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百校联考2019年高三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历史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
试题重点考查:宗法制、汉朝中朝制度、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古代杰出的帝王、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鸦片战争、选官制等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份注重考查基础的好试卷。
【题文】1.《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
这主要反映了西周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D.天子为“天下共主”【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答案解析】C 解析:由题中所给的“诸侯”、“天子”和“西周”这些信息可以基本判断试题考查的是西周奴隶社会的分封制或是与其有关的宗法制,进一步结合材料中的“祖”可以知道是涉及祖先血缘的宗法制的,根据宗法制的规定,祭祀天子祖宗的权利只有继承天子之位的嫡长子享有,分封到地方做诸侯的天子的其他儿子是没有此权利的。
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宗法制的相关内容的准确认识理解。
【题文】2.“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
……太和殿是紫禁城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其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
”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君权神授B.天人合一C.大一统D.皇权至上【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至上【答案解析】D 解析:紫禁城在建筑布置上,组成一个整体。
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总体色彩效果鲜明和强烈。
故宫前部宫殿,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
太和殿坐落在中轴线的上,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势和威严,皇权至上。
高三历史10月考试试题(含解析)人教新目标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届高三历史10月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周代宗法制“构成了一个井然有序的政治实体,使族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 ,家与国就在政治上紧密相结合”。
A. 促进了统治方式的有序化B. 推动了国家的政治统一C. 开创了国家管理的新模式D. 导致了分封制度的形成【答案】A【解析】宗法制下的分封制体现出了“家国一体”的特点,促使原先依靠部落统治方式的重大改变,故A项正确;推动了国家的政治统一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故B错误;此种模式商代已经出现,不属于新模式,故C错误;分封制商代也实行过,故D错误。
2.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见(现)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
”这说明盐铁官营A. 导致了手工业技术的落后B. 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性C. 破坏了商品经济竞争机制D. 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政策【答案】C【解析】盐铁官营的实行后,由于铁器质量差,官府强令老百姓购买,这样就会破坏正常的竞争机制,故C项正确;材料属于官府的强制购买,与手工业技术的落后无关,故A错误;当时属于政府行为,不具备市场导向性,故B错误;材料属于盐铁官营,不属于重农抑商政策,故D错误。
3. 唐初三省制下本无“中书门下”一职,“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坛不决,故两省先於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才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以职。
由此可知,“中书门下”的出现A. 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B. 奠定了唐代多相制基础C. 破坏了三省决策的机制D. 调和了中枢机构的矛盾【答案】D4. 宋代苏辙在《蚕市》一诗中写道:“倾困(圆形谷仓)计口卖佘栗,买箔还家待(蚕)种生。
不惟箱筐供妇女,亦有鉏鎛(chubo农业生产工具)资男耕。
”此诗说明A. 宋代农业生产走向市场化B. 小农生产离不开市场调节C. 自然经济开始遭到了破坏D. 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答案】B【解析】材料中描述的是农户卖掉余量到市场买蚕以织布,也有买生产工具用来资助耕地之用,说明古代小农生产与市场的结合,故B项正确;当时农业生产仍然没有市场化,故A错误;C是鸦片战争之后;D生产规模扩大材料中没有体现。
2019-2020年高三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说明:本套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共30小题,60分,非选择题2小题,4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
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秩序。
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2.《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3.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杨立青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再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历程。
根据图片中主角杨立青的服饰,判断左起第二个人物形象应处于哪一时期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4.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恩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 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他()A.取代了前英王的全部权力 B.不需要国王的任命C.虽对议会负责,但可以解散议会 D.集国家元首和行政首脑于一身6.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高三历史 广东省2019届高三百校联考试题(答案+解析)
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D.世界格局应从整体的角度考虑
【答案】A
【解析】
“美国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国,美国体系就可以成为现成的东西在全球应用”的意思是说明美国具备领导世界并建立单极世界的能力,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然是想建立单极世界,故C项错误;布列津斯基仅从美国角度思考,并不是整体角度,故D项错误。
8.下面是1951-1959年《中国青年报》中新闻漫画题材比例变化的折线图。这些变化
A.说明现实环境对艺术创作影响较大
B.表明“双百”方针得到顺利贯彻执行
C.反映了新闻题材创作形式的多元化
D.弱化了报刊与杂志的政治宣传功能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新闻漫画题材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生活中的比例呈现曲折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实环境对艺术创作影响较大,A项正确。“双百”方针确立于1956年,与材料中“1951-1955年”的信息不符,排除B。材料强调新闻漫画题材比例的变化,与现实环境影响有关,没有涉及新闻题材创作形式的多元化,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弱化了报刊与杂志的政治宣传功能,而是强调现实环境对艺术创作影响较大,排除D。
评价: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积极作用;推动了民族融合与经济文化交流;但也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影响社会的良性发展。
(2)背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两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
(3)趋势:政治日益民主化;社会日益法制化。
【解析】
D.与美国有了军事上的合作
【答案】C
【历史】广东省湛江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文综试题(解析版)
4.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表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概念
解释
A
重农抑商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
B
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提倡白话文,胡适是提倡新文学的代表,材料中胡适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是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影响,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近代出版业发展情况,排除A;B项“完全”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尊孔复古”受到批判,排除C。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19年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联系所学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分析解答。
2.公元2—3世纪,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天花、鼠疫和麻疹疫乱。两个帝国遭受了疾病的蹂躏,人口数量急剧下降。这一事件
A.说明世界已经联成一个整体
B.表明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C.反映出中国与西方有所交流
D.导致两个帝国分崩离析
【答案】C
【解析】
根据“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天花、鼠疫和麻疹疫乱”,天花、鼠疫和麻疹都属于传染病,公元2—3世纪,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疫乱,说明中国与西方有所交流,故C正确;结合所学可知,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联成一个整体,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疫乱,和政治体制无关,排除B;两个帝国人口数量下降,不能说明两个帝国分崩离析,排除D。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代城市经济和当发达,餐饮业也随之繁荣起来。饮食业的繁荣呼唤监管政策同步发展,为此,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首先,《宋刑统》全文照录唐律条文,对民间脯肉市场进行了刑法规范。其次,配合禁榷品专管制度,对茶、盐等食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再次,为了规范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非禁榷品的质量标准也作了明文规定,对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产生一定效果。——摘编自潘荣华、杨芳《我国古代食品卫生监管经验与启示》
广东省百校联考2019年高三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2020届高三百校联考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1.公元前715年,鲁隐公向众仲询问关于赐姓的问题。
众仲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昨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溢,因以为族。
”这说明当时A. 诸侯国对地方管理松弛B. 血缘宗法观念开始形成C. 分封与族的发展合而为一D. 周王踢姓命氏的权力丧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昨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溢,因以为族”可知体现了分封之下分封与宗族发展的合一性,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对地方管理的内容,排除A项;血缘宗法观念在西周之前就已经出现,排除B项;“权力丧失”的说法与题意内容和主旨不符,排除D项。
2.汉武帝以后,随着儒学自上而下的大力推行和民众自下而上的主动学习,汉族民众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其他各族人民在意识、行为、思维和价值观等方面也渐趋一致。
究其原因是,汉代儒学A. 强调天人合一B. 倡导大一统观C. 劝君主行仁政D. 宣扬君权神授【答案】B【解析】【详解】“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其他各族人民在意识、行为、思维和价值观等方面也渐趋一致”体现了统一思想,其原因主要是汉代儒学成为官方正统学说,并且蕴含大一统思想,故选B项;天人合一、劝君主行仁政和宣扬君权神授明显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ACD项。
3.宋代的户籍制度按“常产”(主要是土地)的有无划分为主客户。
下面为宋代主客户的数量统计表。
据表可知,这一时期A. 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B. 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C. 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D. 土地集中的程度降低【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宋代客户数量所占比重逐渐降低,说明拥有土地的主户逐渐增多,由此说明土地集中程度降低,故选D项;材料内容没有反映政府税收的多少,A项无从体现,排除;客户所占比重减少并不能体现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和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排除BC项。
4.明清时期,棉花种植遍及江北与中州,蚕桑生产发展甚快,甘蔗、烟草生产成东南各省重要经济作物,蓝靛(染料作物)盛产于山区。
【100所名校】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9届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 史(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
据此可知( )A .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B .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C .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D .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2.清代人口由清初的不足一亿,到1850年已达到约四亿三千万。
对于科举考试而言,从清初的顺治年间到清末的光绪年间,乡试的举人名额一般都在1000到1500名之间波动。
这表明清代( )A .人口总数的持续增长B .科举制度逐步完善C .科举制没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D .社会的流动性增强 3.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
到近代,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
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 .东部沿海的自然条件优势更加明显B .列强对南方的破坏甚于北方C .经济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的趋势D .农业经济阻碍了近代化发展 4.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
”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
”两人的本质意图是( ) A .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B .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 C .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 D .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 5.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他则倡导包括满族在内的“五族共和”。
2019届全国高考历史复习10月精选测试试题(3)(解析版)
2019届全国高考历史复习10月精选测试试题(3)★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1、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答案】B【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渡江作战【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能力要求很高,它不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备选项内容的分析甄别能力。
如果学生的记忆准确,本题可以通过排除法答对,但如果有一个知识点的时间记忆出错,就会出现失误。
本题容易错选D项,这也是出题者为学生设置的一个陷阱,D项与材料内容有很高的相似度,但通过时间可以把其排除。
2、据图8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答案】C【解析】【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准确识记。
2019届高三历史10月联考试题与答案.doc
最新2019届高三历史10月联考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西周的封建制度丰富多彩,在借鉴夏商制度的同时,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度。
下列哪一制度充分显示出西周以崭新的政治制度实行统治。
A.宗法制B.分封制C.世官制D.郡县制2.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
这说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3.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
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
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
此制度A.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B.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C.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D.打破州县官 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4. 克利斯提尼的政治活动,集中于雅典宪法的改造。
他的第一步改革是重划选举区,把雅典国家分为十个 区域,代替过去的四大部族。
这一改革的最重要结果 是A.动摇了旧贵族的特权 公民之间的政治矛盾 C.扩大了公民的参政权族所依托的氏族秩序 5.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在镇压了同盟城邦米提林暴动后,在愤怒驱使下,雅典人决定把米提林全体成 年男子处以死刑,把妇女和未成年人变为奴隶。
后冷 静下来,对这个决定感到震惊,才决定重新召开公民 大会讨论解决办法。
这表明雅典A . 理性主义深入人心B. 民主决策带有感情色彩C . 城邦利益居于首位D.公民人身自由遭到侵犯6. 议会上院是英国的最高司法机关,可是上院的贵族 多数不懂法律,难以胜任这项职能。
为此,议会在1876 年通过的“上诉裁判法”中规定,英王可以根据内阁 首相的建议,在高等法B.消除了自由D.摧毁了旧贵官中加封数名“法律贵族”来执行上院的司法职能。
2019年10月广东省2020届高三毕业班百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广东省2020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10月百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2019年10月24.公元前715年,鲁隐公向众仲询问关于赐姓的问题。
众仲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昨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溢,因以为族。
”这说明当时A.诸侯国对地方管理松弛B.血缘宗法观念开始形成C.分封与族的发展合而为一D.周王踢姓命氏的权力丧失25.汉武帝以后,随着儒学自上而下的大力推行和民众自下而上的主动学习,汉族民众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其他各族人民在意识、行为、思维和价值观等方面也渐趋一致。
究其原因是,汉代儒学A.强调天人合一B.倡导大一统观C.劝君主行仁政D.宣扬君权神授26.宋代的户籍制度按“常产”(主要是土地)的有无划分为主客户。
下面为宋代主客户的数量统计表。
据表可知,这一时期A.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B.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C.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D.土地集中的程度降低27.明清时期,棉花种植遍及江北与中州,蚕桑生产发展甚快,甘蔗、烟草生产成为东南各省重要经济作物,蓝靛(染料作物)盛产于山区。
这些现象A.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B.表明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C.进一步增强了江南经济实力D.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8.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并购买西方人出版的报纸,招募翻译“以定控制之方”,大且购买西洋炮,还仿造了两艘“底用铜包,篷如洋式”的西洋船,并将购买的武装商船改造成清军水师的训练舰。
这表明林则徐A.洞悉英国的武装实力B.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C.具有强烈的优患意识D.已摆脱传统“夷夏”观念29.1861年,清朝海关的总税收共为5036370库两,到1910年,增加到34518589库两,在50年中增长了5.8倍。
这种增长A.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便利了西方列强在华的商品输出C.源于近代中国海关实现了独立自主D.反映出中国近代工业竞争力增强30.20世纪20年代初,北洋政府渐失驾驭力,而南北大小军阀已实际形成占地而治的割据局面。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10月) 文科综合历史(解析版)
广东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10月)文科综合历史1.春秋战国时期,“新乐”兴起。
孔子的弟子子夏认为:新乐进退无序,“奸声以滥,溺而不止”,舞者的动作犹如猴戏,观赏之后既不能述说礼乐的美妙,又不能体会古人的道理。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 社会转型下新旧文化的冲突B. 儒家学者并不关注社会现实C. 战乱环境中艺术发展受制约D. 文化在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新乐进退无序”“奸声以滥,溺而不止”“又不能体会古人的道”反映了子夏对“新乐”批判;子夏的主张体现了孔子主张,即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材料中“新乐”的内容与周礼显然是不相符的。
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新旧文化的冲突,故A项正确;儒家学者是关注社会现实的,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时代,学术自由,思想争鸣,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故C项表述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子夏对“新乐”的批判,故排除D。
【点睛】注意把握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大变革的转型时代,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对思想文化的影响,从而造成了新旧思想文化的碰撞。
2.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
由此可推知A. 宗法关系逐渐淡出两汉政治构架B. 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C. 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 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说明中央对于地方控制的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宗法关系,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区域观念的形成,故C项排除;D项与材料的主旨相反,故排除。
2019届广东省高三六校第三次联考文综 参考答案(历史详细版)
2019年广东省高三六校第四次联考文科综合参考答案地理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D C D B D C B C D D B36.(22分)(1)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干燥少雨,多晴朗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沙漠地区升温快。
(6分)(2)阿萨尔湖湖面海拔低于海平面,塔朱拉湾海水透过有裂隙且松软的岩层补给阿萨尔湖,补给量与蒸发量基本平衡。
(4分)(3)阿萨尔湖盐度极高,盐储量巨大(盐业资源丰富)。
(2分)经济欠发达,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水平(机械化程度)低,开发规模小;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条件差,市场受到限制。
(4分)(4)促进了吉布提盐业产业的综合发展(布局盐业开发的全产业链);改善吉布提工业结构,提高工业化水平;给吉布提工业发展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吉布提工业发展积累和提供资金。
(6分,答出3点即可)37.(1)青海湖西北部入湖河流多,是徨鱼徊游的主要通道,徊游规模大,繁殖量大;入湖河流带来营养盐类,浮游生物较多,为徨鱼提供丰富饵料;青海湖西北部水域较浅,光照充足,水温高,利于鱼类生长。
(6分)(2)青海湖因断裂下陷成了闭塞湖;后来演变成咸水湖,为适应日渐盐涩的湖水,黄河鲤鱼的鳞片逐步退化。
(4分)(3)农业引水灌溉,河流水量减小甚至断流,影响徨鱼徊游繁殖;河流大坝阻挡徨鱼徊游路线;农业化肥、农药的施用,造成土壤和水域污染,导致鱼类死亡等;青海湖含盐量和碱度不断上升,徨鱼生存环境恶化。
(8分)(4)赞成。
青海湖湖面大,适宜大规模网箱养殖;徨鱼网箱养殖技术取得了突破;徨鱼的市场需求量大,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不赞成。
大规模网箱养殖会带来湖泊生态环境的破坏;网箱养殖投资大、成本高;徨鱼生长速度慢,养殖周期长,经济效益差。
(6分)43.冬季。
该国纬度高,冬季旅游资源(观看极光、驯鹿,滑雪、滑冰等)丰富独特;中国的农历新年在冬季,游客有较充足的旅游时间;赫尔辛基机场是欧洲的交通枢纽,交通通达度高;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游客的消费能力增强;多数商家使用支付宝服务,方便中国游客的旅游消费(10分)44.危害:污染水环境;导致生物入侵;各种微生物以及细菌等会影响本地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危及人体健康。
新版广东省高三10月百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新版地理精品资料2019.4广东省高三10月百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含答案)文科综合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大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自至,我国某知名IT公司陆续关闭位于珠三角的制造工厂,只保留位于深圳的总部与研发中心,并相继在东南亚、非洲建立多个加工企业。
下图为IT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该公司把总部与研发中心设在深圳的原因是深圳()A.市场广阔B.劳动力充足C.信息网络发达D.交通便利2.该公司把产品制造厂转移至东南亚、非洲是为了()A.降低劳动力成本B.扩大销售市场C方便资金筹措D.增加原料来源3.在图中产品生命周期的第Ⅲ阶段()A.市场需求大幅增长B.市场竞争力微弱C产品利润开始下降D.销售额持续稳定增长下图为我国小麦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种植冬小麦的优势产区是()A.西南产区与东北地区 B.长江中下游产区与西北产区C.东北产区与黄淮海产区 D.黄淮海产区与长江中下游产区5.各产区中东北产区所产小麦品质最优,其原因是图中此种作物可能是()A.光照丰富 B.热量丰富 C.生长期长 D.水源丰富6.对黄淮海优势产区小麦种植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台风 B.干热风 C.病虫害 D.洪涝FAST位于贵州省平塘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于9月底建成,成为了世界级射电天文学研究中心。
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属于FAST建设的有利条件的是()①喀斯特洼地,工程量较小②远离城市,避免灯光干扰③气候干旱,晴天多,有利于观测④纬度较低,观测视角广阔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FAST所在的地形区()A.多季节性河流 B.土壤肥沃,耕作业发达C.今年高温多雨D.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崮,是一种四周陡削、山顶较平的山,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山”。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试卷综述】本套试题为月考文科综合用卷,历史部分主要考查中国史部分,且侧重于政治和经济模块,适用于高三复习阶段性测试。
试题考查要点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小农经济、王安石变法、监察制度、义和团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儒家思想、孝文帝改革、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涉及热点问题有:周年问题、民生问题、反腐倡廉等。
本套试题难度适中,适合高三前期阶段性测试使用,有利于夯实学生基础,提高考能。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西周推行的宗法等级关系②西周推行嫡长子继承制③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④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知识点】A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解析】B 解析:材料表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普通百姓驾车的马匹数量有严格数量规定,这说明了宗法制和分封制下,严格的等级制度,①③正确,②从材料中不能看出,这些制度被写入礼书,说明④正确,故答案应为B。
故选:B【思路点拨】运用排除法作答。
2.某同学在研究下列两幅图片后,对该阶段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特征得出一些感悟,你认为正确的是①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②从世袭到任命③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④从分裂到统一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知识点】A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解析】A 解析:西周是贵族体制,选官制度是世袭制,地方有一定自主权,秦朝建立起官僚体制,官员由皇帝任命,地方完全服从中央,所以①②③正确;西周并不是分裂状态,排除④。
故选:A【思路点拨】根据历史地图提炼信息,运用排除法排除错误小项。
3.据学者考证,汉代已可种植反季节蔬菜,但当时有人认为这种做法违反自然节律,会导致灾异。
广东惠州市2019届高三历史10月调研试题(附答案)
广东惠州市2019届高三历史10月调研试题(附答案)惠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文科综合本试卷12页,47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被称为“素封”的群体,他们虽无官爵封邑却富比封君,“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
这可以说明 A.分封制的瓦解 B.工商食官政策破坏 C.土地兼并严重 D.阶级关系发生变化 25.《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时间跨度从春秋至五代。
该书以春秋“三家分晋”为起点,且开篇在没有事实叙述的背景下对该事件进行了批判。
这说明 A.历史解释以历史事实为基础 B.三家分晋是历史的一大倒退 C.作者开创了全新的史学体例 D.个人政治观念影响史书编撰 26.宋、元以来的进士中榜后直接被授予官职。
明初开始实行“观政进士” 制度:进士中榜后,并不立即实授官职,而是将其分派中央各衙门观政,之后方实授官职。
这一变化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完善了科举制度 D.提升了官员文化水平 27.据检索,“绵”字在汉代以来的典籍中是常见字,意为丝绵。
南宋始见“棉”字,与“绵”混用,明清时期“棉”取代“绵”成为广泛认同的流通用词。
据此可知 A.汉字简化是必然的趋势 B.丝织业地位在不断下降 C.民众衣被原料发生改变 D.经济发展推动文化认同 28.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实行股份制,招集商股银73万多两,后又由各海关拨官银190多万两作为资本。
下表是其1873年至1884年的利润分配表,从中可以推知轮船招商局项目数额(总利润2927340两)占利润比例% 股息 970834 33.16 利息 1781191 60.85 积累 15563 0.53 其他 159752 5.46 A.刺激了民间资本的投资 B.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 C.垄断了近代水上运输业 D.推动了官办工业的发展 29.据统计,1895年以前,中国知识分子几乎毫无例外地用“格致”指涉西方science,1905年后,“科学”成为science的唯一译名,“格致”一词迅速消失。
【历史】广东省广州市岭南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广州市岭南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10月月考历史试题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拓展疆土:如秦人征服巴蜀,开发西南;燕人北击东胡,开辟辽东和辽西;赵人“胡服骑射”,将势力推进到阴山。
各诸侯国的疆域变化A. 拓展了华夏文明的空间B. 巩固了周王室势力范围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D. 体现了尊王攘夷的策略【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不断向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扩展疆土,这有利于扩展华夏文明的空间,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依据所学相关内容可知,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侵蚀周王室直接管辖土地使得周王室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小;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相关内容可知,战国时期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尊王攘夷的策略;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
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B. 认为察举制比九品中正制好C. 肯定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D. 认为科举制要优于察举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所述,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要追溯到汉代的察举制,但其主要是以人的品德和才学为主要的举荐依据,这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从这个角度讲肯定了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C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所强调的主旨,排除;材料并未提到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好坏比较,B项排除;材料同科举制无关,D项排除。
故选C。
3.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
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
据此可知当时A.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B. 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C.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D. 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儒学的复兴,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2020届高三百校联考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1.公元前715年,鲁隐公向众仲询问关于赐姓的问题。
众仲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昨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溢,因以为族。
”这说明当时A. 诸侯国对地方管理松弛B. 血缘宗法观念开始形成C. 分封与族的发展合而为一D. 周王踢姓命氏的权力丧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昨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溢,因以为族”可知体现了分封之下分封与宗族发展的合一性,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对地方管理的内容,排除A项;血缘宗法观念在西周之前就已经出现,排除B项;“权力丧失”的说法与题意内容和主旨不符,排除D项。
2.汉武帝以后,随着儒学自上而下的大力推行和民众自下而上的主动学习,汉族民众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其他各族人民在意识、行为、思维和价值观等方面也渐趋一致。
究其原因是,汉代儒学A. 强调天人合一B. 倡导大一统观C. 劝君主行仁政D. 宣扬君权神授【答案】B【解析】【详解】“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其他各族人民在意识、行为、思维和价值观等方面也渐趋一致”体现了统一思想,其原因主要是汉代儒学成为官方正统学说,并且蕴含大一统思想,故选B项;天人合一、劝君主行仁政和宣扬君权神授明显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ACD项。
3.宋代的户籍制度按“常产”(主要是土地)的有无划分为主客户。
下面为宋代主客户的数量统计表。
据表可知,这一时期A. 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B. 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C. 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D. 土地集中的程度降低【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宋代客户数量所占比重逐渐降低,说明拥有土地的主户逐渐增多,由此说明土地集中程度降低,故选D项;材料内容没有反映政府税收的多少,A项无从体现,排除;客户所占比重减少并不能体现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和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排除BC项。
4.明清时期,棉花种植遍及江北与中州,蚕桑生产发展甚快,甘蔗、烟草生产成东南各省重要经济作物,蓝靛(染料作物)盛产于山区。
这些现象A.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B. 表明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C. 进一步增强了江南经济实力D. 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在明清时期,不同地区出产的主要经济作物不同,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故选A项;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并不能表明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也无法体现江南经济实力的增强,排除BC 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雇佣关系,不能说明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排除D项。
5.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并购买西方人出版的报纸招募翻译“以定控制之方”,大量购买西洋炮,还仿造了两艘“底用铜包,篷如洋式的西洋船,并将购买的武装商船改造成清军水师的训练舰。
这表明林则徐A. 已摆脱传统“夷夏”观念B. 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C.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D. 洞悉英国武装实力【答案】B的【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鸦片战争之前林则徐已经认识到侵略危险的存在,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并购买西洋炮及仿造西式战船,这表明林则徐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林则徐“探访夷情”,说明其没有摆脱传统“夷夏”观念;C选项错误,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此时尚未发生;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对英国的认识程度有限,并未洞悉英国的实力。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6.1861年,清朝海关的总税收共为5036370库两,到1910年,增加到34518589库两,在50年中增长了5.8倍。
这种增长A. 源于近代中国海关实现了独立自主B. 便利了西方列强在华的商品输出C. 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 反映出中国近代工业竞争力增强【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关税收是清政府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的税款。
晚清,中国海关总税收在50年中增长了5.8倍,这说明中国的进出口货物增长,中国和世界市场联系更为紧密了,即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C项正确;近代中国海关没有实现独立自主,故A项错误;协定关税便利了西方列强在华的商品输出,材料没有涉及协定关税,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外贸易情况,没有体现出中国近代工业生产,故D项错误。
7.20世纪20年代初,北洋政府渐失驾驭力,而南北大小军阀已实际形成占地而治的割据局面。
对此,1922年9月,中国共产党人创办的机关报《向导》发刊词中说:“现在最大多数中国人民所要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
”这说明当时A.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 中国共产党已认识到国情形势C. 国共合作成为社会共识D. 中国共产党酝酿民主革命纲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向导》发刊词的内容可知当时中共把握住了人民的需要和要求,说明认识到了国情形势,故选B项;材料内容主要反映了国内的混乱局面,没有体现民族危机,排除A项;当时尚没有出现国共合作,遑论称为社会共识,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向导》的发刊词,没有涉及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D项。
8.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
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当时邓小平这一思想A. 加快了科技体制改革B. 源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 推动了科技政策拨乱反正D. 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3月邓小平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特别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为当时科技领域的拨乱反正提供了思想支持,故C项正确;科技领域先实现拨乱反正,才能进行科技体制改革,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在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故B项错误;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故D项错误。
9.雅典是一个城邦国家,也就是一个城市连同其周围不大的一片乡村区域,人口在全盛时期也不过40万人左右。
因而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移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
材料意在论证雅典A. 公民是城邦发展主体B. 城邦有助于公民行使权力的C. 民主政治自身有局限性D. 直接民主依存于城邦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意在说明当时雅典城邦人口少,范围小,国家政务简单,为实行直接民主提供了条件,D项符合题意;材料论证的是雅典城邦实行直接民主的条件,没有讨论城邦的主体和公民的权力问题,排除AB 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排除C项。
10.美国宪法规定:由各州的选举人组成“选举人团”来间接选举总统;选举人的资格是有限制的,联邦议员和官员不得担任选举人;当选举人选不出总统时,由众议院选举,但实行参议院投票方式,每州一票。
美国选举总统的这种方式A. 暴露了联邦体制的弊端B. 落实了三权分立的理念C. 维护了多数民众的利益D. 规范了共和政体的运行【答案】D【解析】【详解】美国宪法规定了美国总统的选举方式、选举人资格以及当选举人选不出总统时该如何选举,这就保证和规范了美国总统的选举,从而保证了共和政体的运行,故D项正确;联邦体制处理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材料体现不出联邦体制的弊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三权分立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涉及的是总统选举,而不是多数民众,故C项错误。
11.1877年,德意志帝国颁布专利法案,规定:专利所有者每年需支付专利保护费,第一年是50马克(高于当时普通工人的月收入),之后按每年50马克的幅度递增,到第十五年费用为700马克,并且是专利保护的最后期限.这一规定A. 阻碍了德国工业发展B. 推动了创新技术共享C. 旨在加强专利的保护D. 成为帝国崛起的前提【答案】B【解析】【详解】专利所有人所缴纳的专利保护费逐年递增,且专利保护有期限限制,意在促使专利所有人通过转让专利获取收益以推动创新技术的共享,故选B项;专利保护制度有利于推动德国工业发展,排除A项;加强专利保护是材料所反映的内容,而非专利保护的意义,排除C项;德意志帝国崛起的前提是实现国家的统一,而非颁布专利法案,排除D项。
12.学者们普遍认为,反全球化的国家主要是债务缠身的第三世界国家以及根本就参加不了全球化的最不发达国家。
得出这种结论的依据是A. 全球化威胁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主权B. 全球化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C. 反全球化运动主要是反经济全球发展D. 发达国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答案】D【解析】【详解】“反全球化的国家主要是债务缠身的第三世界国家以及根本就参加不了全球化的最不发达国家”,这就说明这些第三世界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害者,而发达国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故D 项正确;这些国家反对是因为不能从全球化中享受到诸多利益,而不是经济主权问题,故A项错误;全球化总体上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反全球化运动主要是因为在全球化中受到损害,并不反对经济全球发展,故C项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
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
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
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郑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利断的标准,反映亲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材料二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天主教会对人思想的禁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资产阶级强烈渴望摆脱蒙昧性质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理性的光辉指导自己的认识和行动。
欧洲的两次思想运动,无论是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还是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都强调人的理性解放。
在他们的哲学中,人的问题被一以贯之受到关注,他们站在人的角度来审视整个世界,用人的眼光代替神眼光,逐渐意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使人从“敬上帝”的迷梦中觉醒。
一摘编自孙兴《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三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差异,并分析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
【答案】(1)特点:注重对治国安邦的研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崇尚实际和实用(或以经世致用为主题)。
成因: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的促进;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环境的推动。
(2)差异: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以反对封建神学或专制统治为目的,而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多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出发点;近代西方人文精神注重人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