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整合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五大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五大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体和社会的交互过程,是学生自己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基于这个理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五种:
1. 指导式建构: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充当指导者的角色,通过提供问题、引导讨论和提供资源等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
2. 社会交往建构: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
这种模式重视学习社群的营造和人际合作的培养。
3. 个体建构:强调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师主要起到指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4. 基于情境的建构:学习环境和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通过创设真实、有意义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5. 反思建构:通过反思和共同讨论,帮助学生将个人经验转化为有意义的知识和理解。
教师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从而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建构主义6个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6个教学模式
1. 合作式学习模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2. 问题导向学习模式: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积累。
3. 项目式学习模式:学生以项目为单位进行学习,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完成来提升学习效果和能力。
4. 任务驱动学习模式:教师设定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5. 情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环境相结合,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6. 社区学习模式:学校与社区合作,将社区资源和经验引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实践和社会参与能力的提升。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一、概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与接受,更是学习者通过自身经验、反思与互动,不断建构和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教学过程设计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革,更加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旨在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环境。
该模式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点的紧密结合,注重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该模式还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反思学习,实现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的具体内涵、特点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文章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段落内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学习理论的重要分支,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它站在认识论的高度,揭示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并强调了认识的能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这种建构是基于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资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基本要素或基本属性。
这一理论特别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的知识。
第四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三种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是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哲学理念,它 采用了非客观主义的哲学立场。建构主义认为,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 意义却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 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 实。我们的个人世界总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 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 于是我们对外界世界的理解也就各不相同。所 以建构主义更关心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 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国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启示 (一)在布鲁纳的研究中,注重了学生智力的提高, 但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二)布鲁纳倡导的的发现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 可取的现实意义,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 有借鉴意义。 (三)布鲁纳领导的学科结构运动遭遇挫折的重要 原因,就在于他只注重了“科学世界”而忽视了 “生活世界”。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 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 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 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 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其 中,“情境”、“协作”、“会话”和 “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的关键要素。
单纯以掌握化学知识-技能为目的教学显然已不能适应化学 科学发展的需要。当前的化学课程改革强调“给每一个学生 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 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 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科学素养可分解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三个维度。这与我国以往化学课程过于重视双基,忽视 学习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了较鲜明的对比。 在传统教学当中,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学科的知识 结构;而在建构主义课程观指导下的教学中,是通过教师引 导,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来达到对化学学科结构的整体建构。 这种建构,不仅是让学生明了学科的知识结构,而是让学生 知道科学探索的过程及方法,更是让学生品尝到科学探索的 艰辛并体味到收获的喜悦,从而丰富、拓展化学教育的价值。
基于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的评价观
对传统评价的批评:一是它所秉持的产品观,二是它所奉行的客观标 准。 倡导的评价观:主张以高级学习目标替代客观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第一,评价学习过程,当学生的学习结果与预期标准不一致时,尤其 要考察其学习的建构过程,另一方面应将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而不是作为教学活动结束后一个独立的环节。 第二,建构主义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学习者个人的知识建构有其正当理 由,并主张学习者建构他们当前认知方式下“貌似合理”的解决方案 第三,鉴于建构的个性化特征,多样化的评价观是建构主义教学评价 的必然选择。 第四,强调评价对学习任务及其大背景的依赖。
基于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 心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模式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 吴忠良 hnwuzl@
内容提要
传统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是一项有明确目的人类活动; 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
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知识是在交互过程中产生的; 知识是认识主体在自己原有经验基础上自主建构的。
知识总是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建构而成的
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 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 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 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 获得。 如:婴儿最初的抓握行为的学习
自主建构
意 义 建 构
情境设置
学生协作
信息技术
协作建构
建 中构 心主 的义 教指 学导 设下 计的 模以 式学 生 为
资源的种类、 获取、地址、 运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2002-5-8 15:43:40 钟启泉主编《课程与教学论》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理论背景下,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其中最典型的有三个,即"情境教学"、"随机访问教学"、"支架式教学"。
1.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
教师同样是情境中的事件探究者或问题解决者,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这里的情境是基于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境,是与现实情境一致或类似的。
由一于这种教学是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的,故有时也被称?quot;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情境教学中的各种事件或问题是学生要完成的"真实性任务",是教师和学生思想集中的焦点。
通过学生和教帅对这些事件或问题的探究,教学内容及其进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这些事件或问题恰如一个个"锚",把学生与教师的"思想之船"固定在知识的海洋之中,在对知识的纵深探究中不断建构每一个主体自己的意义。
因此,也有人把这种教学形象地称为''抛锚式教学"情境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必然要求。
通过教学过程,每一个主体获得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建构出自己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学为每一个主体提供主动作用的空间和机会,提供对每一个主体都开放的、充满选择机会的情境。
使每一个主体在此过程中都能基于其经验背景选择自己?quot;真实性任务"。
客观主义教学观本质上是去情境化的,因为在客观主义看来,知识是客观的,知识的意义对每一个主体而言都是共同的或相似的。
教师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具有权威性,它是衡量所有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标准,同此,这种教学必然倾向于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不是学牛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 与“顺应”。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
电化教育研究 2000年第12期(总第92期)电教理论探讨论文编号 1003-1553(2000)12-0007-07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余胜泉 杨晓娟 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北京 100875【摘要】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强调要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
根据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划分,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思想和知识结构网络的概念。
重视“情景”、“协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一系列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本文在这些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原则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模型,希望为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提供处方性的解决方案,并探讨了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模式;自主学习【中图分类号】G40-06 【文献标识码】A一、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建构主义是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哲学理念,在此基础之上的学习理论与以往的行为主义的理论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它采用非客观主义的哲学立场。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
我们的个人世界总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
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界世界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
所以建构主义更关心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9]二、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目前,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重视,并引发了教学设计专家之间的一场争论,其核心问题是,建构主义和教学设计能否共处?关于这一点,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回答,一种观点认为:建构主义根本不能与教学设计的理论相容,他们认为,教学设计是基于客观主义的,要追求一种可显的、可控的学习效果,而建构主义非客观主义的立场是与这一点根本相违背的,它强调学习效果是自我建构的,是不可预测的,采取的是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想,所以是不能引入教学设计理论的。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设计莘县实验小学教科室自90年代建构主义理论被引入我国教育技术界以来,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研究成为一个热点。
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但近年来在教学实践尤其是教学实验中,出现了一些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新的教学设计模式,倘若我们暂不考虑教学设计模式的分类标准和层次关系,单就其名称看主要有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研究型学习,情景教学,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等。
通过这些名称各异的教学设计模式我们可以看出,基于问题解决、学生自主探索、社会化和情境化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虽名称各异,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反映了教学设计由注重教师教转向关注学生学。
一、“课堂”的基本定位课堂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但多年来,我们谈论的课堂基本上是所谓公开课或观摩课所展示的一种虚拟的课堂,大家已习惯依据这种课堂来评判教师或学校的实际教学水准,也正是这种思维定势,使我国课堂教学研究陷入了迷魂阵。
假如我们把公开课、观摩课分为一类定名为精英课堂,哪么,我们教师平时所上的课就可以称之为常规课堂。
以小学为例,小学教师每学期一般上课时数为360节,每学期每位教师执教公开课、观摩课平均不足3节,也就是说,领导、同事看到的教师上课时数最多占总上课时数的1%,而看不到的则占到99%,这99%的课才是决定素质教育的所在,而我们恰恰在课堂教学研究中忽略了这个最重要的场所,一直多年来,常规课堂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这种课堂教学是严重失控的课堂教学,领导的意图、新的课程理念、新进的教学方法很难在这里出现。
精英式课堂是展示精英教师对课程理念解读和展示自身教学水平的一个特定场所,常规课堂才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杜郎口课堂教学之所以在全国引起轰动,并不是该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多高,学校设施建设有多先进,而是该校把常规课堂教学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这让我们整天变着花样展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的研究者汗颜。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一、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
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创新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介绍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00875)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内容简介】建构主义采用了非客观主义的哲学立场,对学习与教学做了全新的解释,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社会环境交互,自主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强调要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根据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划分,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思想和知识结构网络的概念,重视“情景”、“协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一系列以“学”为中心教学策略。
本文在这些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原则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模型,希望为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提供处方性的解决方案。
本文还讨论了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模式、自主学习一、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建构主义是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哲学理念,在此基础之上的学习理论与以往的行为主义的理论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它采用非客观主义的哲学立场。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
我们的个人世界总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
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界世界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建构主义更关心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学生要主动建构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表征,但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构成的。
这种学习更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景性、协作性。
建构主义提倡一种更加开放的学习。
对每个个体来说,这种开放的学习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上都可能是不同的。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一、概述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
该模式认为知识是由学生主动构建而非被动接受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基于自身经验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建构。
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教育学家开始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心理学家对人类认知过程的研究深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逐渐形成。
在教育实践中,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教育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真实情境: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有意义的情境,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
引导学生参与: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提供学习资源: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网络资源、实验设备等,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反馈: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在于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该模式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创设合适的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1. 简述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是一种源于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独立于个体之外的客观存在,而是由个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动构建的。
这种理论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性、社会互动和情境脉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育领域,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学习,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这一理论鼓励教育者关注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精神。
建构主义强调了社会互动在学习中的作用。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一、概述在当代教育理论的演变过程中,建构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学习者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主动构建起来的。
这一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认为学习是一个动态的、社会互动的过程。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都经历了从传统的教师中心向学习者中心的转变。
教学模式上,建构主义提倡采用更为开放和互动的教学模式,如问题解决学习、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这些模式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主动探索,通过与同伴和教师的交流合作,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上,建构主义强调教学应从学习者的兴趣和需求出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其深层次的学习。
教学设计上,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设计应关注学习者的整体发展,注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教学设计应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都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注重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知识建构,这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概述建构主义是一种教育和学习理论,它强调知识并非绝对、固定不变的存在,而是通过个人与环境互动而建构起来的理解。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的知识建构者。
这一理念源于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认为学习是个体基于自身已有经验、信念以及对新信息解释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观构建过程。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张,有效的学习不仅需要教师传递信息,更关键的是引导学生在探索性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知识的动态建构性:知识不是客观世界的直接映射,而是学习者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对新信息进行加工、重组和解释的结果。
“以建构主义”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荀子的礼法并举,在约束力方面要比孔子的礼要强。或晓岚的观点是错误的。根据材料三,荀子明显地吸收了法家先驱管仲的思想。)
(3)知识应用
辨一辩:下列观点接近哪个学派?
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儒家)
宠辱不惊(道家)
创业创新,推动浙江全面发展。(法家)
法治浙江建设纪实(法家)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墨家)
(教师展示表格,以及待选词语)
(1)选词填空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韩非子
墨子
A.德仁礼 B.仁政C.仁义;礼(法)
D.无为;小国寡民E.中央集权;法制;改革
F.尚同;尚贤;非攻;兼爱
由学生进行选词填空,教师随时进行说明深化。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思想交流
材料一:姜伯勤教授新近也下了个定义:“礼是一种规范性的行为。
材料二:荀子主张礼法并举,认为“礼”是制定法律的根据,“法”是为了维护“礼”而制订的。
佚名: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如老子的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素朴、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等。
结合以上观点,诸子的哪些思想对今天具有重大价值?
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1. 引言1.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介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生通过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来学习。
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体性的过程,学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探究和体验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和参与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多样性,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引入对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对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介绍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模式在建构主义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设计和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促进他们的知识建构。
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机会,促进知识的共建和分享。
通过积极参与不同的课堂活动,学生不仅可以获取知识,还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模式更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
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和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它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工具,更是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建构主义教学中需要认真思考和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实现个性化教育的目标。
【本段共203字】2. 正文2.1 学习者在建构主义教学中的角色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者是知识的建构者,他们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体验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中,学习者扮演着主动、积极的角色,他们不再是passively 接收知识,而是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中。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姓名:张立超学号:120314060 年级:12级教育学一、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一)教学模式的定义在一定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1、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特点(1)教学过程的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2)学习环境的要素: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3)教师角色: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2、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定义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一种教学过程的结构形式。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一)支架式教学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很显然,这种教学思想是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
换句话说,最邻近发展区定义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可见儿童的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可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
因此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已有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不停顿地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过程中的脚手架。
建构主义理论常用的四种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常用的四种教学模式【说明】本文节选自苏州大学项永芳的硕士论文《建构主义视野下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践之研究——以高等数学为例》,较为系统的介绍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四种教学模式,尤其是文中不但有四种模式的理论依据,还有四种模式运用的步骤,对教学实践具有很强指导意义。
【正文】根据情境认知与其他的理论,学者们开发出了多种教学模式。
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以下四种教学模式:观念转变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随机进入教学模式和抛锚式教学模式。
1 观念转变教学模式(Conceptual Change Learning Model)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前,头脑中已经存在了一些来自于生活经验的对知识的直觉认知。
其中,有些理解与知识概念基本一致,但是有些理解与知识概念相违背,它们被称为“错误概念(mis-conception)”或“相异概念(alternative concept)”。
观念转变指个体由于受到和个体原有某种知识经验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
对观念转变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从80 年代起,研究成果开始涌现。
1982 年,康奈尔大学的Posner、Strike、Hewson、Gertzog 四位教授提出了观念转变模型(conceptual change model,简称CCM),大大推动了观念转变的研究与教学。
“观念转变学习”教学模式是西方科学教学研究者们在观念转变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
(1)观念转变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观念转变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主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在学生接受新知识和经验之前,他们头脑中就对一些数学问题和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并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定势就造成了学生一些教学前错误概念的形成,学者们认为这些概念包括替代概念(Alternative Conception)和前概念(Pre-conception)。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一、本文概述建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它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和理解的。
本文旨在探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计,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然后重点讨论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等。
接着,我们将探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式学习等,并分析这些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将讨论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评价的设计等方面,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套完整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框架。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建构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掌握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也期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和知识的自我构建。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协作者。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和自我反思。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共同构建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通常采用项目式学习、情境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1. 引言1.1 了解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自身的经验和思考来建构知识。
在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学习者在这种模式下被赋予更多的自主权和创造性,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了解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角色和责任,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通过深入了解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目的和意义建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其课堂教学模式在当今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
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来促进知识的建构和学习。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扮演着主动学习者的角色,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创造出各种学习机会和环境,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深入研究和应用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只有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理论,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2. 正文2.1 建构主义理论简介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教育理论,强调学生通过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学习。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个体化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和发现来建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鱼牛隐喻
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 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人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 的东西。 “比如说牛吧,”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 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乳房。”
下面这两个隐喻,将上述这些描述表现得更加生动、简洁、灵活 与形象。
• (一)洞穴隐喻
•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记述的“洞穴隐喻”,成为“现象与实 • 在”问题的根源。柏拉图假设说,在一个深的洞穴中,有一个很长 • 的通道通向外面,有一些微光照进来。有一群人从小就住在这洞穴 • 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着,身体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在他 • 们面前有一堵白墙,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火和人之间,有一些人 • 拿着不同形状的东西走来走去,影子印在那面白墙上。由于看不到 • 别的任何东西,这些人一直认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世界。后来,有一 • 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在终于看到了太阳照耀下的 • 真实世界时,才知道原先以为的“世界”不过是光影造成的错觉。 • 于是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 • 事物,并向他们描述真正的世界,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其他 • 人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东西,包括他在洞外看到的草草
我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对教学实践具有影响的建构主义理论,以建构主义世界观、知识观、学习观、 教学观四个维度为框架(如下图),进行建构主义教学主张的综合解读。今天我们来讲 架构主义世界观。
4个维度 1.世界观 2.知识观 3.学习观
4.教学观
建构主义十大核心教学主张
核心思想 1.1 人是万物的尺度 2.1 人赋予知识以意义; 2.2 知识是个体和社会建构的,也是发展的。 3.1 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建构; 3.2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 3.3 学习是经验结构的生长。 4.1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合作性建构; 4.2 老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 4.3 在对话中展开教学; 4.4 创设情景进行教学
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 :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
青蛙作为“老师”准确地讲出了“牛”这种动物 的特征,鱼作为“学生”,很有学习兴趣,而且 很认真地听讲。但在结果上,鱼心目中的鸟却是 一种“鱼化的牛。青蛙还对外面世界的鸟、人都 做了描述,而鱼心目中出现的都是“鱼化”了的 鸟和人。
一.建构主义世界观:人是万物的尺度
• 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 在认知方面,人们以自己为准则,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建构属于自己的世 界。
• 古希腊哲学的智者派代表普罗塔哥拉(Protagoras)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 的尺度”, 他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 不存在的事物不存的尺度”。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人的感觉怎 样,事物就怎样。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因人因时而异,这些不同的感觉并 无真假是非之分。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当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这全在于个人的 感觉。
木木都不过是“幻觉”而已。
• 那么,真实的世界到底在哪里?“洞穴隐喻”告诉我们,真实的世界在每 个人所建构的世界之中。在洞穴里的人看来,墙上的影子就是这个世界的 真实;而在走出了洞穴的人看来,阳光下的世界才是这个世界的真实—— 每个人总是将其“自以为的真实世界”当作是真实的世界。其实,不管是 洞穴中的人还是走出洞穴的那个人,都是他们的先前经历经验、此时的具 体环境以及思维中的所思所想等等具体条件,共同建构了他们“真实的世 界”。
• 因为它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对新知识的理解。这就是前面说 的以自己为准则,自己的理解建构属于自己的世界
• 虽然这是一则夸张化的寓言,但只要冷静反思一下现实的教学,我们不难 发现这种寓言的影子。
小结:
• “人是万物尺度”的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实际上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 按照自己的尺度去理解万物。没有客观的真理存在,存在的只有主观的表象,没有普遍 的知识,只有主观的意见。“人是万物尺度”的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 实际上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尺度去理解万物。没有客观的真理存在,存在的 只有主观的表象,没有普遍的知识,只有主观的意见。正如著名作家、出版人许知远在 腾讯直播访谈节目《十三邀》中说:“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来看待世界的,如果你不带 着成见,那么你对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看待方式。”“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来看待世界 的,如果你不带着成见,那么你对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看待方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整合教学模式 ——架构主义世界观
试讲人:张鹏
建构主义:
•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 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 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 动中完成的。建构主义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它 具有迥异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对教学设计具 有重要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