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 主题4 沧桑巨变踏上新征程——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转型 名师制作优质课件(20张)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
的艰难起步
汇报人:XX
20XX-01-25
• 近代中国转型背景与原因 • 近代化历程梳理 • 重要人物及其思想贡献 • 近代化过程中重大事件分析 • 近代化艰难起步表现与特点 • 总结:近代中国转型与近代化意义和
影响
01
近代中国转型背景与原因
西方冲击与民族危机
抗日战争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战争背景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全面抗战。
战争过程
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中国军民 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牺牲。
结果与影响
战争以中国胜利告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取得了胜利,中国的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05
近代化艰难起步表现与特点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
戊戌变法的影响
戊戌变法的内容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鼓励 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 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 播新思想。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 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
戊戌变法的背景
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康有 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发起戊 戌变法。
清末新政的内容
辛亥革命的影响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济文化发展
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状况
01
北洋政府实行军阀专制统治,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
安。
北洋政府时期的经济状况
02 民族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受到外国资本和本国封
孙中山等革命派领袖人物
孙中山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他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主 张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过渡时期的中国 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

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过渡时期的中国 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
此首山歌( )D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知识点归纳 新中国成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 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 政 治制度 治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政策,建国初 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

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

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创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制度,创造性的处理了哪些关系?有何意义?
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共产党与民 主党派的关系;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史论共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 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 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 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 设国家的新局面。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保证了祖国 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

政治史考点梳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 1)背景:《共同纲领》的规定;新中国经济建设大规 模展开
2)建立: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 3)性质:最高权力机关(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4)意义: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政治史考点梳理

高中历史高考专题复习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优秀教学PPT 人教版

高中历史高考专题复习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优秀教学PPT 人教版

3.“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1)1953~1957年,“一五”计划各项经济指标一般 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2)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主
要工业项目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 第__一__汽__车__制__造__厂_、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 (3)农业:按计划完成任务。 (4)交通运输业成就有新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 ___武__汉__长__江__大桥、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 (5)涌现出王崇伦、赵梦桃、李顺达等劳动模范。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的获取 和解读能力。从材料中“资本主义”“开始进 入社会主义社会”和时间“1956年”可断定是 三大改造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考点整合
一、“三反”“五反”运动
项目 原因 范围 内容
“三反”运动 政府一些工作人员蜕化变 质,出现贪污、浪费和官
僚主义三害 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
重工业,解决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问题
对点训练3 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 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
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
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 上海完成了( ) A.工商业改造 B.统购统销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
运动。三反运动教育了干部,抵制了资产阶级的 腐蚀。
②“五反”:在私营企业中开展“反行贿”“反偷 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_盗__骗__国__家__财__产_____” 和“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在工 商业中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守法经营教育。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归纳概括】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现代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现代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二轮专练】现代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巨龙腾飞的新起点—现代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新中国成立后,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独立自主登上国际外交舞台,彰显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型,现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沧桑巨变,成为东方巨龙腾飞的新起点。

1.政治上,人民新政权刚刚诞生,各种反动势力还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美国在国际上采取孤立中国的政策。

2.经济上,国民党政府留下的是一个贫穷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3.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还没有结束,国民党上百万军队在西南、华南诸地负隅顽抗。

美国不仅在军事上企图包围中国,还派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1.过渡时期的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段时间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不仅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还要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1)民主革命的任务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

新中国在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斗争中,有许多斗争就是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主要有: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没收官僚资本、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经济侵略势力等,都具有肃清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余的性质,属于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2)社会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任务是:在政治上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在经济上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建设(1)新中国成立和民主政治建设:①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②制度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法制建设: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时事专题01 沧桑巨变七十载、民族复兴铸辉煌-百年名校2020届中考二轮时事复习专题课件

时事专题01 沧桑巨变七十载、民族复兴铸辉煌-百年名校2020届中考二轮时事复习专题课件

2.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能否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 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对世界粮食生产造成了巨大压力。由此更突显农业在我 国的重要性。中国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0%人口,这不仅是世界农业史上的奇迹, 也是对世界的一大贡献,也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关于农业的考点有: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 同时,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涉及到耕地保护、水资源利 用、农业防灾减灾、农业科技等多项领域。近年来,各地区的特色农业成为农村发展 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复习时要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注意该地区的特色农业, 同时注意东北、华北等我国重要粮食产区的粮食生产条件和面临的问题。农业相关知 识在中考地理考查中往往综合性较强。
学农期间,某同学在学农日志上记下了自己的收获:“今天我了解了人口、耕地 与粮食的关系,太有收获了。在科普展厅,我看到了由中学生发明的新型柿子采摘 器,它应用了3D打印和VR技术,太神奇了!” (5)请结合日志,联系地理学习,说一说你的认识。(至少答出两方面)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技术的发展。日志中提到人口、耕地、粮食之间的关系,也提到 利用3D打印和VR技术发明的新型柿子采摘器,学生可以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技术应 用等方面写出自己的认识。
C.②④
D.③④
本组题考查阅读图文材料的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3题由材料可知,“在现代电子与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中
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该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4题图中显示我国在建主流芯片项目的投资比重较大的地
区在长江沿岸地带,包括武汉、无锡、南京、成都、上海等城市。5题考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中国
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 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如何处理与外部世 界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也将成为塑造中国作为一个全球性关键大国形象 的重要路径。“一带一路”体现了在当前背景下中国以大国姿势积极进外交理论 和实践创新的成果,体现大国担当。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过渡时期的中国优秀教学PPT 人教课标版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过渡时期的中国优秀教学PPT 人教课标版

政治史
《考试说明》
1949
1953
1954
1955
新中国成立, 政协制度的形 成,独立自主 的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提出
人大制度创 立,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 正式确立,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政治史考点梳理
政治史考点梳理
一、民主制度建设 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制度 1)形成原因:民主革命时期的并肩作战;中共需要监督 2)建立:1949年政协会议的召开 3)转变:1954年“人大”会议召 4)职能:开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5)性质:统一战线组织 6)发展:1956年,提出“八字方针”,发展到新阶
樱花有单樱和双樱,她们绽放时满树灿烂,清香扑鼻,单樱白的如雪如云,双樱色彩如火似霞。但是无论是单樱还是双樱,她们盛开的时间都不长,二十多天的光景,开的绚丽多彩、满树烂漫,落得星星瓣瓣,匆匆忙忙。 深秋还远,徐徐的风吹着,却也有了几分萧瑟,春天,不仅有满天飘飞的花儿,还有到处弥散着花的幽香。随着秋韵渐渐浓郁起来,院子里的花便盛开了,整个院子里香气四溢,溢漫着甜丝丝的味儿。金灿的花儿一串串、一撮撮,重重叠叠簇涌着点缀在茂密的绿叶之间,温温暖暖象极了一个个孩子的笑脸,仿佛是给这温暖的春天注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平等的外交关系
立自主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 势力和一切特权
奠定了与世界各国 建立平等互利外交 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 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 不致孤立
政治史考点梳理
4.主要成就:
时间
成就
意义
建国第一年
1953 1954
与17国建交、签订中苏 条约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
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 立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 外交问题的基本准则

专题6 近代中国的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6 近代中国的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从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 度,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影响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列强侵华的结果之一;使中国经济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的附庸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 业、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 告了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应对市场变化 D.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
C
【练真题】
(2021·广东·高考真题)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
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
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
买”。这说明当时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B.上海尚
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D.民族
失败原因
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变革 腐朽的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②国外环境:来自西方列强的阻饶 ③国内环境:洋务派缺乏统一的领导核 心,力量分散;内部顽固派盲目排外
民族资本主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企业产生,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
在中国民族工业中,轻重工业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当时重工业的大部分, 仍旧控制在帝国主义资本手中。中国民族工业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它多半 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这种情 况,就使民族工业脱离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深了对帝国主义 的依赖。中国民族工业不能和封建势力割断联系。例如棉纺织业,当时创 建纱厂的资本家中,有很多就是军阀官僚和地主,只有少数才是真正由工 业资本不断积累起来的。——摘编自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史稿第一卷》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项1主题4沧桑巨变踏上新征程课件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项1主题4沧桑巨变踏上新征程课件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虚实的含义,从广义说有多 种理解。如:详为实,略为虚;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当前 为实,过去、将来为虚;等等。狭义的虚实:“实”指实景,“虚”指虚景。所 谓实景,指写作时的真实情形;所谓虚景,指回忆中或想象中的景象,即回忆 景或想象景(包括梦境)。虚实结合,指现实景与想象景相互映衬,从而营造一种 境界,使诗人的情思得以充分抒发,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许多描写家国之思 与人生经历的作品常常运用这种手法。一般说来,诗人多是由景生情,而生想 象或回忆,故这类作品往往是先写“实”后写“虚”。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1.把握“虚实结合”手法,关键在于辨“虚”。一般而言,过去将来、梦 境仙境、联想想象均为虚。虚写一般有标志词,如“忆”“念”“想”,表假 设关系的连词“纵”等。
2.辨明关系,分析情感。把握“虚实关系”,如何由“实”而“虚”,又 如何由“虚”而“实”。虚实结合,可以使虚景与实景补充映衬、相得益彰, 可以加深作者的情感抒发。如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 里人”,前句为实写,后句为虚写,虚实对照,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 的无限同情。


阐 释
单元考点链接
典 型 例 题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虚

【配套K12】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项1主题4沧桑巨变踏上新征程

【配套K12】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项1主题4沧桑巨变踏上新征程

主题4| 沧桑巨变踏上新征程——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转型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1949~1956年)的变革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确立。

政治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经济上,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和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外交上,“一边倒”政策提出;社会风尚上,崇尚节俭、尊重劳动的社会风气形成。

这些既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也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深受苏联的影响。

高考对本主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一般与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斯大林模式相联系,要求学生全面认识计划经济体制的利弊得失。

分说——知识链接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环境和外交政策1.美苏“冷战”新中国成立时,美苏“冷战”对峙,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立,深刻影响了国际关系。

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执行敌视中国的外交政策。

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1)新中国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形成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彻底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维护了中国的民族独立。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淡化了外交关系中的意识形态色彩。

二、新中国政治体制的形成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以民主集中制为基本特点的新中国政治制度基本形成。

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2.政党制度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后,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要途径。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三、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1.社会主义工业化国民经济恢复后,1953年国家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2.三大改造的完成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新中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高考一轮复习二轮复习通史复习新中国过渡时期

高考一轮复习二轮复习通史复习新中国过渡时期
一、一条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两条基本线索:
1.1949-197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2.1978至今: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三、以现代化为主题,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阶段:
准备与启动 1.1949~1956 曲折与延误 2.1956~1976 重振与辉煌 3.1978年改革开放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制度:中共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阅读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和新中国外交的区别,从 中得到什么认识。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 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 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 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 信心。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 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只把它们的外交官当作外 侨来看待,享受法律的保护。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 它们对我们没有办法。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过渡时期
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

1966-1976:

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1976-1978:

两年徘徊时期
1978至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新时期
第一阶段:过渡时期(1949——195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
国际形势:_美__苏_冷战、两__极__对峙;帝国主义 敌__视__封__锁___中国;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基本内容:在国家统一的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高考一轮复习二轮复习通史复习新中国过渡时期

高考一轮复习二轮复习通史复习新中国过渡时期

阅读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和新中国外交的区别,从 中得到什么认识。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 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 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 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 信心。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 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只把它们的外交官当作外 侨来看待,享受法律的保护。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 它们对我们没有办法。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时间: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两个原则: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国务院 性质: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宪法 意义:P 92 • 巩固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 ; • 为社会主义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 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的愿望;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 2.(2013· 安徽文综)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 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 • 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 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 •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 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过 渡 时 期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方针:①“三大政 策”(一边倒/打扫干 净屋子再请客/另起 炉灶) ②与苏联等17国建交 2.1953年底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3.1954年日内瓦会议 (五大国之一) 4.1955年万隆亚非会 议求同存异

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从社会转型的角度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一、历史概况:(1)总体特征: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具体表现:政治: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民族独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确立政协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外交: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确立,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经济:1949-1952年,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收官僚资本,恢复发展私营工商业;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与工业化(一五计划)并举,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奠定工业化基础。

文化:中苏友好,苏联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

(3)中外联系: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两极格局形成;美国侵朝战争,敌视新中国;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二、概念解析:一化三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过渡时期总路线是简称为"一化三改"。

"一化"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既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

"一化"和"三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

因此,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第一个五年计划:指导思想是"把重点转到基本建设上来"。

安排总投资766.4亿元人民币。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27,4亿元,占总支出的55.8%;其它的339亿元占总支出的44.2%的投资中,还有相当大的部分用于基本建设所需的资源勘探、工程勘测、工程设计、器材储备等。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精品教案8: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精品教案8: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精品教案8: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内容:政治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确立了人民大会制;不断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经济上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一五计划完成。

思想文化上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

④科技成就上: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

通过对史实的把握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和成功。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本阶段处于过渡时期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五计划的开展,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步。

【教学重点和难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毛泽东思想【教学安排】四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教学过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之后,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2.意义:①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统一的道路,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②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二、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年1.主要措施及其作用:①继续解放全国领土。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大陆的全部解放,中国基本上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共31页文档

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共31页文档

1
0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 社会的沧桑巨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吁嗟身源自后名,于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END

XX届高考历史过渡时期单元复习教案

XX届高考历史过渡时期单元复习教案

XX届高考历史过渡时期单元复习教案012届高考历史过渡时期单元复习教案单元十四过渡时期(1949-1956)一、阶段特征:本单元讲述了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分为两个阶段,即1949年10月至1952年底,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阶段,1953年至1956年一化三改阶段。

(1)经济上——从多种经济并存到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①恢复经济阶段:采取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和民主改革生产改革等手段,到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空前好转;②三大改造: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③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任务超额完成,以东北重工业为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2)政治上——从多个阶级并存到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①新中国成立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新政协起到了临时权力机关作用。

《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②巩固政权:通过解放全国领土,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巩固了新生政权;③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3)外交上——从半殖民到大国姿态步入国际舞台:①新中国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宣告半殖民的结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②抗美援朝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③和苏联等多国建交,以大国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参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初步展现了大国外交的风范。

(4)近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步阶段:①经济上:一五计划的成就为初步社会主义工业奠定基础,初步形成国民经济的体系;②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建立,人大和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成就。

二、建国初对不同经济形式采取的不同措施,原因和效果.(1)对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没收;因为这是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是帝国主义反动派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将其转化为国营经济,国家控制了经济命脉,为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7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二、新中国政治体制的形成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以民主集中制为基本特点 的新中国政治制度基本形成。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我国的社 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2.政党制度 1954 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后,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的主要途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7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2.“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
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
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基于这种认识,新中国实行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7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感悟——针对训练
1.(2016·天津六校联考)《全球通史》中写道:“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 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 221 年……第二次发生于 1911 年……第三次在 1949 年……”这三次社会变革的共同影响是( )
A.都改变了社会的性质 B.旧的思想基础得以彻底摧毁 C.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D.变革带来了国家政权的变化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7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少 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7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三、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 1.社会主义工业化 国民经济恢复后,1953 年国家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 工业,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2.三大改造的完成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新中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 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7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总览——规律认识
1.新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借鉴了苏联的经验,这主要体现在三个 方面:第一、政治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借鉴了苏联的苏维埃体制;第二、 经济方面,计划经济体制借鉴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重点发展重工业; 第三、科技教育,大力发展军事科技,偏重理工科教育。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7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C [材料中三个时间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秦朝的统一、辛亥革命、新中 国的成立。辛亥革命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故 A 项错误;辛亥革命注 重政治革命,旧的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故 B 项错误;三个事件都推动了社 会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故 C 项正确;D 项仅仅局限 于政治上政权的改变,不够全面,故 D 项错误。]
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1)新中国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形成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彻底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维护了 中国的民族独立。 (2)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力发展与周边 国家的外交关系,淡化了外交关系中的意识形态色彩。
2.计划经济体制,是落后国家迅速实现工业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计 划经济也存在着众多的弊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就需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优化资源配置。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7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3.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这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产生了深刻影响。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7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B [根据材料中“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 的方向发展”可知,其是 1953~1956 年为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把生产资料私 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B 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 地改革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私有制,A 项错误。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的所有制形式都是公有制,C、D 两项错误。]
2017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主题 4| 沧桑巨变踏上新征程——新中国过渡时期的 社会转型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7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1949~1956 年)的变革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逐步确立。政治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经济上,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和 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外交上,“一边倒”政策提出;社会风尚上,崇尚节俭、尊 重劳动的社会风气形成。这些既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也说明新中国成 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深受苏联的影响。高考对本主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经济 领域,一般与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斯大林模式相联系,要求 学生全面认识计划经济体制的利弊得失。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7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3.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新中国逐渐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经济的 发展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7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与文艺方针 1.人民教育的奠基 1949 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成功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 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1956 年春,“双百”方针的提出,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7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分说——知识链接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环境和外交政策 1.美苏“冷战” 新中国成立时,美苏“冷战”对峙,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 立,深刻影响了国际关系。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执行敌视中国的外交政策。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7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7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五、社会生活的变迁 1.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1)特点:20 世纪 50~70 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 流。 (2)生活水平: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中国人 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 2.交通运输:“一五”计划期间,内地的交通运输业获得较大发展,加强 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