现在28°~34°N之间,向西延伸至110°E以西地区,稳定两天或以上的江淮切变线为江淮—川东切变线[1]。

根据2002~2012年的重庆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显示,重庆由江淮—川东切变线引起的暴雨次数占了暴雨总次数的30%左右[1]。

江淮—川东切变线主要活跃在由由夏季环流向冬季环流的过渡时期和冬季环流向夏季环流的过渡时期。

例如,2003年6月30日的暴雨,就是这种切变线的影响,其中北碚的日降水量最大,可达108.5mm[4]。

3.1.1.4 低压槽500hPa高空,低压槽是影响重庆暴雨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几乎所有的区域性暴雨都与它有关[5]。

低压槽与中低层低值系统相结合,增强了垂直上升运动,给重庆带来暴雨天气过程。

当青藏高原北部、中部受到高空高压影响,就出现晴好天气。

而地面增温降压,在高原上可生成高原低涡。

当其向东移出高原后,与中低层涡旋的上升运动结合,使上升运动迅速发展,产生暴雨天气[5]。

如2004年5月30日出现在重庆地区的暴雨天气,其中丰都的日降水量最大,可达103.3mm,就是受到高空低压槽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而形成[6]。

地面冷锋是影响重庆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

影响重庆暴雨的冷空气主要有三条活动路径:西北路径、北方路径和东北路径,北方路径占65%,其次为西北路径[7]。

据统计表明,近80%的重庆区域性暴雨与地面冷空气活动有关,冷空气主要起到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作用[7]。

如2003年6月25日重庆发生了暴雨天气,其中彭水的日降水量最大,可达111.4mm,其形成的重要原因为地面冷锋等天气系统。

在无地面冷锋影响,高空冷平流明显的情况下,重庆也是可能发生区域性暴雨的。

如2007年7月17日在重庆西部发生的特大暴雨。

3.1.2 水汽条件重庆市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两江交汇处,水汽来源丰富,空气相对湿度大,夏季7、8月可达80%以上。

充沛的水汽含量,持续的水汽输送和大量的水汽在暴雨区的集中,是产生暴雨的必要条件[8]。

重庆夏季主要有三条水汽通道:来自南海,来自孟加拉湾,来自东海[9]。

所以夏季是重庆降水最多的季节,且盛夏气候异常炎热,形成了雨热同季的季风气候特色。

3.1.3 地形因素影响重庆辖区内江河纵横,峰峦叠翠,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起伏较大。

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平均海拔为400m,有山城之称[10]。

地形引起的上升运动使得对流发展可使局地区降水增强,因此在山区的迎风坡暴雨次数增加,暴雨量增大。

另地形对暴雨雨团的阻挡作用,使降雨量增大,降水时间延长,促使暴雨形成[11]。

重庆的三个暴雨中心分别处于大巴山山脉和巫山山脉交汇地区、武陵山脉东南部等地[12],其形成皆与地形有关。

3.2 人为因素3.2.1 全球气候变暖因素影响全球气候变得越来越暖,已成不争事实,这对世界包括我国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3]。

暴雨产生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包括大气中要有充足的水汽的供给;不缺少凝结核,水汽要附着在上面然后凝聚成水滴;有抬升的运动[13]。

其中充足的水汽供给是最基本的条件。

全球气候变暖则会改变大气中的水汽饱和度。

由于人类活动增加,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加,产生温室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