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教案
小学语文24-教案设计.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小学语文24-教案设计.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a908c32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9.png)
小学语文24-教案设计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一、教学目标•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和应对策略•提高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理解和解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解读非连续性文本三、教学准备•教师:教案、教材、黑板、多媒体设备等•学生:教材、笔记本、铅笔等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引入新知•提问:你们在日常阅读中是否遇到过非连续性文本?你们都有哪些阅读的体验?•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阐述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义和特点。
3.分析非连续性文本•教师示范阅读一段非连续性文本,然后与学生共同分析其中的难点和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非连续性文本中的线索和关联词语,理解文章间的联系。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篇非连续性文本,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找出文本的重点和主旨。
•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5.合作阅读•将学生分成合作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非连续性文本,共同阅读和解读。
•学生讨论文本的逻辑结构和语言特点,理解文本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6.展示和总结•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文本,并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讨论•教师与学生们共同讨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和理解方法,鼓励学生们积极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六、拓展延伸•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自主选择和阅读一段非连续性文本,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七、作业布置•布置学生继续阅读一段非连续性文本,并按照教师给定的思考问题撰写一篇读后感。
八、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以上是一个针对小学语文24-教案设计的示例文档,主题为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教案
![非连续性文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9e24c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d.png)
中考复习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题型。
3、掌握各种文体的常见考点4、学会综合运用。
重难点:掌握各种题型,能按照答题步骤完整规范答题。
教学过程:【预习交流】一、导入:同学们,近两年的南通中考出现了一种新的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对于这样一个陌生而新鲜的名词,同学们了解多少呢?(提问)接着提问预习作业3明确:“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除了文字外,它还是由数据表格、图画、图解文字、说明书、广告、地图、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每一题非连续性文本会有一个主题,其中的文字材料就是我们熟悉的各种文体。
(总之,说明了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一)明确考纲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二)明确常考题型:1.文本类文本类的材料往往考查我们的信息筛选能力、概括能力。
例;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歌词的主要内容。
(14年南通中考题)【A】《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门前老树长新芽/院儿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她/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2.图表类(1)表格转换文字题(14年南通中考题)人一生的时间表(以平均年龄72岁计算)(2)漫画转换文字题(15年南通中考题)漫画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3.说明文、议论文常见考点的考查(专项复习时重点复习)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等论证方法、论证思路等表达方式例(1)、指出材料C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4年南通中考题)(2)、比较材料A与材料C画线句主要表达方式及效果的不同。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四单元-教案-非连续性文本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四单元-教案-非连续性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824b8b1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b.png)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熟练运用阅读技巧读懂非连续性文本文字材料。
2、学习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材料主要内容。
包括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观点句等)、关键词(对象、陈述侧重点、关联词等)。
二、教学过程(一)非连续性文本文字类材料阅读技法点拨(新方案P83)第一步抓标题、出处标题和出处隐含的信息十分丰富,有时点明主旨、观点,有时交代写作对象、围绕话题等。
这些信息对于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材料的对象和每一则的侧重点有一定帮助。
第二步抓语段中心,把握这则材料的的内容要点和关键信息。
①勾画每一段的中心句、关键句,如新闻或调查报告的陈述对象及事件,人物的态度、表现和看法,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等。
②有的单则材料包含好几个段落,快速抓住每一段的中心句,有利于把握段落主要内容或信息要点。
第三步理清行文思路,明确段落之间和段落内部的逻辑关系勾画每一段的关键词,如关联词:表概括、顺序、解说、举例的词。
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以及段落内部的逻辑关系。
第四步比较材料异同非连续性文本通常是围绕同一话题或者同一对象选择几则材料,这几则材料的角度、侧重点等方面是不同的,阅读时要注意这几则材料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求同存异或求同辩异,命题人常常以此为切入点来命题。
(二)以《新方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为例,熟练掌握这类材料的阅读技巧。
学习任务一:第一步抓标题、出处这些信息对于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材料的对象和每一则的侧重点,比较材料异同有一定帮助。
学习任务二:阅读材料一,把握其内容要点。
(1)学习要求:1、快速浏览找出城市病的原因2、勾画关键词。
(2)学生展示:(3)答案示例:规模效应与聚集效应学习任务三:阅读材料二、三,把握其内容要点。
(1)学习要求:1、快速浏览找出城市病的原因2、勾画关键词(2)学生展示:(3)答案示例:公共交通的使用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城市建设方向偏离学习任务四:阅读材料四,把握其内容要点。
(1)学习要求:1、如何解决城市病2、勾画关键词(2)学生展示(3)答案示例:大力建设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合理改善人口分布不均城市建设以人为本优化产业结构设立城市副中心(三)学以致用:请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fe11e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a.png)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
课程内容将围绕精选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如图表、列表、目录等进行。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基本特点,如信息的碎片化、跳读等。
2. 培养学生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能够迅速定位关键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非连续性文本获取完整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4. 培养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2. 学生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对关键信息的快速定位和准确理解。
3. 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材: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 PPT课件:用于展示非连续性文本的实例和阅读策略。
3. 阅读材料:包括图表、列表、目录等非连续性文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实例,引起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兴趣。
2. 讲解:介绍非连续性文本的基本特点,让学生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
3. 实践:让学生阅读一些非连续性文本,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
4. 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讨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难点和解决策略。
5. 总结: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进行总结,强调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 副策略与技巧3. 正文:- 非连续性文本的基本特点-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实践-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讨论-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总结作业设计1. 让学生选择一个非连续性文本进行阅读,并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日记,记录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是否充分讲解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教案pdf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教案pdf](https://img.taocdn.com/s3/m/d45f8cc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f.png)
03 创设情境
通过模拟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将学生带入文 本所描述的场景中,增强他们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整合文本的内容
01
02
03
梳理文本结构
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篇章 结构,识别主题句、支撑 句等关键信息,帮助他们 建立对文本的整体理解。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
通过简短的视频、图片或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 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明确目标
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能力 和情感等方面的目标。
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阅读文本
让学生独立阅读文本,了解文本的 主要内容和结构。
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通过快速浏览和略读等方 式,整体感知文本的主题、情感和 语言风格等。
03
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
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及特 点
非连续性文本在日常生活 和工作中的应用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 和技巧
教学目标与要求
让学生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 和特点,掌握相关的阅读方法和
技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处理 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
确性
引导学生关注非连续性文本在日 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学
常见类型与示例
常见类型
非连续性文本的类型多样,包括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数据表格、流程图、示 意图、广告、地图、漫画等。
示例
一张地铁线路图是非连续性文本的一个例子。它通过图形和符号展示了地铁线路的走向、站点 位置以及换乘信息,方便乘客快速了解地铁网络并规划出行路线。
阅读方法与技巧
• 阅读方法: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首先要明确阅读目的,然后浏览全文,了解文本的大致内 容和结构。接着,根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寻找关键信息,如数据、时间、地点等。最后, 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自己的理解。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d4a287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8.png)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能够:1. 熟悉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及特点;2. 掌握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策略;3. 提高分析和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4. 练习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找到关键信息的技巧。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 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义和类型;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策略;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技巧的练习。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课话题,例如:“你们在阅读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一些文本中有些信息不连续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你们的阅读策略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非连续性文本的局限和挑战。
步骤二:引入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15分钟)通过示例文本向学生介绍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并简要解释几种常见非连续性文本的类型,例如:对话、广告、公告等。
步骤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20分钟)介绍学生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可以采取的一些策略,例如:先读整体了解大意,再回归关键信息的查找,通过上下文推断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策略在不同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中的应用。
步骤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技巧的练习(30分钟)提供一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的策略和技巧找出关键信息,并整理成连贯的理解。
同步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要求学生对文本中可能存在的隐含信息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步骤五:巩固与总结(1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在阅读和理解非连续性文本时的策略和技巧,并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引导他们讨论如何将这些策略和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阅读中。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阅读理解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篇非连续性文本进行阅读,并用所学的策略解读文本中的信息。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运用多种策略,并写出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义、特点以及阅读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练习和讨论,他们也提高了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查找关键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的教学设计方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的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dce6e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2.png)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的教学设计方案一、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对的阅读材料种类繁多,从书籍到新闻、邮件到社交媒体,每天都有大量的文本需要阅读和理解。
然而,许多学生在阅读理解上遇到了困难,尤其是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
这些文本不按照线性方式展示,而是由多个非线性部分组成,挑战了学生们的理解能力。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结构与组织方式;2. 学生能够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有效解读非连续性文本;3. 学生能够推断文本中的隐含信息,并进行相关分析;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的阅读场景。
三、教学内容1. 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和结构;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策略和技巧;3. 推断隐含信息的方法和实践;4. 实际阅读案例分析和讨论。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并与线性文本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和结构,包括多篇文章合成一篇、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等。
同时,介绍阅读策略和技巧,如预览、标记关键信息等。
3. 练习1:提供一篇非连续性文本,并要求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阅读,并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文本的主旨和重要信息。
4. 解读与讨论:学生交流和分享他们的阅读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非连续性文本的组织方式,并讨论其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法。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学习推断隐含信息的方法,如通过上下文理解、推理等技巧,并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6. 练习2:提供一篇非连续性文本,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运用推断隐含信息的方法,并写出自己的分析和理解。
7. 解读与评价:学生展示和解读自己的分析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并引导学生改进和完善他们的分析过程。
8. 应用实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阅读和分析真实的非连续性文本。
9. 总结与归纳:回顾教学过程,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归纳出有效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和技巧。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训练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50ee07a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d.png)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训练1. 选择适当的文本: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选择合适的非连续性文本。
文本的内容和难度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适应他们的阅读能力。
选择适当的文本: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选择合适的非连续性文本。
文本的内容和难度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适应他们的阅读能力。
2. 建立背景知识:在阅读之前,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与文本相关的背景知识。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主题、内容和背景信息,并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建立背景知识:在阅读之前,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与文本相关的背景知识。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主题、内容和背景信息,并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3. 使用预测和推测: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预测和推测来预测故事情节、词义或文章结构。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
使用预测和推测: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预测和推测来预测故事情节、词义或文章结构。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
4. 使用问题引导阅读:在阅读之前或之后,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关注关键信息和主要观点。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技巧。
使用问题引导阅读:在阅读之前或之后,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关注关键信息和主要观点。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技巧。
5. 组织文本顺序:使用非连续的文本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不相关的段落或文章进行排序,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建立文本结构的意识,并提高整体阅读理解能力。
组织文本顺序:使用非连续的文本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不相关的段落或文章进行排序,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建立文本结构的意识,并提高整体阅读理解能力。
6. 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在阅读完成后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理解。
这可以帮助学生扩展思维,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同一篇文本,并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在阅读完成后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理解。
山西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
![山西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b89dc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b.png)
山西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教案标题:山西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逻辑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
教学重点:1. 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和阅读策略。
2. 运用阅读策略解决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解决非连续性文本中的问题。
2. 运用逻辑推理和思维方法理解和解答问题。
教学准备:1. 山西中考相关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
2. 学生阅读材料的复印件。
3. 学生阅读笔记和思维导图的模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策略和技巧。
2. 提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二、阅读理解策略介绍(10分钟)1. 分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常见问题和难点。
2. 介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策略,如查找关键词、分析语境等。
3. 通过示例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策略。
三、阅读材料分析和解答问题(25分钟)1. 分发给学生一篇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并让学生阅读。
2. 引导学生使用阅读策略,分析材料内容,理解问题要求。
3. 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解答相关问题,并记录在阅读笔记或思维导图中。
4. 学生展示和讨论答案,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思维方法进行讨论。
四、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总结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策略和技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策略应用到其他阅读材料中。
3. 提供其他相关阅读材料供学生自主练习。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策略解答相关问题。
2. 鼓励学生记录阅读笔记和思维导图,以便后续复习和总结。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 提供更多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供学生练习和探索。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五年级语文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3d321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6.png)
五年级语文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语文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主要针对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训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和整合信息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材内容涵盖了各种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如图表、广告、说明书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和分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知度不高,缺乏必要的阅读策略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认识非连续性文本的种类。
2.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和整合信息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及其阅读策略。
2.培养学生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非连续性文本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及阅读方法。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和整合信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如图表、广告、说明书等。
2.制作PPT,展示非连续性文本的案例及阅读方法。
3.划分小组,准备小组讨论的环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非连续性文本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非连续性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非连续性文本的种类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准备好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尝试从中获取和整合信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和经验,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年级语文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15a9c6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17.png)
五年级语文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在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学生在这个阶段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能够理解基础的句子和段落,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接触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文本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具体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分析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把握文本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能够通过阅读和理解文本内容,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和学习经验,进行文本的解读和评价;4.能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短篇故事–读图断句–古诗词赏析–谜语解读2.阅读策略:–主题思维导图法–关键词挖掘法–句子精读法3.文本分析:–分段理解和梳理–主题思想总结–语言表达分析4.语言表达:–通过阅读文本,进行作文练习–调研写作四、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引入故事情节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2.导学:介绍文本形式和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3.阅读摘录:引导学生逐段阅读,对文本中关键信息进行摘录和总结;4.整体理解: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本,挖掘其中的主题和中心思想;5.文本分析:通过分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分析文本,探讨内在逻辑关系;6.提问引导: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他们表达观点和见解;7.作文练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反思,展开写作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五、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包括主动参与讨论、能够理解文本的能力、文本分析和提出观点等;2.作业考核:设置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书面表达,评价其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3.小组合作:开展小组讨论和合作,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文本分析深度。
《非连续性文本》 教学设计
![《非连续性文本》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b9cb7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6.png)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和类型。
2、培养学生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整合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兴趣,增强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非连续性文本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2)学会提取关键信息,准确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
2、难点(1)能够对不同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
(2)将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的信息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进行有效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如地图、图表、说明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文本与平时阅读的连续性文章有何不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5 分钟)(1)介绍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义和特点。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它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等组成,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2)讲解非连续性文本的主要类型,如图表类(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等)、图文类(漫画、宣传画等)、实用类(说明书、时刻表、目录、索引等)。
3、阅读实践(15 分钟)(1)分发一些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如从一张公交路线图中找出从学校到图书馆的最佳路线。
(2)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答案和思考过程,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4、方法总结(10 分钟)(1)请学生分享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如先看标题、表头,抓住关键信息,注意数据的变化趋势等。
(2)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强调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要细心、耐心,善于分析和综合。
5、拓展练习(15 分钟)(1)提供一些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如商品对比评测报告、旅游攻略等,让学生分组阅读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如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商品、制定一份旅游计划。
《非连贯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非连贯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b0912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7.png)
《非连贯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非连贯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1. 简介本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在阅读非连贯性文本时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
非连贯性文本指的是文章中断、断裂或缺失关键信息的文本形式。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学会如何正确解读和理解这种类型的文章。
2.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阅读非连贯性文本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解非连贯性文本的技巧- 培养学生解决非连贯性文本困惑的能力3. 教学流程3.1 引入在课堂开始时,给学生展示一篇非连贯性文本,并简要介绍这种文章的特点。
解释为什么非连贯性文本对于阅读起到了一定的挑战性。
鼓励学生尝试去理解并解决其中的困惑。
3.2 文本解读练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篇非连贯性文本。
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进行阅读,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设置竞赛形式,以小组之间的得分比较为标准。
3.3 共同探讨和分析在小组练结束后,全班共同讨论和分析其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可能存在的断裂关系,并分享解读和理解的方法和技巧。
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并研究其他小组的策略。
3.4 文本创作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创作一篇非连贯性文本。
鼓励学生运用他们在前面研究到的技巧和方法来编写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文章。
然后,学生需要交换小组并尝试阅读和解读对方小组的文本。
3.5 反思与总结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与学生一起反思本次教学过程。
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在阅读非连贯性文本时的困惑和收获。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4. 评估方法- 学生在小组解读练中的答题准确性和深度- 学生在共同探讨和分析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学生在文本创作中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学生对课堂反思的表达和思考深度5. 教学资源- 非连贯性文本样本- 问题和分析指导6. 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在其他课程中引入更多的非连贯性文本,让学生持续练。
同时,也可以将非连贯性文本的理解技巧和方法延伸到其他阅读材料中,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
2022年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优秀教案
![2022年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b172c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4.png)
班级:姓名:座号:【一】请阅读右边的“图书漂流活动〞海报,答复以下问题。
1 图书漂流活动海报副标题还空着,请你取个别致而吸引人的标题。
图书漂流—〔〕2根据海报内容,以下哪一项说法不对?〔〕A本次活动是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而举办的。
B 4月23日之后,图书漂流现场活动便结束了。
C教材和教辅类用书不能捐赠。
D但凡向图书馆捐赠三本图书,便可获得一张捐赠纪念卡。
注意:1捐赠图书要求:非教材、辅助类用书,无不良内容。
2凡在4月6日至4月23日期间向图书馆捐赠三本及以上图书,可获得图书馆制作的捐赠纪念卡一张。
【改病句】两点“注意〞里,其中一点是病句,请找出,并写出修改意见。
第_____点是病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药品说明书】小儿感冒颗粒【药品名称】通用名称:小儿感冒颗粒汉语拼音:xiao er gan mao ke li【作用类别】本品为小儿感冒类非处方药药品。
【成份】广藿香、菊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地黄、地骨皮、白薇、薄荷、石膏。
【性状】本品为浅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流感见上述证候者。
【规格】每袋装12克【用法用量】用开水冲服。
一岁以内一次半袋,一岁至三岁一次半袋-1袋,四岁至七岁一次袋,八岁至十二岁一次2袋,一日2次。
【不良反响】【禁忌】【考前须知】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5.糖尿病患儿、脾虚易腹泻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发热体温超过℃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7.服药3天病症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新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8cf8faf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c.png)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新版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新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技能。
该教学设计方法简单易行,无法提供法律方面的争议。
目标
-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步骤
步骤一:选择文本
选择适当的非连续性文本,确保其内容与学生的年龄和语言水平相符。
步骤二:练预读
在阅读文本之前,请学生通过观察标题、图像或首段等元素进
行预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关于文本内容的可能性。
步骤三:构建阅读目标
为学生设定明确的阅读目标,例如回答特定问题、找出关键信
息或理解文本的主旨等。
步骤四:分段阅读
将文本分成适当的段落,并组织学生进行分段阅读。
鼓励学生
在每个段落后进行简短的回顾和总结。
步骤五:理解检测
在学生完成整篇文本的阅读后,进行理解检测。
可以使用问题、练或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对文本的理解。
步骤六:语言拓展
借助文本中的词汇、表达方式或句式结构,进行语言拓展训练。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词汇研究、句子转换或写作练等。
总结
通过采用以上教学设计步骤,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
和语言技能。
这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方法简单易行,旨在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不会涉及
到法律方面的争议。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教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fa5ac0a58da0116c1749f5.png)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教案
在 2011 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这样表述的:阅读简单的非连续
【教学重点】
1、学生能较熟练地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学生熟练把握几种重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熟练把握几种重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学生月考反映的阅读问题导入
再搭了。瓦屋顶提供的庇护所既牢固又省力,何需再费心劳神地去搭建什么空中楼阁呢?看
来,麻雀们更加偏爱这种省时省力而又牢固的屋檐下的窝巢。
(选自《昆虫记》,陈筱卿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年版,有删改)
【材料三】
但令四海常丰稔,不嫌人间鼠雀多
丰子恺 (选自《护生画集》,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年版) [注释]画中诗句出自明代方孝孺的《百雀诗》:“曲巷高檐避罗,朝来饱啄陇头禾。但令四海 常丰稔,不嫌人间鼠雀多。”稔(rěn):庄稼成熟。 1、三则材料中,作者对麻雀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各出于什么原因?(6 分)
——《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材料二]
某地学龄儿童生活习惯调查统计
调查内容及次数 每周自发体育锻炼 每天吃蔬菜水果 每周连续上网超过 1 小时
3 次以上 11.3% 10.2% 40%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8e947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7.png)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阅读和理解非连续性文本,如表格、图表、清单等,掌握从非连续性文本中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内容1. 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介绍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义、特点和常见类型。
2. 阅读策略:教授如何快速浏览、寻找关键信息和进行数据比较。
3. 信息整合:学习如何将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技巧,能够有效地提取和整合信息。
2. 难点:培养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实物展示台。
2. 学具:练习册、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非连续性文本实例引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详细介绍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和阅读策略,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示范。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个非连续性文本实例进行阅读和分析,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4. 全班讨论: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和讨论结果,全班进行讨论和评价。
5.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技巧和重要性。
板书设计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 关键词:特点、阅读策略、信息整合3. 核心内容: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义、类型、阅读技巧和应用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和分析练习。
2. 小组作业: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一个非连续性文本的项目,如制作一个信息图表或报告。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和阅读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3.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25-教案设计.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小学语文25-教案设计.阅读:非连续性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20288ce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e.png)
小学语文25-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并理解非连续性文本;2.能够理解篇章间的逻辑关系;3.能够通过连词、代词等语言形式判断篇章间逻辑关系;4.能够自主阅读并理解非连续性文本。
二、教学重难点1.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2.逻辑关系的判断;3.非连续性文本自主阅读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第一课时介绍非连续性文本教师讲解分析文学作品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第二课时学生自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堂阅读讨论篇章逻辑关系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第三课时语言形式判断逻辑关系教师讲解、在线学习学生尝试划分篇章结构个人练习第四课时学生自主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个人阅读、讨论分享阅读体验和理解学生报告注: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
第一课时1.介绍非连续性文本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
教师可以先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让学生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例如一部电影的片断、一个独立的对话、故事的开头和结尾等等。
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将非连续性文本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2.分析文学作品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在介绍完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后,教师可以再通过一个文学作品的例子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非连续性文本。
例如,可以以巴金的《家》为例,让学生阅读其中的片段,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片段之间有什么联系?阅读到哪里才算是一个完整的篇章?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其他文学作品的片段供学生使用,让学生互相阅读并交流彼此的理解。
第二课时1.学生自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对非连续性文本有了基本的认识。
在本节课中,教师主要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阅读更多的非连续性文本来进一步理解其特点。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非连续性文本,例如电影片段、网络小说的章节等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并阅读。
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讲解如何选择好的非连续性文本,让他们明白选择好的非连续性文本对于理解非连续性文本和练习判断篇章逻辑关系的重要性。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方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233d4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8.png)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方案
目标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方案,帮助读者提
高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效率。
训练原理
非连续性文本指的是在内容和结构上不连贯的文本,例如新闻
剪报、科技论文中的摘要等。
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特殊性,需要读
者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和训练。
训练计划
第一阶段:掌握基本技巧
1. 阅读战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并研究相应的阅读战略,如快速浏览、寻找关键信息、预测内容等。
2. 词汇积累:建立起与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的词汇库,以便更好
地理解文本内容。
3. 阅读理解练:针对非连续性文本进行相应的阅读理解练,加
强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第二阶段: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
1. 新闻剪报阅读:研究阅读新闻剪报的技巧,包括快速浏览标题和副标题、扫描关键段落等。
2. 学术论文阅读:了解科技论文中的摘要结构和常用词汇,掌握阅读摘要的技巧。
3. 口语讲演阅读:研究如何从非连续性的口语讲演中获取关键信息,提高听写和理解能力。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
1. 模拟测试:模拟真实场景下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例如模拟考试、实际应用场景等。
2. 实际应用:将所学的阅读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阅读新闻报道、科技文章等。
结论
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方案旨在帮助读者提高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效率。
通过掌握阅读战略、积累词汇、进行阅读理解练以及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读者将能够更加熟练地阅读、理解和应用非连续性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在 2011 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这样表述的: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今年中考,将增加此类阅读题的考察。
因此,无论从应考的角度还是实用的角度来说,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很重要。
已然成为了考试热点。
【教学目标】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知识。
2.掌握重要题型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1、学生能较熟练地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学生熟练把握几种重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熟练把握几种重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练习法【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具【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学生月考反映的阅读问题导入思路点拨:我们通过对漫画的标题、构图、画中的人物关系以及老人身下那个盆上“父母积蓄”的文字观察。
将漫画中表述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相关的部分,把握漫画的深层含义。
这幅漫画的标题是《啃老》,画面上的子女将老人的积蓄挤了出来,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可以看出漫画讽刺的就是社会上的啃老现象。
答案示例:讽刺了那些已经成年并具有劳动能力的儿女,为维持自身需要而压榨父母积蓄的社会现象。
二、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大多是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阅读材料,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三、阅读练习,把握答题思路与方法材料一:【事件回放】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4 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 8300 万人次,2015 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共 9000 多万人次。
随着中国人出境旅游的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
每逢假期过后,凡是出境游归来的人首先不是描述那个地方有多么好,而是会抒发一句感慨:人真多。
紧跟着的一句话十有八九会是:中国人真多。
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
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或刻画上自己的名字等,证明“到此一游”。
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到底好在哪,那里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此番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
(《城市快报》)材料二:【数据调查】近日,某网站进行了一项“文明出境游”调查,盘点出国民心目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旅 游行为”。
“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不 文 明 行 乱 丢 不尊重风 对景区规定 公共场合 插队 随 地 乱 刻为垃圾 俗习惯 不以为然大声喧哗吐痰 乱画投票结果 72% 31%13%材料三:【漫画展示】46%8% 65% 37%(一)、阅读【事件回放】部分,你认为“中国式旅游”有哪几个特点?请分别归纳,并说 出你的答题思路。
此题旨在考察学生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
答题思路: 定位(抓关键词)、取舍(理关系)、 完善(深加工)、 表述(美表达)1.看:看材料,圈点勾画; 2. 找:找定位,回原文; 3. 读:读题目,提取关键词; 4.想:想问题,提炼整合; 5.答:答周全,扣题目。
示例答案:扎堆出游; 注重形式(热衷拍照); 行为不文明 (二)、 根据【数据调查】“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写出调查结果和答题思路。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比较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 答题思路: ①关注表头或标题;②关注题干提示或暗示;③横看竖看比较数字特征 示例答案:“乱丢垃圾”获得 72%的投票,是国人心目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
(三)、 结合以上材料,说说漫画的寓意和答题思路。
此题考察观察漫画,揭示寓意的能力 答题思路: 仔细观察画面,不忽略画中每个组成元素;联系主题或生活合理想象; 挖掘深层含义; ④用上“反映”“讽刺”“揭示”“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的谓语中心词。
示例答案:这幅漫画揭示了那些在旅游胜地乱刻乱画的可耻行为,告诫我们不要做这类可 耻的人。
(四)、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请联系实际说说你对“中国式旅游”的看法。
考点:发表个人观点 答题思路:1、分析比较,求同存异,明确观点。
2、观点要健康、积极、向上。
3、联系现实对比,言简意赅,逻辑严谨。
示例答案 例 1:我觉得不文明行为只是少数游客的个人行为,不能打上中国标签。
国人的不文明的现 象只是少数游客的个人行为,外国人也有这样那样的不文明行为,实在不必专门针对中国 游客横加指责。
例 2:我们没有办法禁止他人戴“有色眼镜”看中国人。
但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如 果每一个中国游客都能遵守当地的行为准则,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约束个人的不良行为 习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标签”终将消失。
四、小结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及答题思路文本类 (文字片段)浏览全文,了解大概;定位阅读,提取信息;整合信息,解决问题图表类(图画、 读标题,知主题;析图例,明内容;比数据,得结论。
图形、表格等)图文类(前二者 读文读图,图文结合;提取信息,合理想象。
的结合)五、课堂练习题: (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4 分)(概括整合信息) [材料一]调查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与肥胖等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在低 龄化,逐渐成为威胁城市儿童少年健康的突出问题。
15 至 17 岁少年高血压患病率高达 7.0%; 学龄儿童血脂异常率为 2.2%。
13 至 17 岁少年糖尿病患病率为 3.6‰。
在包括高血压、肥胖、 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等一系列代谢异常指标的“代谢综合征”检测中,有 64.1%的孩子至少有一项指标异常。
——《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材料二]某地学龄儿童生活习惯调查统计调查内容及次数 每周自发体育锻炼 每天吃蔬菜水果 每周连续上网超过 1 小时3 次以上 11.3% 10.2% 40%1-3 次 18.8% 50.6% 44.5%0—1 次 69.9% 39.2% 15.4%示例答案:锻炼时间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不良的娱乐习惯等原因造成学龄儿童成年期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低龄化,超过半数儿童的"代谢综合征"指标异常。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 -3 题。
(16 分) 【材料一】人们在荒僻地和那些远离居住区的地方都从未发现过麻雀。
(甲)麻雀,同鼠类一样, 眷恋人类的住宅。
它们在树林里,在广袤的田野里都不乐意。
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城里的麻雀比乡村还多。
它们乐于待在人多的地方,以便依靠人们生活。
我们集散种子的各处自然成为它们喜欢出入之处。
它们又多又贪,它们尽干蠢事;它们的聒噪令人心烦,它们的欢跃给人添乱;它们一文不值,它们的羽毛一无所用,它们的肉不好吃。
因此,它们到处被驱赶,人们甚至不惜花很高昂的代价将它们轰走。
(节选自布封《动物素描》,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有删改)【材料二】麻雀 [法]法布尔麻雀属于鸟类,而不是昆虫,但是,它们与人朝夕相处,所以,我心血来潮,在观察研究昆虫的同时,又想到了它们:麻雀在哪儿搭窝筑巢呢?每一种动物都应该具备一门生命攸关的建筑技艺,以便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可使用的场地。
在尚未有屋顶和墙壁的年代,麻雀是利用树洞来作为其栖息之所的,因为树洞较高,可以避开不速之客的骚扰,而且树洞洞口狭窄,雨水打不进来,但洞中却别有一番洞天,宽敞得很。
因此,即使后来有了屋檐和旧墙,它仍旧对树洞情有独钟。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树洞,麻雀就只好不辞劳苦地一点一点地搭建自己的窝巢。
令人惊叹的是它筑巢时所使用的材料。
它的那张床垫可谓形状怪异,由一堆乱七八糟的羽毛、绒毛、破棉絮、麦秸秆等组成,这就需要有一个固定而又平展的支撑物来支撑。
这种困难对麻雀来说,简直是小事一桩,它会想出一个大胆的方案来:它打算在树梢上,仅用三四根小枝丫作为依托,建窝搭巢。
它的这个窝巢悬于半空中,摇摇晃晃的,要想让它不掉下来,可得具有高超的建筑技艺呀!它在几根枝丫的树杈间把所能找到的东西——碎布头、碎纸片、绒线头、羊毛絮、麦秸秆、干草根、枯树叶、干树皮、水果皮等等——全都聚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很大的空心球,一旁有一个小小的出入口。
这个球形窝体积庞大,因为它的穹形窝顶需要有足够的厚度来抵御雨水。
这个窝布置得很乱,没有一定之规,没有艺术性,但却非常结实,能够经受得住一季的风吹雨打。
我家屋前有两棵高大的梧桐树,树枝垂及屋顶。
整个夏季,麻雀都飞到这儿来栖息,生息繁衍。
梧桐树交相掩映的碧绿枝叶,是麻雀飞出其家屋的第一站。
(乙)小麻雀在能够飞翔觅食之前,总是在这第一站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吃得肚子滚圆的大麻雀从田间同来也先在此歇息;成年麻雀经常在这儿开“碰头会”,照管家中刚刚出巢的小麻雀,一边训诫不听话的孩子,一边鼓励胆怯的孩子;麻雀夫妇常在这儿吵嘴;还有一些麻雀常在此议论白天所发生的事情。
它们从清晨一直到傍晚,络绎不绝地在梧桐树和屋顶之间飞来飞去。
然而,12年中,我仅见过一次麻雀在树枝间搭窝的。
一对麻雀夫妇忙碌着,辛辛苦苦地在一棵梧桐树上搭建空中巢穴,但是,它们好像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不满意,因为第二年我就没看见它们再搭了。
瓦屋顶提供的庇护所既牢固又省力,何需再费心劳神地去搭建什么空中楼阁呢?看来,麻雀们更加偏爱这种省时省力而又牢固的屋檐下的窝巢。
(选自《昆虫记》,陈筱卿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年版,有删改)【材料三】但令四海常丰稔,不嫌人间鼠雀多丰子恺 (选自《护生画集》,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年版) [注释]画中诗句出自明代方孝孺的《百雀诗》:“曲巷高檐避罗,朝来饱啄陇头禾。
但令四海 常丰稔,不嫌人间鼠雀多。
”稔(rěn):庄稼成熟。
1、三则材料中,作者对麻雀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各出于什么原因?(6 分)材料一中,作者厌恶麻雀,因为作者认为麻雀一无所用,反给人们带来干扰和 损失;材 料二中,作者欣赏麻雀,因为作者认为麻雀具备高超的建筑技艺,能充分利用 ,可使用的 场地;材料三中,作者宽容爱护麻雀,因为作者希望丰收,人能与麻雀共享丰收的果实。
2、材料二中,作者详略得当地说明了麻雀是如何利用不同场地筑巢的。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 析。
(6 分)试题分析:麻雀的筑巢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树洞来作为其栖息之所,而是 利用屋檐和旧墙,先是详细写前者,对于后者只是一带而过,因为树洞较高,可以避开不速 之客的骚扰,而且树洞洞口狭窄,雨水打不进来,宽敞得很。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作者非常简略地说明了麻雀利用屋檐和旧墙筑巢,因为这种窝巢省力又牢固;作者较为简 略地说明了麻雀利用树洞来筑巢,为了表现麻雀善于利用场地;作者详细说明了麻雀在树 枝间筑巢,为了充分表现麻雀具备高超的建筑技艺。