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21df2884fab069dc5122012a.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这种说法不正确。
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普通高中属于这一范畴。
2、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教学不仅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和综合实践劳动在内的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规范传授给学生,为他们在智能。
品德、美感、体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的,就形成了有关的道德观念。
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
道德信念对行为具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只有道德观念而无道德信念时,就会经常发生诸如明知顾犯之类的错误行为,这时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一致。
4、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景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因此,学习所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5、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大类,而不仅仅指道德品质的教育。
6、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所谓“直观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和已有经验,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获得生动表象;同时引导学生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规律和原理。
教师要认识到直观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
不要为直观而直观,避免直观的形式化、庸俗化。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b15e3412fad6195f312ba6b3.png)
错误。理由:确定课程目标,首先应该处理好课程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对学生的特点、社会需求、学科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行之有效盼课程目标。
6.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就是为取得教师资格证。
错误。理由: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运用中,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师资格证只是从事教学的资格证明,不能狭隘地把它作为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
错误。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基础地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势在必行。素质教育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本题中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是不全面的,它只强调了加强学生的体育和美育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智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此外,素质教育还强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正确。理由: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错误。理由: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7.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错误。理由: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3、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新的适应行为。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e3d3d96058fafab069dc02de.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39d0a13e10661ed9ac51f302.png)
3、国家课程在实施上具有可选择性。
正确答案:此说法是错误的。
解析:国家课程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素质。在实施上具有强制性。
4、价值辨析观点更强调价值本身,而不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正确答案:此说法是错误的。
解析:价值辨析强调的不是价值本身,而是强调通过辨析、获得价值观的过程。因为价值观念是人自身的一种内在价值,不易清醒地意识。
此说法是正确的。
新课程下,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教师要为促进学生理解而教,学牛的学习并不能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1.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学习“功一力×距离”是懈决问题学习。
2.定势对迁移只起阻碍作用。
3.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
4.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10.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错误。理由:题干所述为规则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2.错误。理由:当新情境与定势一致时,定势对解决问题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3.错误。理由: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4.正确。理由: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而言就是学习的诱因。
6.价值辨析观点更强调价值本身,而不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此说法是错误的。
价值辨析强调的不是价值本身,而是强调通过辨析、获得价值观的过程。因为价值观念是人自身的一种内在价值,不易清醒地意识。
7.国家课程在实施上具有可选择性。
此说法是错误的。
国家课程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素质。在实施上具有强制性。
7.错误。理由: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集锦)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63024f5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5.png)
辨析题作答思路(总—分—总)1.判断正确/错误2.分析思路:概念解释、关系、理论陈述,抓住关键词;3.总结,回扣观点注意事项1.判断正误:①正确/错误②不能出现“✔”“✖”2.分析理由:①对错都要分析②不要例子堆砌③答案不唯一,思路很重要1.课程就是学科。
该说法是错误的。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题干中,缩小了课程的内涵。
因此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2.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
此说法错误。
做事先做人,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应该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
但这并不代表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德育,教学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故题目说法错误。
3.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题干的观点是错误的。
教学任务除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之外,还能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因此题干缩小了教学的任务。
PS:教学任务(双基观心+德智体美)因此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4.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此说法错误。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教学评价既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题干将教学评价等同于学生学业评价,缩小了教学评价的内涵。
因此,教学评价不只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故题目说法错误。
5.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想象。
表述错误。
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在 1 分钟左右,容量为 5 ~ 9 个组块的记忆;长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在 1 分钟以上,甚至是终身且容量无限的记忆。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大全)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0500b85f78a6529657d533c.png)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驯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
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答案】正确。
理由:略。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答案】错误。
理由: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答案】错误。
理由: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是“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答案】正确。
理由: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7、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
【答案】错误。
理由: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8、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答案】正确。
理由: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9、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
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辨析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辨析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3f06ee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7.png)
第一章(一)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三个要素组成,这三个要素是彼此独立的。
①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彼此独立,又彼此规定,一路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②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受教育者也不可能取得有效的指导;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中介,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用意、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
③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要素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大体要素的有机结合。
(二)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①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育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若是失去了这一质的规定性,那就不能称为教育。
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自发的,例如仿照,而只有有目的的培育人的活动才是教育。
③如上所述,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这一句话是错误的。
(三)动物界也存在教育①此观点是错误。
②教育是人类的有目的的培育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其他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由此可知,教师是人类的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是成心识、有目的、自觉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培育的进程。
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具有社会性,不符合教育的本质。
③综上所知,动物界是不存在教育的,所以可以判断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四)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心识仿照。
①这个观点是片面的②教育是人类的有目的的培育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其他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由此可见题干中的说法是不是定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③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中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
由此也可判断出,题干的说法存在片面性。
(五)从广义上讲,教育指的就是学校教育①题干中提出的观点是错误的②教育从广义上来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术、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为教育。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5d6e423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c.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一、教育的概念•1.对教育的概念进行缩小•eg: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答案】(1)此说法错误。
(2)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因此,题干描述的是狭义的教育。
(3)故题目说法错误。
•2.对教育的本质进行曲解•eg:动物界存在着大猫教小猫抓老鼠、大鸭教小鸭游水的现象,说明动物界存在教育行为。
【答案】(1)此说法错误。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动物在养护幼崽方面虽然与人类抚育后代有相似之处,但动物的活动只是一种本能活动,而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
题目说法无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认为在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因此大猫教小猫抓老鼠、大鸭教小鸭游水的现象都不属于教育现象0(3)故该说法错误。
•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eg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1)此说法错误。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是教育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②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③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因此,虽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3)故题目说法错误。
•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一地位混淆•eg: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答案】(1)此说法错误。
(2)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
教育知识及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及能力辨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f421ff76bceb19e8b9f6baed.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所以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此说法错误。
固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拥有自己的继承关系,与过去的教育拥有渊源关系,在相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展开水平的国家,会有不一样特点的教育;同时,教育要受其余社会心识形态的影响,相同政治经济制度下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看法会有所不一样;除此以外,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展开不均衡,教育可能超前于必定的政治经济展开水平,也可能落伍于必定的政治经济展开水平。
〔P232〕2、教课评论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论。
此说法错误。
教课评论是指以教课目的为依照,经过必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课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课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丈量、剖析和评定的过程。
教课评论主要包含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论和对教师教课工作的评论。
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论看,既要评论知识、技术和智力等认识领域,又要评论态度、习惯、兴趣意志、道德及个性形成等感情领域;从教师教课工作的评论看,既要评论教师的教课涵养、教课技术,又要评论教课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讲堂教课质量。
题干将教课评论等同与学生学业评论,减小了教课评论的内涵,故说法错误。
〔P321〕3、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悲观影响。
〔或:定势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此说法错误。
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惹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令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快速解决问题,这时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踊跃影响。
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那么会阻挡人采纳新方法,此时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悲观影响。
即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悲观作用也有踊跃作用,故说法错误。
〔P344〕4、德育过程即道德形成过程。
此说法错误。
德育过程与道德形成的过程是两个不一样的看法,他们既有差别,也有联系。
〔1〕思想道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道德自我展开的过程;德育过程那么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2〕思想道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样因素影响,包含自觉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教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318c1f61d15abe23482f4dc3.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56道第一章1.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就是广义的教育。
【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因此,题干描述的是狭义的教育而非广义的教育。
故该说法错误。
2.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推动作用,但也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社会发展对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形成制约。
故该说法错误。
3.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参考答案】此说法正确。
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
因此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故该说法正确。
4.一个国家的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定是同步的。
【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虽然会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但是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
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因此,一个国家的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一定是同步的。
故该说法错误。
5.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306e1fe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b.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问题解决不受情绪影响。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包括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知识经验与迁移、思维定势(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动机强度与情绪状态。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情绪对问题解决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1、过度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2、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故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2、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无目的的。
如果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就不能称为教育。
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育的继承性是每个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的关系。
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而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只能越来越多的认识并利用它;同时,任何文化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就决定了一定社会形态下的教育的思想、制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都是在继承与超越前一社会形态下的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
4、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教育的正向功能也称积极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负向功能也称消极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教育对人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但是,这种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关非所有的教育都能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1463ef2dee06eff9aef807ba.png)
(15) 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错误。 程序教学是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是个别化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16) 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错误。 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迁移,但并不一定是正迁移。可能是正迁 移,也可能是负迁移。
(17)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错误。 教育目的是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代表国家或社会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要求。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形成的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是教育目的在不同学校的具体化。
(28) 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错误。 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到底产生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 的性质以及其与正式群体的目标的一致程度。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对非正式群体要 正确引导。
(29)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错误。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本身有着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指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7)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均属于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三者是并列的关系 错误。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属于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三者使步步具体化的关 系,即课程标准使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8) 德智体劳等全面发展意味着均衡发展 错误。
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在不同方面的均衡发展,而是要求每一个人在德智体美等各个 方面都得到发展,并且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发展的程度不同。
(完整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及简答题
![(完整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及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dd44c562aeaad1f347933f26.png)
一、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参考答案】错误。
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在一个国家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是由政治决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
2.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越大。
【参考答案】正确。
要确保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知识经验是必不可少的。
知识经验是思维的原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3.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参考答案】错误。
新课程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同时也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4.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参考答案】错误。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关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部分。
5.德语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参考答案】正确。
德育途径主要包括直接的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育,直接的道德教学包括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
间接的道德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外的其他各科教学、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等一些教学形式。
所以,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认知策略有很多种,每一种策略都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参考答案】错误。
认知策略有很多种,每一种策略都有其适用的特定条件。
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及其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各种认知策略的适用性不尽相同。
2.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错误。
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如解决一般问题时,定势可能会起促进作用;而对特殊问题,定势很可能起阻碍作用。
3.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操作技能的学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正确。
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大全)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1cc98cd4afe04a1b071dea7.png)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驯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
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答案】正确。
理由:略。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答案】错误。
理由: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答案】错误。
理由: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是“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答案】正确。
理由: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7、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
【答案】错误。
理由: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8、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答案】正确。
理由: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9、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3fe7e64af5335a8102d220f0.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此说法错误。
虽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与以往的教育具有渊源关系,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同时,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同样政治经济制度下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有所不同;除此之外,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P232)2、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此说法错误。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又要评价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
题干将教学评价等同与学生学业评价,缩小了教学评价的内涵,故说法错误。
(P321)3、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或:定势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此说法错误。
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这时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
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方法,此时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消极影响。
即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故说法错误。
(P344)4、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此说法错误。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的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们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教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99题)
![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99题)](https://img.taocdn.com/s3/m/4a435d244b73f242336c5f4f.png)
辨析题75题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错误。
理由: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驯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
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答案】正确。
理由:略。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答案】错误理由: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答案】错误。
理由: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是“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答案】正确。
理由: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7、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
【答案】错误。
理由: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8、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答案】正确。
理由: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9、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
【答案】正确。
理由: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d493941c25c52cc58ad6be66.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并不一定都发生在学校内部。
而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所谓的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借机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该命题缺少一个前提条件,是错误的。
2)科学教育形成的标志是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参考答案:正确。
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将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
因此,他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3)制度化教育的最大特征是出现了学校。
参考答案:错误。
典型特征是建立了学校制度,即学制。
时间大约是19世纪下半期。
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左右,制度化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是学校,典型表征是建立了学制。
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的科学。
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事实只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对象,但不是全部对象。
5)学制是指教育制度。
参考答案:错误。
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校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
它发生在学校系统内部。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要的种种规范、规则、和规定的总和。
教育制度包括学制,但并不就是指学制。
因此是错误的。
6)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因为教育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7)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fe9de844c850ad02de80414e.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并不一定都发生在学校内部。
而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所谓的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借机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该命题缺少一个前提条件,是错误的。
2)科学教育形成的标志是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参考答案:正确。
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将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
因此,他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3)制度化教育的最大特征是出现了学校。
参考答案:错误。
典型特征是建立了学校制度,即学制。
时间大约是19世纪下半期。
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左右,制度化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是学校,典型表征是建立了学制。
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的科学。
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事实只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对象,但不是全部对象。
5)学制是指教育制度。
参考答案:错误。
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校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
它发生在学校系统内部。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要的种种规范、规则、和规定的总和。
教育制度包括学制,但并不就是指学制。
因此是错误的。
6)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因为教育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7)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此说法错误。
虽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与以往的教育具有渊源关系,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同时,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同样政治经济制度下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有所不同;除此之外,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P232)2、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此说法错误。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又要评价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
题干将教学评价等同与学生学业评价,缩小了教学评价的内涵,故说法错误。
(P321)3、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或:定势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此说法错误。
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这时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
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方法,此时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消极影响。
即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故说法错误。
(P344)4、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此说法错误。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的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们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教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5、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此说法错误。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或系统的。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故教育是有目的的影响人的活动。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失去这一属性的活动不能称之为教育。
(3)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自发的,只有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方可称之为教育,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P231)6、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此说法错误。
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除了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有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7、逆向迁移即负迁移。
此说法错误。
逆向迁移和负迁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逆向迁移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
(P253)8、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此说法错误。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素质、早起经验、教育与教学、社会实践和主观努力等几个要素。
在这几个因素中,遗传因素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但并不能由此而得出能力由遗传决定的结论。
第一,先天素质本身就不完全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有些是因胎儿期由于母体环境的各种变异的影响。
第二,同样的先天素质可能发展多种不同的能力,而良好的先天素质由于没有受到良好的培养和训练,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9、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此说法错误。
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10、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因此,学校德育与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一定要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此观点是错误的。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P422)1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此说法正确。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具体内容是: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低些。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P348)12、中学生上课时,一边看教材,一边听教师讲课,这是注意分散的表现。
此说法错误。
学生上课一边看教材一边听老师讲课的行为属于注意分配而非注意分散。
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纸箱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
(P338)13、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此说法错误。
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他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部分教育内容。
其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但不能够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P245)14、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此说法正确。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P295)15、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
此说法错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坚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
16、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此说法错误。
这体现的是德育的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由于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强,这就要求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P424)17、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家族的八代136名家族成员,发现其中50名男子成为音乐家,这是遗传决定的。
此说法错误,遗传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不能预订或决定人的发展。
真正决定人发展水平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P253)18、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
此说法错误。
做事先做人,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应该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
但这并不代表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德育。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主要体现在:教学是系统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P292)19、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是教师教得怎样。
此说法错误。
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除了教师教得怎么样,还有学生学得怎么样。
一堂好课的标准包括: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P298)20、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
此说法错误。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其中,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性,环境则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教育则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P253)21、由于教学活动以间接认识为主,因而直接经验相对来说可有可无。
此说法错误。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是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P294)22、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原因。
此说法错误。
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其中,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
道德意志是在道德情感的基础上,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一个人只有在产生了正确的道德情感的基础之上,才会以情感为指导产生强烈的道德意志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
因此,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而非道德意志。
(P410)23、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此说法正确。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在特定的时间内,人只能感受少量或少数刺激,而对其他事物只做模糊反映。
被选为知觉内容的事物称为对象,其他衬托对象的事物称为背景。
某事物一旦被选为知觉对象,就好像立即从背景中突现出来,被认识得更鲜明,更清晰。
(P334)24、一定条件下,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此说法正确。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
政治经济制度通过上述四个方面作用,直接决定了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
(P245)25、化学课上,教师给学生做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的实验,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学习的方法属于实验法。
此说法错误。
这种方法属于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运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