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问题与城市化战略的新选择
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
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一、引言新型城镇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以及面临的改革难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⒈经济增长推动作用:新型城镇化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增长动力,通过提高就业水平和消费能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与升级。
⒉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城市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可以促进资源的集中配置和优化分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⒊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新型城镇化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体系。
⒋推动农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可以促进农村产能升级和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⒌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城镇化可以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三、新型城镇化的改革难题⒈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城镇化需要建立健全的城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包括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
⒉城市规划和建设质量提升:城市规划和建设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和文化传承,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⒊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市化进程中,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是一个重要问题,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和改革。
⒋农民工问题: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问题是一个关键问题,包括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⒌资金来源和投融资机制:城镇化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和投融资机制,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
四、建议和措施⒈推进城市化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包括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
⒉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质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和文化传承。
⒊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和改革,提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⒋关注农民工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保障他们的权益和合法权益。
关于我国城市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作者简介] 于晓霞 ( , 女, 山东烟台人, 山西财经大学 政治经济 学专业 2 研究 1 9 7 7 -) 0 0 4级 研究生, 理论。
向: 社会主 义市场 经济
3 6
于晓霞
关于我国城市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动力。尽管已获得了不少成就, 但总体 而言, 城市 化水平还是落后于社会的发展, 仍明显低于世界平 均水平和同等工业化国家的水平, 第三产业增加值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 城市化与我国经济发 展水平和 就业结构 不相适应。其次, 地区差 异明 显, 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与中部、 西部形成明显的阶梯形状。此外, 我国的 城市化还与现代化严重脱节, 城市比较注重硬件设 施建设, 却轻视城市软件建设和城市管理, 在加快 城市化进程中, 重视城市人口量的增加而忽视质的 提高, 市民意识缺乏, 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欠缺, 环境 问题严重。 城市发展中的 “摊大饼” 现象严重, 土地利用率 较低。目前我国城市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并没有因 为经济的发展而改善, 不但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 城镇结构也不合理。 “大城市不大、 中城市不活、 小 城市不强、 小城镇不优” , 是城市结构不合理的生动 写照。中国城市趋同化较为严重, 城市形态、 产业 结构、 建设方式 “全国基本一个样” , 有的城市热衷 于搞 “形象工程” , 导致了土地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城市化是以劳动力的非农化为实质的, 城乡二 元结构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制度性难题。农 村人口进入城市, 本身遭遇到很多体制性问题, 加 上一些人有农民工抢城里人饭碗的错误观念, 这就 带来了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大量的农村剩余人口需 要转移的矛盾。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指出, 当前在城市化 发展的过程中, 一些地方存在着浮躁情绪, 造成了 种种失衡、 无序的现象。他将这些 “盲目症” 归纳了 八种, 并指出导致的三个后果: 资源的巨大浪费、 居 民生活质量的下降、 商务成本上升导致的竞争力丧 失。在城市发展上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规划, 才能遏 制盲目建 “国际大都市” 的冲动。城市建设必须做 到合理发展, 合理布局。 三、 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选择: 多元化战略选择 所谓城市化战略, 就是城市化采取什么样的发 展模式。有专家称,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化发展 战略是一个最摇摆不定、 也是教训最多的战略。总 体说来, 目前社会各界关于城市化战略的选择争论 不休, 大致有三种观点: 一是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模式, 主张重点发展大 城市, 以产生巨大的规模经济效应, 带动消费, 增加 就业机会, 促进经济的高度繁荣。在超大城市的发
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的前景与挑战
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的前景与挑战∙作者:巴曙松来源:《改革与战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国民财富水平的迅速提升都与方兴未艾的城市化浪潮息息相关。
展望未来10-20年,中国的城市化会继续进行,并且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还可能加速。
此外,城市化的推进还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转型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在应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的经济率先复苏,从增长动力上分析,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动力来源就是快速推进的城市化。
从发展趋势看,无论是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城市化都将是重要的主题之一。
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城市化问题不但直接决定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也有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划分,1958-1965年为城市化波动较大阶段,1966-1978年为城市化停滞发展阶段,1979-1991年为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8年为城市化稳定发展阶段。
从目前的趋势看,中国经济可能以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为契机,重新进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阶段。
一、城市化:现实与前景根据官方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总人口为13.21亿,其中城市人口5.93亿,城市化率达到44.9%。
从表面上看,对于人均GDP刚超过2500美元的人口大国而言,这一成就十分显著。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城市化率尚不足20%,这意味着在过去30年时间里,中国成功创造了3.8亿个城市居民。
据此,许多观察家认为,城市化水平的显著提高是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甚至进一步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步伐是世界上史无前例的宏伟现象。
然而,从跨国比较的视野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并不是那么耀眼,仍然有巨大的推进空间。
从城市规模来看,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的城市化速度似乎也有惊人的表现。
目前而言,中国已有660多个城市,包括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平均辖区人口125万人,另外还有374个县级市,辖区平均人口为15万,其中120个较大城市所创造的GDP总和占全国GDP总量的75%(世界银行,2007)。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现状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复杂过程。
改革开放近30年来。
中国城市化发展极为迅速,城镇人口比重已由1978年的18.6%提升到2005年的43.3%,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50%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但是,我国城市化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据世界发展报告统计资料,2000年,全世界城市化水平已达47%,中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一般都在50%以上,高收入国家为79%。
我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水平相差甚远。
二、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1,全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差距过大我国城市分布相对集中在东部地带,东中西三大地带呈现明显的梯度差异,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从城市数量看,2000年全国667个城市中,东、中、西部分别为300个、247个和120个,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4.98%、37.03%和17.99%。
与此同时,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比中、西部地区明显要快。
尤其是在沿海地区的珠三角、宁沪杭、京津唐等大城市群区域,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集聚了中国大量的财富、劳动力与高新技术,使沿海许多城市经济繁荣,市场活跃,生活水平提高,环境逐步改善,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中部地区正处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西部地区仍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2、生态环境恶化,资源问题严重城市中聚集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及人口,但由于工业的粗放型发展和人口的高度聚集,污染物的排放量激增,造成了大气污染、垃圾满城、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噪音不绝和光磁污染等各种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城市的生态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从水资源来看,随着城市大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大量增加,加之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了江河表面水的丰盈,超量和无度的开采又造成地下水的枯竭。
同时。
禁而不止的工业污染和污水的超标排放,致使江河湖泊和水源地以及地下水水质遭受严重污染,使得我国66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面临水资源问题,200多个城市水资源严重不足,有的城市被迫限量供水。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面貌不断改变。
然而,城市化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问题是城市过度拥挤。
由于人们纷纷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城市面临着人口过剩的困境。
拥挤的城市给交通、住房、环境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城市过度拥挤的问题。
一种对策是优化分布,发展中小城市。
当前大城市吸引力太强,人们纷纷涌向大城市工作和生活,导致大城市的压力越来越大。
通过发展中小城市,吸引部分人口流向这些城市,可以分散人口压力。
同时,发展中小城市也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其次,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另一个问题是资源匮乏。
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的土地、水、能源和其他资源,而这些资源不可再生且有限。
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会导致资源匮乏,给城市发展带来隐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合理的资源管理措施。
一种对策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需要砍伐森林、填埋湿地等,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保留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
再次,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第三个问题是社会失衡。
城市的迅速发展导致城市社会结构失衡,贫富分化严重,城乡差距扩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一种对策是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
城乡差距导致不少农民滞留在农村,生活条件无法提高。
通过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条件,鼓励农民进一步参与城市化进程,可以减少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综上所述,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着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优化分布,发展中小城市,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村现代化等对策,可以解决城市过度拥挤、资源匮乏和社会失衡等问题,为中国的城市化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推进,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环境污染等。
本篇文章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城市人口过度集中问题中国城市化发展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城市人口过度集中。
这种情况不仅使城市拥有了数量众多的人口,还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1. 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城市人口过度集中造成了城市交通拥堵,大量汽车在路上排放尾气,使得城市空气污染十分严重。
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会导致各种呼吸道疾病。
2. 资源短缺问题城市人口过度集中还会导致城市资源短缺,如供水、供电、供气等。
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对策:推进城市群发展为了解决城市人口过度集中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群发展的推进力度。
城市群的发展可以实现城市之间的分压,居民可以在城市群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居住地。
同时,城市群的发展还能够实现一体化发展,共同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三、城市规划不合理问题城市规划是城市化发展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但是一些城市规划不合理问题还是存在的。
1. 城市土地浪费问题城市规划不合理问题会导致城市土地的浪费。
例如,在一些城市中,为了建设高档住宅区而占用大量农田,这种情况严重浪费了城市资源。
2.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城市规划不合理还会导致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例如,在一些城市中,由于道路规划不合理,道路过于狭窄,交通流量大,道路拥堵状况日益严重。
对策: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政府应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加大对城市规划的审查力度,避免城市规划不合理问题的出现。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城市土地的保护力度,避免城市土地的浪费。
四、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城市交通拥堵是城市化发展中最让人头疼的问题之一,这种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1. 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不完善问题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不完善也是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问题和挑战随着世界各国不断向城市化迈进,城市已成为现代人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流动和社会变革等因素,使得中国城市化呈现出特殊的发展模式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一、土地资源短缺中国土地面积虽然较大,但耕地却十分宝贵,耕地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不到10%。
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用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城市化面临的巨大问题。
土地的供应短缺同时也带来了城市扩张带来的其他问题,如房价上涨、环境恶化、基础设施不足等。
因此,城市化的土地利用需要更加精细化和高效化。
城市规划需要更加注重优化土地利用和保护水源。
同时,政府需要更加注重保护农村土地资源,积极发展耕地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适合城市化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化建设的基础,然而在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城市化建设初期,大多数城市的基础建设处于薄弱状态,甚至存在缺陷。
基础设施的滞后带来的问题十分显著。
如交通拥堵、排水不畅、供电不足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针对这个问题,国家需要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并加强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的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的稳健发展。
三、城乡差距加剧城乡差距是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虽然城市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但是许多农民仍然生活在贫困和落后的农村中。
这样造成了的问题是,城市获取的资源使得城市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却比较低,农村地区人口相比城市地区则是落后的。
因此,解决城乡差距问题是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政府需要继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农民提供教育、医疗、住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城乡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四、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之一。
城市人口集中,经济活动频繁,各类废气、废水以及垃圾的排放日益严重,使得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环境污染成为城市化的一大挑战。
未来十年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与挑战
未来十年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与挑战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动到城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已有56.1%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而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增长。
未来十年,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将日益复杂和深刻。
一、城市化发展的趋势1.新型城镇化将成为发展重点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其主要特点是对人口、产业、环保、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协调和统筹。
新型城镇化将促进弱化区域经济和城乡差距,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推动城市和城市群发展,提高城市品质和公共服务质量。
2.大城市群将成为发展主阵地未来十年,大城市群将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核心引擎。
建设较大规模的城市群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推动经济发展,完善城市服务,满足民生需求。
3.城市规划不断创新未来十年,城市规划将不断创新,以顺应城市化发展的变革。
城市规划将加强当地产业布局、空间分配和人口管理,为城市化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服务和资源。
二、城市化发展的挑战1.户籍制度问题在当前的户籍制度下,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待遇存在明显差异,城市居民能够享有更多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而农村居民则不能享受到同等待遇。
这种不公平的社会制度使得农村居民更加不愿意流动到城市。
2.城市环境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增长,城市污染、环境污染和垃圾问题越来越严重。
因此,城市需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环保政策,以提高城市环保水平。
3.资源问题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所需的资源也越来越多。
面对比较贵重的资源,政府需要合理安排资源的利用和再分配,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能力。
4.公共服务问题未来十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共服务需求将越来越高,公共服务质量也将受到更多关注。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公共服务不同程度上滞后于城市化的速度和质量。
城市需要制订更加科学、完善的公共服务系统和政策,以逐步满足公共服务需求。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同名13848)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同名13848)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2年11月13日编者按: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始终以两倍于世界同期平均速度的步伐高速发展。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是否可以一直持续下去,明晰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走向、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入到加速发展的新时期。
但长期实施的城市化方针却严重阻碍了中国城市化向更高层次迈进。
我国当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背景链接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这必将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非均衡道路;是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非规整道路;是以抑制农村、农业、农民的经济利益来支持城市发展,导致不能兼顾效率和公平的非协调道路;是片面追求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而以生态环境损失为代价的非持续道路;是以生产要素的高投入,而不是投入少、产值高,依靠科技拉动经济增长的非集约道路。
传统的城市化存在着诸多弊端,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必须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关于《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该报告是由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担任主编,组织多名专家历时1年完成的研究成果。
这是继2009年之后专门研究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第四部年度报告。
城市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的非同步投资与消费失衡: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数,尤其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达到95%以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达到了8.7个百分点;而同期的消费贡献率只有45.4%,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点数只有4.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40.6%,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也出现了负值。
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及发展方向
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及发展方向【引言】当前,当今,城市化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也最有力的发展趋势之一。
然而,一个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也作为了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象征,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城市化发展也取得了很大进程。
然而,城市化进程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要得到较好的发展并非易事,所以需要一个较好的指导方针来作指导,不然就会陷入发展不合理的陷阱。
但是,在西方一些国家,城市化水平太高,以至于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
【关键词】:城市化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很长的道路,我国的城市化自1949年10.6%曲折的发展到1978年时为12%。
从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中国的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相应的城市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全面总结以前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智慧的中国人积极探索、创新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特别是从84年中国开放城市户籍管理制度,大量扶持乡镇企业及私营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90年代,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推进城市化进程,到20世纪末时中国的城市化已取得了较大发展,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36.2%。
这主要得意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各地普遍呈现出活跃现象,大中型城市迅速发展,形成了城市群、城市带、大城市圈,国家也大力加大了政策的扶持力度,把城市发展摆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8%左右。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虽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到20世纪中叶,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分别为:美国72%,英国87%,联邦德国79%,荷兰86%,加拿大77%,澳大利亚83%。
到现在简直就不值得一比了,不过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的城市化起步较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及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城市化
6、城市化与犯罪率的问题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与此同时,城市犯罪率也迅速增长。据统计,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增长至3倍左右。而刑事犯罪立 案数增长至10倍左右,刑事案件立案率增长了7.48倍。城 市化率平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意味着刑事犯罪立案数 增加17.7万起。
• 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国情决定了大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容量 是有限的,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势必要面向广大的小城镇分流, 这也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进程。但从目前小城镇发展的态势 上看,存在许多问题。如何从合理布局小城镇空间结构,适度调 整行政区划,加快小城镇的人口及经济聚集,加强城乡联系,采 取创新的小城镇规划实施措施等提高小城镇规模,从完善基础设 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入手提高小城镇质量,增强小城镇功能。这是 我国城市化发 2015
71182 73111 74916 77116
52.60% 53.73% 54.77% 56.10%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 80年代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我国城市化是由政府推动 的,利用国家计划拨款的资金,发展工业、建设城镇。这种由政 府发动的城市化被称为“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在重工业优先发 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一方面通过工农业产品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压制了农业的发展,使大量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另一方面 由于重工业对劳动力的排斥作用,城市有限的就业机会只能被城 市新增人口占用,不能有效地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此外,为 了保证工业化的顺利推进,政府通过强有力的制度构筑起各种限 制城乡人口流动的屏障,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是导致我 国城市化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
住房紧张
3、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 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对生态和环境造成了很多破坏, 带来了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有:水污染、空气污染、
中国特色城市化战略道路的选择之我见
代 芳宇
( 中南民族 大学, 湖北 武汉 4 0 7) 3 04 【 摘 要】指 出了中国特 色城市化战略道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并提 出了相应 的对策。
【 关键 词 】城 市化 ; 市化 问题 ; 市化 战略 城 城
一
、
中国城 市 化 进程 中面 临 的主 要 问题
不公、 责任不清、 法制欠缺、 有效性不高等局面 , 朝体系完整、 制 理方式 , 中国城市过去和现在一直实行 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体
再次是社会保障制度 。 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 度健全 、 我 公平共享的方向发展。在城 市管理方面, 要切实转变管 此外是城市管理制度。中国长期以来未能建立起高效 的城 制,改革这种管理体制使之 受到来 自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制
19  ̄ 20 我 国城 市人 口年 均增 长 率 (% 4 ) 显 低 于 90 06 3~ % 明
一
功 能 , 先 发 展 围绕 大 中城 市 的小 城 市 。 优
2 .根据城市 区域的不同状况科 学合理的选择战略道路
新 型 城 市 化道 路 是 以新 的 发 展理 念 对 城 市 化 进程 、速 度 、
还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也低于中低收入 国家的平均水平。
低
水平、 市场化程度在 东、 西部地区和南、 中、 北方之 间的差异, 各 合。新型城市化道路是建立 在多元城市化发展模式基础之上
3 .城市 的规模不 足、 基础设施水平和城市资 源利用率较 区域在城市化发展 目标 与模 式选择上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相 结 中国的现实情况表 明规模较大的城市 ,生产效 率比较 高,
,
首 先 是 户籍 管理 制 度 。现 行 的 二元 制 户 籍管 理 制度 人 为 地 管理 体 制 和 暂 住 登 记 制 度 ,逐 步 实现 城 乡 统 一 的 户 籍 管 理 机 造 成 城 乡之 间 的 对 立 , 不适 应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 , 为 、 制 ; 已 成 其二, 创造新的劳动就业机制, 改变 岗位不足和矫 治就业不 延缓 城 市 化进 程 的 重要 因素 。 平 等 , 大发 展 第 三 产 业 , 范 流 动 人 口的劳 动 力 市场 , 护 劳 加 规 维 其 次 是就 业制 度 。 一 , 估 了 失业 率 , 符 合 中 国的 实 际 动 者 的 合 法权 益 ; 第 低 不 其三 , 调 流 动人 口 、 市 农 民工 与 市 民 的 关 协 城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与展望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与展望摘要:城市化这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战略,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研究的热点。
本文剖析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负面现象,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城市化耕地保护城中村城市生态环境景观识别性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革命的伴生现象,一般是指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流动和集聚;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成为社会前进的主要基地;以及城市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的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
所谓“化”即转变,彻底地转变。
人口城市化了,农民变成了城市居民,农村式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也发生相应变化;其它如土地制度、适用的法律法规等也会变化。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就,城市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方面仍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不足,下面即就相关的问题做一些具体的分析,并希望能提出一些有利于今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一)城市化发展中的耕地保护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要兴建大量的基础设施,公共建筑和工矿企业,必然会导致建筑生活用地的扩张,征用农民耕地。
对于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又十分有限的地区来讲,耕地保护是城市化不得不面对的首要问题。
在一些城市化发展不成熟的地区,大量盲目扩大占地规模、乱占耕地的问题已经出现。
农民通过出让自己的现有耕地获得了短期的收益,可是却面临着长期的失业。
或者由于对土壤的污染,使得部分土地荒废。
于是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因“种地无田,就业无岗,社保无证”涌入大城市而转化为城市贫民,为城市的和谐运转带来一定的压力,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
针对农村而言,青壮的大量流出,也会使农村丧失活力。
但是,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不能不发展。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发展城市与保护耕地之间的关系。
中国城市化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城市化现状与趋势分析近年来,中国城市化一直处于加速发展状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乡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也变得更加活跃。
本文将从城市化现状和趋势两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城市化现状分析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3.9%。
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1990年代这个时期,中国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了1990年的26.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城市化进程加速,许多沿海城市成为经济改革和开放的窗口。
同时,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水平得到快速提高。
第二阶段: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末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化率迅速提升。
1996年起,国家开始实施“9+1”大城市群战略,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我国城市化率从1990年的26.4%迅速上升到了2010年的49.7%。
城市人口也从1.4亿增加到2.2亿,年均增长率为2.8%。
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近十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呈现加速趋势。
随着新型城镇化政策的提出,城市发展新模式开始形成。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1年底,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9.13亿,城镇化率达到63.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城市化趋势分析城市化对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
未来,随着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将呈现以下趋势:1、城市群的发展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城市聚集效应将进一步加强,城市群现象将日益普遍。
未来,我国的城市化趋势将主要表现为城市化过程向以城市群为重点的区域发展。
城市群的形成将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2、城市化水平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城市化现阶段侧重于城市数量,但未来城市的规模和数量可能会减少,而城市化的质量和效益将更加重要。
新中国城市化:历程、问题与展望
新中国城市化:历程、问题与展望张超【摘要】新中国城市化经过围绕工业化建设生产型城市(1949-1978年)、城市体制改革拉动(1979-1990年)、城市外部扩张和内部重组加速(1991-1999年)3个阶段后,进入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化主要存在失地农民、生态环境、资源和城市发展均衡4个重大问题;未来城市化的新布局主要体现在深度城市化、低碳生态城市、组团城市群以及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方面.微观上要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劳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制度性障碍,改革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中观上要解决好资源环境问题,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宏观上要统筹城乡发展,以大带小,构建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机制,促进城市群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期刊名称】《西部论坛》【年(卷),期】2010(020)004【总页数】8页(P73-80)【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均衡发展;城乡统筹;失地农民;低碳生态城市;城市群;小城镇【作者】张超【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成都,611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1.1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不仅在改变着中国,也在改变着世界,因此,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把握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演进回顾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化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学术界对此做出了大量总结。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 Ray M.Northam(1975)[1]的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把城市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
应当指出,S型城市化发展理论作为基于西方城市化进程的经验规律符合城市化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正常发展过程,有助于理解现实的城市化差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并不具有普适性,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城市化任务艰巨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方案中国是当前世界上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统计,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了60%左右。
然而,这一迅猛的城市化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中国城市化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平衡发展、城市拥堵、住房问题以及生态环境恶化。
不平衡发展是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核心之一。
大城市拥有更好的经济资源和就业机会,因此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而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则面临严重的人口外流。
这导致资源严重不均衡,大城市面临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则失去了发展机会,形成了一种城乡二元结构。
城市拥堵是中国城市化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车辆数量的快速增加和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各大城市的道路交通拥堵严重。
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住房问题也是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痛点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涌入城市,但供应不足的住房资源使得房价居高不下。
许多居民难以负担得起住房,尤其是年轻人和低收入者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困扰。
最后,中国城市化还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得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水源、空气质量、生态环境等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化进程中的工业化和汽车尾气排放等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解决方案。
首先,要推动协同发展,避免大城市过度集聚。
政府可以推动中小城市建设,吸引人才和资金进入,同时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就业机会,从而实现城市间的平衡发展。
其次,要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交通建设的投入,提升公共交通能力,发展绿色出行方式,鼓励非机动交通,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针对住房问题,政府应该加强住房供应,并推动房地产市场稳定。
通过建设租赁住房、保障性住房等方式,为广大居民提供多样化和可负担的住房选择。
最后,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要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推动绿色发展,鼓励企业进行环保技术创新,并增加投入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主要特点与问题及如何实现城市化
4.沿海地区出现了若干个城市密集区
•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 模及其影响的范围大大扩大,大城市对周边地区广大农 村的带动作用增强,乡村地区城市化进城也有很大的提 高。城市由单体扩张进入到群体发展阶段,出现了若干 个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密集区。如京津唐、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辽宁省中部等
城镇人口数 (万人)
71182 73111 74916 77116
城镇人口比重 (%)
52.60% 53.73% 54.77% 56.10%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 80年代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我国城市化是由政府推动 的,利用国家计划拨款的资金,发展工业、建设城镇。这种由政 府发动的城市化被称为“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在重工业优先发 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一方面通过工农业产品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压制了农业的发展,使大量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另一方面 由于重工业对劳动力的排斥作用,城市有限的就业机会只能被城 市新增人口占用,不能有效地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此外,为 了保证工业化的顺利推进,政府通过强有力的制度构筑起各种限 制城乡人口流动的屏障,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是导致我 国城市化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
1978—2015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数量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 年份 城镇人口数 城镇人口比重
•
(万人) (%)
• 2008 62186 46.60%
• 2010 66558 49.68%
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问题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问题与未来发展的趋势【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我国城市化发展特点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虽然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遭遇了这样那样的阻碍,但是由于我国的整体目标明确,所以前景一片大好。
【关键词】城市化城镇人口增长率城市化问题发展趋势【论点】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与地域空间的变化。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发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提高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达到和谐发展。
【正文分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我国的城市化逐渐走出了自身的特色。
但是我国城市化的滞后给中国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
我国城市化发展特点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城市化稳步持续发展,速度加快。
在1950~1980年间,我国城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平均增长速度只有0.13%,远低于同期的世界平均速度0.36%,而近十年我国的城市化速度远远快于世界。
不过,与国外相比,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人口数量却很大。
2.城市化发展的区域重点发生了转移。
解放以后,我国沿海地区的城镇人口在全国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八十年代,则成上升趋势,增长的重点转移到了沿海省和一些内地重点建设省份。
3.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率大幅度回升。
在六七十年代我国大城市的人口实际增长率很低,低于全部城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和全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到了八十年代,全国各地城市人口增加均加快,而大城市尤为明显,虽增长率仍低于平均水平,但是增长指数较六七十年代相比是最高的。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陈斌超(陇东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甘肃省庆阳市邮编:745000)摘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市发展较快,但其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如城市化水平低、质量差,城市开放过热,城市化区域不平衡,城镇贫困人口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均,农民工、留守儿童、老人不断增加,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
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措施,如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调整城市化发展战略;协调区域间的发展;解决城市贫困、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分配制度;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大力保护环境、改善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等。
关键词:城市化;面临问题;措施“城市化是指第二、三产业在城镇聚集,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
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由贫穷走向繁荣的必经之路,在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化、农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知识经济导致了城市化,城市化也反过来促进了他们的发展。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类得到了许多好处:经济成果喜人、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繁荣……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是每个国家都避免不了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城市化中,许多问题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显现出来了。
1 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 城市化水平低、质量差、城市开发过热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以前(即1978年以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缓慢,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速度很快,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由于我国城市化起步较晚,人口基数过大,现代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我国城市化水平还是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图 1——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整理城市化质量较差,城市数量在不断增加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大城市在城市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偏低,中小城市所占比重较大,难以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及要求。
中国城镇化的战略选择及其实施路径
中国城镇化的战略选择及其实施路径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化已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城市化不仅是中国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现已进入全面推进城市化的新阶段。
这一阶段的城镇化发展需要更加精准的战略选择以及实施路径。
一、战略选择城市化的战略选择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城市规划的战略选择。
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应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应充分利用现代生态理念,发展低碳经济,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
发展能源、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使城市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所需。
城市规划的战略选择应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
城市是人们活动的场所,城市建设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要提高城市规划的人民性和现代化水平,合理设置城市用地、交通道路等,建立高品质的生态人居环境。
二、实施路径城镇化实施路径包括政策导向、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等。
政策导向是城镇化实施路径的“第一步”。
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化规划,针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推动城市化的规划、管理和建设,已成为目前全面推进城市化的重要政策措施。
要坚持“政府引导、多元主体、市场激发、公众参与”的原则,提高城市化质量,让城市化更具有前瞻性、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感。
城市规划是城镇化实施路径的“第二步”。
科学、严格的规划是城镇化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建立科学、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城市规划师和城市设计师队伍,提高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的智力支撑水平,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保障。
城市建设是城镇化实施路径的“第三步”。
城镇化建设需要增加投资,但要全面考虑建设成本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
建设城市也需要综合考虑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和舒适。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高质量的建筑设计和施工。
结论:城市化已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化问题与城市化战略的新选择摘要:小城镇的道路并非是适合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选择,根据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提高、完善大城市与积极发展中小城市相结合,促进区域城市化的发展,有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才是中国城市化战略的新选择。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化问题;城市化战略城市化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和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而且城市化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解决农村劳动力出路的有效办法。
至2000年底,我国共有城市668座,城市人口4.56亿,城市化率达到了36.9%。
根据世界多数国家城市化发展规律,中国已经进入了从30%到70% 的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但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亦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地区性差异明显、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长与城镇容量间的矛盾突出等。
实践证明:积极发展小城镇并非是适合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选择,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也应将重点放在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上,放在提高城市质量和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上来。
因此,根据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提高、完善大城市与积极发展中小城市相结合,促进区域城市化的发展,促进建制镇适当集中,有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才是中国城市化战略的新选择。
一、中国城市化进程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始于建国,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步伐非常缓慢。
1949~1978年近30年的时间里,我国实行的是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城市化的发展模式是政府发动和包办型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广大农村和众多农民被游离于工业化的进程之外,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不能进入城市化的进程,这就使我国城市化水平仅仅从建国初的10.6%、136个建制市增加到1978年底的17.9%、193个建制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化的发展模式是以市场导向的改革进程中新出现的由民间力量或社区组织发动并得到政府认可或支持的自下而上的城市化。
这期间城乡之间的壁垒被逐渐打破,各种生产要素开始在城乡之间跨地区流动。
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崛起,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摆脱了土地和农业的束缚,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初步形成了以特大城市为中心,大中城市为骨干,小城市为纽带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尽管如此,但是由于中国工业化刚刚起步,城市化水平与世界水准仍有较大的差距。
可见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处于由初期起步阶段向中期加速发展阶段转换的时期,伴随着国家工业化和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的发展也必将与世界性潮流接轨,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因此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道路新战略显得至关重要。
二、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进入到加速发展的新时期。
但长期实施的城市化方针却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化向更高层次的迈进。
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地区性差异明显、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长与城镇容量间的矛盾突出等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 城市化水平较低按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到200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36.06%,这个指标,不仅低于世界上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也与自身工业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
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已近50%,发达地区国家为75%,发展中国家也在40%。
4我国的城市化水平除了受制于工业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外,还要受到体制、政策与形势等的影响。
实践证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市场推动,而不在于政府的行政推动。
城市的核心是“市”,城市化的核心是“市场化”。
然而目前的城市化进程中依然强调政府去“抓”,而没有真正依靠市场来“育”。
所以中国的城市化要变“政府推动”为“市场推动”,要打开城门,让市场去调节,降低城市发展的非市场成本。
国际经验也说明,城市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城市化的推进器。
2. 城市化地区性差异明显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分布相对集中在东部地带,东中西三带呈现明显的梯度差异,在城市化发展上亦呈现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从城市数目看,东部地区城市数目增长快。
与此同时,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比中、西部地区明显要快,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中部地区正处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西部地区仍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3.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建国以来,中国一直走的是一条在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控制城市发展的道路,使得中国的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
究其原因,除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因素外,更为重要的是经济体制和政府政策的影响。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分隔政策极阻碍了城市化的发展。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滞后,已经制约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在建国后直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大量的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仍然落后于工业化进程,城市化滞后的结果不仅使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而且还引发了诸如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小城镇发展无序化、生态环境恶化等“农村病”的产生。
这是一种违背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城市化模式。
4. 农村剩余劳动力增长与城镇容量间的矛盾突出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劳动力过剩,就业不足问题在一段较长时间仍将困扰着我国。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的减缓,吸纳数量呈减少的态势。
与此同时,由于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使企业中富裕职工显性化,城镇部失业人口与待业人员日益增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任务十分严峻。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水平提高,城市对劳动力需求增长幅度相对减缓,城市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三、中国城市化战略的新选择中国的城市化战略,具体而深刻地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不应局限于“大城市战略、中等城市战略和小城市战略”的争论,而应根据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坚持提高、完善大城市与积极发展中小城市相结合,促进区域城市化的发展,促进建制镇适当集中,有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1. 提高和完善大城市提高、完善大城市,促进建制镇适当集中,应该成为新时期中国城市发展方针的重要容。
我国虽然疆土辽阔,但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巨大,发展大城市意义重大。
在中国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中,应适当加快大城市的发展。
中外城市发展史证明,大城市有着难以替代的规模效益、聚集效应和辐射功能。
大城市、特大城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除了有比中小城市高得多的经济效益外,大城市的高度发展,即是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及其质量的需要。
此外,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也要求我们必须将大城市,特别是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和大都市带的发展置于优先地位。
通过这种高效率的集聚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布局模式,在大幅度提高我国经济运行和产业布局效率的同时,还可以促进知识和信息的创新活动。
实践证明,同中小城市相比,大城市就业潜力巨大、对城市人口增长贡献率大、容纳农民的成本相对较低、比小城镇节约土地,在资金、人才、信息、交通、市场、管理、效率等方面都具有更大的优势。
这是大城市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超前增长的主要原因。
2. 积极发展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在我国的城镇体系中处于中间环节,起到了联系大城市和小城镇的作用;中小城市点多面广,承上启下,联系广泛,规模适中,具有大城市的优点,城市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具有一定规模;在住房、交通等方面不像大城市那么紧,生产力水平及文化科技基础又比小城镇优越。
因此,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对缓解大城市人口和承载压力及促进小城镇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小城市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中小城市处于城市规模结构金字塔的中部,上联大城市,下联小城镇,人口、经济、空间三者之间的矛盾比较少,是县域及县域以上的区域中心,具有大城市和小城镇不可替代的功能。
中小城市不仅在数量上占我国城市90%以上,而且也成为了吸纳城镇人口的主体;中小城市的产业基础具有一定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备,能够实现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已形成所在区域的工商业中心;中小城市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流向地;中小城市是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力量;24但是由于中小城市存在要素集聚能力较弱、建设资金相对短缺、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监管不力等特点,在现阶段需要加强监控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使中小城市,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3. 促进区域城市化发展长期以来,由于相同或相似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城市与其腹地以及其它相关的城市、乡村共同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整体。
因此,城市化的研究不能仅及于大城市本身,而必须十分地关注大城市所在的区域的社会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研究城市化只以大城市和乡村为基本分析单位的现象,从而使城市化发展及其效能上升到区域社会发展的高度。
城市的集聚效应不仅在于城市的规模,更重要的在于城市的区域联系。
加强中心城市的改造与扩展,建立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
如此才能最终实现中国城市化的目标。
注释:1 淑玲等:论城市化的基本规律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2 参见《中国统计年鉴(1999)》,:中国统计,19993 士谋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问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54 资料来源:《世界发展报告2000——2001》,中国财政经济,20015 钱再见:新世纪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战略选择,教学与研究,2001.116 转引自二勋:试论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17 参见陆大道等:《1999年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商务印书馆,2000,第113页8 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年鉴2001》,:中国统计,20019 王茂林:新中国城市经济50年,:经济管理,200010 转引自文强:关于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思考,南方经济,2001.811 钱再见:新世纪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战略选择,教学与研究,2001.1112 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概论,:科技大学,198313 润田:现代人文地理学,:大学,199214 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分布及其结构预测,经济地理,199015 许学强、朱剑如:现代城市地理学,:中国建筑工业,198816 平量: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理论的反思,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17 冷静: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现实选择——兼论中小城市的城市化问题,社会科学,2002.318 建云:中国的城市化道路选择,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219 平量: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理论的反思,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20 士谋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问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521 王骏:关于中国城市化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22 冷静: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现实选择——兼论中小城市的城市化问题,社会科学,2002.323 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经济支持与制度创新,:商务印书馆,200124 冷静: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现实选择——兼论中小城市的城市化问题,社会科学,2002.325 冷静: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现实选择——兼论中小城市的城市化问题,社会科学,2002.326 参见王旭:《大都市区化:本世纪美国城市发展的主导趋势》,载《美国研究》,1998.427 文强:关于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思考,南方经济,2001.8推进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目前,中国伴随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城市化的发展也进入一个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