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第七章民事权利客体的种类共29页文档

统一 2、只能转移所有权 3、不发生返还请求权和占有回复诉权。
有价证券
设定并证明持券人取得一定财产权利的书面凭 证。
1、证券与所记载的财产权利不能分离 2、义务人特定的 3、单方支付义务
例如锁与钥匙、汽车与备用轮胎、旅馆与家具
区分的意义:
在法律没有相反规定或当事人没有相反约定的 情况下,对主物的处分效力及于从物。
担保法解释63条:抵押权设定前为抵押物的 从无生物,抵押权的效力及于抵押物的从物。 但是,抵押物与其从物为两个以上的人分别所 有的,抵押权的效力不及于抵押物的从物。
合同法第一百六十四条:因标的物的主物不符 合约定而解除合同的,解除合同的效力及于从 物。因标的物的从物不符合约定被解除的,解 除的效力不及于主物。
构成从物的条件
1、从物具有独立性,不是主物的一部分 主物与从物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物的组成部分不是独立的物,当一个物成为其他
物的组成部分时,其所有人就不能要求返还原 物。 如建筑物与构成建筑物的建筑材料。
案例2
可分物与不可分物
依照物能否分割以及分割是否损害其用途及价 值为标准划分
意义:决定共有财产的分割方式
决定多数人之债的性质
消耗物与非消耗物
依照物使用后的形态变化为标准 意义:消耗物不能作为转让使用权的标的物。
有主物与无主物
意义:1、物的取得——先占 2、物的归属——拾得遗失物
单一物、合成物、集合物
2、从物的使用目的须具有永久性,而非临时性 的
暂时与主物分开或在空间上分离不影响从物的性 质。
3、主物与从物同属于一人 4、需交易上视为从物
第七章民事权利客体的种类

3.物必须具有稀缺性: 并非一切能满足人的需要的物都 必然能成为民法中的物。 阳光 空气
4. 主要限于有体物: 有体物是相对于无体物而言的。 所有权的客体原则上应限于有体物。 有体物不必具有一定形状或固定的 体积,热、光、电、气等也是有体物。
5.物必须能为人支配:
不能为人所支配的东西,例如日月 星辰,尽管可能具有巨大价值,但不能 成为民法中的物。
区分的意义:
当事人没有特别约定时,从物随主物, 以贯彻物尽其用的原则。
5.可分物和不可分物: 可 分 物: 不可分物:
区分的意义:
在共有关系终止时,分割方式不同: 对于可 分 物,可 进 行实物分割; 对于不可分物,只能进行价值分割。
6.原物和孳息:
孳息:原物所产生的收益。无原物即无孳息。
天然孳息:果树、动物的出产物、及其他因 物的自然性质所收获的收益。 法定孳息:指利息、租金等因他人使用所获 得的收益。
1、物权变动的条件不同。 动产物权的变动,一般仅依交付即可生效; 不动产非经登记,不产生物权变动的法律 效果。 2、法律适用及诉讼管辖不同。 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 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流通物、限制流通物和禁止流通物: 区分的意义: 合同标的物为流通物的,具备了合同的 其他生效要件,合同即可生效; 合同标的物为限制流通物的,还应办理 批准或登记手续,合同才能完全生效; 标的物为禁止流通物的合同无效。
3.是可消耗物: 流通是货币的生命所在。 作为所有权客体的货币,具有以下特点: A、货币的占有即推定为所有; B、所有人将一定数额的货币出借给他人时,借用 人即时取得货币的所有权,不须原物返还。 C、丧失对货币占有,一般即丧失对货币的所有权
二、有价证券:
是设立并证明某种财产权的书面凭证,是物 的一种。 有价证券持有人享有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利, 1、对有价证券本身的所有权; 2、有价证券上所记载的权利。
第七章民事权利客体

第二节 物
二、物的分类
(一)动产与不动产 动产——移动而不损害其价值或用途的物。 不动产——不能移动或者移动会损害其用途或 者价值的物——土地、地上定着物 准不动产——船舶及民用航空器
(二)流通物与限制流通物
限制流通物: 1.专属国家所有的财产(矿藏、水流、海域、无线电 频资源) 2.非专属国家所有 ①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等可 以转让其使用权,而不能转让所有权。 ②军用武器、弹药、毒品、麻醉药品等不得随意进行。 ③黄金制品由国家规定专营单位经营。 ④文物不得自行挖掘、走私出口。 ⑤黄色淫秽的书刊、磁带、录像带等禁止流通。
从物具备的条件: 1.使用目的之永久性 2.主从物同属一人 3.从物具有独立性,不为主物的一部分 4.交易上视为从物
有价证券类型
1.票据 汇票、本票、支票 2.债权 3.股票 4.提单
四、智力成果的类型
特征: 1.创造性 2.非物质性 3.公开性
类型: 1.作品 2.发明 3.实用新型 4.外观设计 5.科学发现 6.商标
第七章 民事权利客体的种类
一、概念与特征
1.概念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 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2.特征:①利益性 ②客观性
二、民事权利客体的范围
物、有价证券、行为、智力成果、 权利、非物质利益(精神利益)
一、物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指存在于人身之外,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需 要而又能为人所实际控制或者支配的物质客体。 2.特征 ①存在于人身之外——与人身分离的假牙、假肢 ②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爱人的照片 ③为人所实际控制或支配——日月星辰(不能控制) ④以有体物为限
(三)特定物与种类物
特定物:指自身具有独立特征,或被权利人制定而 特定化,不能以其他物代替的物——意外灭失可以 免除交付义务,只能请求赔偿损失
民法总论第三分编

智力成果是指人们通过智力劳动创造的精神财富 或精神产品,又称之为知识产品。
(二)特征 1、创造性 2、非物质性
3、公开性
二、几种主要的智力成果类型
(一)作品
1、概念
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 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2、特点 (1)独创性 (2)可复制性
(3)具有经济上的价值
出产物是不是不动产?有两种观点:一是土地的 组成部分,不是不动产;二是独立的财产,可以 为权利客体,我国《物权法》采后一种观点。 3、区分意义
(1)物权变动的法定要件不同;
(2)物权类型不同;
(3)诉讼管辖方面的不同。
(二)流通物和限制流通物
1、概念
流通物是指可以作为交易标的的物。
限制流通物是指不能作为交易标的的物。 限制流通物包括2种: 指法律规定只允许国家所有的物,包括为矿藏、 水流、海域和无线电频谱等。
(3)实用性
(三)实用新型
1、概念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组合 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与发明的主 要区别有,在种类和范围上比发明小得多,只 限于有形体的产品。技术水平上低于发明。
2、实用新型被授予专利权应当具备的条件
(1)新颖性
物是指形态上独立为一体的物,如一匹马、一本书 等。 结合物是指由数个物结合而成的物,如手表、汽车等。
集合物,又称聚合物,是指由多数的单一物或结合物集 合而成,各物仍保持其独立存在的物,如工厂、图书馆、 羊群等。
2、区分意义 (1)对于单一物或结合物,原则上权利应存在 于物 的整体,在物的组成部分上,不应存在独 立的权利。但现代民法上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为 其 例外。 (2)对于集合物,其整体不应作为一个权利的 客体,权利应存在于各个独立的单一物或结合物 上。但现代民法上的财团抵押为其例外。
第7章民事权利客体的种类

(三)特定物与种类物
1. 2.
1. 2.
划分依据:物是否有独立特征或是否被权利人指 定而特定化 特定物,独具特征或被权利人专门指定,不能以 他物代替的物。 种类物,具有共同特征,能以品种、规格、质量、 度量衡加以确定的物,可用相同的物代替。 种类物可经由民事主体的选择、确定而成为特 定物 区分意义 有些法律关系只能以特定物为标的物 物意外灭失的法律后果不同
(二)债券
国家或者企业依法发行的,约定于到期时还本付息的 有价证券 股份有限公司依法发行的,表明股东权利的有价证券, 是股东所持股份的书面凭证 用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经由承运人接受 或装船,以及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单证
(三)股票
(四)提单
第四节 智力成果
一 概念与法律特征 概念 又称知识产品,指人们通过创造性劳动创造的, 具有一定表现形式的成果。 特征: (1)创造性 (2)非物质性 (3)公开性
二 民事权利客体的范围
1. 2. 3.
4.
5. 6.
既有物质利益又有非物质利益,其范围包括: 物 行为 智力成果 有价证券 权利 非物质利益
第二节 物
一 物的概念与特征
1.
2.
3. 4.
民法上的物,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之一, 是指存在于人身之外,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 需要而又能为人所实际控制或者支配的物 质客体. 存在于人身之外,非人格性 能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具使用价值 能为人所实际控制或者支配 以有体物为限,但学理上逐渐采扩大解释
2 不动产
1. 2.
1. 2.
不能移动或移动损害其用途或价值 土地 地上定着物,指持续密切依附于土地,不易移动, 按交易惯例非为土地的构成部分,而有独立使 用价值的物. 定着物成为不动产的条件: 持续附着土地,移动会损害价值或功能 独立的经济目的,不认为是土地的一部分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所涉及的具体事物、财产或利益。
它是构成法律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基础,也是法律保护和调整的对象。
客体可以是人身、财产或其他非物质的利益。
一、人身权利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人身权利是最基本的客体之一。
人身权利是个体享有自由、安全、尊严和尊重的权利。
我国《民法总则》第101条规定了人身权利的内容,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自由婚姻权、财产继承权等。
人身权利是人的尊严和自由的重要体现,保护个体的人身权利是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目的之一。
二、财产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财产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另一个重要客体。
财产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
有形财产包括房屋、土地、车辆、家具等;无形财产包括知识产权、股权、债权等。
财产是人们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的劳动成果的体现。
通过法律保护,人们的财产得到保障,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个体的自由和尊严的实现。
三、其他非物质利益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除了人身和财产之外,一些非物质利益也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比如,知名度、声誉、名誉等。
人们的名誉和声誉是其社会地位和面子的体现,对个人的心理、社会关系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知名度和声誉也与商业活动、社会交往等密切相关。
因此,这些非物质利益也需要受到法律的保护。
综上所述,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包括人身、财产和其他非物质利益在内的各种具体事物、财产或利益。
这些客体的保护对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通过对这些客体的保护和调整,维护了人们的自由和尊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对民事法律关系的了解,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共同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3篇)

第1篇一、引言民事法律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最广泛的法律关系,它是民事主体之间基于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实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本文将从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特征、种类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它是民事权利义务的承担者,是民事法律关系成立的必要条件。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分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事实的重要标志。
三、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特征1. 具有独立性。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独立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其存在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存在并不完全相同。
2. 具有特定性。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特定的,它具有明确的法律特征和范围。
3. 具有可支配性。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可以被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支配的,主体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对客体进行处分。
4. 具有法律属性。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具有法律属性,它既是民事权利的客体,也是民事义务的客体。
四、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1. 物。
物是指有形、有体、有固定形态的物质存在。
物是民事法律关系中最常见的客体,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2. 行为。
行为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在民事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有意识的活动。
行为可以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
3. 智力成果。
智力成果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智力成果具有独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4. 人身利益。
人身利益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在人身方面所享有的利益,包括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等。
5. 财产性权利。
财产性权利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在财产方面所享有的权利,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
五、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法律效力1.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法律效力表现为权利义务关系。
权利人有权支配客体,义务人负有不得侵害客体的义务。
2.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法律效力表现为保护效力。
7第七章 民事权利客体的种类

一、概念: 概念: 通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民事权 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特点: 利益性; 特点:(一)利益性; 客观性; (二)客观性;
清明节祭奠物 种类的变化
甲因买卖月球土地 和奥运空气起诉工 商局
二、民事权利客体范围
(一)物 (二)行为 (三)智力成果 (四)有价证券 (五)权利 (六)非物质利益
民法中的物,是指存 民法中的物, 在于人体之外能够为人 力控制并具有经济价值 力控制并具有经济价值 的客观物质。 的客观物质。
际 物 控 以 制 有 体
红 月 案
社 物 会 能 需 够 要 为 人 力 所 实 满 足 人 们 的 于 够 在 人 能 存 物 物
物 的 法 律 特
物 为 限
体 之 外
种 主 要 类 型
一、概念:是指人们通过创造性劳动所 概念:是指人们通过创造性劳动所 创造性 获得的,具有一定表现形式的成果。 获得的,具有一定表现形式的成果。 特征: 特征: (一)创造性 (二)非物质性 (三)公开性
二、主要类型
(一)作品 (二)发明 (三)实用新型 (四)外观设计 (五)科学发现 (六)商标
人体器官、 人体器官、尸体的法律定位
三、物的分类
(一)动产与不动产 动产, 动产,是指能够移动且不损害其经 济价值或用途的物 不动产, 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者移动就 会损害其经济价值或用途的物; 会损害其经济价值或用途的物; 包括:1 :1、 包括:1法定要件 不同 (2)物权的类型不同 (3)诉讼管辖的不同
(二)流通物与限制流通物
划分标准: 划分标准:根据物在流转过程中是 否受限制以及受限制的程度 流通物: 流通物:是指可以在民事主体之间 依法定程序自由流转的物。 依法定程序自由流转的物。 限制流通物: 限制流通物:是指法律对其流转给 予一定的限制或禁止自由流转的物。 予一定的限制或禁止自由流转的物。
第七章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4.特定物与种类物
特定物是指自身具有特殊的质量、构造、 性能或者外部特征,或者被权利人指定 而特定化,不能以其他物代替的物。 种类物是指仅以品种、规格、型号或者 度量衡加以确定的物 。 种类物与特定物的区别不是绝对的,种 类物可经过民事主体的选择、确定而成 为特定物。
区分特定物和种类物的意义:
讨论:
黄某卖给李某一头猪,约定3个月之内付 款,付款后所有权转移。在交付之后第2 个月产下一小猪,此时李某尚未付款。 请问:小猪归谁所有?
区分原物和孳息的意义
A.决定物所产生利益的归属。除法律另有规定或
当时人另有约定外,孳息归原物的所有人收取。 B.对于买卖来说,原物交付之前的孳息,归出卖 人所有,交付之后的孳息归买受人所有 C.对于质押来说,质物的孳息,由质权人收取。 D.对于抵押来说,从抵押物被法院扣押时起,由 抵押权人收取孳息。
2.依有价证券记载权利人的方式不同来分: A .记名有价证券:其转让只能依一般债权转 让的方式进行。 B .无记名有价证券:此种证券的权利者就是 持有人,谁持有谁就享有证券上的权利。所以 交付就可转让。 C .指示有价证券。是指在证券上指明第一个 权利人的姓名或名称的有价证券。通过背书转 让。
限制流通物包括:
(1)专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2)非专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A.走私物品,特许减免税物品。 B.民用爆炸物、运动枪支弹药 C.特殊药品 D. 国家指定单位统一经营的原材料
E.文物
分类的意义:
如果标的物属于限制或禁止流通物,则 该交易可能无效。
7.单一物、合成物、集合物
单一物是指形态上独成一体的物,如一 张桌子。 合成物又称结合物,是指有数个单一物 失去其特性而合成一体的物。 集合物是指数个单一物或合成物虽未失 去其特性,但法律上或观念上作为一物。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第七章 民事法律关系的种类
一、物 二、有价证券 三、智力成果 四、权利和非物质利益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概述
一、概念与特征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 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 的对象,也称为民事权利客体。 特点:利益性;客观性 二、范围 1、物;2、行为;3、智力成果;4、有价证 券;5、权利;6非物质利益
3、意义:确定孳息的归属。 《物权法》第116条: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 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 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 按照约定。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 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的孳息 A.出租柜台所得的租金 B. 果树上已成熟的果 实 C.动物腹中的胎儿 D. 彩票中奖所得的奖 金
(七)消耗物与非消耗物 1、概念 P127 2、意义:决定民事法律关系的类型。如同 样是借物,所借之物是消耗物时,合同的 性质是消费借贷,借贷物交付时所有权转 移,借贷人只要返还种类物即可;所借之 物是非消耗物时,合同的性质是租吝或借 用合同,租借之物交付时仅转移使用权, 租借人要返还原物。
(八)有主物与无主物 1、概念:有无所有人 2、意义:对于无主物,没有法律特别规定是, 依照先占原则取得所有权;有特别规定的, 按照特别规定,如《民法通则》第79条、 《继承法》第32条。
(六)可分物与不可分物 1、概念: 可分物:可以分割并不因分割而损害其用途与价值。 不可分物:不可以分割,或者分割损害其用途与价 值。 2、分类意义 (1)确立共有财产的分割:可——实物分割;不 可——变价分割或作价补偿。 (2)确认多数人之债的性质:可——按份之债或 按份债务;不可——连带之债或连带债务。
(五)原物与孳息 1、原物,依照法律规定或者依其自然性质产生新物 的物。 孳息,指原物产出的收益。 2、孳息的分类 (1)天然孳息:依照物的自然性质而产生的收益物。 植物结出的果实、动物的产出物。 A.天然孳息为独立物,故与原物分离之前为其构成 A. 部分,不能成为孳息; B.对一物加工所产生的新物,不是孳息。 C.埋藏物,不是孳息。因为它始终独立于埋藏体, 不存在产出的问题。 (2)法定孳息:利息、租金和其他因法律关系所得 的收益。
第七章民事权利客体的种类

第二节 物
一、物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存在于人身之外,能满足人们的社会需 要并且能够为人力所支配、具有稀缺性的物 质对象。
(二)特征: 1.物须存在于人体之外。
体现了以个人尊严为理念的法律思想。
物须具有非人格性。
但与身体分离的毛发、牙齿等,属于物。 人死亡后的遗体也属于物。
随着科技的发展,活人的身体 不属于物的观念受到挑战:如器 官移植、器官捐赠等 ,均是以活 人的器官作为合同的标的物。
区分的意义:
当事人没有特别约定时,从物随主物,
以贯彻物尽其用的原则。
5.可分物和不可分物: 可 分 物: 不可分物:
区分的意义:
在共有关系终止时,分割方式不同: 对于可 分 物,可 进 行实物分割; 对于不可分物,只能进行价值分割。
6.原物和孳息:
孳息:原物所产生的收益。无原物即无孳息。
天然孳息:果树、动物的出产物、及其他因 物的自然性质所收获的收益。
第七章 民事权利客体的种类
第一节 概述
财产权
物权---------------物 债权---------------行为 知识产权---------智力成果
人身权
人格权------------人格利益 身份权------------身份利益
一、概念: 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表现为各种利益: 物质利益、 非物质利益。
3.是可消耗物: 流通是货币的生命所在。
作为所有权客体的货币,具有以下特点:
A、货币的占有即推定为所有;
B、所有人将一定数额的货币出借给他人时,借用 人即时取得货币的所有权,不须原物返还。
C、丧失对货币占有,一般即丧失对货币的所有权
第七章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 (二)债券 • (三)股票 • (四)提单
第四节 智力成果
• 一、智力成果的概念与法律特征 • 二、智力成果的几种主要类型
• • • • • • (一)作品 (二)发明 (三)实用新型 (四)外观设计 (五)科学发现 (六)商标
第五节 其他客体
• 一、权利 • 二、非物质利益 • 三、虚拟财产
第七章 民事法律关系 客体的种类
•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 习,明确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特征、范围,掌握物的概念、特征、 分类及有价证劵、智力成果的概念 与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民事权利客体的范围 2、物的概念与特征 3、动产与不动产、特定物与种类物的区 分 4、有价证券的概念与特征
分析: • 本案的争论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这就是网 络虚拟财产的根本属性问题,而这就是对传统 民法的挑战。网络中的武器装备决不简单的就 是一堆数字,它确实包含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也就是包含着价值和使用价值,那么它就具有 物的属性。同样,网络本身也具有价值和使用 价值,也应当具有物的属性。那么,网络虚拟 财产在民法上究竟应当怎样界定它的性质,无 疑是一个新的挑战。比如说,网络游戏中的武 器装备认为具有物的属性,盗窃这些武器装备 构成侵害财产权。
•
• 分析: • 本案中,甲企业与乙企业之间的转让 合同,既涉及动产的转让,也涉及不动产 的转让。对于机器设备的转让而言,该转 让合同是有效的,而且由于甲企业和乙企 业进行了清点,办理了交接手续,发生了 该机器设备所有权转移的效力。对于厂房 的转让而言,其合同亦是有效的,但因未 办理登记而不发生房屋所有权转移的效力, 因此,甲企业主张该转让合同无效是不能 成立的,乙企业可依据该转让合同请求甲 企业办理厂房所有权过户手续。链接
第七章 民事权利客体的种类

★★★可分物与不可分物区分的法律意义
1)确定共有物的分割方法。共有人在分割共同财产时,对可分物,可分割实物,各得其所;对于不可分物,只能作价值上的分割,而不能作实物分割。
重点掌握区别的意义:
★★★动产与不动产区分的法律意义
1)所有权人限制。不动产中的土地、河流等只能成为国家或集体的所有权客体。
2)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不同。动产物权的变动,通常以交付为公示;而不动产物权的变动,则以登记为公示,不经登记的不生变动效力。
3)设立的他物权类型不同。物权中的用益物权,只能在不动产上设定,动产不能设定用益物权。在担保物权中,不动产得设定抵押权,而不能设定质权和留置权;而动产可设定质权和留置权。
★★★原物与孳息区分的法律意义
1)确定孳息物的所有权归属。除法律有特别规定或当事人有约定外,孳息物归原物的所有权人所有,原物的所有权转让时,孳息物的收取权一并移转。
2)确定赔偿范围。当原物的所有权受到侵害,使孳息物的收取发生不能时,侵害人应赔偿原物的损失,并依法律规定,赔偿孳息物的损失。
(三)货币
由于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有不同于其他物的特殊效力:
第七章民事权利客体的种类
第一节民事权利客体概述
第二节物
(一)物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
物是能满足人的需要,并为人能够支配的物体或自然力。
特征
1)存在与人身之外的客观存在
2)能被人支配与控制
3)具有效用
(二)物的分类
1)动产与不动产:以物能否移动和移动后是否会损害物的价值为标准划分的。民法上对物的最重要分类。
第七章民事权利客体的种类

第七章民事权利客体的种类民事权利客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所涉及的个别权益或客体。
它是民事权利的直接对象,是行使权利的物质基础。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民事权利客体包括自然物、劳动成果、财产权、人格权等。
一、自然物自然物是指独立存在、能够供人支配和利用的客体。
自然物可以是不动产、动产或者虚拟物。
不动产是指土地和与土地永附着的建筑物,动产是指可以移动的物品,虚拟物是指没有实体形态但可以转让的权益,如股权、知识产权等。
二、劳动成果劳动成果是指个人或集体在生产或劳动过程中创造出的物质和非物质产品。
它包括个人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以及集体创作的工艺品、设计、发明、发现等。
三、财产权财产权是指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占有、支配和处分财产的权利。
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所有权是指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绝对权力,用益物权是指对不动产和动产的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担保物权是指以物作为担保的权益。
四、人格权人格权是指个人享有的拥有自己身体和个人权利的权利。
包括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人身自由权等。
人格权是个人的基本权利,具有不可侵犯性和不可转让性。
以上是民事权利客体的主要种类。
不同的民事权利客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保护方式。
保护民事权利客体的核心是确保权益不受侵犯,维护公平和正义。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当发生侵权行为时,权利人可以通过诉讼或其他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之,民事权利客体的种类多样,包括自然物、劳动成果、财产权和人格权等。
它们是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或组织享有的权益,需要得到法律的保护和维护。
只有通过明确客体的具体内容和范围,才能更好地维护民事权利,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和有序发展。
第七章---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1997-2-46)根据民法中物的分类标 准,下列物中哪些属于主物与从物的关系?
A.锁与钥匙 B.上衣与裤子 C.电视机与遥控器 D.房屋与窗户
【答案】AC
(2)区分的法律意义: ①除非另有约定,主物转让,从物随同转让。
②主物抵押、质押的效力有条件地及于从物
【例一】甲向乙出售某房屋,已办理过户登 记。交付房屋前,甲着手拆除厕所和猪圈, 以将所得砖瓦另作他用。乙知悉后前往制止, 甲辩称房屋买卖合同并未就厕所和猪圈的归 属作出约定,自己有权拆除。
在民法上,动物仍属物,只是对动物的支配, 应受特别法的规范,受到限制。
(三)物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对物作不同的分类,其中 诸多分类对于物权的类型划分和规则设计, 具有重要的影响。
1、动产与不动产
把物区分为动产和不动产,是物最重要的一 种分类。
在空间上占有固定位置,移动后会影响 其 经济价值的物,为不动产。
第七章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一、物 二、有价证券 三、智力成果
一、民事权利客体 民事权利的客体,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有
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 对象。
民事权利客体所承载的利益,是民事权利和 民事义务联系的中介。
权利客体,不仅包括物、而且包括各种权利、 利益以及无财产价值的作为或不作为。
这种需要,既可以是人们生活上的需要,也 可以是人们生产上的需要;物的价值不仅仅 体现为物质利益,还可以体现为精神利益。
(5)须独立为一体
物必须独立为一体,能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 要。如一滴油、一粒米,在交易上不能认为 能够独立为人类之生活资料,故非法律上之 物。因此,有体物要件之一,是应具有独立 性,即要求物应独立于其他物。
2、主物与从物 (1)概念。 主物,指为从物所辅助之物。
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之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之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概述一、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指的是作为法律关系内容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也就是民事权利的客体,又称为民事权利的标的。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具有以下特征:1、有意性:指能满足人们的利益需要。
2、客观性:指不依主体的意识而转移。
3、法定性:指由法律所规定。
二、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1、物,其中包括金钱和有价证券。
2、其他财产,指物以外的财产。
3、行为,指人的工作和服务。
4、知识产品。
5、人身利益,指人格和身份所体现的非物质利益。
6、其他,指能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利益需要的其他财富。
第二节:物一、物的概念和特征:物是民事主体能够实际控制或支配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质资料。
其法律特征有:1、须存在于人身之外。
2、须能够为人力所实际控制或支配。
3、须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
4、须为独成一体的有体物。
二、物的分类:1、是否有可移动性动产:是指可以一般方法移动且移动后不会改变或不会损害其价值的物。
不动产:是指不能以一般方法移动或移动后会改变或损害其价值的物。
2、是否具有自由流通性流通物:是指允许在民事主体之间自由流通的物。
限制流通物:是指法律对其流通予以一定的限制,仅可在特定主体之间或特定范围内流通的物。
禁止流通物:是指法律禁止其流通,不能成为交易标的物的物。
3、相互间的关系主物:是指同一人所有的需共同使用才能更好发挥作用的两物中起主要作用的物。
从物:是指辅助主物发挥效用的物。
4、两物间的关系原物:为产生孳息的物。
孳息:则是由原物产生的收益。
5、使用后形态的变化性消耗物:又称消费物,是指经一次性使用就会归于消灭或改变形态和性质的物非消耗物:是指可长期多次使用而不会改变形态和性质的物。
6、是否可分割可分物:是指经分割后并不会改变其性质或影响其效益的物。
不可分物:是指经分割会改变其性质和影响其用途的物。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22.10.2020
h
8
2. 不动产
(1) 土地 (2) 地上定着物
定着物是指持续密切依附于土地,不易 移动,按交易惯例非为土地的构成部分,而 有独立使用价值的物。
定着物成为不动产须具备两个条件:一 是继续附着于土地,使其移动会损害价值或 功能;二是具有独立的经济目的,以致不被 认为是土地的一部分。
h
19
(六)单一物、合成物和聚合物
• 1. 划分依据
•
物是由一个还是多个独立物构成
• 2. 单一物 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而存在的物
• 合成物 由数个单一物构成的物
•
(各个组成物质间可以独立为物)
•
如,钻石戒指、房屋
• 聚合物 由多数物集合而成,但各部分仍保
•
持独立性的物 (如,图书馆)
h
20
四、从物
22.10.2020
h
5
民法上的物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一) 物存在于人身之外 (二) 物能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 (三) 物能为人所实际控制或支配 (四) 物以有体物为限
第七章
22.10.2020
h
6
二、物的意义
• 1. 物是民事法律关系最重要的客体
•
如,所有权客体
• 2. 有时决定了民事法律关系的效力
22.10.2020
h
3
(3) 智力成果。知识产权是对智力成果享 有的权利,智力成果是知识产权的客 体。
(4) 有价证券。
(5) 权利。
(6) 非物质利益。
22.10.2020
h
4
第二节 物
一、物的概念与特征
民法上的物,作为民事权利客体之一,是 指存在于人身之外,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 而又能为人所实际控制或支配的物质客体。
第七章民事权利客体的种类

第七章民事权利客体的种类首先,自然客体是指人们所追求或享有的自然界中存在的对象。
自然客体包括人的生命、健康、姓名、荣誉、婚姻、家庭、居住、学问、文学艺术作品、隐私等诸多方面的权益。
例如,人的生命和健康是每个人最基本的自然权利,每个人都有权力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
而姓名、荣誉等权利则是每个人的个人尊严和社会地位的表现,也需要受到法律的保护。
其次,人格客体是指与人的个性、尊严、尊重和人格的发展相关的权利。
人格客体包括人格尊严权、人格自由权、名誉权、精神权等。
人格尊严权是指个人的尊严不受侵犯,包括人不受侮辱、人不受身心折磨和其他损害。
人格自由权是指个人享有个人特权不受限制,包括人享有自由的思想、言论、信仰等权利。
名誉权是指个人的名誉不受侵犯,任何人不得散布或制造谣言中伤他人。
精神权是指个人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得到保护,包括个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
最后,财产客体是指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财产、利益和权益,它包括可分财产和不可分财产。
可分财产是指可以分割、可以占有和使用的物品和权利,其中最典型的是土地、建筑物、交通工具、货币、股权等。
不可分财产是指不可以分割、不能占有和使用的权利,例如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等。
财产客体的保护是法律上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因为财产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和社会运转的基础。
综上所述,民事权利客体的种类主要包括自然客体、人格客体和财产客体。
每一种客体都有其独特的保护方式和原则。
通过法律的保护,可以确保人们的基本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魏振瀛《民法》(第6版)章节题库(第七章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圣才出品】

第七章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一、概念题1.物(北邮2006年研)答:法律上的物,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之一,是指存在于人身之外,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而又能为人所实际控制或者支配的物质客体。
民法上的物,具有物理属性,也是哲学意义上的物质,但是物理学及哲学意义上的物及物质却并不能都成为法律上的物。
凡是存在于人身之外,能够满足人们一定的社会需要而又能为人所实际控制和支配的自然物及人类创造物,都能成为法律上的物。
民法上的物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物存在于人身之外法律上所称之物,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之一,具有非人格性。
(2)物能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民法上的物,必须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一定的社会需要。
不具有使用价值的物,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物。
(3)物能为人所实际控制或者支配能够为民事主体所实际控制或者支配的物质客体才能成为民法上的物。
民事主体以一定的物质客体成立法律关系,设定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是为了从中获取一定的利益。
如果所设定权利义务之客体不能为人所控制或者支配,则权利的享有、义务的承担无从因人的意志而实现,此种法律关系的设定没有实际意义。
(4)物一般指有体物有体物,是指占有一定空间且具有某种形体的物,(5)物须有独立性物权法采“一物一权主义”,因此法律上的物须有独立性。
2.动产与不动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答:以物是否能移动并且移动是否损害其价值为标准,可将物分为动产和不动产。
《物权法》使用了不动产和动产的概念。
动产是指能够移动而不损害其价值或用途的物。
此外,在法律上各种可以支配控制的自然力,在性质上也应认定为动产。
某些物在性质上能够移动,但因价值较高,且在交易习惯上转让程序较为慎重,在法律上亦具有不动产的某些特征,在学理上称为“准不动产”,例如船舶及民用航空器等。
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者移动会损害其用途或者价值的物。
不动产主要指土地及土地上的定着物。
3.从物(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研;湘潭大学2015年研)答:从物是相对于主物而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5-13
14
种类物是指具有共同的特征,能以品种、 规格、质量或度量衡加以确定的物。(如, 钢材、大米)
3. 划分意义
(1)有些法律关系只能以特定物为客体。 (2)物意外灭失的法律后果不同。
2014-5-13
15
(四) 可分物与不可分物 依照物能否分割,以及分割是否损害其 用途及价值的特点 可分物是指可以分割并且不因分割而损 害其用途及价值的物。 不可分物是指按照物的性质不能分割, 或者分割将损害其用途及价值的物
1、有主物,是指所有人明确的物。
2、无主物,是指没有所有人的物。
3、区分有主物与无主物的意义
(1)对于无主物,当事人可以依法以自己单 方意志取得;对于有主物,不能依单方意 志取得所有权。 (2)确定无主物的归属。
(六)单一物、合成物和聚合物
• 1. 划分依据 • 物是由一个还是多个独立物构成 • 2. 单一物 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而存在的物 • 合成物 由数个单一物构成的物 • (各个组成物质间可以独立为物) • 如,钻石戒指、房屋 • 聚合物 由多数物集合而成,但各部分仍保 • 持独立性的物 (如,图书馆)
• (2)所有权转移——交付为标志
•
(借款合同转移的是所有权还是使
用权)
•
(3)货币不发生返还请求权与占有 恢复诉权,仅能基于合同关系、不当得 利或者侵权行为提出相应的请求。
第三节
有价证券
有价证券是指设定并证明持券人有权
取得一定财产权利的书面凭证。
2014-5-13
29
• 1. 概念 • 有价证券,是指设定并标明持券人有取 得一定财产权并能流通的一种书面凭证。 • 2. 特征 • (1)与上面记载的权利不可分离 • 权利证券化(权利人丢失证券?) • (2)债务人特定 • (3)单方义务 • (4)流通性
第七章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民事法律关系 客体的概念、特征;明确物的概念及 特征,掌握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和难点】物的分类。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 适量讨论和课后阅读。
2014-5-13
1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概述
一、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民事权利客体又称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通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 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特征:利益性+客观性
32
第四节 智力成果
一、智力成果的概念
智力成果又称知识产品,是指人们通
过创造性劳动创造的,具有一定表现形式
的成果。
2014-5-13
33
二、智力成果的几种主要类型
(一) 作品 (二) 发明 (三) 实用新型
(四) 外观设计 (五) 科学发现 (六) 商标
第七章
2014-5-13
34
第五节
一、行为
(一)动产与不动产
以物是否能移动并且移动是否损害其价
值为标准,可将物分为动产和不动产。 1. 动产
动产是指能够移动而不损害其价值或用途 的物。
2014-5-13 8
2. 不动产 (1) 土地 (2) 地上定着物
定着物是指持续密切依附于土地,不易 移动,按交易惯例非为土地的构成部分,而 有独立使用价值的物。
2. 非专属国家所有的财产
2014-5-13
12
(1) 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 水面等自然资源。 (2) 军用武器、弹药、毒品、麻醉药品等。 (3) 黄金 (4) 文物 (5) 黄色淫秽的书刊、磁带、录像带等,国 家禁止这类物品的流通转让。
2014-5-13
13
(三) 特定物与种类物 根据物是否具有独立的特征或者是否被 权利人指定而特定化 特定物是指自身具有独立的特征,或者 被权利人指定而特定化,不能以其他物代替 的物。 (如,鲁迅手稿、指定的汽车)
2014-5-13
24
(三) 孳息的法律意义 孳息的法律意义在于确定孳息收取权。 在孳息的收取权问题上有原物主义和生产 主义之分。原物主义即原物所有人收取孳息, 生产主义即由产生孳息的加工人收取孳息。 在我国法律实务中,如法律未明确规定或 当事人未特别约定,孳息收取权由原物人享有。
第七章
2014-5-13
2014-5-13
2
二、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
民事权利的客体为各种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 益,其范围包括:
(1) 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2) 行为。债权是请求特定人为一定给付的行 为,这种行为通常体现财产利益,所以, 债务人的作为和不作为是债权的客体。
2014-5-13
3
(3) 智力成果。知识产权是对智力成果享 有的权利,智力成果是知识产权的客 体。
25
• 1.下列各选项中,哪些属于民法上的孳息
A出租柜台所得租金 B果树上已成熟的果实 C动物腹中的胎儿 D宰牛时取下的牛黄
2.下列属于原物与孳息的关系的是( ) A C 母鸡与其所下的蛋 空调放出的冷气 B鸡蛋孵出的小鸡 D山羊身上的羊毛
2014-5-13
26
• 六、货币
• 1.概念 • 货币,是用作商品交换支付手段的一般等 价物。 • 2.性质——种类物 • 3. 特殊性 • (1)所有权归属 • 占有权与所有权合二为一,货币的 占有人视为货币所有人。 • (存入银行的钱所有权归谁?)
四、从物
从物是相对于主物而言的。
在必须结合使用才能发挥经济效益的
两个独立的物中,起主要效用的为主物。
在两个独立物结合使用中处于附属地
位,起辅助和配合作用的物是从物。
2014-5-13
21
从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从物之使
用目的须具有永久性。 (2) 从物与主物同属
于一人。 (3) 从物须具有独立性,不为主物 的部分。(4) 须交易上视为从物。 从物的法律意义主要在于:在法律没有
• 3. 分类 • ( 1) • 财产权利性质不同 • • • • (2)转移方式不同 •
代表一定物权(提单)
代表一定股份权利(股票)
代表一定债权(债券、汇票) 记名(支票) 不记名(国库券) 指示(第一个权利人)
•
4.有价证券的几种主要类型
(一) 票据 (二) 债券
(三) 股票
(四) 提单
2014-5-13
其他客体
行为是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客体之一。
2014-5-13
35
二、权利
权利成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条件是:
(1) 必须是财产权利,人身权利通常不可成 为民事权利的客体。 (2) 必须是可转让的财产权利,不可转让的 财产权利不可成为民事权利的客体
(3) 必须是法律规定可成为民事权利客利的 权利。
2014-5-13
(4) 有价证券。 (5) 权利。
(6) 非物质利益。
2014-5-13
4
第二节
物
一、物的概念与特征
民法上的物,作为民事权利客体之一,是
指存在于人身之外,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
而又能为人所实际控制或支配的物质客体。
2014-5-13
5
民法上的物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一) 物存在于人身之外 (二) 物能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 (三) 物能为人所实际控制或支配 (四) 物以有体物为限
相反规定或当事人没相反约定时,及于主物
之效力同样及于从物。
2014-5-13
22
五、孳息
孳息是指因物或权益而生的收益。孳
息可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孳息的对
称是原物。
2014-5-13
23
(一) 天然孳息 天然孳息是指依照物的自然性质而产生 的收益物,又称直接孳息。
(二) 法定孳息
法定孳息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产生的收益 物,又称间接孳息。法定孳息必须因他人使 用而发生。
第七章
2014-5-13
6
二、物的意义
• 1. 物是民事法律关系最重要的客体 • 如,所有权客体 • 2. 有时决定了民事法律关系的效力 • 如,我国土地不能成为个人所有权客 体;禁止流通物不能成为交易客体;消耗 物不能成为租赁、借用的客体。 • 3. 程序法上的意义 • 如,不动产的管辖
三、物的分类
定着物成为不动产须具备两个条件:一 是继续附着于土地,使其移动会损害价值或 功能;二是具有独立的经济目的,以致不被 认为是土地的一部分。
第七章
2014-5-13
9
• 3. 划分意义 • (1)物权变动的法定要件不同 • 不动产——登记 • 动 产——交付 • (2)物权类型不同 • 质押权——动产 • 土地承包权——不动产 • (3)诉讼管辖不同
(二) 流通物与限制流通物 根据物的流通性,物可以分为流通物和限 制流通物,又称融通物和限制融通物。 流通物是指法律允许民事主体之间依法定 程序自由流转的物。 限制流通物,是指法律对其流转给予一定 程度的限制或者禁止自由流转的物。
第七章
2014-5-13
11
限制流通物主要有: 专属国家所有的财产
36
三、非物质利益
非物质利益又称人身非物质利益或精神 利益,是物质利益或财产利益的对称。 非物质利益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特
点是其不可转让性和不可转移性,除非法律
有明确的规定。
2014-5-13
37
第七章
2014-5-13
16
(五)消耗物和非消耗物
• • • • • • 消耗物 经一次使用就归于消灭或改 变原有形态和性质的物。 (如,粮油) 非消耗物 可长期多次使用,并不会改 变性质形态的物。 (如,房屋、机器、牛马)
(六)有主物和无主物
以物在一定时期内是否有所有人为标准,可
将物分为有主物与无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