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国际贸易的作价和成本核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国际贸易的作价和成本核算
第一节掌握合理的差价
我国进出口商品的作价原则是,在贯彻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根据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结合国别(地区)政策,并按照我们的购销意图确定适当的价格。
由于价格构成因素不同,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也多种多样。
因此,在确定进出口商品价格时,必须充分考虑影响价格的种种因素,并注意同一商品在不同情况下应有合理的差价,防止出现不区分情况,采取全球同一价格的错误做法。
为了正确掌握我国进出口商品价格,除应遵循上述作价原则外,还必须考虑下列因素:
1. 要考虑商品的质量和档次
在国际市场上,一般都贯彻按质论价的原则,即好货好价,次货次价,品质的优劣,档次的高低,包装装潢的好坏,式样的新旧,商标,品牌的知名度,都影响商品的价格。
2. 要考虑运输距离
国际货物买卖,一般都要通过长途运输。
运输距离的远近,影响运费和保险费的开支,从而影响商品的价格。
因此,确定商品价格时,必须核算运输成本,做好比价工作,以体现地区差价。
3. 要考虑交货地点和交货条件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交货地点和交货条件不同,买卖双方承担的责任、费用的风险有别,在确定进出口商品价格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例如,同一运输距离成交的同一商品,按CIF投机倒把成交同按Exship条件成交,其价格应当不同。
4. 要考虑季节性需求的变化
在国际市场上,某些节令性商品,如赶在节令前到货,抢行应市,即能卖上好价。
过了节令的商品,其售价往往很低,甚至以低于成本的“跳楼价”出售。
因此,应充分利用季节性需求的变化,切实掌握好季节性差价,争取按对我有利的价格成交。
5. 要考虑成交数量
按国际贸易的习惯做法,成交量的大小影响价格。
即成交量大时,在价格上应给予适当优惠,或者采用数量折扣的办法;反之,如成交量过少,甚至低于起订量时,也可以适当提高出售价格。
那种不论成交量多少,都采取同一个价格成交的做法是不当的,我们应当掌握好数量方面的差价。
6. 要考虑支付条件和汇率变动的风险
支付条件是否有利和汇率变动风险的大小,都影响商品的价格。
例如,同一商品在其它交易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取预付货款和凭信用证付款方式下,其价格应当有所区别。
同时,确定商品价格时,一般应争取采用对自身有利的货币成交,如采用不利的货币成交时,应当把汇率变动的风险考虑到货价中去,即适当提高出售价格或压低购买价格。
7. 其它因素
此外,交货期的远近,市场销售习惯和消费者的爱好与否等因素,对确定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盘考虑,权衡得失,然后确定适当的价格。
第二节注意国际市场商品供求变化和价格走势
国际市场价格因受供求变化的影响而上下波动,有时甚至出现瞬息万变的情况,因此,在确定成交价格时,必须考虑供求状况和价格变动的趋势。
当市场商品供不应求时,国际市
场价格就会呈上涨趋势;反之,当市场商品供过于求时,国际市场价格就会呈下降趋势。
由此可见,切实了解国际市场供求变化状况,有利于对国际市场价格的走势作出正确判断,也有利于合理地确定进出口商品的成交价格,该涨则涨,该落则落,避免价格掌握上的盲目性。
例:油料市场报告
2004年上半年我国油脂油料市场分析综述
新华社信息据农业部调查,2004年我国夏收油菜籽面积比上年扩大300多万亩,产量为1190万吨,比去年增长9%,为历史最高年。
预计2004/05年度油料面积将保持稳定并有所增加,产量也将恢复性增长。
受去年全国各地油料及其制品价格再度上涨的刺激,今年农民种植油料的积极性高涨,预计全国油料种植面积为2.3亿亩左右,属历史仅次于2000年2.31亿亩的最高年。
与上年相比,种植面积增加500多万亩,其中优质品种面积继续扩大。
如果气候正常,预计今年油料产量将呈恢复性增长。
其中,夏收油菜籽、大豆和棉籽的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一、前5个月油料与食油进口大幅度增加
由于产需缺口加大,今年前五个月油料与食油进口明显高于上年同期。
但与去年相比又有不同特点:大豆进口逐步放缓,油菜籽进口激增,食用油进口大幅增长,花生的出口在去年小幅增长之后今年又趋于减少。
二、2003/04年度国油料食油供大于求;预计2004/05年度食油产需缺口仍较大,油料供给依赖进口,食油供给比较充裕
2003/04年度国油料总体供给较为充分。
在油料和食油进口大幅增长的形势下,国的食油供给为1800多万吨,比上年度增长19%左右。
食油消费近几年在稳步增长,估计2003/04年度达到1500多万吨,比上年增长9%左右。
食油产量增长大于消费增长,库存有所增加。
预计2004/05年度国食油产需缺口仍然较大,在750万吨左右,有赖于进口油料和食油来满足国市场需求。
初步预计国产油料可榨食油850万吨左右,进口食油与进口油料折油共计800万吨左右(不含棕榈硬脂),加上期初库存,全年度食油供给量超过2000万吨,比上年度增长7%左右。
食油消费方面,预计2004/05年度消费总量超过1600万吨,增长8%左右。
供给大于需求,但需求增长速度加快,库存会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5月份油料和食油进口的量较多,市场供给增加,而消费的增长是相对稳定的,因此结转库存在增加,这已经带动市场价格向下走。
在2004/05年度,预计油料进口增长速度有所缓和,特别是食油进口,应该不会超过2003/04年度的规模。
市场供给总体状况仍以基本均衡为主导。
三、2003/04年度全球油料食油产量小幅增长,库存下降,供给偏紧;初步预计2004/05年度油料产量继续增加,供给偏紧状况会有所改善
据美国农业部今年6月份预测,2003/04市场年度全球油料产量3.357亿吨,比2002/03年度年增长1.8%。
预计主要品种大豆将减产819万吨,而前三个年度大豆的产量是以1000万吨左右的幅度增加的。
预计其它主要品种油菜籽、棉籽、花生、葵花籽产量都将恢复性增长,其中,油菜籽将增加677万吨,棉籽增加224万吨,花生加183万吨。
预计全球油料压榨量将达2.829亿吨,比上年度增长5.8%;贸易量在7000万吨左右,比去年下降1.2%;期末库存为3700万吨,下降15.9%。
食油方面,预计2003/04市场年度全球植物油产量将达1亿吨,比上年度增长6.8%,主要品种豆油增1.6%、棕榈油增5.2%、菜油增16.5%、葵花油增13.3%(菜油与葵花油是恢复性增长);预计食油消费量也将达1亿吨,略低于生产量,增长4.7%。
预计食油库存消费比为6.3%,是近20年以来的最低点,预计本年度全球食油供给偏紧。
油粕方面,预计2003/04市场年度全球油粕产量1.949亿吨,比上年度增长5.2%;消费量将达1.950亿吨,增长3.9%;贸易量在5900万吨左右,增长500万吨;期末库存470万吨,比去年略降。
美国农业部6月份对2004/05市场年度全球油料食油生产消费状况预测显示,预计2004/05年度全球油料产量将达3.783亿吨,其豆产量明显增加,增幅在3500万吨左右;全球油料贸易量在7700万吨;全球食油产量将达1.05亿吨,食油消费量在1.04亿吨。
根据美国农业部信息,今年前三个季度全球油料特别是大豆的供给偏紧,库存下降;食油供给方面也是如此。
但其同时对2004/05市场年度作出了较为乐观的预测,主要是大豆增产。
如果预测属实,那么开始于第四季度的2004/05年度全球油料的供给状况会有所改善。
四、国外价格
(一)上半年国油料、食油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价位水平较高;第二季度开始整体从高位回落
在国际市场油料与食油供应偏紧、价格高位波动的形势下,上半年国油料价格总体比较坚挺。
大豆:紧随国际市场价格大幅起落,但整体水平高出去年同期价格20%—40%;国产夏收油菜籽价格目前看来是“高开低走”,回落幅度大,但仍高于去年10%—20%。
食油不同品种、不同阶段价格有涨有落。
1、2月份,节日消费和“禽流感”疫情使市场价格小幅波动,3月份价格上涨较快。
随后,市场供给增加和国际市场价格下滑影响,4、5月份价格开始缓慢回落,6月份继续走低。
预计第三季度再次快速上涨的可能性不大,而是在目前的水平上调整,甚至有继续下行的趋势。
油菜籽:1—4月份国产油菜籽交易量极少,油厂主要压榨进口菜籽,完税价格在3300—3700元/吨。
5月份国产新菜籽上市,开秤价格在2000元/吨,比去年高出17%。
但随即价格走低,并出现农民惜售,而厂家收购积极性并不高的局面,持续到6月中旬,收购价格一直低位徘徊在2500—2600元/吨左右。
至6月下旬,价格也是上升无力,但收购量开始放大。
地区2620元/吨,2700元/吨,2630元/吨,2680元/吨。
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高出10%以上。
今年国产新菜籽上市有如下特点,一是价格高开低走;二是企业收购观望心态严重,积极性不高;三是农民依然待价惜售。
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鉴于去年的经验,价格高开;但菜油和菜粕价格的持续下滑以及国际市场的大形势又让收购企业考虑到成本和风险,并不急于收购;农民期望今年象去年一样,企业的抢购会把价格抬升起来,况且今年的菜籽质量好,水分少,含油高,并不愁销。
因此新菜籽上市以来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收购形势。
6月底,观望双方各有退让,交易形势好转。
大豆:上半年大豆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都是紧随国际市场变化而动,但价格的整体水平较高,与去年相比高出20—40%。
4、5月份价格开始平稳回落,6月份基本保持稳定。
东北地区油厂收购价格在3150—3250元/吨,与5月基本持平,与去年同比高25%,地区在3450元/吨。
但市场收购量很少,特别是6月份以来,对价格的影响因素很多,很多企业面临窘境。
进口大豆价格也是从年初振荡上行,3月份到达高位,5月份开始回落,6月份继续走低并趋于走稳,但上半年价格与去年相比还是要高出20—40%。
6月下旬,进口大豆3300元/吨左右,环比下降11%,同比高22%。
花生:年初,花生价格保持去年上涨趋势,基本在高位运行,2、3月份还有所上扬,第二季度在其它品种价格回落的形势下,花生价格却一路走高。
这是由于连续两年国产量没有大的增长,全球花生产量也不尽如人意,以及其它油料、食油价格价位水平较高。
6月中旬,粮食批发市场二级花生仁价格每吨6200元,环比高5.2%,同比高25%。
菜籽油:一季度国二级菜籽油价格平稳上行,江浙地区3月底已达到7380元/吨的价位,同比去年高出24%。
4月份开始,市场供给明显增加,价格下跌,5、6月份继续向下,跌势
不止。
上半年进口油菜籽较多,菜籽油库存增加;4月以后油脂厂积极销售,市场供应短期也增多;特别是今年国产油菜籽丰收,而价格迟迟不见上涨,这些因素导致菜籽油价格下跌。
6月下旬,江浙地区2级菜油出厂价6200元/吨,比3月份每吨跌了1200元,比5月份每吨跌了近900元,或12%,与去年同比高2.5%。
豆油:与菜油价格走势相近,1、2月份有小幅上涨,3月份油厂开工和进口毛豆油增加,市场供给充足,至月底价格开始下滑,4、5月份持续下滑趋势。
6月份国际市场豆油价格还有小幅上涨,但国市场并没有回升的迹象,进一步走低之后在6月底保持平稳。
6月下旬,地区二级豆油出厂价5950元/吨,比3月份下跌了1300元/吨,比上个月下跌了850元/吨,或13%,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花生油:今年上半年花生油市场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其间有小幅的波动,但市场价格明显处于近年来的最高点。
这与国油脂市场在第二季度出现全线回落态势不同,花生油市场基本保持平稳,6月份个别地区价格还有温和的上扬。
近两年全球花生产量增长有限,国产量也不尽如人意,预计后期国纯正二级花生油市场仍将总体趋稳,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
6月中旬,二级花生油批发价11900元/吨,新沂11500元/吨,均略低于5月份价格,同比高24%;威海花生油市场12000元/吨,环比高1.8%,同比高21%。
棕榈油:一季度受国际价格坚挺的支持,棕榈油市场价格持续走高,3月份24度棕榈油港口达到6280元/吨。
之后,国油脂市场疲软,棕榈油港口库存较多,又值主产国产量旺盛,国际大盘大幅振荡下行。
这些因素导致国港口棕榈油价格从4月份开始下跌,5、6月份继续走低,6月下旬,有一小幅的振荡反弹,但后期走势仍不乐观。
中旬,港5200元/吨,比5月同期降10%,比3月同期降17%,比上年同期高2%。
(二)上半年国际市场油料、食油价格从年初先快速上升,3月份达到峰值后又快速下滑年初,国际市场油料与食油品种价格在去年年底不断上涨的基础上在高价位频繁波动。
3月份,美国发布其大豆库存减少,南美大豆产量预期下降信息后,加上市场需求旺盛,国际大豆价格猛涨,其它油料食油品种紧随其后上涨,至3月底价格达到最高,这也是2001/02年度以来全球油料与食油价格上涨的峰点。
随后,美国农业部发布今年美国大豆意向种植面积增长,并且播种进展顺利,加上由于我国与国际大豆贸易间的磨擦,进口需求受阻,众多因素让国际市场油料与食油价格从4月上旬开始回落,其间,鉴于国际市场供给状况仍是偏紧的态势,价格出现过反弹,但回升无力,下跌的幅度要大一些。
进入6月份,美国大豆期货市场振动较大,但整体价格仍以下行为主。
6月22日,进口油菜籽到我国口岸报价306.5美元/吨,比上月下降4.8%;南美2号黄大豆7月船期到我国口岸报价303美元/吨,比上月下降9.6%;进口毛豆油8月船期到我国口岸报价550.5美元/吨,比上月下降6%;进口棕榈油7月船期到我国口岸报价450.5美元/吨,比上月下降15%。
(三)国外价格对比
油菜籽:按6月22日进口油菜籽到我国口岸报价初步估算,其完税价格在3200元/吨左右,比目前江浙地区相应品种高出500元/吨左右。
豆油:按6月22日进口毛豆油到我国口岸报价初步估算,其完税价格在5390元/吨左右,比地区相应品种低600元/吨左右。
大豆:6月下旬国港口进口大豆分销价格在3300元—3400/吨,高于东北地区的3200元/吨,但低于地区的3450元/吨。
五、下半年展望
(一)生产方面,上半年油菜籽已获丰收。
大豆播种面积比去年增长4%左右,目前看来气候条件对其生长有些影响,但不是很大,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下半年大豆产量有望达到1700万吨以上。
花生、棉籽的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二)进出口方面,去年油料进口数量大增,但食油市场供应并未有大的起伏,出口也没有
增加,说明油料需求依然存在。
鉴于去年的形势,今年的进口数量不会减少,特别是大豆的进口。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进口势头较猛,食用油的低价进口已经影响到国市场。
由此,政策的有效干预还是必要的。
油料的缺口部份还需要进口来弥补,但又要适度把握,以防集中在油菜籽和大豆均是丰收时,影响国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因此,下半年的油料、食油进口在各种手段的协调中会趋于理性。
(三)国市场据估算,去年国食油产需缺口在700万吨左右,根据国经济增长形势分析,今年的缺口在750万吨左右,进口需求依然很大。
下半年,油菜籽的供给状况会好于去年,国产大豆预计丰收,国际大豆价格预计下滑,因此油料供给比较充分。
食油市场在上半年供过于求,压榨企业将会视价格而作业,如果食油和油粕价格回升,厂家有利可图,那么市场供应应该没有问题;如果价格持续低迷,压榨企业也许会存贮油料。
(四)国、国际价格方面,预计国新产油菜籽的价格会有缓慢的回升,特别是如果进口菜籽的入库价格不跌破3300元/吨,对国市场就有一定的拉动。
农民待价而沽的基础加强了,前期中间商高价收购的一部分菜籽压货待涨,货源方的涨价压力还存在。
国大豆价格受到较多因素影响,目前的回升无力。
主要由于其下游产品豆油和豆粕市场需求低迷,进口大豆和毛豆油成本下降。
其今后总体走势还是追随国际市场,以及受国家进口政策的影响。
今年国食油进口增加,国市场供给有余,库存增加,而市场需求不旺,预计短期食油价格仍将呈现弱势振荡走势。
国际上,全球油料与食油价格在3、4月份从上涨峰点开始下滑,至今跌势未止。
美国农业部关于大豆的播种和生长信息,以及其对美国大豆农场价格下一年度走低的预测,加上中国大豆市场需求趋缓,这些因素将促使国际市场油料与食油价格在短期仍将振荡走软。
第三节做好比价工作
确定商品的成交价格应有客观依据,应从纵向和横向进行比价,不能凭主观
随意性盲目定价,尤其在进口方面,更要注意做好比价工作。
我们要将成交商品的历史价和现价进行比较,将成交商品在各不同市场上的价格进行比较,将同一市场上不同客户的同类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真正做到“货比三家”,防止确定的成交价格偏离市场价格的实际水平。
此种定价方法以对付竞争对手为目标,在定价前,出口企业必须广泛搜集竞争对手的各种信息,并与本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加以比较,根据对比的情况确定己方的价格。
为了合理确定成交价格,以提高经济效益,在价格掌握上,要防止不计成本、不管盈亏和单纯追求成交量的偏向,尤其在出口商品价格的掌握上,更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过去,我们在出口业务中,发生过盲目坚持高价或随意削价竞销的偏向,给我们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出口商品作价过高不仅会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而且会刺激其它国家发展该项商品的生产、或增加速度代用品来同我国产品竞销,从而产生对我不利不被动局面。
反之,不计成本,在国高价抢购,到国外削价竞销,盲目扩大出口,这不仅在外肖价格方面造成了混乱,导致“肥水流入外人田”,使国家蒙受经济损失,而且还会使一些国家借此对我国出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并导致反倾销投诉案件增多,当前,我们主要应当防止这种偏向。
第四节掌握价格换算方法
在国际贸易中,不同的贸易术语表示其价格构成因素不同,即包括不同的从属费用。
例如:FOB术语中不包括从装运港至目的港的运费和保险费;CFR术语中则包括从装运港至目的港的通常运费;CIF术语中作包括从装运港至目的港的通常运费外,还包括保险费。
在对外洽商交易过程中,有时一方按某种贸易术语报价时,对方要求改报其它术语所表示的价格,如一方按FOB报价,对方要求改按CIF或CFR报价,这就涉及到价格的换算问题。
了解贸易术语的价格构成及其换算方法,乃是从事国际贸易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现将最常用的FOB、CFR和CIF三种价格的换算方法及公式介绍如下:
FOB价换算为其它价
CFR价=FOB价+运费
CIF价=FOB价+运费/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
CFR价换算为其它价
FOB价=CFR价-运费
CIF价=CFR价/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
CIF价换算为其它价
FOB价=CIF价×(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运费
CFR价=CIF价×(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
第五节进出口商品的作价办法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作价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下列作价办法:
一、固定价格
我国进出口合同,绝大部分都是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明确地规定具体价格,这也是国际上常见的做法。
按照各国法律的规定,合同价格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一方都不得擅自更改,在合同中规定固定价格是一种常规做法。
它具有明确,具体,肯定和便于核算的特点。
不过,由于资本主义商品市场行情的多变性,价格涨浇不定。
因此,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规定固定价格,就意味着买卖双方要承担从订约到交货付款以至转售时价格变动的风险。
况且,如果行市变动过于剧烈,这种做法还可能影响合同的顺利执行。
一些不守信用的商人很可能为逃避巨额损失,而寻找各种借口撕毁合同,为了减少价格风险,在采用固定价格时,首先,必须对影响商品供需的各种因素进行仔细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价格的前景做出判断,以此作为决定合同价格的依据,其次,对客户的资信进行了解和研究,慎重选择订约的对象。
但是,国际商品市场的变化往往受各种临时性因素的影响,变化蜞测。
特别是从6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各种货币汇价波动不定,商品市场变动频繁,剧涨暴跌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此情况下,固定价格给买卖双方带来的风险比过去更大,尤其是在价格前景捉摸不定的情况下,更容易使客户裹足不前。
因此,为了减秒风险,促成交易,提高合同的履约率,在合同价格的规定方面,也日益采取一些变通做法。
二、非固定价格
(一)非固定价格的种类
从我国进出口合同的实际做法看,非固定价格,即一般业务上所说的“活价”,大体上可分为下述几种:
只规定作价方式而具价格留待以后确定
1. 这种规定又可分为下列两种优劣:
一是在价格条款中明确规定订价时间和订价方法。
例如“在装船月份前50天,参加当地及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协商议定正式价格”;或“按提单日期的国了市场价格计算”。
二是只规定作价时间,如“由双方在××年×月×日协商确定价格”。
这种方式由于未就作价方式做出规定,容易给合同带来较大的不稳定性,双方可能因缺乏明确的作价标准,而在商订价格时各执己见,相持不下,导致合同无法执行。
因此,这种方式一般只应于双方有长期交往,已形成比较固定的交易习惯的合同
2. 暂定价
即在合同中先订立一个初步价格,作为开立信用证和初步付款的依据,待双方确定最后价格后再进行最后清算,多退少补。
3. 部分固定价格,部分非固定
有时为了照顾双方的利益,解决双方在采用固定价格或非固定价格方面的分歧,也可采用部分固定价格,部分非固定价格的作法,或是分批作价的办法,交货期近的价格在订约时固定下来,余者在交货前一定期限作价。
(二)采用非固定价格的利弊
非固定价格是一种变通做法,在行情变动剧烈或双方未能就价格取得一致意见时,采用这种做法有一定好处。
表现在:
有助于暂时解决双方在价格方面的分歧,先就其它条款达成协议,早日签约。
解除客户对价格风险的顾虑,使之敢于签订交货期长的合同。
数量、交货期的早日确定,不但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出口市场,也有利于生产、收购和出口计划的安排。
对进出口双方,虽不能完全排除价格风险,但对出口人来说,可以不失时机地做成生意;对进口人来说,可以保证一定的转售利润。
但应当看到,这种做法是先订约后作价,对合同的关键条款──价格是在订约后由双方按一定的方式来确定的。
这就不可避免地给合同带来较大的不稳定性,存在着双方在作价时不能取得一致意见,而使合同无法执行的可能;或由于合同作价条款规定不当,而使合同失去法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