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2024年高中综合实践课程计划模版(3篇)
2024年高中综合实践课程计划模版本通知旨在深化素质教育理念,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并结合学校特色,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安排。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遵循素质教育理论,致力于深化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理解,创新学习方式。
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积极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评价体系,强调综合、实践与活动三大要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造我校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鉴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本学期采用“2+1”的弹性课时制,结合七、八年级与九年级的具体需求,灵活安排课时。
教师需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指导班级或小组活动。
在需要实地考察时,可与其他学科课时相结合,或集中几周时间于一天内完成。
三、实施策略1. 结合学科教学: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应敏锐捕捉研究价值的问题,将其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
鼓励教师挖掘活动素材,促进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
2.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培养其研究精神,通过赏识活动课等形式,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和人际沟通能力。
3. 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焦点,以个性化方式深入探究,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4. 结合传统节日:利用传统节日教育资源,开展相关综合实践活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优良传统。
5. 结合学校工作: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及校本课程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体系1. 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同时将评价视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
2. 重视评价的过程性: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等,通过及时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3. 倡导评价的多样性: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对象和方法,如自评、同学评、教师评等,注重定性描述与过程评价。
4. 注重评价的宽容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宽容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得失,强调评价的教育和激励功能。
2024年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2024年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一、引言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制定了以下2024年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二、活动目标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2.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活动内容1.科学实验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各类科学实验,提高科学实验技能和科学观察能力。
同时,安排学生自主设计科学实验的时间,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社区服务活动:学生分组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环境整治、老人陪伴、义务教育辅导等,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艺术创作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达能力,通过创作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4.社会调研活动:导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个社会问题或热点进行深入调研,学生通过实地考察、采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并做出成果展示。
5.职业体验活动:学生通过参观企业、实验室等单位,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明确自己的职业志向和发展方向。
四、活动组织与安排1.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和需求,制定活动计划。
活动可以以个人、小组、班级为单位进行。
2.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并进行活动安排。
活动涉及的场地、设备和材料需提前准备,并确保安全。
3.确定活动的监管人员和导师,确保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4.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活动总结和评估,及时调整活动方案,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活动成果展示1.学生按照活动要求准备活动成果展示材料,包括实验报告、社区服务记录、艺术创作作品、调研报告等。
2.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学生向校内外师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展示他们的成果。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2015-2016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夏邑县高级中学田计划我于2015年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制定了整体思路。
并对所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规划,具体内容如下:一、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本学期我将继续正常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
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来切实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二、目标要求: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不怕困难勇于合作的精神,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对自然对家乡的热爱和公民的意识。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
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三、工作具体安排:1、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影像资料、故事,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意义。
知道这门课是什么课,是干什么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研究方法。
2、确定总课题3、确定各组课题第一阶段主题确定:提出活动主题目的: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指导方向: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能够发现问题,确立活动主题目的:能够把握问题的实质,分析问题的因素、关系指导方向:指导学生掌握归纳、筛选、提炼的方法第二阶段活动实施:活动方案的设计目的:学会设计研究活动计划指导方向:计划表的设计、填写调查与访问的注意事项目的:指导学生掌握调查与访问的基本技能指导方向:调查访问对象、内容的选择;调查问卷的设计、格式要求目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信息整理指导方向:能够从收集到的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观点;能够从多种渠道较为全面的收集信息。
2024年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
2024年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一、目标和背景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本工作计划旨在制定和组织2024年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工作。
二、工作内容和安排1. 拟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规划和目标,确定活动主题和方向。
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活动方案,确保活动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一致。
2. 组织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选题讨论会。
邀请教师、学生和专家共同参与,进行选题讨论和筛选,确保选题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3. 安排实践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实践活动的实际需求,合理安排实践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
4. 组织相关的培训和讲座。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教师进行培训和讲座,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5. 设置实践活动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根据实践活动的要求和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
6. 组织实践活动的实施和总结。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践活动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实施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7. 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
根据学生实践活动的成果和特点,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展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成果。
8. 进行实践活动的档案管理和资料整理。
对于每个实践活动,及时整理和归档相关的资料和文件,为今后的参考和借鉴提供便利。
三、工作要求和措施1. 确保活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制定活动方案和选题,注重活动的指导性和实践性,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2.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3. 加强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制定活动的时间表和行动计划,明确责任人和工作任务,加强对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1、王伟2016-2017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
2016—2017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夏邑县高级中学高一(7)班王伟一、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研究目标: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研究内容: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
一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和学生阅览室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利用率、流通率,建设好班级图书角,让浓浓的书香弥漫校园;二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并结合课本所学,运用软件或网络简单展现自己的成果。
三是继续完善以科技、艺体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
四是继承好学校传统活动,办好文化艺术节、体育节。
(2)开发社区资源。
一是探究周围的自然状况,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关注环境,了解社区经济发展情况;二是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定期带领学生参加服务活动;三是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利用社区教育条件建立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四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024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通用6篇)
2024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通用6篇) 2024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篇1)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社会现象和民生需求。
科学探究:开展科学实验、科技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与文化交流、民俗文化体验等活动,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创新创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三、课程实施为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需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实践活动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建立保障机制:为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如安全保障、经费保障等。
四、课程评价为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应对课程进行评价。
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客观性原则:评价应基于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成果,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全面性原则:评价应涵盖课程目标的各个方面,避免片面和偏颇。
激励性原则:评价应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标,避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贯彻和实施。
具体评价方法包括:过程评价: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等方面。
2024年高中综合实践课程计划模版(二篇)
2024年高中综合实践课程计划模版一、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创新学习的形式,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
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
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七、八年级每周____课时,九年级每周____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
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
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新闻记者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
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
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
2024年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一、工作思路继续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工作重心开展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的工作原则,在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强化“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能,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
继续围绕学校在课程实践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展开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逐步引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逐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全面推动这门课程在全校范围内的有序开展和全面探索。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教育特色。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安排如下:1、高一年级劳动与技术课以《劳动与技术》课本为依据设计教学,也可开发自编教材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需将方案报学校教科室备案。
每周一课时。
2、高二、高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劳动与技术》课本为辅设计教学。
每周一课时。
三、主要工作(一)积极落实课程常规,夯实课程实施基础1.理性分析我校的实际情况,引导学校和教师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面的研究,落实课程计划。
2.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全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3.完善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的方式。
积极推进学校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建设,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4.广泛征集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形成的优秀经验,并组织相关的评比活动(教师案例、课堂指导设计、计划总结等),逐渐丰富我校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6.继续开展教学实践周活动。
7.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二)组织多项教研活动,提升课程理解水平1.继续开展“再学习课改理念,再反思课改行为”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体的研讨活动。
进一步学习____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管理》等文件精神,提高对课程改革必要性、重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熟悉相关学段的课程信息,如课程的产生背景、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等,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专业水平,始终保持与新课程同行。
2024年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
2024年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一、活动背景和目标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各种实际活动,让学生获得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工作计划旨在规划2024年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活动内容和目标,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二、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1. 主题活动:每个学期都会进行一次主题活动,包括科学实验、社区服务、环保行动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活动时间为每学期的第十周。
2. 社团活动:学校将组织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如音乐社团、舞蹈社团、绘画社团等,以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活动时间为每个学期的第四周。
3. 实习活动:学校将与当地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及行业发展,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时间为每个学期的第十七周。
4. 创新项目:学校将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创新项目,提供项目指导和资源支持,让学生有机会提升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项目的时间安排将根据具体项目进行确定。
三、学生评价和证书制度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将制定学生评价和证书制度。
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参与度、贡献度和个人成长等。
学生评价结果将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学校将颁发综合实践活动证书,以鼓励学生的参与和努力。
证书将包括活动名称、参与时间和学生基本信息等。
四、资源保障和经费支持学校将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设备支持,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学校将提供经费支持,用于购买实验器材、社团用品和创新项目开展所需的材料等。
五、活动评估和改进学校将建立健全的活动评估机制,采集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见及建议,收集活动的反馈和效果数据,对活动进行全面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安排,优化活动效果。
六、师资培训和队伍建设学校将定期组织师资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增强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把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引言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旨在提供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
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制定一个周密的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规划总体方案,目的是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实践活动并取得理想的成果。
一、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基础。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习需求,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示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和实用技能。
二、教学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应该全面覆盖相关知识与技能。
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可以设计各种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达到目标。
以下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示例:1.实践活动一:设计和制作简单机械模型–学习机械结构和原理。
–使用CAD软件进行机械模型设计。
–制作机械模型并测试其功能。
2.实践活动二:编写和调试程序–学习编程语言基础知识。
–使用编程软件编写简单程序。
–调试程序并实现预期功能。
3.实践活动三: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主题。
–安排实地考察和访谈活动。
–撰写实践报告和总结。
4.实践活动四:参与创业实践项目–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
–参与创业项目设计和管理。
–实施创业计划并评估效果。
三、教学方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应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教学方法示例: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实验实践:设计实验任务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操作和实践,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3.项目驱动: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024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
2024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一、课程目标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将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开展科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培养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创业计划等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文化艺术:引导学生参与文艺演出、美术创作等活动,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三、课程实施制定计划:教师需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
组织活动:教师需精心组织活动,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同时,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指导评价:教师需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关注学生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要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和个性。
总结反思:活动结束后,教师需对活动进行总结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课程评价评价原则:评价应坚持全面性、过程性和激励性原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过程和个性特长。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实践成果和创新成果等方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激励机制:学校可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成果奖,表彰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和指导教师,激励师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五、课程管理学校要建立健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式和评价标准等。
学校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学校要定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课程规划
2014-2015学年研究性学习课程规划夏邑县高级中学何懂青一、指导思想:本学年,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工作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特色和学校活动,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多元研究、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不断追求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团体协作精神、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1、实施方案(1)培训教育。
对于高一学生,由于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这方面的培训。
(2)选择课题。
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从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3)制定计划。
课题小组制定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4)搜索资料。
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馆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
(5)整理总结。
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和分析,对资料作出处理,如发现还缺少材料,可继续进行搜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练等,形成课题成果。
2、课时安排高一、高二和高三综合实践课确保每周一次,一般为周日一天或一下午。
3、教师配备、培训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在选题指导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指导教师对所指导的小组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全过程负责。
配合学校、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
对学生选定课题并写出研究方案后要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师生共同讨论修改,使方案既符合课程要求又符合学生实际。
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校内校外都应及时主动了解学生的活动状况,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给予帮助与指导,激励、爱护学生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在每次小组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填写相关表格并签名核实,要配合学校、班级组织学生扎实有效地开展成果展示和交流汇报,在一学期内课程结束后要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和活动表现给出恰当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1. 引言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实际问题和场景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规划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本文将提出一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以帮助学校和教师有效地组织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2. 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和实践能力。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3. 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该结合学科知识和实际问题,涵盖多个学科领域。
具体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安排,以下是一个示例的课程内容安排:第一阶段:问题定义和分析(2周)•学生选择一个实际问题或场景,并进行初步调研和分析。
•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明确问题的关键点和要解决的目标。
第二阶段:解决方案设计(3周)•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提出多个解决方案,并评估每个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学生选择最优解决方案,并进行详细设计和规划。
第三阶段:实施和评估(4周)•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实施解决方案并收集数据。
•学生分析数据,评估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学生撰写报告,并进行成果展示和分享。
4. 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但不限于:•项目驱动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项目,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和学习知识。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团队中合作,互相学习和支持。
•研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实验和实践:提供实验和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
5.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法:•项目成果评估:评估学生的项目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报告评估:评估学生的报告撰写和表达能力。
•实际操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和应用能力。
•同行评估: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评估学生的合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引言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有效地组织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制定一份完整的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的内容和要点。
1. 课程目标在制定课程规划总体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2. 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学科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达到课程目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示例:•科学实验与观察:通过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观察分析能力。
•社区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了解社区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创客实践:鼓励学生动手制作,进行创新设计,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学科综合实践:将多个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组织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3. 教学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需要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示例:•项目驱动学习: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具体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问题导向学习: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和掌握知识。
•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和研究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问题的背景和解决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一、课程背景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性的活动,提高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三、课程内容和时间安排本课程的内容将涵盖多个实践性的活动,如科学实验、社会调研、项目设计等。
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如下:1. 科学实验•学习基本科学知识和实验方法;•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项目;•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经验。
时间安排:每周一次,共20周。
2. 社会调研•学习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选择社会问题进行调研;•收集、整理和分析调研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
时间安排:每周一次,共15周。
3. 项目设计•学习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独立设计并完成项目;•撰写项目报告和进行项目汇报。
时间安排:每周一次,共10周。
四、课程评估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
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参与: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及活动参与度。
2.实践报告:学生根据实践活动结果撰写的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课程作业:布置与实践活动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项目评估:评估学生项目设计和完成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以上评估方式将综合计算得出最终的课程成绩。
五、课程资源和支持为了保证本课程的顺利进行,学校将提供以下资源和支持:1.实验室和设备:提供实验所需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科学实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方案,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相关课程。
二、课程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和分析能力; 5. 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该具体、实用,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具体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科学实验:设计一系列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2.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实践活动、社会调研等,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 创新设计: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项目,让他们动手制作一些实用的东西,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
4.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项目,让他们学会合作、沟通和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课程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既要有实际操作环节,又要有理论指导和学习。
具体的课程组织安排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理论讲解:教师应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践活动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2. 实践操作:学生应该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操作,动手实践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3. 反思总结: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让他们从实践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课程评估:教师应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实践成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课程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果、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一、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协作,提高团队凝聚力。
4.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环境的责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公民素养。
二、课程内容1.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实地考察等,了解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2.科技实践活动:开展科技制作、创新实验、编程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文化传承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传统艺术学习等,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4.环保实践活动:开展环保宣传、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课程安排1.课时安排: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应为一定比例。
确保每周至少有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课程周期:课程分为三个学期,每个学期设置不同的活动主题,确保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活动安排:根据课程内容和目标,每周安排一次主题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2-3课时。
同时,每个学期组织一次大型实践活动,如社会公益活动、科技节等。
四、课程实施1.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提高他们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
2.学生分组: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
3.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学校、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场所、设备和材料。
4.过程管理:加强对实践活动过程的指导和管理,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5.评价与反馈: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课程保障1.政策支持:争取教育部门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邑县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综合实践活动作为高中课程结构八大学习领域之一,是国家规定的每个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技术教育等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突出上述基本内容,同时,要有效整合社团活动、技术设计与创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构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规范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行为,推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优秀成果,充分发挥优秀成果的示范作用,科学有序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依照商丘市教体基研〔2015〕161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组长:李伟副组长: 邵志刚张立民蒋文记成员:杨涛张利锋高晨星何勇闫晓东王大藏李勇郭义功何浪涛臧红伟杨钦营刘新党孔凡高程昆峰田秀英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公室设在学校教导处。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培养目标1、获得实践性学习的机会。
2、尝试搜集和处理信息。
3、尝试提出和探究问题。
4、建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体验服务与责任。
6、学会合作与分享。
二、课程内容(一)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领域,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的主题探究活动、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开展的专题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自我等方面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以社会考察为主的社会体验性活动、以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活动、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公益性活动等方面。
(三)技术教育技术教育类成果应以项目设计与制作为主要形式。
技术教育类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实践与职业体验、技能练习与技术试验、项目设计与制作以及以信息技术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等。
技术教育活动主题的选取应与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项目设计与制作等内容有效整合。
(四)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由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结成、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社团活动是学校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课程实施方案表二:课程设置总表说明:(一)研究性学习1、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课时安排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高一、高二学年和高三上学期每周安排2课时,高一、高二和高三分别完成一个课题,高中三年共完成三个课题,学生在高一、高二学年分别获得6个学分,在高三获得3个学分,共获得15个必修学分。
2、课题研究的组织研究根据我校的实际,学校不提倡采用个人独立研究,鼓励学生自由组合成立研究小组,每组人数一般在5-10人左右,设组长一人。
班主任要关注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能力及男女生比例等,需要时与学生协商作适当调整。
学生可在本班组建小组,也可跨班组建小组。
组内每个学生都要承担一部分相对独立自主的课题工作,确保真正参与课题研究。
3、课题研究的实施(1)培训教育。
对于高一学生,由于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通过讲座、课堂教学、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
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2)选择课题。
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在教师(成立选题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提倡课题的综合性、社会性、探究性、开放性、独特性;强调课题的需求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
鼓励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问题追踪等。
(3)制定计划。
课题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后要填写课题开题报告,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研究背景、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主导科目和相关科目、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教师、课题实施计划、活动场地与器材申报、预期成果等。
(4)搜索资料。
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馆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建议学生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录像、摄像、录音、下载等。
(5)整理总结。
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作出处理,如发现还缺少材料,可继续进行搜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炼等,形成课题成果。
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实物模型、多媒体软件或网页等。
(6)交流评价评价方案由学科组提出,鼓励由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要做到三个结合:(1)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学生自评占20%,互评占30%,教师评价占50%(2)对书面材料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3)强调评价主体,评价手段、方法的多元化。
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
如果有的成果参加评奖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则意味着专业工作者和媒体也扮演了评价的角色。
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把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研究性学习评价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1)在考评中凡发现不合格项目必须重修。
(2)个人评价与课题评价有效结合:A课题评价优秀,原则上最多80%的成员可以获得优秀;B课题评价良好,原则上最多50%的成员可以获得优秀;C课题评价合格,原则上最多30%的成员可以获得优秀;D课题评价不合格,原则上所有成员都不能获得优秀。
(3)学生课题研究评价,按阶段分为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终期评价,其中,终期评价须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审核。
4、课程管理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由学校教导处和“研究性学习”学科组负责实施,学科组负责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确定,指导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全过程负责。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1、课程设置社区服务:学校不统一安排时间,学生可在高一或高二期间的假日内进行,但三年中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
社会实践: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个学分,每学年考核一次。
2、组织形式社会实践中的军训在高一新生入学前在暑假以班为单位由学校统一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小组的构成由学生协商后确定,学校和班主任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
各小组要选出一名组长,小组成员的组成可不限本班级,可根据学生居住地就近组织。
3、活动的实施(1)活动前教育。
由于部分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学生要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等。
因此,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
(2)精心规划。
学生必须首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或服务的地点或单位,制定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或指导教师。
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对活动的计划和地点进行分析和考察,活动要坚持“就近”原则,注意活动的主题性、价值性、实效性、可行性、经济性,并尽可能有特色等,杜绝不安全性、功利性、随意性。
(3)内容选择。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自主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
社会实践可以是参观、访问、考察、调查等;社区服务可以是公益劳动、助残帮困、低年级学生的辅导、管理服务。
(4)活动实践。
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实践地或服务地的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
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要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5)总结交流。
学校每学年安排一次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的总结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墙报展览等。
学生都必须写出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的报告、小结、体会、感受等。
(6)评价考核。
4、课程管理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由学校政教处和年级组负责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负责,指导教师对所分管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小组负责。
四、课程学分评定(一)评定原则1、参与性。
学生只有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才能获得相应学分。
如发现学生并没有参与研究性课题的研究,没有达到规定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时间,不能得规定学分。
2、过程性。
学生只有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就能获得相应学分。
研究性课题的质量高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中的结果表现不影响学生获得学分。
3、真实性。
研究性课题必须是学生自己进行的,不能由家长或教师代替完成;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必须由实践地或服务社区负责人签字盖章证明,如发现虚假现象,学校将作出扣除学分和其他相应处分。
4、规范性。
学分的认定由学生互评、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教导处审核组成。
(二)评定过程1、研究性学习(1)课题展示: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论文展示或答辩、模型作品展示和介绍、小品表演、主题演讲等;(2)学生进行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3)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并组织、引导学生再一次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
不论何种研究成果,其格式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课题名称、课题报告执笔人、指导教师、文章摘要、研究成小组成员的小结报告、指导教师意见等。
(4)教导处审核、备案。
2、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1)校内统一组织的活动由相关部门提供证明,校外活动由学生以组为单位申报,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实践地或服务社区负责人签字盖章证明);(2)通过学生的交流,学生分别进行组内互评和全班互评;(3)班主任考核,并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强化体验,表扬先进,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4)教导处审核。
注:在课程展示和活动汇报过程中,可邀请家长、社区相关人员、专家等参与活动。
学校在审核、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在考核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应听取家长、实践地或服务社区负责人方面的意见。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保障条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少不了方方面面的支持。
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予以保障。
1、领导决策保障。
校长挂帅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充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从师资投入,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支持,对课程实施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明确决策。
同时成立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和“研究性学习”学科组,负责课程的研究,开发和教师培训,确定实施步骤和日程安排,制订评价方式和标准,使课程的实施过程真正成为我校进行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