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学生心灵,协力营造和谐校园 德育论文

合集下载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随着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留守儿童这个社会群体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工作而长时间不与孩子在一起生活的儿童。

他们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安全、心理、学习等方面的困扰。

构建和谐校园,关爱留守儿童,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爱留守儿童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开生活,容易感到孤单、无助,加上外面的诱惑众多,容易被一些不良行为所影响。

如果能够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关爱和帮助,他们就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迷失方向,走上正轨。

关爱留守儿童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没有父母的关注和指导,往往在学习上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如果能够在校园中为他们提供额外的辅导和关心,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就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

关爱留守儿童能够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

长期的孤独和无助容易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

如果能够给他们提供温暖的关怀和安慰,帮助他们调整好心理状态,就能够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能够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留守儿童的存在往往给学校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容易导致学校的治安问题,影响学校的安全环境和和谐氛围。

如果能够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关爱和帮助,帮助他们融入学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能够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了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学校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团队,由专业人员负责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和帮助。

学校可以增加留守儿童的课外辅导活动,提供额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关于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留守儿童的问题,增强关爱意识。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关爱和帮助,才能够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以德治校,努力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以德治校,努力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以德治校,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造就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代国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重视学生管理工作,不断探索学生管理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实现以“德育为先”、“多育并举”的全面素质教育。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培养严于律己,踏实做人,勤奋做事的作风。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素质为基础,包括:1.加强主人翁意识及公民意识教育,培养遵守社会公德,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学生;2.加强情感教育,培养有爱心、善于沟通,具有合作能力的学生;3.加强环保意识、卫生意识教育,培养具有良好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的学生;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具有良好心态,身心健康的学生;5.加强职业道德意识、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教育,培养自立自强、爱岗敬业的优秀学生。

一、以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基础,使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学生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建立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完善有效的工作制度,包括行政职能科室岗位责任及工作制度、班主任岗位责任及工作制度、任课教师岗位职责及工作制度,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学生干部、学生评优奖励制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学生干部队伍管理制度,学生会、团委会工作等制度。

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奖惩机制。

定期研究工作,部署任务,落实措施,检查评估。

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学生管理职能科室及班主任队伍建设。

现代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赋予了学生管理工作新的挑战及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传统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学生管理职能科室及班主任工作应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由单纯管理型向终合服务型转化。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时间在外打工,或者因离婚、疾病等原因导致家庭不得不分开,孩子在家乡留守的儿童。

他们的成长环境非常特殊,缺乏家庭的关爱和照顾,往往面临各种问题和困难。

在学校中,留守儿童也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以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健康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需要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学校是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校园氛围对他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关注,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老师们可以多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和心理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和辅导。

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合作,帮助留守儿童融入集体,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家校合作共同努力。

家庭是留守儿童最原始的情感支持和依靠,家长的关心和陪伴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沟通和联系,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参加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向家长们介绍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难,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家长则可以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构建和谐校园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

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宣传和关注,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项目,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健康成长。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照顾。

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乏家庭关爱和照顾,往往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缓解因心理问题带来的学习困难和生活压力。

家长也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关爱留守学生,构建和谐校园

关爱留守学生,构建和谐校园

关爱留守学生,构建和谐校园随着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许多年轻人远走他乡去打工;又随着城市生活成本的上升,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形成了“留守学生”。

这些留守的监护人一般精力较差、思维也跟不上学生的教育,同时又有溺爱和偏爱孩子的倾向,忽视了其心理健康等的教育;而“留守学生”也容易因为家庭教育和管理不完善,形成习惯差、学习差等问题,这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祖国未来的培养和和谐社会的发展。

和谐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享受,本着对学生的关心和对社会的负责,小学教育也要关注这一群体,让其更加健康、向上、积极,培养其良好的人格和身心素质。

因此,本文的提出如何多措施共同提升留守学生的身心素质,构建和谐校园这一有较强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对小学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从实际的经验出发,认为留守学生的教育要着重养成其良好的习惯,抓好其身心教育,并提升其学习能力。

同时小学生有小学生的特点,他们接触面窄,容易受引导,而且其较难以接受很抽象的内容,因此要结合其特点,寻求一些较为可行的方案和措施,这样才能够让教育有的放矢,让教育真正从扎实基础和培养素质出发。

一、从教育内容和方式出发,加强学校软硬件的投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小学教育要关注留守学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搭建有效的服务和沟通平台,组建合适的学生组织,创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通过改变其潜意识而提升教育的持久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让其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首先,在硬件投入上,学校可以申请经费建立新型的服务平台,建立学生活动中心,让留守学生有体育运动、文化娱乐活动的器材和场地等,并可以设立亲情电话,条件允许下可以完善学校现有的机房等,建好网站,提供学生和家长通话视频的设施,为学生、家长和学校提供互动的平台。

另外,如果可能,也可以建立一些寄宿服务平台,通过有效配置学校的教学资源,合理加大投入以推动寄宿设施的建设,制定一些优惠措施,鼓励留守学生留校。

留守儿童德育教育论文

留守儿童德育教育论文

留守儿童德育教育论文概要:润物无声,德育如清风般进入留守儿童的心灵是一门“必修课”,同时也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门艺术。

良好的德育有利于留守儿童在远离家长的时候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班主任在这场“攻坚战”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起主力军作用。

班主任要不断更新观念,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做一个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人。

当留守儿童的家长们没有在孩子的教育中及时到位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从教育方法与管理方式着手,让留守学生“离亲人不离爱”。

以下是我个人的实践体会。

一、以德施教,身正为范《礼记》有言:“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作为一名教师,笔者深深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教育使命。

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留守儿童的父母通常在其还处于塑造三观的时候就远离家门,出外谋生。

这个时候,教师便充当了“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在传授孩子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树立其正确的三观。

但教师首先自己要有正确的三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为人师表。

因此,笔者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坚定立德树人的信念,以身作则,教书育人。

二、关注个体,及时解惑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而且其表现通常不明显,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因为长时间的留守而潜移默化的。

这就需要身边的人细心观察,才能发现。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内心世界孤僻,孤独无助,存在自闭倾向。

在这类儿童中,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难以融入班集体。

2.过于自卑,关怀缺失而缺乏自信。

有的甚至会自暴自弃,成绩一落千丈。

3.逆反心理严重,不服从管教。

对别人的批评不接受,反而会敌视他人。

笔者曾经教过的一名叫做“小森”的留守儿童,父母出外工作只剩他和奶奶二人在家,因为隔代交流的阻碍,他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意和同学交流,碰到问题也不请教他人。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以及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压力,许多家庭不得不选择父母其中一方外出打工或者出国务工,这导致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指的是因为父母工作原因,长时间无法陪伴在身边的儿童。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社会应该关注他们的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留守儿童面临着情感上的困扰。

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开,留守儿童无法获得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心理上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

根据心理学研究,家庭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而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怀,容易导致其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社会应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情感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留守儿童在学习和成长上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由于长期亲情的缺失和家庭教育的不足,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常常得不到父母的指导和督促,更容易落后于他人。

而且,在留守儿童的家庭中,经济条件往往有限,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教育机会,这也进一步限制了留守儿童的发展。

社会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获得良好的教育。

留守儿童在生活上也面临着许多隐患。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监督和照顾,留守儿童容易走向社会的边缘,受到不良影响。

他们可能面临着早恋、堕落和犯罪等问题,增加了社会治安的隐患。

社会应该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和管理,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避免他们走向不良的道路。

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是一个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关爱和支持的学校环境。

学校应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定期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和生活状况。

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辅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注和帮助。

学校可以与社会各界协力合作,提供就业机会和技能培训,帮助留守儿童的父母获得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改善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

关爱留守儿童,创建和谐校园

关爱留守儿童,创建和谐校园

关爱留守儿童,创建和谐校园玉碗镇中心完小赵福乾留守儿童——这个特定时代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成为人们备受关注的焦点。

近些年来,由于新闻媒体的公开透明,越来越多的关于留守儿童被侵犯的案例被人们所熟知,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问题也成了大家倍加关注的问题。

我所在的玉碗镇中心完小是一所山村小学,由于经济不发达,众多的青壮年都选择了外出务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从而把年幼的孩子交给父母或亲戚照管,学校里的学生有50%都是留守儿童,这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而且他们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说到留守儿童,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是我曾经遇到过的一个学生——张XX。

那是四五年前,我在镇中心完小教食宿班,也是教学副校长。

刚接到这个班时,就从其他老师和同学的口中得知他的大名,是一个爱惹是生非的主儿。

没过多久,我就领教了他的风采,有一天晚上,几个同学在宿舍疯,不知谁把他的枕头丢在了其他同学的床上,当晚他也没有去找。

第二天早上,他在另一个同学的床上找到了他的枕头,可他无论如何也不要了,说人家给他弄脏了,要人家赔。

那个初来乍到的孩子不敢惹他,只好私自回去找家长。

当他听说那个学生回去找家长后,怕被学校知道事情后处理他,竟然从其他同学口中打探到那个学生家长的电话,然后打电话威胁家长——如果把这件事告诉学校或者老师,见着他的孩子就打一次。

学校知道这件事后,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他也放弃了要人家买新枕头来赔他的想法。

可好景不长,过了一段时间,学校发放贫困学生生活补助费,本来发的是250元,可他告诉家长说只有50元,并且向他的家长索要生活费。

家长在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批评了他。

可他野性不改,在一天晚上快要上晚自习时,竟然一个人悄悄的溜了,去向不明。

在与家长进行紧急沟通后,我们组织学校的老师在镇上搜索,最终在一个私人家找到了他,他当时还正在悠闲地打着游戏。

对于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违反纪律,我们要求家长领回家进行一个星期的思想教育。

呵护留守儿童的心灵论文

呵护留守儿童的心灵论文

呵护留守儿童的心灵论文呵护留守儿童的心灵留守儿童是指那些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生活等原因,无法陪伴在身边的儿童。

这些儿童面临着许多心理和生活上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呵护他们的心灵,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提供关爱、教育支持和社区互助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呵护留守儿童的心灵。

一、提供关爱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缺乏家庭温暖和父母的关爱是他们最大的困扰之一。

因此,我们应该尽力提供关爱,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首先,学校可以承担起重要的角色,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支持和指导。

学校可以设立留守儿童关爱小组,由专门的辅导员负责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并提供心理疏导。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其次,社区应该积极参与,组织志愿者队伍定期探望留守儿童。

志愿者可以为他们提供陪伴、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并为他们做心理咨询。

此外,社区还可以开设各种兴趣班,如音乐、舞蹈、绘画等,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

二、教育支持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注和指导,教育方面常常存在困难。

我们应该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学校可以设立特殊辅导小组,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教育。

该小组由专门的教师组成,针对每个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制定具体的教育计划,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学校可以与其他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

尽管他们无法经常陪伴在身边,但他们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孩子保持沟通,并为他们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

三、社区互助建立一个互助的社区环境,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护。

社区可以发挥辅导员和志愿者的作用,定期组织座谈会、家长学校等活动,提供儿童教育辅导和家庭教育指导。

此外,社区还可以建立招聘信息、家政服务等平台,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留守儿童德育论文关爱留守儿童德育论文

留守儿童德育论文关爱留守儿童德育论文

留守儿童德育论文关爱留守儿童德育论文关爱留守儿童德育论文一(1)心理健康问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和父母的关心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留守儿童由于生活在特殊的成长环境中,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沟通,更容易产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产生于人际比较。

留守儿童经常看到其他学生在父母的陪伴下夜以继日,有的人关心爱护,但他们却没有,相反,难免会感到沮丧和自卑,不喜欢说话,不爱与人交往,自卑内向。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第二个是反转。

留守儿童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

他们比其他孩子更敏感。

他们更有可能抗拒老师和监护人的管教。

他们总是觉得有人在欺负他们,让他们感到沮丧。

这种消极情绪容易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遵守正确的纪律,面对老师和监护人。

第三,任性。

任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的一种心理特征,当别人盲目地满足自己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时。

这主要是由于祖父母的监护人不知道如何处理孙辈的需要和过分溺爱。

(2)道德行为问题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无法照顾孩子。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他们的孩子有强烈的负罪感。

因此,他们用“金钱+物质”的方式来弥补缺少孩子的家庭。

孩子很容易滋生休闲、厌工、拜金主义等思想,形成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人生观。

他们只知道单向接受爱,不知道去爱,对家庭成员、老师、邻居和朋友漠不关心,缺乏社会责任感。

此外,由于监护人年龄较大或忙于农业工作,精力有限,他们给留守儿童更多的物质和精神关怀,破坏更多的道德和指导较少的教育。

他们无暇顾及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也很难与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

这是放手。

这样一个长期缺乏有效的约束,一些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的自然自由放任,缺乏必要的自律和意识、道德意志薄弱、接触一些不好的青少年,形成一些坏习惯,如吸烟,喝酒,赌博,沉迷于互联网,有些人甚至违反了法律。

爱心撑起留守儿童天空,开创和谐德育新天地论文

爱心撑起留守儿童天空,开创和谐德育新天地论文

爱心撑起留守儿童的天空,开创和谐德育新天地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也随之出现不少情况。

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留守学生”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有的放任自流,有的流向社会,有的受到侵害,有的监护不力,留守学生的现状令人忧虑。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不容忽视的话题,他们的不良情绪、情感的形成已不单纯是家庭教育的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为此,对“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已成了教师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基层的教育工作者,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留守学生”采取了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策略,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

现将个人的一点思考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首先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为留守学生构建心灵家园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一个团结、和谐、和睦的班集体,是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这样的集体对于“留守学生”来说会使他们“亲属缺乏”的心理得到补偿。

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为了加强与留守学生的联系,时刻关注留守学生的成长,及时帮助其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困难问题,教师要以班级为核心,摸清留守学生的数量,了解他们的状况,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档案内容应包括留守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姓名、详细地址、留守原因、家长联系电话、监护人等。

2、实行“代理家长”制为使“留守学生”完成学业,健康成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应担任“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全面负责“留守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特别是要给予留守学生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亲情关怀,让他们体会到亲情,体验到关爱,体现出做人的尊严,克服逆反心理,以便将注意力集中到做人和学习上。

3、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是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锻炼意志,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展现自我、认识自我、张扬个性,培养信心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针对班级留守学生的特点,采用日记、随笔、谈话等形式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跟踪教育,与他们对话,解决其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和困惑。

关爱留守儿童,创设和谐校园

关爱留守儿童,创设和谐校园

关爱留守儿童,创设和谐校园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家庭和父母的关爱,容易慢慢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

为了让留守儿童愉快地学习、生活,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校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作为XX小学的老师们大家也深切地感到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必须更多地关注留守儿童,尊重“留守儿童”的意愿,细心呵护“留守儿童”的自尊,热心点化“留守儿童”寂寞的心灵,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关爱的氛围。

我们要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对他们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在学习上给予耐心细致地辅导。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使他们享受到同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形成健全的人格,让每一个留守儿童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能感受到一种温暖,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德育论文关爱留守儿童

德育论文关爱留守儿童

德育论文关爱留守儿童德育论文关爱留守儿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孩子寄养在农村,这些孩子通常被称为留守儿童。

他们在农村成长,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的关爱。

针对这一群体,我们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为他们提供温暖与关爱。

一、认识留守儿童的现状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等亲属外出务工、经商等原因,长期生活在农村寄宿在亲友家或在家自行照料的儿童。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超过6100万,这一庞大的数字引起了广泛关注。

留守儿童在物质上存在匮乏,常常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健康的饮食和适当的关爱。

这些现实的问题使得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生理等方面的问题。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与德育需求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常常面临着孤独、无助、焦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他们缺乏亲情关怀,无法得到及时的安慰和支持。

因此,针对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亲情关爱支撑系统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通过定期开展亲情关怀活动,鼓励学生与父母保持联系,增强亲子沟通和情感交流。

同时,加强与留守儿童家庭的合作,组织家长进校园活动,加强对留守家庭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教育孩子。

2. 培养自信心与合作精神留守儿童常常在照顾自己和解决问题时缺乏自信心和独立性。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团队活动和集体游戏,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自身的自信心和团队意识。

同时,教师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3. 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留守儿童常常容易产生情绪失调和焦虑等问题。

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情绪管理教育,培养他们正确表达情感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会积极调节自己的情绪。

同时,鼓励留守儿童通过音乐、绘画、写作等艺术形式来发泄情感,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调控能力。

三、针对留守儿童的德育措施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提供一系列的德育措施,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留守儿童论文(5篇范文)

留守儿童论文(5篇范文)

留守儿童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留守儿童论文留守儿童论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留守儿童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留守儿童论文1摘要: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时期的特殊群体,使学校的教育和教学遇到严峻地挑战。

让我们用师爱弥补父爱和母爱,关心留守儿童心里安全;把学校安全教育与家庭、社会紧密连接,加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让留守儿童获得健康、愉快地成长,有利于满足个体素质发展需求,稳定农村家庭幸福,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丰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时期的特殊群体,由于受亲情关爱缺失,家庭教育缺乏,在安全方面存在较大的隐患。

从溺水事故和交通事故频发、心理健康失衡等角度,对“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进行分析。

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留守儿童使学校的教育和教学遇到严峻地挑战。

我对班级中22名“留守儿童”作了调查:这些孩子大多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守着,首先隔代的亲情关系,使得监护者在养育和管教方面过分溺爱,缺少必要的限制,从而容易让这些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

其次他们因大多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较低的人,对安全重视不够,或者没有安全意识,很少进行安全教育。

当孩子有违纪现象时,有少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包容和支持,这样,纵容一些孩子养成了不听话、打架、上网、逃学、撒谎等坏习惯,不利于孩子安全、健康成长。

面对这些现状,我们是这样做的:一、用师爱弥补父爱和母爱,关心留守儿童心里安全。

留守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然而,从他们平时的成长日记里,我看到了他们因为家庭的缺少关爱,心里存在着迷茫。

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

寂寞的心理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

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

关注“留守”学生 创建和谐校园

关注“留守”学生  创建和谐校园

关注“留守”学生创建和谐校园摘要: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学生负责。

留守学生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导致其“亲情饥渴”,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现了偏差。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专门场所,又是塑造人格的地方,理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留守学生亲情饥渴矫正和谐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

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学生至少在4390万以上。

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学生在当地学生总数中所占比例达18-22%,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所占比例还要更高,以我校电子一班为例,班内共有42名学生,其中父母在外多年打工者有15名,比例高达35%。

1 留守学生不良心理现状留守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父母外出打工后,与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学生“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根据对电子一班15名学生两个学期的跟踪研究,具体心理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缺乏信仰,主观盲从。

他们不愿接受正面教育,一提理想就反感,因而出现不明事理、不辩真假,学习盲从,在个人追求中一旦出现偏差,便心灰意冷,痛苦失望,自暴自弃等。

压抑与自卑。

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在人际交往、家庭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易产生压抑。

自卑,精神上委靡不振,情绪上消极低落,失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挫败感强。

关注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_小学作文

关注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_小学作文

关注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关注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感谢您的阅读!一、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当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西方的许多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都传入了我国,西方一些享乐主义、金钱万能、个人无政府主义等不良的思想也伴随而来,教师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引导学生,通过班会、思想品德等课程对学生进行正面思想教育,一旦发现学生染上不良的习气,应帮助学生认识其危害,及早改正。

同时通过星期一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能从各方面获取正确的信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引导学生分辨是非好坏,渗透美德教育当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如书籍、电视、各类报刊杂志、多媒体等,一方面他们的知识面相对而言会比较广,另一方面他们受到的诱惑也会比较多。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都对他们有重大影响。

首先,从家庭来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因而教师要与学生家长经常联系,尽力做到学校、家庭教育一致,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对学生获取到的知识,教师要对学生作出正确的引导,尤其是在社会影响这一区域,多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法纪教育,正确的是非观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比如安排学生观看一些法制节目,一些教育影片,学习一些先进个人的先进事迹,有条件的话可以请有关的专家来学校进行演讲等,从而让学生加强自我监督能力,明辨是非黑白,能对所得到的知识有选择性的接受,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当今,多数学生都是在"蜜罐"中成长的。

从某一方面来说,他们心理的承受力都较弱,因而教师要适当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要他们有承受失败的勇气,有坚强的毅力和斗志来面对失败。

让他们知道失败并不可怕,每一次的失败都是每一次成功的起点,同时教师对学生要细心观察,适时开导。

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夕就能完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留守学生心灵,协力营造和谐校园德育论文关注留守学生心灵,协力营造和谐校园——桐城市第七中学留守学生工作例谈周遵峰(桐城市第七中学团委书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户籍藩篱以及分省出题的高考模式,使得农村留守青少年队伍越来越庞大,全国妇联党组书记黄晴宜2007年12月19日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表示,中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数量目前已超过4000万。

全国妇联在2008年2月27日的农村留守儿童调查发布会上公布,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

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越来越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视。

我校地处农村集镇,据我校2009年10月留守学生调查表统计,本年度我校有学生2068人,父母至少有一方在外打工有 1325 人,留守学生近两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在班级比例有增加之势,由两年前的10%—20%左右至现在的25%—45%左右,父母一方打工尤其是父亲在外打工已经占30%—40%左右,本年度每个教学班基本都有一半以上的比例父母至少有一方在外地打工,最高的班级甚至已占到80%左右,父母双方在外打工的,高二学生父母比例较大,高三学生父母比例较小,尤其下学期,母亲陪读现象较突出。

父母双方在外的留守学生以“隔代型”为主,但近两年,“自管型”比例有直线增加的迹象。

从政教处处理违纪纪录看,2009年度上学期共发生重大违纪事件9起,受纪律处分共38人,其中有8人重大违纪两次,留守学生为35起,同时高一学生违纪比例占70%以上。

从政教处值周纪录看,一般违纪2009年度上学期为97起,留守学生为82起,从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分析看,在每班学习评价居后二十名的学生中,留守学生一般占到90%以上,父母双方都外出的比一方外出的在这部分学生中占的比例要大的多, 同时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不如其他父母在身边的学生。

政教处、团委利用心理咨询室平台,针对留守学生问题突出的实际,就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进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探索:一、密切家校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学校开学伊始,即建全做实档案资料,通过学生简明登记表,摸清学生家庭基本状况,随即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具体细化为父母双方打工、一方打工、单亲几种类型,同时登记父母打工具体地址、联系方式、代理监护人姓名、具体地址、联系方式,要求班主任每月必须和直接监护人至少沟通一次,起始年级更侧重于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家长引导,高二侧重于学习心理的家长引导,高三侧重于高考期望值与学生自身努力能达到的水准的家长引导。

同时要求班主任,家长变更联系方式要及时登记,动态掌握相关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及时与家长保持沟通联系,更有的放矢地加强学校管理。

二、建立同伴互助制度,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正如有论者指出:留守儿童由于其家庭环境的改变形成了以下人格特点:一是乐群性低 ,对人或事物比较冷淡 ,性格孤僻;二是情绪不稳定 ,易心烦意乱 ,三是自卑拘谨 ,冷漠寡言;四是交往困难、独立性差、圆滑世故 ,少年老成;五是抑郁压抑 ,忧虑不安;六是冲动任性 ,自制力差;七是紧张焦虑 ,心神不定。

(王东宇 ,王丽芬.《影响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心理科学》) .的确,留守学生心理不稳定因素远远超过非留守学生,但留守学生同样也有非留守学生的优点,懂事、吃苦、有耐力、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视野相对开阔。

每年他们走到各地的机会要比非留守学生要多得多,而且父母带回来外面的信息,对学生影响更大,因此,本课题组尝试,利用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兴趣,从而树立留守学生的自信心。

如每年寒暑假前,要求班主任下一年度的第一次班会课,由留守学生主讲,重点是各地的地图、城市特色介绍、体现风俗人情的当地土特产的图片实物,记忆最深刻的事,经过一假期的酝酿,当这些学生带来的各地风光旖旎的图片、新奇别致的手工艺品时,其他学生会投来惊奇羡慕的目光,尤其是让这些学生讲述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的趣闻、当地的风土人情,野闻逸事,常能让全班学生兴趣备增,笑声不断,既让全班学生了解到了全国各地人们的日常生活、风土人情、历史传统,开拓了眼界,增强学习的动力;又让留守学生获得关注,增强自信心自豪感。

从事后学生周记这块,以及校刊投稿稿件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学期第一次班会给学生整体留下的深刻印象。

其二,通过心理咨询室对高一年级学习状况调查得知,高一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了问题,留守学生选择的第一求助对象是同伴,比例为60.9%;第二为父母比例为20.7%;选择老师的比例为巧14.1%;选择亲戚的比例为4.3%。

非留守学生的第一求助对象也为同伴,比例为44.8%;第二是父母,比例为35.1%;选择老师的比例为18.5%;选择亲戚的比例为 1.6%。

数据显示,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更愿意从同伴中获取支持的力量,更信任同伴的信息传递。

因此,在实际纪律处理中,政教处有意识借助心理咨询室平台,从高一年级有意识运用同伴互助的方式帮助教育违纪学生,首先,心理咨询建立特殊学生记录表,重点跟踪,其次,要求相关班主任提供详细资料,如班级表现、交往对象、性格特点,结合新课改合作学习精神,在开学一个月后对结成帮扶小组,从寝室和座位给予一定的倾斜,有意识让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交叉,同时班会课做大力宣传,做到小组成员小组内尽可能既有男生也有女生;有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也有包括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人数限制在3~6人。

往往特殊学生很难融洽地进入小组,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细致地工作,让这些同学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加以改正;同时让其他学生去正确认识别人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去宽容和帮助其他同时,而课题成员及时分班深入,帮助有特殊学生的小组成员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和目标,涉及到学习习惯和行为纪律具体要求。

实践表明,同伴的提醒和帮助往往能够成为部分行为不良学生度过难关的关键所在。

如高一(9)班章某,单亲,独子,父亲因壮年失偶,性格易冲动,极其宠爱,常偏袒,小学阶段违纪,父亲打过小学老师,中学违纪,砸过校长办公室门窗,因此,此学生养成骄纵蛮横、行为易偏激的特点,开学刚开始,因为座位调整,与班主任发生冲突,又因篮球场碰撞事件,拆下桌椅背,用纸裹着,在教学楼追打别班学生,引起班级纠纷,父亲因经济原因在外打工,虽为此事回来,但父亲态度不理性,胡搅蛮缠,一度让政教处工作陷入被动,后通过与其相识的局外人从常识角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接受学校处理,平息此事件。

事后,心理咨询室与班主任配合,尝试发现该学生的闪光点,如智力好,义气、爱面子、不愿和成绩差的学生交往、乐意接受表扬……,尝试为他建立朋友圈,强化他的小组意识,与此小组其他同学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同伴帮助与监督,从行为规范、学习方法、处人处事之道上加以引导,对他个性充分理解和尊重,本学期违纪频率大为下降。

当然小组互助制度,同样还存在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部分小组原本优秀的学生由于自身自觉性不高,自我约束能力不够,反而出现不良习气相互影响,部分小组甚至出现明显的退步现象;也有个别小组刚成立之时,热情较高,制定目标也比较积极,但难以持续。

如何大面积推广,并保持质量,是我们课题组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三、有意识利用陪读家长资源,强化留守学生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普遍发展,家长们的文化素养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多年的打工生涯,让他们迫切需要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学校周边不同程度地出现专职陪读家长的现象。

政教处通过出门证的管理,在与学生家长签订出门证协议过程中,总结归纳出这样几种类型:1、为高三学生服务,父母担心学生体质不够好,难以应付高三高强度的复习迎考工作,同时为弥补多年成长不在身边的缺憾,母亲从打工地返乡,在学校周边租房,以孩子的日常生活料理为主,同时兼职打点零工,因本校位于手工业发达的制刷强镇,本镇制刷业占全国销量的60%以上,所以打零工的机会比较多。

这部分家长多以高三家长为主;2、家居偏远山区,父母双方在外打工,不放心老人与孩子,干脆举家搬迁到本集镇,或买房或租房,老人主要以照顾孙辈生活为主;本部分各年级都较普遍,以高一居多;3、由于孩子长期离开父母照顾,养成诸多不良习惯,或是青春期叛逆严重,在校多调皮不听管教,父母担心学坏,将来不可收拾,因此,父母一方不得不选择在校外附近租房陪读,多以专职为主,常与校方联系,具体介入日常管理,加以督促;以高一居多。

本校发放出门证453份,通过面签约谈,第三类情况约占45%左右。

针对留守学生日渐增多,管理难度日渐增大的现实,课题组成员建议,政教处用足用好陪读家长资源,因此,本学期政教处进行了以下几点工作:其一、以班级为单位,建立陪读家长联系表,同时召开陪读家长联谊会,让家长之间互相熟悉,彼此了解互相孩子的特点,互相监督,及时交换相关学生动向信息,尤其是双休日孩子的去向,堵住学生撒谎隐瞒家长的盲区。

同时,让家长理解校方管理的难处,做到彼此体谅,相互配合,引导学生正常平稳度过青春期逆反这一阶段。

其二、政教处在每学期的班会课的安排上,要求班主任适时请经历丰富、有口才的家长来班级做座谈,祖辈重在谈两个年代的差异,告诫学生要珍惜当今优越的读书生活环境,父辈重在谈大城市生活的不易,通过家长的亲身经历的演讲,让学生理解生活艰辛,理解父母在外的无奈,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这种形式的班会课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其三、在组织学校大型德育活动中,积极邀请陪读家长参加。

上学期,我校大型德育活动“感恩励志”专题教育活动中,有几大环节请陪读家长参与,如每周五下午活动课的全校性的才艺展示;邀请家长观看,全校性的学生演讲比赛,邀请家长旁听;最为感人的是青年演说家杨青松老师做感恩教育演讲,让家长和自己的孩子坐在一起聆听,杨老师演讲重在以情感人,从自己谈起,父母的辛劳,自己打拼的不易,谈及普天下父母对孩子的期待,通过音乐、声调变换的渲染,唤起学生对父母付出的回忆、感激,高潮处全场一片哭声,处处可见两代人相拥而泣感人场景,这场教育事后反应热烈,从班主任反馈及校刊特辑上可以看出,学生明显懂事,学会体谅父母,与家长激烈对抗的场景要少很多。

这种活动密切了家校联系,对调皮难以管教的学生身上有积极正向的作用。

政教处、团委立足本校实际,针对留守学生不断增加的现状,不断尝试调整,在学校刚性管理的要求中,积极主动应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学情的变化,做到以人为本,帮助学生平稳理性渡过青春逆反期,营造积极健康的心态应对学习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