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年级九月入学摸底考语文测试卷03(新高考全国I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含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中国思想界经学研究兴起,一时蔚为潮流。

这一思潮的出现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所谓“学术转向”有关。

当然,经学研究的强劲复兴,还是新世纪到来以后的事情。

经学视野浸染到中国思想和学术的方方面面。

新时代的经学复兴是多种因素共振的结果:其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文明的自信力得到了恢复和提高,经学作为中国固有文明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理所当然地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其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商品化热潮至少部分地造成了道德状况的滑坡,人们开始普遍地意识到传统思想特别是儒家经学对于敦厚风俗的价值;其三,近代以来一直居主导地位的西方文明暴露出各种各样的局限和问题,试图在经学系统中探寻解决当代问题的答案,也成为回归经学的动力之一。

在当代经学思潮中,辐射范围最广的经典是《礼》《春秋》和《易》。

礼学研究直指当代人伦面临的各种危机,试图在现代世界里延续或者激活儒家的礼乐精神,从而在日常生活场域中重建儒家的秩序。

部分思想者更由此走向儒家宗教性的确立和安顿。

新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卷3(附答案)

新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卷3(附答案)

新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卷(三)(附答案)一、基础知识(共30 分)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粗犷.(guǎng)倜傥.(tǎng)菡萏.(dàn)淅淅沥.沥(lì)B. 黄晕.(yùn)确凿.(záo)盔.甲(kuī)咄.咄逼人(duó)C. 棱.镜(líng)匿.笑(nì)收敛.(liǎn)人迹罕.至(hǎn)D. 贮.蓄(zhù)搓捻.(niǎn)掺和.(hé)恍.然大悟(huǎng)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A. 喉咙烘托抖擞键壮B. 宽敞睫毛造访骄媚C. 端庄凄冷碣石干涩D. 化妆冷洌屋檐草垛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 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C. 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峰回路转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蹦跳。

D. 学生应多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断章取义,反复斟酌。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B.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能否正常发挥的关键。

C. 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D. 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水是自然界的产物,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

①然而,太多的人还没有意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②因此全球范围内的水危机正在不断逼近③水千变万化,雕塑出美丽的湖泊,创造出宝贵的湿地资源④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A. ④①②③B. ④③①②C. ③④①②D. ③①②④6. 名著阅读(5 分)《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专用)03(解析版)

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专用)03(解析版)
M: How big is a large?
W: This is a large. This is a regular.
M: I’ll have a large, then, please. Without ice.
W: OK, coming up.
M: Sorry, I wanted freshly squeezed orange juice.
【答案】B
【解析】
【原文】
M: What is your morning routine at school?
W: Well, I get up at 6: 40 and I will be in the dining hall at 6:55.
M: And how long do you spend there?
W: I’m afraid we only have bottled juices.
M: Oh, then I’ll have an apple juice instead, please.
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 (新高考专用)03
英语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A.Husband and wife.
B.Passenger and conductor.
C.Customer and shop assistant.
【答案】6. B 7. C
【解析】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一、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大自然镂(lòu)刻的奇峰、怪石、瀑布,豢(juàn)养的飞禽、走兽、小虫和几千年来农人为后代种植的大树,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大地上。

B. 红莲被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jī)斜,失去了往日的粲(càn)然明媚,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无法可想。

C. 大提琴的美,一如夜晚的月光,无声无息地悄(qiǎo)然流淌,如岁月和记忆一样贮(chú)藏在人们的心灵里。

D. 这是令人惊骇(hài)而不知名的著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亚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piē)见中华文化的剪影。

2. 下面文段中的加点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中国画通常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类。

这看起来是以题材为标准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和思想,即中国画概括了自然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的和谐相处。

中国画的分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

中国画讲究虚实相生的意境美。

老舍曾请齐白石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

十里蛙声,如何入画?潺潺山泉,如何表达?白石老人思考良久,终于画成了一幅经典之作:在山峦的映衬下,潺潺清泉从山涧内的乱石之中不断涌出,六尾蝌蚪摇拽着尾巴顺流而下。

A. 题材B.和谐C. 映衬D.摇拽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夏天来了,各地的夜市蓬勃兴起,特色小吃、手工艺品、街头艺术……各种摊位摩肩接踵,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B. 从一百年前嘉兴南湖的开天辟地,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安康殚精竭虑,赓续奋斗。

C. 济南市不仅有栩栩如生、美丽迷人的自然风景,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未来的发展让人充满期待。

新高考全国 I 卷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

新高考全国 I 卷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

新高考全国I 卷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是诗人心灵的映照。

意象的运用,使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梅花常被赋予高洁、坚贞的品质;菊花象征着淡泊、隐逸;杨柳则代表着离别、思念。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意象的组合也能创造出丰富的意境。

不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不同的意境。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等意象的组合,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意境。

此外,意象还可以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雪花比作梨花,生动地描绘出了雪景的美丽。

材料二:在现代诗歌中,意象的运用也非常广泛。

现代诗人常常通过独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感悟。

与古典诗歌相比,现代诗歌中的意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现代诗人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中选取意象,如汽车、高楼、电脑等。

同时,现代诗歌中的意象也更加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表达。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组合也更加自由和灵活。

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随意组合各种意象,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然而,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意象都是诗歌的灵魂。

它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1. 下列关于材料中“意象”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意象是诗人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能使诗歌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

B.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有特定象征意义,如梅花代表高洁坚贞,菊花象征淡泊隐逸。

C.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可从日常生活事物中选取,也更注重内心世界表达。

D. 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中的意象组合都很自由灵活,能创造出独特意境,激发读者联想想象。

2021年高一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一)、语法基础。

1、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 ①这朦胧..的月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②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

B. ①掌握法律武器,增强禁毒意识..。

②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在幸福之中呢?C. ①你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先要端正..学习态度.②自从他改掉那些毛病以后,他每天上课都坐得很端正..。

D. ①酒香不怕巷子深.。

②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可真难懂2、选出下列短语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 )A.语文老师感情真挚可爱的中国分外妖娆B.聪明伶俐漂亮美观老师和同学勇敢顽强C.格外清新统筹方法最可爱的人洗洗手绢D.态度严肃主要原因北京立交桥新闻记者3、下列对句子成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天,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欲崩欲塌。

主语谓语B、(她所表现)(耐得任何艰险的)精神,显示了她是一个不寻常的女性。

定语定语主语谓语宾语C、学生的书值充分表现出全国人民爱人民子弟兵的深摩情谊。

主语谓语宾语D、[对于科学技术] 他们认为非下苦功钻研不可。

状语主语谓语宾语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1) 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2)劳动者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能在现代化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像一张弓,大桥上面的道路没有陆坡。

(1)因为,所以(2 )不但,而且(3 )即使,也就(1)如果,那么(2 )只有,才(3 )而是,所以(1)因为,所以(2 )既有,又有(3 )不是,而是(1)假如,那就⑴只要,就(3 )由于,因此(二)基础知识。

5、下列加点字注音雜正确的-项是()A、漫溯.(suò)百舸.(gě) 慰籍.(jiè)强.人所难(qiǎng )B、谤.讥 ( bàng )廖.廓(liáo )胆怯.(qiè) 浪遏.飞舟(è)C、忸怩. ( ní )丰腴.(yú)戛.然而止(gá)有恃.无恐(shì)D、青荇.(xíng)长蒿.(hāo)挟.持(xié)怒发冲冠.(guān)6、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伴侶慷概主宰风华正茂B、岐视草霉废墟激浊扬清C、奥丧追溯斑斓角翔浅底D、榆阴摸索星辰天伦之乐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怡当的一句是( )A、他在监狱了度过了整整三年的峥嵘岁月....,今天终于出狱了。

2021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

第I卷阅读题(43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表人流行词语探微刘峰在近几年的流行新词语中,反映社会多元人群的新词语逐渐增多,其在语言结构、语义表达、产生机制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表人流行新词语是流行新词语中的一个小类,表示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一类人,具有鲜明的类指化特征。

如“高考移民、宅男”等。

此外,表人流行新词语具有信息浓缩化的特点,用一个词就能表达一般要用几个词、一句话甚至几句话才能表达的语义,更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也便于人们记忆。

例如,“高富帅”“~控”等。

从语言结构特征看,表人流行新词语可分为两类。

一类以”成群”的方式出现,形成一个个表人流行新词语词群。

例如,~族(蚁族,裸婚组、啃老族),~控(微博控、网购控)等。

每一个词群,都可归纳成一个构词模式。

另一类则以单个词语的形式出现,如“草根”“土豪”等,与第一类词相比,该类流行词语数量较少。

从表达色彩看,大部分表人流行新词语的感情色彩浓厚,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与时尚感。

很多表人新词语之所以能够流行,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们极富表达的感情色彩,如讽刺、戏谑等,不一而足。

表人流行新词语的产生途径多种多样。

“闺蜜”是通过简称(闺中密友)及谐音(闺密)两种方式创造出来的,“草根”和“炮灰”是通过借喻产生的“旧词新义”,“粉丝”是音译外来词,并和汉语已有词偶合。

在表人流行新词语中,有两种词语衍生方式非常突出,即词语模造词和借用外来词。

李宇明先生曾指出,当前大多数新产生的词语,都有一个现成的框架背景,这一框架就像是造词模子一样,称之为“词语模”。

词语模能批量生产新词语,并使其所生产的新词语形成词族。

上文所列举的每一个表人流行词语词群,都是由相应的词语模衍生出来的。

202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文字版)

202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文字版)

202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文字版)202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文字版)新课标Ⅰ卷语文真题及答案来了!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试题总体来说不难,试题在材料选取、设答方式、作答要求等方面,与高中语文教学高度契合,情境设计注意联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新课标Ⅰ卷语文真题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蔡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山东省枣庄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开学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山东省枣庄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开学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山东省枣庄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开学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几十年来的“红学”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等微观方面。

而《红楼梦》作为经典名著,我们的阅读和研究更应该着眼于文学本身,更应该立足于小说的社会背景、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

对《红楼梦》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认识《红楼梦》的意义不仅仅是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也不仅仅是“有情之天下”以及对个体命运的体验和感叹,而且是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这是超越种族和国度的。

《红楼梦》中有生活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三重世界,《红楼梦》还写了希望、烦恼和无奈失落三个生命历程。

(摘编自成中英《<红楼梦>的世界、人生和艺术》材料二:《红楼梦》的诞生,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可借鉴的艺术典范。

在中国古典小说乃至世界文学史领域里,它达到了高峰。

《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入化、浑朴天成。

小说中表现出的唯物观、辩证论、发展论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

《红楼梦》成书迄今已200多年,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它不仅感动了中国人,而且也得到其他民族的重视与喜爱。

《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感动了不同民族的读者。

其《红楼梦》即梦断红楼、梦逝红楼之意,《红楼梦》的创作以贾、史、王、薛(谐音理解为假、死、亡、血)四大封建贵族大家庭为背景,叙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

曹雪芹试从时代精神演进及其与社会实践互动的角度切入,把握当时的历史发展的主线与脉络,达到了对艺术性、文学性、思想性协调统一的全新理解和深刻把握。

《红楼梦》融政、经、文、艺、史、哲、理、法、医、社会、建筑、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孔儒、李道、释佛、玄学以及伦理于一炉,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

新高一入学考试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新高一入学考试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新高一入学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附答案)考生须知:1. 本试卷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2.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酝酿.(niàng)黄晕.(yùn)发髻.(jì)莅.临(wèi)B. 看.护(kān)水藻.(zǎo)贮.蓄(chǔ)澄.清(chéng)C. 唱和.(hè)湛.蓝(zhàn)葡萄蔓.(wàn)芊芊..细草(qiān)D. 肥硕.(shuò)枯涸.(hé)丁丁..(zhēng)剽.悍(biāo)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A. 朗润小心翼翼各得其所轻飞漫舞B. 瘫痪尴尬烂慢蛛丝马迹C. 点缀博学笃志众目睽睽人迹罕至D. 荫蔽岐斜祷告恍然大悟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 分)A. 他小心翼翼....地走在洪水漫过的桥梁上。

B. 这位得奖青年果然长得相貌堂堂,在同伴中鹤立鸡群....,十分引人注目。

C. 上课铃声响了,教室里的喧闹声戛然而止....。

D. 小明同学的作文获得了一等奖,这让他一直耿耿于怀....。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B. 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并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C. 这场比赛的胜利,将决定我们能否顺利进入决赛阶段。

D. 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每个青年应有的品质。

5. 名句默写。

(8 分)(1)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新课标I卷)(含答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新课标I卷)(含答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语文姓名:准考证号: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高悬于艺术馆大厅之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驻足时不断发出的唏嘘声中,一幅跨越千年历史、饱经沧桑的巨作正以沉静的姿态接受着众人的审视,俨然流露出无形的肃穆与庄严。

不约而同的是,围观群众大多紧蹙眉头以倾诉自己的不解。

当采访者递出问及评价的话筒时,得到的却是出奇一致的回答:②“这是一幅‘丑书’无疑。

”③这幅被众人斥为“丑书”的作品,叫做《祭侄文稿》,作者是楷书大家颜真卿。

同时,它也曾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④谁也不会想到,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寂静而平常的夜晚,那个曾经对玄宗忠诚不贰、曾在贵妃膝下承欢的“老实人”安禄山竟“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场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由此爆发。

皇帝出逃,贵妃自缢,各地首将为求自保鲜有应者。

在来势汹汹的叛军面前,颜真卿的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果断起兵讨伐叛军,与其少子颜季明双双罹难,颜氏一门被害三十余口,“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作为从弟,颜真卿悲痛欲绝;作为叔父,他更是悲愤交加。

冒着巨大的风险,不顾个人安危,他一定要携得其侄首骨归葬!援笔作文之际,他情不自禁,一气呵成写就这篇“笔法凌乱、涂改冗杂、似乎毫无章法与美感可言”的《祭侄文稿》,以悼念他那年仅十九岁却为国捐躯的侄儿,颜季明。

⑤据说,因太过悲痛,他创作这篇悼文时几经昏厥。

2021年高一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一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一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古诗文阅读:共5题共3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钱烈女墓志铭[清]王猷定扬州有死节而火葬于卞忠贞祠南十五步,为镇江钱烈女之墓。

烈女死明弘光乙酉四月二十七日。

以家于忠贞祠,即其地为墓。

南昌王猷定客扬州,与里人谈乙酉事①,辄为诗文吊之。

岁丙申春,其父乞余铭,痛哭言曰:“城破,督师史公率兵趋东门,女决其必死,己持刀欲自刭,余挽其手;积薪以焚,余又夺去;结环,丝绝,环又断。

余皇急不知所出,不得已,乃予以药曰:‘汝姑视缓急可也。

’”猷定为之感泣,时宾客闻者皆流涕。

又言曰:“呜呼!吾老人十年以来,头童然秃且尽,而视听茫然,而肝肺崩裂,如沸如屠。

然每忆吾女吞药不得死,吾老人不知生之可恋而死之可悲也!兵入,以戈刺床下,数刺,数抵其隙,乃去,不知女反匿床下。

药发,喘不绝,余与老妻抱之恸,强饮以水,不死。

女泣谓余曰:‘儿受生养十六年,父母又无男儿,不能与父母相养以生,相待以老,俾至于终身。

而今使父母收我骨,目不瞑矣!父老祖宗之不血食②,家世江南③,当与母勉图归计耳。

’时注水庭中,立起,以头投水,水浅,自顶以上不及颈,余力持之起。

比屋杀人焚炉,火四起。

夜,女以纸渍水塞口鼻,强余手闭其气,令绝。

余心痛,手不能举。

又解衣带,强母缢之,母仓卒走出。

闻足击床阁阁,呜呼,死矣!”猷定闻益悲,忍不铭?烈女名淑贤,父为镇江钱公应式,母卞氏。

公善医,活人者众。

女死后,受兵梃、刃数十,不死。

铭曰:三光绝,一炬烈!后土争之土欲裂。

瘗尔于忠贞之旁,丽重离④以照四方之缺!(有删改)注:①乙酉事: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清兵围困扬州,史可法坚守孤城。

后扬州城陷,)史可法殉难,将士无一投降。

清兵屠城十日。

②血食:享用祭品。

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

③江南:指镇江。

④重离:太阳。

1.(本题3分)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宾客闻者皆流涕涕:鼻涕B.头童然秃且尽童:没有头发C.公善医,活人者众活:使……活D.丽重离以照四方之缺丽:附着,依附2.(本题3分)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家于忠贞祠,即其地为墓B.岁丙申春,其父乞余铭C.女决其必死,己持刀欲自刭D.强余手闭其气,令绝3.(本题6分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高一入学语文测试卷及解析03

高一入学语文测试卷及解析03

高一入学考试卷(三)(新高考全国I卷)(原卷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

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

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

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

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

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

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

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

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食为政首,粮安天下。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事关国运民生。

作为人口大国,我们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持之以恒地抓好和保障粮食安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做到两个“就是要让”。

“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2021年,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重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原来对行政首长进行责任制考核变为党政同责考核,强化了党委对粮食安全的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

在保持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体制机制稳定的前提下,将党委责任事项纳入考核,做到“问责有度、奖励有方”,推动党政同责有效落地,确保面积、产量不掉下来。

夯实农田基础设施。

坚定不移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完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22年继续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显示,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巩固和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还针对黑土耕地出现的“薄、瘦、硬”问题,实施土壤侵蚀治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肥沃耕作层培育等措施,到2030年实施黑土耕地保护2.5亿亩。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我国耕地资源紧张,人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14亿人口主要靠19亿亩耕地养活,要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

“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

陕西省柞水中学2021-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陕西省柞水中学2021-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陕西省柞水中学2021-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2022年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一入学考试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更新。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些商家不断推出新的电子书阅读器,努力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纸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不变的却是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

经典作品的魅力,并没有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而消散。

相反,阅读方式和载体的丰富,让人们可以更轻松地接触经典。

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界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风起云涌的“知识付费”。

通过缴纳费用,用户可以收听收看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各种知识讲座,甚至可以让专家为自己答疑解惑。

诸如《傲慢与偏见》《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这些被认为“高冷”的文学经典,通过这一方式收获了大批听众。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开拓出一个巨大的文化和阅读空间。

对中国来说,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够兴起,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就在于,经过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当代中国社会已经积累了规模庞大的“知识大众”和“文化大众”群体。

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文化水平,有着较强的精神诉求。

这个数量以千万级计算、以45岁以下年轻人为主体的人群,和知识爆炸的移动互联时代正面遭遇,产生了核爆级的知识需求,构成了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

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为他们提供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优质知识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刚需。

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入学考试卷(三)(新高考全国I卷)(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

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

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

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

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

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

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

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

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

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朴,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

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

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材料二: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潜”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

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合而不同”。

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

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

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和,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

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

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

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家的真精种,新儒家的旧途径”。

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

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稳立牢。

(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材料三: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

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

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

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

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

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只要让儒、道两家在发展进程中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它们就能长期共存,形成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思想流派。

B.如果法、阴阳、名三家能与儒、道两家思想互相吸收借鉴,那么就不会导致自身不独立的命运。

C.儒、道两家主张虽然各有偏重,多有不同,但是都讲“合而不同”,都讲和则生万物。

D.殷周之际出现的重要的人文转向规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对儒、道两家思想影响很大。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它关注社会现实;而道家则不同,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如果中华原创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让佛教中国化,就可能没有儒、道、佛合一。

C.“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

有人只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这是有重大偏颇的。

D.材料三第一段运用反问提岀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3.材料一中说儒道两家“处处相反”,以下不属于其“处处相反”依据的一项是(3分)A.儒家的人生观是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是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儒家崇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从容中道,主张凡事要合理、合时、合情;道家崇尚质朴无华、超然自得、少私寡欲,主张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

C.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D.儒家致力于构建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体系;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

4.三则材料在论证上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5.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

回顾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沧桑历史,到处都可寻觅到这两种类型的影子,请你各举一例来证明。

(6分)【答案】1.D2.D3.C4.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儒道两家在人生观、气象上的对立互补关系;材料二:侧重于论述儒道佛包容互补奠定国学根基。材料三:侧重于论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追求。5.①痴心于“致君尧舜上”的“诗圣”杜甫,其诗歌处处体现民本思想,在沉郁顿挫的语调中饱含忧患意识,便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印证;②“诗成笑傲凌沧洲”的“诗仙”李白,不仅在皇帝面前无拘无束,更是游遍山河江川,有着狂放浪漫的个性。【解析】1.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

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

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

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A项,“只要……就”是错误的。

由原文“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可知,“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

B项,“如果……那么”无中生有。

原文只说“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并未说其被吸收的原因。

C项,“都讲‘合而不同’,都讲和则生万物”是错误的。

由原文“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合而不同’。

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可知,“和而不同”是孔子的观点,属于儒家,道家讲和则生万物。

故选D。

2.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D项,“运用反问”是错误的。

应该是运用设问。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忠良的气质与风度”与“院士的气质与风度”只能是指不同类型的人,不能说是相反的,因此不属于儒道两家“处处相反”的依据。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理解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分析每则材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特别是对不同点的把握。

材料一第一段说到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大学派的趋向,第二段说到儒、道的对立互补关系,第三段具体从人生观方面说到二者的对立互补关系,第四段具体从气象说到二者的对立互补关系,所以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儒道两家在人生观、气象上的对立互补关系。

材料二第一段说到儒道两家主张的相同点,第二段说到儒道思想的包容性以及儒、道、佛共同撑起国学这台戏,所以材料二侧重于论述儒道佛包容互补奠定国学根基。材料三说到如何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说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所以材料三侧重于论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追求。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审清题干,如本题“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

回顾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沧桑历史,到处都可寻觅到这两种类型的影子,请你各举一例来证明”,然后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找到相应的例子,注意解答时表述要清楚。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代表人物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他的诗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处处体现民本意识,体现他忧国忧民的思想,这便是儒家用世思想的体现;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代表人物有“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的李白,李白被称作“诗仙”,他让杨贵妃研磨、高力士脱靴,他没有被功名利禄羁绊,而是遍游祖国的山河江川,具有狂放浪漫的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