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学设计1-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
《荷花淀》教案(优秀4篇)
《荷花淀》教案(优秀4篇)荷花淀教案篇一第一部分(“月亮升起来”到“上船走了”),夫妻话别。
这一部分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第①个层次(“月亮升起来”到“丈夫还没有回来”),写水生嫂在月夜编席,等丈夫归来;第②层(“很晚”到“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写水生夫妻话别;第③层(“第二天”到“上船走了”),写水生嫂和乡亲们送水生参军。
第二部分(“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到“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探夫遇敌。
这部分也可分成三个层次。
第①层(“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到“划到对面马庄去了”),写水生嫂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望丈夫;第②层(“到了马庄”到“又唱起来了”),写她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复杂心情;第③层(“她们轻轻划着船”到“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写她们遇敌后,巧妙、勇敢地摆脱敌人的追击。
第三部分(“她们向荷花淀里摇”到“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助夫杀敌。
第①层(“她们向荷花这里摇”到“不久”),写妇女们在荷花淀与丈夫巧遇和游击队伏击的情况;第②层(“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到“谁比谁落后多少呢”),写妇女们经受战斗锻炼后的感受和打算;第③层(“这一年秋季”到结尾),概述妇女们在斗争中迅速成长的情况。
这篇文章以清新的格调,诗歌般意境展现战争时代人物心理,社会风貌,作为小说,可称为别具一格。
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小说不追求离奇的情节。
也不刻意雕琢人物,而采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只求神似,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描写,展现人物的情操。
3.写作手法①用简洁朴素的对话来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水生嫂等几位青年妇女,作者没有介绍她们的相貌、姓名,但是她们勤劳、纯朴的本质,她们爱国、爱家、爱亲人的真心都跃然纸上。
文中话别一场是最精彩的,作者用自然、真实的语言表现出水生嫂,这一农村妇女的大义。
胜利歼敌后,妇女们与民兵战士的一场对话也很有代表性。
战斗胜利了,水生没有对妇女们说一句话,而是奋力去追那盒饼干。
课文《荷花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荷花淀》精品教案适用年级:高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作者: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荷花淀》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心理和语言表达技巧。
(3)能够欣赏孙犁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战争背景下人们坚定的信仰和英勇的抗争精神。
(2)体会亲情、友情、爱情等美好情感。
(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荷花淀》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2)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心理和语言表达技巧的分析。
(3)孙犁小说独特艺术风格的欣赏。
2. 教学难点:(1)小说中战争背景下人物情感的复杂性。
(2)小说中象征手法和暗示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孙犁及其作品《荷花淀》。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题目,激发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基本情节、人物关系。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心理和语言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主题。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主题。
2. 小组讨论(1)讨论:战争背景下人物情感的复杂性。
(2)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孙犁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
(2)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战争背景下人们的信仰与抗争精神。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小说《荷花淀》,分析孙犁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
《荷花淀》高中语文教案
《荷花淀》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荷花淀》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意境描写。
(3)能够欣赏孙犁笔下的自然风光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小说《荷花淀》的艺术魅力。
(2)运用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剖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
(3)学会欣赏和评价现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2)体会小说中的人物精神风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荷花淀》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意境描写。
(3)欣赏孙犁笔下的自然风光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小说中象征手法的深入理解。
(2)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孙犁及其作品《荷花淀》。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创作背景,激发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感知情节和人物。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剖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意境描写。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合作意识的体现。
2. 课后作业:(1)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
(2)关注学生在作业中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把握和分析。
五、课时安排本节课时安排为1课时(45分钟)。
六、教学内容拓展1. 对比阅读:(1)推荐阅读孙犁其他作品,如《白洋淀纪事》、《芦花荡》等。
(2)比较《荷花淀》与其他作品的异同,深入理解孙犁的创作特点。
2. 文学鉴赏:(1)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活动,选取小说中的精彩片段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关注孙犁的写作风格,欣赏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七、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活动:(1)分组进行小说情节接龙,加深对小说情节的理解。
高中高一语文《荷花淀》教案四篇
高中高一语文《荷花淀》教案四篇《荷花淀》的语言质朴简明,丰富。
小说中有不少人物对话,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个性色彩。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高一语文《荷花淀》教案四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荷花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学习抗战军民深明大义、舍家卫国、积极乐观的民族精神。
2.学习、赏析名家通过传神的对话描写把人物写活的本领。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人物形象难点:人物对话的分析教学课时:1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一定看过不少描写战争的小说和影视剧,下面请大家说一说描写战争场面的成语。
如: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刀光剑影。
能再说几个吗?能残酷点的。
如: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等。
“血肉横飞”“刀光剑影”充满血腥味的战争场面描写的确让人惊心动魄,而今天我们要学的孙犁的《荷花淀》,也是描写抗战最艰苦阶段白洋淀人民的战斗生活的。
大家看过课文了,小说中有没有“血肉横飞”“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2、那么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还有人物对话。
小说共四千余字,我统计了一下,有将近一半的篇幅是人物的对话描写,很显然这篇小说刻画人物形象主要的手法是--人物的对话描写。
3、中国文学长篇古典小说对人物的对话描写都极为出色,极为精彩,大家能说出几部这样的作品吗?《三国演义》。
《红楼梦》。
好像还有《水浒》。
孙犁先生十分推崇《水浒》和《红楼梦》这两部小说,说这两部小说的人物对话读起来“叫人就像看见了说话人的神情,听见了说话人的声调”。
也就是说这两部小说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把人物写活了。
孙犁的《荷花淀》汲取了传统经典小说的精华,把对话写得简洁朴素,读后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窥见了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赏析这部小说高超精妙的人物对话艺术。
4、:小说的人物对话部分分布在故事的哪些情节里?“*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二、分析小说传神的对话描写:|A、分析小说“*话别”中三处对话描写:师:小说写到由于白洋淀抗日形势的变化,小苇庄游击组长水生和同村的几名年轻人参加了地区队,明天就要上前线打日本鬼子去了,大家推选水生回家和家人说一说,尽管水生嫂还是个开明的人,但水生还是担心妻子一下子承受不了,水生吞吞吐吐、想方设法地寻找着的开口时机,但细心、温柔的女人还是觉察到水生今天的反常,经过再三追问,水生终于小声说了句“明天我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了”,于是就引出了下面这段十分精彩的*对话。
高中语文《荷花淀》教案
高中语文《荷花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荷花淀》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特点。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及意图。
(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荷花淀》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想象力,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敢于牺牲的英勇精神。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荷花淀》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特点。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及意图。
(3)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的深入理解。
(2)如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孙犁及其作品《荷花淀》。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时代背景,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分析人物的塑造手法,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5. 练习与拓展:(2)推荐相关阅读作品,拓展学生视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荷花淀教案推荐7篇
荷花淀教案推荐7篇优秀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主动性,通过教案的规划,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和互动机会,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荷花淀教案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荷花淀教案篇1一.说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
全文文字简短,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荷花、莲蓬、饱胀、翩翩起舞。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会背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情感目标: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想象画面,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三)教学难点:理解“把眼前的这一池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句的意思。
(四)教学方法:1.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感悟语言生动形象和描写的优美。
2.通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荷花,查阅资料,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昨天我们学习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荷花?哪几个自然段写“我”以为自己是荷花?(二)新课:1.师:那么第一自然段写什么呢?请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你觉得这一段哪个词用得恰当?为什么?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师小结:本段作者直接了当,引起下文,引人入胜。
2.荷花开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出示挂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3.学习二、三自然段:自由读二、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板书:荷叶、荷花)指名读描写荷叶的句子,你觉得这句话写得怎么样?(板书:挨挨挤挤、像大圆盘)这样的荷花给你什么印象?师启发:荷叶就已经这么美了荷花会是什么样的呢?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问:这里一共写了几种样子的荷花?(板书:半开、全开、含苞)指名分句朗读要求读出荷花的美丽。
课文《荷花淀》教案
课文《荷花淀》教案课文《荷花淀》教案「篇一」【设计理念】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
《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创设语境。
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
”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在读中揣摩思路。
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
”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在读中整体感知。
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
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
关于《荷花淀》教案4篇
关于《荷花淀》教案4篇《荷花淀》教案篇1教学目的品味散文式的格调和诗歌般的意境/体味人物对话教学重点1.景语和情语。
2.人物对话和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1.散文式的格调。
2.诗歌般的意境。
教学方法研读、品味、思考教学过程一、点拨《荷花淀》不侧重战争场面的描写。
从青年妇女这一侧面去表现时代的重大主题——以人民战争抗击日本侵略者。
小说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勤劳纯朴、真挚多情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农村妇女形象, 表现了她们的热爱生活, 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分析__中几处对话描写及其作用①夫妻对话。
妻子追问: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这里蕴含着妻子对丈夫的忧虑、关切和责备, 也表现出人物的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
妻子赞同丈夫参军, 说明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
妻子应诺承担家里的千斤重担, 说明她爱丈夫、爱祖国, 把对丈夫的爱融注入爱国的高尚的民族气节中。
②探夫时的对话。
她们想去而不明说, 骂、恨、惦念和找借口探夫一样, 都是对丈夫的爱。
③伏击战后妇女们在回家路上的对话。
她们商量回去也成立队伍, 她们要和丈夫比赛打敌人, 看“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表现她们在战斗中受到教育, 不甘落后, 想和丈夫比个高低的自尊心理和勇敢好强的性格。
三、分析__中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①渲染气氛, 为人物活动提供特定环境以烘托人物形象。
“月亮升起来”至“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 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②借景抒情, 展示人物心理和精神风貌。
如几个女人在探望丈夫未遇的归途上, 有点失望, 也有点伤心。
可是她们很快地就忘记了那些不痛快。
这自然与她们爽朗、乐观的性格分不开, 但这时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 也会使她们受到感染, 从而增强扫除伤心情绪的力量。
又如作者写荷叶像铜墙铁壁, 写粉红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 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
作者驰骋想象, 把景物写得逼真、形象、传神、充满寓意。
高一语文教案:《荷花淀》2篇
高一语文教案:《荷花淀》高一语文教案:《荷花淀》精选2篇(一)主题:《荷花淀》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荷花淀》的作者、题材、内容和创作背景。
2. 分析《荷花淀》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理解《荷花淀》中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敏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5.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作业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1. 分析《荷花淀》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 理解《荷花淀》中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难点:1. 通过文本分析和情感交流,理解《荷花淀》中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荷花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荷花的印象和感受。
学习活动一:作者介绍和创作背景(10分钟)教师介绍《荷花淀》的作者——钱钟书,以及该作品的创作背景。
学习活动二:阅读《荷花淀》(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荷花淀》,并在阅读过程中标注重要的语言特点和句子。
学习活动三:讨论主题和情感(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荷花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可以结合其中的语言和描写,进行分析和解读。
学习活动四:作文写作(20分钟)教师给学生布置作文任务——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色的作文,可以参考《荷花淀》中的描写方法和语言特点。
总结活动:(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荷花淀》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学生多关注和欣赏自然中的美。
高一语文教案:《荷花淀》精选2篇(二)教案名称:《赤壁赋》的解读与赏析教学目标:1. 了解《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2. 掌握《赤壁赋》的基本内容和主题;3.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方式进行赏析;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重点:1. 分析《赤壁赋》的主题和艺术特色;2. 探究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 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赏析。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把握《赤壁赋》的中心思想;2. 体会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和艺术魅力;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1《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荷花淀》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苦难与新生"中的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对应“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包括散文、报告文学和小说等多种体裁的文章。
思想内容上,引导学生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刻认识革命传统;知识技能上,着重了解纪实和虚构作品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深厚功力和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从作品来看,《荷花淀》是形成“荷花淀派"风格的代表作,领略其清新优美、富有诗意的艺术风格是阅读鉴赏的重点。
《荷花淀》人物刻画细致传神,景物描写诗意唯美,都是可着重分析的对象。
从学情来看,有必修教材小说作品鉴赏的基础,通过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的分析自然能够领略《荷花淀》之美,但超出学生认知的是作者用优美来表现战争,这固然可以用作家的个人风格与审美倾向来解释,但更应引导学生从创作目的和艺术技巧的角度来认识它的合理性。
【学情分析】根据学生上次考试小说主观题学生得分情况,对小说主旨理解得分率低,对小说主旨把握情况不好。
从课前朗诵作业来看,学生的情境朗读素养较弱。
【教学目标】1.鉴赏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感受小说的独特风格,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加强朗读素养。
2. 赏鉴用轻松明快的笔调,把握小说主题,诗情画意般的写法,融小说、散文、诗歌的特点为一体的散文诗式的“诗体小说”独特风格。
3. 认识历史,把握当下,树立文化自信,革命志士乐观主义精神高尚品质,人民群众不懈奋斗爱国精神。
感受孙犁式的独特主题,传承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读小说诗意语言,感受小说的独特风格。
教学难点:在创设的情境中完成研习任务,了解革命传统,激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智慧教学、情境体悟、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活动设想】埃德加富尔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荷花淀 教学设计教案
荷花淀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荷花淀》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人物形象。
3.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 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 作品中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地方特色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图片、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了解荷花淀,有何印象。
2. 简介作者:介绍孙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简介背景:介绍《荷花淀》创作的背景及意义。
4. 分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人物形象。
5. 感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荷花淀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6. 总结导入: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目标。
第二章:作品朗读与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作品的韵律美和情感。
2. 分析作品中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1. 作品中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人物形象。
2.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地方特色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图片、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教学过程:1. 回顾导入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2.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课文朗读比赛。
3. 分析作品:引导学生从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人物形象三个方面分析课文。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启发。
5. 总结分析: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作品的地方特色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作品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作品的主题。
2.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深入理解和体会。
《荷花淀》教案精选五篇
《荷花淀》教案《荷花淀》教案「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育点1、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
2、欣赏孙犁小说中的语言艺术。
(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分角色诵读和想象能力。
2、感受孙犁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
(三)、德育渗透点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二、重、难点体味孙犁小说诗化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要求学生用各种方式诵读课文,听课文录音,精选文段,认真表演,通过自己的参与,深入领悟、大胆创造。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简介)两种不同的战争场面。
(2)、简介荷花淀派2、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注意文章的特点:不以情节取胜,而以抒情见长。
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选三个片段的内容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3、请学生选出最能体现“荷花淀”斗争环境特点的景物描写,分析其特色,揣摩其深刻含义。
“她们轻轻划着船——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质朴、自然“她们奔着——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动静结合的描写4、分角色研读以下两段文字,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1)、“很晚丈夫才回来了——女人流着泪答应了他。
”干净、简洁的对话,要求学生表演、体会(2)、“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解放区妇女的新形象二、与引申体味文章所表现出的“人的意境”。
三、作业布置课外阅读《嘱咐》,更全面的了解“水生嫂”这一人物形象。
《荷花淀》教案「篇二」教学设想:有“诗体小说”美誉的传统名篇《荷花淀》以其语言美、景物美、人物美和情感美而充满艺术魅力。
其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作品的一大特色,本课将以人物对话为突破口,通过朗读体味、思考分析生动传神的人物语言,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1、品味文中三处人物对话,领会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
2、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高中语文《荷花淀》教案
高中语文《荷花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荷花淀》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1.1.2 掌握作品中的重要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
1.1.3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1.1.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作品背景介绍:《荷花淀》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孙犁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发表于1945年。
1.2.2 作品主要情节: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农村妇女水生嫂在荷花淀附近与日本侵略者英勇斗争的故事。
1.2.3 作品主题思想:通过描绘水生嫂及其伙伴们的英勇抗敌,展现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情节和主题思想。
2.1.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2.1.3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1.4 读写结合法:布置相关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2 教学步骤2.2.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品背景。
2.2.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孙犁及其作品《荷花淀》。
2.2.3 情节梳理:讲解小说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
2.2.4 主题探讨: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探讨主题思想。
2.2.5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性格。
2.2.6 片段分析:鉴赏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2.7 读写结合:布置课后写作任务,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创作。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3.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3.1.2 写作能力:评估课后写作任务的完成质量,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
3.1.3 知识掌握:考查学生对作品背景、情节和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3.2 教学反馈3.2.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高一课文荷花淀教案(优秀4篇)
高一课文荷花淀教案(优秀4篇)荷花淀教案篇一教案教学基本要求一、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教育点◇ 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 体会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2)能力训练点◇分角色精彩地朗读对话◇分析、体会几处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描写◇欣赏优美的景物描写(3)德育渗透点◇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领会小说体现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二、重点与难点:体味孙犁“诗体小说”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导入新课◇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本文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
◇由课文描写战争的特点——不以情节取胜,而以抒情见长,(即小说诗化)引出“白洋淀派”。
二、整体阅读指导◇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写的三个片段内容: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从小说三要素看,本文是虚化的人物,淡化的情节,特定的环境。
作品的主要人物是谁:水生?水生嫂?明确: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 刻画人物方法?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
三、语段赏析◇简洁朴素的对话描写1、当水生告诉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军,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平和的语气中透出她的温和、顺从、贤惠,其中有一丝嗔怪,更有一份理解与支持,不满意的口气表达了满意的心情。
)2、当水生说家里的事靠她多做些了,她鼻子有些酸,但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没有豪言壮语,却深明大义,家里的重担自己挑,全力支持丈夫参军杀敌,同时对水生的理解、体贴感到心慰。
)3、分角色研读以下对话,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体味含蓄而又委婉的生活化的人物语言。
高中高一语文《荷花淀》教案
高中高一语文《荷花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荷花淀》的情节及内容,把握它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2.对文学创作方式和创作技巧有一定的了解,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寓言手法以及隐喻手法。
3.通过学习本篇文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对中华古代文学有个更深刻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文本阅读:–阅读《荷花淀》,理解全文的情节、主题、人物、环境等方面。
–总结文中的象征手法、隐喻手法等文学技巧。
2.口头表达:–利用所学到的文学知识,对于全文的内容进行个人解读。
三、教学重难点1.文学创作原理和技巧:–学生需要对文学创作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了解作者在《荷花淀》中使用的汉语文字、寓言手法、象征手法等等文学技巧和手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对于中华古代文学有更深层次的认识:–由于《荷花淀》是一篇中古小说,学生需要了解其中的文化背景、历史特点、流派等等文化知识,来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于《荷花淀》文本中的情节、人物、环境和寓意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深入研究,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认识文本。
2.合作探究法:学生情侣间进行互动,通过交流和讨论相互理解和学习。
五、教学过程1.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两人,每组负责解读文章中的一部分,包括情节、人物、环境和寓意等等方面。
2.教师讲解示范,让学生了解学习的规范和实际的标准。
3.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相互解释共享彼此的观点和知识。
4.教师在学生小组之间,进行总结并指导大家对于全文的理解和学习。
5.学生交流完毕后,教师进行总回顾和总结,对于全文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对中古小说《荷花淀》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六、教学评价1.学习效果:–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针对小组之间的互动进行认真分析、讲解、解释和回顾。
–教师对学习成果进行详细的评估,并且进行必要的反馈和指导,让学生在学步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2.学习评估:–通过不同的评估手段和方法,对于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评估,给学生相应的奖惩和反馈。
《荷花淀》教学教案优秀10篇
《荷花淀》教学教案优秀10篇《荷花淀》教学设计篇一小学,中学,到大学,这是一条语文教学长河;大学是下游,中小学是上游。
上游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清澈的河水,才能保证下游不但水质好,而且水流宽广。
而语文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工具性和人文化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
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为此,我在这方面有一些新的思考,抛砖引玉,以求指正。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当是思想者,语文课应当担负思想启蒙的作用。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理念了。
《荷花淀》是高中语文课文久读不衰的传统名篇,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许多教师从读《荷花淀》到教《荷花淀》莫不沉醉在那飘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的美妙意境中,但在我们的阅读过程中,偏偏遇到了新问题,许多学生提出了发人深思的“奇谈怪论”,比如:抗战时女人责任有多大?;妇女到前线探夫行吗?;打仗真的很轻松吗?于是我就放弃教学行程,让学生针对“打仗真的很轻松吗?”进行论说: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战争在历史课上有较多的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多是概略的史实介绍和抽象数字统计。
而对某一次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战争,作具体形象描写的,中学语文课本中只不过“老三篇”而已,即《荷花淀》、《百合花》、《谁是最可爱的人》。
荷花淀教案 [转(最新3篇)
荷花淀教案[转(最新3篇)荷花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以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二)学习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理解本文作为“诗体小说”的代表作的特点。
(三)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学习他们英勇抗日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作者是怎样描绘荷花淀优美的景色的?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分析:小说先是对优美的夜景作描写。
这段著名的景物描写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即环境)、时间,引出了主要人物水生嫂。
既写院子里,也写了院子外的淀里: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干净的很,水生嫂身下编成的一大片席,在皎洁的月光下就“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无限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编席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紧接着小说通过水生嫂的眼睛来写淀上的风光:银白的湖水,笼起的薄雾,新鲜的荷香,粉红的荷花……这幅画面景物描写是清新、明丽的,色调是清净、银白的。
作者抓住了这些富有乡土气息的事物,来展现荷花淀的地方风貌,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将读者带进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
这里的景是充溢着人物心中情的景,是景情相生的,因而使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小说中还有两处景物描写:一处是几个妇女到马庄探夫未遇,羞红着脸摇船归途中的正午淀上风光,“已经快到了晌午了,万里无云……水面没有一只船。
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没有一只船”暗示了湖面情况的异常,进一步勾画出白洋淀伏击战的典型环境,也为下面到来的激烈战斗蓄势;另一处重要描写是插在妇女们为摆脱鬼子的追赶,把船奋力摇入荷花淀里的时候,“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这里的景物描写暗示了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战斗,也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克敌制胜的信心。
同时对荷花形象传神而充满寓意的描写还暗示着白洋淀妇女成长的前途——粉色的荷花箭成了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昔日的粉妆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家乡的战士。
《荷花淀》的教案(优秀6篇)
《荷花淀》的教案(优秀6篇)《荷花淀》的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和乐观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设想: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课时安排:二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
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
(阅读过程中要注意。
)二、作家作品: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
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三、整体阅读,理清情节: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写的三个片段内容:注意: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一部分:夫妻话别。
(开端)第二部分:探夫遇敌。
(发展)第三部分: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本文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从小说三要素看,本文是虚化的人物,淡化的情节,特定的环境。
《荷花淀》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学设计《荷花淀》教学设计篇1课题:《荷花淀》课型:自读课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了解孙犁及其作品的基本特点。
2、猎取小说鉴赏的有关常识。
力量目标1、通过文本解读,培育同学探究作品主旨的力量。
2、通过语言品尝,培育同学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力量。
情感目标培育同学感受人性的美妙,滋养同学爱国爱家的情怀。
教学重点:1、探究作品的主旨。
2、鉴赏文中的描写。
教学难点:战斗背景下“诗化”生活的解读。
教学方法:1、自读法。
2、争论法。
3、点拨法。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步骤:1、导语设计人性的美妙在平常的岁月里难得,而在战斗的特别背景下就更显得弥足宝贵。
今日,就让我们1起走进610多年前的那场战斗,走进发生在散发着“荷叶荷花香”的白洋淀里的那场战斗,去领会自然的风光,去感受人性的美妙,并去探寻人性美妙的深层内涵。
请看孙犁的小说——《荷花淀》。
2、自读课文,理清思路1、生默读全文,获得整体印象。
2、依据阅读,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小说各部分内容。
明确:①送夫参军情节②寻夫遇敌③助夫歼敌3、研读有关对话,把握人性的美妙。
1、生研读有关人物对话,揣摩其中所蕴涵的人物情感。
(借此培育同学通过“炼字”、“炼句”品尝语言的力量)2、生争论对有关人物情感的熟悉。
3、师生明确:小说中3节对话描写所蕴涵的情感有——①关怀挂念、理解支持、忠贞顽强。
②情意万千、似嗔实喜。
③自尊自信、渴望成长。
4、提问:全部这些情感均源自于什么?对话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源自于对亲人的爱,对家园的爱,对人性中最美妙情愫的喜爱与追求。
谁不爱亲人?谁不爱家园?谁不情愿固守和追求人性中最为美妙的品性!对话描写的作用是展现人物的性格,凸现人性的美妙。
4、研读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景物描写的内涵1、生概括文中景物描写。
①月夜编席环境②淀上风光③映日荷花2、生研读有关景物,揣摩景物描写的特征。
(借此培育同学从意境入手,培育同学的文学鉴赏力量)3、师生明确;小说中3处景物描写的特征是——①雪白、清爽、安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淀》教学设计1-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通过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三、教学时数:
课内自读课文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惦记----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
*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丝还连着。
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
解题: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芦构桥事迹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
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
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新颖1.淀:浅浅的湖泊
美丽2.荷花淀:湖泊名,是白洋淀的一部分
提挈3.歼灭鬼子的伏击战在这里发生
荷花淀4.用亭亭玉立的荷花象征年轻可爱的抗日战士(铜墙铁壁、哨兵、荷花变成了人), 象征年轻美丽的
寓意抗日妇女
深刻5.荷花是美的,预示了作品轻松、优美的基调,对抗日群众寓有赞颂之意
作者简介: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七·七”事迹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
抗战以后参加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工作,这时还只有二十多岁。
他的《白洋淀纪事》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解放后,在天津从事编辑工作,他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
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
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孙犁同志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作者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
情节结构:
注意: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水生参军,夫妻话别。
(开端)
1.月夜编席(1─4自然段)
2.夫妻话别(5─29自然段)
3.水生离家(30─31自然段)
第二部分:探望丈夫,归途遇敌。
(发展)
1.探望丈夫(32─38自然段<SPAN 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